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及原理详细介绍
人工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器](https://img.taocdn.com/s3/m/3b4d36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a.png)
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监测起搏器的功能及电池状态。同时 ,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及外伤。
注意事项
患者应避免接触高磁场、高压线、高频设备等可能对起搏器产生干扰的设备。 此外,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以免对起搏器造成损伤。在日常生活中 ,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成功治疗案例介绍
01
患者李先生,因严重心动过缓导 致昏厥,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 ,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未再 出现昏厥症状。
02
患者张女士,因心脏传导系统障 碍导致心衰,植入人工心脏起搏 器后,心功能得到改善,恢复了 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患者分享与经验交流
李先生表示,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 ,他重新获得了生活的信心,能够进 行正常的运动和工作,生活质量明显 提高。
疗,如抗凝治疗等。
02
手术过程
手术通常在局麻下进行,通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将起搏器植
入到心胸侧壁胸大肌下部的囊带内。然后,通过起搏导线将起搏器与心
脏连接,设置合适的起搏参数,测试起搏器功能。
03
术后处理
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同
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后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
技术进步与新材料的应用
微型化设计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心脏起搏 器将进一步微型化,减少对患者 的身体负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无线充电技术
未来人工心脏起搏器将采用无线充 电技术,简化充电过程,提高使用 便利性。
新材料的应用
新型生物材料性。
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张女士分享了她在植入人工心脏起搏 器后的康复经验,她强调了定期复查 和遵从医嘱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 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起搏器原理及应用【最新版】
![起搏器原理及应用【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5a7247910ef12d2bf9e794.png)
起搏器原理及应用起搏器,其实是指整个起搏系统。
起搏系统由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及程控仪组成。
其中起搏器和起搏电极导线植入人体。
起搏器由安装在金属盒中的电路和电池组成。
起搏器在需要的时候向心脏发出微小的电脉冲起搏电极导线由绝缘导线组成,负责向心脏传送微小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
程控仪通常放在医院或诊所里。
护士和医生可以通过程控仪这一特殊计算机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并在需要的时候调整起搏器的设置。
起搏系统的这三个部分协同工作,以帮助改善心动过缓的症状。
起搏系统能使心脏加快跳动,以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
通过提高心率,心动过缓的症状通常都能得到缓解或消除,这意味着病人可以增强活力,减少气急的症状。
一般地说,起搏治疗是针对心动过缓的一种治疗法,并不能根除心动过缓的病因。
因此,起搏系统并不能防止其它的心脏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等)或心衰等的发生。
迄今为止,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唯一手段。
这一伟大的技术已使逾2百万人在过去的50年中受益。
正是有了起搏器,患有心动过缓的病人可以期盼象正常人一样地生活。
第一部分:起搏器起搏器是整个起搏系统的“动力”部分,它的电子部分可以决定何时发送微小的电能,即起搏脉冲。
起搏器由钛金属外壳及内部的电路和电池组成。
电池起搏电池提供起搏所需的能量(即微小电脉冲)。
这种微小的、密封的锂电池通常能工作数年。
当电池耗尽时,整个起搏器需要被更换。
电路起搏器的电路就象一台微型计算机。
电路将电池能量转换为病人感觉不到的微小电脉冲,电路控制电能释放的时间和数量。
连接口该部分位于起搏器金属外壳的上端,为透明塑料件。
连接口是起搏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接的地方。
历史回顾自1950年,世界首例起搏器植入以来,全球大约有2百万人已经从这一伟大的发明中受益,而从1985年起,大量的新技术为病人带来了莫大益处。
例如,新技术能根据病人的活动状况(例如运动),自动对起搏器进行调节,以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极大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96835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5.png)
神经调节治疗
研究神经调节治疗在心脏起搏 治疗中的应用,为特殊患者提
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应用的前景
01
起搏器与药物治疗结 合
通过药物辅助调节起搏器功能,提高 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2
