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城市高温热浪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合集下载

《2024年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范文

《2024年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范文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愈发凸显。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仅给全球生态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1. 干旱与洪涝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频繁发生的干旱与洪涝灾害成为了各国的焦点问题。

高温少雨和长时间的干燥气候导致了河流、水库的水位降低,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

与此同时,短时间的暴雨或强降水引发的大规模洪涝,不仅冲击了交通基础设施,也对城市安全造成极大影响。

2. 极寒与热浪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仅是区域性的暖湿化或干燥化。

北极冰川融化等现象直接导致一些地方极端寒冷天气和全球某些区域异常热浪频发。

这些极端气候现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能源供应以及城市安全构成了巨大挑战。

3. 灾害性风与极端降雨风力过强、风速过大等极端风灾频繁发生,伴随着频繁的暴雨和雪灾,使得人们的居住安全和经济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地区出现了暴雪引发的严重冰雪灾害,以及山洪等灾害频发。

三、防灾减灾的策略与方法1.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面对如此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建设精准、实时的气候变化监测预警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收集、分析和发布最新的气象信息,能够为人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进行防灾准备和应对措施。

2.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投入,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灾害应急响应能力等。

同时,应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实施综合性的防灾减灾策略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和地区特点,应制定综合性的防灾减灾策略。

如建立城市洪涝应对系统、农业旱涝综合应对系统等。

这些策略应该充分考虑区域间的协同性和差异性,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灾措施。

四、结语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防灾减灾工作更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气候】2024年夏季气候特点分析和预测

【气候】2024年夏季气候特点分析和预测

【气候】2024年夏季气候特点分析和预测summersummer引言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之一,炎热的天气和艳阳高照使人们渴望放松、享受户外活动。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断加剧,夏季的气候特点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分析和预测2024年夏季的气候特点,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气候挑战。

1. 趋势与背景2024年夏季的气候将会面临许多重要的趋势和背景因素。

首先,全球气候变化将继续加剧,可能导致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更高的气温和降水量不均衡。

其次,地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将对气候产生更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和背景:H2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2024年夏季将继续受其影响。

科学家们发现,全球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包括持续高温、强降水、干旱和飓风等。

因此,我们可以预计2024年夏季可能会经历高温和降水不均衡的情况。

H2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剧,对气候的影响也在增强。

由于人口密集地区的热岛效应,城市可能会比乡村地区气温更高,并且面临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此外,人们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也在上升,可能导致更多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2. 高温和极端降水2024年夏季预计将继续面临高温和极端降水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地球变暖使得夏季的气温更高,并可能导致更频繁的热浪。

同时,空气湿度也可能增加,加剧了不适感。

H3 高温天气和热浪高温天气和热浪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024年夏季,我们预计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热浪事件,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这可能会导致中暑、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问题等疾病的增加。

因此,人们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如减少户外活动、增加水分摄入、避免暴晒和选择轻便透气的衣物。

H3 极端降水和洪涝极端降水和洪涝可能会成为夏季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夏季降水可能表现出更大的不规律性和不稳定性。

城市高温现状分析报告

城市高温现状分析报告

城市高温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各地城市普遍面临高温的挑战。

高温天气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环境质量。

本报告将对城市高温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应对策略。

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以近五年来我国典型城市的气温数据为基础,对城市高温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分析。

数据显示,这些城市的平均气温逐年呈上升趋势,高温天数也逐年增加。

例如,A城市在2015年的高温天数为80天,而到2020年已经增加到110天。

这种增长趋势普遍存在于全国各个地区的城市中。

此外,我们还对城市高温对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在高温天气下容易出现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高温还会导致湿度下降,加剧城市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的状况,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高温现象产生的原因城市高温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结果。

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内部相对于周围地区温度上升的现象。

这是由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排列、交通尾气排放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研究表明,高楼大厦和柏油路面等人工结构会吸收大量热量,积聚在城市内部,导致城市温度上升。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城市高温现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了大规模的气温升高,使城市面临更多的高温天气。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还会带来更频繁和剧烈的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和干旱,进一步加剧了城市高温的问题。

应对策略面对城市高温现状,我们需要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减轻高温对城市和居民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增加城市绿地增加城市内部的绿地面积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并提供更多的阴凉场所。

