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PPT讲稿
高中数学必修五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教学课件 PPT (4)
![高中数学必修五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教学课件 PPT (4)](https://img.taocdn.com/s3/m/4ca769dba98271fe900ef964.png)
C
b
a=?
A
c
B
三、证明问题
C
b
a=?
A
c
B
向量法:
C
b
a
A
c
B
四、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 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b A
或 (推论)
C a=?
c
B
五、余弦定理基本应用
1.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2.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例1:隧道工程设计,经常需要测算山脚的长度,工程技术人 员先在地面上选一适当位置A,量出A到山脚B,C的距离,再 利用经纬仪(测角仪)测出A对山脚BC的张角,最后通过计 算求出山脚的长度BC。
转化:在 △ABC中,
B
AB 8km, AC 3km, A 600,
求a。
C A
例2:在△ABC中,已知 a=2,b= , 求A。
解:
∴A=45°
例3:在△ABC中,已知 a=2 ,b= , 解三角形。
解:由例2可知 A=45°
方法一:
方法二:
思考
在解三角形的过程中,求某一个角有时 既可以用余弦定理,也可以用正弦定理,两种方法有 什么利弊呢?
1:1: 3
变式训练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 为a、b、c,若AB AC = BA BC = 1,c = 2.
(1)判断ABC的形状; (2)若 AB AC 6,求ABC的面积
答案:等腰三角形
3
2
小结:
一、正弦定理: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 C
其中,R是△ABC的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课件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3ac32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5.png)
∴ A 为锐角
A 30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例题讲解
例3 在 ABC 中,B 45,C 60,a 2( 3 1) ,求
ABC的面积S.
解: A 180 (B C ) 75
A
∴由正弦定理得 b a sin B 2(
3
1)(
2 h2
)
4
三角形面积公式
sin A B 6 2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回忆一下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a2 b2 c2 a tan A A B 90
b
A
c
b
a csin A b csin B 两等式间有联系吗? Ba C
a b c sin A sin B
sinC 1
abc sin A sin B sinC
即正弦定理,定理对任意三角形均成立. 利用向量如何在三角形的边长与三角函数建立联系?
sin B sinC
b c sin B 10 sin105 19
sinC
sin 30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例题讲解
例2 在 AB中C ,已知 a 4,b 4 2, B 45, 求 。A
解:由 a b sin A sin B
得 sin A a sin B 1 b2
∵ 在 ABC 中 a b
C
j AC cos90 j CB cos(90 C) j AB cos(90 A)
a sinC csin A
即 ac sin A sinC
同理,过C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CB
,可得
b sin
B
c sinC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a b c sin A sin B sinC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件ppt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d565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6.png)
c= 2Rsin C ; ②sin A=2aR,sin B=2bR, sin C=2cR; (其中 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③a∶b∶c=sinA∶sin B∶sin C
b2+c2-a2 cosB= 2bc
a2+c2-b2
cos B= 2ac ; a2+b2-c2
cos C= 2ab .
④asin B=bsin A,bsin C=csin B,
[知识能否忆起]——上节课知识回 忆
一、正、余弦定理
定理
正弦定理
内
a sin
A=sinb
B=sinc
C
容 =2R
a2= b2= c2=
余弦定理
b2+c2-2bccos A ;
a2+c2-2accos B ;
a2+b2-2abcosC
.
定理
变 形 形 式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①a= 2Rsin A ,
b= 2Rsin B ,
答案:A
(2)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2asin A=(2b+ c)sin B+(2c+b)sin C.
①求A的大小; ②假设sin B+sin C=1,试判断△ABC的形状.
(2)① 正弦定理、条件 → cos A=-12 → A的大小 ; ② ①中a2=b2+c2+bc → sin2A=sin2B+sin2C+sin Bsin C ―条―件→ sin B、sin C的值 → 判断△ABC的形状
【典例剖析】 (1)(2013·厦门模拟)在△ABC 中,角 A,B,C 的对
边分别是 a,b,c,若 b2+c2=a2+bc,且A→C·A→B=4,则△ABC 的面积等于________.