起搏器与介入治疗结 合
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同期植入起搏器, 解决患者窦性停搏等问题。
03
起搏器与外科手术结 合
对于心脏节律异常的患者,如病态窦房结综 合征、房颤等,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调整 心脏节律,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
心脏功能衰竭
神经调节治疗
对于心脏功能衰竭的患者,植入性心脏起搏 器可以通过刺激心肌收缩,增加心输出量, 缓解症状。
近年来,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在神经调节治疗 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如用于治疗慢性顽 固性心衰、高血压等。
感知功能
起搏器能够感知心脏自身节律,根据需要 发放脉冲。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技术类型
DDD起搏器
具有感知和触发功能,能够模拟正 常心脏节律。
VVI起搏器
具有感知和抑制功能,能够保证安 全的心室起搏。
DDDDR起搏器
具有感知、触发和频率适应性调节 功能,能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自动 调整起搏频率。
AAI起搏器
在外科手术中植入起搏器,解决复杂 先心病等难题。
THANKS
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
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也会影响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 效果,如手术操作是否规范、术后抗凝治疗等。
提高临床效果的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包括窦性停搏、房颤 伴心室率缓慢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患 者获益。
规范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需要严格规范,确保手术成功和起搏器 植入后正常工作。
心脏起搏器原理及手术护理
![心脏起搏器原理及手术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308b7ba8114431b90dd89b.png)
17
4.2.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单腔 起搏
双腔 起搏
三腔 起搏
将电极导线从头 静脉、锁骨下静 脉或颈内静脉跨 三尖瓣送入右心 室内嵌入肌小梁 中,脉冲发生器 多埋藏 在胸壁 胸大肌前皮下组 织中 。
❖ 运动指导:术肢忌过度外展,6周内避免举大于2.5kg重物
❖ 随访指导:植入后1、3、6月一次,以后三月至半年随访 一次,接近使用年限时一年一次
26
.
27
一般将心房起搏 电极置于右心房, 心室起搏电极置 于右心室
18
如行双房起搏 电极放置在冠 状窦内,如行 心脏再同步 (双心室), 左室电极经过 冠状窦放置在 左室侧壁冠状 静脉处。
单腔起搏
19
双腔起搏
20
三腔起搏
21
5.心脏起搏器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
5.1 术前护理
5.2
术中护理
5.3
术后护理
5.4
* = 起搏
11
1.4工作原理
脉冲发生器定时发放一定 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导 线和电极传输到电极所接 触的心肌(心房或心室) ,使局部心肌细胞受外来 电刺激产生兴奋,并通过 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或闰盘 连接向周围心肌传导,导 致整个心房或心室兴奋并 进而产生收缩活动。
12
2.功能类型
1.心室按需(VVI)型起搏器 2.心房按需(AAI)型起搏器 3.双腔起搏器(DDD) 4.频率自适应(R)起搏器
健康指导
22
5.1术前护理
❖ 心理护理 ❖ 相关检查 ❖ 皮肤准备 ❖ 抗生素皮试,防感染 ❖ 术前3天停抗凝药 ❖ 建立静脉通道 ❖ 训练平卧位床上排泄
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起搏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6662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f.png)
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起搏器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治疗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问题。
它通过向心脏提供电脉冲来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发生器、感知器、起搏器电极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一、信号发生器1.1 脉冲发生器起搏器的信号发生器是起搏器的核心部分,它产生电脉冲信号来刺激心脏。
脉冲发生器由电池、振荡电路和放大器组成。
电池提供能量,振荡电路产生稳定的电脉冲信号,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压和电流来刺激心脏。
1.2 脉冲参数调节起搏器的信号发生器可以调节脉冲的参数,包括脉冲宽度、频率和振幅。
脉冲宽度决定了脉冲的持续时间,频率决定了脉冲的发生速率,振幅决定了脉冲的强度。
这些参数的调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个性化设置。
1.3 节律检测起搏器的信号发生器还具有节律检测功能,可以检测患者的心跳节律。
当心跳节律异常时,起搏器会根据预设的条件发出相应的电脉冲来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
二、感知器2.1 心电感知起搏器的感知器可以感知患者的心电信号。
它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将心电信号传输到起搏器的信号发生器中。
心电感知可以帮助起搏器判断患者的心跳情况,包括心率、心律和心室收缩等参数。
