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调查报告
客家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客家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24e43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8.png)
一、前言客家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南方地区。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为了深入了解客家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色,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调研,对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来到了广东省梅州市,这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在当地的导游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客家围屋、土楼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了解了客家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
我们还参观了客家博物馆,了解了客家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2. 访谈调研在梅州市,我们采访了多位客家人,包括当地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和普通居民。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客家人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还调研了当地的经济状况、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情况。
3. 社会实践活动在梅州市期间,我们还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支教、扶贫帮困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客家人的生产生活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调研,我们了解到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具有以下特点:(1)以农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商业。
(2)居住环境独特,以围屋、土楼等为代表。
(3)重视家族观念和宗族组织。
(4)崇尚文化教育,重视子女的教育。
2. 了解客家人的文化传承客家人的文化传承具有以下特点:(1)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客家人的重要标志,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2)客家音乐:客家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山歌、戏曲等。
(3)客家民俗:客家民俗丰富多彩,如舞龙、舞狮、庙会等。
(4)客家饮食:客家饮食具有独特的风味,如盐焗鸡、炖汤等。
3. 探讨客家人的社会发展客家人的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经济逐渐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社会稳定,治安良好。
(3)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人才辈出。
(4)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
客家文化(5篇范文)
![客家文化(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a7bb1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3.png)
客家文化(5篇范文)第一篇: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广东博物馆调查报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汉民族文化分支的客家文化,则是其中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为了加深对客家文化的历史了解和实践探讨,我组成员于5月30日前往广东省博物馆进行参观。
总结发现客家文化不但具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中的农耕文明、客家节日以及婚嫁习俗最具代表性了。
在博物馆的广东历史展厅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客家的农耕图展,“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活写照在画面上展露无疑,展示了客家先民胼手胝足开垦梯田的业绩。
为了维持生计,客家先民在岭上依山建房,开山凿田。
由于山高坡陡,聪明的客家先民依狭窄的山势开垦小田,甚至在沟边坎下石隙之中,都会奋力开凿,从山脚开到山顶,不浪费寸土块石,让它们都变成田地,长出粮食。
这一块块、一排排、一垅垅梯田犹如横在天地间的一部厚重史诗,写满了一代代客家人的智慧和汗水,成为客家农耕文明的一道奇观。
大部分客家人居住在山区,经济以农业为要,主要农产品以水稻为主。
客家地区的水田,近山用溪水,靠河用河水,皆以水车灌水入田。
农家肥料,以家禽的粪便作为粪种,掺上石灰肥田。
稻谷成熟后,收割时,不雇工;约左邻右舍的妇女,到时她们自带镰刀来田里帮助割水稻。
这些“帮工”等她们各家收割水稻时,被人“帮”过工的妇女再“帮”人家的工。
这是客家人团 1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好传统的充分表现。
展厅的场馆中还展示了客家人所独特制作的农用工具。
有传统耕种时使用的犁、耙;传统灌溉时所用的脚踏水车;施肥时用于装载肥料的灰箩、粪桶;收割时使用的稻桶、打稻机、箩筐、镰刀;加工时所使用的风车、石磨等;还有在衣食住行方面上所用的斗笠、蓑衣等生活用具。
而其中的风车是杰出代表,使用风车清选粮食时,用饧箕装上稻谷或稻米倒入风车漏斗口中,再用手摇动风车,那些糠就会被吹走了,留下的就是实粒的谷子,碾出来的米粒也就会很饱满的了。
而饧箕是用篾条或竹条编制而成,做工精细,其用处很多,有一点类似量筒。
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
![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6680a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3.png)
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客家土楼实践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客家土楼是中国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江西等地。
它是客家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客家土楼的现状和实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使用了问卷调查和参观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居住在土楼的居民,主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维护土楼的意识和实施情况。
实地考察主要参观了福建土楼群,通过与土楼居民的交流和观察,进一步了解土楼的实践状况。
三、调研结果1.土楼的实际居住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土楼都已经改建成了民宿或旅游景点,居民人口相对较少。
土楼的居住条件相对简陋,但由于受到旅游业的带动,居民的生活状况逐渐改善。
2.土楼的维护意识:绝大多数居民对土楼的维护非常重视,认为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部分居民自发成立了土楼保护协会,定期进行集体维护和修复。
3.土楼的实践:土楼作为旅游景点的实践非常成功。
大多数土楼都引入了旅游业,为居民带来了收入,也为土楼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资金来源。
然而,一些土楼的商业化程度过高,居民的生活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问题分析1.土楼的商业化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他们的生活逐渐变得依赖于旅游业。
这种依赖程度过高,容易导致一些问题,如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社区的凝聚力降低等。
2.土楼的保护和修复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专业支持。
