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税法的基本原则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1a4f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7.png)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税法是一门关于税务法规和政策的学科,主要研究与税收相关的法律和制度。
下面是税法重点知识点的总结。
一、税法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所有人都应当依法纳税,税法不得任意歧视纳税人。
2.合法权益保护原则:税收机关应当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严禁滥用职权。
3.纳税人自主申报原则:纳税人有义务按照法定期限、税种、税率和计税方法向税务机关报送申报资料。
4.事实推定原则:税务机关在收集证据不足情况下,可以根据类似情况的事实做出推定,但纳税人有权提供证据来推翻推定。
5.信用原则:税务机关应当信任纳税人的申报和陈述,但也有权要求纳税人提供证明材料。
6.法定程序原则:税务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依法程序,确保纳税人享有合法的诉讼权利。
7.税收保密原则:税务机关应当保护纳税人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严禁泄露纳税人的税务信息。
二、税收主体1.中央税收:由国家财政部制定征收政策的税收。
2.地方税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包括地方税和地方附加税。
4.纳税人:享有纳税义务和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5.代理纳税人:代表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履行纳税义务的人。
三、税种1.增值税:适用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和进口货物的增值额。
2.企业所得税:适用于企业取得的所得。
3.个人所得税:适用于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
4.营业税:适用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营业额。
5.印花税:适用于各种证券、合同和其他文件的交易。
6.房产税:适用于个人和企业的房地产。
7.车船税:适用于机动车、船舶和航空器。
8.资源税:适用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四、纳税义务1.纳税申报:纳税人应按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2.纳税缴款:纳税人应按期限将纳税款缴纳到指定的银行账户。
3.纳税申报表的真实性:纳税人在申报表中应真实、完整地申报相关信息,不得虚报、漏报。
4.受托纳税人:受托纳税人应按约定代缴纳税款,并按期向委托人报告纳税情况。
5.税务代理:纳税人可以委托税务代理人代理其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
税法必考知识点总结
![税法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cc8a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8.png)
税法必考知识点总结税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税收的法律法规,它是规范纳税人行为的法律基础,对于每一个纳税人来说,了解和掌握税法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特别对于学习税法的考生来说,掌握税法必考知识点更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就对税法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法定原则、公平原则、便捷原则、稳定原则和适用原则。
1. 法定原则法定原则是税法的根本原则,它规定了纳税人应当依法纳税,税法对纳税人具有约束力,并且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在法律的限制下才能被实现。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税法应当在整个社会的层面上来说对所有的纳税人都是公平的,也就是说应当避免对某些纳税人进行优惠和歧视。
3. 便捷原则便捷原则是指税法应当使纳税人可以方便地了解和履行自己的税收义务,这包括了纳税人在税收管理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减轻其负担。
4. 稳定原则稳定原则是指税法应当保持其制度和政策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不应当频繁地改变税收政策。
5. 适用原则适用原则是指税法应当在适用法律时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保证税法的适应能力。
二、税收的基本原则税收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普遍性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可行性原则、静态原则、动态原则。
1. 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是指税收的适用范围应该是全社会,每一个纳税人都应当按照规定纳税。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税收应当按照不同的纳税人的不同经济能力,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
3. 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当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实现税收的效益最大化。
4.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当是可行的,也就是说政策不仅要公平合理,而且还要可行。
5. 静态原则静态原则是指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地提供资金。
6. 动态原则动态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当适应经济条件的变化,灵活地调整税收机制。
三、税收的种类税收的种类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1. 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税法规定纳税人就其所得负有纳税义务的税收,纳税人是直接向国家税务机关纳税。
财经法规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财经法规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95c90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f.png)
财经法规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财经法规中的税收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在税收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旨在规范税收的征收、管理、执行和监督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这一章节主要讨论了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收的主体和客体、税收制度的分类、税收征收管理和监督等内容。