2.2 过敏性感知起搏器的感知器还可以感知患者的运动和呼吸等生理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帮助起搏器判断患者的活动水平和需求,从而调节脉冲的输出参数。
例如,在患者运动时,起搏器可以增加脉冲的频率和振幅,以满足心脏的需求。
2.3 抗干扰能力起搏器的感知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可以准确地感知心电信号并排除外界干扰。
它可以过滤掉来自肌肉运动、电磁干扰和其他外界信号的干扰,以确保起搏器的工作稳定和准确。
三、起搏器电极3.1 电极位置起搏器电极是将电脉冲传输到心脏的关键部分。
电极通常分为心房电极和心室电极,分别植入在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位置。
电极的准确位置可以确保电脉冲的传输效果和治疗效果。
3.2 电极固定起搏器电极需要稳固地与心脏连接,以确保信号的传输和治疗的有效性。
2024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2024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https://img.taocdn.com/s3/m/50e61e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4.png)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CONTENTS •手术介绍与背景•术前准备与评估•手术过程详解•术后管理与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总结与展望手术介绍与背景01永久心脏起搏器定义01永久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医疗设备,通过向心脏发送电脉冲来调节心跳速度,保持心脏正常节律。
02该设备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脉冲发生器植入皮下,导线通过静脉插入心脏内部。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某些心肌病、心脏手术后遗症等。
禁忌症活动性感染、严重出血倾向、未控制的恶性肿瘤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心脏起搏器技术不断发展,经历了从体外到体内、从临时到永久的演变过程。
现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同时,新型起搏器不断涌现,如无线起搏器、可充电起搏器等,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术前准备与评估02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目的、风险和预期结果,确保患者充分理解。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停用某些药物等。
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手术可行性。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以排除手术禁忌症和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包括年龄、合并症、心功能等因素,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术前检查与评估解释手术风险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复杂性有关,以及医生将采取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鼓励患者提出问题,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手术风险并做出知情决策。
详细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电极脱位、心包填塞等。
手术风险告知手术过程详解03麻醉方式选择局部麻醉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通过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手术部位失去痛觉。
全身麻醉对于不能耐受局部麻醉或需要更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全身麻醉。
植入位置确定静脉植入通过穿刺静脉血管,将导线植入心脏内。
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参考PPT
![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参考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335f1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6.png)
作用:主要是纠正心率失常,保持正常的房 室传导顺序,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气胸是锁骨下静脉穿刺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 一,通常是由于穿刺时针头刺的过深,亦即 针头与胸壁表面成角太大,误入胸腔而引起, 最早的表现是在穿刺时可吸出气体,或病人 有咳嗽。一旦怀疑有气胸时,应立即拔除穿 刺针,必要时摄直立位的X线片以确诊。
23
并发症及护理-气胸
避免气胸的办法是在穿刺时务必使针头在通 过锁骨和第一肋骨间隙后,在第一肋骨表面, 几乎接近水平方向进针,就可以避免刺入胸 膜的圆顶部位或误入第一肋间隙而刺破胸膜 及肺脏。
16
并发症及护理-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止血彻底,手术创口 不留异物;
2.囊袋大小合适; 3.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4.手术器械应高温消毒或气体消毒; 5.一旦确定创口感染,应清创缝合,于对侧
重新插管植入起搏器。
17
并发症及护理-囊袋血肿
常见原因: 1.手术者术中操作粗糙,止血不彻底,血管结
10
起搏器的分类-双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方式是双腔起搏器中对心房和心室 的起搏和感知功能最完整者,故称为房室全 能型。但不如单腔起搏器那么方便、经济, 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伴或不伴窦房结功能障 碍。不适宜应用者:慢性房颤一房扑。
