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恒等式

合集下载

极化恒等式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极化恒等式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极化恒等式
磨尖点一 求向量数量积的定值
磨尖点二 求向量数量积的最值(范围)
磨尖点三 求参数及其他问题
磨尖课04 极化恒等式
1
4
1. 极化恒等式: ⋅ = [ +
2
2
− − 2 ].
(1)公式推导:
+
2
+ ሻ2 −
=
2
+ 2 ⋅ +
2 ,

2
=
2
− 2 ⋅
(3)记忆规律:向量的数量积等于第三边的中线长与第三边边长的一半的平方差.
磨尖课04 极化恒等式
4
磨尖点一 求向量数量积的定值
磨尖课04 极化恒等式
6
典例1 (2023 ·全国乙卷)正方形的边长是2,是的中点,则 ⋅ =
( B ) .
A. 5
B.3
C.2 5
解析 设的中点为,由极化恒等式可得 ⋅ =
为△ 所在平面内的动点,且 = 1,则 ⋅ 的取值范围是( D ) .
A.[−5,3]
B.[−3,5]
C.[−6,4]
D.[−4,6]
磨尖课04 极化恒等式
11
解析 (法一)依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0,0 , 3,0 , 0,4 ,
磨尖课04 极化恒等式
4sin +
sin2
= 1 − 3cos − 4sin = 1 − 5sin + ,其中tan =
因为−1 ≤ sin + ≤ 1,所以−4 ≤ 1 − 5sin + ≤ 6,
3

4
磨尖课04 极化恒等式
13

极化恒等式定义

极化恒等式定义

极化恒等式定义极化恒等式定义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用于解决许多矩阵运算的问题。

在此,我们将分步骤阐述什么是极化恒等式定义,以及它的应用。

第一步:什么是极化恒等式定义极化恒等式定义指的是用内积表示一个对称双线性函数的方法,即将一个对称双线性函数转化为一个内积。

例如,假设$\langle\cdot,\cdot\rangle$是$V$上的一个内积,$f:V\timesV\rightarrow K$是$V$上的一个对称双线性函数,那么可以通过下列公式来定义$f$:$$f(x,y) = \frac{1}{2}\left(\langle x,y\rangle + \langle y,x\rangle\right)$$其中$K$表示一个数域,例如实数域或复数域。

第二步:极化恒等式定义的应用除了用于表示对称双线性函数之外,极化恒等式定义还可以用于求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假设$A$是一个矩阵,那么$A$的特征向量为非零向量$x\in R^n$,满足$Ax=\lambda x$,其中$\lambda$是$A$的特征值。

那么可以通过极化恒等式定义来计算$A$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先将$A$表示为一个对称双线性函数$f(x,y)=x^TAy$,然后根据极化恒等式定义,可以得到$$f(x,x) = \frac{1}{2}\left(\langle x,Ax\rangle +\langle Ax,x\rangle\right) = \frac{1}{2}(x^TAx + x^T(Ax)^T) = x^T\left(\frac{A + A^T}{2}\right)x$$其中$A^T$表示$A$的转置矩阵。

因为$A$是对称矩阵,所以$A=A^T$,因此可以得到$f(x,x)=x^TAx$。

此时,$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就可以通过求解$f(x,x)=\lambda x^Tx$的解来得到。

总之,极化恒等式定义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被用于许多矩阵运算的问题。

极化恒等式三角公式

极化恒等式三角公式

极化恒等式三角公式极化恒等式是数学中的基本公式之一。

在三角函数中,这个公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推导其他的三角函数公式。

以下是关于极化恒等式以及三角公式方面的详细介绍。

一、极化恒等式极化恒等式的公式如下:$2\cos A\cos B=\cos (A+B) + \cos (A-B)$$2\sin A\sin B=\cos (A-B) - \cos (A+B)$$2\sin A\cos B=\sin (A+B) + \sin (A-B)$这一公式的含义是,可以把两个三角函数写成另外两个三角函数的和或差的形式。

其中,第一个公式是余弦定理的另一种形式,第二个公式可以用来导出一些三角函数的重要性质,第三个公式则可以用于求解三角方程。

二、三角公式1. 倍角公式倍角公式可以用来求解一些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sin 2A= 2\sin A\cos A $$ \cos 2A= \cos^2 A - \sin^2 A $$ \cos 2A= 2\cos^2 A - 1 $2. 和差公式和差公式可以用来把两个三角函数的和或差写成一种更简单的形式:$ \sin(A+B) = \sin A\cos B + \cos A\sin B $$ \sin(A-B)= \sin A\cos B - \cos A\sin B $$ \cos(A+B)= \cos A\cos B - \sin A\sin B $$ \cos(A-B)= \cos A\cos B + \sin A\sin B $3. 半角公式半角公式可以用来把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拆分成一个底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frac{A}{2}= \pm \sqrt{\frac{1-\cos A}{2}} $$ \cos\frac{A}{2}= \pm \sqrt{\frac{1+\cos A}{2}} $$ \tan\frac{A}{2}= \pm \sqrt{\frac{1-\cos A}{1+\cos A}}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求解一些关于角度的三角函数的问题,比如说,可以用半角公式把 $\sin\frac{\pi}{8}$ 转化成更简单的形式。

