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e62c8c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e.png)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哎呀呀,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堂课!
这堂课一开始,老师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把我们带进了有理数的奇妙世界。
老师用简单易懂的例子,比如说买东西找零钱,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这难道不比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公式有趣多了?
课堂上,老师不停地提问,就像在和我们玩知识大冒险一样。
“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我们先花了5 块钱,又得到3 块钱的奖励,那我们的钱包到底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呀?”这样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让我们的脑子不停地转呀转。
同桌小明一开始还有点迷糊,老师耐心地给他讲解,“小明,你看,这就好比你有5 个苹果,吃了2 个,又给了你1 个,那你算算还有几个呀?”小明一下子就明白了,开心地笑了起来。
老师还让我们分组讨论,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应该先把减法变成加法!”“不对不对,要先确定符号!”教室里热闹极了,就像一群小鸟在叽叽喳喳地争论。
做练习题的时候,老师会走到我们身边,轻轻地拍拍我们的肩膀,鼓励我们:“别着急,慢慢算,相信自己能行!”每当我们算出正确答案,老师都会竖起大拇指,那感觉,真棒!
这堂课,老师可不是一味地讲,而是让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就好像给了我们一把钥匙,让我们自己去打开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神秘大门。
你们说,这样的课是不是超级棒?反正我觉得这堂课太有趣啦,让我对数学不再害怕,反而充满了好奇和喜爱。
我相信,只要我们跟着老师这样学下去,数学这个大怪兽,一定能被我们打败!
这就是我对这堂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二年级数学《减法运算》的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减法运算》的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cac65e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2.png)
二年级数学《减法运算》的评课稿
1. 课程目标
该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教授二年级学生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 理解减法运算的定义和原理;
- 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
- 运用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课程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减法运算的概念和定义;
- 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
- 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3. 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教师讲解: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 演示教学:教师通过黑板演示和口头解释,演示减法运算的具体步骤;
-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参与讨论,增强他们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4. 教学评价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进行以下评价:
-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减法运算的理解能力;
- 解题能力:通过给学生布置简单的减法题目,评估他们的解题能力;
- 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评估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5. 总结
本节课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通过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能力和课堂参与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后续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评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a37806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1.png)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评课稿一、教材解读1. 教材内容概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
本章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混合运算的方法。
通过深入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性质和灵活运用运算规则,学生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材目标分析•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学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 - 学会处理有理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混合运算; -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 - 混合运算过程中的优先级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 对于负数和分数的加减运算的掌握和巩固。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念。
2. 教学内容和流程(1)引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一个趣味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标呈现:–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2)知识讲解和示范•混合运算规则:–解释混合运算中的优先级规则,例如先乘除后加减,梳理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加减法运算:–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示范和讲解。
•乘除法运算:–介绍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示范和讲解。
(3)示范与练习•练习题:–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个人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答疑与讲解:–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和讲解。
(4)拓展与应用•实际问题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混合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30eb2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0.png)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标题: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评课稿:
本次课是一节关于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清晰的思路,整篇表达流畅,不包含任何会对阅读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的元素。
以下是对本节课的评价和总结。
首先,标题与正文相符,准确概括了本节课的主题。
通过标题,读者可以准确了解到本节课的内容,避免了产生误导或困惑。
在文章内容中,教师没有加入任何网址链接等广告信息,确保了文章的专业性和纯净性。
这样做既避免了对读者产生干扰,也避免了侵犯他人版权等争议。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避免了涉及版权等侵权争议的内容,保证了本节课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在引用他人的素材时,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引用和注明,尊重了知识产权。
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把控敏感词和不良信息的使用,文章内容中没有出现包含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这样做不仅维护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环境,也提升了文章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最后,教师在表达上注重了文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文章正文中没有出现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段落不完整等情况,使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节课“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价良好。
教师在文章的标题、内容和表达方面都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体验。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讲解,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节课不仅传授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保持优秀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2e91362b90d6c85ed3ac649.png)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授课人评课人《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
