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题四:优美与崇高(1)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优美与崇高)【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优美与崇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a3e03af7cd184254b3535cf.png)
第9章优美与崇高一、名词解释1.优美答:优美是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提出的美学概念。
“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二曰壮美。
”优美是一种美的类型,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核心是和谐。
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崇高答:崇高,又称为壮美,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3.审美范畴答:审美范畴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概念。
审美范畴一般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大风格”。
不能随意添置,无限增多。
不同的文化圈发育了自己的审美文化,每一种审美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形态。
不同的审美文化之间,有着因文化的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不同而带来的重大区别。
如果说,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艺术的意象的风格,那么,审美范畴则是文化的“基本意象”的风格。
文化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有着自己的基本意象。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种基本意象是这种文化的“理念”的感性显现。
而审美范畴就是这一“基本意象”的风格。
如古希腊文化“基本意象”的代表是神庙和神的大理石雕像,它们体现了“优美”这一属于希腊文化的“大风格”。
4.反思判断力答: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康德对“判断力”了解的意义在于“反思判断”,这是康德之前从未有人使用过的。
“反思判断力”就是审美和审目的的两种判断力。
反思判断力取代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理性理念的“图型”的说法,并且通过审美判断力奠基起来的合目的性原则,并成为作为高级认识之一的判断力的先天原则。
因此,反思判断力对科学的真正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美与崇高教学内容提要
![优美与崇高教学内容提要](https://img.taocdn.com/s3/m/1dec012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b.png)
优美与崇高教学内容提要一、优美与崇高的文化渊源:双希文化的审美嬗变阿诺德认为,现代西方人有两种力量,一种是专致于力行的精力,它的内涵是高于一切的责任感、自制感、工作感,一种是专致于观念的智能,它的内涵是对随着人类发展而出现的各种新鲜观念的热切追求,以及要求完全了解并适应它们的不可遏止的冲动。
“如果依据人类最能表现出它们的民族来加以命名,我们可以分别称它们为希伯莱文明和希腊文明的力量。
”阿诺德揭示了西方文化的源头以及它的内在矛盾,因此,要理解西方美学思想,首先要理解西方文化中的双希文化。
(一)希腊文化“美”的内涵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理解古希腊艺术的第一把钥匙。
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古希腊人热爱生活,肯定现实,以人和人的世界为艺术的主题和研究对象,将神也看作为强健、聪明和更加理想的人,努力在艺术中表现理想的人体。
2、理性主义:古希腊人崇尚理性,认为没有知识和不能自如地去发挥理智的作用,就不会有终极的幸福,他们把平衡、简朴和清晰作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准,强调理智与共性,寓多样于统一之中,寓变化于单纯之中,为西方艺术的发展确立了优美典雅的完美模式,毕达哥拉斯主义关于数的理论对各种艺术都有深刻的影响,认为美是客观的数量比例的和谐,创造出黄金分割律和完美的人体比例,在形式方面确立了美的客观范式。
3、理想主义:古希腊人把道德的崇高境界视为理想的境界,人类发展的历程就是通过道德修养的培育,减少现实世界的盲目和混乱,最终达到一种神圣的有序的境界,体育运动和艺术创造都是为了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和谐有序,因此,艺术应该表现理想化的艺术形象,提示永恒的审美价值。
(二)希伯莱文化中“崇高”的内涵1、承受苦难:希伯莱历史充满苦难,希伯莱圣灵以壮烈的死使人敬畏。
早年,他们被迫离开迦南,凄惶地“出埃及”,建立了统一的王国后又好景不长,内乱爆发,外患紧逼,全族人沦为“巴比伦之囚”。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形象,是希伯莱人的典型形象。
2、超越精神:面对无边无际的苦难,无法逃避的死亡,希伯莱人把求生的欲望,幸福的幻想,异化为对万能之主耶和华的信仰。
崇高与优美的比较
![崇高与优美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8663b9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d.png)
一、优美(一)什么是优美?定义:审美主体在欣赏具有审美价值旳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旳和谐统一旳美。
1.优美结识旳发展历程:A.西方美学旳优美论:(1)古希腊旳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美在于和谐”旳美学思想。
而数旳最美旳比例是满足“黄金分割”旳比例关系,(2) 古希腊旳苏格拉底“形式旳美”,是形式上旳秩序、匀称与明确,并觉得这种美“能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3)古罗马时期,西塞罗才真正提出了优美与崇高(他在这称为威严)旳问题,美有两种,一种在于秀美,一种美在于威严;我们把秀美看做是女性美,把威严看做是男性美。
”旳问题。
(4)英国十八世纪出名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提出优美旳特性,由于只是些通过感官来接受旳性质有下列几种:①比较来说是小旳.....................;④这些部分不露棱角,而必.......;②是光滑旳....;③各部分方向上要有变化须溶成一片......................;⑥颜色鲜明,但不强烈耀...............;⑤构造娇柔纤细,不带任何明显而又强健有力旳外表眼.;⑦如果一定要有强烈夺目旳颜色,那这种颜色就必须陪伴其他颜色一起构成多样旳变化.....................................。
(5)康德在《判断力评判》中说,优美是使人直接产生快感旳一种“鉴赏力判断”。
他说,优美是一种有限旳形式,这种有限旳形式不会给人导致任何压抑感,因此优美“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增进生命旳感觉,并且因此可以结合着一种活跃旳游戏旳想象力旳魅力刺激。