绿地可以吸收大量热量,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因此,建议城市规划者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绿地的设计和建设,以创造一个更凉爽宜人的城市环境。

提高建筑物能效建筑物在高温天气下是最容易积聚热量的地方。

因此,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是减少城市高温的一个重要途径。

建筑物应采用隔热材料、降温设备和节能空调系统等,以减少能量损失和热量积聚。

天津市高温灾害风险评价与分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天津市高温灾害风险评价与分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也均不敏感,因此风险较低。
四、结论与讨论
1、本研究采用基于灾害预报的风险评估理论模型,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依据,采用风险
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综合加权法等方法设立了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致灾因 子、孕灾环境、承载体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一级指标展开,建立了天津市高温热浪气象 灾害的风险评估模型;基于高分辨率的Landsat 8 TM卫星遥感数据,利用RS技术做出
了相关研究(丁金才等,2001;张尚印等,2005;吴荣军等,2010), 但这些研究多是集中在分析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如产生“城市热岛” 效应的机制和应对措施等方面。也有学者如张书娟等(2011)、范碧航 等(2011)、庞文保等(2011)在不同地区从风险区划和评价的角度对 高温热浪灾害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各自的评价指标,得出了风险区划结果 和一定的防御措施,但鉴于高温热浪灾害天气的机理复杂性,目前依然缺 乏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资料与方法
研究区:天津市位于北纬38º34’~40°15’,东经 116º43’~118º04’之间,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年平均气温约为
14℃,7月份气温最高,历史最高气温曾突破41℃。
数据:1、气象数据,包括天津市范围内1986-2015年13个国 家气象观测站和2010-2015年24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气温数据;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尚未有普遍适用的成熟理论模型,总结
起来,目前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主要有线性模型 、指数模型和基于灾害预报的风险评估模型。 这些模型的基本策略一致,都是分别从致灾因子、承灾体 和孕灾环境等不同方面展开,采取分要素逐层拆解的方式 分析各因子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引言
近些年有学者对城市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其气候特征和灾害机理进行

中国高温热浪标准

中国高温热浪标准

中国高温热浪标准高温热浪是指在相对于一年中的正常气候条件,某一地区出现持续的、异常高温天气的现象。

这种现象Not only can adversely affect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切实应对高温热浪现象,中国设定了一系列有关高温热浪的标准。

1. 高温热浪定义高温热浪是指在连续五天或以上时间内,日最高气温持续高于历史平均气温的一种气象现象。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高温热浪所涉及的地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日最高气温连续五天或以上高于该地区同期历史平均气温;- 高温热浪地区的平均气温不低于30摄氏度;- 高温热浪地区的日最高气温在连续五天或以上保持在35摄氏度以上。

2. 高温热浪分级根据高温热浪的严重程度,中国将其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各级别按照热浪的持续时间、高温程度以及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来确定。

- 一级高温热浪:连续五天或以上的日最高气温在35摄氏度至37摄氏度之间,并对人群健康和生活造成轻微的影响。

- 二级高温热浪:连续五天或以上的日最高气温在37摄氏度至39摄氏度之间,并对人群健康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 三级高温热浪:连续五天或以上的日最高气温在39摄氏度至41摄氏度之间,并对人群健康和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 四级高温热浪:连续五天或以上的日最高气温在41摄氏度以上,并对人群健康和生活造成重大的影响。

3. 高温热浪应对措施为了应对高温热浪的影响,中国气象局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气象部门要加强对高温热浪的监测和预测工作,提前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及时应对高温热浪的影响。

- 加强气象服务和指导:气象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大众提供高温热浪的气象服务和科学指导,包括发布实时天气信息、提供防暑降温建议等。

- 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高温热浪的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救援队伍、提供救助物资、做好紧急疏散等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温度的升高、降水量的变化、极端天气的增多等现象,都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对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一、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1. 温度的升高气候变暖导致温度的不断升高,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不仅影响着物种栖息地的分布和迁移,也会影响物种的生长和繁殖。

而一些物种因为缺乏适应能力,或者习惯在相对低温下繁殖,受到了特别严重的威胁。

2. 降水量的变化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量的变化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降水量的增加会造成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天灾,而降水量的减少则会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和农作物生产等产生重大影响。

3. 极端天气的增多气候变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天气的极端化。

例如洪涝、干旱、飓风、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增多,不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也会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二、评估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为了真正了解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评估至关重要。

