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特性

合集下载

和谐机车总体2

和谐机车总体2

机车特性控制
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制动特性控制曲线(23t轴重)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机车特性控制
25t时的制动扭矩计算 • (1)速度<65公里/小时 • 换级触点为1N • 输出扭矩值 (kN)=(36.4 * 速度(公里/小时))- 145.6 • 换级触点在1N以外 • 输出扭矩值(kN)=(36.4 * 速度(公里/小时))- (364 * (换级触点号 - 1)) • 计算结果为负时,视为0kN。 • 计算结果超过400kN时,视为400kN。
机车特性控制
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制动特性控制曲线(25t轴重)
600
500
400
1N 3N 4N 5N 6N
300
2N
7N
8N
9N
10N 11N 12N
200
10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600
7N
500
6N 5N
400
4N
300
8N 3N 9N 10N 11N 13N
200
2N 12N
100
1N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机车特性控制
2、制动特性
制动特性控制要求 • 采用准恒速特性控制; • 制动控制司机控制器手柄为12级,级间能平滑调节; • 每级速度变化△V=10 km/h;
机车特性控制
控制要求: 1)23t时的牵引力计算 • (3)缩减扭矩值 • 扭矩值 (kN) = (640 *换级触点号)-(64 *速度 (公里/小时)) • 计算结果为负时,视为0kN。 • (4)输出扭矩值 (传输到CI的扭矩值) • 以上(1)-(3)中,最小值成为输出扭矩值。

HXD3机车特性

HXD3机车特性
当10Km/h<V≤65Km/h时; (KN) 当V>65Km/h时; 准恒速 恒牵引力
F=
26000/V 640N-64V 80N
取最小值
(准恒速与恒牵引力的转折点为V=8.75N)
机车牵引力(KN)
600 7N 500 6N 400 80N
570(KN) 当V≤10Km/h时; 600.9-3.09V(KN) 当10K牵引力特性
(一)23t轴重时的牵引力特性控制
23t轴重时,牵引力限制及牵引特性控制函数
关系:
520
544.8-2.48V
当V≤10Km/h时;
当10Km/h<V≤70Km/h时;
F=
25970/V
640N-64V 80N
当V>70Km/h时;
准恒速 恒牵引力
(KN)
取最小值
当V = 10N + 0.99≈10N + 1时,B=400KN, 当V =10(N-1)时, B=0KN
机车制动力(KN)
600 (36.4V-145.6) KN 36.4 V- 364(N-1) 400 26000/ V 当V>65Km/h时
500
1N
3N
4N
5N 6N
300
200
2N
机车制动力(KN)
600
33.7V-134.8 当V≤15Km/h
500
33.7 V- 337(N-1) 25970/ V 当V>70Km/h时
400
3N
300
4N
5N 6N
1N
200
2N
7N
8N
9N 10N 11N 12N
10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机车牵引力

机车牵引力
1.列车牵引计算中研究力的原则是什么? 2.我国牵引计算用的哪种牵引力?车钩牵引力与轮
周牵引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3.黏着牵引力的概念。 4.东风4B内燃机车在曲线半径为500m和950m上运
行在v=22km/h时的黏着牵引力。
24
后台机车去0.98→逆向取0.90; 后面补机取0.95→逆向取0.85。
三、牵引力使用系数 使用系数的目的:
为了在运用中对机车功率使用留有余地,避免由于 长时间超负荷运转而降低机车使用寿命,使机车经常处 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牵规》规定实际使用的最大牵引 力乘以使用系数,即
Fy Fj y (y 0.9)
17
三、蒸汽机车牵引特性
1、蒸汽机车牵引力受哪些影响
粘着牵引力、锅炉牵引力、汽机牵引力
2、 蒸 汽
300 0.65
280
260 0.6 240

220 0.5
车 200

180 0.4 160

140 0.3
特 120
950
65
35
40
40
20
10 20 30
21
四、最大牵引力的取值
最大牵引力是指机车牵引特性的“外包线”所表示的牵引力。 牵引计算时取机车在同一速度下能够发挥的最大牵引力来计算。
电力机车和电传动内燃机车: 在低速区,取min(起动电流所决定的牵引力,黏着牵引力); 随着速度增加,按最高满磁场、持续电力限制和最深磁场削弱的牵引力曲
线取值。 内燃机车:
15
6、内燃机车牵引特性曲
图1-3 DF4(货)型电传动内燃机车的牵引特性
16
项目 P Vjmin
Fmax Dj Fq
Wq

