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的相关历史背景
![城市设计的相关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bcb89c8f783e0912a3162a79.png)
城市设计的相关历史背景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大概是怎么样的呢?在美国学者郎的著作《城市设计mdash;mdash;美国经验》中指出,城市设计作为一个概念和方法,是不会永远存在而终有消亡的一天。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西方国家进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期,出现城市面貌混乱等诸多方面问题,城市设计概念随着大规模的结构性的城市建设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在此之前已经存在多时的(Civic Design)等概念被取代。
其后多年的实践证明,城市设计针对结构性的城市形态调整相对非常有效。
城市是人类意志的产物,如科斯托夫在《城市形态》一书中所说,城市是人为的而非自发的。
对城市的设计自古有之,古往今来,城市形态的方式不外乎两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作为一种组织化了的意志的投射,设计作为前者居多。
作为正式学科,当代城市设计的确立是以哈佛大学20世纪60年代设置专业为标志,其中以凯文middot;林奇为代表。
林奇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规划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一生中致力于对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研究、实践和教育,论著很多。
其中1960年出版的《城市形象》一书,已再版了16次,至今仍是世界上许多学校城市设计课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林奇认为:严格地讲城市设计应该是市区设计,它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学或园林建筑学之间。
市区设计不仅是用地规划、设计控制、公共空间建设,还包括更重要的方面,即活动和特色计划、环境模式创造和促进环境教育和建设参与,因此它又涉及到法律、社会、经济和政治。
他认为,市区设计不应仅仅限于建筑师或园林建筑师,应是一种公共教育。
从事市区设计工作的人有两种类型:一是过程管理型;二是开发设计型。
无论如何,市区设计应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课,但学生毕业后不一定都去搞设计。
他还指出:市区设计教育应偏重于规划方面,这是市区设计工作的基础。
如规划过程、形体环境开发、设施布置以及社会、经济的需要等等,设计师至少应该知道如何设计。
本着这一思想,林奇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系与城市规划研究系之间创建了环境设计中心,该中心的教师和学生主要来源于这两个系。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3a995f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f.png)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
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起源开始,探讨其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的城市就开始进行规划,如尼罗河畔的底比斯城,拥有清晰的道路布局和规划的建筑群。
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城市中心广场为核心的街道网格系统,如罗马的论坛和斯巴达的阿戈拉。
这些城市规划的实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城市规划的演变1.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世纪的伦敦、巴黎等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城市规划的关注。
城市改造运动兴起,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为目标,如伦敦的哈里奥特计划和巴黎的奥斯曼计划。
这些计划强调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为后来的城市规划奠定了基础。
2. 现代城市规划的兴起20世纪初,现代城市规划学科逐渐形成。
德国的包豪斯学派提出了“建筑艺术与城市规划的统一”理念,强调建筑与城市环境的一体化设计。
同时,美国的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功能区划”理念,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以提高城市的效能。
这些理念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兴起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持续城市规划成为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可持续城市规划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以其优秀的自行车道网络和可持续交通系统而闻名,成为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典范。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1. 强调人性化设计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体验。
城市将以人为本,注重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交通系统。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5c26c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9.png)
全球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01
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进入城市,对城市规
划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吸引力
和竞争力。同时,城市间也需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3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城
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谢谢聆听
03
居住区规划
古希腊城市规划中,居住区规划相对简单,以临近街道 的独立住宅为主。
古罗马城市规划
01
02
03
城市规模
古罗马城市规模较大,如 罗马城的人口达到了10万。
道路系统
古罗马城市规划重视道路 系统建设,如罗马帝国的 道路网。
公共设施
古罗马城市规划注重公共 设施的建设,如浴场、剧 场、竞技场等。
影响
城市美化运动对西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 的建设。
D
区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角色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旨在解决城市与区域 发展的协调问题。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
地方政府角色
地方政府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负责 制定城市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并监督规划的实施。同时 ,地方政府还需要与中央政府、区域政府以及私人部门等各 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协调。
卫生条件差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运动
城市设计文献综述
![城市设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31876b569dc5022aaea00e2.png)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一词首次出现于195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举办的“城市设计系列研讨会”。
它的出现取代了含义较窄的“市政设计”(Civic Design) ,而是更多地从人的体验和社会试用角度去关注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对“公共领域”(Public Realm)的设计和管理(Carmona, 2003)。