评估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模型、实验、监测等。

模型评估方式主要是利用气候模型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并据此研究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评估方式主要是通过模拟和实验检测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机理,这种方法对于分析复杂的生态系统和谷物生产效率等方面非常重要。

监测方法通过实际观察测量,评估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影响取得的结果是最可靠的。

三、应对措施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气候变化对我们环境危害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因此应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督促每个人行动起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营造环保、低碳低排放的生活方式。

2. 发展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是直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速度。

3. 推广减少浪费的生活方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浪费行为也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推广减少浪费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利用资源,避免过度消费,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的一种方法。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对于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的背景、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评估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是指对气候变化影响下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它基于气候模型和阐释未来预测的数据,通过评估并量化可能的气候变化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政策制定: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可以提供针对不同气候情景下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的量化数据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制定相关政策和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引导资源配置:通过评估气候变化风险,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和行业的脆弱性和适应能力,从而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3. 促进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可以为国际合作提供科学依据,形成共识,并推动各国共同采取行动。

进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气候模型和数据:气候模型是进行气候变化预测的基础,通过模拟和预测气候系统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海量的气象、气候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数据,为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 影响因素评估:评估气候变化风险需要考虑各种气候影响因素,如温度、降雨、海平面上升等。

同时,还需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估计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

3. 脆弱性评估:脆弱性是指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和抵抗能力。

通过评估各区域、行业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可以了解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适应策略。

4.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脆弱性和可能的风险,通过量化和定性分析,评估不同风险情景下的可能影响和损失。

同时,还需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分布特点,为决策者提供不同情景下的风险阈值。

影响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的大气背景场差异分析

影响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的大气背景场差异分析

影响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的大气背景场差异分析作者:靳鑫桐周波涛谢文欣胡跃鹏范怡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首先识别了1961—2020年华北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年份,对比分析了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大气背景差异。

结果表明,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的高值区分别位于华北北部和中南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频次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其中重度高温热浪事件频次的增加更为明显。

对应华北重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东亚中纬度地区为准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华北地区位于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的东南部。

在该异常环流背景下,华北地区上空呈现异常下沉运动、云量偏少、大气整体偏干。

在异常下沉绝热增温的同时,晴朗干燥的配置有利于更多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相应的向上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增加,进一步加热近地表大气。

在华北轻度高温热浪事件高发年,华北位于异常反气旋(东南侧)和气旋(西北侧)性环流之间,主要受异常西南风控制。

异常西南风向华北输送暖平流加热大气的同时,增加了华北上空的水汽。

偏多的水汽捕获更多的长波辐射并反射至地表,利于气温升高。

关键词重度高温热浪;轻度高温热浪;华北;大气背景;动力水汽条件;热力条件近几十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显著升高。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相较工业化前增暖约1.09 ℃(IPCC,2021)。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周波涛和钱进,2021)。

特别是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明显增加(IPCC,2021),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造成重要影响(Dunne et al.,2013;Porfiriev,2014;Orlov et al.,2019;Ebi et al.,2021)。

气候变化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与风险评估

气候变化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与风险评估

气候变化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与风险评估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它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深远影响,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其中,极端气候事件是气候变化的明显表现之一。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

1. 极端气候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极端气候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极端高温、极端降水、极端风暴等。

它们以其异常严重或频繁的特点而突出。

根据观测和研究,可以将极端气候事件划分为自然致灾型(如地震、龙卷风等)和气候相关型(如暴雨、干旱等)两种类型。

2. 气候变化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降水模式改变等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极大地增加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举例来说,全球变暖使得热浪事件更加频繁和持久,致使高温天气引发的灾害增加;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水温升高,飓风和台风的强度和频率也呈上升趋势。

3.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

高温、干旱和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业产量下降。

此外,全球变暖也导致冰川融化、海洋酸化等生态系统的重大变化,进而影响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多样性。

4. 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评估为了准确评估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气候变化模型、气象观测数据、人类活动数据等。

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和仿真实验,可以预测不同场景下的极端气候事件概率和严重程度。

同时,对不同领域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风险评估,进一步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风险,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首先,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其次,要加强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提高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此外,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关键的应对措施。

结论:气候变化对极端气候事件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加剧的热浪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加剧的热浪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加剧的热浪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气候变暖导致的热浪现象。

