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脉诊实训报告心得感悟总结

脉诊实训报告心得感悟总结

脉诊实训报告心得感悟总结引言脉诊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脉搏变化来判断病情和辨证施治。

本次脉诊实训是我在中医学学习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和脉诊技巧的运用,我深刻体会到了脉诊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性,并对自己的临床思维方式和医学素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本次实训的经验和感悟,分享我对脉诊实践的理解和对中医学的思考。

实训经验1. 仔细观察患者在进行脉诊时,我发现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神等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都可以为我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况和脉象变化的线索。

例如,红色的面色可能暗示患者有热病,苔黄厚腻可能表示湿痰内盛等。

因此,在进行脉诊前,先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是极为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脉象和病情。

2. 灵活运用脉诊技巧脉诊技巧是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到了多种脉象的判断方法,如浮脉、沉脉、细脉、滑脉等等。

而掌握这些技巧并不仅仅是机械地套用,更关键的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例如,对于浮脉,我会考虑到患者有消化不良的情况,而滑脉可能是因为患者体内有寒湿等等。

因此,灵活运用脉诊技巧可以帮助我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进一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3.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在实践中,我发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十分重要。

通过与患者交流,我能够获得更多的病史信息和症状反馈,这对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非常重要。

此外,与患者的沟通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因此,在进行脉诊时,我始终注重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并尽力营造一个舒适和信任的环境,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帮助患者。

心得感悟1. 脉诊是中医学的瑰宝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医学的瑰宝。

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和判断,我们能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脉诊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取脉搏信息,更是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在中医临床诊断学中,脉诊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感知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的虚实、寒热、表里、气血等情况,从而为中医的辨证施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脉诊作为中医临床诊断学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广大中医学生和医生的重视和关注。

我有幸参加了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的教学,通过亲身体验脉诊实验,对脉诊这一重要的中医诊断手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取得了一些收获。

下面我就从认识脉诊、脉象的判断和脉诊技巧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认识脉诊在实验课上,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脉诊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对脉搏的位置、性质、节律、深浅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和临床实例的介绍,我们对脉诊这一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

脉诊是通过观察和感知患者的脉搏来了解脏腑功能、病邪性质、病情变化等,是中医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脉象是激动脉血流的肉搏波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有很敏锐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感知患者的脉象,来判断其健康状况和病情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重点学习了手腕部位的脉搏,包括尺部脉搏和桡部脉搏,通过观察和感知这些脉象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情况、脏腑功能和病邪性质。

二、脉象的判断了解了脉诊的重要性和作用后,我们开始学习如何判断脉象。

脉象的判断需要我们综合运用观察、感知和比较的方法,通过肉搏的形态、频率、节律等进行判断。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多次练习,慢慢掌握了脉象的判断方法和技巧。

首先是观察肉搏的形态,包括脉搏的宽窄、弦紧、数稀、滑濡等特点。

然后是感知脉搏的频率和节律,包括脉搏的快慢、有力弱等情况。

通过这些观察和感知,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状况、气血状况和病邪性质等。

在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脉象的比较方法,可以通过左右对比和前后对比来判断脉象的健康状况和病变情况。

三、脉诊技巧掌握了脉象的判断方法后,我们开始学习脉诊的具体技巧。

脉诊技巧包括摸脉、点脉和把脉等,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敏锐感知和灵活运用。

脉诊学习心得

脉诊学习心得

脉诊学习心得第一篇:脉诊学习心得脉诊学习心得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其中我以为以切脉最为主要,也最能反映一个中医大夫的水平。

确有医者以三指决死生,按脉而知病恙。

且不说中医其他何等神奇,只此一招就可知病在何脏何腑,实在是中医文化之重中之重。

,然而我又确见不少家父同门,从医多年仍不能领会脉诊之精要,只为“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之流,实在让我心痛。

