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元论视角的商誉会计问题

合集下载

对商誉会计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商誉会计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专题: 商誉 会 计相关 问题 探讨
对商誉会计相关 问题的几点思考
●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会 计 学 院 罗 俊 琦
【 摘
要 】商誉 作 为一 种 不 可辨


商誉 会 计 的 发 展 演 变 历 程
商 誉 最 早产 生 于 1 5 7 1年英 国会 计 学
标 志 性 阶段 ,美 国著 名会 计 学家 E l d o n S .
相 结 合起 来 描述 , 对 于 推 方 法 对

( 一) 商誉 的 确 认 。确认 是商 誉 计量 、 记录 、 报 告 的起 点 和 基 础 , 按 照 国 际惯 例 和 我 国 相 关 会 计 准 则 。 自创 商 誉 不 予 确 认. 因此 相关 会 计处 理 规 定 几乎 均 是 针对 外购 商誉 。《 国 际会计 准则 2 2号 》 ( I A S 2 2 )
发 展 ,商誉会 计 理论 发展 滞后 、
家 L e a k e对 “ G o o d w i l l ” 的记 录 ( 阎 红玉 ,
1 9 9 9 ) 。从 法 律意 义 上 来 讲 ,可 以定 义 为
“ 企 业 所 取 得 的 能 使 其 受 益 的 一 切 有 利 条
感 价 值论 、 超 额 收益 价值 论 和 总计 价 账 户 论 。在此 基 础上 , 关 于商 誉 的 理解 会 计 学 界 逐 渐演 变 为 三种 具 有代 表 性 的观 点 : 超 额 盈利 观 、 剩余 价值 观 、 无 形资 源观 。 我 国商 誉 会 计 的发 展 始 于改 革 开 放 后 ,仅有 2 0几 年 的时 间 ,但 发 展速 度 较 快, 向着 国际趋 同方 向迈 进 。关 于商 誉 的

商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商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84商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常琳琳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1一、引言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并购行为,该政策涉及金融,财税,行政等各个方面,尤其在行政审批上减少事前审核,而主张事后问责,大大降低了企业并购的门槛,使得合并重组一时间成为市场热潮。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额高达1.45亿元,2019年已达1.8万亿元,巨额的商誉积累为其后续计量埋下了巨大隐患。

2019年1月4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动态》中表明多数委员赞成摒弃减值测试法而改用摊销法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1],这使更多的企业惴惴不安,以致一次性计提巨额商誉来换取以后年度的轻装上阵,但同时这种“洗大澡”的行为也使投资者受害,使市场动荡不安。

本文通过分析商誉在计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关商誉治理的方案,旨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解决接连的商誉“爆雷”问题提供思路。

二、商誉概述近年来,我国迎来企业并购的热潮,大多数企业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和实现转型发展。

由此带来的巨额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那么,什么是商誉呢?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总结了前人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三元理论”[2],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账户论。

其中,会计学界广泛认同的是超额收益论,即认为商誉代表企业盈利能力超过了本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或正常投资回报率,是一项单独资产。

但在会计实务中,这一概念却更多偏向总计账户论,即认为商誉是企业价值超过企业有形或无形资产价值的总计,不是一项单独的资产,通过购买方合并成本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来确认。

三、商誉计量存在的问题(一)商誉初始计量存在的问题1.违背商誉实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浅论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现 商 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 际价 值 。
【 关键 词 】 商 誉 ;会 计处 理 ; 问题 ;对 策