随着全球温度不断上升,热浪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和严重。

热浪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热浪的定义、成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热浪的定义和成因热浪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于正常气温而言,特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出现持续高温的天气现象。

热浪通常持续数天到数周之久,并在这段时间内对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威胁。

气候变暖是导致热浪现象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效应的增强,进而引起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

此外,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破坏等因素也对热浪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这些因素导致了热岛效应的加剧,使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成为热浪的高发区。

二、热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 威胁人类健康:高温天气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长时间的高温和高湿度会导致中暑、热衰竭和其他热相关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和体力劳动者等易受影响的人群特别容易受到热浪的侵袭。

2. 损害农林业和粮食安全:热浪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产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高温天气会导致作物枯萎、干旱和减产,影响粮食供应和食物安全。

同时,热浪还会导致森林火灾频发,加剧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 影响能源供应和城市生活: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使得空调等冷却设备的用电需求激增,给能源供应和城市用电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时,高温还会加重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应对措施面对气候变暖引发的热浪问题,全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其影响和应对挑战。

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通过建立和完善气象监测系统,提前预警热浪事件,以便公众能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同时,提高公众对热浪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普及。

2. 提升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热岛效应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合理规划建筑布局、绿化空间和水资源利用,提高城市的热适应能力。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其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也越来越大。

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进行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并研究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是指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判断其可能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造成的影响。

一般来说,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的趋势评估此方面是对各地区气候变化趋势进行评估,以便更好的制定应对策略。

通常可以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气候模型预测等手段进行。

2. 气候变化对各领域的影响评估此方面是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评估。

例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河流干枯、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增多等。

同时,还要考虑到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3. 气候变化的可持续性评估此方面是对各种应对措施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例如,是否可以长期有效地减缓气候变化,并且既能够保护环境,又能满足社会经济要求的目标。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应对气候变化最为重要、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措施。

通过清洁能源的使用、能源效率的提高等手段,减少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2. 支持并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指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的能源。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推广并使用清洁能源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

3. 适应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必须采取长期、多方位的综合策略。

而适应应对气候变化,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适应气候变化需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适应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4. 提高社会应对能力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社会大众共同参与,而如何提高社会的应对能力便成为了关键问题。

加强公共宣传教育、推行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都是提高社会应对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高温热浪危害特征的研究综述

中国高温热浪危害特征的研究综述

中国高温热浪危害特征的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频繁发生高温热浪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综述中国高温热浪危害的特征,以期提高人们对高温热浪事件的认识,为进一步实施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高温热浪的定义和形成机制高温热浪是指连续若干天内,昼夜气温高于正常气温,且超过了当地历史气温的极值,对当地群众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作物等产生危害。

高温热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特定的大气环流状态下,大范围的高空暖气团移动至地表上空,造成地表气温急剧升高。

二、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高温热浪发生的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在时域上,高温热浪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7月和8月,且持续时间一般为3-10天。

在空域上,中国高温热浪最为频繁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等。

这些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容易形成高温热浪,给当地经济和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三、高温热浪对健康的危害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热病和中暑:高温环境下,人体会出现中暑、热衰竭和热痉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中暑死亡。

2.呼吸系统疾病:高温热浪会导致大气中臭氧浓度升高,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增加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发病风险。

3.心血管系统疾病:高温热浪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4.跌倒和其他事故:高温环境使人体出汗增多,皮肤湿滑,易发生跌倒和其他事故。

四、高温热浪对农业的影响高温热浪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作物减产:高温热浪会导致作物受热胁迫,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而降低作物的产量。

2.作物发育迟缓:高温环境下,作物发育速度减慢,花粉发育异常,导致结实率降低。

3.农业灾害增加:高温热浪容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爆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五、高温热浪的应对对策针对高温热浪的危害,应采取以下的应对对策:1.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高温热浪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气候变化对灾害风险的影响评估

气候变化对灾害风险的影响评估

气候变化对灾害风险的影响评估在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灾害风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这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气温的上升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极端高温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热浪可能导致中暑、热射病等健康问题,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高温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从而影响粮食安全。

降水模式的改变也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

一些地区的降雨量增加,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干旱的加剧。

过多的降雨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冲毁房屋、道路和农田,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而干旱则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灌溉和居民用水,甚至引发土地沙漠化。

