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文献综述-教育文档
近五年有关⼩学语⽂朗读教学的⽂献综述-教育⽂档近五年有关⼩学语⽂朗读教学的⽂献综述“朗读”是书⾯语⾔的有声化,是化⽆声的⽂字为有声语⾔的阅读⽅法。
“朗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不等于学习朗读,⽽是通过朗读的⽅式启发、引导学⽣感知、体验作品的语⾔形式。
⼀、朗读教学训练⽅法及作⽤的研究(⼀)对朗读训练、技巧指导的研究有近⼀半的论⽂是研究⼩学语⽂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指导和朗读能⼒的培养等。
总体上看,⼩学语⽂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法或朗读技巧指导的探讨主要涉及:激发学⽣兴趣,营造良好氛围,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投⼊感情并掌握⼀定的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要有原则,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段学⽣的不同情况,逐步提⾼;要授之以渔,给予⽅法指导,使学⽣达到举⼀反三的境界。
朗读不是没有主次之分,不是没有详略之分,⽽是要重点段落重点朗读。
其中,⽐较深⼊的研究集中在学⽣兴趣的激发、朗读技巧的指导、组织形式等⽅⾯。
多篇⽂章都重视教师的范读。
如《⼤阅读,⼩细节》(蒋芳,2011)中指出:“⽰范朗读是朗读指导的⼀个法宝。
好的范读不仅能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动⼈的形象感染学⽣,更能使学⽣真切感受语⾔的⾳乐美、节奏美、情感美,还能潜移默化地进⾏朗读⽅法的指导。
”教师范读的重要性不⾔⽽喻,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朗读的技巧,并且⾃⼰也要多读、多练。
同时,教师范读不可以也⽆法取代学⽣⾃⼰的实践朗读。
在课堂上,朗读的主⾓还是学⽣,教师应“该出声时就出声”,更多时候还是要倾听、欣赏学⽣的朗读。
《让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扎实⽽灵动》(何⽟莲,2008)⼀⽂中指出,朗读要适时导悟,要彰显个性。
“导悟”区别于⼀般的朗读技巧指导,它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次次的点拨中,使学⽣的思维、想象、情感等⼼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从⽽“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组织形式等⽅⾯有深层把握和领会”,最终投⼊适合的感情,轻松⾃然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法,于⽆痕之中教会学⽣朗读。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冉湖海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有效的对文章进行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程度,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朗读中培养起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
由于新课标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得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被重视起来。
新课标明确的提出了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并且通过朗读让学生受到文学魅力的熏陶,所以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文章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重要作用中图分类号: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082-01引言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同样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学生在小学期间都是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通过朗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将书本上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朗读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中早就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但是由于一些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朗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许多教师对于朗读的理解都是让学生反复的读文章就可以了,但是只是生硬的对文章进行朗读,没有带入情感的去理解文章,那么朗读的真正意义是发挥不出来的,很多教师只是将朗读作为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没有真正意识到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全面的掌握文章的主要思想,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然而教师对朗读的片面理解必定会阻碍阅读教育的发展。
除了教师对于朗读的片面理解,学生对于朗读的积极性不高也是阻碍了朗读教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老师读的正确有感受情,并引导学生读的正确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叶圣陶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著名小语教育家张田若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受情,就证明课文内容理解了。
文章表现的感情体会出来了。
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次展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形式。
师生能得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气,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
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
如前所述,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外化”或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
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
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读,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文变为身内之物,并积少成多,这就成为写作的资本。
”他又指出:“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
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二、朗读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1摘要: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学生驾驭汉语的能力。
关键词:诵读;教学;学生;重要性;习惯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诵读是最重要的。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诵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生的文字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文字亦是。
而文字的学习,往往是通过一篇篇文章的诵读,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重视诵读有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同时,识字量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选择更多的书目文章进行阅读。
学生在进行课内文章学习的时候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点。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知优美的韵律。
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朗读技能,就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带领学生共同感受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写作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通过诵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4.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
语言材料”。
当学生的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观点,读起文章来,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有了内容可写。