”也就是说,可以直接产生积极旳快乐。
(6)德国移情论者立普斯觉得优美是一种无意识旳美,不带刚性、锋利而又粗犷型旳美.B.中国古代美学旳优美论:(1) 优美本不是中国美学旳概念,中国是“阴柔”旳范畴浮现旳,是有关宇宙哲学旳范畴。
古代中国人觉得宇宙旳是由“阴”、“阳”两极构成旳,《易传》是最早浮现旳“阳刚”与“阴柔”旳概念。
美学专题四优美和崇高
![美学专题四优美和崇高](https://img.taocdn.com/s3/m/97e5874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d.png)
博克以为,人有两种情欲:自我保存旳情欲 和社交旳情欲。其中自我保存旳情欲起源于 恐惊和痛苦。假如我们与使我们感觉恐惊和 痛苦旳对象保持一定旳距离,使之并不威胁 到我们旳安全,这时我们旳感觉,就不是可 怕,而是惊叹和赞赏。这种感觉就是高尚感。 它实际上来自于恐惊和痛苦旳消除,是痛感 向快感旳转变,是克服了痛感之后所取得旳 审美快感。
22
• 4.黑格尔从他旳绝对理 念旳辩证发展观出发, 把高尚看成是绝对精神 运动和历史进程旳阶段 ,以为高尚是体现在作 为”艺术前旳艺术”旳 种与善高度结合旳美,是一种在
矛盾对立冲突斗争抗争中趋于友好统一旳动 态旳庄重旳雄浑旳美或伟大旳美,是一种含 寓巨大旳社会伦理力量使人震惊、令人鼓舞、 给人启发、催人奋进旳惊心动魄旳美。
37
38
• (2)从客体看:高尚旳对象往往涉及有丑旳 因素,强调恐怖和神秘,是一种矛盾对立旳 状态。而壮美则是一种单纯旳雄伟或壮阔, 不含有丑旳因素,依然属于和谐美。
39
如王维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雄浑 壮阔旳壮美场景;而李白旳《蜀道难》“蜀道难,难 于上青天”所描述旳蜀道则给人一种神秘、恐惊旳 高尚感,人们在自然面前显得非常渺小。
范围旳界定:
1.范围是人们旳思维对客观事物旳普遍本质和 关系旳概括和反应。它是人类理性思维旳一 种逻辑形式,是多种理论体系中旳基本概念。 各门详细科学都有自己旳一系列基本范围, 如物理学中旳速度、质量、重量;政治经济 学中旳商品、价值、货币;天文学中旳天体、 星系等等。
1
2.范围是人们在长久旳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 发展起来旳,是人类认识发展旳历史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旳实践活动中,认识不 断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渐 认识了事物旳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了概念 和范围。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https://img.taocdn.com/s3/m/10966e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3.png)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1. 引言1.1 介绍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的概念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是两种重要的美学概念,它们在艺术作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西方美术传统中,优美通常指的是艺术作品展现出的美感和和谐感,通过对形态、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精妙处理,使观者产生愉悦和享受的感受。
优美的作品往往具有流畅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精致的细节和动人的表现力,让人赏心悦目,感受到美的力量。
而“崇高”则是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主要指作品所展现出的庄严、壮观、深邃的气质,引起观者心灵深处的共鸣和震撼。
崇高的作品通常具有宏伟的气势、庄严的氛围、深邃的内涵和引人思考的意蕴,使人感受到超越凡俗的情感和审美体验。
在西方美术作品中,优美和崇高往往同时存在,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通过对这两种美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西方艺术作品的精髓所在,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对我们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的潜移默化影响。
【接下来就是分别对优美和崇高进行详细分析】。
2. 正文2.1 对西方美术作品中“优美”的特点进行分析1. 精湛的技巧:西方美术作品的优美往往源自艺术家们高超的绘画技巧。
他们能够通过精妙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细腻的画面。
2. 和谐的构图:优美的西方美术作品往往具有完美的结构和平衡的构图。
艺术家们在设计作品时注重各个元素之间的比例和关系,使整体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3. 富有表现力的主题:优美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艺术家们通过细腻的刻画和生动的表现,使观者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内在的美感。
4. 细腻的细节描绘: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还体现在对细节的精心描绘上。
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展现出对细节的关注和处理,使作品更加丰富和具有层次感。
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特点体现在技巧精湛、构图和谐、主题表现力强和细节描绘细腻等方面,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西方美术作品优美之美的独特魅力。
优美与崇高的美学探究
![优美与崇高的美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a1bb9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5.png)
优美与崇高的美学探究摘要:优美的美感经验,在感觉上是一种无功利而普遍令人愉快的、轻松的体验;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上是一种和谐、契合关系,而不是一种抵触或矛盾关系;在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意识与无意识之关系上,优美感作为纯粹的感性活动,却是合乎理性的;在心理反应上是一种顺应反应,即我们的心理活动没有与对象之间的对抗和矛盾,而是很快乐的接受对象,并在情感上与对象之间亲和、亲密;在美感经验的呈现形式上,则是“合规律性”的形式,即既不违反自然形式,也不违反人的基本感性形式。
关键词:优美崇高崇高和优美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即美的两种不同种类。
如有句六言诗云“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美,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