海平面上升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另一个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不断上升。

这对于沿海地区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可能导致海岸线后退,淹没沿海城市和低地,破坏沿海生态系统。

许多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如港口、道路、污水处理厂等,也会受到损害。

气候变化还会增加飓风、台风等强风暴的强度和频率。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和内陆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

建筑物可能被摧毁,电力和通信设施可能中断,交通瘫痪,给救援和恢复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此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也造成了破坏。

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也削弱了生态系统对灾害的抵御能力。

在农业方面,气候变化使得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生了变化。

温暖的气候为害虫和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导致病虫害的爆发更加频繁和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同时,气候变化也影响了农业的种植制度和区域布局,一些原本适宜耕种的地区可能变得不再适合,而一些新的地区则可能需要进行农业开发,但这又可能引发新的环境问题。

华东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华东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华东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华东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华东地区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然而,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华东地区频繁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对华东地区极端高温气候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成因。

一、华东地区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华东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等省市。

此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然而,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在华东地区越来越频繁,夏季气温经常超过35℃,而“热浪”现象也越来越常见。

此外,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有时甚至达到数周之久。

这种极端高温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作物生长、电力供应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困扰。

二、华东地区极端高温气候成因分析1.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华东地区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华东地区也难以幸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太阳辐射增加,从而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还加剧了华东地区天气系统变异,导致华东地区降水不均,增加了极端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2. 都市化进程加剧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繁荣发达的地区之一,都市化进程日益加剧。

城市的高密度建设和大规模工业化排放了大量热量,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显著,使城市地区温度显著升高。

此外,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水泥、沥青等材料覆盖,破坏了土地的自然吸湿、调节气温的功能,也为高温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3. 人类活动排放人类活动排放也是导致华东地区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的因素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从而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此外,机动车辆的增多、工业燃煤等因素也导致气候变暖加剧。

4. 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也是导致华东地区极端高温天气的成因之一。

季风的影响、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的变化、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华东地区的高温气候。

中国高温热浪的标准

中国高温热浪的标准

中国高温热浪的标准及其影响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高温热浪现象日益受到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高温热浪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

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国高温热浪的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高温热浪的标准及其影响,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并采取应对措施。

二、高温热浪的定义与分类高温热浪是指持续出现的高温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高湿度和低风速。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高温热浪可分为不同类型。

在中国,通常采用日最高气温和持续时间两个指标来定义高温热浪。

具体标准如下:1. 轻度高温热浪: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持续时间一般为3-5天。

这种情况下,人体会感到明显不适,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暑降温措施。

2. 中度高温热浪: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持续时间一般为5-7天。

这种情况下,人体健康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者等敏感人群。

3. 重度高温热浪: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持续时间一般超过7天。

这种情况下,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可能导致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三、中国高温热浪的地理分布与季节变化中国的高温热浪现象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低、夏季太阳辐射强,高温热浪现象较为普遍且严重;北方地区则相对较少。

此外,高温热浪主要集中在夏季(6月至8月),其中7月和8月为高发期。

在一些地区,如新疆、内蒙古西部等地,春季(4月至5月)也可能出现高温热浪。

四、高温热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高温热浪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此外,持续高温还会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影响农业灌溉。

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者等敏感人群更易受到影响。

3. 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持续高温会导致城市用电用水量大幅增加,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压力。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了许多灾难性事件,如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进行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规避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1. 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风险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等现象。

根据IPCC的报告,全球气温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上升了0.85摄氏度,且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这种气候变化导致了一系列的风险,包括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恶化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挑战。

2.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评估气候变化的风险,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模型。

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气候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气候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来评估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采用统计分析、风险评估矩阵等方法,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并量化其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3.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内容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即气候变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其次是气候变化的概率,即气候变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再次是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即气候变化导致的损失和影响程度;最后是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即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和挑战。

4. 气候变化的风险规避策略在面对气候变化的风险时,制定有效的规避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是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事件;其次是制定应急预案和风险管理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损失;再次是推动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最后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

南京市热浪风险评估的开题报告

南京市热浪风险评估的开题报告

南京市热浪风险评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城市热岛效应逐渐加剧,人们在高温天气下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越来越严峻。

南京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江南城市,夏季高温和热浪频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困扰。

