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ece116fc4ffe473368ab95.png)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摘要:农民工作为中国当代社会的特殊群体,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以其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为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我国特有的城乡发展进程和体制,农民工工作、生活在城市,户籍仍在农村,土地资源和城乡差异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举步维艰,在与城市人群的融合中受到排斥,他们带来的问题也因他们的特殊性显现出来。
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先前的农民工来说,又有其自身的新特点,他们在与城市生活融合的同时,受排斥的方面也值得关注。
关键词:农民工;融合;排斥;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农村生产方式开始改变,生产力也开始解放,促使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解放,这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人,他们离开农村,远离土地的束缚,进入了城市化的大潮中,成为了新兴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到这个城市中,不仅是这个群体的自身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城市化进程,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老一代农民工更多的是把进城务工当作谋生的手段,最终要回到农村;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城市生活,对城市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抱着长远发展的目的来到城市,在择业时更强调获得尊重、获得学习机会,能够实现稳定”定居”城市的梦想。
与老一代农民工不计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只为更高的报酬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文化休闲、劳动条件与强度、自我主观上的愉悦满足度等方面,有明显的认识和行为差异,他们往往更关注能否有一定休息时间进行休闲娱乐,对于赚到的工资也不再像老一代农民工都省吃俭用寄回家里,而是更注重对自己生活品质的提高,这种提高也是在相对情况下而言的。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c0221e79563c1ec5da7195.png)
【 中图分类号 】 C 9 1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4 8 1 0( 2 0 1 5 ) 2 6 — 0 1 2 3 — 0 2
就是农村人 口在城市的一种社会融合 。世界著名社会学
家卡尔 ・ 博兰尼认为 , 人类历史经历两大转变——即从传 新生 代农 民工 的群体 特 征 学界对新生代农 民工的概念界定并不统一 ,一种观
一
统社会向纯市场社会转变,再从纯市场社会向受规制的市 场社会转变 。而在转变中,纯市场社会经历了脱离嵌入和 嵌入两个过程。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相互
点认为新生代农 民工是指从小在农村成大 ,到 2 0世纪
9 0 年 代 中后 期成 年后 才进 入城 市 的劳 动者 ;另一 种观 点 认 为新 生代农 民工 是 随第 一代 进城 打 工 的父母 从 小来 到
少得多,乡土情结薄弱。相反的,对于城市生活他们有强
烈的渴望,希望能留在城市,能真正融人到城市生活中。
新生代农 民工在城市里必须通过参与经济活动以获
二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 的理论依据
城市融入是移 民社会融人 的具体表现。国外学者对 移民社会融人进行研究时 ,主要是用多维度进行测量和 分析。如德 国学者恩泽格尔研究移民社会融人 ,用的是
多方面 ,主要表现为经济层面融入、社会层面融人 、制
度层 面融 人 、文化 心理 层面融 入 四个 维度 。
三 新 生代农 民工 城市 融入 现状 分析 新生代农 民工的城市融人是指他们在城市确立 了自
己的经济基础 ,适应城市社会规范 ,并获取市 民身份、 享受市民待遇 ,最终实现城市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他
年 代 中后 期 成 人 后 具 有 农 村 户 口而 在 城 市 务 工 的劳 动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探讨——以河南省为例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探讨——以河南省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943c111227916888486d7a6.png)
以 规 范 。 相 关 制度 上 , 快 户籍 管理 制度 改 革 是 重 中之 重 。 在 加 户 籍 制 度 对 农 民 工 市 民 化 的 制 约 , 经 是 一 个 长 期 的 、 须 加 以 已 必
的物质性 保障是 新生代 农 民工顺利 融人 城市 的首要条 件 , 因
此, 这一 问题 不 容 忽 视 。 1 . 融 入 城市 的社 会 权 益保 障缺 失 2
农 民工 在 医 疗 、 务 、 育 等 方 面往 往 受 到 不 合 理 、 公 平 服 教 不
重视的问题 , 它毕 竟存 在 多 年 , 革 起 来 并 非 易 事 。 先 在 与 户 改 可 籍 制 度 密 切 相 关 的制 度 上 进 行 逐 步 改 革 , 比如 , 取 消 户 籍 制 可