前者给我们无限的力量,后者给我们的却是心旷神怡的审美愉悦,可以扩大我们的精神境界和审美享受。
前者叫崇高,后者叫优美。
优美、崇高的本质及美学特点优美、崇高作为美学范畴分别对应着阴阳两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论是形态或色彩,质地或境界,优美与崇高都以各自的特征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⒈优美的本质及美学特点一般来说,娇柔小巧事物的美属于秀美,即优美。
例如依依的杨柳,娇嫩的花草,柔和的春风,还有一般的青山绿水,小桥人家。
娇柔的声音是优美的,如鸟类的声音,昆虫的声音,潺潺流水声。
社会生活中的优美,侧重于内容的和谐,既表现在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表现在结果上,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而产生出来的浑然合一、交融无间的一种境界。
人情友善、和睦共处的社会关系,安居乐业、国富民安的社会环境,缠绵悱恻、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以及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的家庭氛围,甚至顽皮活泼、天真无邪的童真生活等等,都算得上是社会生活中的优美。
优美是人们较早注意到的一种审美现象。
在我国美学思想中,素有阴柔美和阳刚美之分。
所谓“阴柔”,“秀婉”,“柔性美”即优美。
清代桐城派文艺理论家姚鼐在谈到阴柔美时,曾作过如下论述:“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优美与崇高名词解释美学
![优美与崇高名词解释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6d9ebd3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1.png)
优美与崇高名词解释美学
优美和崇高是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人们在感知和艺术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
优美是指一种轻盈、优雅和精致的情感体验,通常与美丽和舒适联系在一起。
优美通常与感性和美学方面相关联,指的是一种审美上的快乐和愉悦。
在感知和艺术中,优美可以表现为各种形式,例如优美的风景、精致的艺术品和美妙的音乐。
崇高则是指一种深沉、庄严和伟大的情感体验,通常与力量和坚毅联系在一起。
崇高通常与理性和哲学方面相关联,指的是一种审美上的启示和震撼。
在感知和艺术中,崇高可以表现为巨大的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艺术作品。
美学是研究美和审美经验的一种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如何在感知和艺术中获得美感,以及美的本质和标准。
优美和崇高是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美和审美经验。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https://img.taocdn.com/s3/m/d27dfdc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0.png)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是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美学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这两个概念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一、“优美”“优美”是指一种美的感受,它与美的主观感受以及艺术作品本身的表现形式密切相关。
在西方美术史中,最早提出“优美”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优美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是由于它具有对称、比例、节奏等美学元素的合理组合所产生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主张将艺术作品的细节、线条和色彩处理得尽可能完美、和谐,这通常与人体的构造和比例有关。
例如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就被认为是一个“优美”的经典之作。
在这幅画中,画家通过精致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呈现了一位高贵典雅、优美感人的女性形象。
这种追求“优美”的艺术风格在欧洲艺术史中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在现代艺术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崇高”“崇高”是指在超越人类自然感官和理智能力的领域内所产生的美的感受。
德国哲学家康德是第一个将“崇高”这一概念系统地阐述出来的人。
他认为,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除了感受到“优美”的美感外,还能体验到一种“崇高”的美感。
这种美感超越了人类自身的感官和理性能力,它是来自于人们对超然、圣洁、威严等抽象概念的思考和感受。
在西方美术史中,有很多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崇高”感。
例如,著名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世纪》就被认为是具有“崇高”美感的经典之作。
在这幅画中,画家通过极富雕刻感的线条和场景的宏伟气势,将上帝与人类的关系呈现出来,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神圣和崇高的氛围。
三、总结“优美”和“崇高”是西方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都与艺术作品的求美性质有关。
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概念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例如,一幅艺术作品既体现了“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处理,又具有“崇高”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这种作品既能让人们感受到美的享受,又能让人们在思考和反思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感。
(完整版)优美与崇高
![(完整版)优美与崇高](https://img.taocdn.com/s3/m/48bd1f4f52ea551810a687e0.png)
崇高的效果
• 崇高的效果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人天生就有 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在崇高的对象面前,人 感到自身的平庸和渺小,人奋起追赶对象、征服对象、 超过对象,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 体会到一种自豪。
黑格尔(1770~1831)