下面就王老师的《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
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
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王老师在引入环节,做了几道自然数的减法,增加学习的自信,然后又做了几道有理数的减法,让学生感受自己知识的局限性,然后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将减法转换成加法来计算。
老师帮助学生回顾小学学习加法以后又学习减法。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
自然数之间的减法就用小学的计算经验得到就好了,不用减法变成加法,少一些刻板。
有理数之间的减法,正数负数零之间的各种组合都要练习一下,根据课上的表现,适当做出变式训练。
另外,学生在处理分数时容易出错,尤其是带分数更容易出错,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带分数的加法内涵以及变成假分数的必要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00b1c2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9.png)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第一篇: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齐老师所上的《有理数的减法》一课是新人教版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混合运算。
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有理数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谈谈对本课的几点感受:1.本节课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我认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确立的是客观合理的,本课的教学也很好的完成了上述任务,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本节课教师在这一点上做的比较成功。
3.《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从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上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其基本程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4.本节课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做的恰如其分,使知识的产生过程水到渠成,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评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51bbd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a.png)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评课稿一、背景介绍《有理数》是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比较和运算规则等内容。
有理数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整数和分数两种形式,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掌握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3.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的表示方法2.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有理数的大小关系–有理数比较的方法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有理数的加法规则–有理数的减法规则–有理数的乘法规则–有理数的除法规则4.实际问题的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操作步骤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的灵活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实例讲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综合运用法: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讨论与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有理数的认识和思考。
例如,一个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3℃,请问这个温度属于哪种数?步骤二:讲解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介绍有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通过数轴的形象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正负性和大小关系。
步骤三:讲解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1.介绍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包括正数、负数和零之间的比较。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评课稿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a5b4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e.png)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这一教材内容进行评课的稿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理论概念的讲解和相关例题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 课堂概述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入新知识、理论知识讲解、例题讲解与练习、课堂小结。
2.1 引入新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前了解学生对有理数的了解程度,首先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进行引入。
例如:“小明去购物,花了60元,又取款100元,求小明此时的账户余额,应该如何计算呢?”通过这样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2 理论知识讲解在理论知识讲解环节,教师需要对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进行详细的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定义,并介绍有理数的正负号的含义和原则。
同时,教师应该重点强调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同号相加取同号,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等。
2.3 例题讲解与练习在例题讲解与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熟悉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解答问题。
例题的选取可以涵盖不同的题型,如整数与分数的加减、带有括号的复合运算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2.4 课堂小结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应该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理解。
同时,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教学要点分析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3.1 概念理解学生必须对有理数的定义和加减运算的规律有清晰的理解。
教师应该通过图示、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的规则,消除学生对有理数的迷惑。
3.2 运算技巧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有理数混合运算》评课稿
![《有理数混合运算》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62bdf1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b.png)
《有理数混合运算》评课稿有理数的加法评课意见我看了深圳杨老师的教学视频,这节课上的是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复习课,我评一下杨老师的课,杨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作为复习课在课堂例题的选题方面做到精心选题,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做到了精讲多练。
听了这节课,让我很受启发。
就这节课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作为复习课首先来个课前的小测。
复习课的课前小测,可以很好的起到了解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小测也可以认识到自己在这一块的知识在哪里存在不足,在后面的课堂复习中加以弥补,课前小测让学生互相批改可以起到很好的纠正学生的错误作用,而且还提高效率。
另外杨老师还很注重了解学生得掌握情况。
二、注重知识点梳理我们看到本节复习课在完成课前小测后,杨老师就对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复习。
这个知识点的复习我觉得很有必要,通过这个复习,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就能找到依据,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二、课堂例题注重选题。
作为复习课,杨老师比较注重选择有代表性的题,表现在首先所选的题都很好的结合了前面复习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对刚刚复习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巩固。