经 济 大 省 、 速 发 展 的 新 兴 工 业 大 省 . 全 国 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迅 在
地 位 。近 年来 , 南 省 经 济 快 速 稳定 发 展 , 来 越 多 的农 民 工 被 河 越 吸 引 到 城 镇 中 来 , 近期 国 家 统 计 局 河 南 调 查 总 队 发 布 的调 查 据 报 告 显 示 . 南 省 农 民 工 的 “ 生 代 ” 接 近 六 成 。 这 些 农 民 工 河 新 已
3_ 宣 传 要 多项 并 举 . 导 农 民 参 加 新 农 合 2 引 要 真 正 推 行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制 度 , 要 让 农 民真 正 了解 就
提 高 整 个 地 区 的 健 康 水 平 。二 要 加 强 对 医务 人 员 的培 训 . 高 提 服 务 质 量 。加 强 农 村 基 层 医疗 卫 生 队 伍 建 设 . 断 提 高 基 层 卫 不
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与对策
![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840c4e55ef7ba0d4a733bd8.png)
7 一
珠 三角地 区在 经 济 高速 发 展 以后 , 在 了经 济 处
的 , 1.2 ; 占 86 % 选择 B在农 村 找工作 难 , 改变 命 运 ,
占 1 . 9 ; 择 C赚 钱 , 80 % 选 改善 家 人 生 活 水平 的 , 占
转 型期 。 以珠 三 角核心城 市 广州为 例 , 亚运 时期 , 在
珠 三 角 地 区 新 生 代 农 民工 城 市 融 入 的现 状 与 对 策
冯克 江 卢 士 华
( 州番 禺职 业技术 学 院 , 东 广 州 5 1 8 ) 广 广 14 3
[ 摘
要 ]新 生代 农 民工 融入城 市对其 个人发展 、 济持 续 增长及 构 建和谐社 会 具有 重要 意义 。针 对 问 经
卷 调查 显 示的新 生代 农 民工城 市融入 的若 干障碍 , 应加 快制 度 建设 , 促进 新 生代 农 民工 市 民化 , 予其 更 多 给
平等机 会 , 富其 文化 生活 , 丰 消除歧 视 , 升 其 竞争 力和素 质 。 提 奄 [ 关键 词 ]珠 三 角地 区 新 生代 农 民工 城 市融入 [ 图分类 号 ]D 6 文 献标 识码 ]A [ 章编 号 ]62— 43 2 1 )1— 07— 5 中 6 9[ 文 17 37 (0 3 O 00 0
市 。这 一 点值得 我 们深 思和 探讨 。本 文 以调查 问卷
和现场 访谈 为基 础 , 珠 三 角 地 区新 生代 农 民工 的 对
城市融 入 现状 进行 了研 究 , 提 出 了对策 , 并 旨在 让全
社 会关 注 、 关心 他 们 , 助 他们 更好 地 融 人 城 市 , 帮 共
同构建 和 谐 的社会 。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9c75a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f.png)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社会工作可以发挥的作用。
通过分析城市融入的困难性,文章提出了社会工作可以帮助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的思路,并介绍了社会工作机构与农民工合作的模式。
结论部分指出,尽管城市融入问题仍然存在,社会工作对于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具有积极的作用。
未来,应加强社会工作力量,持续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参考,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新生代、城市融入、社会工作、困难、挑战、能力提升、合作模式、促进、力量、未来、积极作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前往城市就业。
这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指年龄在18~35岁之间,他们大多数是80、90后,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他们来自农村,怀揣着走出大山、进入城市、改变命运的梦想,希望通过在城市打拼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目标。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由于缺乏城市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他们往往面临着就业困难、住房困难、文化隔阂、社会歧视等诸多问题,导致他们的城市融入难度较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景,也给城市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社会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于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探讨社会工作在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社会工作机构和政策制定部门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现状及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现状及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42e8da76eeaeaad1f330cd.png)
策 、 规 、 务方 面 , 法 服 当前 都 没 有 完 全 做 好 接 纳他 们 的准备 和安 排 。 生代农 民工在 就业 、 新 医疗 、 女 子 教育 、 动保 障 、 老等 方 面仍 遭遇 了“ 垒” 城市 劳 养 壁 .