虽然部分居民自发进行集体维护,但仍然面临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土楼保护的支持力度。
五、建议1.加强土楼居民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其身份认同感。
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和文化活动,培养居民对土楼的认同感,降低对旅游业的依赖。
2.完善土楼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加大对土楼保护的经济和政策支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维护土楼的生态平衡。
3.加强对土楼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土楼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为土楼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对赣南客家传统的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
![对赣南客家传统的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3827d10fba1aa8114431d9f3.png)
对赣南客家传统的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姓名:曾慧学号:200950107现如今,当说起结婚这两字时,著着白婚纱美如天仙的新娘、帅气的新郎、神圣的教堂、庄严的神父等各种充满西方色彩的婚礼现场便立刻映入了很多年轻人的脑海中,当问之对于家乡传统的结婚习俗时,很多人的表情都是漠然或是摇头称不知,似乎很多传统的婚嫁风俗已经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当中变得陌生和无知了。
所以,我觉得对于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份不可丢失的文化。
俗随时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虽然各阶层繁简不尽相同,但生活在乡镇的平民百姓,依旧还是保留了许多旧时的婚嫁风俗并沿用至今,尤其是赣南这片充满着浓郁的客家风土气息的土地,时常都能从老一辈的人那儿听闻关于婚嫁那些事儿,通过数天的走访家乡本地人,参加数次婚礼现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和询问家人,对于赣南地区的婚嫁风俗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总结。
现在,我将赣南客家传统婚嫁风俗按时间顺序分为婚前礼俗、婚事礼俗和婚后礼俗来叙述。
一、婚前礼俗婚前礼俗,即是结婚之前的礼节风俗,换言之,通常是指从提亲到“暖轿晡”之前这段时间。
一般包括行提亲,访家,行定,送节,报日之礼。
1、提亲客家人口中的“看妹崽子”就是提亲,也就是说媒的意思。
采访者告诉我们,为了表示明媒正娶,婚姻合理,当父母觉得儿女已到了适婚的年龄,便会托媒人去四处打听,物色门当户对的人家(客家人一般同族同姓不联婚),而通常是男方托媒(老人家说,若是女方托媒是会被笑话的,即所谓的“倒伐媒”)。
因此,客家人的婚事是要由媒人来说合的。
而媒人打听后,若发现有可配得对象时,媒人便会努力去游说女方家庭,如果女方家庭有意,便择日与男方见面。
见面时,也有一些讲究,比如,见面时,男方是须给女方“见面礼”,而为了图吉利,金额的尾数通常是“九”,以表示长长久久之意。
如果不同意,则婉辞谢绝,并退还“见面礼”。
如果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
中华客家文化专业《客家山歌调查》
![中华客家文化专业《客家山歌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dcc0060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3.png)
传承和宏扬客家传统文化——对兴宁市客家山歌现状调查及未来走向初探一、调查内容:兴宁市客家山歌现状调查二、调查目的:希翼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客家山歌文化的开展现状,促进客家青少年及全社会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对客家山歌的热爱,唤起各界人士关注客家山歌文化的开展前景。
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网络搜索、书籍查阅文章结构:一、调查数据分析〔一〕表一:对客家山歌的喜好程度调查数据〔二〕表二:获取客家山歌的途径调查数据〔三〕表三:喜欢客家山歌的原因调查数据二、客家山歌源流和现状分析〔一〕客家山歌的源流〔二〕客家山歌的现状分析三、客家山歌未来走向初探〔一〕保护好传统的客家山歌和山歌传承人〔二〕将客家山歌引入课堂〔三〕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客家山歌〔四〕树立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音乐品位〔五〕利用网络媒介宣传客家山歌〔六〕加强政府对客家山歌开展的保护与引导四、结语传承和宏扬客家传统文化——对兴宁市客家山歌现状调查及未来走向初探客家山歌,顾名思义,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流行于民间的一种通俗民歌。
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一局部,客家山歌承载着客家人的乡土智慧和客家文化的深刻内涵。
文章对兴宁市客家山歌的现状和传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客家山歌的未来走向。
客家山歌兴宁市源流现状传承“鱼爱水来鸟爱林,客家乡亲爱乡音,永远不忘客家话,山歌连情心连心〞。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流行于民间的一种通俗民歌,是客家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一局部,客家山歌承载着客家人的乡土智慧和客家文化的深刻内涵。
2022 年5 月,梅州客家山歌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是,在外来文化和流行风文化以及近年来山歌队伍“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山歌文化面临着“断层〞的危(wei)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客家山歌在年青人中的开展现状,关注在新时代潮流下,客家山歌的未来走向,2022 年,我在兴宁市各县城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活动。
调查报告客家民风
![调查报告客家民风](https://img.taocdn.com/s3/m/2b8b39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7.png)
调查报告客家民风调查报告:客家民风一、引言客家民风是指客家人民的习俗、风尚和价值观念。
客家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民族群体,他们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客家民风独特而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本文将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深入探讨客家民风的特点和影响。
二、客家民风的特点1. 勤劳朴实客家人民以勤劳朴实著称。
他们注重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认为劳动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在农田里耕种,还是在工厂里劳作,客家人民都表现出极大的勤劳精神和努力工作的态度。
2. 孝道传统孝道在客家民风中占据重要地位。
客家人民传承着“孝道至亲”的传统观念,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节日里,客家人都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意。
孝道观念的传承,使得客家人民形成了深厚的家族情感和亲情纽带。
3. 重视教育客家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客家人都会尽力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他们注重培养子女的学习能力和品德修养,鼓励他们追求知识和追求卓越。
三、客家民风的影响1. 社会和谐客家民风的特点使得客家社会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勤劳朴实的精神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孝道传统使得家庭关系更加融洽,重视教育的观念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客家社会的和谐面貌。