•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 定、浩浩无际、渺渺 无限的观念;人类在 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 自己的无限的时候, 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 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 切。”
• 对感情、灵感、想象的重视使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成为若干年后的启蒙运动者和浪漫主义者手中的武器。 他们以此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反对刻板的政治 生活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压抑,崇尚艺术创作中的自由 和激情。
• 朗吉弩斯的崇高范畴的提出以及对崇高效果——狂喜 的强调,在美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一种 转变,这种转变在艺术创作中是由理智向情感的转变。
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 在美学史上第一个对崇 高与优美进行比较的是 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博克认为,崇高的事物 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可 怖。比如,浩瀚的海洋、 晦暗的神庙、狂奔的烈 马、一望无际的天空都 让人有可怖的感觉,因 而引起崇高感。
• 从这里引申出来,崇高的事物让人恐怖和惊惧,但 同时也夹杂着快感,因为它暗示危险却又不是真正 的危险,人的心理有一种缓和。而优美的事物因为 可爱,引起人的爱怜而对人有诱惑力,想去接近它, 爱它,在情感上始终让人感到愉快和向往。
康德
• 罗马圣彼得大 教堂是意大利 文艺复兴建筑 的最重要代表, 世界上最大的 天主教堂。建 造这座建筑历 时120年,多名 重要建筑师与 艺术家参与设 计,其中以伯 拉孟特和米开 朗基罗最为著 名。
• 对于康德的崇高在于 体积巨大的观点,受 到后人的批评。英国 的勃拉德莱在《牛津 诗学讲义》中,就举 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写到的麻雀抗拒猎狗 的例子反驳康德的这 个观点。
崇高与优美
![崇高与优美](https://img.taocdn.com/s3/m/b1d01218a8114431b90dd8da.png)
(二)美学史上的崇高
①古罗马修辞学家朗吉弩斯最早提出“崇高”概念——伟大 心灵的回声; ②英18世纪博克站在纯感觉论的立场上考察对象的崇高属性; ③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崇高的分析》——数量的崇高和 力量的崇高; ④黑格尔《美学》——崇高是理念大于或压倒感性形式,美 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⑤车尔尼雪夫斯基:体大、量大、力大。
(二)优美的表现 优美在自然、社会、艺术中的表现不同
1.自然境界中的优美 自然境界中的优美表现为,自然景物以光、色、形、 音等合规律的组合所呈现出的明暗、浓淡、大小、高 低、刚柔在矛盾中的统一,以大然的完美和谐作用于 主体的感官,使主体获得安静恬美的心理感受。 2. 2.人生的优美 人生的优美具体表现为作为社会性的人的个体合乎礼 仪、道德规范的言行举止及其所反映的一致的思想观 念和群体或社会稳定、平和的局面。 3.艺术中的优美 艺术中的优美表现为作品中反映的自然景物、社会人 生或营造的氛围以及合规律,合目的性使主体感受到 其中的和谐统一。
一、崇高 (一)什么是崇高 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 美属性。这种审美属性或范畴客观地存在于自然、 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 而产生崇高感。崇高的涵义存在于不同的审美对象 中: ①自然景观的崇高;②人事的崇高;③人性的崇高— —德高、才高、品高、格高,精神的崇高;④情感 的崇高——气慨;⑤人创造物的崇高——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即通常人们 所说的狭义美;与作为审美对象总称的美(即广义的 美),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不能互相混淆或相互 取代。 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指的是优美。优美的特点是: 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它在形式上的特 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从美感上看, 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https://img.taocdn.com/s3/m/7b06b1d7195f312b3169a51e.png)
3、优美与壮美的区别
(1)空间上的大与小 (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 (3)力量上的强与古罗马 朗吉弩斯《论崇高》 朗吉弩斯《论崇高》 2、柏克 《论崇高与美》 18世纪 论崇高与美》 18世纪 崇高感产生的原因 崇高事物的特征 3、康德 《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 (1)有两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种是感官可以 把握的有限的形式;一种无法把握也无法 与之较量的无限的形式。前者包括优美, 后者属于崇高。
(二)喜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1、亚里士多德 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坏不是指恶, 而是就丑而言。 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和丑陋,不致引起痛 苦和伤害。
2、康德 喜剧对于人的心理效应
从主体感受出发来研究喜剧的效果——笑 从主体感受出发来研究喜剧的效果——笑 喜剧是主观理性对喜剧对象的一种自由轻松 的嘲笑。 在一切大笑中一定存在着某种荒谬悖理的东 西。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 无的感情。
(2)崇高在形式上无限,没有秩序,巨大。 崇高的事物主要存在于自然界。 (3)崇高的巨大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体积或数量上的大。“ 一是体积或数量上的大。“数学的崇 高” 二是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拒。“ 二是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拒。“力学 的崇高” 的崇高” 即为崇高的两种类型
(4)崇高的原因不在于外界。 崇高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 首先引起人的生命力阻碍的感觉; 接着是更强烈的生命力的爆发,从 而克服生命力的阻碍。 例:希腊神庙 1 2 3
(三)作为艺术样式与审美类型的 悲剧与喜剧
1、作为艺术样式 悲剧是一种戏剧艺术类型,是对悲剧性故事 情节的集中反映。也称悲剧艺术。 (依此类推),喜剧是滑稽故事情节最集中 依此类推),喜剧是滑稽故事情节最集中 的表现形式。喜剧艺术。
