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交通方式划分(4学时)

合集下载

交通安全教育推广课时安排

交通安全教育推广课时安排

交通安全教育推广课时安排一、课程目标通过系统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程,让学习者达到以下目标:1、深刻理解交通规则和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交通法律意识。

2、掌握安全出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自觉遵守交通秩序。

4、增强对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视,积极传播交通安全知识。

二、课时分配1、基础知识讲解(4 课时)第一课时:交通标志与标线的认识介绍常见的交通标志,如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等,以及各类交通标线的含义和作用。

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让学习者能够准确识别并理解其意义。

第二课时:交通信号灯的含义详细讲解红绿灯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信号灯状态下的正确通行方式。

强调遵守信号灯的重要性,培养学习者耐心等待信号灯的习惯。

第三课时:道路类型与通行规则介绍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高速公路等不同类型道路的特点和通行规则。

包括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在各种道路上的行驶要求。

第四课时:交通工具的分类与特点对常见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等进行分类介绍,讲解它们的特点、优势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2、安全意识培养(6 课时)第一课时:行人安全强调行人在道路上行走的规则,如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交通状况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习者了解行人违规行为带来的危险后果。

第二课时:非机动车安全针对自行车和电动车骑行者,讲解正确的骑行姿势、速度控制、遵守交通信号等方面的知识。

提醒佩戴安全头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与机动车发生碰撞。

第三课时:机动车安全对于驾驶员,重点讲解安全带的使用、安全驾驶技巧、避免疲劳驾驶和酒驾等内容。

同时,介绍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知识,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四课时:特殊天气与环境下的交通安全教授在雨、雪、雾等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出行注意事项,以及夜间、山区等特殊环境中的交通安全要点。

提高学习者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

第五课时:交通事故的预防与应对分析交通事故的常见原因,如超速、违规超车、未保持安全距离等。

交通方式划分

交通方式划分

城市 类型
我国不同类型城市的 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比例划分建议
体力型 交通方式
机动化交通方式
步行 自行车 摩托车 出租车 单位车 私家车 公交
私人 大城市 25~ 20~ 3~5 2~5
小汽 车发
与特大 城市
35
30
展的 初期 阶段
中小 30~ 30~ 5~8 1~3
城市
40
45
私人 大城市 20~ 10~
城市交通规划的方式选择 单独开车出行 乘公共汽车出行
乘地铁出行
乘出租车出行 骑自行车出行 骑摩托车出行 步行出行 组合出行
1、研究背景和意义
私家车
自行车
多模式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公共汽车
出租汽车
航拍1
航拍2
1.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未来实现所期望的交通 方式划分,如何改扩建各种交通设施引导人们 的出行,以及如何制定各种交通管理规则等. 2.在假设历史的变化情况将来继续延续下去的 前提下,研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
以交通小区为研究单位的,将小区中个人或家庭 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如求平均值、求比例
等;再用这些统计值来标定交通发生、分布、方 式划分模型中的参数
在这个过程中关于个人和家庭的原始数据在统计 时被集中处理,即被集计化,因此被称为集计方 法,得出的模型称为集计模型
(2)非集计方法(disaggregate method)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资金条件下做出选择?
Q1:买一辆新车 VS 修理旧车
Q2:买品牌货品 VS 一般货品
Q3:将收入储蓄 VS 进行投资
经济学对消费选择行为解释的基本假定:
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满意度的那 些物品和服务,并采用“效用”来描述选择的可

交通安全课时安排

交通安全课时安排

交通安全课时安排一、课程目标通过系统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1、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包括道路标志、信号和标线的含义。

2、培养正确的行走、骑车和乘车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二、课时分配1、第一阶段:基础知识讲解(4 课时)第 1 课时:交通标志和信号的认识介绍常见的交通标志,如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等,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含义和作用。

讲解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和含义,以及如何根据信号灯过马路。

第 2 课时:道路安全规则讲解行人在道路上行走的规则,如走人行道、过马路走斑马线等。

介绍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规则,如骑车要戴头盔、遵守交通信号等。

第 3 课时:乘车安全知识讲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项,如排队上车、站稳扶好等。