极化恒等式-教师版

极化恒等式-教师版

极化恒等式知识精讲:1.极化恒等式:a ⃗ ⋅b ⃗ =14[(a ⃗ +b ⃗ )2−(a ⃗ −b⃗ )2] 2.极化恒等式的几何意义是:设点M 是△ABC 边的中点,则AB⃗⃗⃗⃗⃗⃗ ⋅AC ⃗⃗⃗⃗⃗ =|AM ⃗⃗⃗⃗⃗⃗⃗ |2−14|BC ⃗⃗⃗⃗⃗⃗ |2=AM 2−BM 2,即:向量的数量积可转化为中线长与半底边长的平方差.1.已知A 为椭圆x 29+y 25=1上的动点,MN 为圆(x −1)2+y 2=1的一条直径,则AM ⃗⃗⃗⃗⃗⃗⃗ ⋅A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备注:极化恒等式的典型应用BC2. (三星)(2017全国2理)已知Δ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点,则PA ⃗⃗⃗⃗⃗⃗ ⋅(PB ⃗⃗⃗⃗⃗⃗ +PC ⃗⃗⃗⃗⃗ )的最小值是( )A.−2B.−32 C. −43 D.−1 解:方法一:建系法连接OP ,OA⃗⃗⃗⃗⃗⃗ =(0,√3),OB ⃗⃗⃗⃗⃗⃗ =(−1,0),OC ⃗⃗⃗⃗⃗⃗ =(1,0). PC ⃗⃗⃗⃗⃗ +PB ⃗⃗⃗⃗⃗⃗ =2PO ⃗⃗⃗⃗⃗⃗ ,∴PO ⃗⃗⃗⃗⃗⃗ ⋅PA ⃗⃗⃗⃗⃗⃗ =(−x,−y )⋅(−x,√3−y) ∴PO ⃗⃗⃗⃗⃗⃗ ⋅PA ⃗⃗⃗⃗⃗⃗ =x 2+y 2−√3y =x 2+(y −√32)2−34 ∴PO ⃗⃗⃗⃗⃗⃗ ⋅PA ⃗⃗⃗⃗⃗⃗ ≥−34,∴ PA ⃗⃗⃗⃗⃗⃗ ⋅(PC ⃗⃗⃗⃗⃗ +PB ⃗⃗⃗⃗⃗⃗ )=2PO ⃗⃗⃗⃗⃗⃗ ⋅PA ⃗⃗⃗⃗⃗⃗ ≥−32 ∴最小值为−32方法二:均值法∵PC ⃗⃗⃗⃗⃗ +PB⃗⃗⃗⃗⃗⃗ =2PO ⃗⃗⃗⃗⃗⃗ ,∴ PA ⃗⃗⃗⃗⃗⃗ ⋅(PC ⃗⃗⃗⃗⃗ +PB ⃗⃗⃗⃗⃗⃗ )=2PO ⃗⃗⃗⃗⃗⃗ ⋅PA ⃗⃗⃗⃗⃗⃗ 由上图可知:OA ⃗⃗⃗⃗⃗⃗ =PA ⃗⃗⃗⃗⃗⃗ −PO ⃗⃗⃗⃗⃗⃗ ;两边平方可得3=(PA ⃗⃗⃗⃗⃗⃗ )2+(PO ⃗⃗⃗⃗⃗⃗ )2−2PA ⃗⃗⃗⃗⃗⃗ ⋅PO ⃗⃗⃗⃗⃗⃗ ∵ (PA ⃗⃗⃗⃗⃗⃗ )2+(PO ⃗⃗⃗⃗⃗⃗ )2≥−2PA ⃗⃗⃗⃗⃗⃗ ⋅PO ⃗⃗⃗⃗⃗⃗ ,∴ 2PO ⃗⃗⃗⃗⃗⃗ ⋅PA ⃗⃗⃗⃗⃗⃗ ≥−32∴ PA ⃗⃗⃗⃗⃗⃗ ⋅(PC ⃗⃗⃗⃗⃗ +PB ⃗⃗⃗⃗⃗⃗ )=2PO ⃗⃗⃗⃗⃗⃗ ⋅PA ⃗⃗⃗⃗⃗⃗ ≥−32,∴最小值为−32 解法三:配凑法 ∵PC ⃗⃗⃗⃗⃗ +PB ⃗⃗⃗⃗⃗⃗ =2PO ⃗⃗⃗⃗⃗⃗ ∴PA ⃗⃗⃗⃗⃗⃗ ⋅(PC ⃗⃗⃗⃗⃗ +PB ⃗⃗⃗⃗⃗⃗ )=2PO ⃗⃗⃗⃗⃗⃗ ⋅PA ⃗⃗⃗⃗⃗⃗ =(PO⃗⃗⃗⃗⃗⃗ +PA ⃗⃗⃗⃗⃗⃗ )2−(PO ⃗⃗⃗⃗⃗⃗ −PA ⃗⃗⃗⃗⃗⃗ )22=(PO⃗⃗⃗⃗⃗⃗ +PA ⃗⃗⃗⃗⃗⃗ )2−(AO ⃗⃗⃗⃗⃗⃗ )22≥−32∴最小值为−323.在∆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AD 的长为2,点P 是∆ABC 所在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则PA PB PA PC ⋅+⋅的最小值为 A .1B .2C .