城市设计从20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及创作方法,并在过去的20年里,得到实践操作的验证日趋成熟,被越来越多地被东西方学界所认知和接受。
城市设计最初起源于对当时西方社会盛行的“现代主义”城市建设的一种批判声音、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考,它包括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等的颠覆性质疑。
这种对当时权威的质疑首先出现于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一书。
书中从一个普通城市居民的角度,强烈地谴责了以CIAM为首的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对美国城市的大肆破坏,并指出现代主义设计中所提倡的所谓“花园城市”会导致城市高犯罪率的产生。
而真正的和谐城市的设计应该更多地鼓励公众回归街道、广场及其他公共空间。
此外,对城市设计的理论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文献和思想还包括: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City,1961)所提出的城市空间的“可读性”(legibility),强调了城市设计中,公众对城市场所的认知;高登库仑在《城镇景观简编》(Gordon Cullen, The Concise Townscape, 1961)中提出用创造“一系列视觉印象”(a serial vision)来构筑城镇景观,并为后来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美学创作方法;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Aldo Rossi,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 1965)从对传统城市的类型学研究关注人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度,并提出城市的“集体性记忆”概念;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Yan Gehl, Life between Buildings, 1971)中深刻地剖析了街道、步行道和公共广场做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容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的重要性;而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Christopher Alexander, A Pattern Language,1977)则为设计师提供一种“有用(但并非预先确定的)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序列”,使城市设计具有了全局控制及阶段发展的可能性;科林若于1984年在《拼贴城市》中提出新老形式在城市空间中的并存,再次强调了城市的多元性(Variety)的重要;1985年牛津理工学院以本特利等所组织的学术团队完成的《共鸣的环境》(Responsive Environments: A Manual for Designers)首次填补了城市设计实践方法指南的空白,从此城市设计逐渐从理论研究步入实践操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处在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及其提出的“新传统邻里”(NTDs)、“步行口袋”(TOD)等等,这些理论的出现都不断地为当今城市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垫定基础。
城市设计的历史与现代发展趋势
![城市设计的历史与现代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fe5f55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f.png)
城市设计的历史与现代发展趋势自古以来,城市一直是人类生活的重心,城市的发展也不断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今天,城市设计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本文中,将探讨城市设计的历史和现代发展趋势。
一、城市设计的历史西方城市设计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当时,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就已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并且很多城市都是按照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规划的。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希腊出现了一系列经典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如雅典和斯巴达。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设计更多地与城市防御有关,如柏林城墙、巴黎圣母院、西班牙圣马力诺城堡等。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设计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继续发展壮大。
到18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人均消费开始逐渐上升,城市设计开始关注城市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景观。
法国首都巴黎成为当时在城市设计上的领袖,其规划和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典范。
18世纪中后期,欧洲其他城市如都灵、维也纳等也经过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改革,使得城市更加现代化和美观。
二、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1. 可持续性发展许多城市都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城市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因此,可持续性成为了现代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必须追求自己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智慧城市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设计的新热点。
智慧城市的理念是通过数码技术和社会网络来提高城市管理和生活的品质,整合社会资源优化城市各项服务,提高城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数据共享,在现代城市设计中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
3. 城市创新城市创新是指通过发展新的技术、新的实践方法和新的商业模式等手段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
城市设计师经常会利用城市创新来解决当代城市中的问题,例如住房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6aba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3.png)
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城市规划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1700字的篇幅中,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规划到现代规划的转变。
古代的中国城市建设注重城市布局的规划和定位,往往以禹王的治水理念为基础,按照四方五行、五方分寸的布局原则来规划城市。
城市中心通常设置皇宫、城隍庙等宗教和行政建筑,周围为商业街区和居民区。
这种规划思想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独特风貌。
随着近代中国的开放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城市规划开始接触到现代化的观念和方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中国的传统城市开始引进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如上海、天津、广州等地。
这些城市积极融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理念,如有轨电车、街道照明、排污系统等设施逐渐出现。