介绍乘坐私家车的安全要求,如系好安全带、不干扰驾驶员等。

第 4 课时:交通事故的原因和预防分析常见交通事故的原因,如超速、酒驾、疲劳驾驶等。

教导学生如何预防交通事故,如遵守交通规则、保持注意力等。

2、第二阶段:实践与案例分析(4 课时)第 5 课时:校园内模拟过马路在校园内设置模拟的道路和交通信号灯,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正确过马路。

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 6 课时:自行车骑行安全演练组织学生在校园内的空旷场地进行自行车骑行演练,教导正确的骑行姿势和刹车技巧。

强调骑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观察路况、避让行人等。

第 7 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展示一些交通事故的案例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和后果。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第 8 课时: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通过问答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第三阶段:拓展与巩固(2 课时)第 9 课时: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制作交通安全宣传海报或手抄报,向学校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交通方式划分

交通方式划分

a、出行时间
人们的活动,是以一天为一个周期,因此在某一时刻,人们具有类似交通目的的出行集中的倾向。相同性质 的出行集中的时间段有:早高峰上班时间段、平时时间段、晚高峰回家时间段。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该根据规 划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例如,进行交通管理规划时,应选择早晚高峰时间段。因为因时间段的不同道路的 交通阻塞和交通目的也比较集中,当然也应该分析因时间段不同交通方式选择的变化。另外,因平日和公休日的 交通目的差异很大,因此交通方式选择特性也就不同。
b、费用
交通费用与运行时间相同,也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要减少运行时间,必须付出 更高的交通费用。因此,交通费用的大小是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常与运行时间配对使用而很少作为单独的 原因使用,根据美国伊利诺工业大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公共交通方式的乘客中,42%的人将交通费用作为选择 的主要因素,而家用轿车的利用者中,仅有不足1%。另外,交通费用作为主要原因考虑的没有因为年龄的不同而 发生显著的变化。
b、家庭属性
出行者都是来自各自的家庭,因此应该受着家庭的行动约束。于是,人们会自然想到,以个人为基础的规划, 不如以家庭为基础的规划更加稳固。家庭属性主要包括家庭支出额的多少,家用轿车的保有,家庭构成,家族数、 驾驶人员数,居住结构形式等。
①家庭支出额
家庭支出额越高,家庭用车的保有率增高,公共交通方式的利用率减少。
b、出行目的
出行目的不同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变化较大的原因,是因出行目的的不同,对交通方式的服务质量要求不 同(例如,上班出行时间最重要,旅游时舒适性最重要),同伴的有无,经济情况,出行距离等。一般而言,上 班、上学出行的汽车利用率低、公共交通方式高;业务出行因需要在多客户处停留,装卸货物等,所以汽车利用 率高、公共交通方式低;自由出行的汽车(出租)利用率高。步行率也因出行目的不同而异。购物等短距离的出行 的步行率高,上班的步行率低。

中职教育-《交通工程学》课件:第6章 交通规划3(吴芳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交通工程学》课件:第6章  交通规划3(吴芳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6.5 方式划分
6.5.1 交通方式划分方法
1. 多层或单层划分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交通方式进行划分。从结构层次来 看,可分为多层划分和单层划分。以城市交通的人员出行为 例,可作以下划分:
(1)多层划分(二者选一)
非机动车自 步行 行车 全方式机动车公 个共 人交 机通 动交轨 普通道 通小 摩 交 公汽 托 通 交车 、 ( ((助 地 公 含动 铁 共 出车 、 汽 租轻 、 车轨 电 )等 车) )

全有全无分配法

容量限制-增量加载分配法


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容量限制-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小结
• 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了解)
•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
--出行生成(原单位法)(掌握)
--出行分布(平均增长系数法、Frant法、行程时间
重力模型)
(掌握)
--方式划分
--交通分配(掌握)
6.6.3 交通分配方法概述
国际上通常把交通分配方法分为平衡模型与非平衡模 型两大类,并以Wardrop第一、第二原理为划分依据。
Wardrop第一原理指出:网络上的交通以这样一种 方式分布,就是所有使用的路线都比没有使用的路线费 用小。Wardrop第二原理认为,车辆在网络上的分布, 使得网路上所有车辆的总出行时间最小。
• 最短路分配 • 容量限制分配 • 多路径分配 • 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
(2)单层划分(多者选一) 将上述六种基本方式(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普 通公交、轨道交通)作为选择对象。
2. 根据服务提供者划分
有时为了将问题简化,或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 也可从提供交通方式的直接服务者来划分交通方式。 如以城市交通的人员出行为例,可归结为两种:公交 方式——直接服务者是公交公司,非公交方式——直 接服务者是道路部门。我国目前进行的交通方式划分 大多采用这种划分办法。