因此,对南京市的热浪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南京市热浪风险的特点和影响,提出合理有效的缓解和应对措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南京市的热浪风险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南京市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1.梳理热浪风险评估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明确热浪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2.收集南京市的热浪和气象观测数据,建立南京市热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将其归纳为气象因素、人口因素和城市环境因素等三大类,用于评估南京市热浪风险的水平。

3.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热浪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具体分析气象因素(气温、湿度、风力等)、人口因素(人口密度、年龄结构、经济水平等)以及城市环境因素(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土地利用等)对南京市热浪风险的影响程度。

4.采用GIS技术,综合考虑南京市热浪风险评估指标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热浪风险区划和等级划分,建立南京市热浪风险地图。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相关热浪和气象观测数据、热浪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相关政策等进行广泛搜集和归纳总结。

2.数据分析法: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建立南京市热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3.GIS技术:采用ArcGIS等GIS软件,对研究范围内的热浪风险评估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以生成南京市热浪风险地图。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得出南京市热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推测影响南京市热浪风险的主要因素,呈现南京市热浪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提出改善南京市热浪风险的建议措施。

五、研究意义南京市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城市,其热浪风险评估可以为南京市的灾害风险防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影响已经变得愈发明显和严重。

随着全球温度持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冰川融化加剧,海平面不断上升,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为了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规避策略的制定。

一、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影响气候变化是指地球长期气候状态的变化,引起了全球气候系统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到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环境。

由于人类过度的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

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

二、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各种领域的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评估是指根据不确定性的情况来评价潜在的损失,并确定适当的风险规避策略。

针对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风险评估2.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风险评估3. 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风险评估4. 气候变化对城市和基础设施的影响风险评估在进行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时,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了解不同领域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情况,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和风险程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对不同情景下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

三、气候变化的规避策略基于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评估,制定有效的规避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规避策略是指通过采取措施和来减少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风险和影响。

气候变化的规避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制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2. 提高气候适应能力:通过改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灾害风险。

3. 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2024年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范文

《2024年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范文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气候变化引发了一系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这些事件给人类的生存环境、社会和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挑战。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研究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

二、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1. 频繁的暴雨与洪涝灾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水循环加速,暴雨和洪涝灾害频发。

特别是在一些地势低洼、排水系统不完善的地区,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2. 异常高温与热浪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高温天气和热浪现象越来越频繁。

这种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 干旱与荒漠化气候变暖导致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干旱现象频发。

长期的干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4. 极端风灾与台风强风和极端风灾也是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一个重要问题。

强风和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不仅对建筑物造成破坏,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三、防灾减灾的必要性面对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防灾减灾工作可以降低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通过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最后,防灾减灾工作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减少灾害损失,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为应对气候变化创造有利条件。

四、防灾减灾的策略与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是防灾减灾的基础。

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等多种手段,实时监测天气变化,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

2.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让人们了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特点、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全球气候变化城市热岛效应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城市热岛效应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城市热岛效应的挑战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UHI)是指城市中心高于周围农村地区的温度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建筑物热量的释放以及热辐射的形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城市热岛效应正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应对策略。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1. 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城市温度上升,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域。

研究表明,城市中心的温度可比周边地区高出2-3摄氏度,有些城市甚至高达5摄氏度以上。

气温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适和健康风险。

2. 气候极端事件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极端事件频发,如热浪、干旱和暴雨等。

这些极端事件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变得更加炎热和异常。

例如,热浪可能导致城市中心区域温度进一步上升,造成高温热射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

二、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挑战1. 健康问题:城市热岛效应对居民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高温和高湿度导致人们容易中暑和脱水,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到热岛效应的影响,其健康风险更高。

2. 能耗增加: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能耗增加。

高温导致居民需求空调供冷,增加了城市的用电负荷。

此外,建筑物和道路释放的热量也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将增加城市的能源需求,加剧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三、应对策略1. 增加绿地覆盖率:植被可以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

因此,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是有效应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策略之一。

通过增加公园、花坛、绿化屋顶等绿地,可以减少城市的热量积累和辐射,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舒适度。