2、作为审美类型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https://img.taocdn.com/s3/m/b5c8f52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e.png)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是两种不同的审美化属性,分别强调着美学领域中的两种不同想象——美和崇高。
优美与崇高被认为是美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之一,也是文艺创作中常常探讨的话题。
“优美”是美学的基本属性之一,指的是物体本身的美丽、流畅、娇媚、和谐等。
这种美学体验强调着感官上的美好,追求形式的和谐与完美,以此营造和谐的效果和美好的心理感受。
在西方美术作品中,优美最明显的表现是在风景画以及静物画中。
如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这些画作表现了水面上绿沉沉的荷叶与浅粉色的花朵,画面轻盈流畅,肆意飘扬,给人留下一种极为美好的感觉。
而“崇高”则指的是心灵上的高峻、伟大、庄严、神圣等品质。
这种美学体验强调着超越感官的境地,触及人类精神的深处。
在西方美术作品中,崇高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历史画以及宗教画中。
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画作展现的是在圣经中描述的最后的晚宴,达芬奇通过对色彩、构图、光照等元素的异常处理,表现了故事中所表现的高崇、神圣、慷慨陈词。
优美和崇高虽然在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在实际创作中是密切关联的。
在绘画、雕塑等各个艺术领域中,这两种美学体验的融合与重构是创作者们所关注的问题,不断地试图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达到美感的最高状态。
在美的表现上,优美更多地强调形式与色彩的和谐、流畅、动感,以及鲜明的个性;而崇高更多地追求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和高尚的情感,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
在表现主题的方面而言,优美更偏向风景、生活等一些更为实际的主题,崇高则更多地关注历史、神话、宗教等具有超越性的主题。
总的来说,优美与崇高都是美的表现方式,同时也都是文化与时代背景的反映,并相互关联与交织。
无论是优美还是崇高,在西方美术作品中的追寻和表现都是厚重而意义深刻的,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品读。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https://img.taocdn.com/s3/m/a4ac29d126fff705cc170a8b.png)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崇高
崇高就包含于生活现象当中。 崇高就包含于生活现象当中。 “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 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我们觉得崇高是事物本身,而不是这事 我们觉得崇高是事物本身, 物所唤起的任何思想……我们觉得崇高的 物所唤起的任何思想……我们觉得崇高的 东西常常绝不是无限的, 东西常常绝不是无限的,而是完全与无限 的观念相反。 的观念相反。”
康德论优美
优美带给人的快感属于“鉴赏判断” 优美带给人的快感属于“鉴赏判断”,而 不是“智力的情感” 不是“智力的情感”; 优美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压抑,因为它“直 优美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压抑,因为它“ 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 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并 且因此能够结合着一种活跃的游戏的想象 力的魅力刺激。 力的魅力刺激。”
席勒论优美
“美可以同时期待产生松弛和紧张两种作用。 美可以同时期待产生松弛和紧张两种作用。 松弛的作用可以使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各自 安分守己, 安分守己,紧张的作用可以使两种冲动都保 持其力量。 持其力量。” “理想的美,尽管是不可分割的和单一的, 理想的美,尽管是不可分割的和单一的, 但在不同的关系中却显示出融合性和振奋性。 但在不同的关系中却显示出融合性和振奋性。 在经验中存在一种融合性的美和振奋性的 美。”
崇高的本质特征
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 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 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 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 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 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
西方美学史上的优美
近代以前,“优美”常常被看作 近代以前, 优美” 是美的本质,与美划等号;与节奏、 是美的本质,与美划等号;与节奏、 和谐、对称等紧密相连。 和谐、对称等紧密相连。
《美学》专题四:优美与崇高(1)
![《美学》专题四:优美与崇高(1)](https://img.taocdn.com/s3/m/8b08df52f01dc281e53af0d0.png)
(3)从审美感受看:壮美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一 种单纯昂扬振奋之情,而崇高则常常伴随着 恐怖和痛感,或者一种宗教的神秘意味。
41
(一)美学史上美学家的 “优美观” 1.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学派提倡“美在和谐”, 认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 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 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 调。他认为圆球形最美。
5
2.赫拉克利特注意到美与 人的关系,认为最美的 猴子也还是丑的。
6
3.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低不仅重视人的外在美 和言辞美,而且更强调人的心灵与品格美。 4.柏拉图以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一致为最高 的审美境界。 5.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标举真善美的统一。 6.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客认为,优美在欣赏者 那里,能引起爱或类似的情感,松弛舒适是 优美的特有的效果。
16
朗吉努斯认为,文学作 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 方面的内涵:即庄严伟 庄严伟 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 大的思想 感情、辞格的藻饰、高 雅的措辞和庄严的结构。 而从根本上说,崇高的 作品,来自伟大的心灵。
17
2.