11
起搏器术后护理
(1)术后24 h 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禁 止翻身,术后第2天可适当术侧卧位。术后 1周内术侧肢体制动,并加强观察心律变化。 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避免患侧 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大幅度地外展、 上抬及患侧肩部负重、从高处往下跳。如果 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可能是导线脱离,应立 即到医院检查。
《起搏器的植入技术》课件
![《起搏器的植入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4453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6.png)
定期随访
定期和医生进行随访,及 时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及问题,进行调整和维护。
术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1 细致检查
2 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术前禁食禁水
确保患者身体状态适宜, 并对存在的疾病进行充 分了解。
告知患者手术相关风险, 获得其同意。
准确控制进食和饮水时 间,以避免手术期间发 生恶心、呕吐等情况。
术中测试和调试
1Leabharlann 内部测试医生会对植入的起搏器进行内部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外部测试
电池寿命 更换流程 术后护理
根据起搏器类型和使用频率不同,电池寿命可 达数年至十年。
电池寿命短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通过手术将起 搏器的电池进行更换。
电池更换后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护 理,以保证起搏器正常使用。
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1 感染预防
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 细致护理和培训,以减 少感染风险。
2 出血控制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控制 出血量,使用合适的止 血方法和药物。
3 过敏反应预防
对患者进行充分了解, 避免用药和材料出现过 敏反应。
生活中使用和维护起搏器的方法
日常活动
起搏器不会对正常生活造 成太大限制,但要避免重 物压迫和剧烈撞击。
远程监控
可以通过远程设备定期监 控起搏器工作状态,以及 及时检测异常。
灵敏度设置
确定起搏器对心脏电信号的敏感程度,以确保正确的起搏信号传递。
术后注意事项和护理
1 休息与锻炼
术后一段时间需要适当休息,但也要进行适量的锻炼,以促进康复。
2 定期检查
定期复诊并进行心电图和起搏器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3 避免磁场干扰
心脏临时起搏器
![心脏临时起搏器](https://img.taocdn.com/s3/m/bffe007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e.png)
心脏临时起搏器心脏临时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节律失常的疾病。
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心脏节律支持。
本文将介绍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原理、适应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心脏临时起搏器是一种小型、可植入的医疗装置,通过电极导线连接到心脏,以维持或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当心脏自身的起搏系统出现异常时,临时起搏器可产生电脉冲刺激心肌收缩,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它可以随时调整和控制电刺激的频率和强度,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心脏临时起搏器适用于一系列心脏节律失常疾病,包括窦房结功能低下、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病症。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节律不齐、心跳过慢或心跳停止,从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心脏临时起搏器的使用可以及时纠正这些异常,并保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脏临时起搏器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但仍需经过专业医生的操作。
在植入过程中,医生会首先选择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局部麻醉将起搏器导线插入心脏。
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到起搏器,起搏器则被放置在患者的皮下组织或肌肉中。
植入过程通常较为安全,患者一般会在医院内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
使用心脏临时起搏器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患者应避免高强度磁场的环境,如核磁共振检查等。
这些磁场可能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功能,并对患者造成伤害。
其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激烈运动和剧烈摔跤,以避免对起搏器造成不必要的冲击和伤害。
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心脏功能,以确保起搏器的稳定工作。