6.4.3.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新教材)PPT课件(人教版)
![6.4.3.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新教材)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4aa10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3.png)
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
的解.
a sin .
sin 180 ( ) sin( )
计算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
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为
δγ D
α β
C
变式训练 一条河自西向东流淌,某人在河南岸A处看到河北岸两个目标C,D分别在 东偏北45°和东偏北60°方向,此人向东走300米到达B处之后,再看C,D, 则分别在西偏北75°和西偏北30°方向,求目标C,D之间的距离.
sin A a ,sin B b ,sin C c
2R
2R
2R
sin A: sin B : sin C a : b : c
将等式中的角换成 边,注意2R约掉。
1 课程导入
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古代,天文学家没有 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者的距离,是什么神秘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 秘的呢?我们知道,对于未知的距离、高度等,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测 量方案,比如可以应用全等三角形、类似三角形的方法,或借助解直角三 角形等等不同的方法,但由于在实际测量问题的真实背景下,某些方法会 不能实施.如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测量,所 以,有些方法会有局限性.于是上面介绍的问题是用以前的方法所不能解 决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科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 第一研究如何测量距离.
4 测量角度问题
例3:位于某海域A处的甲船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 n mile的B处有 一艘渔船遇险后抛锚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救援,同时把消息告知位 于甲船南偏西30°,且与甲船相距7 n mile的C处的乙船.那么乙船前往营 救遇险渔船时的目标方向线(由观测点看目标的视线)的方向是北偏东 多少度(精确到1°)?需要航行的距离是多少海里(精确到1n mile)?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ppt课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42cc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7.png)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物理学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在物理学中,许多现象可以用三角函数来描 述,如重力、弹力等。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 定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计算这些力的作用 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理现象。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正弦a、b、c与对应的角A、B、C 的正弦值之比都相等,即$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
表达式形式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形式简洁,易于理解和记 忆。相比之下,余弦定理的表达式较为复杂
,需要更多的数学基础才能理解和应用。
定理间的互补性
要点一
解决问题时的互补性
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常常是互补使 用的。对于一些问题,使用正弦定理可能更方便;而对于 另一些问题,使用余弦定理可能更合适。通过结合使用两 种定理,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更 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深入研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性质
可以进一步研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性质,如推广到多边形、高维空间等。
开发基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算法和软件
可以开发基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算法和软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进一步深化理解与应用
深入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01
理解证明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02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定义
总结词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各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值 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相对角的正弦值的比值都相等,即 $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其中$a, b, c$分别代表三角形 的三边长度,$A, B, C$分别代表与三边相对应的角。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PPT课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0f5aa5f8c75fbfc77db25b.png)
22
类型一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题准备: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揭示的都是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根据题 目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使用,也可以综合起 来运用.
2.在求角时,能用余弦定理的尽量用余弦定理,因为用正弦定 理虽然运算量较小,但容易产生增解或漏解.
23
3.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关系式
32
∵0<A<π,0<B<π,∴sin2A=sin2B
∴2A=2B或2A=π-2B,即A=B或A+B= .
2
∴△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33
解法二:同解法一可得2a2cosAsinB=2b2cosBsinA,
由正、余弦定理得
a2b•
b2
c2
a
2
=b2a•
a2 c2 b2
2bc
2ac
1 2 3 2 1 3.
2
2
(2)当|BC|=4时,S△=
1 2
|AB|·|BC|·sinB
1 2 3 4 1 2 3.
2
2
∴△ABC的面积为 2 3 或 3.
27
[反思感悟]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分类 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也考查了三角函数的运算能力及推 理能力.