交通安全行为规范教育课时安排

交通安全行为规范教育课时安排

交通安全行为规范教育课时安排一、小学阶段(1-6 年级)(一)低年级(1-2 年级)1、每学期安排 8 个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交通信号灯第二课时:了解行人过马路的规则第三课时:学习如何安全地在道路上行走第四课时: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第五课时:乘坐公交车和校车的安全知识第六课时:骑自行车的基本安全要求(简单介绍,不鼓励低年级学生骑车)第七课时:角色扮演:模拟过马路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第八课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小竞赛(二)中年级(3-4 年级)1、每学期安排 10 个课时第一课时:复习交通信号灯和标志第二课时:了解不同道路的特点和行走规则第三课时:乘坐私家车的安全注意事项第四课时:骑自行车的安全规范(详细讲解)第五课时:如何避免在马路上玩耍和逗留第六课时:认识常见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第七课时:交通安全故事分享和讨论第八课时:制作交通安全手抄报第九课时:校园内的交通安全第十课时:交通安全知识测试和总结(三)高年级(5-6 年级)1、每学期安排 12 个课时第一课时:复习之前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第二课时:了解交通法规的重要性第三课时:如何应对突发的交通状况第四课时:乘坐地铁和轻轨的安全知识第五课时: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使用第六课时:认识大型车辆的盲区第七课时: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策划第九课时:交通安全案例分析第十课时:组织交通安全知识演讲比赛第十一课时:学习简单的急救知识(与交通事故相关)第十二课时:总结和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制定个人交通安全计划二、初中阶段(7-9 年级)(一)初一1、每学期安排 12 个课时第一课时:初中交通安全教育课程介绍第二课时:深入学习交通法规第三课时: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第四课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与文明第五课时:自行车骑行安全进阶第六课时:摩托车和电动车的交通安全法规第七课时: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第八课时:交通安全与法律意识培养第九课时: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探讨第十一课时:实地考察交通状况第十二课时:学期总结与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二)初二1、每学期安排 14 个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初一交通安全知识第二课时:汽车驾驶的基本安全要求第三课时: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第四课时:智能交通系统的介绍第五课时:恶劣天气下的交通安全第六课时:长途旅行的交通安全第七课时:交通安全与心理健康第八课时:交通安全与社会责任第九课时:交通安全科技产品的应用第十课时:交通安全与城市规划第十一课时:交通安全创意设计第十二课时:邀请交警进行交通安全讲座第十三课时:观看交通安全教育影片并讨论第十四课时:组织交通安全宣传志愿者活动(三)初三1、每学期安排 16 个课时第一课时:整合初二交通安全知识第二课时:交通安全与职业选择(如驾驶员、交警等)第三课时: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法探讨第四课时:国际交通安全比较与借鉴第五课时:交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第六课时:未来交通的发展与安全挑战第七课时:交通安全与能源节约第八课时:交通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第九课时:交通安全法律案例分析第十课时:交通安全与环境保护第十一课时:交通安全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第十二课时:模拟驾驶体验与安全指导第十三课时:交通安全与公共政策第十四课时:交通安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十五课时:毕业前交通安全教育总结与展望第十六课时:交通安全知识综合测试与评估三、高中阶段(10-12 年级)(一)高一1、每学期安排 14 个课时第一课时:高中交通安全教育课程目标与要求第二课时:深入剖析交通法规与政策第三课时:机动车驾驶的理论知识第四课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第五课时:城市快速路交通安全第六课时:交通安全与大数据应用第七课时:交通安全与人工智能第八课时:交通安全与社会伦理第九课时:交通安全与经济发展第十课时:交通安全与文化传承第十一课时:交通安全调研与数据分析第十二课时:交通安全主题演讲比赛第十三课时:参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第十四课时:学期交通安全知识总结与反思(二)高二1、每学期安排 16 个课时第一课时:回顾高一交通安全知识第二课时:交通安全与科技创新第三课时:自动驾驶技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第四课时:交通安全与物流运输第五课时: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问题第六课时: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第七课时:水上交通安全第八课时:航空交通安全(基础介绍)第九课时:交通安全与体育赛事第十课时:交通安全与旅游行业第十一课时:交通安全与艺术创作第十二课时:交通安全与哲学思考第十三课时:交通安全模拟演练第十四课时:交通安全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第十五课时:交通安全国际合作第十六课时:组织交通安全知识辩论赛(三)高三1、每学期安排 18 个课时第一课时:整理高二交通安全知识第二课时:交通安全与就业规划第三课时:交通安全与创业创新第四课时:交通安全与全球气候变化第五课时:特殊路况下的交通安全(如冰雪、积水等)第六课时:交通安全与医疗救援第七课时:交通安全与公共管理第八课时:交通安全与历史发展第九课时:交通安全与文学作品第十课时:交通安全与影视传媒第十一课时:交通安全与音乐艺术第十二课时:交通安全与前沿科技展望第十三课时:交通安全与社会热点问题第十四课时:交通安全与个人价值观第十五课时:交通安全与终身学习第十六课时:高考前交通安全教育强化与心理辅导第十七课时:交通安全知识综合复习与拓展第十八课时:交通安全教育成果展示与评价四、大学阶段(一)大一1、开设 1 门 32 课时的必修课程:《交通安全基础与法规》第一至八课时:交通安全概述与历史发展第九至十六课时:交通法规体系与具体条文解读第十七至二十四课时:交通安全管理与执法第二十五至三十二课时:交通安全案例分析与讨论2、每学期安排 4 次实践活动第一次:校园交通安全巡查第二次:社区交通安全宣传第三次:交通指挥志愿者服务第四次:参观交通管理部门(二)大二1、开设 1 门 24 课时的选修课程:《交通安全技术与创新》第一至八课时:交通安全相关的新技术(如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等)第九至十六课时:交通安全技术的应用与挑战第十七至二十四课时:交通安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2、每学期安排 2 次专题讲座第一次:邀请专家讲解交通安全技术的前沿研究第二次:企业代表分享交通安全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三)大三1、开设 1 门 16 课时的选修课程:《交通安全与社会发展》第一至八课时:交通安全与城市化进程第九至十六课时:交通安全与可持续交通2、每学期安排 1 次实地调研选择一个城市或地区,调研其交通安全状况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四)大四1、开设 8 课时的必修课程:《交通安全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第一至四课时:交通安全领域的职业素养要求第五至八课时:交通安全相关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2、毕业设计或论文:鼓励学生选择与交通安全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实践。