同。 他们 在人 格特 征 、 城 打工 目的 、 城市 的认 同 进 对
州 232 10 2
[ 中图分 类号】 2 G1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10— 43 ( 1)6— 07 0 04 442 20 0 03— 7
一
、
新 生 代 农 民工 城 市 文 化 融 入 困 境 研
感 及工作 要求 、 未来 的期望 等方 面 存在 明显 的差 对 异, 具有 自身 的新 特 征 和新诉 求 。 1 . 一 代农 民工相 比 , 生代 农 民工 受教 育 与第 新
生代农 民工真正 融人城 市 的关键 。
二 、 生 代 农 民工 城 市 文 化 融入 诉 求 研 究 新
1 生代农 民工城 市 文化融 人 的客观 诉求 . 新
文化 已成 为突 破 城 乡 二元 结 构 形成 的心理 障 碍 的关键 要 素 。文化 融 人 是新 生 代农 民工 真 正融
正 融入 城 市的根 本 标 志和 重要 切 入 口。通过 分析 新 生代 农 民工城 市文化 融入 的现 实 困境和 主客 观诉 求 。
探 讨 解决 其 文化 生 活 匮乏 的 长效 机 制 和现 实路 径 , 挥 文化 在 新 生代 农 民 工 市 民 意识 养 成 、 发 价值 理 念 塑
与 城市 青 年 具有 较 大 的相 似 性 。但是 由于制 度 保 障 的 匮乏 、公 共 服 务 的缺 失 和 城 乡二 元 体制 上 的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78ae40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c.png)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工问题逐渐凸显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融入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福祉,也对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多重挑战,如就业歧视、社会保障缺失、社会交往受限等。
近年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农民工群体内部发生了显著的代际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在教育水平、职业期望、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揭示两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过程中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有助于增进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理解和关注,推动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和谐融合。
2、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融入问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民工群体也在发生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这种代际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具体而言,研究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哪些具体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经济融入、文化融入、心理融入等。
这些代际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制度性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还是个人因素?如何促进农民工的更好融入?政府、社会和个人应如何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创造更好的融入环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创造更好的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困境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困境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11158c58fafab069dc02f4.png)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困境及对策研究摘要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一个庞大而又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希望留在城市,能够在城市中寻找发展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在城市文化的熏染之下,他们对于家乡所存有的认同感与社会记忆逐渐变淡,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对策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现状(一)整体收入较少在城市社会中生存,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上一代农民工而言,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他们的收入仍然较低,大都从事社会底层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相对较恶劣,工资收入较少,居住条件则主要以单位宿舍或租赁住房为主,有的甚至居住在城市边缘的廉租房里,生活质量较低,因此在城市社会中他们的经济融入程度较低。
(二)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在城市社会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
首先表现在工资经常被拖欠、克扣,甚至拒发。
调查显示,有75.9%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工资拖发、克扣和拒发的现象,有70.6%的人发生过因工受伤而用工单位不给钱医治的情况;其次在寻找工作过程中,与城里人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存在被歧视的现象。
(三)身份认同的模糊化据相关的调查显示,67.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普通的打工族,13.5%的人认为自己是拥有非农收入的农民,仅仅只有 3.8%认为自己是农民,承认自己的农民身份,这与父辈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更认同自己的打工者身份,而不愿承认自己的农民身份。
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打工者,将自己看作是为城市建设付出劳动力的农村人,但是城市人对他们身份的怀疑与排斥,导致年轻打工者身份认同的模糊化,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农民工很难真正融入到城市社会中。
二、限制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原因分析(一)政权益保护的缺失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保护及自身维权能力的限制,在城市从事重、脏、苦、累、险等工作,但他们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甚至有的还出现了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状况。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问题可操作化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问题可操作化](https://img.taocdn.com/s3/m/7f1a337c25c52cc58bd6be78.png)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困境探究(可操作化)一、社区融入可操作化分析:1、人际交往关系:(1)是否与城市居民有稳定的交往关系(2)是否与同质群体的交往频率少于城市居民2、社会诉求渠道:(1)是否对于社会不公正现象有明确的诉求需求(2)是否明确知道社会诉求的合法渠道3、日常活动:(1)日常活动的主要活动范围(2)日常活动的主要安排4、身份认同(1)对于个人及家人身份的认同(2)对于城市居民身份的认同5、社会资源(1)获取社会资源的范围(2)获取社会资源的来源6、文化资本:(1)个人及家人的文化资本(2)对于文化资本的认识二、相关概念: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从事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据此概念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段定义为16—34 岁(含16岁、34岁)之间。