B型车牵引制动特性曲线

B型车牵引制动特性曲线

B型车牵引/再生制动特性曲线速度对牵引/制动力,电网电流,电机电流特性示明于以下图表图表一览表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AW0・・・194 ton /編成図1.力行特性曲線(4M2T VL:1000V )速度 (km/h)架線電流(A /編成)モータ電流(A )引張力(k N /編成)图1 牵引特性曲线 (4M2T VL=1000V ) 电网电流 I D C (A /1列)电机电流 I M (A /1台电机)牵引力 T E (k N /1列)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AW0・・・194 ton /編成図2.力行特性曲線(4M2T VL:1500V )速度 (km/h)架線電流(A /編成)モータ電流(A )引張力(k N /編成)图2 牵引特性曲线 (4M2T VL=1500V ) 电网电流 I D C (A /1列)电机电流 I M (A /1台电机)牵引力 T E (k N /1列)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AW0・・・194 ton /編成図3.力行特性曲線(4M2T VL:1800V )速度 (km/h)架線電流(A /編成)モータ電流(A )引張力(k N /編成)图3 牵引特性曲线 (4M2T VL=1800V )电网电流 I D C (A /1列)电机电流 I M (A /1台电机)牵引力 T E (k N /1列)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AW0・・・194 ton /編成図4.回生特性曲線(4M2T VL:1000V )速度 (km/h)架線電流(A /編成)モータ電流(A )ブレーキ力(k N /編成)图4 再生制动特性曲线 (4M2T VL=1000V ) 电网电流 I D C (A /1列)电机电流 I M (A /1台电机)制动力 B E (k N /1列)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AW0・・・194 ton /編成速度 (km/h)架線電流(A /編成)モータ電流(A )电机电流 I M (A /1台电机)电网电流 I D C (A /1列)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AW0・・・194 ton /編成図6.回生特性曲線(4M2T VL:1800V )速度 (km/h)架線電流(A /編成)モータ電流(A )ブレーキ力(k N /編成)电机电流 I M (A /1台电机)制动力 B E (k N /1列)电网电流 I D C (A /1列)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AW0・・・194 ton /編成速度 (km/h)架線電流(A /編成)モータ電流(A )电机电流 I M (A /1台电机)电网电流 I D C (A /1列)。

地铁动车牵引特性设计

地铁动车牵引特性设计

地铁动车牵引特性设计龙胜;冯晓云;曲健伟;孙鹏飞【摘要】比较地铁动车与干线铁路列车牵引特性设计方法,分析地铁动车牵引特性的特点.提出用迭代法进行地铁动车牵引特性设计的方法,通过实际算例和牵引计算仿真,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期刊名称】《铁路计算机应用》【年(卷),期】2010(019)009【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地铁动车;列车;牵引特性;设计【作者】龙胜;冯晓云;曲健伟;孙鹏飞【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60.131地铁动车的牵引特性设计,相对干线铁路列车的牵引特性设计而言有其特殊性。

虽然从表面上看两者的牵引特性轮廓相似,但实质上相差甚远,尤其在功率特性上,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运输功能以及运行环境的差别。

文内对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并且对地铁牵引特性设计提出具体实现方法。

1 地铁动车与干线铁路列车牵引特性设计方法的区别地铁的站间距一般为1 km~2 km,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不低于80 km/h;而干线铁路运行区间和站间距离相对较长,运营速度相对较高。

列车需要在运行区间内完成牵引、恒速(或惰行)和制动的过程,相对干线铁路列车而言,地铁动车对起动加速度和最高运行速度的要求更为严格。

下面通过比较地铁动车与干线铁路列车牵引特性,阐明地铁动车牵引特性的特点。

1.1 最高运行速度比较为达到地铁动车区间运行时间短、运行速度高的要求,我国规定地铁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不低于80 km/h。

而最高运行速度与平均站间距有密切关系,当最高运行速度设计过高时,动车在区间运行过程中完成加速过程即转入制动阶段,对运行速度的提高不会有明显效果,如图1,同时增加了区间运行能耗,故最高运行速度应根据平均站间距离合理选取。