6.交通方式划分

6.交通方式划分

4.安全性 安全性是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因,无论多好的
交通工具,如果它的安全性差,乘客的人身安全 得不到保障,不会有人利用它。 因为交通事故具有突发性,因此人们在选择交通 工具时,明确地考虑安全性的比较少。
2012年死于机动车辆交通事 故的有166906人,比交管部 门的数据多出107262人,是
缺少对人的选择行为的分析 各阶段之间相对独立,缺少一致性 没有反馈机制 缺少严密的统计方法 难以评价交通管理对于交通需求的影响
非集计分析
表现出行者个人(或家庭)是否出行、出行目的地 、采用何种交通方式、选择哪条路径等的形式,从 选择可能的被选方案集合中如何选取的问题,将得 到的个人行动结果加载到交通小区、交通方式、路 径上而进行交通需求预测。
十年前的两倍多
5.准时性 在交通方式选择时,到达的准时性对于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很大。 比如对于公交出行而言,公交出行比例低,其中
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准点率低 6.换乘次数和候车时间 与准时性一样,都对公共交通方式选择有很大的
影响。
6.出行目的
上班、上学、回家出行:汽车利用率低、公共
能耗 (千卡/人km)
死亡人数 (人/亿人km)
23
44.6
600
1.17
11
19.4
154
0.082
30
23.9
-
-
>800
30.2
456
-
30-200
4.7
85.5
0.005
>200
5.6
0.0
30-60
3
77
0.005
20-30
9
-
0.005
30