内卷化:在本文中主要是指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外部扩张不断受到限制,使他们同质群体内部精细复杂却无实际发展的过程。
三、选题原因: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们主要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并且与农村土地保持着一定的经济联系,亦农亦工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当今的农民工内部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分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出现了与80年代初期进入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特点,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希望以非制度性因素的微观分析视角切入,将研究视点聚焦在城市社区空间范围内,具体呈现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区过程中,遭遇在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排斥现象,并对实现社区融入的路径反思,以利于尽快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由“城市进入”向“社区融入”的实质转变。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现状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ae02aff524ccbff12184ba.png)
会 表 现 出 承 受 挫 折 能力 低 , 易 采 取 极 端 户 口 制度 的 新 生 代 农 民工 对 户 口制 度 的 容
( ) 强城 乡居 民 互动 , 挥社 区功 三 增 发
的办 事 方 法 等 这 些 心 理特 点 , 大 都 是 群 反 应 没 有 预 计 的那 么 强烈 。究 其 原 因 , 也 一 能。社 区作为群体交往 的最 小单位 , 以 可
接受 ; 另一方面 由于户 口制度而造成的隔 生活 ,融 入社区也成 了必 不可少 的一部 ( ) 一 使新 生代农 民工融入城 市生活 阂已经淡化, 社会 的进步也从多方面淡化 分。 这种群体之 间的交往可以促进人们相
是 构建 社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的 必然要 求 。 了城乡户 口造成的身份差别 。加之 , 有众 互 之 间 的 理解 , 少不 同群 体 之 间 的社 会 减
1 . 8亿左 右 , 中“ 生代 农 民工 ” 其 新 达到 1 度不同等种种 原因, 使得新生代农 民工在 亿 。新生代农 民工是人 口城 市化 的主力 , 迈 向真正的城 市生活时 , 步履 维艰 。 首先,
收录 日期:0 1 1 2 1 年 1月 1日
一
实现其身份转换, 是其从农 民转变 为市民 表 现 在 择 业观 念 上 , 生 代 农 民工 一 样 具 新
个概念 。 传递 出党和政府对大约 2 . 4亿农 民 工 和 占 农 民 工 总 数 超 过 6 % 的“ 0 0 8
二、 新生代 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
社会 融入 是个体和个体之 间、 不同群 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 , 以及 由此而发 的社
企业用 工制度 、 教育 制度等 互相适 会保 障制度 、 后 ”“ 0后’ 、9 ’ 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2 1 0 0年 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 间互相配合 、 并 两会 后 , 中央财 经领导 小组办 公室 、 中央 应的过程, 以构筑 良性和谐的社会为 目 都 难 以保证 新生代农 民工 顺利参 与到 城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68624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8.png)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虽然带来了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方面的困境,并提出可能的解决路径。
一、困境1. 少数民族和籍贯歧视:由于文化、语言和习俗的不同,少数民族农民工在城市中通常难以融入主流社会,遭受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同样地,来自不同地区的农民工也常常受到籍贯歧视,这种现象在一些大城市尤为突出。
2. 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大部分是短期合同工作,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极易受到雇主歧视和剥削。
此外,农民工在城市中租房居住的费用高昂,经济压力非常大。
3. 教育和文化脱节:由于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短缺,往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
他们的子女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学业成绩不佳、文化冲突等问题。
4. 情感孤独:农民工大多数是单身或者远离家庭的子女,长期处于异乡环境中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此外,由于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经验差异,农民工往往难以找到认同感。
二、解决路径1. 建设多元化社区:城市要尽可能地将来自不同地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农民工聚集在一起,提供一个和谐、包容和多元化的社区环境。
这种多元化的社区将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和融入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2. 提供更全面的社会保障:城市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特别是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
同时,学校应该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为他们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环境。
3. 建立文化交流平台:城市政府应该积极主导文化交流活动,并成立专门的文化交流机构。
这种平台可以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农民工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缓解城乡文化差距,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4. 加强家庭支持:省级和市级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扶持重点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工作上的同时,尽可能为他们安排地住宿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困境与法律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困境与法律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e3c052804d2b160b4ec0dc.png)
竹盘与 珏l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困境与法律对策研究
口 韩 玲 .许 鹏
1 1 6 0 2 5 ) ( 东 北 财 经 大 学 。辽 宁 大 连
摘
要 :随 着 我 国流 动 人 口数 量 的逐 年 递 增 ,新 生代 农 民 工 在 流 动人 口 中 占据 了 相 当 大的 比例 。 与 第 一 代 农 民 工
质。 新 生代农 民工通 常有 两种 成长 历程 :一种 是跟 随 父母 在城 市长 大 , 见惯 了城 里 的生活 环境 , 不 习 惯农 村 生活; 另 一 种 即所 谓 的“ 留守 儿 童 ” , 在农 村 长 大 , 长 大
针对 性 的措 施 。 着力 解决 新生 代农 民工 问题 ” 。
作 者简 介 :韩玲 ( J 9 7 7 -) 。 ,女 , 辽 宁 辽 阳 人 , 东 北 财 经 大 学 法 学 院 讲 师 , 法 学 博 士 , 研 究 方 向 为 刑 法 学 ; 许 鹏
( J 9 9 D _ - ) , 男 ,河 北 泊 头 人 , 东北 财 经 大 学 法 学 院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为刑 法 学 。