商誉 的涵义
对事 物的认识都是一 个发眨的过程 , 不 同时代 对商 誉 的的 定义 与理解 不 同 , 中 其 关于 商誉 的 本质 的理解 ,比较 权威 的观 点 当 ‘ 属 20 世 纪 70 年 代 美 国 著 名 会 计 学 家 Hed ke ( 德里 克森 ) 其 所著 的 会计 n f sn亨 i 在 理论 》中介绍 的三 个论 点 , “ 即 好感 价 值论 ” “ 超额 收益 论 ”和 “ 计价 账户 沦 ” 三 总 。这 个论 点被 称 为商 誉 的 “ 三元 理论 ” : 1 、好感 价值 论认 为商誉 产生 于企 、的 I 良好 形象 及顾 客对 企业 的好 感 。 种好 感可 这 能起 源于企 业 所拥 有 的优越 的地 理位 置 、良 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 、独占特仪和管 理有 方等 。由于这 些 因素看 不 见摸 不着 , 且 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 , 因此商誉实际上是 指企 业上 述各 种未 入账 的 无形资 源 。 好感 故 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 2 、超 额盈 利 沦认 为商 誉是 某一 主体 具 有 “ 获得 预期 未来 收益 的现值 超 过正 常投 能 资 报酬 酬率 的 能 力和 信誉 ” “ 额 盈 利观 ” 。 超 源于 人们 对 资产特 性的认识 。它体 现商誉 个基 本特 征 :“ 由企业 控制 的 ”资源 ;“ 由丁 过去 的交 易或 事项 ”带 来 的结果 ; 种 资源 这 “ 预期将为企业创造未来经济利益” 。很显 然 ,“ 额盈 利 观 ”下 的商 誉 是企 业 的一 项 超 资产 , 能使企业具有未来的服务潜力或使企 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3 、总计价账户论认为商誉是一个企业 的总 计价 账户 。在 总计 价账 户 下 ,商誉被 视 为企 业总体 价值 与单项 可辨 认有 形资产 和无 形 资 产价 值 的未 来 现 金 净 流 莹贴 现值 的差 额 ,即剩余 价值 。因此总计 价 账户 论亦 称为 剩 余价值 论 。

浅析商誉会计【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浅析商誉会计【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浅析商誉会计【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一、商誉的内涵学术界对商誉争议一直较大,代写论文最具权威的当属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对商誉性质作的三种解释,称作商誉的“三元理论”。

一是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价值。

这观点认为商誉来源于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职工关系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有利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独占的特权和好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

当企业整体买价超过其各单项资产价值的总和,即认为超额支付的部分为这些无形属性的代价。

二是商誉是企业超额盈利的现值。

这里所说的“超额盈利”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因为短期超额赫利只能被认为是偶然利得,不能因此确认企业有商誉。

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是:人们之所以认为一个企业有商誉,是因为这个企业能够较为长久地获得比其他同行更高的利润。

三是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总计价账户”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人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

超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从会计账户处理角度来看,未人账资产概念认为商誉是计量了未人账资产的结果,包括优秀的管理人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忠实的客户和有利的地点等。

可见虽然用不同的字眼来表示商誉,但本质是一样的,即企业长期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是一项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商誉也是基于这一本质定义的:指企业由于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顾客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效益高。

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的价值。

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企业的获得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二、商誉会计争论1、商誉的人账问题商誉通常按照其:来源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

对于商誉人账争论主要包括商誉是否应该人账、人账价值的确定、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人账等问题。

关于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商誉是会计理论与实务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商誉对企业全部资产来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如今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商誉作为现代企业中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与企业的现实收益与未来发展关系密切。

因此,企业商誉的价值越来越受到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关注。

但目前对商誉会计处理并不是很完善。

研究商誉会计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因此,我们要从商誉的特点到形成过程及现状再到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誉会计;处理问题;解决对策1.有关商誉会计的理解1.1商誉会计的定义商誉是指企业通过掌握先进的技术或优越的地理位置等条件获得客户的信任,在预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的。

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商誉的确认、计量、财务处理、披露等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商誉本质问题。

1.2商誉的本身的性质对于某些事物的相对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不同的时期对于商誉的概念与解析有所不同,其中关于商誉本身性质的理解,相对具有威慑力的解释是美国权威会计学者(亨德里克森)所阐述的《会计理论》文章中提到的三个概念,分别是“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以及“总计价账户论”。

以上所述的三个概念论被誉为商誉的“三元理论”。

“三元论”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介绍的商誉的本质。

好感价值论是从资产的角度定义的商誉,但它只列举了商誉的特点却不能很好的解决商誉计价问题。

超额收益论中说能够产生超额收益,但没强调其产生因素的多样化。

总计价账户论是从方法的角度说明的商誉的计量方法,而并非定义。

2.商誉会计理论2.1商誉的确认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问题。

商誉会计处理的很多问题由确认商誉开始。

因此,商誉的确认尤为重要。

商誉按其形成来源的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

2.1.1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身创立和积累起来的各种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并且可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

会计实务:商誉科目

会计实务:商誉科目

商誉科目商誉是指在同等条件下,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能获取高于正常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1.商誉的本质商誉(Goodwill)是能使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最佳状态的客观存在。