一、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财经法规第三章第一节规定,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简明原则、便民原则和监督原则。
其中,法定原则指税收应当以法律为基础,并且在税收标准、税率、税收征收方式等方面应当明确规定,不得任意变动;平等原则要求所有纳税人应当依法平等地承担税收义务;公平原则包括税收的负担应当与纳税人的经济能力相当,税收征收过程应当公正、透明;简明原则要求税法应当简明易懂,条文清晰明确;便民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当避免对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监督原则要求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税收征收的监督,保证税收法律的实施。
二、税收的主体和客体财经法规第三章第二节规定,税收的主体是指对纳税人开展税收征收管理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税务总局、地方税务局等;税收的客体是指纳税人和非纳税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
三、税收制度的分类从税收的角度来说,财经法规第三章第三节规定了三种分类方式:按照税种进行分类、按照税的性质进行分类和按照税收目的进行分类。
按照税种进行分类主要是将税种按照征收方式和税的性质加以划分,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按照税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是将税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照税收目的进行分类主要是将税分为收入性税和调节性税,前者主要是获取财政收入,后者主要是通过调节税率和税率结构等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四、税收征收管理与监督税收征收管理是实现税收法律制度的重要环节。
财经法规第三章第四节规定,税收征收管理包括征收依据的确定、纳税申报和自行申报、税款核定、征收通知、缴款、违法处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
同时,为了保证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还应当执行监督制度。
税法初级知识点总结
![税法初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1183a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3.png)
税法初级知识点总结一、税法的基本原则1.1 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规范纳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1.2 税法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税收征收和使用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
(2)公平原则:税收征收应当根据纳税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的差别对待。
(3)依法征税原则:税收征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无法律根据随意制定。
(4)简易原则:税法应当简单明了,易于纳税人理解和遵守。
(5)效率原则:税法应当具有良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效应。
(6)公共利益原则:税收征收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的公共利益。
二、纳税主体2.1 纳税人的一般概念纳税人是指依法应当全额或者按照法定应税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税款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2 纳税人的分类(1)自然人纳税人:包括中国境内的个人和外国个人;(2)法人纳税人: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3)其他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2.3 纳税义务的主体(1)直接税的主体:包括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等;(2)间接税的主体:包括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等。
三、税收征收方式3.1 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的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3.2 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由生产者或销售者向消费者转嫁的税,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3.3 税收征收方式(1)综合征税方式:是指依法就纳税人的全部收入或利润按一定税率计算纳税额;(2)分类征税方式:是指依法就纳税人的不同收入来源或利润按不同税率计算纳税额;(3)按比例征税方式:是指依法就纳税人的收入或利润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纳税;(4)定额征税方式:是指以固定的金额或数量计算的税收征收方式。
四、税收征收方式4.1 一般征税规则纳税人应当按法律规定的时间和办法向税务机关报送有关报表、记录和资料,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税率和计税办法确定应纳税额。
2014年注册会计师《税法》知识点:税法的原则
![2014年注册会计师《税法》知识点:税法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51448d02d276a200292e6b.png)
(1)实体税法不具备溯及力
(2)程序性税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溯及力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1)含义: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
(2)目的: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Fra bibliotek及时、足额入库
2014年注册会计师《税法》知识点:税法的原则
知识点:税法的原则
两类原则
具体原则
要点
税法的基本原则
(四个)
1.税收法定原则
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2.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
3.税收效率原则
4.实质课税原则
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税法的适用原则
(六个)
1.法律优位原则
(1)含义: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
(2)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
(3)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1)含义: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