相 比 ,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群 体 表 现 出 鲜 明 的 时 代 特 征 ,既 受到 各 方 面 条 件 的 限 制 ,也 面 临 着 现 实的 发 展 困境 。 为 了加 强 对 新 生代 农 民 工 群 体 的 服 务 与 管 理 ,有 必要 从 法 律 角 度 提 出相 应 的 对 策 . 以 期使 新 生代 农 民 工 走 出城 市 融入 过 程 中所 面
所 谓新 生代 农 民工 。 是指 出生在 1 9 8 0 年 以后 , 不 具
有城 镇 户籍 。 在 城镇 务工 经商 。 以工 资性 收入 为 主要 生 活来 源 的农 民工 。新 生代 农 民工 已经 占据 了我 国农 民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dfe466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a.png)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城市中的重要群体。
他们以务工为生,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困境。
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以期为改善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提供参考。
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存在的困境1.就业歧视:由于他们缺乏城市户口和正式的职业技能证书,往往只能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收入较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由于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遭受歧视,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合理的薪酬和社会保障。
2.生活困难: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困难。
他们通常只能租住简陋的出租屋,居住环境差,生活条件艰苦。
由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他们面临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难。
3.融入困难:新生代农民工常因社交圈狭窄、文化程度低,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缺乏社会关系和资源,导致生活中的种种不便。
二、解决路径研究1.加强法律保障: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合法权益。
力争取消城市中对农民工的歧视,促进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
应当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确保他们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市应当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应当建立健全的住房保障政策,帮助农民工解决居住问题,提高居住环境。
3.加强教育培训: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以便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4.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产业要素的有序流动,让农民工能够在自家乡村发展相关产业,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ab0fa5a312b3169a451a469.png)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同时也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以及探讨和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迫切性。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相呼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农民工出现后所产生的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Abstract:Central Document No. 1 in 2010 first propose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issue,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this special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and care,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o explore the new featur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urban urgency. City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roposed by the context, it is with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process echo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 inevitable trend, but also the emergence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have generated a lot of the key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建议及对策Key words: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urban integration, status analysi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正文: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性1.1新生代农民工界定及特点1.1.1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第一次在中央的正式文件中出现。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1068e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1.png)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与思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群体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而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主体,他们的社会融入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深入了解大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工作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利益诉求等方面情况,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服务青年、发展青年新方向,大庆团市委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全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一)基本情况国务院发布的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具体是指19XX年以后出生,16周岁以上的从农村进入城镇务工的青年农民工。
初步统计,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占我市农民工比例的一半以上。
从文化教育水平看,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受过高中教育的约占XX%,占新生代农民工主体,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XX%,另有XX%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从待遇收入水平看,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__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XXX元以上的占XX.X%,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XXX元左右,收入高于1XXX元的占XX.X%。