明确使用“崇高”一 词,并且把它与优美并 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 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 是英国的美学家博克。
32
2.社会崇高:主要体现在 推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志 士仁人中、英雄人物中。 如历史上农民起义.反 抗外族的入侵和压迫岳 飞、刘胡兰等
33
3.艺术崇高:是自然崇高 和社会崇高的结合体。 比如电影中惊心动魄的 场面,如泰塔尼克号沉 默的瞬间等。
34
(五)崇高的美感特点 崇高的本质特征决定其美感特点。欣赏崇高 时,往往使人惊心动魄,经历由痛感转化为 愉悦、由惊叹转化为崇敬的过程。这个转化 过程经常伴随着紧张的理智思考和深情的精 神探索。
7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https://img.taocdn.com/s3/m/e618d42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9.png)
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优美”和“崇高”是两个在西方美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们既有着相似的含义,又存在着一些区别和差异。
在西方美术作品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两种审美特征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了艺术家们所追求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
一、“优美”的含义“优美”是指一个事物的美丽、和谐、协调、舒适等当时,是一种柔和的、平衡的美感,通常会给人以愉悦、轻松、愉快的感觉。
在西方美学中,优美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美的表现,它跟艺术品的感官美、形式美、构图美等方面密切相关,是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的一种方式。
优美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人物的形态和举止,或者是景观的色彩和构图等。
无论表现的是人物、物体还是场景,优美的特征都是相同的,它们都必须要具备一种和谐的平衡感,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感性的享受。
“崇高”,意为高尚、卓越、超然、伟大等。
在西方美学中,崇高是指那些让人惊叹不已的、令人钦佩的东西,这种美感不仅具有感性的吸引力,也有一定的理性价值。
崇高是一种与人的精神世界相关的审美体验,它不仅引起了人的感性反应和心灵共鸣,也涉及了人类普遍的道德和哲学思考。
崇高的形式可以是壮观的自然景观、伟大的历史事件或者是人类理性和智慧的体现。
尽管“优美”和“崇高”在西方美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
1、情感优美的感性情感较为平和、柔和,通常给人以温馨、轻松、愉悦的感觉;而崇高的情感则是一种强烈而复杂的感受,往往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具有一定的理性意义。
2、主体优美的主体可以是万物,无论是自然景色,还是人物形象都可以表现优美;而崇高的主体则更多的是人类文明、历史事件和人类理性等方面。
3、线性优美的审美体验是一种线性的感性体验,主要关注形式美和构图美;而崇高则是一种多维的审美体验,涉及到人类普遍的道德和哲学问题,并激发出人类理性和智慧的思考。
综上所述,优美和崇高在西方美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美术作品和艺术创造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https://img.taocdn.com/s3/m/cf86017f5acfa1c7aa00cccc.png)
优美与崇高1.优美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
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
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
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在审美类型中,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压倒主体,主体在严峻冲突中更加激发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争,最终战胜与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的显现。
崇高的核心在于“冲突”。
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遇到的冲突越激烈,斗争的历程越险恶,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
3.在审美实践中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优美与崇高的区别第一、空间上的小与大。
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风景秀丽的小丘,清澈见底的小溪,啾啾鸣叫的燕雀,风中摇曳的小花等等。
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一望无际的大海,耸入云霄的高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三峡等等。
第二,时间上的慢与疾。
缓慢与疾速,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
优美与崇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三章第三节讲义
![优美与崇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三章第三节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28ecb452e3f5727a5e962c7.png)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三章第三节讲义优美与崇高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
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就明确地把美分成“秀美”和“威严”两大类。
他说:我们可以看到,美有两种:一种美在于秀美,另一种美在于威严,我们必须把秀美看作是女性美,把威严看作是男性美。
他所谓的“秀美”和“威严”,实际上包含着优美和崇高的含义。
一、优美(一)优美(俄:Прёкрасное)的概念: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在优美这种审美形态中,自然感性形式往往具有对称、均衡、圆润、柔和、比例协调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是生理的快感、情感的松弛快适、心灵的共鸣,并且激发人们产生对于人生美好事物的丰富联想。