然而,由于中国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不稳定,这些城市规划的实施并不完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规划新时期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行计划经济,开始以国家计划为导向,对城市规划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在此期间,许多重要的城市规划项目被提上日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重建项目。
这些城市规划的特点是以公共利益为依据,注重人民的需求和生活质量,并采取经济适用房、设施配套等方式来满足居民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新兴城市如深圳、广州、成都等加快了城市规划的步伐。
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是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注重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同时,城市规划也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推行低碳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思想,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总的来说,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从城市布局的方位和分寸到西方城市规划的引入再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中国城市规划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变革中。
城市设计的起源及发展现代部分
![城市设计的起源及发展现代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aeb7156669eae009581becd8.png)
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1、西方近现代城市的设计
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 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型武器的运用,使中古城市的城墙渐渐失去了原 有的军事防御作用; 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 讯工具的发明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的时空尺 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亦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8、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主要理论:
戛涅发表《工业城》,认为工业应 在城市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照工业生产规律 各工业部门应该集聚在一起相互协作。在戛 涅的设计方案中,他把一个不大的城市同一 霍华德与“田园城市” 大群工业部门结合在一起,这些工业部门包 括铁矿、高炉、炼钢厂、锻压车间、造船厂、 农机厂、汽车厂和许多辅助设施。这些工业 赖特与“广亩城市” 企业布置在一条河流的河口附近,下游还有 一条更大的河道,可以用来进行水上运输。 机器主义城市设计 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 块日照良好的高地上。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 戛涅与“工业城市” 有一个铁路总站,与铁路总站相邻的是旅馆、 百货商店、市场等公共建筑。 马塔与“带形城市” 戛涅的工业城布局是依据工业生产 的要求而定的,而且首次把不同的工业企业 柯布西耶与“光明城市”组织成若干群体,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 例如高炉,尽可能使其远离居住区,而让纺 织厂靠近居住区。他把城市中各种用途的用 地划分得相当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
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1、西方近现代城市的设计
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 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型武器的运用,使中古城市的城墙渐渐失去了原 有的军事防御作用; 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 讯工具的发明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的时空尺 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亦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来自8、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57f7977101f69e31433294f4.png)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简史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设计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 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 of Miletus)最早阐述了“网格式”街道,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2、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观念。
维特鲁威(Mareus Vitruvius Pollio)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建筑十书》中对古罗马城市设计建设思想,对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等均有系统的论述。
3、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
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Camillo Sitte)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4、古代中国的城市设计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夏代(公元前17世纪)和商代(公元前14世纪)的城市是经过规划营建的。
西周大肆推行宗法分封,受封的诸侯相继营建以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故“城”即称之为“国”,建城即为“营国”,都遵循统一的规划制度,城的基本结构按《周礼.考工记》所载。
城市设计发展历程
![城市设计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0e7dd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c.png)
城市设计发展历程
城市设计是一门复杂而综合性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的兴起。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的规模和功能也不断发展和扩大。
下面将介绍城市设计发展的各个阶段。
古代阶段:在古代,城市设计主要以宗教、政治和国防为导向。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以色列的圣殿,都是通过城市规划来展示力量和教派的重要场所。
中世纪阶段:在中世纪,城市设计开始注重市民的生活状况。
城市通常由城墙围起来,以保护城市免受侵略。
城市内部的街道、广场和建筑物也开始出现规划。
现代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的发展进入了现代阶段。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在这个时期,城市设计也开始关注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和可持续性的因素。
现代城市设计:现代城市设计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上。
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通过深入研究城市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制定更有效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案。
未来发展:未来的城市设计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的发展,城市将面临更多的环境、交通和社会问题。