心脏临时起搏器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提供临时性的心脏节律支持,也可以为某些心脏病患者提供长期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临时性心脏节律失常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可以提供及时的治疗,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对于需要长期起搏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将心脏临时起搏器更换为永久性起搏器,以持续监测和维护心脏的正常节律。
总之,心脏临时起搏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节律失常的疾病。
新型心脏起搏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心脏起搏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a957b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6.png)
新型心脏起搏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居高不下,导致心脏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医学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心脏起搏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型心脏起搏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什么是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通过电刺激植入人体心脏,激活心脏收缩的装置。
它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心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心脏节律异常的患者,通过电刺激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具体来说,心脏起搏器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发生器,另一个是传感器。
发生器是起搏器的核心,它负责产生电脉冲,通过导线传到心脏,使心脏收缩。
传感器则是一个电子芯片,它能够感知心脏的节律和心律失常,从而确定心脏需要电脉冲的时间和频率,控制发生器的工作。
二、新型心脏起搏器技术介绍1. 经皮起搏器技术在传统的心脏起搏器手术中,需要在颈部或胸部开刀,将电极导管经静脉导入心脏,而经皮起搏器技术则是通过穿刺手术将电极导管经皮肤插入心脏,实现起搏器的植入。
相比传统手术,经皮起搏器操作时间更短,风险更小,使患者的痛苦和恢复过程缩短。
2. 多场景应用的可调节心脏起搏器随着患者病情变化和生活方式变化,起搏器参数的频率和工作模式也应随之改变,可调节心脏起搏器则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该技术可以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线上调整,避免过早的手术二次更换起搏器的风险。
3. 低能耗小型化心脏起搏器低能耗小型化心脏起搏器是指尽量减小起搏器的尺寸,延长使用寿命和减少电池更换的频率,同时也可减少起搏器的能耗,提高电池使用效率。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起搏器的尺寸将更加小型化,更适合不同年龄档次的患者。
三、新型心脏起搏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新型心脏起搏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医学研究及实践的支持。
例如,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多个机构的研究团队,成功研究出了一种无需电池的低能耗心脏起搏器。
这种起搏器运用超声波质子共振技术,产生的微小电场激活人体心脏,让它恢复正常节律。
心脏起搏器原理
![心脏起搏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eb45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d.png)
心脏起搏器原理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以通过电脉冲来调节心脏跳动节律的医疗设备。
它通常被植入在患者的胸部,可以在心跳过缓或心跳过快的情况下发出电脉冲,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
心脏起搏器的原理涉及到心脏的生理学和电生理学知识,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感知心脏的跳动情况,二是根据需要发出电脉冲来调节心脏跳动的节律。
首先,心脏起搏器通过植入在心脏附近的传感器来感知心脏的跳动情况。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心脏的跳动频率和强度,从而判断出心脏的跳动是否正常。
一旦心脏跳动过缓或过快,心脏起搏器就会根据预设的参数来判断是否需要发出电脉冲来调节心脏的跳动节律。
其次,当心脏起搏器判断出心脏的跳动需要调节时,它会通过植入在心脏附近的电极来发出电脉冲。
这些电脉冲会传导到心脏的心房或心室,从而刺激心肌细胞产生兴奋和收缩的反应,从而调节心脏的跳动节律。
通过这种方式,心脏起搏器可以在心脏跳动过缓或过快的情况下及时发出电脉冲,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
除了根据心脏的跳动情况来发出电脉冲外,心脏起搏器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活动情况来调节电脉冲的频率和强度。
例如,当患者在运动时,心脏的跳动频率会加快,此时心脏起搏器可以根据运动的强度来调节电脉冲的频率和强度,以满足患者的心脏跳动需求。
这种智能调节功能可以让心脏起搏器更好地适应患者的生活和活动需求,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知心脏的跳动情况,根据需要发出电脉冲来调节心脏的跳动节律。