商誉的三元论: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

由于这些因素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且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因此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故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

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力.因此,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作为整体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

总计价账户论,也称剩余价值论。

这一论点认为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是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其个别价值的总和;而未入账资产指的是诸如优秀的管理、忠诚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

三元论分别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商誉的本质。

好感价值观是从资产的角度定义商誉的,但它仅仅列举商誉的种种特质而难以解决其计价问题。

另外,这一观点笼统地认为商誉是一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是不够妥当的,因为,按照现行惯例只是自创商誉不入账,而外购商誉(合并商誉)则入账。

超额收益论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

商誉会计问题的国际比较

商誉会计问题的国际比较

商誉会计问题的国际比较作者:张卫利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8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以及中国等不同国家有关商誉会计问题的阐述,总结出不同国家商誉会计问题的联系与区别,结合我国商誉问题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商誉问题未来研究的方向及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商誉;会计问题;比较一、商誉的含义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开放较早,企业并购出现的较早,企业并购中往往会涉及商誉问题,所以关于商誉问题研究的也较早。

比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在19 世纪80 年代就出现了关于商誉问题的规定,我国大概20 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商誉问题。

尽管商誉问题由来已久,但商誉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关于商誉本质,比较著名的是美国会计学家Eldon S.Hendriksen 提出的“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价值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良好的商业关系和企业关系中,是顾客对企业的好感。

超额收益价值论认为商誉是企业超正常的获利能力,即企业未来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的正常获利水平的部分。

总计价账户论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账面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综合三种理论,现在会计界用的较多的第二种理论,也即使商誉被认为是企业超正常的获利能力。

二、商誉的分类从商誉的来源来分,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自创商誉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超过账面净资产价值的部分。

而外购商誉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方支付的资产价值与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外购商誉根据并购方支付的成本与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大小又可以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

如果并购方支付成本大与被并购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则为正商誉。

如果并购方支付成本小于被并购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则为负商誉。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惯例是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主要的原因是自创商誉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没有恰当计量方法能够对其准确计量。

因此,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在会计上的处理存在差异。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摘要】本文从对商誉定义分析理解的基础上,从商誉的定义、外购商誉及自创商誉三个方面来对商誉会计进行分析,加深了对商誉的理解,以便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为企业进一步培养以商誉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商誉;三元理论;自创商誉;外购商誉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日益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于商誉的研究应该有更深入的思考,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

1.商誉的定义关于商誉的定义,学术界有许多论述,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的看法,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阐述了商誉的本质,提出了三个论点,被称为商誉的“三元理论”。

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种观点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商誉的本质特征,即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盈利,资产对于企业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未来的服务潜力或盈利能力。

商誉的价值通过企业整体所创造的超额盈利集中表现出来,可以把企业一个盈利总额中超过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正常盈利水平的那部分,即超额盈利确定为是由商誉因素创造的。

在现代企业环境中将商誉联系于甚至等同于超额盈利,已为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所接受。

商誉的这种超额盈利观提供了从整体上理解商誉、计量商誉的直接方法。

因此,超额盈利观是现阶段所普遍接受的观点。

2.商誉的确认商誉会计问题中,争论最多的莫过于对商誉的确认问题。

会计界将商誉按照不同形成来源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一直以来,会计界通常承认外购商誉的确认,而反对自创商誉的确认。

探讨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确认问题应当以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为主要依据。

2.1自创商誉的确认在现实会计世界中,究竟是否确认自创商誉,这主要取决于自创商誉是否满足现实会计中资产的两个确认条件:其一,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

基于“三元论”视角的商誉会计问题浅析

基于“三元论”视角的商誉会计问题浅析
从 对 商 誉 基 本 概 念 、 特 点 和 性 质 的 认
识 ,商 誉 的 成 因 分 析 以及 商 誉 会 计 研 究的现 状 , 到 商誉会 计 确认 、 计 量 标 准
的地理 位 置 、 口碑 、 商业 地 位 、 劳 资关 系 和管理 等 。 由于这 些 因素都 是 只有
经 过 经 营 才 能 显 现 出 来 ,并 不 是 以 实