又觉《中医诊断学》里脉诊部分实在不怎么样,遂在家父指导下潜心研读《濒湖脉学》,实践理论结合。

通过一段时间总算初涉脉诊门路,浮、沉、迟、数、滑、弦、濡、弱也大概分清,对《濒湖》也略有心得,特别写来希望大家探讨。

首先,学习脉诊一定要对其有信心。

中国医学发展几千年,脉诊的手法理论都很完备,其能存在如此长的时间,客观上说明他一定是有效的,一定能指导我们诊断治疗疾病。

否则,脉诊早就被时间冲刷干净了,更不会有历代医家的继续发掘。

虽然现在西医大行其道,以至于中医院校本身都有很多人怀疑和非议脉诊的科学性,但我想告诉大家:夫难事,必为我能而他人不能者。

没有潜心学习研究的人,永远领会不到脉诊的精华,永远达不到“从脉辩证”的最高境界。

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自古有之,其言其行大可当笑话看来。

所以,如果各位想在中医学真的有所造诣,脉诊绝对是不能省略的科目。

其次,说说我认为该学什么内容。

现在的中医诊断学脉诊部分前后的总论不错,提供很多指导性的东西,像“举按寻”的手法介绍,三步九侯的所指,甚至是“独处藏奸”的道理都很重要。

可是具体叙述29种(《濒湖》里是27种)|卖相时,写得实在不怎么样,反倒不如《濒湖脉学》有意义。

很多东西都是把《濒湖》缩抄,翻译成白话文,再加几句说明,可到底其脉整体和部分显现的意义如何却没有提。

比如滑脉,临床上所见极多。

书中说到主病:多见于痰湿食积和湿热。

可寸滑和迟滑有什么不同?关滑寸滑又有什么不同?三部俱滑呢?很多重要的问题没有说明。

临床很多病人很可能是一手关部浮滑,寸部浮滑带有弦意,尺部沉滑,如此又该怎么辩证呢?总之,我实在认为学脉学一定要背《濒湖脉学》,没有坚实的根基,一辈子都不能从脉辩证。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而脉诊则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脉搏的触诊、观察和分析,中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身体的脉象变化,从而诊断疾病、判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脉诊是中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触诊脉搏、分析脉象来诊断疾病、判断病情。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实践,深化了对脉诊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通过脉诊实验教学,我深刻理解到脉搏的触诊对于脉诊的重要性。

脉搏是血液在动脉内膜下脉搏波的传导所形成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人体内脏功能和脉络的反映。

通过触诊脉搏,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脉象变化,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是否正常,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通过触诊脉搏的方式,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找到患者的脉搏,如何正确地触摸脉搏的频率、力度和节律,从而获得准确的脉象信息,这对于我们的脉诊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脉诊实验教学使我意识到脉象的变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不同脉象特征与不同疾病的关系,比如沉细数脉与肾气不足、濡糙数脉与湿热内蕴、洪大濡数脉与阴虚阳浮等。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脉象的变化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受到患者体质、病情、情绪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

要准确地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不能仅凭脉搏的频率、力度和节律来判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脉诊实验教学,我也深刻认识到脉诊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积累经验。

脉诊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仅仅是初步接触了脉诊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要想在临床实践中熟练掌握脉诊,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积累经验。

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脉诊能力,做到脉诊准确、病情判断准确、辨证施治准确。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方法,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脉搏的节律、频率、力度、深浅、滑数、手感等情况,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活动和疾病变化情况,为中医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中医学教学中,脉诊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脉诊技能和诊断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实际实验教学体会,谈谈我对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的感悟和体会。

脉诊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医学有句古训:“医者先诊脉,次问病,后治疗。

”可见脉诊在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地位。

脉诊实验教学是中医学生学习脉诊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脉搏的各种特征,提高手感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诊断思维和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老师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多次反复操作,让学生从模糊到明确,从不熟悉到熟练,逐步掌握脉诊的技能。

我在实验教学中也体会到了脉诊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正确摸脉、分辨脉象,提高了自己的脉诊技能。

脉诊实验教学带给我的收获。

通过脉诊实验教学,我不仅掌握了脉搏的摸诊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从脉象中获取信息,分析脉象变化,判读脏腑病变的情况。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老师提醒我们要细心观察脉搏的细微变化,通过观察脉搏的频率、力度、节律、深浅等情况来判断脏腑功能的变化,这对我们日后的临床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实验教学,我还学会了如何和患者进行交流,妥善安排患者的体位,使脉搏得到准确的反映。

这些都是我在实验教学中所学到的宝贵经验,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脉诊实验教学需要不断练习。

中医脉诊是一门高度依赖实践的技能,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老师强调要勤练脉诊,通过多次反复操作来提高自己的脉诊水平。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每个人的脉象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不断的实践来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

在我自己的实验教学实践中,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学会了不断练习和总结脉诊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脉诊技能。

脉诊实训报告同学的脉象

脉诊实训报告同学的脉象

一、实训背景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我的脉诊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脉诊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由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主讲,课程内容丰富,包括脉诊原理、脉诊部位、脉诊方法以及常见病理脉象与临床意义等。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脉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对脉象的实训报告。

二、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实训的第一天,我们学习了脉诊的基本理论,包括脉象的分类、脉象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等。