第一章 机车牵引力 §14 机车牵引力的计算标准和取值规定 ppt课件

第一章 机车牵引力 §14 机车牵引力的计算标准和取值规定  ppt课件

ppt课件
M
6
二、机车粘着牵引力的概念及计算
——受轮轨黏着牵引力限制允许机车发挥的最大牵引力。
F P g j
F ——计算黏着牵引力 KN ; P ——机车粘着质量 t ; g —— 重力加速度 (9.81m/s2); j —— 计算粘着系数。
P KN
F P j (KN)
ppt课件
ppt课件
21
四、最大牵引力的取值
最大牵引力是指机车牵引特性的“外包线”所表示的牵引力。 牵引计算时取机车在同一速度下能够发挥的最大牵引力来计算。
电力机车和电传动内燃机车: 在低速区,取min(起动电流所决定的牵引力,黏着牵引力); 随着速度增加,按最高满磁场、持续电力限制和最深磁场削弱的牵引力曲
——根据各型机车不同速度下的黏着牵引力,在坐标图中会出黏着牵引
力与速度的关系曲线。
ppt课件
9
§1.3 机车牵引特性
一、电力机车牵引特性
1、牵引电动机的电流特性 在一定电压下牵引电动机电流Id与运行速度v的关系 。
短时电流(最大电流、粘着电流525Q)、 小时电流(500Q)、 持续电流(450Q)
ppt课件
23Βιβλιοθήκη 习题一:1.列车牵引计算中研究力的原则是什么?
2.我国牵引计算用的哪种牵引力?车钩牵引力与轮 周牵引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3.黏着牵引力的概念。
4.东风4B内燃机车在曲线半径为500m和950m上运 行在v=22km/h时的黏着牵引力。
ppt课件
24
3、内燃机车传动装置牵引力
柴油机装车功率Ne——亦称柴油机最高运用功率,由机车生产厂家标定。
柴油机的 Nb (0.80 ~ 0.84)Ne

牵引性能

牵引性能

牵引性能牵引平衡、牵引特性匹配问题、动力特性太原科技大学连晋毅工程机械运行的两种工况牵引工况:工作阻力大,要求机械发挥大的牵引力。

运输工况:无工作阻力,行驶阻力小,要求机械具有高的速度性能、加速性能、运行稳定性和机动性。

牵引工况下的工作能力和燃料消耗量称为机械的牵引性能和牵引工况下的燃料经济性。

要求机械在低挡工作时保证发动机的功率高效地转换为牵引功率,并发挥出必要的牵引力,同时消耗的燃料尽可能少。

基本术语•滚动半径、动力半径•理论行驶速度、实际行驶速度•滑移率、滑转率π2S r g=驱动轮中心到切线牵引力的垂直距离rd。

kd k g T r r v ωω⋅≈⋅=0kg r v ω⋅=vv v T y-=δTT v vv -=δr d =d/2+H/B(1-λ)B•滚动阻力、行驶阻力、坡度阻力、空气阻力、作业阻力•牵引力、切线牵引力、有效牵引力、额定牵引力、附着力dKK r M P =ϕϕϕG P ⋅=ϕϕϕG f P K )(m ax +=2f K P P P -=fK f f K f KP P P P P P P P P -=+-=-=)(211a )轮式机械fK P P P -=fK KP P P P P -==b )履带机械•牵引系数、附着系数、功率利用系数、牵引效率、滑转效率eKP KPN N =ηδηδδδ-==-='-'=1TT K K T K PK PKv v v P v P v P N N N牵引力平衡和牵引功率平衡一、驱动力的确定•机械直接传动的车辆驱动力的确定•液力机械传动车辆驱动力的确定二、牵引力平衡和牵引功率平衡•牵引力平衡方程•牵引功率平衡方程铲土运输机械的阻力•两种典型工况:牵引工况、运输工况•滚动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空气阻力•作业阻力F x道路阻力rKLrmKmrJGgriJeGgηηηδ2221 1∑++=牵引工况的牵引力平衡方程:F K =F f +F i +F j +F x 运输工况的牵引力平衡方程:F K =F f +F i +F j +F w 有效牵引力F KP =F K -(F i +F j +F f )牵引力平衡驱动力的确定•机械直接传动的车辆驱动力的确定等速稳定运转的工况不稳定工况•液力机械传动车辆驱动力的确定自由扭矩应是涡轮输出轴的扭矩M2变矩器所消耗的功率等速稳定运转的工况•r K —驱动轮动力半径;•ηr —履带驱动段效率(ηr =0.96~0.97) ;•i m —传动系总传动比(自发动机至驱动轮);•ηm —传动系总效率;•M ec -发动机自由扭矩。