28
40
设云高CM x m,则CE x h,
DE x h, AE x h .
tan
又AE x h , x h x h
tan tan tan
解得x tan tan gh hgsin( ) m.
tan tan
sin( )
41
[反思感悟]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 角都是在同一铅垂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 平线之上时,称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
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课件pptx
![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a8dfc74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f.png)
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可以用于描述周期性运动、振动、波动等物理现象。
在数学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可以用于求解一些代数方程的解,解决一些数形结合的问题。
三角函数的应用
03
正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与这两边夹角的正弦的乘积的两倍,即$a^{2} = b^{2} + c^{2} - 2bc\sin A$
表述中的重点
余弦定理是一个关于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恒等式,可以通过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出其他边角
余弦定理的表述
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求出三角形中每个角的角度
已知三边求角度
已知三角形两条边及其夹角,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
用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
xx年xx月xx日
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课件pptx
contents
目录
引言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三角函数与生活小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基础内容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课程以三角函数为背景,介绍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课程简介
使学生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及证明方法。
余弦定理
通过实例讲解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包括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方法进行求解。
解三角形
下一步学习计划与展望
需要进一步掌握三角函数的应用,如三角函数在几何、物理等学科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三角函数
提升解题能力
学习三角函数图像
学习三角函数的变换
需要多做练习题,掌握解三角形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第4章第6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课件共47张PPT
![第4章第6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课件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b183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6.png)
=
6+ 4
2 .
第六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
2
3
走进教材·夯实基础 细研考点·突破题型 课后限时集训
点评:在△ABC中,若A=m,则B+C=π-m.从而B=π-m-C 或C=π-m-B,由此可消去B或C.
第六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
2
3
走进教材·夯实基础 细研考点·突破题型 课后限时集训
[跟进训练]
=4或b=5.]
1234
第六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
2
3
走进教材·夯实基础 细研考点·突破题型 课后限时集训
02
细研考点·突破题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面积问题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第六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
2
3
走进教材·夯实基础 细研考点·突破题型 课后限时集训
2.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
(1)S=12a·ha(ha 表示边 a 上的高);
(2)S=12absin
1
1
C=___2_a_c_s_in__B___=____2_b_c_s_in__A__;
(3)S=12r(a+b+c)(r 为内切圆半径).
第六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
2
3
走进教材·夯实基础 细研考点·突破题型 课后限时集训
因此,选条件②时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此时c=2 3.
第六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
2
3
走进教材·夯实基础 细研考点·突破题型 课后限时集训
方案三:选条件③.
由C=π6和余弦定理得a2+2ba2b-c2=
3 2.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课件理ppt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课件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3c5b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e.png)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正弦定 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课
件理ppt
目 录
• 引言 • 基础知识复习 • 应用举例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 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课件理应掌握正 弦定理、余弦定理 及其应用举例
三角函数在解三角 形、测量学、振动 分析等领域有着广 泛的应用
公式
(1)已知a、b、A和B,其中C=180-A-B;(2)利用正弦定理求出sinC,进而求出C的度数; (3)利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c的长度。
应用举例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ABC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其中角A为30度,角B为60度,求该三 角形的第三边长c和角C的度数。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角C的度数为75度;根据公式(3) ,可计算出第三边长c为5。
三角形解法及分类
01
三角形解法
对于一个已知三边长度的三角形,求解其角度的过程叫做三角形解法
。
02
三角形分类
根据角度大小的不同,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
直角三角形。
03
直角三角形解法
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已知其中两个边的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
理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
02
基础知识复习