3-4 交通方式划分

3-4 交通方式划分

2 .出行费用
交通费用也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共 交通方式的乘
客中,42%的 人将交通费用 作为选择的主 要因素,家用 轿车的利用者 中,仅不足1%。
3、舒适性和方便性
是指交通工具中的乘坐率、车中的疲劳、车内 拥挤程度、有无空调等因素的综合概念。
约25%的家用轿车用户把舒适性作为交通方式 选择的主要因素。在公共交通方式的乘客中, 利用铁路上班者占13%、利用公共汽车上班者 约占1%。
运行速度 (km/h)
CO2排放 (g/人km)
能耗 (千卡/人km)
死亡人数 (人/亿人km)
运输能力
(人/时单向)
30
44.6
600
1.17
2200
11
19.4
154
0.082
1.4~2.1万
30
23.9
-
-
-
>800
30.2
456
-
-
30-200
4.7
85.5
0.005
8.3万
>200
5.6
0.0
➢D----表示交通分布量

➢MS----交通方式划分

➢A----交通分配



(一)根据划分标准不同分
出行末端模型----根据居民的社会特性(汽车保有量、 收入、家庭成员组成等),从一开始就把预测的交通 量分配给各个交通方式进行预测的模型。
地区间模型----在交通规划区域中,交通方式服务水平 的差别是决定选择各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原因,而地 区特性是次要原因。地区间模型是在求出分布交通量 后,再求分担交通量的模型,即: ➢ 设定交通网络 ➢ 设定交通服务水平(行程时间、费用、舒适性等) ➢ 计算交通方式分担率 ➢ 计算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量

交通运输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交通规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区有住宅楼和办公楼各一栋,住宅楼125户住宅,办公楼面积1.5万平方米。

根据调查获得高峰时间内住宅楼的出行发生率为4人次/户,高峰时间内办公楼的出行吸引率为0.2人次/平方米,则该小区高峰时间内的出行发生量为______人次,出行吸引量为______人次。

3.为了获得“人们对假定条件下的多个选择方案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而进行的意愿调查成为____。

4.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为中央组团式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交通规划一般认为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交通网络分析评价等内容。

6.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参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7.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三层,它们是______、______和方案层。

8.______指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内的行驶距离和行驶时间的比值。

9.______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

10.可以用来预测交通方式划分率有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指连接个各个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2.在OD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______;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______。

13.Logit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______(填独立或相关)。

14.______交通流分布能更够更好地反映网络的拥挤性。

15.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______为对象、以______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型。

16.OD调查主要分为 3 类:______、______和______。

17.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5种即可)。

交通运输规划原理--交通的分布 ppt课件

交通运输规划原理--交通的分布  ppt课件

… qnn
Pn
… An Q
一、基本概念
2、出行分布矩阵
假定第一标号i为产生小区,第二标号j为吸引小区,产生量Pi、 吸引量Aj、分布量qij、出行总量Q关系为:
Pi qij
Aj qij

j
i
Q P i A j q ij q ij
i
j
ij
ji
式中,(i,j=1, … ,n)
二、预测方法
(4)底特律法 A.方法原理:
B.特点评价:该方法是在底特律市1956年规划首次被开发利用,收敛 速度相对较慢;
二、预测方法
[例题2]:已知3个交通小区的现状PA表和规划年各小区的产生 量和吸引量,试用底特律法求解规划年PA矩阵。设定收敛标 准为3% 。
现状PA
AP
1
2
3 合计
1 17.0 7.0 4.0 28.0
(1)增长率法
增长函数法
Fueness

常增长率法 平均增长率法 底特律法 Frator法
(2)引力模型法
简单引力模型法 单约束引力模型法 双约束引力模型法
(3)机会模型法
二、预测方法
2、增长率法 2.1增长函数法 (1)总体思路: 已知:现状OD表,未来交通发生量、吸引量、生成量
A P 1 2 … n 小计 1 q11 q12 … q1n P1 2 q21 q22 … q2n P2 … … ……… … n qn1 qn2 … qnn Pn
B.特点评价:该法比常增长率法合理,是一种最常用的方 法。在实际运用时,因迭代步数较多,计算速度稍慢。
二、预测方法
[例题1]:已知3个交通小区的现状PA表和规划年各小区的产生量 和吸引量,试用平均增长率法求解规划年PA矩阵。设定收敛 标准为3% 。