机车牵引特性及基本参数分析

机车牵引特性及基本参数分析
ωi= ±i坡道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2、曲线阻力ωr ωr=600/R 3、隧道空气附加阻力ωs
隧道内为限制坡道时, ωs=0.0001lsV² 隧道内为非限制坡道时,ωs=0.13 ls
4、加算附加阻力ωj= ωi + ωr + ωs
以上附加阻力均可折算为坡道千分数即ij= ii + ir + is
数参照公式(2-10)
则:机车计算黏着牵引力Fµ
Fµ =1000µjPµ(N)
式(2-12)
思考:提高粘着牵引力的方法和措施?
1、改善轮轨接触面的状态 (1)撒砂。 (2)用机械方法来清洁钢轨。 2、提高机车走行部质量 (1)轮径、弹簧,使各轴具有均衡的轴重 (2)保持清洁,特别是轮缘润滑装置的喷头角度,
ωo"=2.23+0.0053ν+0.000675 ν²
3、机车车辆启动单位基本阻力
机车:wq'=5N/kN 车辆:
滚动轴承货车wq"=3.5N/kN
滑动轴承货车wq"=3+0.4iq
iq——启动地段坡道千分数
三、附加阻力
定义——列车在特定条件下(坡道曲线隧道)运 行时所受阻力。
分类: 1、坡道(附加)阻力ωi
5、空气阻力
结论:决定基本阻力的因素是以上五点。 但这
*提速时:3、4、5的比重随之加大;
*高速时:以空气阻力为主。
见表2-1.
(二)单位基本阻力的经验公式
2、车辆 (1)客车 21型、22型客车
ωo"=1.66+0.0075ν+0.000155 ν² 25B型、25G型客车
ωo"=1.82+0.0100ν+0.000145ν² 快速单层客车ωo"=1.61+0.004ν+0.000187 ν²

机车牵引力与牵引特性—电力机车牵引力与牵引特性

机车牵引力与牵引特性—电力机车牵引力与牵引特性
的图上只有牵引力的“外包线” )。
机车牵引力与牵引
牵引特性曲线示例
特性曲线
调压控制方式的SS3型电力机车;恒流准恒速控制方式的SS8、 SS7E型电力机车。
机车牵引力与牵引
二、现阶段我国机车牵引特性曲线基本形式和包含信息
特性曲线
我国现有机车牵引特
性曲线大致可分为两类,
主要由机车特性决定。
机车牵引力与牵引
电力机车。
其轮周牵引力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关
系分为两为机车达到其转折速度的
斜线段,即准恒速控制段。
机车牵引力与牵引
按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不同
特性曲线
采用“恒流准恒速”的调速方式,其牵引特
性曲线图是直线加折线构成。
一般情况下,其上所标“级位”数字乘以
10,就是该级位所要控制的“目标速度”。
搞清楚这一点,能够提前预知机车要达到的目
标速度,对机车操纵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SS8型机车,手柄放在10位,司机就
可知其目标速度最终达到100km/h。其他机
车也同样能预知其目标速度。
将机车牵引力和黏着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绘在一张图上,构成机车牵引特性曲
线。机车的牵引特性曲线一般由专门试验得出。未经试验的新造机车,可参考由生
产厂家提供的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预期特性”曲线。
教材 图1-6 和 图1-7 是“预期特性”曲线。图1-12 至 图1-37 分别是由《牵
规》公布的各型电力机车牵引特性曲线(这些特性曲线是通过型式试验得到的,有
其牵引特性曲线图上所标的级位是“名义级
位”。实际上级位是连续(无级)的。
机车牵引力与牵引
特性曲线应用
目录
CONTENTS
01
机车牵引特性与牵引特性曲线

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牵引特性分析

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牵引特性分析
( 以下简 称交 流机 车) 2种. 目前 , 国电 气化 铁 路所 我 采用 的机车 大部分 为 韶 山 系列 的直 流 机 车 , 功率 轴
了上述直流传动的缺点, 使得交流机车具有 良好 的 牵引性能 、 较高的功率因素 、 较小的干扰谐波 、 良好
的动态控制性能和粘着利用高等特点. 同时, 交流电 力机车改变机车传统设计 , 除受 电弓及支持绝缘子 之外 , 全部高压设备由车顶移至车内, 提高 了机车高 压 设备 在雨 雾 等天气 的抗 污染 能力.
行 速度 将会 达到 10k h截 止 20 2 m/ . 0 7年 , 国 国家 我
铁路机车拥有量约为 17 万 台, .3 其中电力机车共约 60 0台, 0 占总机车数 的 3 , 5 货运 机车走行公里 4 由电力机车完成. 6/ 9 6 电力机车主要分直流传动电 力机车( 以下简称直 流机车) 和交流传动 电力机 车
触 网.
3 起动条件 限制 的牵 引质 量 G : q ) qG 应满足起 动时列车的全阻力等于起动时 的机车计算起动牵引
轮轨控制, 适合机车的高速、 重载牵引的要求
收稿 日期 :0 9I一8 2 0 一I1
作者 简介 : 董雪婷( 9 9)女 , 1 8 一, 甘肃张掖人.
第 1期
董雪婷等 : 大功率交流传 动电力机车牵引特性分析
9 1
4 )功率大、 重量轻 、 运行可靠. 较直流机省去许 多相关设备 , 在相同的轴重和机车空间内, 电动机功 率可达 140 0 w. 0  ̄200k 同时 , 由于采用 了微机控 制实现故障 自诊功能 , 运行的可靠性得 以提高.
取代 直 流机车 .
当电力机车结构确定后 , 机车的额定功率、 牵引 力、 速度取决于牵 引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 启动扭矩 、 转速等特性. 与直流电动机相 比, 交流电动机具有以 下 优点 : 1 良好 的 牵 引 性 能. 实 现 宽 范 围 的平 滑 调 ) 可 速, 使机车在高速时功率因素接近 1 恒功调速 比可 ,