专家详细讲解了脉象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脉象来诊断疾病。

2. 实践操作实训的第二、三天,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分别对同班同学、志愿者以及医院的病人进行了脉诊。

三、脉象观察与记录以下是我对部分脉象的观察与记录:1. 学生A脉象特征:弦滑有力,节律均匀。

分析:弦脉多见于肝胆病变,滑脉多见于痰湿内阻。

此脉象表明学生A可能存在肝胆湿热或痰湿内阻的情况。

2. 学生B脉象特征:沉细无力,节律不齐。

分析:沉脉多见于肾虚、寒证,细脉多见于气血两虚。

此脉象表明学生B可能存在肾虚或气血两虚的情况。

3. 志愿者C脉象特征:洪大有力,节律均匀。

分析:洪脉多见于热证,大脉多见于实证。

此脉象表明志愿者C可能存在实证或热证。

4. 病人D脉象特征:涩而无力,节律不齐。

分析:涩脉多见于血瘀、气滞,无力脉多见于气血两虚。

此脉象表明病人D可能存在血瘀或气滞,同时伴有气血两虚。

四、实训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脉诊理论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使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脉诊技巧。

2. 提高诊断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脉象,我对常见疾病的诊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诊断能力。

3. 培养医者仁心在实训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脉诊技能,还感受到了医者仁心。

在为病人进行脉诊时,我更加关注他们的病情,力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五、总结本次脉诊实训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脉诊技能,还增强了我的临床诊断能力。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断学中,脉诊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独特特色之一,也是中医学中最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通过对脉象的观察、摸诊和辨识,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气血情况,从而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类型。

脉诊在中医诊断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中医教学中,脉诊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在脉诊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在脉诊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脉诊方法。

脉诊包括察脉、摸脉和辨别脉象三个环节,而在实验教学中,老师不仅讲解了脉诊的理论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正确的脉诊方法和技巧。

正确的摸脉姿势、用力程度、节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指导,我明白了脉诊实验教学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这对我后续的实践操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脉诊实验教学中,我们还要学会观察和辨别脉象。

不同的脉象代表着不同的疾病类型和健康状况,因此观察和辨别脉象是脉诊实验教学中的重点。

在实验教学中,老师详细地讲解了脉象的类型和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我们逐渐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辨别脉象。

浮脉、沉脉、弦脉、细脉等,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和师生互动,我逐渐加深了对脉象的理解和辨别能力。

在脉诊实验教学中,我们还要学会运用脉诊进行诊断。

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还要学会如何运用脉诊进行诊断。

通过临床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懂得了脉诊是如何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辨证施治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将脉诊结合舌诊、望诊、问诊等其他中医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完整的诊断体系。

在脉诊实验教学中,我还领悟到了中医诊断学的独特魅力。

脉诊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它能够直接反映人体脏腑的功能情况和疾病变化,不仅有其独到的理论体系,而且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

通过脉诊实验教学,我对中医诊断学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中医学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脉诊学习心得

脉诊学习心得

脉诊学习心得在学习脉诊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脉搏的重要性和它对人体健康的指示作用。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触诊患者的搏动情况,可以了解其身体的状况,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并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脉诊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我发现脉搏对中医诊断具有直观、准确的作用。

中医将人体的脉象分为舌脉、手脉和足脉三大类,其中手脉是最常被使用的。

通过触诊患者的手脉,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情况。

例如,患者的手脉弦细有力,可能表明其气血充盈,身体健康;而手脉沉细无力,则可能说明其气血不足,身体虚弱。

因此,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准确地了解到他们的身体状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学习脉诊的关键在于熟悉脉搏的不同类型和脉象的变化。

脉诊有六诊要素,即寸、关、尺、舌、证和脏腑。

每个脉象的具体指标和诊断意义都需要掌握。

例如,寸口脉可分为细、弦、滑、虚、数等多种类型,不同的脉象反映了不同的身体情况。

学习脉诊的核心在于分清不同脉象的特点,并理解其背后的生理变化。

通过不断触诊患者的脉搏,我逐渐熟悉了不同脉象的感觉和诊断意义。

这要求我们在学习脉诊时要反复练习,多触多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触诊技巧和诊断水平。

再次,学习脉诊需要注意综合分析。

脉诊只是中医诊断学的一部分,不能仅凭脉象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在触诊患者的脉搏时,我们还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舌象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例如,患者手脉细弦而舌苔黄,可能表明其阳气不足,体内有湿热之邪。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做出更准确的诊断,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学习脉诊时,我们要将脉象与其他病史资料结合起来,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

最后,学习脉诊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积累经验。

脉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触诊患者,才能逐渐掌握脉搏的感觉和诊断技巧。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实践,尽可能多地触诊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患者。