项单 独 的会 生 息 资产 。而 是 实体 各
中商誉 会计 信 息对 决策 所起 的 作 用非 常微 弱 。 针 对这 一调 查结 果 , 本 文基 于
商誉“ 三 元论 ” 视 角, 通 过 对 目前 商 誉
项 资产 总计 的整体 价值 超 过 了其 个别 价值 的 总和 。这里 的未人 账 资产 指 的 是类 似 优秀 管理 、 忠诚 客 户 、 有 利 地 点 等 因素 。
殊 性 和 传 统 会 计 理 论 体 系 的 制 约 。 为
物形 态存 在,且 无法 准 确记 录其 金额 因此 商誉 实质 上是 企业 各种 未入 账 的 无 形 资源 , 因而 , 好 感 价值 论 亦称 无 形
资 源论 。 超 额 收 益 论 观 点 认 为 商 誉 是 指 预 期 未 来 收 益 的 现 值 超 过 正 常 报 酬 的
的确定 ,以至披 露 形式 的 选择 等 方 面
进 行 反 思 。得 出 目前 的 商 誉 会 计 存 在
严 重 缺 陷 , 并 因 此 未 能 提 供 具 有 足 够 质 量 的 会 计 信 息 的 结 论 。 进 一 步 分 析 问 题 的 根 源 ,主 要 在 于 商 誉 的 高 度 特
较 长 时期 内 能 获 取 较 同 行 业 平 均 盈 利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全文如下:一、商誉的概述(一)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商誉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而外购商誉则是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购并企业支付的价款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商誉是能使企业中的诸多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最优质的组合的客观存在。

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商誉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等一些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

我们通过对商誉的理解,不单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区分商誉与其他资产,还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商誉。

(二)商誉的特点。

通过课本上的学习我们将商誉的特点总结为:复杂性、经济性1、复杂性。

所谓商誉的复杂性,是指商誉的形成是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资源优势、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高科技专业人才的拥有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竞争中的优势。

有专家说,商誉是一种知识产权,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在市场竞争中积累出来的创造性成果,不单单表现在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的评价上,更是企业发展中的无形中坚力量。

2、经济性。

商誉的经济性是指与财产权相联系的权利,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客观积极正而的评价就像是在海上行驶的帆船遇见了一阵东风,不单单为企业的商誉提升了说服力,更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锦上添花;反之,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可能严重到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我国出台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恶意低毁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属于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商誉会计的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的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的问题探讨作者:刘新春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9期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世界各国对其会计处理方法不尽相同。

本文据我国会计准则,结合国际研究的现状,对我国商誉会计的比较,进行探讨。

商誉(Goodwill)作为一项不可辨认和独立转让的特殊资产。

一般情况下,把商誉划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商誉这一概念产生,围绕它的理论很多。

本文根据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从含义、内容和处理方法,进行国际比较。

一、商誉的含义。

(一)商誉概念的四种常见的观点国际上,研究商誉的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提出的三个观点,也被称为三元理论,即超额收益观、剩余价值观和无线资源观,还有商誉协同效应论。

1、超额收益观。

该观点认为商誉就是超额盈利的那部分价值,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会计主体带来超过同行的额外的收益。

它是一项资产,必须与企业整体结合一起,无法单独辨认,但是能够带来超额的利润。

该观点说明了把商誉作为资产的确认条件和商誉的特性;2、剩余价值观。

该观点认为商誉是会计主体总体价值与单项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未来现金净流量贴现值的差额。

该观点说明了商誉的计价方法;3、无形资源观。

该观点认为商誉是由优越的地址位置、良好的社会声誉、卓越的管理团队、素质高的员工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等等。

这些资源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用金额进行计价和核算,基于此,商誉是存在企业内部而没有入账的无形资产。

该观点说明了商誉产生的原因。

4、协同效应观。

该观点认为商誉本质上是企业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

企业的各项要素之间、各个子系统以及企业本身都存在积极的正协同效应产生超额利润。

(二)几个主要国家对商誉的看法基本上,各个国家在对商誉进行定义的时候,都是基于上述四个观点。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1年颁布第141号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中,界定商誉是“并购企业的支付成本超过购买各项资产和承担负债净额的差额”;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C)将商誉界定为“企业整体价值与企业可分离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之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商誉界定为“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在交易日的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的部分”。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探析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探析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探析[摘要]商誉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而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议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的难题。

本着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商誉的性质及形成要素、商誉的确认与摊销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商誉形成要素确认摊销一、商誉的性质关于商誉的性质,学术界有许多论述,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的看法。