因此,未来的城市设计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创新和包容性,
以使城市更适应人类的需求。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中世纪、现代和未来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和挑战,但总体目标都是为了创造更宜居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的发展将继续影响和塑造人类社会的未来。
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与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010341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e.png)
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与未来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自然演变而来的古城可以视为最早的城市规划形式。
对于正式的城市规划实践,始于20世纪以来。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与未来走向。
在古代,中国城市的建设往往是由皇帝或贵族决定的。
城市的布局、建筑风格、道路规划等都是由专门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负责设计和监督。
中国古代的都城北京就是由明朝皇帝朱棣所规划建设的,整个城市坐北朝南,宫殿城墙严密,街道宽阔直线,城市布局严谨有序。
在近代历史中,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中国面临了外来侵略、领土割让等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问题。
大量外国势力进入中国,城市被外国租界和工业园区划分,中国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
另一个挑战是人口增长对城市规划的压力。
20世纪初,中国人口开始快速增加,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住房、交通、环境等诸多问题不断突出。
这使得城市规划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在当时的条件下,缺乏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科学规划方法,导致城市规划的效果不佳。
进入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规划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政府意识到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引入了一些国外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规划模式。
中国开始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注重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布局和交通规划等方面的整合。
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正朝着更加科学、人性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政府加大了城市规划的力度。
从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将“城市总体规划”纳入法律体系,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的责任和职权。
中国注重城市的人文环境建设。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提倡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保护。
注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如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文化设施和娱乐活动等。
中国城市规划逐渐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75193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8.png)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国城市在近代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小的城墙内的老城区,发展成拥有高楼大厦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是城市形态和风貌的设计和规划,早在几千年前的古时候,中国城市规划已经存在了。
不过在近代,城市规划开始大规模推行,也经历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开埠时期的城市规划19世纪初,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对于许多城市,为了应对口岸的开放和贸易的发展,这些城市的规划都开始受到影响。
这个时期的城市规划以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开埠城市为代表。
这些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外国人开发中国城市的成果,不再以中国古代的布局为主,而是采用了欧洲城市的格局,如马赛式、纽约式和巴黎式。
在这些城市规划中,广场、公园、机场、码头、公寓、商业街区以及铁路、轨道交通等设施都得到了解决。
这个阶段的中国城市规划,显著表现出外国设计及开发的影响,虽然有中国特色,但是多有消极面,例如城市布局杂乱,缺乏与生态环境的结合等。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又迎来了一次大波。
发展城市规划的原因是改善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城市的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在19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中,国务院授权各省市分别制定了城市规划,还设立了新的城市规划机构。
首批编制的城市规划中,首都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等城市是重点。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使城市具有现代化特色,在经济上更加重要,在生活质量和环境上更加健康。
1949年后,政府也开始规划经济建设,农村重工业方针,为城市规划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从欧美等国城市规划中汲取营养,改进了城市布局,越来越注重人们的生活质量,将绿色空间、开放空间、文化空间等国际经验运用到中国城市规划实践中。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城市规划的发展1980年代和1990年代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城市规划,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具有历史意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向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城市规划等手段,加速了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城市街道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城市街道设计的历史与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b2d28c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b.png)
城市街道设计的历史与现状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其中城市街道的设计和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和美观至关重要。
城市街道的设计,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实用性,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美观度和文化价值,而这些都需要从历史和现状中进行考虑。
一、城市街道设计的历史城市街道的规划和设计可以追溯到古代城市的建设。
在最早的城市中,道路是由人们的灵活和随意行动所形成的,这些道路并没有经过规划和设计。