脉法学习感悟

脉法学习感悟

脉法学习感悟第一篇:脉法学习感悟脉法学习感悟@火神门:扶阳医学脉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切脉在扶阳医学中与立法、遣药是密切相关联的。

通过切脉,病人在脉象上表现出来的最本质的问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所反映的是病人目前即时的信息,没有一点杂念。

只要我们弄清楚了病人的脉象,就等于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立法和遣药),这就是扶阳医学脉法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脉象,是赤裸祼的人体原始态的反映。

脉法学习感悟(作者:傅文录)一、对脉法药三位一体的理解郑卢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脉诊与立法、药物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所有中医历史上是没有的,这就是郑卢医学的奇迹。

从郑钦安——卢铸之——卢永定——彭重善等,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火神与名家。

我们所有学习中医的都知道,中医药的精髓就是:理、法、方、药。

但是,我们过去所学理、法、方、药,理是理,法是法,方是方,药是药,中间没有什么联系,至于怎么样联系,那就在每个医生脑子里你自己去联系好了,弄对了,可能临床上效果很好,比如经方派的所谓方证对应,选择对了可能效果也很好,但是遇到不是那么典型的,可能疗效不好,而疗效不满意时,你自己要去摸索这类疾病治疗方法与规律,可能等你摸索到了好的方法之后,头发都变白了。

郑卢医学完全脱离了这种治病模式,而是通过分析脉诊的情况,在得到病人详细的内部情况下,依据当时脉诊的变化,先立一个法(全局之法与目前之法,紧密相结合的一个法),然后结合临床表现,立一个如桂枝法、附子法(四逆法、白通汤法)、附子桂枝法、非姜桂附法等。

也就是说,当把脉诊确定之后,这个法就随之而出来了。

如一个老年人便秘加外感,左手尺脉重按至骨而浮大中空,虽然其他的脉上还有很多的问题。

但是,我们现在所在做的就是,先立白通汤法,为什么要这个法,我们都知道,老年人便秘加外感病非常多见,而外感病人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能轻易上桂枝法,因为她或他们的肾气很弱,先天根本亏损严重,稍微拨一下就有可能出现危险,这样的情况下,彭师运用桂枝法也就是一付,第二三付立即就用附子桂枝法。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作为中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医诊断学的过程中,脉诊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脉诊是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感知和分析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在进行脉诊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使得对中医脉诊的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受益匪浅,下面将分享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体会和收获。

脉诊实验教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脉象的特点。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有机会实际触摸、感知和分析患者的脉象,并且老师还为我们细致地讲解了各类脉象的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我对脉象的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寒象脉搏表面细弱,代表气血运行不畅;热象脉搏表现为沉重而绷直,代表热邪盛;虚象脉搏则表现为弱细沉迟,代表着气血亏虚。

通过实验教学,我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脉象特点,为中医诊断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脉诊实验教学提升了我对脉搏的触诊技能。

通过实验教学,我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脉搏的触诊方法,不仅能够准确捕捉到脉象的节律、频率和力度,还能够通过脉搏的触诊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在实验中,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中医脉象仪来进行脉搏测量,这无疑提高了我对脉象的判读准确性。

脉诊实验教学让我对脉搏的触诊技能得到了有力的提升,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脉诊实验教学加深了我对中医诊断学的理解。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而脉诊则是中医诊断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通过脉诊实验教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知识,比如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脉象与脏腑的关系等。

实验教学让我对中医诊断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了我对中医诊断学的专业素养。

脉诊学习心得标准

脉诊学习心得标准

脉诊学习心得标准作为传统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脉诊在诊断与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脉诊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系统学习与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学习脉诊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脉象的基本知识是学习脉诊的基础。

在学习脉诊之前,我先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了解了脉象的基本知识,包括脉搏的形态、质地、频率等。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更准确地分辨脉象,从而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其次,实践是学习脉诊的关键。

虽然掌握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脉诊的精髓。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选择与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进行实地观摩与实践。

通过观摩老师的诊脉过程,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脉象的特点,学会用手指去触摸与感知脉搏的细微之处。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到患者的诊疗中,亲自操作脉象的判断与诊断。

通过不断地实践,我逐渐对脉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另外,了解脉诊与其他诊断方法之间的关系也是学习脉诊的重要内容。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之一,与望、闻、问、切等方法相辅相成。

在学习脉诊的过程中,我积极与其他诊断方法进行对照和比较。

通过将脉象与病情特点相结合,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学习脉诊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与其他诊断方法相互印证,共同完成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此外,注重文献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在学习脉诊的过程中,我积极阅读古代医学经典和现代医学文献,深入了解脉象的形成机理和脉搏与疾病的关系。