拖拉机牵引特性试验

拖拉机牵引特性试验

拖拉机牵引特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牵引力与牵引速度之间的关系。

2.掌握牵引力与牵引功率之间的关系。

3.掌握牵引力与油耗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1.铁牛—55,铁牛654拖拉机各一台;
2.悬挂四铧犁一部;
3.3-5吨拉力表一块;
4.钢丝绳20米,2米各一根;
5. 1.5-2米标杆5个
6.哨子2枚;
7.试验地5亩。

三.试验步骤与方法:
1.在完成牵引车速测定等相关试验工作后开始本实验。

2.正确挂结铁牛55拖拉机与悬挂四铧犁,并用2根钢丝绳将两台拖拉机相连,拉力
表串接并靠近前一牵引车.
3.前车牵引后撤与悬挂四铧犁前屈。

4.在四铧犁未放下时在测定区各等分标杆处(即数据采集点)读取拉力表数据并记录,
此数据即为空行程阻力。

5.当四铧犁入土工作时,在测定区各等分标杆处读取拉力表数据并记录,此为工作阻
力。

6.将4,5重复10次,在测定区内车速档位应配套。

整理所有得到的数据并进行数据
处理。

7.得出试验结论并绘制牵引也行曲线。

履带车辆牵引特性的仿真与验证

履带车辆牵引特性的仿真与验证

0 引言
车辆 的地 面牵 引力 能够 反 映出 车辆在 某 种地 面条 件下 的行驶 性 能 ,牵 引系数 是反 映车 辆在 指 定路 面上 的 支承通 过性 的重 要指 标 ,这些 特性 与 指标 都是通 过 实车试 验 的方 法在 不 同的土 壤环 境 下测 试得 到 的 车辆 的地 面牵 引特性 与 车辆 的行
mu l t i - b o d y d y n a mi c s y s t e m a n d a n i d i o g r a p h i e r o a d mo d e l w e r e c r e a t e d f o r v i t r u a l t e s t . By c o mp a r i n g w i t h t e a ] v e h i c l e t e s t s ,t h e c o n s i s t e n c y w a s v a l i d a t e d,a n d i t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me t h o d e s t i ma t i n g d r a wb a r p e f r o r ma n c e o f t r a c k e d v e h i c l e s c o u l d b e u s e d .
t e s t s f o r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d r a w b a r p u l l a n d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l i p h a v e b e e n d o n e wi t h o n e t y p e o f t r a c k e d v e h i c l e o n t w o d i f f e r e n t r o a d s ,g e t t i n g t h e p o i n t s w i t h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d r a w b a r p u l l a n d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l i p . An d t h e n a mo d e l b a s e d O i l

第二章 电力牵引特性

第二章 电力牵引特性
(2-2)→(1-5)有 F 2 NC C (C M D I D M ) C F D I D F(㎏)(2-4)
式中, C 2 N C 为常数,而电机铁耗、机械损耗和齿轮传动损耗 D 2 N M 造成的牵引力损失 F (相对F小,一般计算忽略不计)。 D
/ I1 I 2
图 2—2 异步电动机的简化等值电路
由简化图可得: 其功率为:
U1 (r1 r2/ / s ) 2 12 ( L1 L/2 ) 2

异步电动机感应电势 (2-5) 式中,C为电势常数,f1为电源频率,Φm为气隙磁通(或Φ1 )。 (1)恒磁通(E1/f1)运行方式 由式(2-5)知,“E1∕f1”恒定→气隙磁通恒定,从而转 矩恒定。(因为转矩M∝ Φm)
E1 Cf1 m
§2.2 电力牵引交流牵引特性
优点:在不同的f1下有Mm恒定,适于恒转矩变速拖动。 注意:磁通应恒定在接近饱和状态,以使电机铁磁材料得到充 分利用。 (2)恒“电压∕频率”( U1∕f1)比运行
M n M1 M2 n 0 I2 I1 I D (n) 1 2 2 (M) 1
(a)串励 图2-3
(b)并励 直流电动机特性不同时的负载分配
可见:动车动轮直径相同而电机特性有差异时,串励电机优于并 励电机。
§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
(2)机车电机特性相同而动轮直径有差异
机车速度V一定,特性同、轮径不同→转速不同→转矩M 、电流ID不同。
§2.1 电力牵引直流传动特性
3、电压波动对电机工作的影响
网压波动(如机车通过两变电所供电 交界处的电压突变),而速度未变→ID、 F冲击。(导致电机工作条件恶化和列车运行中
的冲击)