2. 改善建筑设计: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例如通过改进建筑材料的隔热性能,减少建筑物的热量释放,同时优化建筑的通风和采光系统,降低室内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晨阳,王锋,张韧,等.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城市高温热浪的风险分析与评估[J].灾害学, 2016,31(4):000-000.[ Wang Yun, Chi Fei, Chen An.Risk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high-temperature and heat-wave disaster in Chinese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 [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2015,30(4):000-000.]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城市高温热浪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宋晨阳1,王锋2,张韧1,白成祖1,刘科峰1,龙强2(1.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江苏南京211101;2.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气象局,河北唐山063000)摘要: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愈加频繁的变化趋势,从风险分析角度提出了高温热浪灾害风险概念模型,探讨了我国1983-2012年高温热浪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特征;为解决风险评估建模时决策者难以有效评判的情况,构建了犹豫层次分析法(Hesita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H-AHP)和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的高温热浪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华东地区6座城市作为承险体进行了分析验证。

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合理构建高温热浪风险指标体系,得到与事实接近的量化评估结果,研究思想和方法途径可为其他气候灾害评估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温热浪;犹豫层次分析法;TOPSIS;风险评估;蒙特卡洛模拟中图分类号:P429 ;X4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1X(2016)01-0000-00doi: 10.3969/j.issn.1000-811X.2016.01.000根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1880-2012年期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85℃[1];采用全球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耦合模式,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暖仍将继续,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1986-2005年的基础上将升高0.3~4.8℃[1];Tol研究指出,如果平均温度上升1℃,全球每年将有约35万人死于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2];在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高温热浪发生的频率可能已增加,大多数陆地地区热浪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很可能也会增加[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高温热浪事件可能会频繁发生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极端高温事件往往与特重干旱相伴而来,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等[4]。

叶殿秀等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温热浪袭击范围越来越广,频次明显增多,时间越来越长,对人们活动、健康、旅游业和工农业生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5]。

因此,针对高温热浪袭击风险的量化评估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针对高温热浪灾害及其影响的研究已有不少:如Kan等人研究了热浪对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影响[6];杨军等人评估了2005年热浪对广州市民死亡率的影响,确定了易受影响的分组人口[7];刘建军等人介绍了热浪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8];张可慧等人研究了高温热浪对河北地区工业、交通的影响[9]。

虽然上述研究工作对高温热浪灾害影响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但基本上还偏向于定性的研讨,对高温热浪相关的定量化综合风险评估研究还不多。

量化的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主流和核心环节[10]。

目前,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

其中,模糊评价法能利用隶属度函数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可以较好地实现了模糊问题的量化,然而,隶属度函数的选择往往有很强主观性,且计算较为复杂;层次分析法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通过专家采用1~9标度打分,对各层因素两两间量化比较,但主观性较强,且无法解决做判断时犹豫不决的情况;数据包络分析法可对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的相同部门进行效益评价,无须任何权重假设,排出了很多主观因素,但对数据的要求较高。

现实决策问题中,由于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决策者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不足等因素,致使决策者常常难以判别决断。

朱斌基于传统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引入犹豫偏好的概念,用概率分布描述犹豫偏好,并将其运用到层次分析法中,提出犹豫层次分析法(H-AHP)[11]。

它适用于决策者做判断时犹豫不决的情况,可描述决策者提供的有多个可能值的偏好信息,且这些可能值不需要集成或修改,提高了准确度和决策者对最终方案排序结果的满意程度。

TOPSIS是一种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是多目标决策分析中常用的有效方法。

它通过计算某一方案与正理想解、负理想解之间的加权欧式距离,得出该方案与正理想解的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各方案优劣的依据。

收稿日期:2015-05-20 修回日期:2015-07-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088);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专项(CQZ-2014001)作者简介:宋晨阳(1993-),男,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气象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本文中高温热浪灾害风险是指高温热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由其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10]。

由于高温热浪风险评估是一个涉及气候、生态、人体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水平、政府应变能力的多方面、多目标、多层次决策问题,需综合考虑不同评估方法和模型的优缺点。

为此,本文引入H-AHP 和TOPSIS 相结合的研究思想和方法[12],进行所选城市之间的风险评估。

该研究的核心是利用基于犹豫层次分析法(H-AHP ),建立高温热浪灾害风险指标体系,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将指标权重和各评估单元的无量纲化决策矩阵相结合,形成加权决策矩阵;利用TOPSIS 法计算出加权决策矩阵的正理想解、负理想解、各评估单元与正理想解的欧式距离、贴近度,据此来确定各城市遭受高温热浪袭击风险的大小。

