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猴子捞月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猴子捞月教案
【篇一:猴子捞月教案】
坤敬公立华侨学校
教师备课表
课本名称:《汉语》2014年度第2学期
年级:六年级填写日期:2014年12月12日
授课教师:樊宇芳
【篇二:《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
《猴子捞月》教学设计
吴桥县第一幼儿园徐艳玲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3、有关猴子捞月的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
是什
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配图故事《猴子捞月亮》。
【篇三:幼儿园大班下教案】
主题二科学放大镜
次主题一光彩大世界
教学活动一:神奇的玻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凸透镜
2、《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玻璃。
(2)以“小白兔有一块神奇的玻璃”引出故事。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的前半部分(从一开始到“小白兔想出了
个好办法”),动脑筋想办法,发现玻璃的神奇之处。
(1)请幼儿思考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2)给幼儿放大镜,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感知“玻璃”的神奇
之处(将物体放大)。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
胜大灰狼。
3、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后半部分,感受小白兔的勇敢机智。
(1)根据教学需要,可设计如下问题:小兔子是用什么办法吓跑
大灰狼的?说明小白兔怎么样?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熟悉理解故事。
4、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
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这种“玻璃”就是凸
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还有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活动二:哈哈镜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变化。
2、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重点学习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
唱好快慢节奏的交替变化。
3、能根据歌曲做滑稽人表演。
活动准备
《哈哈镜》的歌曲磁带、录音机、哈哈镜。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变魔术”的游戏,观察并感受:哈哈镜让人变高、变矮、变胖、变瘦的现象。
2、组织幼儿进行发音练习,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学习歌词。
(1)、照了哈哈镜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2)、请幼儿唱歌曲《笑一个吧》进行发生练习。
(3)、请幼儿拍节奏学歌词,边说边练习拍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感受
十六分音符的快节奏和二分附点音符慢节奏的交替变化。
3、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1)、请幼儿欣赏,教师范唱歌曲《哈哈镜》。
(2)、幼儿跟教师完整的学唱歌曲第一段,教师大声,幼儿小声,重
点练习演唱十六分音符的快节奏和二分附点音符慢节奏。
4、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演唱进行相应的动作表演,一起到哈哈镜
前做魔法变身游戏。活动延伸
欣赏儿歌《有趣的哈哈镜》,进一步体验哈哈镜的有趣。
教学活动三:万花筒
活动目标:
1、体验万花筒图案变化带来的美妙感受及自己制作万花筒的乐趣。
2、能自己拆装、组合万花筒,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多少等因素有关。
活动准备:
1、每人自制一个万花筒(制作材料:塑料片和锡箔纸做成的“镜片”,每位幼儿3片;牙签盒、桌面垫板卷成的筒各1个)。
2、自制的碎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谜语导人课题:小小花瓶,身藏百花,转来转去,千变万化。
2、引导幼儿观察万花筒,通过自己拆装探索万花筒的秘密。(1)
组织幼儿自由欣赏自制万花筒,发现它的千变万化,激发起探索的
兴趣。(2)引导幼儿自己拆开万花筒,观察其结构,了解万花筒里
有三块长方行的镜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还有装花
片的小盒子。(3)指导幼儿探索形成美丽图案的奥秘。逐步实验:
物体在1面、2面镜片前分别是什么样子,3面镜片应该怎样排列才
会出现千变万化的图案。从而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3、帮助幼儿组合安装好玩花筒、继续观察探索。
活动延伸:
更换不同的花片探索转动效果。
教学活动四:猴子捞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有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活动准备:
1.一串布制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课件或挂图、幼儿用书第一册教育活动:
1. 教师出示一串布制小猴玩具,引导幼儿听故事的兴
趣。
2. 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无声课件,分析理解
故事内容。
(1)。根据需要可设计以下问题: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
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
(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
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课件,讨论听了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