比如例1的互为相反数相加的和为零,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等等。
其次,所选的题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层层深入,题目的设计层次性明显,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力都得应有的锻炼。
而且每做完一题都有相应方法的总结提升,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杨老师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做练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只在课堂上做适当的而且是必要的点评,做到了精讲多练,同时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精彩讲解和点评,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四、本人认为不足的方面有以下几点:1、本人认为杨老师的板书方面还是比较随意了点,我认为可以把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总结提升在黑板上做一个必要的板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评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c451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3.png)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评课稿一、引言本评课稿旨在对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进行评价和分析。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通过实际举例与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二、课程结构2.1 教学目标本课旨在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
具体目标如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规则;•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能够将有理数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2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及实例;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及实例;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4.将有理数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鼓励学生思考与探索。
3.1 导入部分通过提问、引用例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实际应用的兴趣,同时回顾和巩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2 知识讲解首先,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接着,通过多个实际生活问题的例子,详细讲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并给出详细解题步骤和思路。
例如,购物清单中的商品价格计算、温度变化问题中的加减运算等。
3.3 实例演练在讲解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后,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例演练,让他们熟悉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4 拓展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彼此讨论并分享答案和解题思路。
3.5 总结回顾课堂进行总结回顾,向学生强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0d8468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7.png)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一、整体感受哇塞,有理数的减法这堂课可真是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呢。
这堂课就像是一场数学的小冒险,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有理数减法的世界里探索。
二、教学优点1. 概念引入超有趣老师没有一上来就干巴巴地讲有理数减法的概念,而是从生活中的例子开始。
比如说温度的变化,今天的温度是5度,明天下降了3度,那明天的温度是多少呀?这样的例子让同学们一下子就对有理数减法有了很直观的感受,就像把数学从书本里拉到了生活中,特别接地气。
2.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讲解过程中,老师既用了黑板板书,又用了多媒体展示。
板书能让同学们清楚地看到解题的步骤,多媒体展示一些动态的有理数减法的动画,像数轴上的点怎么移动之类的,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视化了。
而且老师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呢,每个小组都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自己的解题思路,这种互动可棒了。
同学们在讨论中就会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
3. 练习题设计巧妙练习题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
从简单的整数相减开始,像 5 - 3这种,然后慢慢过渡到有正负号的有理数减法,比如(-2)-(-5)。
这样同学们就不会一下子被难倒,而是在不断的挑战中逐渐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技巧。
而且练习题的形式也很多样,有填空、选择还有计算解答题,就像闯关游戏一样,同学们做得可带劲了。
三、有待改进之处1. 时间把控感觉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时间有点过长了。
虽然小组讨论很重要,但是后面有些同学都有点偏离主题了,导致后面的练习题讲解有点仓促。
如果能更好地控制讨论时间,让后面的内容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就更好了。
2. 个别同学关注在课堂上,有个别同学好像没有完全跟上节奏,但是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更多的指导。
如果老师能在讲课过程中多留意一下这些同学的表情或者答题情况,及时给他们一点提示就更完美了。
四、总结概括性来讲,这堂有理数减法课就像一道丰富的数学大餐,虽然有点小瑕疵,但整体还是很美味的。
老师通过有趣的引入、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巧妙的练习题设计,让同学们在有理数减法的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减法》评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减法》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9ae1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c.png)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减法》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是对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材内容进行评课的文档。
通过对《减法》教材的细致分析和评价,旨在向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效果的增强。
二、教材概述《减法》是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减法的概念、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应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学会将减法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如何应用减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五、教学难点•系统讲解减法的运算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减法》这一章的具体内容如下:•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减法的具体运算方法;•实际问题中的减法应用。
2.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通过具体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讨论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比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几个,还剩下几个?2. 理论学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PPT和黑板,系统地讲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实例运算:教师给出几道减法运算的例题,让学生通过手算的方式进行计算,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和讲解,激发学生对减法的学习兴趣。
4. 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通过一定的练习巩固减法的基本运算技能。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有理数的减法(1)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有理数的减法(1)教案与反思牛老师](https://img.taocdn.com/s3/m/e1402bc7eefdc8d377ee3252.png)