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个论点:1.商誉是对企业的好感价值。

对于这一论点的解释是:人们通常认为商誉产生于融洽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雇员的良好关系以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

2.商誉是企业超额赢利的现值。

这里所说的“超额盈利”是指较长时间内能获取较同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对这一点的解释是:人们之所以认为一个企业有商誉,是因为这个企业能够较为长久地获得比同行业其他企业更高的利润,而不是短期盈利或偶然所得,这种将于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即构成企业的商誉。

3.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

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他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价值大于其个别价值’。

上述理论称为“三元理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说明了商誉,又相互影响各有利弊。

对企业好感的价值论,是从形成商誉的诸因素的角度去解释,但这因素本身无法用货币计量,从而无法纳入会计核算。

超额收益论与总计价账户论实际上均是从商誉计量的角度来说明,前者揭示了商誉作为一项资产的基本特征,是一种经济资源,能给企业带来超额盈利,其缺陷是计量存在主观臆测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尚有很大的困难,而总计价账户论可以说从间接计量角度阐明了商誉的性质,他强调从具体的计算角度入手,从定量角度去说明,但却失去了应有的理论定性价值。

由于这三种观点各自形成独立的体系,在指导实务方面相互影响,因而导致了理论与实务的各取所需,并存并用,从而使得商誉会计存在着许多矛盾与不合理之处。

会计实务:关于商誉核算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会计实务:关于商誉核算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关于商誉核算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商誉的本质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一种能力。

知识经济的到来提高了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而企业并购浪潮的兴起又使得商誉这一无形资产更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经济的发达导致企业更加激烈地竞争,而许多企业往往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商誉这个重要资产的存在,从而使企业流失原本可能取得的超额收益。

那么企业忽视商誉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针对现行商誉观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意见。

商誉的涵义及其意义(一)商誉的涵义追溯“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末,商誉问题引起学术界尤其是会计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讨论。

21世纪初,经济更加发达,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企业的优势已不完全取决于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而要从内部管理、生产组织、销售环节等各方面努力,如果企业拥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它就能获得比其他同类型企业更高的利润,即超额利润。

因此,当时将能使一个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具有优势,即能导致一个企业比其他企业获得更多利润的一切因素,就称为商誉。

杨汝梅先生将商誉的性质归纳为5个方面,他认为,形成商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销售上的商誉外,还有生产上的商誉和理财上的商誉。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商誉的“三元理论”:(1)对企业好感的价值。

认为商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职工关系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

(2)超额收益价值。

也称“超额利润的现值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或对待产者的现金支付)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利润。

(3)总计价账户论。

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

未入账资产概念认为,商誉是计量了诸如优秀的管理、忠实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因素而形成的未入账资产的结果。

西方财务会计学认为商誉由7项构成: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顾客关系、高涨的顾客情绪、得当的组织形式、悠久的历史、尖端的技术、生产诀窍。

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关 键 词 】商誉 ;商誉 会 计 ;减 值 测 试
在 当 今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市 场 经 济 迅 猛 发 展 ,商 誉 作 为 一 项
4.商 誉的分类。按产生的方式 ,商 誉分为 自创商誉 、外购
重要的资产 ,在资产 中所 占的 比重越来越大 ,影响也越来 也大 , 商誉。自创商誉是企业 内所产生的无形资产 ,高效的管理团队,
商誉是可 用货 币进行计量的 。要 能确认货 商誉 ,必须 能用 货 币 利润 。
对 其 计 量 。第 四 ,商 誉 具 有 不 确 定 性 ,它 的价 值 会 在 一 定 时 期 内
鉴、结合 国 内外对商誉会计的研究成果 以及 新会 计准则下 商誉 素 外购商誉是 当存在企 业并购 时,购买方在并购过程 中投 资
会 计 的 相 关 规 定 ,谈 论 会 计 商 誉 的 一 些 相 关 问 题 。
成 本超 出 被购 买 企业 可辨 认净 资产 公允 价 值 的 份 额 。外 购 商 誉
一 、 商 誉
包括正商誉 、负商誉 。正 商誉可看成是一项特殊无 形资产 ,负商
1.商誉 的含 义。商誉是一项特殊性很强 的无形 资产 ,它是 誉 看 成 是 一 项 特 殊 负 债
指为企业所拥有或 者控制的、能在未来 期间给企业带来超额经
二、商誉会计存在 的问题
济利润的潜在 能力,或者是企业 的预期获利 能力超过 了可辨认
先 进 的生 产技 术 及 其垄 断 、 顾 客 良好 的 口碑 等 的 竞 争优 势 ,这 因我国实行经理人聘 用制 ,有些受雇者可 能会 为获得 更高 的报
些竞争优 势会 为企业带来 比其他企业更多 的经济利 益。第三 , 酬 。不考虑 企业未 来的发展 ,在 企业合并之 时利用其操 纵 当期