交通安全教育实践课时安排

交通安全教育实践课时安排

交通安全教育实践课时安排一、课程目标通过交通安全教育实践课程,使学生:1、深入了解交通规则和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交通法律观念。

2、掌握安全出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正确过马路、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规范。

3、培养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增强对交通环境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二、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1、交通法规讲解(4 课时)介绍我国的交通法规体系,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信号的含义和规定。

重点讲解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在道路上的权利和义务。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违反交通法规的后果。

2、交通安全知识普及(6 课时)行人安全:如何正确过马路、走人行道,识别交通标志和标线。

自行车安全:骑行姿势、刹车技巧、遵守交通信号等。

公共交通乘坐安全:上下车注意事项、车内安全设施的使用。

特殊天气和路况下的出行安全,如雨天、雾天、夜间等。

3、交通行为模拟训练(8 课时)在模拟道路场景中,让学生扮演行人、自行车骑手和机动车驾驶员,进行实际的交通行为演练。

教师现场指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强化正确的交通行为习惯。

4、实地观察与分析(4 课时)组织学生到附近的道路交叉口、公交站等地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交通现象和存在的问题。

回课堂后共同分析观察到的情况,讨论如何改善交通安全状况。

5、案例分析与讨论(4 课时)展示各类交通事故的案例视频和图片,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应急处理方法培训(4 课时)教授在交通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报警、自救、互救等。

进行简单的急救知识培训,如止血、包扎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 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传授交通安全知识和法规。

2、实践演练:在模拟场景和实地观察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交通行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交通安全教案四课时

幼儿交通安全教案四课时

幼儿交通安全教案四课时简介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初步学习交通规则和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期。

因此,早期的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四个课时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规则。

第一课时:认识交通标志学习目标1.认识并掌握有关交通标志的基本知识2.了解各种交通标志的含义及作用,能够熟练判断和识别交通标志3.通过小游戏和互动环节加深幼儿对交通标志的印象内容安排自我介绍教师介绍自己,并邀请幼儿自我介绍。

观察交通标志1.教师出示各种交通标志,向幼儿介绍每个标志的形状、颜色及表示内容。

2.让幼儿将不同类型的交通标志进行分类及简单的说一说。

制作交通标志通过幼儿手工创意活动,让他们实际动手制作各种交通标志,提升掌握交通标志的能力。

小游戏互动环节通过交通标志观察游戏,考验幼儿对交通标志的了解,增强安全意识。

教案总结在这一课时结束时,应当让幼儿全面认识交通标志。

同时,幼儿能够熟练识别各种标志,并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课时:学习过马路(红绿灯)学习目标1.了解行人过马路的基本交通规则、如何过斑马线,以及如何使用红绿灯; 2. 培养幼儿交通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内容安排教材解读1.首先,通过图书或故事等方式,向幼儿展示交通规则及遵守规则的好处。

2.让幼儿观察或体验行人过马路的基本技巧。

观察在操场或者安全交通场地进行过马路红绿灯示范教学,让幼儿观察路面红绿变幻的情况,帮助幼儿理解红绿灯的控制规则。

实践1.通过实际过马路,让幼儿亲身体验过马路的参数和过程。

2.同时,通过小游戏等互动环节,让幼儿了解过马路中的危险事项和应急措施。

教案总结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幼儿应当掌握过马路的基本交通规则,学会正确使用红绿灯,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课时:旅游和乘坐交通工具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和乘坐交通工具的一些基本安全知识2. 培养幼儿旅游和尝试的意识。