电力机车基础知识

电力机车基础知识

电力机车基础知识一、电力机车基础知识电力机车电气原理图按其功能和作用、电路电压等级分别组成三个基本独立的电路系统,称为主电路、辅助电路、控制电路。

电力机车上有品种繁多的电机、电气设备及元器件,在总体布置时就是把这些设备和单元合理地定位,根据布置方式,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方式,采用哪一种,是因车而异的。

此外机车通风方式一般也有现两种,设置专用风道,便于集中除尘,使随风带入的尘埃不污染其它设备称为独立通风 ,另一种则是风由侧墙吸入车内,结构简单,风速低等优点,风进入车内后再自行分配进入各风道,称为车体通风。

电力机车基本特性有牵引特性和电制动特性。

机车牵引特性是机车轮周牵引力与机车速度之间的关系。

电制动动特性表示机车轮周制动力与机车速度的关系。

SS9车体通风SS9独立通风SS9车体通风SS9型电力机车总体布置采用双侧走廊、双司机室、各设备采用斜对称布置方式。

车内设备基本上采用平面斜对称布置,划分为7个室,即:Ⅰ、Ⅱ端司机室,Ⅰ、Ⅱ端辅助室,Ⅰ、Ⅱ端高压室、变压器室。

此外,机车设备布置还包括车顶设备布置,机车辅助设备布置及机车布线。

SS9独立通风SS9改进型机车总体布置采用新型设计平台的布置方式,即采用中央直通走廊(宽度不小于600mm)、标准化双司机室、主变压器采用卧式结构,车内设备采用斜对称布置方式,使机车重心下降,重量分配均匀。

原SS9型机车采用车体通风方式,风通过机车侧墙过滤器进入车体,自然除尘后再进入各风道,这样容易造成机车内部各电器表面积尘,降低电器使用寿命并易引起接触器触头虚接等故障;同时车体通风方式容易造成机车内部负压较大。

SS9改进型电力机车采用独立通风的方式,每条通风支路均有自己独立的进、出风风道,其中,1位、4位牵引通风机分别对1#和2#、5#和6#牵引电机进行强迫风冷;2位牵引通风机对4#牵引电机和1#整流柜进行强迫风冷;3位牵引通风机对3#牵引电机和2#整流柜进行强迫风冷。

冷却风通过侧墙夹层、过滤网、到达各个通风支路的独立的进风口、风道,冷却发热电器部件后,再通过各自出风口排向车底大气,使得车内负压大大减小,提高了机车的滤尘效果及防寒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机车的起动是机车运行中最先实现的工作状态。

电力机车在其起动牵引力作用下,克服列车静止时所受的阻力并产生加速度,最终运行在机车的自然特性上,这一过程称为机车的起动过程。

机车起动过程实质是调速的一种特殊方式。

因此,前述调速的基本原理对起动都是适用的。

一、对起动的要求对机车起动的基本要求是:起动快和起动平稳。

机车起动快可以减少起动时间,提高平均运行速度,对铁路运输有很大的意义,特别对起动频繁的电动车组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为了使机车起动得快,就要求机车有较大的起动电流,产生较大的起动牵引力。

机车起动平稳可以使机车内部设备免受电流冲击,机车和列车免受机械冲击,因此希望列车以匀速运动的形式运行。

为此,要求起动时应尽量减少起动电流、起动牵引力的摆动。

起动电流过大时,会使电机安全整流受到破坏,启动牵引力过大时,会超出线路粘着条件,使轮对发生空转,结果反而丧失了牵引力。

不同形式的电力机车,所受限制因素的主次也不同。

对于直流电力机车和整流器电力机车,由于牵引电动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能保证在粘着条件许可范围内牵引电动机有良好的整流,其主要限制条件就是线路的粘着条件。

采用交流牵引电动机的电力机车,由于电机不存在整流问题,仅受线路粘着条件的限制。

对于单相整流子牵引电动机电力机车,由于这种电机整流困难,由电机安全整流决定的最大许可电流要比粘着条件决定的最大电流小,故主要受机车安全整流的限制。

此外,在机车起动过程中,不应有附加的能量损耗,若有也应尽量减小。

在机车起动操纵时,对于有级调压电力机车,要求司机逐级调压,禁用快速升级,防止牵引电机电流一次性摆动过大造成机车起动失败。

二、起动方式机车在起动时处于静止状态,牵引电机在得到电压时,由于其反电势为零,因此,电机电枢电流仅由电压及电机回路的阻抗来决定,即:(2-57)显然,由于回路阻抗值很小,必然产生很大的电流,以致破坏牵引电机的安全换向,超越线路粘着条件限制,而且这么大的电流必然会产生很大的电流冲击和机械冲击,使机车和列车都受到损伤。