三角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是研究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工具,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等函数 。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且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即对于任意的角度x,都有sin(x+2kπ)=sin(x)、 cos(x+2kπ)=cos(x)和tan(x+kπ)=tan(x),其中k为整数。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件文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件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dafe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0.png)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件文ppt 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证明•解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经典例题解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课程背景课程名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件所属学科:数学涉及内容: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基本公式;掌握解三角形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基本公式;解三角形的几种常见方法;余弦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应用;02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sine function)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余弦函数(cosine function)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它们的周期是2π。
三角函数的性质周期性正弦函数的振幅是1,余弦函数的振幅是-1。
振幅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相位差是π/2。
相位1三角函数的应用23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一些角度和边长的问题。
解三角形三角函数在信号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正弦波、余弦波、方波等都是信号处理的常用波形。
信号处理在物理和工程中,三角函数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机械振动、电磁波、电路等分析中都离不开三角函数。
物理和工程0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证明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正弦值乘积相等证明过程通过几何和三角函数方法,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和它们夹角的余弦值相等证明过程通过作辅助线,将三角形分解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推导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已知三角形三个角度和一条边,求其他两条边解三角形已知三条边长度,判断三角形形状判断三角形形状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或其他角度三角形计算在工程、航海、气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实际应用04解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解三角形的基本思路直接应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出未知量;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海伦公式等,求出未知量;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出未知量;根据已知条件,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基本定理,求出未知量;直接应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出未知量;直接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基本定理,求出未知量;消元法根据已知条件,不断迭代,最终求出未知量;迭代法采用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等,求解未知量;优化算法解三角形的方法解三角形的步骤收集已知条件,确定未知量;按照选择的公式或定理,进行计算求解;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定理或公式,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海伦公式等;对所求的解进行验证,保证求解的正确性;05经典例题解析总结词在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的情况下,如何求解该三角形的第三边、高度等元素。
第五章第六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件共58张PPT
![第五章第六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件共5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3cd59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8.png)
A,bsin
C=csin
B,
cos
C=a2+2ba2b-c2
2.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
(1)S=12 ah(h 表示边 a 上的高);
(2)S=12
1
1
bcsin A=___2__a_c_s_in_B____=__2__a_b_si_n_C___;
(3)S=12 r(a+b+c)(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
解析: 在△ABC 中, 由余弦定理及 a=2 2 ,b=5,c= 13 ,有 cos
C=a2+2ba2b-c2
=
2 2
π .又因为 C∈(0,π),所以 C= 4
.
π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及 C= 4 ,a=2 2 ,c= 13 ,可得 sin A=
a sin C c
=2 1313
.
答案:
π 4
变形
(1)a=2R sin A,b=_2_R_s_in_B___,c= __2_R_s_in_C___;
cos A=b2+2cb2c-a2
;
(2)a∶b∶c=_si_n_A_∶__s_i_n_B_∶__s_in_C___; cos B=c2+2aa2c-b2 ;
(3)asin B=bsin asin C=csin A
考点·分类突破
⊲学生用书 P84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2020·全国卷Ⅲ)在△ABC 中,cos C=23 ,AC=4,BC=3,则
tan B=( )
A. 5
B.2 5
C.4 5
D.8 5
(2)(2020·广东省七校联考)若△ABC 的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c,已知 2b sin 2A=3a sin B,且 c=2b,则ab 等于( )
第六章6.4.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PPT课件(人教版)
![第六章6.4.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93062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1.png)
训练题
1.[2019·江西九江一中高一检测]若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是1∶ 3 ∶2,
则其所对角之比是( A ) A.1∶2∶3 B.1∶ 3 ∶2 C.1∶ 2 ∶ 3 D. 2 ∶ 3 ∶2
2. [2019·江西赣州五校高一联考]已知△ABC中,a∶b∶c=2∶ 6 ∶
( 3 +1),求△ABC中各角的度数.
训练题
1. 2019·江西九江一中高一检测]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
a,b,c,且cos A= 3 ,cos B= 5 ,b=3,则c=
5
13
14 5
.
2. [2019·北京东城区高三二模]在△ABC中,A= ,a2+b2-c2=ab, 4
c=3,则C=
3 ,a=
6.
3.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例5在△ABC中,a= 3 ,b= 2 ,B=45°,求A,C,c.
【解】 ∵ A=45°,C=30°,∴ B=180°-(A+C)=105°.
由 a = c 得a= csinA =10 sin45 =10 2 .
sinA sinC
sinC
sin30
由 b = c 得b= csinB =10 sin105 =20sin 75°.
sinB sinC
sinC
sin30
∵ sin 75°=sin (30°+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
【解】 由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有 3 = 2 ,得sin A= 3 .
sinA sin45
2
∵ a>b,∴ A>B=45°.∴ A=60°或120°.
当A=60°时,C=180°-45°-60°=75°,
6.4.3第三课时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PPT课件(人教版)
![6.4.3第三课时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7c8a6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7.png)
4.如图,两座相距60 m的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别为20 m,
塔顶A的俯角为45°,已知塔高AB=20 m,求山高CD.
解 如图,过点C作CE∥DB,延长BA交CE于点E,
设CD=x m,则AE=(x-20) m,
∵tan
60°=CBDD,∴BD=tanCD60°=
x= 3
3 3x
m.