通过学习古籍,我能够了解到中医医术的源头和传承之道,从而更好地理解脉诊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也要不断学习与消化现代医学的新成果,将其与中医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最后,要保持学习和实践的持续性。

脉诊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需要不断学习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在学习脉诊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测脉搏实训报告体会心得

测脉搏实训报告体会心得

记忆力差是因为什么:记忆力差吃什么好记忆力差的缘由1、吃太多垃圾食品据澳大利亚最新的讨论表明,吃太多垃圾食品不会让你发胖,但肯定会让你的记忆力下降,至少在小白鼠身上是这样。

专家声称,在给老鼠喂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后,老鼠脑中的"海马区'(大脑中与语言学习和记忆及情感相关的区域)会发生发炎现象,而由于海马区的发炎,老鼠会忘掉他们走过的路和方向。

因此,暴饮暴食,也是导致记忆力下降的元凶。

2、太过专注于一件事假如我们太过与担忧或专注某件事例如面试或考试,我们肯定会消失"记忆短路'的状况,比如我们会忘掉要寄某封信,或者某个约会。

3、饮酒过度由伦敦高校发布的讨论显示,比起饮酒适度的人,酗酒者会提早六年消失记忆衰退的现象。

不仅如此,短时间内的酗酒也会使你的记忆力下降。

4、过度使用社交软件长时间的使用社交软件,回复邮件短信,扫瞄网页,会使大脑不断接受信息,却没有一个缓冲期去处理信息。

这样的一种行为,也是记忆力衰退的诱因之一。

5、睡眠不足据美国一份新发布的资料显示,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会引起脑细胞死亡。

在一项以老鼠为对象的试验中,每晚缺少4到5小时的睡眠,会引起其百分之二十五的脑细胞死亡。

讨论还声称,周末"补觉'并不会修复损伤,而长时间的睡眠不足还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6、吸烟或者头部猛烈撞击吸烟会引起大脑供氧不足,从来损伤你的记忆力。

而据国外讨论表明,曾经脑部受伤的人记忆力衰退明显比正常人快得多,因此,猛烈的头部撞击也会损害思维力量及记忆力。

提高记忆的食物1、核桃核桃是典型的补脑健脑的保健食品之一,您可以在高考前每天给孩子吃一到三颗核桃。

核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E,可防止细胞老化,能分健脑、增加记忆力及延缓年轻。

2、香蕉磷被称为才智之盐,而香蕉中正含有磷。

同时香蕉还是色氨酸和维生素B6的极佳来源,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优质蛋白质,其中含量最高的钾离子,一根中等香蕉中就含有451毫克的钾。

脉诊实训报告总结

脉诊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脉搏的跳动情况,结合中医理论,可以判断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脉诊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理解脉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不同脉象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 提高脉诊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脉诊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脉诊是通过对患者手腕部脉搏的触摸,观察脉搏的跳动频率、节律、力度等特征,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脉诊的常用部位、手法、注意事项等。

2. 不同脉象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实训中,我们学习了二十多种常见脉象,如浮脉、沉脉、滑脉、涩脉等,并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3. 脉诊的实践操作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包括摸脉、辨脉、分析脉象等。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的脉诊技能得到了提高。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的第一周,我们重点学习了脉诊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不同脉象的特点。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我们对脉诊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践操作在实训的第二周,我们开始了实际操作练习。

首先,我们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脉诊,然后分析脉象,总结出病情。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逐步提高了脉诊技能。

3. 总结与反思在实训的最后一天,我们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通过回顾实训内容,我们认识到自己在脉诊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努力。

五、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训,我们对脉诊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不同脉象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2. 技能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的脉诊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的脉象,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3. 思维方式方面实训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拓展,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在中医诊断学中,脉诊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

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之一,通过触摸脉搏,可以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及疾病状况,从而为中医治疗提供指导。

在脉诊实验教学中,我对这种诊断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一些诊断经验。

我学习了脉搏的基本知识。

脉搏的位置一般包括两个部位:手腕的尺脉和搏脉。

尺脉位于手腕内侧,是较容易触摸到的脉搏;搏脉位于手腕外侧,是一种更微弱的脉搏。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正确地触摸脉搏的方法,通过轻柔的按压来感受脉搏的跳动,并判断脉搏的频率和节律。

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脉诊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在诊断中,脉搏的频率、强度和节律都会发生变化,这可以反映体内脏腑功能的情况。