法人商誉权的法律本质及会计处理的讨论——以会计学商誉“三元论”为起点

法人商誉权的法律本质及会计处理的讨论——以会计学商誉“三元论”为起点
轻利的传统风气。有关商誉权 的司法案例 也不多见 , 中 生活
碑、 有利的商业地位、 良好的劳资关系、 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
等。因此 , 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 ,
偶尔有的商誉权纠纷展示在立法者面前的, 也往往是一种被
极端化 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受 到损害后集体成员的“ 怒” 愤 , 而

客体的物权体 系。这是否 能够作为商 誉权尽 管客 体是一种 无形 物 , 但仍可划归物权体系的依据呢?
笔者认为 , 中国土地 问题是有其 特殊 性的 , 以土地使用 权作为整个土地制度的起点是特定环境下 的产物 , 并且根据 实践情况看 , 目前土地使用 权尽 管作为一种相 对所有权 的二
解释学上看在立法未有 改变之前 , 确实有其 它学说不可 比拟
的优 势 。
价账户论。J u这三个论点被称作商誉的“ 三元论” 。好感价值
论认为 , 商誉产生 于企业的 良 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 , 这 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 拥有的优越 的地理位置 、 好 的 口 良
但笔者个人认为, 此种观点从法与社会互动层面上值得 商榷。民法通则制定于八十年代, 当时我国仍是以计划经济 为主体的经济模式, 商品经济意识模糊, 整个社会仍带有重名
目 , 前 法学专家出于维护 民法体 系完整 的需要 , 将 往往 商誉权划归到人格权 、 物权或知识产权 中。】 L 2
第 一, 人格权说 。有学者认为 , 国民法通则 1l 中确 我 0条
究者很少能够完整地给予 一个 明确 的概 念。因此必须参考
会计学 的通行观点对其进行 阐释 。
故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超额收益论认为, 商誉是与
收稿 日期: 1— 6 1 20 0—1 0

最新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最新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摘要】本文针对商誉会计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国际会计界尚没有确认和计量企业自创商誉的规范,未进行负商誉确认使利润虚增,商誉会计减值测试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商誉会计理论体系、完善实务操作等一系列措施建议。

【关键词】商誉;商誉会计;减值测试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商誉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也大,越来越得到会计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商誉会计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的特殊性、复杂性的特征,一直备受会计界的争议,本文借鉴、结合国内外对商誉会计的研究成果以及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的相关规定,谈论会计商誉的一些相关问题。

一、商誉1.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一项特殊性很强的无形资产,它是指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在未来期间给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润的潜在能力,或者是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超过了可辨认净资产的正常获利能力所产生的资本化价值。

2.商誉的本质。

对于商誉的性质问题的认识,国内外会计界经历了几代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三大大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是20世纪初我国杨汝梅先生所著的《无形资产》中所阐述的超额收益观,“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一种叫寻常的收益为高之收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该观点认为商誉本质上就是在一个企业中,所有资产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项单个资产价值相加的部分。

第二种观点是70年代美国著名的会计学研究者亨得利克森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提出的商誉“三元理论”,即著名的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按照这三种解释,我们既可把商誉认为是一项单独的资产,又可把它看作是一个具有极强综合性的计价账户。

第三种观点是80年代美国的基索(D.E.Kieso)和卫根特(J.Weygrandt)合作的《中级会计》一书中指出,商誉的本质可概括成两方面:一是代表获取净资产的代价与自身公允价值间的差额:二是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关于商誉会计的思考