从从业产业分布看,从事制造业的约占XX%、从事建筑业的约占XX%,从事第三产业的约占XX%。
作为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就业现状、生活环境还是权益维/-您的专属秘书!/护上都与传统农民工有着很大区别。
1、收入消费水平下降。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我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跨省流动少,省内流动、就近流动增加。
从市内多家企业、各个行业的用工情况中发现,由于工作资历和技能等原因,新一代农民工收入平均低于传统农民工,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__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XXX元以上的占XX.X%,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XXX 元左右,收入高于1XXX元的占XX.X%,如果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生存涉及的安家、养育子女等费用考虑在内,这一群体的理想月收入应在3XXX元左右,这与他们的实际收入相差甚远。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探讨及对策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探讨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0a54595acfa1c7aa00cc6f.png)
编号:毕业论文(设计题完成人:班级:学制:4 年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4-04-04目录摘要 ··············································(1一、相关概念 ·······································(1(一新生代农民工 ·····································(1(二社会融入 ········································(1 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状 ······················(2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21. 融入城市的意愿强烈 ·······························(22. 文化程度有所提高 ·································(23. 自身认知的提升 ··································(34. 择业要求提高 ····································(3 (二社会融入的过程 ··································(3 三、融入城市的阻碍 ·································(3 (一制度障碍 ········································(31. 户籍制度 ·······································(32.社会保障制度 ····································(43.教育制度 ·······································(4(二经济障碍 ········································(4(三社会交往障碍 ·····································(5(四自身素质障碍 ·····································(5 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 ··················(6(一深化户籍改革,消除制度壁垒 ·························(6(二转变政府职能 ·····································(7(三完善社会机制,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7(四开展法制教育,帮助维权预防犯罪 ······················(8(五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8(六营造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良好氛围 ···················(8 五、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实意义 ···············(9(一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9(二有助于实现现代化 ·································(9(三有助于社会和谐安定 ································(9 六、结语 ···········································(9 参考文献 ··········································(10Abstract ···········································(1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探讨及对策分析摘要:农民工是在城市化建设中形成的一批特殊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现实问题分析——基于青岛市和全国的调查比较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现实问题分析——基于青岛市和全国的调查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44744b6c77da26925c5b08c.png)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山东 青岛, 60 2 1 6 0 【 作者简介】 王付欣(93 ) 男, 18 一 , 山东聊城人,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蔡勤
禹(96 )男 , 1 一 6 , 河北邯郸人 ,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 , 主要从事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究。
5
■
农 民 问 题
7 %以上是新生代农 民工 , 0 他们 已成为青 岛市
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青岛市为范本 , 研究新生代农 民工融人城市社会现状问题 , 具 有 示范效应 和推广 意义 。
【 收稿 日期 】0 1— 9— 8 2 1 0 2
【 基金项 目】 青团青 岛市委 2 1 年度 青年 工作 研究课题 “ 岛市新 生代农 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支持 系统研 究”( 共 01 青 项 目编 号:0 1 0 ) 2 1 一T 2 暨共青 团山东省委 2 1 年度共 青团和青年工作研 究课 题“ 生代农 民工 融入城 市 01 新
4 比传统农 民工 (95 1 ) 17 2 元。 %, 1 1.4元 低 6 .7 54 .%的新生代农 民工 明确表示其工资水平 未
达 到 当地最低 工 资标准 。在 与企 业发 生过劳 动 争 议 的新 生代 农 民工 中 ,1 6 的人 认 为 “ 3.% 劳 动报酬 ” 是引 发 争议 的最 重 要 因素 。在青 岛市
构基础上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教育制度 、 就业制度等限制 , 使得他们遭
受城市社会排斥 , 无法共享 城市文 明的成果 , 缺少城市社会认 同感和归属 感 , 离于城 市 和农村 之 问 , 为边缘 群 体 , 引发 一 系列 问题 。 游 成 并 青岛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 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 , 山东 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 的龙 头城 市 , 业 制 造业 发 达 , 务业 发 展 繁 荣 , 纳农 村 工 服 吸 转移 劳 动力 能力 强 , 良好 的人 居 环 境 和 强烈 的发 展 势 头 对 外 极 具 吸 引力 。 据统计 , 近五年来每年在青务工的农 民工始终保持在 10 万人左右 , 1 其中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e47da1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1.png)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他们面临的城市融入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