2.2 有理数的减法(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数学能力及初步掌握数学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以及法则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正、负关系的确定以及原有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合作交流、对比、类比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天, 厦门的最高温度是9℃,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7℃,那么这一天厦门的最高温度比哈尔滨的最高气温高多少摄氏度?列出算式.由学生回答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式子加以表示:9-(-7)=16.提出问题:怎么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二、合作学习,共同归纳1.不妨我们看一个简单的问题:9 -(-7)=16. 9 +(?)=16.大家注意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个人研究,而后交流.比较两式,可以发现: 9“减去-7”与“加上+7”结果是相等的,即:减法变加法9 -(-7)=9+7.变相反数2.归纳:全班交流,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规律: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这就是有理数减法法则,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实质转化为加法运算.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应用1:计算:(1)5-(-5)(2)0-7-5 (3)(-1.3)-(-2.1)(4)113-212(5)(-6)+(-5)在学生口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归纳::(1)有理数减法是转化为有理数加法实施的.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应弄清减数的符号(是“+”号,还是“-”号);(2)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以“+”号;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应用2:某天北京中午的气温是零上3℃,到午夜气温下降了9℃,那么北京午夜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此例说明,在有理数范围内,不存在“不够减”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ca6d3811a37f111f0855b06.png)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新的学期因学校安排,学科组轮流开课,到听王老师的课了。
其实学校没有安排,我也应该多听听的,特别是王老师的课,能够学到很多
课题内容是《有理数的减法》。
主要流程
一、复习有理数加法运算,由易到深到式子中出现负数,为接下来的引入做了铺垫
二、有理数加法运算中知和求其中一个加数自然过度到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三、猜测加验证得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且用公式简洁化
四、熟练应用减法公式,采取黑板板演并纠错的过程实施的
五、深化公式的应用,几个数字加减混合运算,看学生如何处理
整个教学过程粗中带细,粗的是教师的流程,细的是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在处理本节课重点也就是第四个流程。
学生黑板板演,小组纠错,归纳错误点,以后应该注意什幺,等等,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说,印象才能深刻。
也真正做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把课堂的大舞台还给了学生。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23e28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c.png)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一、教材概述《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对应的混合运算展开,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加减运算的规律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 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运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程;•解决问题时的运算顺序及思维转换。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安排•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练习题和解答,提供机会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首先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激发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兴趣。
步骤二:引入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比如,小明在超市购物时花费了15元,由于手中只有10元和-20元两张纸币,需要计算找零的金额,这时就需要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步骤三: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技巧详细介绍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技巧,包括:先计算括号内的值,再进行乘除法运算,最后进行加减法运算,同时注意正负数的加减法规则。
步骤四:练习演示通过多个实例的练习演示,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解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思路。
在演示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式的形式。
步骤五: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提供解答,通过批改让学生自我纠正。
有理数的减法观课报告 (3)
![有理数的减法观课报告 (3)](https://img.taocdn.com/s3/m/13fb107ea98271fe900ef90d.png)
《有理数的减法》观课报告李老师的《有理数的减法》这节课。
是一堂精彩的示范课,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课堂容量适当,练习题选择精当,时间安排合理。
充分展示了李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把这堂课的一些感想和大家分享。
一、以问题为出发点,巧妙导入新课.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引出话题,进行问题设置,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利用三亚一月份的气温情况,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使学生非常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
比如对每天的温差,一月的平均气温,气温变化趋势,大小的比较等问题的的设计等,非常精准、巧妙。
一开始,学生便被老师的提问所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被调动,使学生急切想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研究,由学生自主提炼出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一气呵成。
老师教得潇洒,学生学得痛快。
根据学生上课反映上做出相应的变动,而不是演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剧。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李老师在教学中,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重加强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结合生活实例,很好的进行了衔接。
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搭配合理,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
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展示了自学的成果。
三、注重学生合作探究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脑思考。
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验证猜想。
一起得到规律。
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规律具体化。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60545a0aef8941ea76e0559.png)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学生起点分析: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在小学阶段多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学习的新内容。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与作用,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设计: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c9cfefa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f.png)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堂课。
说实话,这可是个很重要的内容,学好它,咱们在数学的路上可就轻松多了!首先,有理数就是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数,比如说1/2、3/4,这些小家伙可不是闹着玩的。
通过这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加减这些数,还能培养逻辑思维,这可是数理化的基础哦。
2. 课堂氛围2.1 互动的乐趣记得上课时,老师一上来就抛出了几个有趣的问题,瞬间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比如说,“3加2等于几?”同学们纷纷举手,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竞争的气息。