脾虚体质的人常常脉搏偏细,而肺热体质的人脉搏常快而有力。

通过实验,我逐渐掌握了不同脉象的识别方法,并能够将其与不同的疾病相联系。

除了脉搏的基本特征外,我还学习了脉诊的配合技巧。

在实验中,我经常需要按照老师的指示在脉诊过程中改变手势,比如改变按压的力度、改变手指的位置等等。

这些细微的调整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感知脉搏的细微变化,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通过脉诊实验教学,我还体会到了中医诊断的整体思维方式。

在西医诊断中,往往会把人体分割成各个独立的器官,进行局部的诊断。

而在中医诊断中,我们注重整体观察,通过触摸脉搏来判断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

我认识到,中医诊断更加注重整体感知,需要将各个部位的脉象综合起来进行判断和分析。

通过脉诊实验教学,我不仅学会了一种重要的中医诊断方法,还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次课程中,我都会认真观察和思考,努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虽然学习脉诊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我渐渐感受到了脉搏的变化,也提高了自己的诊断水平。

脉诊实验教学给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脉搏和中医诊断的机会。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逐渐理解了脉象的特征和变化,也掌握了一些脉诊的技巧。

脉诊实验教学不仅丰富了我的中医诊断知识,还培养了我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脉诊之临床感悟

脉诊之临床感悟

脉诊之临床感悟脉诊作为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是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的一种技术。

作为中医师,我在临床中经常使用脉诊进行诊断,通过观察脉搏的速度、强度和节律等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可以有效地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脉诊对于诊断患者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脉诊可以帮助我了解患者的体质特点、脏腑功能状态以及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比如,通过观察脉搏的速度和强度,我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和气血运行是否正常,从而指导药物的选择和调配。

通过观察脉搏的节律,我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从而帮助我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脉诊还可以帮助我判断患者的病因和病机。

中医认为,脉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内脏腑的状况,不同的脉搏特征对应着不同的病因和病机。

比如,脉搏沉细而弱,可能提示患者气血不足;脉搏滑而有力,可能提示患者湿热内蕴;脉搏细而数,可能提示患者肝火旺盛等。

通过观察脉搏的特征,我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因和病机,从而指导我进一步进行辨证施治。

脉诊还可以帮助我判断患者的预后和疗效。

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变化,我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比如,如果患者的脉搏变得细弱或者消失,可能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治疗无效;如果患者的脉搏变得有力和规律,可能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好转或者治疗有效。

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我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脉诊在中医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观察脉搏的特征,可以帮助我判断患者的体质特点、病因和病机,指导我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帮助我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指导我调整治疗方案。

当然,脉诊作为一种主观诊断方法,仍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希望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能够继续学习和运用脉诊,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中医学脉诊实训报告总结

中医学脉诊实训报告总结

一、前言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而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为了提高我们的脉诊技能,学校组织了脉诊实训课程。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脉诊的基本理论,还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脉诊水平。

以下是我对脉诊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内容1. 脉诊基本理论实训初期,我们学习了脉诊的基本理论,包括脉象的形成、脉象的分类、脉象的诊法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脉象的形成原理,掌握了脉象的分类方法,熟悉了诊脉的步骤和技巧。

2. 脉诊部位与手法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脉诊的部位和手法。

脉诊部位主要包括寸口、关、尺三部,诊脉手法有浮、中、沉三种。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诊脉部位和手法。

3. 脉象诊断与案例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脉象及其临床意义,如浮脉、沉脉、弦脉、滑脉等。

同时,我们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不同脉象所对应的疾病和证候,提高了对脉象的诊断能力。

4. 实际操作与经验交流实训期间,我们有幸邀请到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为我们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交流心得,提高了自己的脉诊技能。

三、实训体会1. 脉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训,我深刻体会到脉诊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脉诊技能的必要性。

2.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观察脉象,如何准确判断脉象的性质和意义。

同时,我也认识到脉诊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3. 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这对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 实训期间,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从事中医事业的信念。

四、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训,我对脉诊的基本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技能方面: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脉诊的基本手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脉诊技能。

中医把脉入门学习心得

中医把脉入门学习心得

中医把脉入门学习心得一、读脉书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脉诊,必须将脉书读熟,王叔和的脉经,李濒湖的脉学。