论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论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其意义作者:陈英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寻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人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利用好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朗读评价的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本文主要探讨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朗读;强化记忆;语感;意义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
朗读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识字写字、写作、口头交际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握朗读的技巧,提升朗读对课堂的效率。
一、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文章是作者描写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寄托理想的物质载体。
作者叙述一件事情,描写一个人物,说明一个问题,论述一个道理,都是被一定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所驱使,为一定的道德理想、生存欲望所启动的。
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读好一篇文章会心荡神驰,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达到自读自悟,读中见悟的目的。
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必须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
通过师评、自评、互评三方面有机结合,真正发挥评价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把朗读真正地落到实处。
朗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刍议
朗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形成对情感教育的培养、孩子的感悟及写作技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必须从最基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
教学中要重视“读”,实现“读”的全过程,将读贯穿到学习过程中,它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
一、体现情感教育,达到思想教育目的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启发思考、设置问题和适当引导或点评的步骤进行。
同时注意分组合作和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兴趣来营造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特定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设想当时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头脑活起来,使之身临其境,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要保持一定的阅读时间,从阅读中收获知识和感悟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行的是素质教育,所以更多的时候都是提倡启发式教学,但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十分有限,所以这种启发式教学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教师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试探、去凭感觉朗读,不如教师来示范,所有学生的角色都由教师来饰演,原本自由的思考空间都被包办,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以前朗读练习只是走过场、摆形式,学生按老师说好的模式去照搬,并解决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生字新词,但实际上学生在读完一篇课文后,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既不知道文章的意思,也谈不上掌握字和词,一个个都变成了“提线木偶”。
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通读课文,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是处于“读”而非理解,所以学生对文章没有感受,说不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这种教育模式更多地是老师在完成相应的大纲要求,把学生当做被填充的容器,而学生更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按照老师的意思去做、去读。
我们都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变这些问题带来的弊端。
教师应在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为目标进行和掌握学生的阅读,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和有区别的、有针对性的预设。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是一种口语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发展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涵的了解。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读是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它要求学生正确地发音清晰地吐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也会使学生逐渐提高口齿能力,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朗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可以通过鲜明的语调和生动的语气,使文字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在学生朗读的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语音表达来理解全文内容,再将自己的理解反映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达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语言是生动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诗歌、散文、小说、演讲等多种文学形式都可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语言的音乐感和韵律感,从而培养出对语言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朗读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气等基本技巧,还要求学生合理运用语言的修辞手法,比如语言的重复、对比、想象等。
在进行朗读时,学生必须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会促使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语言技巧。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必须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这要求学生要有很大的勇气去面对自己,有极大的自信心,而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生获得成功的朗读后,会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情感的激发,这种情感的激发和自信心的增强是对学生整个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体验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古人很重视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和优美的文章,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足见朗读之重要。
那么朗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那些作用呢?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
如《匆匆》一文,朱自清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时间的匆匆流逝以及向读者提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发人深思的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从作者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天黑躺在床上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的时间悄然溜走的痕迹等这些拟人化的细致描写,让学生深刻体会“时间是这样溜走的”懂得珍惜时间,体会到“作者怎样把无形的时间用有形的事物表达出来。
”感受时间的匆匆。