作为优美审美形态的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的形式特征,对于优美的对象,常常以清新、秀丽、柔媚、娇小、纤巧、精致、幽静、淡雅、素静、轻盈等加以描述。
优美的审美形态使人产生优美感,优美感一般具有和谐、平静、松弛、舒畅的心理特征。
优美感的心理特征,表现出对象与主体之间的和谐。
作为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优美是美最一般的形态。
所以在西方早期,美和优美往往混为一体。
因此,在广义上,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和荒诞等形态,但在狭义上,美则主要指的是优美。
(二)优美的内涵与特点:a )在自然领域,优美的审美形态中不是作为人类社会的对立面出现的,而是成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物性与人性完美和谐的统一。
b )在社会人生领域,优美的内涵从本质上说就是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
c )优美的内涵:①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
在审美主体的感受中,人的存在得以自我观照,从而呈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和谐状态。
这应该是优美的最基本的意象内涵。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https://img.taocdn.com/s3/m/074146c16edb6f1afe001f43.png)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6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7
南乡子 冯延巳
•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2020/12/15
52
2020/12/15
海洋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3
火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4
火山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5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6
• 朗吉弩斯通过列举这些对象显示出自然界崇高 的美学特征:数量的巨大和力量的强大,威严 可怕,令人惊叹,人的实践尚未征服的奇异。 崇高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和艺术中。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34
一、优美
• 感性形式上的形式美的主要特征: 温柔、纤细、秀美、绮丽、典雅、 含蓄、婉约、光滑、宁静、小巧、 玲珑、和煦、精致、圆润、轻盈、 细腻、舒缓、嫩弱、绚丽、微妙、 活泼、曲线、柔媚、和谐、渐次平和的流动变化
等,是一种静态式的美。
2020/12/15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27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28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29
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也有关于阳刚之 美和阴柔之美的论述。
• 姚鼐列举的柔性美的对象有:云、霞、清风、烟雾、 幽静的山林里潺潺的溪水等等。其描述为:”其得 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 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 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二 崇高
崇高是和优美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审美对象 在激烈壮阔的矛盾、冲突、对抗、斗争的动 态过程中展示高峻的形象、深刻的意义和伟 大大精神,审美主体则经历一番激荡震撼的 心理波动,最后在自我心灵的升华里获得巨 大的审美愉悦。
15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 1. 西方最早讨论到崇高的是毕达哥拉斯。正式 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加以较为系统的探讨 的,一般认为是传为罗马时代的朗吉努斯的 《论崇高》。
40
(3)从审美感受看:壮美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一 种单纯昂扬振奋之情,而崇高则常常伴随着 恐怖和痛感,或者一种宗教的神秘意味。
41
范畴的界定: 范畴的界定:
1.范畴是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和 关系的概括和反映。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一 种逻辑形式,是各种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 各门具体科学都有自己的一系列基本范畴, 如物理学中的速度、质量、重量;政治经济 学中的商品、价值、货币;天文学中的天体、 星系等等。
1
2.范畴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不 断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 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了概念 和范畴。
19
龙卷风
20
3.康德继承了英国经验主 义的崇高观,并从理性 的角度对崇高进行了探 讨。他认为崇高不能包 含在任何的感性形式里, 而只能涉及理性的观念。
21
康德还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数学的崇高主要指体积的庞大,这种体积的 大,只能通过目测,从单纯的直观中把握对 象的整体。对象在心灵中唤起的这种无限大 的观念,才是崇高。力学上的崇高,主要指 威力而言。
2
3.美学的基本范畴 西方主要美学范畴 : 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 中国传统美学范畴 : 中和、风骨、滋味、传神、气韵等
3
一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看 来,美是和谐、适宜、 对立与差异的统一,是 完整与鲜明,因此,他 们把美丽动人的爱神阿 芙罗狄忒Aphrodite 作 为其审美理想的典型。
优美
4
32
2.社会崇高:主要体现在 推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志 士仁人中、英雄人物中。 如历史上农民起义.反 抗外族的入侵和压迫岳 飞、刘胡兰等
33
3.艺术崇高:是自然崇高 和社会崇高的结合体。 比如电影中惊心动魄的 场面,如泰塔尼克号沉 默的瞬间等。
34
