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南昌一中刘江华
摘要:
本文介绍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课标实验教材,结合几年实验的切身体会,从课改理念、实验困扰、内容把握、教材衔接等方面进行剖析,介绍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在课改实验的这片天空中,广大教师应当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走在课改研究的前沿.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改实验把握教材衔接问题
教材内容、实施措施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第一批课改实验区的一线教师,结合近三年来对课标教学的一些研究,谈谈如何把握课标教材.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
1. 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一本《课标》的指引下,高中数学课标教材涌现出众多的实验版本,如人教A版、人教B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教材编写的风格各不相同. 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自主权,各省市的教材并不能实现统一,但考试评价的要求是统一的,我们惟一的做法是以《课标》为纲,借助教材这一课程标准实验的载体,规范、科学地实施组织教学. 不能单纯以教材为本,抛开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例如,《选修2-1》中《圆锥曲线》一章内容,人教A版只是把椭圆、双曲线的准线方程及统一定义进行渗透,出现在例题、习题和阅读材料中,很明显,准线(抛物线的准线除外)及统一定义不再像大纲教材一样,在学习上有明确的要求. 而苏教版的教材中,有一节《2.5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毫无疑问,两个版本的教材存在分歧,我们如何处理,只能以《课标》为依据. 各个版本教材在某些知识点上的处理略有不同,面对这样的情况,坚持以《课标》为纲的原则肯定是正确的.
2. 怎样研读课程标准:
读书大家都会,但读后能过目不忘的恐怕是微乎其微,个人认为《课标》应当常读. 既要备一份《课标》的电子稿,也要备一本《课标》的纸质书. 人教社在一项关于课改实验的调查中,有一项是关于《课标》学习的情况,统计
是否有《课标》的人数. 其中有《课标》的622人,没有《课标》的173人,没有《课标》的占22.06%. 虽然这1/5的数量不大,但也折射出一些问题. 人教社的调查是在课标教材实验一年后进行的,那么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连续两届的高一年级参与课标实验的老师是否都配备了《课标》,肩负课改实验的老师是否认真研读过《课标》. 本人在一些学校也进行过简单的举手形式表决的调查,有《课标》且常拿出来看看的老师不到1/5,大部分老师都是专心研究课标教材,抛开了课程标准,所以对教材疑惑不解的地方是许许多多.
我们研读《课标》,不应只是进入课改实验时浏览一遍,而应当做到: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前,查阅《课标》中相应模块的内容标准;在各章节的教学时,查阅《课标》中相应章节的内容标准;在各次命题等教学评价时,查阅《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遇到种种疑惑时,翻翻《课标》. 例如,模块2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相关的一些判定定理,是否还需要像大纲教材一样进行严格的证明,我们查《课标》之后可以明确得知,有些判定定理只需要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来即可,并不需要加以证明.
3. 课改理念到底是哪些:
在《课标》中,已经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如下10条:(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人教社所编写的A版教材中,也体现了如下特点:(1)亲和力;(2)问题性;(3)科学性与思想性;(4)时代性与应用性;(5)联系性. 特别突出的是“问题性”,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
教师的教学不仅是讲授知识,而应当是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甚至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学习. 所以教学理念上的更新,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课改实验收效良好的保障. 个人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点突出如下课改理念的贯彻:
(1)问题意识. 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力. 培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之一. 在课标教材中,通过“观察”、“思考”、“问题”、“探究”栏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逐步形成各项能力. 在教材处理上,我们不应当再念念不忘大纲教材在知识体系上的优势,嫌弃课标教材形式上的五花八门,积极落实课标教材各栏目的教学,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2)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十分广泛,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华罗庚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有了这些认识,我们不会再埋怨教材中应用问题的频繁,也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查.
(3)知识再现. 通过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能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摸索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的历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学素质. 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形成过程,才能改进学习方式,逐渐培养创新能力.
二、严格遵循课程要求,减少随意超标教学:
1. 违背课程标准的原因:
课改实验,继承了大纲教材的若干优点,涌现了一些崭新的理念,与大纲教材体系最大的区别是“螺旋式上升”与“选修课程的多样化”.
“螺旋式上升”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使本学科内容不断地拓展与加深,并在知识的学习上有良好的复习和强化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它不再像大纲教材的分科安排,体现出知识体系上的逻辑性,造成了本学科内容的臃肿和不必要的重复.
“选修课程的多样化”原则是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5个模块)的学习之后,可以从选修系列1(2个模块)、系列2(3个模块)、系列3(6个专题)、系列4(10个专题)等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 学生情况的不同,出现了选择课程的不同组合,给学校和老师的组织教学增大了压力. 老师们不再像执教大纲教材那么单纯,将需要考虑如何适应全校学生不同的选择.
教过大纲教材的老师,由于教学习惯与思维定势的原因,许多新的内容难以接受,所以也造成或多或少地违背《课标》中的一些要求. 新课标教辅资料蜂拥而上,可以说其中很多是滥竽充数,超纲现象十分严重,师生在使用教辅资料的过程中,不得不补充一些内容.
面对课改实验,频繁叫苦的老师比较多,新增内容的学习、课改理念与新课标教材下的课堂组织教学等一切新生事物都是困难重重. 所以,对课程标准的种种怨声都有,也导致出现一些违背课程标准的现象. 老师叫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盲目地拔高教学要求,把后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提前,增大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困难.
2. 违背课程标准的几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