(2)目的:维护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1)含义: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2)作用:避免因法律修订带来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的规定而给法律适用带来的混乱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1)含义: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
(2)应用:居于特别法地位级别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以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较高的税法
税法方面知识点总结
![税法方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2569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9.png)
税法方面知识点总结税法知识点总结:一、税法的基本原则1.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一切个人、团体和组织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纳税。
纳税人无论贫富贵贱、国籍和职业身份如何,都应依法缴纳税款。
1.2 法定原则税法以国家法律为依据,任何征税活动都必须依据法律规定。
税法所涉及的行为标准、税率、税收对象等都必须在法律中明确规定。
1.3 公平原则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公平。
因此,税法不仅要公平地征收税款,还要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1.4 效率原则税法制度要具有高效率,在征税过程中要避免产生过多的税收成本,提高纳税效率,降低纳税负担。
1.5 简便原则税法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定,对纳税人的要求不应过于复杂和繁琐。
税法应尽量简化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方便纳税人缴纳税款。
二、税收体系2.1 税种税法规定了国家税收的种类,主要包括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和其他各类税收。
2.2 征税主体税法规定了缴纳税款的主体范围,主要包括个人纳税人、企业和其他组织。
2.3 征税方式税法规定了不同税种的征税方式,包括按月、季度、年度缴纳税款,或者根据不同的消费、生产和经营活动征收税款。
2.4 税收管理税法规定了对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监督、检查和处罚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三、税收管理3.1 纳税人义务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缴纳税款义务,包括履行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缴纳税款、保存税务资料等方面的义务。
3.2 纳税人权利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享有信息保密权、申诉和上诉权、申请减免税款等方面的权利。
3.3 税务征收和管理税法规定了税务机关的管理职责和权力,包括对纳税人的监督检查、征收税款、处罚违法行为等方面的管理。
3.4 税收征收程序税法规定了税收征收的一般程序,包括税务登记、税收申报、税款征收等程序。
四、税务违法及处罚4.1 税收违法行为税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税收违法行为,包括逃避税款、违法避税、虚报等行为。
3.简述税法的基本原则。
![3.简述税法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c4bc01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e.png)
税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税收领域中指导和规范税收制度和实施的准则和原则。
以下是税法的基本原则的简要概述:
合法性原则:税法的首要原则是合法性原则,即税法应基于法律授权和合法程序,合法地征收和征用财产。
税收的征收和使用应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公正性原则:税法应追求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公正性原则要求税收制度在征收过程中公平地对待纳税人,避免偏袒或歧视特定群体或个人。
等价原则:等价原则要求纳税人应按其所得或财产的价值来交纳相应的税款。
税法应根据财产或所得的不同特征来确定适用的税率和税基。
经济效率原则:税法应追求经济效率,即在征税过程中最大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福利。
税收应避免对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必要的扭曲和影响。
便利原则:税法应尽可能简化税收程序和减少纳税人的行政负担。
税法应提供清晰明确的规定和指导,以便纳税人能够方便地履行纳税义务。
可行性原则:税法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既能在实践中得以实施和执行,也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
税法的基本原则,论述题
![税法的基本原则,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ff5bb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c.png)
税法的基本原则,论述题
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等税收活动中普遍适用的准则,是税收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
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和税收中性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国家不能随意课征税收,纳税人也不得被要求缴纳额外的税收。
税收法定原则体现了税收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是税法的首要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税收负担应该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即税收负担应该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和收入水平来确定,不能对纳税人造成过度的负担。
税收公平原则体现了税收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是税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税收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应该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即税收制度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税收对经济的扭曲和阻碍,同时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税收效率原则体现了税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税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税收中性原则是指税收制度不应该对市场经济的运行造成过度
的干扰和扭曲,即税收制度应该尽可能地保持中性,不影响纳税人
的经济决策和市场行为。
税收中性原则体现了税收的市场导向和经