而在罗马帝国时期,城市规划和设计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罗马城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规划和设计的城市,它的道路系统设计得非常规范,所有道路都沿着水平线排列,使得罗马城的交通非常便利。
中世纪时期,城市规划和设计逐渐向欧洲和亚洲的其他地区扩展。
在欧洲,圣徒和教皇的城市规划和设计非常普遍。
当时,城市街道的设计主要考虑到战争和防御。
城市的街道经过精心设计,以保护城市居民免受外敌入侵和掠夺。
在近代,城市街道的设计和规划逐渐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复杂化。
在18世纪和19世纪,在欧洲和美国的城市兴建了许多宽阔的街道和大道,这些街道给城市和居民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好的生活体验。
并且,一些城市加强了城市街道的照明和排水系统的建设,使城市更加现代化。
在20世纪,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街道的设计和规划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美观度。
城市街道的设计和规划变得更加注重人类需求和生态环保,许多城市纷纷启动了“绿色城市”示范工程。
二、城市街道设计的现状当前,城市街道的设计和规划已不再仅仅是为了交通便利和防御而进行设计和规划。
城市街道的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和文化推广。
景观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中的新热点和新趋势。
城市街道设计中,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景观设计可以为街道增添美感和人文气息。
许多城市的街道都围绕着文化和历史元素进行设计。
比如,伦敦的“散步者街道”(Promenade),或者是旧金山的“天然桥”(Natural Bridge)。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历史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4988a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4.png)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学科,旨在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的原理与设计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城市规划的初步形态开始,一直到现代城市规划的新兴概念,探讨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古代城市规划的初步形态人类最早的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明发源地。
古代城市规划主要依据人们的居住和生产需求来进行。
例如,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城在公元前2000年就实行了城市规划,将城市分割成大小相等的街区,并且建造了宏伟的宫殿和寺庙。
古埃及的底比斯也以其规整的街道网和庄严的建筑物而闻名。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
希腊城市规划注重对城市整体和个体建筑的艺术审美。
例如,帕特农神庙被视为古希腊城市规划中的杰作,它以其完美的比例和建筑造型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而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更加强调城市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典型代表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波姆佩伊城,这座城市的设计注重道路、供水和卫生设施的规划,为后世城市规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城市规划的兴起与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规划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城市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和城市内部问题的加剧,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巴黎的奥斯曼和伦敦的内尔森等城市规划师提出了一系列的城市更新方案,旨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0世纪初,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深化。
德国的巴比尔和荷兰的范埃克等学者在城市规划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巴比尔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主张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紧密联系。
范埃克则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概念,主张将城市区域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并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
到了20世纪中叶,城市规划开始注重“人文”因素的考虑。
丹麦的雅各布森和美国的雅各布斯等学者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城市规划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参与,力求实现城市的人文化发展。
城市设计的起源及发展现代部分
![城市设计的起源及发展现代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587251e30b4c2e3f56276346.png)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1西方近现代的城市设计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由于新型武器的运用,使中古城市的城墙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作用;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的时空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亦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曾取得显著成就。
其中克里斯多弗·仑主持的伦敦重建规划、欧斯曼的巴黎改建设计、朗方的华盛顿规划设计及阿姆斯特丹旧城改造均是这一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案例。
然而,就在这一时期,西方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急剧膨胀,城镇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
就在这一时期,城市逐渐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花边状态”,城镇形态产生了明显的“拼贴”特征。
环境异质性加强,特色日渐消逝,质量日益下降。
这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一个城镇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镇发展现实中的困境。
因此,以总体的可见形体的环境来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构成了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主导价值观念。
历史上大多数地方性城市设计与建设意象往往是明确的、共享的,城市建设是累积、渐进也是相对缓慢的,因而两者匹配比较容易。
而今天的城市设计却出现了许多非共享的、互异的甚至对立的设计意象,城市建设的速度、规模、尺度和开发强度亦远非工业革命前可比,因而,其准则价值构成就十分复杂,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乃至心理方面均对城市设计产生影响。