2. 文化传承客家民风的独特性也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客家人民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自己的习俗、风尚和价值观念传承下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以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3. 经济发展客家民风的特点也对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勤劳朴实的精神使得客家人民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孝道传统使得客家人民形成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习惯。
这些因素为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作文素材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466db9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3.png)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作文素材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客家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文化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为维护和传承客家文化做出贡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观察:参观客家村落、庙宇、祠堂等相关场所,了解建筑风格、布局以及文化内涵。
2. 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问卷,了解当地民众对客家文化的认同度、了解程度以及参与度。
3. 专访:选择几位当地积极参与客家文化传承工作的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传承经验以及对客家文化的理解。
三、调研结果:1. 建筑特色:客家建筑一般采用砖木结构,主要以红砖和青砖为材料,屋顶多采用歇山顶或者抄手顶,具有独特的风格。
建筑的布局以四进院落为主,保持着传统祖辈文化的血脉。
2. 节日庆典:客家人重视传统节日的庆祝,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年这些节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如祭祀祖先、赛龙舟等。
3. 饮食文化:客家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慢”字特征明显,饺子、腌菜、烧腊等都是客家菜的代表。
客家人崇尚朴实、节俭的生活方式,讲究食材的原汁原味,以独特的调味品让菜肴口感更为鲜美。
4. 歌舞乐器:客家人喜欢唱歌、跳舞,传统的客家歌曲和舞蹈形式独具一格,如“迎春纳福”、“唢呐”等,丰富了客家文化的内涵。
5. 文化传承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客家文化在当地仍然保存较为完整,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一些年轻人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和参与度较低。
而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活动正逐渐消失,亟待加以保护和传承。
四、调研分析:客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在当地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客家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年轻一代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度不高,传承工作较为困难。
因此,应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对客家文化的认同度,培养年轻人对客家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调研建议:1. 教育系统应将客家文化纳入课程,通过学校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
客家人年俗调查报告
![客家人年俗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fbc7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c.png)
客家人年俗调查报告客家人年俗调查报告——以广东地区为例一、引言客家人是广东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遵循着独特的年俗习惯。
为了了解客家人的年俗,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报告将总结并分析调查结果。
二、调查方法我们在广东地区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客家村落进行调查。
采取了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到了50份有效问卷和10份个别访谈资料。
三、调查结果1. 春节是客家人最重要的节日。
调查结果显示,97%的受访者在春节期间会进行祭祀祖先、贴对联、办年货等传统活动。
2. 粽子是客家人春节期间必备的食物之一。
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在春节期间会制作和食用粽子。
3. 客家人有着丰富多样的舞蹈和音乐表演。
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在春节期间会表演客家花鼓、锣鼓等传统表演形式。
4. 与一般南方人相比,客家人更加重视放鞭炮。
调查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在春节期间会放鞭炮。
5. 在客家人的村落中,祭拜祖先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85%的受访者每年都会回家祭拜祖先。
四、讨论与分析1. 春节是客家人最重要的节日,这与广大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相符。
春节期间的各种传统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丰富了节日的氛围。
2. 粽子作为客家人春节期间必备的食物之一,反映了他们对传统风味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加深了家庭成员的亲情。
3. 客家人丰富多样的舞蹈和音乐表演,凸显了他们的艺术才华和文化底蕴。
通过表演,人们可以体验到客家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4. 客家人较为重视放鞭炮的习俗,可能与他们的农耕文化有关。
放鞭炮可以驱赶邪气,带来吉祥和好运,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5. 回家祭拜祖先是客家人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
这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恩,也是家族和亲情的连结,体现了客家人家族观念和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客家人的年俗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客家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传承,体现了他们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珍视。
同时,这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传承和推广客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赣南客家文化
![赣南客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f04040055270722192ef71c.png)
赣南客家文化以白鹭古村为例姓名:班级:学号:考察时间:2015年5月2日考察地点: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白鹭村考察方式:实地考察考察目的: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赣南客家文化、向同学介绍,让更多人了解赣南客家文化(此次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的调查主要以白鹭古村为例,并且主要为概念、发展历史和建筑方面的考察)考察报告:客家人的概念:1、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中原的汉族,历经五次的大规模南迁,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八大民系中重要的一个支系。