它可以在心脏跳动过缓或过快的情况下及时发出电脉冲,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活动情况来智能调节电脉冲的频率和强度。
这种智能调节功能可以让心脏起搏器更好地适应患者的生活和活动需求,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心脏的生理学和电生理学知识,它为心脏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和生活保障。
人工心脏起搏
![人工心脏起搏](https://img.taocdn.com/s3/m/677ade5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9.png)
人工心脏起搏人工心脏起搏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一)评估1.严重的心跳过慢。
心脏停跳 3 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 40 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
这也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
2.心脏收缩无力。
疾病若破坏了心肌,或改变了其原有形态,会导致心肌无法有力收缩。
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就会引起心脏泵血不足,身体各部分无法获得充足的新鲜血液,造成头晕、胸闷、乏力等各种症状。
如药物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可以在心脏各部分安装多个起搏器,同步产生多个电刺激命令,帮助心肌收缩。
3.心跳骤停。
心脏停止跳动数分钟就能致死,一些疾病可引发心跳骤停或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以安装具有除颤器功能的起搏器,能恢复心脏有规律的跳动。
4.在某些心脏病综合治疗中(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特发性Q—T 延长综合征、预防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等),起搏器还是不可或缺或唯一的治疗手段。
(二)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病情、安置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技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消除紧张心理。
2.皮肤准备:永久起搏器备皮范围是上至下颌,下至乳头,双侧至腋中线,包括腋下。
临时起搏器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
心脏起搏器知识人工心脏起搏器深度分析
![心脏起搏器知识人工心脏起搏器深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5aaf7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e.png)
1819年
A1dini应用直流电刺激断头尸体停跳的心脏,结果出现跳动
1929年
澳大利亚医生Lidwell和物理学家Booth合作设计出一种起搏装置,当电流通过针刺心室电极时将一死婴救活,这是人工心脏起搏史上临床应用的首次成功。
美国胸外科医生Hyman研制成一种重达7.2公斤的心脏起搏装置,能使停跳的心脏复跳,并把这种装置称之谓人工心脏起搏器。
*
精编内容
心室触发型起搏(VVT)
在感知自身心室激动后立即释放心室刺激。VVT方式即确保起搏器发放刺激而不是抑制。现在,触发模式很少用来作为首要的起搏模式。
*
精编内容
心房抑制型起搏器(AAI)
与VVI方式一样,所不同的是起搏及感知都在心房内。由于心房电图小于心室电图,所以AAI起搏器需要更高的感知灵敏度(sensitivity)。
*
精编内容
输出单元
产生向心肌发出电压脉冲的电路。 适当强度的电脉冲可以刺激心肌产生可发布的动作电位,并最终心肌收缩和心脏搏动。能产生这样的电位波形的最小电能量称为刺激阈。 电能量的大小取决于脉冲幅度和脉冲持续时间 输出单元通过对电容充电储存电能,当控制电路决定发放脉冲时电容放电。现代起搏器使用2.8V电池,通过对电容并联充电,串联放电可以使输出脉冲的电压幅度高于电池电位。
*
精编内容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任何一个起搏器的频率适应性系统有两个部分所组成。其一是传感器,用来直接或间接检测或感知与代谢需要相关的物理或生理变化。另一个部分则是用来将检测到的上述变化换算成合适的起搏频率的计算方法或算式,这种算式决定起搏器频率适应的特点 常用传感器:体动传感器 、每分钟通气量传感器 、Q-T 间期传感器
*
精编内容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基础知识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0786e5bf7ec4afe04a1dfd1.png)
术后护理
2.伤口护理 术后用0.5-1KG沙袋加压6-8小时,常规间隔45分钟解除压
迫15分钟。术后24小时换药一次,伤口无异常可2-3天换药1次 ,一般术后第7天拆线;临时起搏器应每天换药。保持伤口皮 肤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换药,注意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肿胀, 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病人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发暗发紫、 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 使用知识指导 告知患者安置起搏器的类型、设置频率、平均使用年限
(5年)。指导其妥善保管好起搏器卡,外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 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出院指导
➢ 病情监测 每天自测安静状态下脉搏2次,如若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
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抚弄起搏器植入 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避免摩擦,如出现红、肿、 热、痛等炎症或出血现象应及时就医。