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起动方法来限制起动电流和起动牵引力。

1.变阻起动电力机车起动时,在牵引电动机回路中串入起动电阻,以减小起动电流,随着起动过程的进行逐步切除起动电阻,待起动电阻全部切除后,起动过程结束。

这种方法称为变阻起动。

变阻起动,一般是有级起动,在起动过程中起动电阻有一定的能耗。

因此是不经济的。

2.降压起动在电力机车起动时,降低加在牵引电动机上的电压,这种方法为降压起动。

采用直流斩波器电力机车、整流器式电力机车、单相整流子式电力机车及异步牵引电动机电力机车均可采用此种方法。

其起动原理与调速原理相同,起动过程与调速过程之间无严格的界限。

采用有级调压的整流器电力机车,起动过程是有级的。

采用晶闸管移相调压的整流器电力机车和采用斩波器调压的直流电力机车,由于调速是平滑的,其起动过程也是平滑的,可以使起动电流沿着粘着限制条件平滑的变化或维持一定值,因此机车不仅起动平稳,而且起动牵引力也可以在满足粘着条件要求下维持较大数值。

但是,起动时机车的功率因数大为降低,整流电流的脉动也将增加。

3.变频起动异步牵引电动机电力机车利用改变电流频率的方法起动,称为变频起动。

变频起动能充分利用电机的最大转矩,而且在各种速度下均不增加损耗,也不降低机车的功率因数。

如果在起动过程中,频率随机车的运行速度成正比变化,起动牵引力将保持为恒定值,做到理想的平稳起动。

三、起动电流和起动牵引力的限制机车起动时,轮对发生空转前所能发挥的最大牵引力称为起动牵引力。

机车起动牵引力受线路粘着条件的限制。

起动牵引力应满足下列条件:(kN) (2-58)式中Pj--机车粘着重量(整备重量)(t);μj--机车牵引粘着系数;9.8Pjμj--机车粘着牵引力(kN)。

机车粘着系数并不是一个恒定值,它随线路条件,轨面情况,机车起动方式等因素而变化,是一个范围值。

因此粘着限制曲线也非一条,而是一条限制带。

为使机车起动时有较大的起动牵引力,就应有效、充分地利用机车的粘着条件,即机车起动时,起动牵引力应尽可能靠近粘着限制线。

起动牵引力对应着的牵引电动机的电枢电流称为最大起动电流Istmax,显然,这一电流应小于电机本身的最大允许温升电流。

对于整流器电力机车来说,随着牵引电动机设计,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能够保证在粘着条件的许可范围内电机安全换向,故Istmax< p="">四、机车特性曲线的应用不同型式的电力机车有不同的特性曲线,我们仅以SS1型电力机车的特性曲线为例来说明特性曲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SS1型电力机车为有级调速机车,共有33个调压级和3个磁场削弱级。

对应于牵引变压器的每一级电压,都有一条速度曲线。

图2-37为SS1机车试验测得的特性曲线。

在特性曲线图上给出了33条额定网压、牵引电动机满磁场时各调压级的速度特性曲线,3条在33调压级上进行磁场削弱时的速度特性曲线,1条牵引电动机安全换向限制线,1条机车构造速度限制线(95km/h),1条粘着限制线和1条最大电流限制线。

同时图中还绘出了满磁场及三个磁削级时的牵引力曲线。

下面用图2-37来说明机车起动、运行的全过程中电压、电流、牵引力和速度等的变化关系。

电力机车采用降压起动方式起动,起动所需电流的大小与列车阻力W有关,单机或轻载时起动电流小,重载时的起动电流大。

机车起动初始速度V=0,Ist取决于牵引电动机的端电压。

在图中第一电压级的启动电流为65A,相应的起动牵引力为Fa=24.5kN,如果是单机就可能动车,如果是机车牵引列车则要升高几级电压后使起动电流足够大,即相应的起动牵引力足以克服起动阻力时机车才能起动,表2-3给出了额定网压25kV下1~5级位各级的电机电枢电流参考值,如果电压升到6级位仍未动车,那么再升高电压,电机电流可能超过电机的过载整定值780A,破坏机车的粘着条件,导致起动失败,故一般应等机车动车后,电流降到额定值500A以下时才能再进级。

1~5级位就称为调车级。

表2-3设机车牵引列车起动,起动时阻力为284.2kN,当电压升到第6级时,起动电流增到560A,相应的牵引力Fc=372.4kN大于启动阻力284.2kN,列车开始起动。