2、而为什么叫客家呢?客,顾名思义,就是与“主”相对。
赣南的客家人:赣南是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
历史上的赣南,成了最早接纳南迁中原汉人的重要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中转站、大后方之一。
有一个说法,比较贴近实际:客家民系,形成于赣南,成长于闽西,成熟于梅州,发展于海外。
赣州全市约900万人口中95%以上都是客家人。
白鹭古村:白鹭古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的最南端,毗邻兴国和万安,是以又有一脚踏三县之称。
这里至今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客家文化。
到目前为止,白鹭是江南保存最完好集中的客家古村落,虽历经86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规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
只是在村里参观的时候,发现不少年久失修而倒塌的民居,几乎大部分现存的民居都缺乏有效的维护,听说现在村里正在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希望白鹭能借以得到妥善的保护。
悠久的历史让白鹭拥有了为数不少的“第一”和“唯一”: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女士命名的女士祠,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江南第一个村级民俗博物馆,故宫唯一一块遗留在外的金砖……白鹭古名居是沿着鹭溪呈月牙形分部,而且村里的四条主要街道,极似一大大的“丰”字。
白鹭人很早就品评了村里含数字的主要景点,并归纳为“白鹭十景”:天一池、二义仓、三元官、四逸堂、五福第、六角亭、七姑庙、八角井、九成堂、十字街。
虽然到现在,这十处街坊景观许多都不复存在了,但在白鹭老人的心里,一定保留着这些美好的记忆片段。
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作文范文
![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5b2b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c.png)
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作文范文一、调查背景客家方言是中国方言的主要分支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由于客家族群的迁徙与交流,客家方言不仅在华南地区广泛使用,也在其他大中城市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为了深入了解客家方言的使用情况、文化内涵以及语言特点,本报告开展了一项客家方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调查对象:选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等的调查对象,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客家方言的使用情况。
2. 调查内容:问卷主要包含了关于调查对象是否说客家方言、学习方言的原因、方言使用频率、方言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3. 调查方式:为了方便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我们采用了线上调查的方式,通过社交媒体、邮箱等渠道,发送问卷链接并收集回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经过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的调查结果:1. 方言使用情况:在受访者中,约有70%的人会说客家方言。
其中,在广东地区方言使用率最高,达到85%;而福建地区的方言使用率最低,仅为45%。
2. 学习方言的原因:当问及学习方言的原因时,超过80%的人选择了"文化传承"。
这显示出人们对于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视。
3. 方言使用频率:近半数(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天都会使用客家方言进行日常交流,而有28%的人表示他们偶尔使用方言,大约有15%的人表示他们很少使用方言。
4. 方言与身份认同:对于方言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0%的受访者认为方言是他们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30%的人表示方言对他们的身份认同影响不大。
四、调查结论本次调查表明,客家方言在华南地区仍然有较高的使用率,并且受到许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虽然在一些地区,客家方言的使用率较低,但通过相关的文化传承和促进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客家文化调查报告
![客家文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4fb85edd36a32d7275816a.png)
寒暑假对客家文化的调研报告姓名:班级:2013(1)班学号:2013123668调查时间:2014年—2015年寒假期间调查地点: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台湾等范围内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走访、询问、网上查找资料调查目的:为了增强保护客家文化意识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
客家的起源,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分别是: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
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
这是每三次大迁徒。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无辜,致使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各地蜂起。
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清兵入闽,汀州、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之会理。
此为客家人的第四次大迁徙。
明末清初张献忠农民起义失败后,四川一带遭兵火之灾,田园荒废,地广人稀。
康熙年间诏命农民迁往开辟垦殖,这是清代有名的一次大迁移,所谓:“移湖广,填四川”。
客家的历史,为什么在这里会产生具有如此强烈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呢?从总的方面看,这里早已是一块人烟稀少的地方。
江西赣州文化调查报告作文
![江西赣州文化调查报告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852b7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a.png)
江西赣州文化调查报告作文《赣州文化之旅》一、《赣州古街的韵味》赣州是个充满独特韵味的城市,那古街就像是一本记载着岁月的活历史书。
我走进了灶儿巷,这名字就透着一股烟火气。
巷子里的路是青石板铺成的,一块一块的石板,有点参差不齐,被岁月打磨得十分光滑。
我看到街边有个老伯伯在做赣南木雕,他的手啊,就像有魔法一样。
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在他的刻刀下慢慢有了形状。
他专注地盯着木头,眼睛都不怎么眨,刻刀一下一下地削着、刻着,木屑就像雪花一样纷纷飘落。
两边的房子那可是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的,有的墙皮都脱落了些,露出里面的青砖。
好多房子的门都还是那种厚厚的木门,上面的铜环都有些斑驳了。
透过门缝往里瞧,可以看到小小的院子里种着些花草。
有户人家的墙上爬满了金银花藤,风一吹,那淡淡的花香就飘了出来。
沿着巷子走,还能听到从屋子里传出的收音机的声音,放着一些戏曲,咿咿呀呀的,虽然听不懂,但那声音就让人感觉很有年代感。
巷子里的小吃也不少,我看到一个阿婆在卖艾米果。
那翠绿的艾米果看着就诱人,阿婆边做边吆喝着。
我买了一个尝了尝,皮软软糯糯的,里面的馅料有腊肉啊、春笋啊什么的,咬一口,满口留香。
这古街啊,就像赣州文化的一个小缩影,到处都是故事。
二、《赣州的客家文化》赣州的客家文化也是相当吸引人。
我去了一个客家围屋,那真是一个特别的建筑。
从外面看,围屋就像一个巨大的堡垒,土黄色的墙又高又厚。
围屋的大门是那种特别厚实的木门,门后有顶门杠,可以想象曾经人们依靠这些来抵御外敌。
一走进围屋,里面的结构很是复杂。
中间有个大院子,四周是一间间的屋子,就像个小小的村落一样。
我走进一间屋子,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张旧木床、几个木箱子。