同时也认识了运用排比手法、拟人手法会令人感到语言的整齐与优美。
我们要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又如教学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通过引导朗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使学生读出她敢擦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大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她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到大火炉?使学生感悟,因为小女孩太冷,自然期盼大火炉出现,美妙的幻想与冷酷的现实鲜明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小女孩的寒冷。
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在语音、语调、表达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下面我来详细阐述一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语音、语调。
通过朗读课文和诗歌,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语音和语调,逐渐培养起准确、流畅的朗读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注意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
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文字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美感和情感表达,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含义和语言特点,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大量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
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结合语音、语调、语气等因素来理解和感受文本,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和乐趣,并且培养学生阅读长篇文章和复杂文本的耐心和毅力。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修养和情感。
通过朗读优秀作品和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体会到文学的高雅和美好,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修养自己的心灵。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语音、语调,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文字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修养和情感。
在语文课堂中要加强对朗读的重视,为学生提供多种朗读机会和形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朗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朗读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所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
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
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
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好的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开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朗读教学,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曲;好的朗读教学,能使学生在跌宕起伏、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多方面美的陶冶。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
LIBERAL ARTS FANS2019年第30期教育教学5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马桦卿(浦城县临江中心小学,福建 南平 353401)【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生的语言使用技巧以及日后的学习意义重大,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书本中的文字与表达技巧,同时还能提高其写作水平,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朗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朗读将文字大声读出来,才能慢慢切实感受到文章要表达的具体情感。
本文就从朗读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意义出发,研究并提出几个具体可行的提高学生朗读技巧的措施,希望为小学语文的朗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重要性;技巧【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77-02在语文教育中,朗读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被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
我国在教育部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进行学习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与渠道,而朗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重要意义[1]。
由于我国语言的特殊魅力,汉字在文章中的表现手法的不同,以及各个时代各类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不尽相同,尤以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为代表,朗读在汉语语文教育中,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尽管如此,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的重要性认知不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朗读,同时缺乏对学生朗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因此,笔者重点介绍朗读重要性以及提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一)朗读作为小学生的一项基本功能够促进其智力发育我国教育部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要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将小学语文中的朗读作为小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来培养。
只有将朗读培养成小学生的一项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想象力,还能充分发掘小学生的大脑灵活性。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就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在语文有效教学中的作用1.放声疾读,久之自悟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说过:“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声地朗读,时间长了书中的意思也就自然领会了。
可见,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朗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朱自清也极力主张学生朗读,强调“读”的功夫。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为我们的有效课堂服务。
2.朗读由声入脑,增强理解记忆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积累背诵的,那么朗读在这时对我们的语文有效教学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
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
朗读对于记忆是如此的重要,教师在语文有效教学中不能忽视朗读,要充分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充分积累语言材料。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他告诉我们:书读得多了,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换句话说,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多了,那么在写作时就可以运用到积累的知识了。
