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学研究方法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应用--以丢勒《1500年自画像》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具有创造能力的是神而非艺术家,耶稣的容颜出现在“圣维罗尼卡的圣颜布” 上,也是神力的作用,艺术家们虽然有能力创作出偶像的形象,但是具有神力的是偶像本身而非艺术家。 在一个创作于 14 世纪的耶稣像中藏着两段写在羊皮纸上的铭文,清楚地指出上帝与艺术家的关系 :“是 我主耶和华让锡耶纳的兰多·彼得罗(Lando di Pietro)依照于真实的耶稣雕刻出耶稣受难像的木雕,并 且以此提示世人上帝之子耶稣基督的受难。”⑤《1500 年自画像》中肖像的背景被平面化,实际上,文艺 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更关注绘画的“深度”,他们利用透视法创造虚幻空间,肖像画的背景常常是某处自然 风景,前景中的人物或是呈现能够体现相貌特征的侧影,或者是表现出既与背景相关,又意图与观众交 流的四分之三侧像。相比之下,丢勒的自画像更像是宗教偶像,他双眼正视前方,“强迫”观众关注画中 的自己。
133
HUHUACHUNNI
Fra Baidu bibliotek
采用这种角度创作自画像说明他不仅对自己的容貌感兴趣,而且也满意于自己的相貌。丢勒确实有着招
人喜欢的外表,以至于同时代人如此写道 :“他有一幅表情生动的面孔,明亮的眼睛,样子优雅的、希腊
人称为四角形的鼻子,相当长的脖子,非常宽阔的胸膛,束得很紧的肚子,筋肉发达的大腿,结实而匀
称的小腿。你还会说,没见过任何比他的手指更美丽的东西了。”③丢勒眼睛看向观众,眉宇间流露出忧

花 春
郁而坚毅的神情,但是他的这种凝视没有看向任何一个人,他与耶稣一样,仿佛是个具有普世价值的偶像。

画家棕色卷曲的长发很自然地从头顶发际线处一分为二,垂落在肩膀上,他蓄须,胡须被精心的打理过,
显得干净整洁。丢勒的右手(实际上是画家的左手)指向胸口的位置,他以这种类似于自我介绍时常用
一、《1500年自画像》的前图像志描述 在《1500 年自画像》中,丢勒刻画了完全正面的自画像形象,这是一种全新的自画像的角度。丢勒一 生都对自己的容貌感兴趣,他在不同年龄阶段创作自画像,但《1500 年自画像》是唯一一幅完全正面的 艺术家形象。在《1500 年自画像》中,丢勒正面面对观众,本人的形象构成了画面的全部内容。正面肖 像比四分之三侧面或者全侧面的肖像更难描绘,在这种角度下,画家的容貌完全暴露于观众视线中,丢勒
实现了画家与模特、画家与制作者的统一 :一方面,丢勒作为模特是绘画描绘的客体,画家可以按照耶
稣的形象描绘自己 ;另一方面,丢勒作为该画的制作者(创作者),他可以通过自己的艺术体现出和神一
样的创造能力。
二、《1500年自画像》图像志分析
在《1500 年自画像》之前,正面肖像主要被用来描绘耶稣的形象。据说 , 当耶稣背负十字架走向骷 髅地的时候,一位名叫维罗尼卡的女人出于同情用一块布为耶稣擦拭脸上的汗水和血迹,耶稣在这块布 上留下了自己完整的脸部形象。在这幅自画像中,丢勒采用了和圣像一致的正面形象,并且装扮类似耶稣。 这一时期,画家们对于耶稣容貌的描绘相对图式化,因为人们始终认为关于救世主的容貌是有目击证明的: “他的头发是一种榛实的颜色,笔直的垂到耳际 ;耳际下是浓密的卷发,并且垂到他的肩上。在他的正面, 他的头发像拿撒勒人一样在中间一分为二。他的前额宽广、平滑,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皱纹和瘢痕……他 的胡须就像年轻人初生的胡须那样厚实,并且和他的头发颜色一致。”④虽然这份报告被认为是伪造的, 但当时人普遍认为耶稣的模样正如此文所示,标准模式中耶稣头发、胡须的颜色、发式等都和丢勒《1500 年自画像》中的形象极其相似。
HUHUACHUNNI 护花春泥
图像学研究方法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应用
——以丢勒《1500年自画像》为例
■ 孙晓昕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 要〕图像学研究方法可以提高《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深度,给艺 术鉴赏活动提供理论依据。自画像鉴赏是《美术鉴赏》课程中的难点,借助 于图像学对自画像进行解读,可以深入了解自画像的深层意蕴。尤其是文艺 复兴时期是独立自画像的滥觞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之下,画家和雕 塑家们借用自画像塑造全新的艺术家形象,追求从“工匠”到“艺术家”的 社会地位转变,最典型的例子来自丢勒《1500 年自画像》。
〔关键词〕图像学 ;美术鉴赏 ;丢勒 ;自画像
《美术鉴赏》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师范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课程 内容的深化,也是将“史”与“论”的知识与美术鉴赏、艺术批评理论相结合的课程。“鉴赏”为艺术接 受活动内容之一,它比欣赏更为理性和深刻,鉴赏不仅涉及作品的形式分析,更要求探寻作品的内在意义。 因此,借助于“图像学”研究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读懂艺术作品,也能使师范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 文化背景,更深入理解艺术精神,从而为将来教学工作做好知识储备。欧文·潘诺夫斯基是现代图像学研 究的奠基人,他提出从三个方面确定艺术作品的意义 :第一个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逐一列举和描 述艺术母题和自然题材,解释者必须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熟悉对象和事件,修正解释的根据是风格史 ; 第二个层次是“图像志分析”,解释图像故事和寓言题材,这要求解释者必须熟悉文献知识和特定的主题 与概念,其修正解释的依据是约定俗成的类型史;第三个层次是“图像学解释”,解释的基础是综合性自觉, 其修正的依据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象征史。①在《美术鉴赏》课程当中,自画像因缺少宗教、历史以及神 话题材作品的“可叙事性”,一直是讲授中的难点。但是,艺术家借助镜子描绘自我形象,“人不会对自己 的相貌保持中立的态度,自画像会更多地被艺术家的‘意愿’(will)而非‘看法’(idea) 所歪曲。”②尤其 是文艺复兴时期是独立自画像的滥觞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之下,艺术家借用自画像塑造全新的艺 术家形象,追求从“工匠”到“艺术家”的社会地位转变,最典型的例子来自丢勒《1500 年自画像》。
的手势强调了自己的存在,他细长的手指摸向胸口的动物皮毛翻领,毛领的特征也被画家仔细描绘下来。
相对于过于细节化的画家形象,自画像的背景显得简单一些,深色的背景衬托出丢勒的签名和题字。在
丢勒头像的左右两旁分别写有他名字的画押以及一小段文字 :“我,来自纽伦堡的阿尔布列希特·丢勒。
以此方式,在 28 岁时用持久的颜料画成。”这句话清楚地指明丢勒已完成自己的画像。这幅画实际上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