听当地的老人说,以前这围屋里住的可都是同一个家族的人,大家都特别团结。
婚丧嫁娶,都是一大家子人一起操办。
在围屋的墙上,还能看到一些古老的壁画,虽然有的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还能看出画着鲤鱼跃龙门之类的吉祥图案。
还有那屋檐下的木雕,刻着一些花鸟鱼虫。
田村镇客家祠堂文化调查报告
![田村镇客家祠堂文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0e85cdad51f01dc281f178.png)
田村镇客家祠堂文化调查报告学 号:************ .姓 名:谢佳玲 .班 级:广告141 . 指导教师: ** .学 年: 2015—2016 .2015年12月27日目录目录 (1)一.调查背景 (2)二.调查目的 (2)三.调查结果 (3)1.田村镇客家祠堂概况 (3)2.客家祠堂的作用 (3)3.田村镇谢氏祠堂 (4)德新堂 (4)三都堂 (6)4.客家祠堂的建筑文化和风水文化 (6)5.田村镇客家祠堂的现况 (7)6.田村镇客家祠堂文化调查感想 (8)四.附录 (8)1.谢氏宗祠实地拍摄视频网址 (8)2.参考书籍 (9)一.调查背景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是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客家人占总人口的95%以上。
在当今时代,有这么一个说法,客家民系,形成于赣南,成长于闽西,成熟于梅州,发展于海外。
江西赣南,便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自商周以来,客家人就在在这里聚居生活,千百年来,这片红土地上凝聚了深厚的客家文化。
客家民系是一个迁移形成的汉族民系,从古至今,客家人总共经历过六次大规模的南迁,自中原向南,再向海外。
这使得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迁徙地的土著文化,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古汉文化的活化石。
客家人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十分重视姓氏宗族,虽经历多次迁移,但祖宗牌位总不离身,到了新的地方,也要修建祠堂,供奉祖宗牌位。
在赣南,客家人宗族兴盛,每个村落的姓氏都有祠堂,稍有发展的姓氏还会修缮族谱。
赣县田村镇是我的祖籍所在,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祠堂,蕴含着丰富的祠堂文化。
祠堂充分展现了赣南客家建筑的风格,文化底蕴深厚。
祠堂文化包含着客家建筑文化、宗族文化以及风水文化等众多客家文化,了解祠堂文化对客家民系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调查目的通过实地拍摄田村谢氏祠堂,收集相关民间故事,调查家乡客家祠堂的文化底蕴,发掘家乡祠堂的历史与现在,深入了解客家祠堂文化的博大精深。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9ea2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2.png)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调查背景和目的•粤西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粤西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目录•粤西客家方言的语法特点•粤西客家方言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结论和建议01调查背景和目的粤西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粤西地区,包括河源、梅州、惠州等市。
分布地区形成历史语言特点粤西客家方言是客家人在历史上多次迁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粤西客家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存在明显差异。
030201粤西客家方言简介通过调查了解粤西客家方言的分布、使用情况和语言特点,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和传承深入了解粤西客家方言,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促进交流粤西客家方言调查可以为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宝贵资料,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学术研究调查目的和意义收集关于粤西客家方言的历史文献、语言资料等,为后续调查提供参考。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录音等方式,收集粤西客家方言的使用情况、语音特点、词汇等方面的数据。
实地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提取出粤西客家方言的主要特点和规律。
数据分析将调查结果以报告形式呈现,包括粤西客家方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特点、语法结构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
结果呈现研究方法和步骤02粤西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古全浊声母今读塞擦音、擦音的,不论平仄,多读送气音:如“同”、“徒”、“文”等字。
古知、彻、澄声母字白读多读为舌尖塞擦音或擦音,如“地、除、池”等字。
古非、敷、奉声母字白读多读为舌根音h,如“福、斧、粉”等字。
古帮、滂、榜、磅、谤、方等声母字多读为双唇塞擦音、擦音,如“榜、磅、谤、方”等字。
输入标题02010403除四邑片以外,多数字的韵尾为n或ng,如“唐、光、纲”等字。
古溪母字和古群母字今读为声母时,相应字的韵母多读为以舌根音h为韵尾的韵母,如“枯(h)、葵(h)”等字。
梅州地区客家风俗习惯保留程度的调查报告
![梅州地区客家风俗习惯保留程度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0bd218a76e58fafab003fc.png)
梅州地区客家风俗习惯保留程度的调查报告10级工业工程2班叶洁冰 201041108220 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
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所以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对于研究这个地方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保留这么一种无形的财产,是我们作为人类对历史的尊重跟保护。
为了了解梅州客家地区的风俗习惯保留程度,也为了以后更好的保留我们客家的无形资产,所以做了以下的调查。
主要是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形式。
为了使调查更具有说服力,我分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于90后的新生代,实地访问是对于老一代的访问,了解。
从而归纳总结客家文化的保留程度。
一、梅州客家的风俗文化的来源。
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
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
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而对于客家而言,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
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
永定客家名人调查报告作文
![永定客家名人调查报告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e4435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35.png)
永定客家名人调查报告作文一、调查背景。
咱永定啊,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
这客家文化孕育出了不少厉害的人物呢,他们就像永定的名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
所以我就决定做个关于永定客家名人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
我想知道永定有哪些出名的客家人物,他们都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贡献,还有他们的故事对我们这些永定人或者说对整个社会有着什么样的启发。
三、调查方法。
1. 采访长辈。
我首先就去找了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邻居家的老爷爷老奶奶。
这些长辈们可都是故事宝库啊。
他们给我讲了好多以前的事儿,说起永定的名人那是滔滔不绝。
2. 查阅资料。
咱永定的图书馆、还有网上的一些资料我都没放过。