年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最后1年改为每月至少1次,保证 在电池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活动锻炼(术后第2-8天循序渐进实施)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握拳运动:
外展运动:
前屈运动:
患者平卧,
患者呈站立位,
患者呈站立位,
上肢伸直,
双手放于两侧,
双手放于两侧,
将患肢上肢往两侧伸,
五指用力伸直, 回收再打开,
起搏器 分类
根据起搏器电极 导线植入部位
根据起搏器应用 方式
单心腔起搏器: 仅起搏心房或心室
双心腔起搏器: 顺序起搏心房和心室
三腔起搏器: 双心房单心室或单心房
双心室 四腔起搏器: 双心房+双心室
临时起搏器
植入式起搏器
定义:
起搏器:通过发送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 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式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 所致的心功能障碍
心脏起搏器的原理与应用
![心脏起搏器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4fe1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5.png)
心脏起搏器的原理与应用心脏起搏器的原理基于心脏的电生理机制。
人体的心脏约由四个心房和四个心室组成,而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过程是通过电信号实现的。
这些电信号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沿特定的路径传递,最终引起心脏肌肉的收缩,从而实现血液的泵送。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传导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心脏的节律不齐。
这时,心脏起搏器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心脏起搏器可以感知到心脏的节律异常,并通过电刺激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心脏起搏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脉冲发生器、导线和控制装置。
脉冲发生器是心脏起搏器的核心部件,它能够产生电脉冲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心脏肌肉中。
导线负责将电脉冲信号从脉冲发生器传输到心脏。
控制装置负责监测心脏的节律,并根据需要发出电刺激信号。
根据其工作方式,心脏起搏器可分为固定率起搏器和感知起搏器两种。
固定率起搏器会定期发出电刺激信号,不受心脏自身节律的影响。
这种起搏器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的心脏节律失常,如心室颤动。
而感知起搏器则会根据心脏自身的节律来发出电刺激信号。
它能够感知到心脏的节律异常,并根据异常情况进行治疗。
这种起搏器通常用于较轻度的心脏节律失常,如心房扑动。
在手术过程中,植入心脏起搏器通常需要通过一个小切口将导线插入人体心脏,并将脉冲发生器植入胸部皮下组织。
这个手术通常是一种非常安全且低风险的手术,可以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完成。
术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以确保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尽管心脏起搏器在治疗心脏节律不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限制。
例如,植入过程可能会导致感染、出血或气胸等并发症。
此外,与其他医疗设备一样,心脏起搏器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总结而言,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可用于治疗心脏节律不齐的情况。
它通过电刺激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改善心脏功能,并预防心脏骤停。
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但心脏起搏器在现代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篇关于起搏器的知识分享
![一篇关于起搏器的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0b0b77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0.png)
一篇关于起搏器的知识分享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植入式心脏电子器械,可能很多人都对此不甚了解。
起搏器主要是通过脉冲发生器识别自身电活动和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产生有效的收缩,以便维持较为正常的心跳节律和速率,防止出现一些较长的心脏停搏,甚至是出现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的情况,换句话讲,就是给心脏加个“发动机”。
随着起搏器功能和电极的不断更新升级,三腔心脏起搏器还可以延缓心衰进展,而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可以减少室速室颤等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文本将从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工作原理以及日常维护方面进行讲解,希望大家对起搏器有更清晰的认知。
一、了解起搏器心脏起搏器主要是由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组成的,是能让心脏跳动的机器。
脉冲发生器则含有电源,也就是电池,现在主要使用锂-碘电池和电子线路组成,能产生和输出电脉冲。