互动不仅让气氛活跃起来,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道题。
这种“打打闹闹”的学习方式真是妙不可言!2.2 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老师还提到了生活中有理数的应用。
比如说,咱们在超市购物,买东西时总要计算总价,假如有折扣,那就得用到加减运算了。
想想那时候,一边计算一边心里想着“这算下来能省多少钱”,这感觉简直不要太好!所以,学习这些知识,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得心应手,真是实用到不行。
3. 学习中的挑战3.1 理论与实际当然,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一些小坎坷。
有同学在刚开始接触负数时,脑袋一团浆糊,搞不清楚加减法的规则。
这个时候,大家就得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学习的良好氛围。
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困难一起克服,才是最重要的。
3.2 错误的启示再说说错误吧,其实,错误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有时候做题做错了,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反而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题目的关键。
在一次次的纠正中,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调整,简直就像在打怪升级一样,每次都变得更强大!4. 总结与展望经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是不是觉得对有理数的认识更深了一层?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数学题,更像是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让我们在后续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咱们都知道,基础打好了,后面的高数、代数都能轻松应对,简直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5. 结束语总的来说,这堂课不仅仅是学习有理数加减的过程,更是让我们体会到合作与互助的重要性。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d24bad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75.png)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学校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根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娴熟地进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使同学把握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娴熟地进展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力量目标:培育同学探究思维力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3、情感目标:使同学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育探究分析数学学问方法的爱好。
〔三〕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娴熟地进展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娴熟地进展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二、说教学方法: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同学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纳探究觉察法、多媒体帮助教学方法等。
教学中教师细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索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同学思索,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同学探究学问的欲望来到达对学问的觉察,并自我探究找出规律,使同学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主动状态,从而培育思维力量。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三、说学法:依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那么,让同学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同学的主动思索努力下,自主参加学问的发生、进展、觉察的过程,使同学把握了学问,表达了素养教育中同学学习力量的培育问题,到达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一〕引入课题环节: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那么,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依据学过的学问,引导同学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展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那么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同学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爱好,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齐老师所上的《有理数的减法》一课是新人教版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混合运算。
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有理数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谈谈对本课的几点感受:1.本节课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我认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确立的是客观合理的,本课的教学也很好的完成了上述任务,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本节课教师在这一点上做的比较成功。
3.《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从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上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其基本程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4.本节课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做的恰如其分,使知识的产生过程水到渠成,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
5.本节课引入与过渡恨自然,展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在备课时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既熟知教材,又了解学生。
评课发言稿
陆泽武老师的课,自然流畅,内容丰富,环节清楚,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寓教于乐,使我受益菲浅,对教材的处理别具匠心,教学效果良好。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析: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节课是有理数运算的教学,泽武老师十分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运算的含义,所以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先向东走20米,又向西走30米,那么她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离出发点几米?若向东记为“+”,向西记为“-”,该问题用算式如何表示?以及创造性地利用不同颜色的小磁铁来表示“+”“-”,让学生来演示课本例题,突出“抵消”,不仅提高学生兴趣,又体现异号两数相加的“抵消”作用,轻松地突破难点。
二:课前复习很有前瞻性。
本章有理数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跨越,泽武师课前介绍了有关有理数的史话,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这对后续学习无理数等知识很有帮助。
再比如,老师出示了几个带绝对值的数,并进行大小比较,在分析的过程中点出“先算绝对值,再比较”,看是无意,其实颇具匠心,这对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算理很有帮助。
三:整节课学生活动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好,通过板演,抢答,奖励笑脸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能在游戏和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思考,收获。
善于启发引导,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法指导恰当有效。
四:注重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并创造性地提练运算步骤: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
同时分析加法运算例题中,不断强调法则的应用及书写格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品质。
五:泽武老师教学功底深厚,有很强的亲和力,驾驭课堂的能力高,教学中注重教学知识的生成,能根据课堂的实际调整教学节奏,不紧不慢,看似平淡,但又充满激情,学生思维跌宕起伏,在不知不觉中渡过45分钟,余兴未尽,意味深长,是一节成功的常态课。
六:一点看法: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总结,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是否再增加些具体情境,然后结合情境让学生感受出是“正的多,还是负的多?”“多多少?”等问题,然后再总结出先确定符号,再求绝对值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