关于商誉会计的思考

关于商誉会计的思考
杨永淼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5)001
【摘要】自19世纪末以来,商誉及商誉会计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具争议的论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商誉会计的思考,指出建立商誉会计应解决的问题,并对商誉会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杨永淼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0
【相关文献】
1.论商誉会计理论重构——兼评商誉会计“三元理论” [J], 阎德玉
2.对商誉会计问题的几点思考 [J], 艾志群
3.对A股业绩"爆雷"背后万亿商誉会计处理的思考 [J], 于学平; 鹿唯婧
4.关于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的思考 [J], 马万柯
5.对负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的思考 [J], 曹国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三元论视角的商誉会计问题

基于三元论视角的商誉会计问题
总计价账户论, 又被称为剩余价
值论。 其论点主张商誉是一个企业的 总计价账户, 并且是继续经营价值概 念以及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 经营价值概念提出, 商誉本身并不是 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 而是实体各 项资产总计的整体价值超过了其个别 价值的总和。 这里的未入账资产指的 是类似优秀管理、忠诚客户、有利地点 等因素。
能采用购买法合并, 并对合并商誉采用 减值测试法; 澳大利亚于 2004 年 7 月开 始不再摊销商誉,而采用减值测试法;加 拿大于 2005 年开始对商誉采用减值测试 法。
2007 年我国新准则向国际趋同跨了 一大步,将商誉不再归为无形资产,规定 了只有购买法合并才能确认商誉, 并明 确了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由 “直线摊销 法 ”改 为 “公 允 价 值 法 ”,要 求 结 合 相 关 资 产组和资产组组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测 试。 由此可以看出,商誉减值的规定在保 持中国特色的同时, 基本实现了与国际 会计准则趋同。
1.优 越 的 地 理 位 置 、 独 特 的 生 产 技 术 和 专 营 专 卖 权 等 , 这 些都可以根据需要作为一般无形资产入账。 第一,它们都符 合资产的定义;第二,它们都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 就本文而 言,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其计价问题。 其一,地理位置一般有一 个公允市价,即便找不到公允市价,还可以通过地段租金资 本化确定其入账价值;其二,企业的独特生产技术可根据其 研究开发成本计价。 其三,企业的专营专卖权可根据其获得 该项权力的耗费入账, 或者以转让该项权力获得的收入入 账。 由于在会计实务中有关其计价入账问题均有介绍,故而 这三项构成要素可以分别计入各自的无形资产二级账户 中。
(二)商誉减值损失的披露。 商誉可以反映企业获得超额 收益的能力,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因而,其核算是否正 确 ,不 仅 影 响 到 企 业资 产 负 债 表 所 反 映 信 息 的 质 量 ,还 影 响 到企业利润表所反映信息的质量,最终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 者 作 出 恰 当 的 经 济 决 策 。 商 誉— ——作 为 企 业 重 要 的 无 形 资 产,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其确认、计量方法不同于一般意义 上的可辨认有形资产,披露内容也有别于其他资产。 笔者认 为,但凡有迹象表明商誉可能发生减值时,可比较商誉所属 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价值,认定商誉是否发 生减值。 在商誉可能发生减值时,应比较商誉内含价值与其 账面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管 理 人 员 的 才 能 , 是 真 正 的 商 誉 , 不 应 作 为 一 般 无 形 资 产计入账户。 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的管理人员虽能为企业 创造未来经济收益,但并非企业所有且亦非企业控制。 另一 方面,即使将其作为资产入账,仍不能解决实务中如何计价 问题。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虽然提出了一些理论主张,但 在实务中均很难运行,人力资源无转出价值,故而无法按转 出价值计价。
从以上阐述可知,“三元论” 分别 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商誉的本质。 好感 价值观从资产的视角定义商誉, 但其 仅仅列举了商誉的种种特质却难以解 决其计价问题。 再者,笔者认为,好感 价值观这一观点笼统地认为商誉是一 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欠妥,因为,按照 现行惯例,只有自创商誉不入账,而外 购商誉(合并商誉)则可以入账。 超额收 益论是当下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 该 观点囊括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条 件,即经济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 三要素。 其不足之处表现在:对商誉科 学定性后, 相关理论研究没有及时跟 上,加之其他两个观点同时作用,对其 形成一定的干扰, 使得商誉定性理论 本身缺乏根系理论的支持, 对商誉会 计实务指导作用乏力。