济自由,是税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综上所述,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和税收中性原则。
这些原则是税收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对于保障税收的合法性、公正性、效率性和中性具有重要意义。
税法精简知识点总结
![税法精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fafa0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b.png)
税法精简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税法应当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制定的。
2. 平等原则:税法应当依法平等的对待纳税人,所有的纳税人都应当被一视同仁对待。
3. 公正原则:税法应当是公平公正的,对于纳税人进行公平的征税。
4. 经济效率原则:税法应当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5. 简明便利原则:税法应当条文简洁明了,便于纳税人理解和遵守。
二、税法的类型1. 直接税与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给国家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是指由销售者代替消费者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向国家缴纳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2. 进口税与出口税:进口税是国家对进口商品向进口者征收的税款,出口税是对出口商品向出口者征收的税款。
3. 行政税与财政税:行政税是为了调节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而征收的税款,如房产税、资源税等;财政税是为了国家财政收入而征收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三、税收主体1. 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和税收征收。
2. 纳税人:纳税人是指依法应当纳税的单位和个人。
3. 代扣代缴人:代扣代缴人是指受法律、法规授权,可以代为代扣、代缴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4. 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指依法被授权享有税收特殊待遇的单位和个人。
四、税收征收和管理制度1. 纳税申报:纳税人应当依法向税务机关申报其应纳税额。
2. 税款征收: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进行征收。
3. 税收管理:税务机关依法对税收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
4. 税收处罚:对于违法的纳税人,税务机关有权对其进行罚款、滞纳金、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罗列了税法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税法是国家重要的法律制度,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广大纳税人能够充分理解税法,遵守税法,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税法2023知识点总结
![税法2023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040e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5.png)
税法2023知识点总结1. 税法基本概念与原则1.1 税法的定义税法是国家依法征收和管理税收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它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对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合法性原则: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任何违法行为都是无效的。
- 公平原则:税收应当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简易原则:税法应当简化税收制度,减少税收负担,提高税法适应性和执行效率。
- 稳定原则:税法应当保持相对稳定,避免频繁调整造成市场不稳定和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过重。
- 便利原则:税法应当为纳税人提供便利的纳税环境,方便纳税人履行自己的税收义务。
2. 税收的分类与征收方式2.1 税收的分类根据税收的性质和征收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以下几类: - 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直接由纳税人支付给国家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 间接税:间接税是由纳税人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由销售商或服务提供商代扣或预提支付给国家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 行业税:行业税是对特定行业或行为征收的税收,如烟草税、酒精税等。
2.2 税收的征收方式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 计税方法: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公式和税率对纳税人的应税所得或应税金额进行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征收税款。
- 固定税额方法:根据法律规定的固定税额,对纳税人进行征收。
- 比例税额方法:根据纳税人应税事项的数量或金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税款。
- 综合征收方法:综合征收方法是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多个税项应征总额,进行综合计算并征收的方法。
3. 主要税种与税务管理3.1 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种收入,按照法定税率和计税方法计算纳税额,扣除一定的费用和税收优惠后缴纳给国家的税收。
3.2 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各种收入,按照法定税率和计税方法计算纳税额,扣除一定的费用和税收优惠后缴纳给国家的税收。
税法怎么背知识点总结
![税法怎么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f035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4.png)
税法怎么背知识点总结一、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平原则、简易原则和效率原则。
合法性原则:税法必须从法律渊源上合法,没有法律依据的税收是不合法的。
合法性原则主要要求税法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制定,税收的征收、管理和使用都必须依法进行。
公平原则:税法要求对纳税人进行公平对待,不得歧视纳税人,要求税收的征收和分摊应当公平合理。
税法要求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要尊重并保障纳税人的权益,确保税收的公平性。
简易原则:税法要求税收制度要简单明了,规则简洁和透明度。
纳税人在了解税收规定、申报纳税、享受减免等方面不得存在混淆、矛盾,而应当具有充分的透明度。