一、城市融入困境1.文化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来自农村,和城市人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往往无法适应城市生活。
加之城市中的一些行为和习惯与农村不同,如更加讲究时间观念,这使得他们发现自己在城市中停留时间较长时,很容易感到焦虑不安,与周围人相处不便。
2.住房问题城市中的住房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来自农村的工人通常工资较低,因此他们很难找到高质量的住房,他们往往被迫选择较为拥挤的住房,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甚至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3.职业限制来自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往往缺乏专业技能和城市工作经验,这很容易使得他们遇到职业限制。
他们往往被安排在简单和重复的工种上工作,而且工资也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的经济收入难以增加,更难以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
二、解决路径1.加强教育培训为了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中遇到的职业限制问题,应积极加强技能培训,让农民工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从而在城市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相对更高的工资水平。
同时,在城市中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城市的文化背景和行为习惯,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2.优化住房条件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对于解决他们在城市中融入困境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不同的居住选择,并优化住房设施,可以有效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和信任感。
政府可以为农民工提供财政补贴,促进住房基础设施的改建和建设,以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质量。
3.制定相关政策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的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颁布相应的法律和规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在工作、住房、教育等方面给予特别的保护和关注,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三、总结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表明,只有全面加强教育培训、优化住房条件、制定相关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才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同时也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以及探讨和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迫切性。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相呼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农民工出现后所产生的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Abstract:Central Document No. 1 in 2010 first propose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issue,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this special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and care,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o explore the new featur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urban urgency. City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roposed by the context, it is with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process echo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 inevitable trend, but also the emergence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have generated a lot of the key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建议及对策Key words: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urban integration, status analysi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正文: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性1.1新生代农民工界定及特点1.1.1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第一次在中央的正式文件中出现。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批人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基本上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全面融入城市的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部署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界定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农民工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如居留权、选举权、受教育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等,进而实现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
因此,农民工城市融入不仅包括从农村到城市的地域转变、从农民到工人的职业转变以及户籍转变这些外部特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与城市融为一体,最终成为符合城市文明要求的、具有现代市民素质的城市居民。
1.1.2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状况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不论从价值追求、行为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1.1.2.1自幼生活条件较好,吃苦耐劳精神较差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父辈外出打工,农村的经济状况也得到改善,家用电器的普及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新生代从小就衣食无忧,没有受过什么苦,有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他们在城里打工,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
而老一代农民工期望值不高,有活就干,给钱就干,甚至暂时不给钱也干。
无论再苦再险再重,无论加班加点、忍饥挨饿、风餐露宿、也在所不惜。
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他们不愿做苦力,想进大企业、学专长、搞管理、当白领、追求较好的工长作环境,讲究体面。