(二)外购商誉的确认。 在企业并购时,当收购企业以超过 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的价款购入被收购企业时,超过 公允市价的部分价款就是被收购企业的商誉。 但笔者认为, 如果对并购(收购和兼并)企业的并购动机进行分析,就会得 出一些不同的结论。 并购企业之所以愿意出高价,并不一定 是源于被收购企业有较高的商誉,而是因为并购企业本身的 特殊需求不能在别的投资中得到满足。 事实上,并购企业之 所以愿意出高价格,其目的有多种,或是购买企业确实获得 了商誉价值,或是为了满足其特定的并购要求。 鉴于此,笔者 认为,并购企业在并购被并购企业时,所支付的超过被并购 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的价款部分,作为递延资产处理,不应 确认为商誉。 理由如下:第一,企业并购,相当于委托被并购 企业代其开办一家企业, 因而不仅需要按市价购买各项资 产,而且需要为新开办企业达到现行运行状态支付开办运行 费。 因此,超过净资产公允市价部分的价款可视同并购企业 开办一家同规模的企业所要支付的开办费。 第二,将并购企
二、商誉的确认问题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 所谓资产,
专题:商誉会计相关问题探讨
即企业所拥有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 源。 对资产的确认问题, 依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规定,应以成本效益原 则 和 重 要 性 原则 为 前 提 ,看 是 否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 故而,自创商誉 往往又被定义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各项无 形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可使得企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多的收 益。
C AIZHENGJIANDU 专题:商誉会计相关问题探讨
基于“三元论”视角的商誉会计问题浅析
●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会计系 李 岚
【摘 要】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 产, 是财务会计具有高度特殊性和复 杂性,同时也深受理论界重视的难题。 但从笔者对股票投资人和企业管理层 所做的一次小范围调查中发现, 现实 中商誉会计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非 常微弱。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本文基于 商誉“三元论”视角,通过对目前商誉 会计中的几个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 从对商誉基本概念、 特点和性质的认 识, 商誉的成因分析以及商誉会计研 究的现状,到商誉会计确认、计量标准 的确定, 以至披露形式的选择等方面 进行反思, 得出目前的商誉会计存在 严重缺陷, 并因此未能提供具有足够 质量的会计信息的结论。 进一步分析 问题的根源, 主要在于商誉的高度特 殊性和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的制约。 为 此,提出将商誉会计处理分解、构建更 加协调的会计原则体系, 以及重新认 识财务会计定位的建议。 【关键词】 商誉 特点 确认 计量 披 露
超额收益论观点认为, 商誉是指 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 部分。 这里所提到的超额收益是指在 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行业平均盈利 水平更高的利润。 众所周知,商誉与企 业是一个整体,无法单独辨认,但一旦 其拥有权归属企业, 商誉就具有超常 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能。 因此,此时的 商誉, 其价值只有通过整体所创造的 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
1.优 越 的 地 理 位 置 、 独 特 的 生 产 技 术 和 专 营 专 卖 权 等 , 这 些都可以根据需要作为一般无形资产入账。 第一,它们都符 合资产的定义;第二,它们都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 就本文而 言,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其计价问题。 其一,地理位置一般有一 个公允市价,即便找不到公允市价,还可以通过地段租金资 本化确定其入账价值;其二,企业的独特生产技术可根据其 研究开发成本计价。 其三,企业的专营专卖权可根据其获得 该项权力的耗费入账, 或者以转让该项权力获得的收入入 账。 由于在会计实务中有关其计价入账问题均有介绍,故而 这三项构成要素可以分别计入各自的无形资产二级账户 中。
总计价账户论, 又被称为剩余价
值论。 其论点主张商誉是一个企业的 总计价账户, 并且是继续经营价值概 念以及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 经营价值概念提出, 商誉本身并不是 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 而是实体各 项资产总计的整体价值超过了其个别 价值的总和。 这里的未入账资产指的 是类似优秀管理、忠诚客户、有利地点 等因素。
6 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3 12
一、 商 誉 理 论 基 础— ——“三 元 论”
商誉的本质, 美国当代著名会计 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中曾发 表了三个论点— ——好感价值论、 超额 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 被人们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好感价值论的主要思想: 商誉主 要产生于企业的形象以及顾客对企业 的好感, 此好感可能源于企业所拥有 的地理位置、口碑、商业地位、劳资关 系 并不是以实 物形态存在, 且无法准确记录其金额, 因此商誉实质上是企业各种未入账的 无形资源,因而,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 资源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