2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重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也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使许多城市继工业革命后又一次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然而,由于过度依循形体决定论的建设思路,重视外显的建设规模和速度,特别是席卷西方的城市更新运动,对城市内在的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掉以轻心,反而使得城市中心进一步衰退和“空心化”,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与破坏,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c6d68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d.png)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近几十年来,城市规划的原理与设计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它是一门复杂而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回顾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未来的趋势。
1. 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古埃及、古罗马等文明都有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的记录。
然而,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人口和急剧扩张的问题。
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的有序规划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必要手段。
2. 设计理念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变化。
早期的城市规划主要以基础设施的规划和交通流动为重点。
然而,随着城市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城市规划逐渐从纸面上的设计转向了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现代城市规划强调人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生,注重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经济可行性。
3. 技术的进步城市规划的发展也受益于科技进步的推动。
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依赖手绘图纸和纸质地图来表示城市的规划设计。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城市规划师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创建更精确的城市模型和三维可视化效果。
这使得城市规划师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评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影响。
4. 可持续发展的倡导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
可持续城市规划强调通过有效管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例如,一些城市开始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等手段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 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一些可能发展的趋势:5.1 创新科技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将更多地依赖这些技术来收集和分析城市的数据。
这将帮助规划师更好地预测和评估规划方案的效果,并支持智能城市的建设。
5.2 强调社区参与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fda3b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3.png)
建立城市卫生制度,设立卫生机 构,改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 公共设施,提高城市居民卫生水
平。
交通改革
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电车 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同时 ,改善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 交通效率。
住房改革
政府通过建设公共住房、提供住房 补贴等方式,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 条件。同时,加强住房市场监管, 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
宏大建筑与公共设施
城市水系规划
古罗马人精通水利工程,城市规划中 常考虑水系布局,如罗马的水道和公 共浴场。
古罗马城市以宏大的公共建筑和设施 著称,如罗马斗兽场、万神庙等。
中世纪欧洲城市规划
防御性城堡与城墙
01
中世纪欧洲城市多围绕防御性城堡和城墙建设,以保障居民安
全。
有机生长与自发秩序
02
中世纪城市往往呈现有机生长的特点,街道布局不规则,但具
改造措施
巴黎改造以豪斯曼男爵为主导,通过拆除狭窄街道、拓宽道路、建 设林荫大道、铺设地下管线等措施,改善了城市交通和卫生状况。
影响
巴黎改造奠定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础,其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目标 ,注重城市功能分区和交通疏导的规划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格兰新城镇建设
新城镇建设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格兰城市化进程加速,新兴工业 城市迅速崛起。
01
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和规 划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 ,强调与环境的和谐共 生。
02
倡导“形式追随功能” 的理念,注重建筑的空 间布局和流线设计。
03
城市规划中重视公共空 间的营造和社区参与, 强调城市的多样性和包 容性。
04
在建筑材料和技术方面 不断创新,推动城市规 划与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23efa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3.png)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的过程,旨在创建一个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重点和方法。
1.古代城市设计(公元前3000年-公元476年)古代城市设计主要关注城市的布局和城墙建设。
古代城市以市中心为核心,辐射状地发展出市政、宗教和住宅区,城墙则用于保护城市免受外敌入侵。
2.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14世纪-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反映了人们对古代罗马和希腊城市的向往,追求对称、比例和美学。
城市广场、喷泉和别墅成为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同时,城市规划开始考虑到城市的舒适性和健康,如威尼斯通过改善水道和排水系统来提高城市卫生。
3.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设计(18世纪-19世纪)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设计开始考虑到交通、工业和住宅区的分离。
拥挤的工厂区向城市边缘迁移,而市中心则成为商业和行政中心。
此外,城市街道和道路的改善对城市交通和流动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4.现代主义城市设计(20世纪-1980年代)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强调功能和效率,通过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计划和高层建筑来实现。
此时期的城市设计师试图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和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但也常常忽视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5.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1990年代至今)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城市设计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城市设计包括更好的规划和管理城市中的自然资源、推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改进、提供更多的公共交通和绿色空间等。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不断变化。