所谓脉书不厌百回读,而且不仅要熟读,还要烂读,烂,像吃的肉一样,必须烂,才不要嚼。

这样,然后才可以谈切脉的道理。

二、关于呼吸定脉初学脉时,要仔仔细细的以呼吸定脉,后来纯熟了,就不必数呼吸,而且要闭住呼吸,再细心听脉。

切不要虚应故事,以为诊脉只不过是一种形式。

三、锻炼看脉知病的方法看脉知病,不是不可能的,但要苦打苦炼。

有极大部分的人,一面看脉,一面问病人:头痛吗?胸痛吗?这样,便不会看见脉,所以学习脉诊,要先看脉,切莫忙着问病,慢慢的自然便能够体会脉象所反映的病症了。

四、脉学的基本精神脉是两种相对的:有数,就有迟,有滑,就有涩,有大,也有小,有短,也有长。

从相对的当中,找出它所反映的病症和疾病的机理,作为诊断和处方的依据。

五、平人脉和病时脉常脉和病脉不同,以缓为平,以独为病。

这在张景岳已经有较详的论述。

独是什么?独就是不同。

脉有三部,两手六部;如五部同等,一部不同,那便是病。

所谓不同,是独大、独小、独虚、独实。

六、脉象可以反映生死和寿夭性情不但平人有平人的脉,病人有病人的脉,而且据脉断病,可知生死。

七怪脉如出现,那多数是死脉,不能得生。

久病的脉,有胃气则生。

所谓胃气的脉,就是所谓“'阿阿缓若春杨柳’”,善状胃状者也。

六部俱如是象,则俱有胃气”。

此外,尺为生命之根,尺部无力细微,病状虽轻,而脉象所指示的真实病情,是岌岌可危的。

若是两尺无力,而又浮散,那么生命不能超过三天。

据脉还可以知道情绪的起伏,定其喜怒:心脉浮大,主心有喜,六脉沉伏,主忧思失志,无精打采,胃纳欠佳。

同时,还能从脉上征验一个人的性格:脉数疾的,则性情急躁,脉柔顺和缓的,则人亦和蔼。

脉象不但可以察知平人的性情,而且能够看出寿命的长短。

例如人长脉短,为大损,寿命只能有30岁。

人短脉长,也是一种大损,寿命只能有40岁,平人脉长,为长寿之征。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状态,可以辅助医生分析患者的脏腑功能状态,诊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进展,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一门艺术,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因此脉诊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难度性。

通过对脉诊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脉诊的技能,增强对脉搏的触觉和感知,并且理解脉象与脏腑的关系,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度和临床实践能力。

在脉诊实验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脉象的触摸和感知对于脉诊的重要性。

学生们需要通过触摸不同病人的脉搏来感受不同的脉象特征,例如脉搏的弦数、宽窄、滑涩、浮沉等特点,以及脉象的节律、速度等变化。

只有通过不断的触摸和感知,才能让学生对脉搏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使他们对脉象的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患者,脉搏的特征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手法,灵敏地感知和分辨不同的脉象特征,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通过不断触摸和感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脉象的识别能力,从而提高脉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脉诊实验教学也让我意识到了脉象与脏腑功能的关系。

在课堂实验中,我们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脉象特征与不同脏腑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的触摸和感知,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脉象与脏腑的关系,例如肝脉的弦数和紧绷与肝气郁结的关系,心脉的滑数与心火旺盛的关系等。

这种直观的感受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脉象与脏腑的关系,对于他们今后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脉诊实验教学中,我认为我们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脉象特征,结合具体的案例和临床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脉象与脏腑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进展。

在脉诊实验教学中,我还体会到了脉诊的主观性和难度性。

脉搏的观察与感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情绪等,以及医生自身的触摸技巧和临床经验等。

医学资料 脉诊心得

医学资料 脉诊心得

我的诊脉方法(转载)我所接触的第一位老师,诊脉就很好,每当病人来诊时,总是能很明确的诊断病情,当时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脉诊学好,每当他说出病情时,我就想患者应该是什么脉象, 有机会,我就试试,闲时我就看书,中医诊断大全,脉诀,然这样乂过了很长时间,仍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心中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

我会烹饪,技术还是很好的(我是这样认为的,呵呵)我可以用儿十种方法作出不同味道的鱼来,我发现,我共跟了8位老师,每个人都喜欢烹饪,一谈起吃来,都很兴奋,故可作为谈资,一次谈的的高兴,我就问,有关脉诊方面的问题,老师说,其实你应该从浮沉迟数来学习这样你进步就快了。

在我看来,这样真的是一个好方法,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好方法。

相信学中医诊脉的都看28种脉象,再看5绝脉,可是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见不全。

我的方法是,先知道正常的脉象是什么,一个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缓均匀,即为有神,为常脉,其余即为病脉,当然也要考虑特殊人群,如老人脉略弦,小孩脉数,胖瘦,春夏秋冬,相信书里也不泛记载。