因此,朗读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经过朗读和细细品味,文章便会记于心头,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背景,一旦遇到相似的情景,便会迁移运用,这是我们语文有效教学的目的之一。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有仿写的教学,这就是靠学生的积累来拓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此看来,朗读在我们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语文有效教学的铺路石。
二、教学中的体会1.语文有效教学应该让学生会读要保证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课堂中的朗读并不是没有目的的乱读、滥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下是朗读的
重要性:
1.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让孩子更准确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
的内容和情感,并帮助孩子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
3. 培养语感和音感。
朗读可以尝试发声的力度和节奏, 培养孩
子的语感和音感。
4. 提高记忆能力。
通过反复朗读,孩子可以记住更多的知识和
内容。
5. 增强自信心。
朗读可以让孩子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认可和鼓励, 孩子会拥有更多的自信心并成长壮大。
综上,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无论是在
语言能力,阅读能力,还是在个人成长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朗读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
”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
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发挥范读的作用较重视。
例如:这学期的《桂林山水》一文,是一篇优美的情景交融的游记,课文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两组排比句式,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既能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又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始终。
于是我从两组排比句入手进行分析,并带感情的范读。
同时交给学生评价的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找出课文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表达。
我在范读时,句读分明,感情真切,读出了语言文字的精美、朴实的特点,这样的范读不仅起到介绍景物,以景引人的感染作用,还使学生如临其境,包揽了桂林的美丽风光。
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情感朗读下,由倾听进而成为不自觉地自由朗读。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方法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方法一、诵读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体解“语文味”兴趣是学习之师,根据小学生的习惯模仿的特点,我经常在说话、诵读中鼓励学生模仿电影、电视里的人物,叫学生们学他们的语气、语调说话,体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要引导学生养成边读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感到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从而增强其阅读的兴趣。
通过读不仅要把课文中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首先就是在教课文前,给学生有感情地示范读课文,虽然学生并不能理解课文内容,但能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的诵读是学习汉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学生在集体诵读时不出声,单独诵读时抓耳挠腮,脸红脖子粗,不敢诵读,有些根本就不会读,有些是不敢大声读,生怕读错,招人笑话。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根据小学生的注意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范读、示范和试读等手段,还让学生在课外多听广播、多看电视,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鼓励小学生的诵读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语文。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常常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诵读节奏,使学生在诵读中感觉到好象是用心在唱歌、琅琅上口,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从而让学生达到对诗词语境的感受和联想,使学生在诵读中更能接近诗词的意境。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深对诗词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学生的多读、多背和大声地诵读课文,还可以发现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有的放矢。
二、诵读能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受到情感熏陶三、诵读能提升感悟能力和学习效率,传承文化素养诵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诵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诵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记忆也更深刻和牢固。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及意义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及意义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朗读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二、朗读有利于提高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朗读有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四、朗读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五、朗读有利于锻炼胆量,增强自信心。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朗读: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二、把握内容,诱发情感想象;三、激情范读,掌握基本技巧;四、尊重个性,进行朗读评价;五、形式多样,开展朗读活动。
标签:阅读教学;朗读;意义;指导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的重要可见一斑。
而多年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水平的测试往往只是通过笔试来体现,对学生的实际朗读水平难以评估,即使有所反映也只能对停顿、重音等问题进行机械的解答,在这根指挥棒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忽视了朗读教学,学生忙着思考问题,做大量习题,实际的朗读训练大多被冲淡。
而地处方言区的学生,因为讲不好普通话,不爱讲,于是羞于开口,越是不开口,就越讲不好,越讲不好,就越不愿讲,形成恶性循环,而教师也对此姑息置之。
许多学生也认为,学语文就是会写字,读准字音,理解词意,掌握文学常识,听老师讲解语文知识等,因此语文朗读的教与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过多注重讲解、分析,而朗读却被忽视或减少,学生读课文时,破词、破句现象时有发生,往往课文已经学习结束,而学生读课文却还结结巴巴,即使要求背诵的文章也仅仅是唱书式的背下来,更谈不上声情并茂的投入。
其实朗读无论是在语文教学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朗读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现在的许多学生存在着说话啰嗦,缺乏条理,语汇贫乏,文章空洞、干枯繁冗等问题,是很值得注意的。
要纠正这些缺点,提高他们的说写能力,最积极的办法之一就是加强朗读。
道理很明显,因为好的作品的语言,都是准确、朴素、新颖而生动的,特别是能够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精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
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1、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
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
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2、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3、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
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