在图书馆里翻那些有点陈旧但是充满历史感的书籍,在网上搜索各种有关永定客家名人的网页,感觉自己就像个寻宝的小探险家。
四、调查结果。
1. 胡文虎。
这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他是著名的侨领,也是报业大王。
他创办的“虎标”万金油等药品,那在当时可是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走向了世界。
我听长辈说啊,他发财之后可没有忘记家乡。
他回到永定,捐资兴建学校、医院等,为家乡的发展那是出了大力气。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发达了不能忘本,要想着为家乡做点实事。
2. 江庸。
江庸可是个了不起的法学家。
他在法律界那可是有着很高的威望。
他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很多贡献。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努力地推动着法律的进步,在教育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让我知道,一个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3. 卢嘉锡。
卢嘉锡是个大科学家。
他在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那是相当厉害。
他那种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特别让人钦佩。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然后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就有可能在自己的学科里取得伟大的成就。
而且他也很关心家乡的教育和科技发展,经常鼓励年轻人好好学习科学知识。
五、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可真是大开眼界啊。
这些永定客家名人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永定的天空,也给我们这些后人树立了超级棒的榜样。
客家调研报告
![客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ece1c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e.png)
客家调研报告标题:客家调研报告编写人:智能助手调研时间:2021年10月1. 引言客家是指早期由中原地区移民至中国南方各省的汉族聚居民族群体,其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与其他地区有明显的差异。
为了了解客家人的生活状况、文化特点以及社会发展情况,本次调研选择了广东省龙岗区作为研究对象。
2. 调研目的(1)了解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居住情况以及就业状况。
(2)探究客家人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及文化传承。
(3)调查客家人对于社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态度和期望。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共向100名客家民众发放问卷,并进行了15次有效的深度访谈。
4. 调研结果(1)生活环境与居住情况:通过调查发现,龙岗区是客家人聚居的重要区域之一。
大部分调查对象居住的是传统客家民居,其中许多已经进行了改造和现代化设施的更新。
大部分客家人青睐居住在传统村落,保持着传统的团体居住方式。
(2)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客家人的就业以农业和农村劳动力为主,少部分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一些年轻的客家人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就业。
(3)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客家人保留了丰富的传统风俗习惯和节日庆典。
例如,丧礼和婚礼等重要场合仍然坚持进行传统仪式。
传统节日如农历年、清明节、端午节等也得到了广泛庆祝和传承。
(4)文化传承:调查结果显示,客家人对自身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视,许多人积极参与客家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工作。
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客家文化的投入和支持,开设了多个客家文化研究机构和活动中心。
5.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客家人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客家人对于自身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视,同时也期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注。
政府应加大对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同时重视客家人的社会发展需求。
6.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列表,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格式化)。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d8a3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b.png)
“ 时”(玩什么)搭配使用。
示修饰的“嘅仔”等。
语料库建设与应用价值
语料库构成
语料库应用价值
粤西客家方言语料库主要包括口语、书面语、文学作
粤西客家方言语料库对于研究客家方言、语言接触、
品等资源。
语言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客家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代普通话的普及,很多年轻客家人已经不会讲客家方言,也
给调查带来一定难度。
局限
本次调查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粤西地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
客家方言点,因此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制,本次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
步提高。
04
调查结果与分析
语音特点分析
声母系统
粤西客家方言的声母系统较为复杂,包括多种喉塞音、唇齿音等。
2023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 引言
• 粤西客家方言概况
• 调查方法与数据收集
目录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及目的
粤西地区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
粤西地区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区域,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背
景,其中包括独特的客家方言文化。
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方言文化面临着消失或被淡化
《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
本书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对客家方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之间的
联系和影响,为客家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文文献
《A Gram…
《A Dict…
《Dialec…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描写客家方言
本书是第一部客家方言词典,收
客家文化弱势分析报告
![客家文化弱势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5fcd4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6.png)
客家文化弱势分析报告在分析客家文化弱势的报告中,我们将聚焦于探讨客家文化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境,以及其所处的劣势地位。