知道了常脉,下一步就是要知道4种脉象,即浮,沉,迟,数,浮脉轻轻搭手既得,沉脉需重按方得,小于4至的为迟脉,大于4次的为数脉,浮脉在人体主什么病呢,多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数脉主热,也有例外的,如浮脉,如果阴分虚极,阳亢于外,也现浮脉,且多浮而有力,多属重病。

下一步,需要回到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

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 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缺乏。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表达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濒湖脉学》读书心得
姓名:科室:工号: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其中以《濒湖脉学》最为人熟知。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多种脉象。

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

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点和各种象的相应病证,都编成歌腑,以帮助读者诵记。

最后所附删补宋、崔嘉彦所著的《四言举要》,也是以易诵、易记的词法,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所以本书是初学“脉学”的良好读物。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其中我认为切脉最为主要,也最能反映一个中医大夫的水平。

确有医者以三指决死生,按脉而知病恙。

且不说中医其他何等神奇,只此一招就可知病在何脏何腑,实在是中医文化之重中之重。

通过一段时间总算初涉脉诊门路,浮、沉、迟、数、滑、弦、濡、弱也大概分清,对《濒湖》也略有心得。

首先,学习脉诊一定要对其有信心。

中国医学发展几千年,脉诊的手法理论都很完备,其能存在如此长的时间,客观上说明他一定是有效的,一定能指导我们诊断治疗疾病。

否则,脉诊早就被时间冲刷干净了,更不会有历代医家的继续发掘。

虽然现在西医大行其道,以至于中医院校本身都有很多人怀疑和非议脉诊的科学性,但我想告诉大家:夫难事,必为我能而他人不能者。

没有潜心学习研究的人,永远领会不到脉诊的精华,永远达不到“从脉辩证”的最高境界。

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自古有之,其言其行大可当笑话看来。

所以,如果各位想在中医学真的有所造诣,脉诊绝对是不能省略的科目。

其次,说说我认为该学什么内容。

现在的中医诊断学脉诊部分前后的总论不错,提供很多指导性的东西,像“举按寻”的手法介绍,三步九侯的所指,甚至是“独处藏奸”的道理都很重要。

可是具体叙述29种(《濒湖》里是27种)脉象时,写得实在不怎么样,反倒不如《濒湖脉学》有意义。

很多东西都是把《濒湖》缩抄,翻译成白话文,再加几句说明,可到底其脉整体和部分显现的意义如何却没有提。

比如滑脉,临床上所见极多。

书中说到主病:多见于痰湿食积和湿热。

可寸滑和迟滑有什么不同?关滑寸滑又有什么不同?三部俱滑呢?很多重要的问题没有说明。

临床很多病人很可能是一手关部浮滑,寸部浮滑带有弦意,尺部沉滑,如此又该怎么辩证呢?总之,我实在认为学脉学一定要背《濒湖脉学》,没有坚实的根基,一辈子都不能从脉辩证。

第三,说说我对《濒湖脉学》的初感。

体状诗和相类诗是描述和区分脉象的,熟记他们可以加深对脉象的理解和分辨能力。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辗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手,辘辘如欲脱”,类似的话只有熟记后,才能在见到滑脉时恍然大悟:滑脉原来如此。

等临床一段时间,大部分脉象自己就有所明了,这时脉象到手便能有直观的感觉了。

但一定要隔断时间就重新记忆一下,会有更深的感悟。

主病诗分两部分,一是此脉大体主病,二是三部主病。

以浮脉为例:第一部分“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居,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第二部分“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第二部分说的是每个分布的症状和部分病因,而第一部分是总纲,是三部都出现同种脉象时的分析,同时更是作为可能出现的病因病机蕴含在第二部分的每部主病中。

例如,“寸部浮,症状可能是头痛目眩,病因可能是内风”,这是对第二部分第一句理解,但这里说的症状和病因是可能出现的,而第一部分的内容:“浮迟为伤风,浮数是热邪,浮紧是寒邪束表”给我们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路,从第二部分提到的寸部脉浮可能出现的症状的基础上,让我们在更广范围的病因中思考疾病本质。

所以我认为:第一部分是某一脉象的总纲,任何分步脉象背后都是总纲带领的病因病机。

有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病因不同,这时第一部分说的往
往是导致第二部分内容出现的更深层原因,即第一症状病因。

他与第二部分的第二症状病因联合起来,成为整体,是我们发现疾病变化的根本所在。

但因为脉象变化繁多,如何从众多病因病机中发现要旨,必须长时间的实践才行啊。

姓名: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