从古代城市布局到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我们可以看到城市设计思想的进步和演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设计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以创造更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
![城市设计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22cd25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3.png)
城市设计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新世纪城市形态的多样性,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研究人类居住、交通、配套设施、环境、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跨学科应用学科,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城市设计不仅是一种理论和科学,更是一种实际操作,它牵涉到经济、社会、文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等多个方面,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城市设计历史演变1、城市设计起源与发展城市设计起源于古希腊城市规划,当时人们为了城市的实用和美观性,开始在城市规划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城市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到了19世纪,城市设计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
随着自动化、信息化、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设计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城市设计不断适应时代背景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呈现出一种历史演变的过程。
2、城市设计的不同阶段城市设计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演变和适应,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绿化城市”阶段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城市设计以绿化为主题,主张通过增加绿地来调整城市环境。
这一阶段的城市设计注重城市内的公共绿地和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注重城市设计和建设的绿色理念。
(2)“汽车城市”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随着汽车和高速公路的兴起,城市设计的重点转向了交通规划。
这一阶段的城市设计以交通运输为重点,一些城市的规划专家认为,城市的优美和交通需要相互协调。
(3)“人文城市”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规划和设计开始强调建筑和环境的协调性。
城市设计不再是仅仅依赖于技术,而是强调表现城市规划的艺术性和人文性,注重人们的需求、心理和行为。
(4)“可持续城市”阶段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城市设计注重可持续性。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城市设计强调建筑和城市设计之间的协调性,用新的技术和理念来解决环境问题,城市设计日益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a71ec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d.png)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2.城市设计思想
许多城市都有它自 己的环境特色。
二.在对象上,多是局部的、城市部分的空间环境。 它关心的是具体的人。
三.在方法上,以跨学科为特点,注重城市建设的 连续决策过程,并由一组织机构驾驭。
四.设计成果图文并茂。
史总 特结 征:
城 市 设 计 的 历
“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一般是以聚落为基础, 从不自觉的自然村落逐渐发展到一定规模 的城市;城市没有一个预先构想的目标与 形态,依实际发展需要,在自然环境、客 观规律作用下长期积累而成,因此也被称 为“自然城市”。 特点:城市形态自由灵活、有机 多变
城市设计的缘起
01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人类劳动工具的改进与技术水 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手工业逐渐从农业 中分离,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02
随之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货币开始流 通,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商人 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形成。
03
商人和手工业者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自然向有利于加 工和交易的地点聚集,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城市。
展起来。
按照人们喜欢的方向,依据所处的 位置环境海岸走向、河谷或山坡地 势修建城镇,且建筑于自然高地或 人工高台上以抵御水患。
另一方面,为保护统治阶 级的私有财产与加强军事 防御,早期村落四周的土 筑、木栅进一步发展为坚 固的城墙,以“空中花园” 著称的新巴比伦城甚至修 筑了里外两道城墙。
第二讲 城市设计_历史发展01
![第二讲 城市设计_历史发展01](https://img.taocdn.com/s3/m/e9c32bc289eb172ded63b7ea.png)
希波战争前,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市空间、街道系统都不规则。公元前五 世纪,希波丹姆所做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系统的采用正交的街道系 统,形成十字格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这种系统被公认为西方城市规划设 计理论的起点。它不仅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且表明以往城市 设计中运用的土地占卜巫术及神秘主义的思想已经被一种新的理性标准所取代。 这种十字正交的格网系统一方面使城市街道系统得以独立存在,另一方面也通过 宽度一致的街道\尺度相同的街坊与规则的广场构筑起一种强烈的视觉有序的城 市景观. 也有学者指出,格网系统虽然确立了新的城市秩序,满足了富裕阶层对典雅生活的 追求,但没有顾及自然地形存在的前提下强加于城市的,其操作适应了大规模殖民 城市建设快速简化的需要,但结果影响了城市的活力,并导致城市景观从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也是雅典全 盛时期的纪念碑。即使从现在看,雅典卫城仍属城市设计的优秀案例。 雅典卫城建于城内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m的山顶台地上,仅西面有 一通道盘旋而上。东西长约280m,南北最宽处为130m,山势险要。卫 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 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间步行观察 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卫城内各个建筑都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 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卫城中心是守护神雅典娜的铜像,主要建筑 是膜拜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和卫城山门。卫 城内可以看到周围山峦的秀丽景色。它既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也考虑 到从卫城周围仰视它的景观效果。 为体现城市为平民服务,在卫城南坡还建有市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 竞技场等。 1940年著名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曾分析雅典卫城,发现其中的建筑布置、 入口与各部分的角度都有一定的关系,并证明它合乎毕达哥拉斯的数学 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史前时期