尽管客家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在当今社会和文化环境下,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和消退。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分析:1. 资源匮乏:客家地区通常位于较为偏远的山区或农村地带,资源匮乏是客家文化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
相较于大城市,客家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相对有限,导致文化传承和推广活动的困难。
2. 平台缺失:客家文化在媒体和文化产业方面的曝光度相对较低。
大部分的文化展示、演出和推广活动往往集中在城市地区,缺乏对客家文化的专门平台。
这使得客家文化难以进入主流文化领域,进一步削弱了其影响力。
3. 行政支持不足:有时候,客家地区的政府部门对于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这种情况下,客家文化的发展往往难以获得必要的经费、政策和法规保护,导致其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4. 学术研究的不足:客家文化的研究在学术界中相对较少。
缺乏深入的学术研究和讨论,难以对客家文化的历史、民俗和语言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保护和传承。
这也限制了客家文化在学术界和学校教育中的传播和推广。
5. 青年流失: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客家地区追寻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客家文化传承的断层,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逐渐减弱,从而加剧了客家文化的衰退。
尽管客家文化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弱势,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逐渐意识到了客家文化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和推广客家文化。
此外,一些组织和个人积极努力进行客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工作,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强学校教育以及促进文化交流,都可以是客家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总结中,我们强调了客家文化所面临的一些弱势因素,同时也指出了可能的改进方向。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才能够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c89e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1.png)
客家文化调研报告客家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客家文化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文化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它,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研究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客家人的生活方式、语言、饮食、建筑、传统节日等内容,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加深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向客家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客家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客家村庄,考察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饮食文化、民俗活动等。
三、调研结果1.客家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占据了这些地方的重要比例。
2.客家人以农耕为主要职业,在传统农村社会中的经济地位较高。
3.客家人的语言主要为客家话,这种语言保存完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方言。
4.客家人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以客家菜为代表,风味独特,口味偏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5.客家建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土楼和客家围屋为代表。
这些建筑结构独特,具有防御性和社区意识。
6.客家人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他们会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调研发现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客家文化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传承意义。
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背景下,保持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非常重要。
五、调研建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大众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加强客家语言的传承和教育,推动客家语言的使用和传播。
3.加强客家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其文化和旅游价值。
4.加强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暑假对客家文化的调研报告姓名:班级:2013(1)班学号:2013123668调查时间:2014年—2015年寒假期间调查地点: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台湾等范围内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走访、询问、网上查找资料调查目的:为了增强保护客家文化意识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
客家的起源,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分别是: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
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
这是每三次大迁徒。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无辜,致使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各地蜂起。
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清兵入闽,汀州、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之会理。
此为客家人的第四次大迁徙。
明末清初张献忠农民起义失败后,四川一带遭兵火之灾,田园荒废,地广人稀。
康熙年间诏命农民迁往开辟垦殖,这是清代有名的一次大迁移,所谓:“移湖广,填四川”。
客家的历史,为什么在这里会产生具有如此强烈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呢?从总的方面看,这里早已是一块人烟稀少的地方。
两晋之际,尤其是唐宋之际,由于北方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农村经济凋敝,因而使得大批难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计。
在经过不断辗转迁徙之后,部分移民来到了这块被大山屏蔽的赣、闽、粤三角地区,与当地土著相互杂居,并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与自然条件下,与土著民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一支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与周边文化相区别的地域文化,这就是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的原始基础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土著文化和具有汉唐风韵的中原汉文化,而推动该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唐宋以来大批进入赣、闽、粤三角地区的北方移民。
故有学者称其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移民文化。