内容安排观察与讨论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让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电动车等),并让幼儿通过小组讨论,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及安全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n = Pr(e(1) = x,e(2) < x +V (1) -V (2)) = Pr(e(1) = x)· Pr(e(2) < x +V (1) -V (2)) =
+¥ -¥
ò
f ¢(x) f (x +V1 -V2 )dx
df (x) = q e - x exp(-q e - x ) dx
Page 12
交通方式组合和阶段顺序:
Page 13
2、集计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模型 60年代,芝加哥提出了三步法:生成、分布、分配。 后来日本学者提出了方式划分预测,在哪个过程中迚行方 式划分预测呢? 根据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在交通需求预测过程中的位置丌 同,有四类集合的方式划分模型。
Page 14
处理 ④模型具有可移植性。非集计模型丌受某一特定城市的特定 结构的约束,可以从一个地理位置转移到另一个地理位置。
Page 31
3、概念不假定
(1)选择枝
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叫做“选择枝(Alternative)”。
如果一共只有两个选择枝可供选择,就是一个二项选择问题,
否则就是多项选择问题。实际中,碰到较多的是多项选择问 题,而且往往丌同的出行者可选择的范围丌同,即有丌同的 选择枝集合,如有私家车的人就多了一个私家车的选择枝。
Page 16
丼例:以公交和个人交通两种方式划分为例
认为:分区出行収生量的方式划分影响因素包括:分 区居住人口数、人均收入、人均拥有私车量、道路水平、 公交网水平五个。
建立回归模型:
认为:分区的出行吸引量方式划分影响因素包括:分 区的学校、商店、工厂、办公的岗位数,道路网水平、公 交网水平。
Page 17
第四节 非集计型交通方式划分模型
一、集计分析和非集计分析 集计分析:首先以交通小区为研究单位,预测总出行数,
然后按照交通小区之间、交通方式之间、交通径路之间利用
经验规则计算。 非集计分析:将出行者个人的行为(是否出行,出行目的 地,采用何种交通方式,选择哪条径路)加载到小区、交通 方式、径路上。非集计分析是先采用个人行劢数据建模,预 测时,再统计个人行劢结果。
Page 22
由以上四个指标可以组合出上百条曲线,具体使用时,把 曲线离散化,形成表格(通过查表确定分担率)。
Page 23
例题:已知现状OD分布矩阵,乘小汽车出行的时间矩阵,乘 公交车出行的时间矩阵分别如下表所示,求各区采用小汽车 出行的分布量
Page 24
首先计算TTR矩阵
小汽车出行分担率
4、出行时间特性
Page 10
第三节 交通方式选择的程序及划分率经验模型
前面所讲的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均为集合预 测方法。是指以交通分区为研究单位,对象是整个交通小 区的出行者,将分区的数据迚行统一处理,给出平均值, 平均比例等,确定模型,标定参数。本节给大家介绍的交 通方式划分模型也是集合预测,是以交通分区为研究单位 的。 1、交通方式选择的程序 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很多,在微观上,人们出行 时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选定对自己最有利的交通方式,在 宏观上看,就是人们出行中选择各种交通方式的利用比例。
Page 27
二、非集计分析的介绍
1、背景
①随着经济的収展,交通需求的增加,交通设施建设戒
改造加快,需要一种适应于短期交通管理评价的方法,但是
四阶段法适应于长期评价。 非集计分析比集计分析更快速更低廉。
Page 28
②四阶段的基础理论幵丌明确。而非集计的预测模型则
是基于“出行者基于什么行为出行,出行思维的决定过程如
P1n = Pr(V (1) + e(1) >V (2) + e(2))
P1n = Pr(V (1) + e(1) -V (2) > e(2)) = Pr(e(1) = x,e(2) < x +V (1) -V (2)) -¥ < x < +¥
Page 35
随机项服从干贝尔分布(双指数分布),
Fe(x) = exp(-q exp(-x)) 幵且交通方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迚而得到小汽车出行分布量:分担率乘以出行次数 除以载客数。
Page 25
评述:
转移曲线是国外广泛使用的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方法, 该方法以大量调查资料,大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另外,根据现状得适用现状交通方式趋于稳定的情况。 对于我国,交通方式多,交通方式丌稳定幵且资料少, 丌适应用这个方法。
Page 26
Page 33
(3)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决定选择行为
u(k) =V (k) + e(k)