效率原则:税法要求税收制度要具有经济效率,不应当对经济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也要保证税收的有效征收和使用。
二、税收管理税收管理包括税收征管、税收调查和征税稽查等。
税收管理的目的是对纳税人建立纳税申报、缴税、资料保存的纪律,保证税收的及时缴纳和合理使用。
税收征收和管理应当依法进行,不得违法违规。
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指国家对纳税人实行的一种制度性管理。
税收征管主要包括税收征收、申报、纳税等方面,目的是确保全国税收收入的正常征收和使用。
税收调查:税收调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税收行为进行调查核实的工作。
税收调查主要有税务机关主动发起的税收调查和对符合条件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调查。
征税稽查:征税稽查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税收业务进行稽查核实,查明纳税人履行税收法律规定的情况,并依法处理违法行为的一项工作。
三、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纳税人的权利包括知情权、申诉权、诉讼权、保密权等。
纳税人的义务包括纳税义务、申报义务、协助义务等。
纳税人有权依法享有税收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也有义务按照税收法律规定有关行为进行。
税收法律规定的纳税人权利和义务应当受到保障和监督,不得违法侵害。
纳税人的知情权:纳税人有权了解自己的纳税情况、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其他有关税务行为,要求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信息。
税法实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税法实用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9cd8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a.png)
税法实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税法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收合法性原则、税种多元化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稳定原则和税收法治原则。
1.税收合法性原则税收合法性原则是税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税收必须合法设立,合法征收,合法使用。
税收的征收、管理、使用必须有法律依据,不得擅自征收税款,也不能滥用职权,违反税收合法性原则的税收行为,应当通过法定的程序予以纠正。
2.税种多元化原则税种多元化原则是指税法体系中应包括多种税种,以满足不同的征税对象和征税目的的需求。
税法体系中的主要税种有消费税、所得税、财产税等,这些税种各有其特定的征税对象和税率,以及征收管理办法,形成了完备的税法体系。
3.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税收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税收的征收对象应当是平等的,征税的税率和征收的税款应当公平合理,不得歧视和损害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4.税收稳定原则税收稳定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应当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财政收支平衡的要求,保持税收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调整应当合理稳妥,不得频繁变动,以免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财政收支的平衡。
5.税收法治原则税收法治原则是指税收征收、管理和使用应当依法进行,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滥用职权和侵犯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是税法的重要原则,必须遵循依法征收、依法纳税、依法管理和依法使用的原则,确保税收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包括工资薪金、稿酬、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股利、红利、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利息、奖金、横向财务性交易收入、奖项所得等。
从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内,除了豁免的个人所得以外,其他全部应当向国家纳税。
一般来说,个人所得纳税是依法自愿向税务机关纳税,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个人。
纳税人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向税务机关纳税的人。
第3章税收法定原则课件
![第3章税收法定原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5c5d8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7.png)
《立法法》第9条:本法第8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 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 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 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立法法》第10条 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范围。被授权机 关应当严格按照授权目的和范围行使该项权力。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 项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
《立法法》第11条 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 成熟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定法律。法律制 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
《立法法》第八条 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
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税法的基本原则
法律原则: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 性原理和准则。它不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也不规定明 确的法律后果,它是指导和协调全部社会关系或某一领域 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控机制。
法理学角度看,基本原则体现着该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价 值,该法全局性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维系着该法的稳定 性和统一性,是该法的精神内核之所在。
一 税收法定原则的历史由来
税法知识点分类总结