电极导线是外有绝缘层包裹的导电金属线,作用就是将电脉冲传递到心脏,并将心脏的腔内心电图传输到起搏器的感知线路。
目前临床上起搏器的类型有:单腔起搏器,只有一根电极导线,可以根据需要将其植入右心房或右心室合适的部位,通常适用于持续性房颤伴慢心室率的患者;双腔起搏器有两根电极导线,通常分别植入右心房和右心室合适的部位适用于除持续性房颤外的大部分患者,优点是保证心房、心室的顺序性起搏,也就是说能更接近与人体正常的心跳;三腔起搏器当然就是有三根电极导线,通常在右心房、右心室、左室心外膜(冠状静脉)植入电极,能使心脏收缩能力最为接近人体的生理状态。
此外,根据起搏器是否具有除颤功能可分为除颤起搏器和普通起搏器。
最新的无导线起搏器不仅小巧,不用安置电极导线及胸壁下制作囊袋,还具有创伤小,不影响美观等优点。
二、置入起搏器什么样的人群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呢?起搏器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心动过缓、长时间心脏停博、传导阻滞及某些传导功能障碍但必须服用减慢心率药物等。
此外,患有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等)、有猝死遗传家族史和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可能会造成心源性猝死,就需要植入除颤起搏器来随时监测并预防猝死的发生。
植入式医疗应用场景
![植入式医疗应用场景](https://img.taocdn.com/s3/m/b3e68e3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8.png)
植入式医疗应用场景一、介绍植入式医疗是指将医疗器械或药物通过手术等方式植入人体内,以达到治疗、监测、修复等目的的一种医疗技术。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神经刺激器等领域,并不断发展出新的应用场景。
二、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能够控制心脏跳动的小型电子设备,通过将电极导线连接到心脏上,向心脏传递电信号来控制其跳动。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病变。
三、人工关节人工关节是指通过手术将原有关节部位移除,并安装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的假体,以取代受损关节的功能。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骨科方面的疾病,如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等。
四、神经刺激器神经刺激器是一种能够通过电信号对神经进行刺激的设备,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等。
通过手术将电极导线植入到大脑或脊髓等部位,可以对神经进行精细的刺激和调节。
五、脑机接口脑机接口是指将人类大脑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人类思维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交互。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肢体残疾、失语等方面。
通过手术将电极导线植入到大脑皮层等部位,可以实现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监测和控制。
六、皮下埋藏式药物泵皮下埋藏式药物泵是一种能够持续释放药物的小型泵装置,通过手术将其植入到皮下组织中,并与静脉或动脉相连,以达到治疗目的。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
七、结论植入式医疗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将医疗器械或药物植入到人体内部,可以实现更加精细、个性化的治疗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植入式医疗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及原理详细介绍
1.引言正常情况下,人体心脏右心房的窦房结能自动地、有节律地发出电脉冲,通过心肌神经传导系统向心脏各部位发出指令,使心肌收缩,心脏跳动,向全身泵送血液。
若心肌神经传导系统发生障碍或者窦房结、房窦结不能有规律地发出电脉冲、下传电脉冲,心脏就会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停跳,危及患者生命。
人工心脏起搏器可以对患病的心脏根据需要根据需要给予直接电刺激,人为地使心跳正常起来。
人工心脏起搏器在形式上可分为体外临时起搏型和植入式(或称永久性或埋藏式)两种,前者供急救性临时起搏,后者供长期性起搏治疗。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即一般意义上的心脏起搏器。
2.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原理和构造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很精巧的、可靠程度很高的电脉冲刺激器,是应用一定型式的起搏脉冲发生器,与特制的导线(即:起搏导管电极)连接,和起搏电极发送电脉冲刺激心脏,使激动不能或传导不好的心脏应激而起搏的医疗电子仪器。
人工心脏起搏器主要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1)起搏导管电极:它一方面将起搏器的输出信号引向心肌进行起搏,另一方面将感知到心脏自身搏动的信号(腔内心电图ICG)反馈给起搏器以控制起搏脉冲的发放。
它是心内膜电极,目前已由早期的单极发展到双极,甚至多极。
作为长期起搏的导管电极必须是用生物相容性好、韧性好、抗老化、耐腐蚀的材料制成。
电极导线通常采用爱尔近合金(Elgiloy)或用镍―铬―钴―钼合金丝绕成螺旋管。
导线的外层绝缘材料都选用高纯硅橡胶或医用聚氨酯。
电极头的材料以表面活化各向同性低温热解碳或铂为优。
(2)起搏脉冲发生器:它由起搏电路、电池和金属外壳组成。
起搏器的能源需是体积小、容量大、缓慢释放能量、密封性能好及性能可靠的电池,目前国内外植入式起搏器普遍使用锂―碘电池,使起搏器的连续使用寿命达到了10年以上。
由于金属钛生物相容性好,毫无锈蚀,故目前起搏器外壳都采用钛材料拉伸成型,体型各部以较大的圆弧连接,采用激光焊接进行封装。
从20世纪80年代起起搏电路开始普遍采用集成电路来制造起搏器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