如前所述,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外化”或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
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
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朗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既可以在课前教学时候使用,用于有效地引导学生,又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还可以开展情境演绎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乐趣中朗读,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作用引言: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方式较为固定、单一,并且未能引起教师的关注,许多教师仅将阅读、写作作为重要的教学方面,导致课堂教学长期不平衡,致使学生缺乏朗读能力。
因此,必须增加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多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朗读,有利于提升朗读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1.1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学生语感的好坏会决定阅读学习的质量,这就需要通过朗读的方式,逐渐地加强学生对某篇课文的语感,从而有助于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至关重要,能够影响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体验感,这就需要通过朗读的方式,不断地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应用策略2.1在课前时候进行朗读在教学语文课文之前,往往会要求学生齐声朗读或自读课文,提前预知课文内容,这会为后续的课文讲解做铺垫,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活动,让学生觉得朗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令其更加投入地参与朗读,从而能够提升朗读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讲解课文《场景歌》之前,教师可以提前配乐,将该篇课文变为有趣的“歌曲”,先引领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再令其自行朗读,在这样有节奏的朗读过程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开展阅读教学;在讲解课文《金色的草地》之前,可以挑选出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令其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朗读,令其他学生学习优秀学生的朗读技巧,再齐声朗读课文,促使学生练习学习到的朗读技巧。
2.2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活动是为了传唱经典文化,需要学生通过诵读方式,深刻体会经典文化内容,熏陶情操,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李碧文
来源:《当代教学科研》2013年第02期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可以净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高尚的人格。
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解决语感问题为标志,语感左右着语文审美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朗读。
所以说朗读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之位。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就十分重视朗读教学。
对朗读的意义、作用有精辟的见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同时朗读的要求、方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朱熹曾曰:“凡读书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种传统的诵读方法既符合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所以说,古人语文教育的成就不得不归于朗读的运用。
承袭以前“应试教育”对“生命与文化合美”的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我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为文学的美的潜质荡然无存。
与培养学生美感相关的“朗读”被忽视,学生不能直接、完美地感受课文,以致最灵性美感与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语文课成了睡觉课。
这样一来,语文能力下降,语文成绩也很不突出,近年来,有识之士顺应时代潮流,在素质教育杠杆的操纵下,努力探寻有效途径,去年在北京举办的“唐宋名篇朗诵会”给沉闷的语文教育带来一丝曙光。
而有志之士在全国掀起的“唐诗诵读工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朗读”这一优良的传统的教学方法。
2002年陕师大中文系举办的“古诗词吟诵大赛”更加声情并茂地展现了朗读对展示文学的美的潜质的重要性,让我更加深切的领略到朗读在语文审美教育中的作用,今天再次登上讲台从事语文教学的我首先把朗读教学作为重头戏来抓,并在实践中对“朗读”有进一步的理解。
1朗读是审美感知的桥梁
语文的审美感知源于大脑对作品由表及里的认识、理解和体味,朗读对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自相传,目视口诵,传达到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加化对审美对象——课文的理解,由此,心通其情,意会其理,在朗读的动态思维中,调动了学生所有感觉器官的参与,对被感知的对象形成主体思维,把无声语言转化为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朗读成了感受美,体味美的有效途径。
2朗读能激起美感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朗读时声带、唇舌的运动和声音的刺激,使文的美感内涵与学生的心理结构产生某种对应关系,由此激发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并随着朗读中情绪的不断宣泄和发挥,激起愈加强烈的情绪体验,产生美感。
古人也认为:“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
”虽然是说文风之美,却形象地描绘了声韵节奏所激发的审美感受。
可见,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领悟风格特点,就能产生无穷美感。
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各种美的模式内化为学生表达感情的模式,才能使课文的声韵节奏与学生心理感知结构一致,主客协调,物我同一,激发起让人荡气回肠的审美体验。
我在诗歌、散文的教学中,这种感受特别强烈,总之,朗读作为回味内容的最佳形式,语调上升降似海浪起伏,浪谷的低徊,浪尖的高亢形成强烈的节奏感,激荡师生对文学美的心理体验。
3朗读带来审美情感的愉悦
朗读和听读都能带来审美情感的愉悦,精彩的朗读使课文深邃的内涵,高尚的情操,优美的语言,自然流淌,诱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
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朗读展示出的语言美感,带给人审美情感的愉悦,说明语言与人的精神世界是血肉相连的。
海德格尔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
”可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将课文美的情感渗于学生心灵,体味生命的律动,从而激发阅读兴致。
4朗读具有定向诱导审美功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精彩的范读和得法的教育,往往能使学生对课文美的内涵发掘到独到的领悟。
我在看《记念刘和珍君》的录像带时,看到教师讲课文第五部分写刘和珍君和杨德群君被反动派杀害的经过,对此,教师问:“这部分是侧重赞美烈士勇敢还是侧重于揭露控诉敌人的凶残?”学生一时答不上来,这位教师便用沉重兼有激昂的语调,朗读这节内容。
教室里异常安静,随着教师一声声饱含激情的朗读,学生眼前似乎出现了烈士被杀害的悲壮场面。
有的学生握紧了拳头,脸上显出了愤怒的神情。
听读以后,学生抓住了“入”、“穿”、“仆”等关键动词和“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讽刺语句,准确地指出了本节内容重在对凶残敌人的控诉。
这样在教师的情绪渲染中,范读起到了定向诱导审美体验的作用。
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这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开,摆平,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知。
”可见分析讲解不能代替朗读对课文的感知领悟。
朗读的定向诱导功能不可忽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才能对课文物有的美质产生审美体验。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朗读技巧。
使学生在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让审美潜流奔腾不息,审美品质完善不止,真正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