![税法知识点分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ada5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f.png)
税法知识点分类总结税法是规范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活动的法律规定的总称,是培育税收法治的框架和法律保障,对于建设现代和法治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税法知识点包括税法基本原则、税收主体、税收征收管理、税收征收程序、税收征收权限和税收管辖权等方面内容。
以下将对税法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
一、税法基本原则税法基本原则是税收制度之根本,是税法解释和适用的依据,包括下列几条:1.法定原则:税收应当有法可依,税法应当以法律形式存在。
2.平等原则:税法对纳税人应当平等适用。
3.公平原则:税法应当以公平为原则。
4.合法原则:税法必须合法。
5.综合原则:应当对税法进行综合解释和适用。
二、税收主体税收主体包括国家、地方和居民。
国家是税法的主体,有权对居民征收税款。
地方是国家税收的承担者和执行者。
居民在国家的税收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缴纳税款是居民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三、税收征收管理税收征收管理包括政府的税收征收权,税收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税收的征收管理和税收的征收程序。
税收征收管理是税收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使程序,是财政的主要途径。
税收征收管理是税收法规的法律保障,有利于税收征收的合理安排和依法征收。
四、税收征收程序税收征收程序包括税款的征收、代扣代缴、申报纳税、纳税申诉、申报账、税款核定、税款缴纳等程序。
税收征收程序是税法的执行规程,是税收人纳税的必备性程序和操作规程。
税收征收程序是财政主体对纳税人税收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是税法对纳税人核算和核查的依据。
五、税收征收权限税收征收权限包括中央税收权和地方税收权。
中央税收权是国家对全国的税收权,由中央政府统一收税。
地方税收权是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税收权,由地方政府统一收税。
税收权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是保障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税收管辖权税收管辖权包括主权和管辖范围。
主权是中央政府对地方税收的领导和统一,是国家税收的最高权力。
管辖范围包括全国税收和地方税收的划分范围,是财政体制中税收的基本组成部分。
税法的基本原则
![税法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66924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f.png)
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是指国家依法征收和管理税收的法律规定。
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收制度运行的基础,它们决定了税收政策的方向和路径。
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便利原则和合法原则。
公平原则是税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应当按照纳税人的经济能力进行征收,也就是所谓的纳税人的“能力原则”。
这意味着纳税人应该按照其所得或财产的大小来支付相应的税款。
公平原则还要求税法对不同的纳税人实行差别对待,以照顾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效率原则是税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制度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避免对经济活动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二是通过税收制度的设计,引导资源向高效率的领域流动,促进经济增长。
便利原则是税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
便利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应该简化、方便,并且公民和企业应该便于了解和遵守税法规定。
这意味着税收制度应当简单明了,税种、税率和征收程序应当规范化,同时需要提供充分的税收信息和咨询服务,方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合法原则是税法的最基本原则。
合法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意味着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工作时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和程序规范,确保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合法原则还要求税法必须具备明确性、确定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纳税人能够正确理解和准确履行纳税义务。
在税法的基本原则之外,还有一些补充原则。
例如,稳定性原则要求税收制度的设计和改革必须稳定,避免频繁变动,以确保纳税人的预期性和长期规划的合理性。
还有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税收政策应当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避免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总之,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收制度设计和税收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便利原则和合法原则是构建健全税制的基石,同时需要考虑其他补充原则的要求,以实现税收的公正合理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20e4ae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d.png)
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店铺⼩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所谓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国调整税收关系的基本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是贯穿税法的⽴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全过程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法律准则。
税法的基本原则反应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的基础。
1.税收法定原则
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
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2.税收公平原则
⼀般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的负担能⼒分配,负担能⼒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不等,税负不同。