电机一旦开始旋转,建立起反电势,使电枢电流逐渐减少,速度开始增加。

从特性图上看,机车工作点就从零点开始,经a、b到c点后便沿着第6条速度曲线上升。

如果到d点时(电流450A)司机操纵司机控制器使电压再升高一级,此时机车速度由于列车惯性大而不能突变,电流就由450A立即增至580A,工作点从d点突变到e点,牵引力相应地从284.2kN增加到382.2kN,列车继续加速,沿第七条特性曲线上升……。

如此不断升压,机车工作点如图中箭头所示沿锯齿形细实线上升。

每进一级,牵引电动机的端电压即平均整流电压升高△Ud=56.25V,起动电流来回摆动一次,起动牵引力也相应摆动一次。

随着速度的提高和线路坡道的变化,列车阻力也在变化。

当电压升到33级时,机车工作点从f点沿这条特性曲线上升,到k点时牵引电动机电流为300A,假设此时牵引力与运行阻力相平衡(为166.6kN),则列车保持速度为Vk=55km/h恒速运行,起动过程进行完毕。

起动完毕后,机车工作点将根据运行阻力的变化自动地在速度特性上移动,即机车速度根据运行阻力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进行调节;阻力大时机车速度自动降低,阻力小时速度又自动提高。

但是这种自动调节仅仅是利用了电动机的串励特性,因此调节范围是很有限的。

如果不能满足实际运行的需要,司机可根据运行情况,或调节牵引电动机端电压,或改变牵引电动机的励磁,人为调节机车的运行速度。

例如若需要进一步提高速度,采用Ⅰ~Ⅲ级磁场削弱,使工作点由k点上升到h点,这时电流为Ih=375A,牵引力Fh=181.3kN,速度Vh=65km/h。

相反若需要减速,则把级位降低,例如从33级降到29级,工作点沿折线从k点降到g点,速度为50km/h。

实际上在机车的起动调速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起动电流不超过粘着条件外,牵引电动机的端电压也应受到一定的限制,即UDmax=1.1UN,这是为了保证电机安全工作,要求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牵引电机端电压UD均不能超过UDmax,电机电枢电流Ia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值IN。

五、分级起动的品质与恒流起动(一)分级起动品质及其缺点从以上有级调速机车起动调速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有级调速机车在调速过程中,电机电流是在一定范围内摆动的,造成了牵引力在一定范围内摆动,而且特性曲线越平坦,相邻曲线间的距离越大,则摆动越大,平均牵引力就越小。

另外,电流和牵引力的摆动使机车加速度经常变化,不能满足平稳起动的要求。

因此,有级调速机车的粘着条件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在起动中每进一级都伴随有一电压增量△U和一电流增量△I,若要平稳起动就需要对这两个量加以限制。

若限制电流的摆动,即每进(退)一级时△I为常数,这将使每一级的电压增量不同,给变压器制造带来困难,故一般采用限制电压增量的方法,即取△U为常值,SS1机车即是如此,这样每进(退)一级时,电流的摆动量就有所不同,低速时电流的摆动要大些,但也不应超出允许的范围。

机车起动时,牵引力、电流和加速度的摆动情况可分别用牵引力摆动系数KF、电流摆动系数KI 和加速度的摆动系数Ka来表示,其表示式分别为(2-59)式中 Fmax--最大起动牵引力;Fmin--最小起动牵引力。

(2-60)式中 Imax--最大起动牵引力所对应的最大起动电流;Imin--最小起动牵引力所对应的最小起动电流。

(2-61)式中 amax--最大起动加速度;amin--最小起动加速度。

这三个系数反映了机车的起动品质。

摆动系数越小其平均值越大,摆动范围越小,说明机车的起动品质越好,即机车的起动即快又平稳。

为了获得良好的起动品质,需要减小电流与牵引力的摆动,为此就需要增加调压级数,级数越多,摆动越小,当级数足够多时,可以做到KI、KF、Ka为零,电流就趋近于一恒定值,这就是恒流起动。

实际上有级调速机车的电流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采用相控调速加无级磁削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摆动的问题。

相控调速机车电机端电压可以通过控制晶闸管触发角α的连续变化平滑调节,无级磁削是通过控制分路晶闸管导通角θ的连续变化均匀地削弱主极磁场,机车的性能可以大为改善。

(二)机车的控制方式与机车特性前已述及,电力机车为了获得良好的起动性能,不仅希望KI、KF、Ka尽可能小,而且还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机车的粘着条件。

另外在机车运行过程中,不仅希望机车特性适合于牵引调速范围广,还希望机车具有良好的再粘着性能。

因此就需要对机车的运行方式加以控制,以保证机车有良好的牵引性能,充分利用机车的粘着功率,提高机车运行的可靠性,提高运输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