(五)崇高的美感特点 崇高的本质特征决定其美感特点。欣赏崇高 时,往往使人惊心动魄,经历由痛感转化为 愉悦、由惊叹转化为崇敬的过程。这个转化 过程经常伴随着紧张的理智思考和深情的精 神探索。
(一)美学史上美学家的 “优美观” 1.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学派提倡“美在和谐”, 认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 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 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 调。他认为圆球形最美。
5
2.赫拉克利特注意到美与 人的关系,认为最美的 猴子也还是丑的。
6
3.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低不仅重视人的外在美 和言辞美,而且更强调人的心灵与品格美。 4.柏拉图以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一致为最高 的审美境界。 5.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标举真善美的统一。 6.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客认为,优美在欣赏者 那里,能引起爱或类似的情感,松弛舒适是 优美的特有的效果。
9
(二)优美的定义: 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 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 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 统一的美。
10
(三)优美的特征 1. 和谐、单纯、平易、 完整、均衡、舒缓、 明 丽。 如自然中的优美,往往 是人们所熟悉、令人 喜爱的对象。化验月 色、鸟兽虫鱼、山水 园林等。
11
2.在形式上具有小巧、和 谐、精致、轻盈、绚丽、 清新、秀丽、优雅等品 格。 如艺术中的优美,那 和人的生活、情感相和 谐、能引起审美愉悦的 作品。
28
29
2.形式方面:往往不符合 形式美的规律。比如形 式美要求和谐,而崇高 的事物往往是无限的大, 力量的无限强劲等。
30
3.审美感受:先有痛感, 后有快感。比如面对汹 涌的波涛,首先是恐惧, 然而当我们意识到他并 能伤害到我们时,感到 它非常壮观。
31
(四)崇高的分类 1.自然崇高:以无限大的 力量、无比大的形式显 示崇高。体现在量的无 限大,力的无限威猛。 泰山是雄伟高大的,但是 当我们爬到山顶一览众 山小的时候,我们征服 它的感觉就是一种美感, 是一种愉悦感。
22
4.黑格尔从他的绝对理念 的辩证发展观出发,把 崇高看成是绝对精神运 动和历史进程的阶段, 认为崇高是表现在作为” 艺术前的艺术”的古代 的象征型艺术中的。
23
(二)崇高的内涵: 崇高是一种与善高度结合的美,是一种在 矛盾对立冲突斗争抗争中趋于和谐统一的动 态的庄严的雄浑的美或伟大的美,是一种含 寓巨大的社会伦理力量使人震惊、令人鼓舞、 给人启发、催人奋进的惊心动魄的美。
37
38
(2)从客体看:崇高的对象往往包含有丑的因 素,强调恐怖和神秘,是一种矛盾对立的状 态。而壮美则是一种单纯的雄伟或壮阔,不 含有丑的因素,仍然属于和谐美。
39
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雄浑 壮阔的壮美场景;而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难 于上青天”所描述的蜀道则给人一种神秘、恐惧的 崇高感,人们在自然面前显得非常渺小。
35
在大海面前人会觉得渺 小,大海对人造成压抑, 但人也有超越大海的能 力。比如当我们在大海 中自由航行的时候,大 海给我们的感觉不再是 压抑沉重的,而成为我 们的快乐源泉;
36
(六)崇高与壮美的关系 1.联系:它们都是指一种雄伟壮阔的美,外在的形式 以及量上都很大。 2.区别: (1)优美与崇高是两种不同的美的形态,即美的 1 两种不同种类。正如叮咚山泉与惊涛骇浪,是两种 不同形态的美一样。这两种形态的美,各自特征截 然不同,给鉴赏者的审美体验也不同。前者显得玲 珑小巧,娇柔透剔,令人舒心惬意,各种审美因素 趋向平和统一;后者显得粗砺强劲,雄奇怪涎,令 人惊心动魄,各种审美因素趋向冲突对立。
孔雀舞
12
3.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 的统一,具有静态、柔 性的美,没有冲突、矛 盾。
13
(四)优美的美感特点 优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纯粹的欢愉与轻松, 是一种明朗和谐、爱恋与快慰,人在对优美 对象的审美关照中,审美主体的生理、精神 的自由与和谐与审美对象达到以后总完满互 动、相互自足的境界,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 相呼应,从而获得恬静、温柔、舒畅的审美 快感。
7
7.康德认为,优美只涉及 对象的形式,是美的对 象的形式与想象力和理 解力之自由活动的和谐 融洽,美的对象因此而 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单纯 的快感,是观赏者始终 处于赏心悦目、平静安 宁的审美体验状态。
8
8.德国心理学家、美 学家利普斯从移情 的视野解说审美喜 悦是一种令人愉悦 的同情,认为优美 的核心在于一种柔 和的力量扣人心弦。
16
朗吉努斯认为,文学作 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 方面的内涵:即庄严伟 庄严伟 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 大的思想 感情、辞格的藻饰、高 雅的措辞和庄严的结构。 而从根本上说,崇高的 作品,来自伟大的心灵。
17
2.
明确使用“崇高”一 词,并且把它与优美并 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 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 是英国的美学家博克。
18
博克认为,人有两种情欲:自我保存的情欲 和社交的情欲。其中自我保存的情欲起源于 恐惧和痛苦。如果我们与使我们感觉恐惧和 痛苦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之并不威胁 到我们的安全,这时我们的感觉,就不是可 怕,而是惊叹和赞赏。这种感觉就是崇高感。 它实际上来自于恐惧和痛苦的消除,是痛感 向快感的转变,是克服了痛感之后所取得的 审美快感。
24
•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 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 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 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 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25
如夸父逐日,虽死犹生,虽败犹荣,雄浑悲壮;
26
精卫填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27
(三)崇高的本质特征 1.内容方面:体现在矛盾斗争中。表现在主体 与客体、美与丑的斗争。比如我们在欣赏波 涛时,主体首先要战胜客体,也就是把客体 当作欣赏的对象,而不要被它的气势压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