3.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是指经济效率,⼆是指⾏政效率。
前者要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后者要求提⾼税收⾏政效率。
4.实质课税原则
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的真实负担能⼒决定纳税⼈的税负,⽽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以上就是对你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如果还有问题你可以咨询店铺的律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财产税的分类
一般财产税:对纳税人的全部财产综合计征财产税
◆征税范围不同
个别财产税:对纳税人的一种或几种财产单独或合并 课征的财产税 静态财产税:对在一定时期内权利未发生变动的财产, 依其数量或价值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课征对象不同
动态财产税:对在一定时期内因无偿转移而发生所有权 移转变动的财产征收的财产税
一、房产税法概述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即以房屋形 态表现的财产,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 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或使用人征收的一 种财产税。
房产税的特点:
1.房产税属于财产税中的个别财产税,其征 税对象只是房屋。 2.征税范围限于城镇的经营性房屋。
3.区别房屋的经营使用方式规定征税方法, 对于自年都要课征的财产税
◆课税时序不同
临时财产税:在非常时期为筹措经费而临时开征的财产 税 从量财产税:以纳税人的应税财产数量为计税依据,从 量定额征收的财产税
◆计税方法不同
从价财产税:以纳税人的应税财产价值为计税依据,从 价定率征收的财产税
四、财产税历史沿革
★财产税溯源 财产税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私有制产生之时。我 国奴隶社会“贡”“助”“彻”是财产税的雏形。
我国资源税的特点:
1. 仅对特定的资源征税。我国资源税的征收范 围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黑色金属矿原矿、 有色金属矿原矿、非金属矿原矿和盐七种,范围 较狭窄。 2. 资源税征收目的主要在于调节资源开采企业 因资源开采条件差异所形成的级差收入。 3. 资源税采用差别税额,实行从量定额(煤炭、 石油、天然气除外,此三者从价计征)征收。 4. 资源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资源税税目税额幅度表
税目
原油 天然气 煤炭 其他非金属矿原矿
税额幅度
销售额的5%-10% 销售额的5%-10% 销售额的2%-10% 贵重非金属矿原矿: 每千克或每克拉0.520元 普通非金属 矿原矿:每吨 或每立方米 0.5-20元
黑色金属矿原矿 有色金属矿原矿
2-30元/吨 稀土矿0.4-60元/吨 其他0.4-30 元/ 吨
二、财产税的特点
同其他税种相比,财产税主要特点有: 1.征税对象是财产,是对社会财富的存量课税。 2.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 3.课征具有区域性。财产税由地方掌管,列入地 方财政收入。 4.财产税是辅助性税种。 财产税与财产的用益密切相关,因此征收 财产税可以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体 现税收公平原则。
★财产税发展 1950年开征房产税、地产税、盐税、契税等。其后 几经变革。 1994年将盐税并入资源税,统一征收资源税,财产 税大体轮廓初见端倪。
第二节 我国资源税法律制度
一、资源税法概述 资源税是国家对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 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资源生产和开发条件 的差异形成的级差收入而征收的一种税,体现 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原则。 资源税法就是调整我国资源税征纳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资源税选择某些特殊的资源为课税对象, 而不是对所有的资源课征。
二、资源税法的主要内容
★纳税人 资源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或生产盐的单 位和个人。 ★征税范围 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 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以应税资源产品的课税数量和价格为课税依据。 2.税率:(1)采用幅度定额税率,从量定额征收和(2)从价定率 计征(煤炭、石油、天然气)。 3.资源税的计算方法: (1)应纳税额 = 课税数量 × 单位税额 (2)应纳税额=销售额 × 适用税率(煤炭、石油、天然气)
第十三讲
财产税和行为税债法制度
主讲人:陈少英 教授
财产税(体系)
遗产与赠与税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 开征的财产税税种,我国目前尚未开征。 国务院法制办正在研究起草《遗产税》, 拟于十二五期末开征。
★财产税与流转税 财产税的课税对象是财产,多半不发生流通。流转 税的课税对象是商品,必须加入商品流通行列。
盐
固体盐:10 — 60 元/吨
液体盐:2 — 10元/吨
案例分析 1
[案情介绍] 已知有下列企业: (1)A企业是一家煤炭采掘企业,主要从事原煤的采掘工作,也偶而从 别的企业购买一些原煤加工成煤炭制品出售;
(2)B企业是一家黑色金属矿的采掘企业,主要从事原铁矿的开采,也 会从国外进口一些铁矿石后出售;
2.房产税的税率
★财产税与所得税 财产税对社会存量课税,所得税对社会财富的流量 所得或收益课税。
第一节 财产税债法制度概述
一、财产税的概念
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特定财 产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作为财产税征税对象的财产不是广义上的全 部财产,而是由法律规定的特定财产。 作为财产税征税对象的财产可分为不动产 (土地、房屋、建筑物等)和动产(有形资产 如家具、车辆和无形资产如股票、公债、借据 等)
征收房产税的作用:
1.调节房产所有人和使用人的收入;
2.积累建设资金,促进房产的开发和建设,改善 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3.加强房产管理,提高房屋的使用效益。
二、房产税法的主要内容
★纳税人 房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屋的产权所有人,包括 国家所有和集体、个人所有房屋的产权所有人、 承典人、代管人或使用人。
(3)C企业是一家中外合作开采石油、天然气的企业,主要从事原油、 与原油同时伴生的天然气、煤矿生产的天然气以及煤层瓦斯的生产;
(4)D企业是一个盐场,其主要从事海盐原盐的生产;
(5)E企业生产稀土矿和其他有色金属矿原矿。 [问题] 问上述企业中有哪几家开采的产品属于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第三节 我国房产税法律制度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城市、县 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内用于生产经营的房屋。 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施或不单独计 价的配套设施,也属于房屋,应一并征收房产税。
(三)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房产的计税余值或房产的租金收入。 ◆按房产的计税余值征税的称为从价计征; ◆按房产租金收入计征的称为从租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