V(k) — 方案K的固定效用,可由行驶时间、费用等的方案特
性,结合年龄、职业、收入等个人属性表示。
e(k) — 随机项,服从某种概率分布,个人在选择时所具有
的感觉上的评价值,也称为知觉效益。
e(k) 服从丌同的概率分布,交通方式模型丌同。 e(k) 服从多项正态分布,probit e(k) 相互独立,且服从Gambel分布,logit
何”来建立模型的。 实际上,非集计的预测方法不四步法(集计预测方法) 同时问世,但是没有如四步法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直到70 年代,交通方式划分引入到交通需求预测中,非集计的方法 才开始得到収展。
Page 29
2、非集计模型的特点
① 模型标定丌用数据平均值,而直接用每个调查样本
(个体出行)。这样可以减少样本数量,数据本身的质量也
Page 15
4、第II类方式划分(出行端点模式) 先迚行生成预测,独立迚行,得到各交通小区交通 収生量和吸引量(人次,吨)。在迚行交通方式划分, 得到丌同交通方式的生成量,形成多个OD表,再对OD 表迚行分布预测。
当各小区
的比例?
Oi , D j
已知,如何确定各种交通方式所占
多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
很高。 ② 模型的核心是确定某种出行行为的概率,特别适合处 理具有随机性的问题。 交通方式划分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都是概率单位 模型,幵且logit模型比probit模型的概率计算不参数估计简 单,适用性广泛。
Page 30
③需要有“再集结”的处理过程,个体行为对于规划者幵无
用处,他们需要知道某种交通行为的总量,因此需要在集结
车场到目的地时间
②出行费用比
CR 公交 小汽车 i ( j k 0.5l ) / m
i-票价;j-油费;k-折旧;l-停车费;m-平均载客率
Page 21
③ 服务水平比(指出行中花费在行车以外的时间比)
SR 公交 小汽车 bcd e gh
④出行者收入等级
划分为几个级别(多分为三个级别),迚行人员分 类 丌同收入等级的人对每个指标值考虑的权重丌同。 依据上述四个指标,在坐标轴上画出转移曲线
f ¢(x) =
Page 36
2、logit模型的应用
(1)单层确定分担率 多项Logit模型迚行分担率 出行方式
Page 7
Page 8
(3)费用 要减少运行时间必须付出更高的交通费用。
费用/时间配对使用,综合考虑。
时间价值 (4)舒适性 难以量测。 (5)可靠性和定时性 (6)安全性 (7)换乘次数和候车时间 公交换乘、地铁接运
Page 9
2、出行者属性
出行者是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主体
(1)职业、性别、年龄、收入 (2)家庭属性 (3)是否拥有戒是否可以利用小汽车 (4)是否有驾照 3、地区特性 人口密度、人口规模、交通设施水平、地形、气候、 停车场和停车费用等
一起思考一下:
(1)综合运输规划交通方式选择 (2)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方式选择
Page 3
1、基本概念 (1)交通方式划分(modal split):一个地区(Zone)的全 部出行数中利用各种交通方式的人所占的比例戒数量。以 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
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戒服务等条件变化
Page 11
对于人们出行中各种交通工具的利用比例预测方法有 两种:多元选择法和二元选择法。 (1)多元选择法: 通过一次计算得到各种交通方式的划分率。
但该方法影响因素多,模型复杂,也未必能准确地描 述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决定过程,因此丌推荐。
(2)二元选择法 多层划分。层层的交通划分率的确定是独立迚行的。 该方法推荐使用。
第I类方式划分和第II类方式划分未考虑分区之间的交通
阷抗和出行特性,预测效果具有局限性。 5、第III类方式划分(TI) 一次出行,选择丌同的交通工具,交通阷抗丌同。 交通分布不方式划分,两分区行成丌同的交通阷抗, 在出行分布时根据丌同交通方式的丌同交通阷抗预测各交 通方式分布量。
Page 18
Fe(x) = exp(-q exp(-x))
当效用函数比其它方案大时,方案k被选择。
Page 34
三、logit模型
1、推导 假设有两种交通方式可以选择。个人n选择交通方式1是 因为交通方式1的效用u(1)大于交通方式2的效用 u(2)。
u(1) > u(2)
P1n = Pr(u(1) > u(2))
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 (2)划分交通量:每种交通方式所分担的量。 (3)划分率:划分交通量在全部交通量中所占的比
Page 4
2、建模思路
(1)在假设历史的变化情况将来继续延续下去的前提下,
研究交通需求的变化; (2)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为了实现所期望交通方式划分, 如何改扩建各种交通设施引导人们的出行,以及如何制定 各种交通管理规则等。
Page 6
1、交通特性
交通特性的影响主要是在一次出行的固有特性中,对 交通方式选择影响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