在△AEC 中,x-20= 33x,解得 x=10(3+ 3)m. 故山高 CD 为 10(3+ 3)m.
解 设缉私船应沿CD方向行驶t h,才能最快截获(在D点)走私船, 则 CD=10 3t n mile,BD=10t n mile. ∵BC2=AB2+AC2-2AB·AC·cos A=( 3-1)2+22-2( 3-1)·2cos 120°=6,
∴BC= 6,
∵sBinCA=sin
∠ACABC,∴sin
【训练 3】 如图,在海岸 A 处发现北偏东 45°方向,距 A 点( 3-1) n mile 的 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 A 处北偏西 75°方向,与 A 距离 2 n mile 的我方缉私船,奉 命以 10 3 n mile/h 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 10 n mile/h 的速度,从 B 处向北偏东 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
D.α+β=180°
解析 根据题意和仰角、俯角的概念画出草图,如图,知α=β,故应选B.
答案 B
3.两灯塔A,B与海洋视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C北偏东30°,B在C南偏东
60°,则A,B之间的距离为( )
A. 2a km
B. 3a km
C.a km
D.2a km
解析 △ABC 中,AC=BC=a,∠ACB=90°,AB= 2a.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课件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4535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0.png)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基础习题2
基础习题3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 的边分别为a、b、c,若$a = 8, b = 10, C = 45^{circ}$,求边c。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60°,a=3, b=4, 求角B的大小。
进阶习题
进阶习题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45°, a=5, b=5sqrt{2}, 求边c。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与该边的平方的差的平 方根。余弦定理则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两倍的另一边与其对应角的 余弦值的乘积。
定理的推导过程
总结词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涉及到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一些基本的 代数运算。
进阶习题2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B、C所 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 10, b = 8, C = 120^{circ}$,求 边c。
进阶习题3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B、C所 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 6, b = 8, C = 60^{circ}$,求边c。
综合习题
综合习题1
面积求解
总结词
余弦定理还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通过已知的两边及其夹角,使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详细描述
已知边a、边b和夹角C,可以使用余弦定理结合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ABC的面积,公式为:S = 1/2 ab sin(C)。
PART 04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对 比与联系
REPORTING
定理的异同点
详细描述
首先,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等式。然后,通 过一系列的代数运算,将这些等式转化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形式。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优秀课件)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8503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c.png)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与另一条边 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的比。数学公式表示为:a/sinA = b/sinB = c/sinC = 2R,其中a、b、c分别代表 三角形的三边,A、B、C分别代表与边a、b、c相对的角,R代表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总结词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 角形,进而计算三角函数值。
详细描述
通过已知的边长和角度,利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进而计算三角函数值。
总结词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 三角形中的角度问题。
详细描述
通过已知的边长和角度,利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进而解决三角形中的角度问
总结词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问题,如预测商品价格、 分析供需平衡等。
详细描述
在经济学中,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分析供 需双方的周期性变化,预测商品价格的波动趋势,为企业制定生产和销售策略提供依据。
05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 合应用
详细描述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 推导出海伦公式,从而方便地计 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判断三角形的 形状。
详细描述
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性质,可以判断出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等。
0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三 角函数问题中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sin 105 sin 30
19
变式训练:
(1)在△ABC中,已知b= 3,A=45 ,B=60 ,求a。
解:∵
ab sin A sin B
∴
a
b sin A sin B
=
3 sin 45 = sin 60
2
(2)在△ABC中,已知c= 3,A=75 ,B=60 ,求b。
解:∵ C 1800 ( A B)= 180 (75 60) 45
正
abc
弦的比相等,即 sin A sin B sin C
能否用向量法来证明正弦定理?
c A
→
B 我们选择单位向量 j → 并让 j 与AC 垂直.