史前人类聚居地的 形成和营造大多依从 自然环境的共同法则, 如古埃及许多城镇都 是沿着河道发展起来。
按照人们喜欢的方 向,依据所处的位置 环境海岸走向、河谷 或山坡地势修建城镇, 且建筑于自然高地或 人工高台上以抵御水 患。
另一方面,为保护统治阶 级的私有财产与加强军事防御, 早期村落四周的土筑、木栅进 一步发展为坚固的城墙,以 “空中花园”著称的新巴比伦 城甚至修筑了里外两道城墙。
这一史前时期,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原始宗教曾一 度成为当时的主导文化形式,如“占卜”和“作邑”。
作邑:一种由僧侣抓沙撒地,并以落沙所呈现的图案 来决定未来城市平面规划的方法,操作城市建设。
希腊文明之前,欧洲缺乏完整的城市设计模式和系 统理论。城镇建设和城市设计多都出于实用目的。
(一)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设计Leabharlann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特征
3)炫耀主义特征
热衷于炫耀其强大的 国力,其城市与建筑设计 没有沿用古希腊人本主 义原则,而是迫使空间体 系与人分离,使人产生一 种具有征服性的崇高感 和震撼力.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中世纪封建思想严重禁锢了 思想文化的发展,使科学技术、 经济等一度处于严重的衰落状态, 但是由于中世纪的拜占庭继承了 古希腊、古罗马思想文化的精髓, 才保证了欧洲文化根脉体系得以 延续。这个时期也创造了一些城 市建设的成就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完成
2、柯比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比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理性 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1933年《雅典宪章》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
布局——中部为中心区;40万人—24栋60 层高楼、60万人—板式住宅、200万人—花园 住宅;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 交通、高架快速交通。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c、礼制思想在汉代以后占据统治地位 3.都城实例(见图) 唐长安城 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
考工记中叙述的周王城 唐代长安城
宫城 皇城
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轴对称 东西两市 规整的方格路网 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 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 坊门朝开夕闭。
(3)根据动态观赏条件布局,每一段路程都可看到优美的建筑景观。
希波战争前,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市空间、街道系统都不规则。 公元前五世纪,希波丹姆所做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系统的采 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这种系统被 公认为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它不仅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 标准的诞生,且表明以往城市设计中运用的土地占卜巫术及神秘主义的思 想已经被一种新的理性标准所取代。
元大都
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轴线对称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明清北京城
北部收缩2.5KM 南部扩展0.5KM 突出8KM中轴线 皇城南形成商肆
紫禁城的空间次序-北京
近代城市建设发展
1、霍华德“第田园三城节市现” 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以1 霍城华市德形“田态园的城形市成”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阿尔伯蒂《论建筑》中设计的理想城市追求城市路网的几 何构图,街道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在城市中心布置教堂、 王宫或城堡。
圣 马 可 广 场 平 面 图
威 尼 斯 圣 马 可 广 场 鸟 瞰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回 顾
古代中国城市的规格
1、夏朝国土的勘测,商代开始出现我国的城市雏形
2、西周《周礼·考工记》 a、背景: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 形成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 b、《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 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 夫。
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与城市秩序的建立 ;(米利都城) ——提姆加德城
古罗马北非城市提姆加德城 平面图,公元一世纪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在城市设计艺术上,罗马城市更强调以 直接实用为目的,而并非是为了纯粹审 美的艺术追求。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
——古罗马中心区广场群
这种十字正交的格网系统一方面使城市街道系统得以独立存在,另一方 面也通过宽度一致的街道、尺度相同的街坊与规则的广场构筑起一种强烈 的视觉有序的城市景观.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主 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理1.论1 提自出下—而1上89的8年城《市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 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 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 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建设工厂、仓库。
水上威尼斯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1.欧洲中世纪的城市类型 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 以后发展成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 城镇
A.要塞型
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 发展起来的城市
B.城堡型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而 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城市
C.商业交通型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设计 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
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
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布局特点:
(1)布局方式自由活泼,顺应地势安排建筑物(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 下的观赏,贴近西、北、南);
(2)突出帕提农神庙这一中心(位置最高、体积最大、形制最庄严、雕 刻最丰富、色彩最华丽、风格最雄伟;其它建筑物陪衬烘托);
2.城市设计思想
中世纪城市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规 模小,经历几个世纪建设逐步形成。
突出的建筑物是位于城市中心的教堂或修道院。 建筑物之间相互协调,尺度宜人。狭窄的街道、开阔的广
场,有收有放的空间构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城市与建筑设计恢复发展了古典传统。在建筑外形上讲究 整齐、统一与条理性。城市广场和建筑群设计达到了新水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