1.1.2.2打工的目的不同,人生目标不同老一代农民工为一家人的生存被迫离乡,目的是打工挣钱,盖新房、娶新娘、交税费、还欠账,把城市当“战场”大部分人终归要告老还乡。
而新生代是从学校直接进入城市打工。
他们没种过地、不会种地、更不愿意种地,对土地没有父辈那样的感情,对农村没有父辈那样的依恋,“轻农、厌农、弃农”意识严重。
他们进城打工,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生存需求,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把打工作为寻求进城的机遇和途径,目的是见世面、进工厂、学经商,并渴望通过打拼,当老板、买车购房、娶妻生子、在城市落户,真正融入城市、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和城市人一样“体面的活着”。
他们不仅重视现实的待遇,更渴望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追求个性独立,找工作不仅看工资水平,更看重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把谋生手与实现自身价值结合在一起。
1.1.2.3就业期望值高、职业技能水平低,技能与期望不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多数为初中或者高中毕业,没有经过正规的技能培训直接到城市打工,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服务业的基本规范,又不甘心从事生产一线的辛苦工作,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
再加上在城市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容易与城里人攀比,所以在职业规划上容易出现偏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民工的素质要求也发生着变化。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比以前高出8.5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但与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仍然较低。
1.1.2.4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不通,耐挫折能力差他们的父辈进城打工,尽管遇到很多困难,吃了很多苦,有很多不如意,比城里人干得多却挣得少,有时还遭歧视,但通过纵向比较,总觉得比在农村好,比其他农民好,因而比较能够接受城里的不公平待遇。
对于一些工伤和侵权的事情,往往忍气吞声,不愿也不敢追究。
而新生代农民工已不仅仅追求生存权,他们把平等权看得比生存权更重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近几年见诸媒体的农民工维权事件逐渐增多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1.1.2.5民主意识初醒、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心理失衡容易诱发犯罪或不稳定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受现代开放社会影响,已经具有了朴素的但有时又有些盲目的平等和民主观念,对城乡差距、一城两制现象不认同。
他们要求和城里人一样平等就业、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甚至得到平等的政治权利。
现在开始增多的劳资矛盾以及农民工维权的呼声和事件,正反映了这一点。
因为有文化,再加上他们是在电视机、手机的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比较了解外部世界,不少新生代农民工都显示出更强的政治参与积极性。
新生代农民工缺乏一技之长,也缺乏务实观念,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就容易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
他们渴望超越父辈拿到“城市身份证”享有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但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
贫富差距及城乡落差过大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失衡容易诱发犯罪或不稳定因素。
1.1.2.6文化水平较高,本质上仍具有农村人特有的优良品质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高,他们更具活力,思维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更加趋向于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而且他们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社会转型的新阶段,再无“物质匮乏、精神贫瘠”的感觉,发展性需求提高,受瑰丽多彩的现代城市文明元素的熏陶,公民意识、政治意识、逐步觉醒。
同时,他们本质上仍具有农村人特有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潜质,有忍受挫折、感受艰辛的耐心和毅力。
生代农民工对于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有极强的探求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所以这也是一个朝气蓬勃、年富力强、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强、有着青年人特有的挑战与冒险精神的年轻群体。
1.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性1.2.1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城镇化不是单纯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有关设施的建设,而是要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
不是只给农民工办个城市户口,而是要让他们与城里人一样享有同等的教育、社保、就业权利。
也就是说,推进城镇化的核心是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有序地融入城镇,成为真正的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不仅能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实现从农村流向城市的目标,也能够合理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2.2新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内需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当前,城市人口消费已接近饱和,农民工确实最大的潜在消费群体。
但目前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消费水平还相当有限,较低的收入使他们不敢也无力扩大消费,再加上其家属多数在农村,其消费水平自然不高。
全国有1.5亿农民工,加上其家属约有3亿人,如果能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市民,在城市稳定就业、买房定居下来,同时,其主要赡养人口也能够进程安居,使他们具有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则将有助于把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落到实处。
据推算,如果每年有1000万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融入城市,完整享受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率提高1%。
1.2.3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目前,“三农”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土地承载力过重。
如果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就可以减少农民数量,降低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劳动人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现在,在劳动力外流较多的地方,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已使耕地逐步向种田大户集中,不仅扩大了其土地经营规模,而且提高了农业劳动力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