a
→
j
与 AB
AC
CB 的夹角分别为
90 A 90 90 C
b
C 即:
→
→
j · AB = j ·(AC+ CB)
ABcos(90 A ) AC cos90 CB cos(90 C)
即 abc
sin A sin B sin C
(四)定理的应用 已知两角和任意边,
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例 1 在△ABC 中,已知c = 10,A = 45。, C = 30。 求 b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 ∵ b c
sin B sin C
且 B 180 (A C) 105
∴
b
=
c sin B sin C
(1)A为锐角
C
C
b
a
ba a
A
B
a=bsin A(一解) C
b
A bBs2inA<a B1 <b(两解)
a
A
B
a≥b (一解)
(2)A为直角或钝角
C
C
b
a
A
B
a>b(一解)
b
a
A
B
a>b(一解)
(五)总结提炼
(1)三角形常用公式:A B C
SABC
1 2
absin C
1 bc sin 2
ABcos(90 A ) AC cos90 CB cos(90 C)
B c · sinA =
a · sinC
c
a 同理:
a · sinB =
即 ac sin A sinC
即
a sin A
b sin B
b · sinA
A
b
C
→
abc sin A sin B sin C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正弦的比相等.
又 csin B bsin C asin C csin A
∴
1
1
1
SABC 2 absin C 2 bcsin A 2 acsin B
例3、在△ABC中,已知 a=28,b=20, A=120º,求B(精确到1º)和c(保留 两个有效数字)。
C a
b 120
Aº
B
小结: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解三角形,有两解或一解。如图
∴ S= 1 AB AC sin A 3 2
余弦定理
千岛湖
C A
B
千岛湖
C
A
?
B
用正弦定理能否直接求出A , B两处的距离?
这是一个已知三角形两边a和 b,和两边的夹角C,求出第三边c
的问题.
角边角 角角边 边边角 边角边 边边边
正弦定理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
c
C
a
已知三角形两边分别为a和b,
这两边的夹角为C,角C满足什么 条件时较易求出第三边c?
A
1 2
ac sin
B
正弦定理: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正弦定理应用范围:
① 已知两角和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②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 的对角。
1.1.1 正弦定理
基础练习题
(1)在ABC中,已知A 450, a 2,b 2,求B
B=300
(2)在ABC中,已知A 600, a 4,b 10 3 ,求B 3
又∵
bc sin B sinC
∴ b c sin B s in C
3 sin 60 3 2
sin 45
2
例2 用正弦定理证明三角形面积
A
c
SABC
1 2
absin C
1 2
bc sin
A
1 2
ac sin
B
b
证明:∵
SABC
1 2
aha
B Da
C
而 ha AD C sin B
1
∴ SABC 2 ac sin B
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
二、外接三角形中
B
BAB' 90, C B'
sin C sin B' c
c
2R
c 2R
A
sin C
同理 a 2R, b 2R
sin A
sin B
a
O
C
b
B/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 C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1)当 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结论是否还成立呢?
如图:作AB上的高是CD,根椐
C
三角形的定义,得到
E
a
b
CD a sin B,CD bsin A
所以 a sin B bsin A 得到 a b
sin A sin B
B
D
A
c
同理,作AE BC.有 b c sin B 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无解
(3)在△ABC中,B=30°,AB=2 3 ,AC=2,则
△ABC的面积是
解: 根据正弦定理,有
A
AB AC sinC sin B
BC
所以 sinC AB sin B 3
AC
2
C 则C有两解:
1)当C为锐角时,C=60°A=90°
∴ S= 1 AB AC sin A 2 3 2
2)当C为钝角时,C=120°A=3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件
1.问题的引入:
(1)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 高. 悬,我们仰望夜空,会有无限遐想,不禁会问, 月亮离我们地球有多远呢?科学家们是怎样 测出来的呢?
(2)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 只给你米尺和量
角设备,不过河你可以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吗?
B
A
我们这一节所学习的内容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的有力工具.
正正弦弦定定理理
1.1.1 正弦定理
2.定理的推导
A
回忆一下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c
b
a csin A b csin B 两等式间有联系吗?
Ba
C
a b c sin A sin B
sinC 1
abc sin A sin B sin C
思考:
对一般的三角形,这个结论还能成立吗?
1.1.1 正弦定理
1.1.1 正弦定理
(2)当 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等式是否仍然成立
C
b a
D
Bc
A
1.1.1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 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 b c sin A sin B sinC
定理结构特征: 含三角形的三边及三内角,由己知二角一边 或二边一角可表示其它的边和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