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貌。
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强烈的寻根意识与乡土意识,正是移民在离开祖居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对原有文化的眷恋善于用血缘、亲缘、地缘等各种条件建立同宗、同乡、同一文化内相互合作关系的团体主义精神。
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实现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需要。
客家人的分布,内地客家人口分布:广东省:有客家人居住的纯客住县市15个,非纯客县65个。
江西省:有客家人居住的纯客住县市18个:非纯客住县有20个。
福建省:有客家人居住的纯客住县8个,非纯客住县16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湖南、浙江、海南、贵州、云南、江苏、安徽、陕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都分布有一些。
(“纯客县”是指使用客家方言的人口超过九成,且当地经济、文化主要为客家民系主导的县域,这样的县域,只存在于中国内地,而且只存在于客家大本营即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旅居亚洲的客家人共约380万人,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
旅居大洋洲的客家人约6万人,分布在11个国家和地区。
旅居美洲的客家人约46万人,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
旅居欧洲的客家人约有20万,分布在16个国家和地区。
旅居非洲的客家人约8万人,分布在12个国家和地区。
客家的精神,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
这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体的表现。
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
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
江西赣南,广东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
其次,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特质,还表现在对异族文化的博采和涵化上。
客家先民的南迁,是中原的汉人与迁徙地土著长期斗争而又走向团结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共同体。
今天的客家,绝不单靠入迁的中原汉人的自身繁衍,而是经过与当地民族融合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也有其他民系迁入客家居地而被同化成了客家人。
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姐妹之群”的口号,表现出客家人希望与土著居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一视同仁那种朴素的民主思想。
在客家地区,人们的宗教信仰也是十分宽容和亲善的,儒、道、释以及基督等教可以亲如一家、同居一寺。
连刘邦、项羽这对冤家也可合祀一龛接受人们的膜拜。
妈祖本是沿海地区人们航行的保护神,客家人也把她请到山乡,作为山乡的保护神。
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客家的建筑,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广东梅州的大埔县、广东潮州饶平县。
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
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
有的人叫他们“客家围屋”。
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河源南园古村——客家古建筑遗产南园古村又名南园第一村(南国古村又名南国第一村),位于中国河源仙塘镇红光村,由红光村委独立出资,是南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客家风水古村落,据古书记载:自唐开元二十六年! (公元738)建村以来,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南园位于河源市区东北方向,居禾溪约中枢之地;东江水傍南园而过,甘泉滋润,仙气缭绕;其龙脉发源于碣砑山,绕行向西复自西而南,盘旋起伏,气势雄伟,绵垣不绝”数平方公里福地神龙环抱有情。
河源客家的民居,南园民居古建筑共有30多座,有客家围龙屋、雕楼、书院等其中多以府第式结构为主,讲究风水布局、主次对称、外型堂皇美观,多采用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所体现的特色是:取材便利,楼体坚固牢靠、规模大、结构封闭一体,同时还体现了阴阳思想和儒道治家思想。
具有代表性的就有“大夫第”、“新衙门”、“老衙门”“古炮楼遗址”、“柳溪书院”等。
南园古村落的客家民居古建筑多以府第式结构为主,讲究座向、主次对称、外型堂皇美观,多采用青砖为墙,雕梁画栋,工艺精美,一座大型的古民居建筑有上百个房间,可供一二十户上百户口人居住。
厕所、柴草间、畜栏一般都在住座屋两侧一定距离的地方。
具有代表性的就有“大夫弟”、“新衙门”、“老衙门”、“老楼”、“新楼”等。
南园古村旅游区现由“大夫弟”、“新衙门”、“古炮楼遗址”、“老衙门”和“柳溪书院”等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古建筑遗产组成一个完整的村落,体现了其古民居建筑的特色和艺术、古村落出色的防御性及潘氏家族“忠孝传家、诗书启后”的家训。
客家话,客家话,又称客话、客家语、客语等,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或汉语方言),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客家话归属至方言,抑或是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
客家话地区主要集中在粤东、闽西、赣南交界的赣闽粤客家地区,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台湾、马来西亚及一些华人社区。
此语言被定名为客家话是20世纪的事情客家话,又称客家方言,或称客方言、客语或广东话(土广东话)客家话是汉族客家民系的母语,分布区域非常广泛,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南部、西部包括西藏等省份、香港新界(北)、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区(如毛里求斯、台湾、印度等等)例如客家话里面同样的“有”就有好几种说法“优”“海”“赫”“heai1、汝在哪也? ngi coi ngai ya2、汝又在届做乜嘅也?-- 你又在干什么啊(带点不耐烦)3、莫(毋爱)恁也,好无?--别这样了,好不4、快点也,无日夜恁拖拖拉拉。
---快点啊,别总是这样拖拖拉拉。
5、我样知也?--我怎么知道呢客家的婚姻习俗,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所以他们的婚姻礼俗深受古时风尚习气的影响;客家人属性成规,男婚女嫁定要"明媒正娶",才不为乡闾讥笑。
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礼"。
所谓六礼是:"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
客家的服饰习俗,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
普遍喜穿素色,尤以蓝、黑、白色最为流行。
农村女子普遍系着的一种围裙"掩腹",其实可以掩胸,下摆宽及两侧,上端缝花刺绣,另加“颈链”、“腰链”和“牙牌”、“手镯”等服饰。
姑娘梳辫,少妇盘髻。
劳动者则多穿对补救短衫的,俗称褂哩。
读了书的男子多改着西式裤。
鞋袜方面,多穿布鞋,是家庭妇女自制的。
客家的祭祀,客家人对于丧葬之俗,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
客家人祖先崇拜意识很浓,对慎终追远的事,十分重视”。
一般丧葬仪规可分为葬、埋葬和葬后三个部分,或谓之三个阶段。
客家的美食,在榜上有名的系指东江客家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
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盐焗鸡、酿豆腐和红烧肉。
与潮菜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而这又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
客家美食名城福建长汀的菜肴的“原汁原味”非常突出。
烹饪是很少用味精的,甚至不用味精。
此外,糖也少用。
食品色素历来不用。
菜谱中的蒸、炖、酿、焖、煮的菜肴特别多。
炖牛腩、精蒸白鳗、甲鱼游江、炖鱼肚、精炖鱼、蒸全鱼、清汤田鸡、清蒸鸳鸯鸽、双燕迎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