各评估城市与正理想解之间的贴近度越大,其高温热浪风险越高。

1高温热浪频数及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理的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参考张尚印[13]等的方法,根据日最高气温,本文将高温天气划分为较弱高温天气、中等高温天气、较强高温天气、强高温天气和极强高温天气等五个等级,具体分级标准及相应的强度值如表1所示。

连续3d 及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热浪。

高温频数为一年中发生的高温天气的总天数;根据高温天气的日最高温度和表1划分的分级标准,计算全年的高温强度值。

利用全国753个站1983-2012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表明(图1),高温天气总频数及各级别的高温天气频数均呈现出波动震荡的趋势,然而自2000年左右以后呈波动增加状态;近10年来高温频数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2010年达到最多的11324个;较弱高温天气、中等高温天气和较强高温天气的频数增加非常明显,强高温天气和极强高温天气频数也有弱增多趋势。

由图可以看到,高温强度呈波动变化态势,但自21世纪初开始高温强度呈陡增趋势,近五年高温强度平均值几乎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2倍。

通过以上对高温热浪频数及强度的分析可知,我国高温热浪发生频率和强度均有增强的趋势,少数的极强高温热浪可能会随着全球变暖而相应增加,且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不断增强[14],使我国各地区面临严重的潜在灾害风险。

因此,我们展开如下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高温热浪灾害风险分析与研究。

表1高温等级划分标准及相应强度值名称说明强度值较弱高温天气℃℃36max 35<≤T 1中等高温天气℃℃37max 36<≤T 2较强高温天气℃℃38max 37<≤T 3强高温天气℃℃39max 38<≤T 4极强高温天气℃39max ≥T 5图1 近30年我国高温频数及强度值逐年变化情况2高温热浪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对高温热浪风险的理解,认为高温热浪风险是在一定的孕灾背景中,由高温热浪灾害的危险性(H)、承灾体的脆弱性(V)和区域综合防范能力(R)三因素的综合效应形成的[10]。

危险性表示高温热浪的强度和频率特征;脆弱性表示该研究区域的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系统遭受高温热浪威胁和破坏的性质;区域综合防范能力反映人类社会应对灾害的主观能动性,包括灾害预警、医疗水平和政府应变能力等。

由此建立图2所示的高温热浪风险概念模型。

图2 高温热浪灾害风险概念模型根据高温热浪风险概念模型及灾害风险评价指数法,建立图3所示的高温热浪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最高层为高温热浪灾害风险指数RI,表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它由高温热浪危险性、各承灾体的脆弱性及防灾减灾能力综合作用决定。

高温热浪的危险性由其频率和强度决定。

由于高温热浪灾害影响非常广泛,包括经济、人体健康、工业、交通等各个方面,这里仅以人口、经济和工业三类承载体为例,进行脆弱性分析;另外,区域综合防范能力涉及到该区域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政府应急处理能力等,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非常复杂,这里仅以公共财政支出、医疗机构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进行简单的量化评估。

各指标含义及量化方法如下:(1)频率(C1):即每年发生高温热浪天气的总天数,采用所选城市近十年(2003-2012年)所有的高温天气总天数的年平均值表示。

(2)强度(C2):根据高温天气的日最高温度和表1划分的分级标准,计算全年的高温强度值。

高温强度用所选城市近10年的高温强度值的平均值表示。

(3)常住人口(C3):受高温热浪影响的人口数,其值越大潜在的灾害风险越大。

(4)生产总值(C4):反映经济可能遭受高温热浪影响的程度,其值越大,经济脆弱性越高。

(5)工业用电量(C5):温度是影响电力系统负荷的重要因素之一[9],工业用电量越大,越容易导致电力供应紧张,受高温热浪灾害袭击的影响越大。

(6)公共财政支出(C6):反映政府紧急状态下的应变和协调能力,值越高,潜在灾害风险越小。

(7)医疗机构数量(C7):提供医学救治场所和设备,降低高温热浪风险。

(8)卫生技术人员(C8):提供专业医疗救援,可以有效降低因高温热浪死亡的人数。

图3高温热浪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评估建模与实验仿真由于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大,常年遭受高温热浪灾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本文选取华东地区6座城市(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合肥、济南)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