-2D .-1【详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得点D 在原点处,点A 在y 轴上,则A (0,2).设点P 的坐标为x y (,),则(,2),(,)PA x y PO x y =−−=−−, 故()22(2)PA PB PA PC PA PB PC PA PO x y y ⋅+⋅=⋅+=⋅=+−22=+−−≥−x y 2[(1)]2222,当且仅当==x y 0,1时等号成立.所以PA PB PA PC ⋅+⋅的最小值为−2.选C .4. (武汉二中高二)已知圆M:x 2+(y −1)2=1, 圆N:x 2+(y +1)2=1, 直线l 1、l 2分别过圆心M ,且l 1与圆M 相交于A 、B , l 2与圆N 相交于C 、D , P 是椭圆x 23+y 24=1上的任意一动点, 则PA → ⋅PB → +PC → ⋅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6 备注:用到极化恒等式5.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22,∠ABC =60∘,∠ADC =90∘,若BE →=EF →=FG →=GC →,则2AE →∙DC →+AE →∙AF →=_____;若P 为边BC 上一动点,当PA →∙PC →取最小值时,则cos ∠PDC 的值为_____.解:∵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22,∠ABC =60∘,∠ADC =90∘,∴△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 在Rt △ADC 中,AC =2,CD =1,所以∠ACD =60∘,又BE →=EF →=FG →=GC →, ∴E,F,G 是BC 边的四等分点.如图建立坐标系:则:A(0,√3),B (−1,0),C (1,0), D (32,√32),E (−12,0),F (0,0),G (12,0), 所以2AE →DC →+AE →AF →=2(−12,−√3)(−12,−√32)+(−12,−√3)(0,−√3)=132,再设P (x,0),则−1≤x ≤1,∴PA →PC →=(−x,√3)(1−x,0)=x 2−x =(x −12)2−14,显然x =12时,PA →PC →最小,此时P (12,0),∴cos ∠PDC =cos ⟨DP →,DC →⟩=(−1,−√3)⋅(−1,−√3)(−1)+(−√32)(−12)+(−√32)=5√714.故答案为:132,5√714.6.在△OAB 中,OA =OB =2,AB =2√3,动点P 位于直线OA 上,当PA ⃗⃗⃗⃗⃗⃗ ⋅PB ⃗⃗⃗⃗⃗⃗ 取得最小值时,向量PA ⃗⃗⃗⃗⃗⃗ 与PB ⃗⃗⃗⃗⃗⃗ 的夹角余弦值为( )A .−3√77B .7C .−√217D .√213【详解】∵|AB ⃗⃗⃗⃗⃗⃗ |2=(OB ⃗⃗⃗⃗⃗⃗ −OA ⃗⃗⃗⃗⃗⃗ )2=OA ⃗⃗⃗⃗⃗⃗ 2+OB ⃗⃗⃗⃗⃗⃗ 2−2OA ⃗⃗⃗⃗⃗⃗ ⋅OB ⃗⃗⃗⃗⃗⃗ ,即8−2OA ⃗⃗⃗⃗⃗⃗ ⋅OB ⃗⃗⃗⃗⃗⃗ =12,∴OA ⃗⃗⃗⃗⃗⃗ ⋅OB ⃗⃗⃗⃗⃗⃗ =−2, 设OP ⃗⃗⃗⃗⃗⃗ =λOA ⃗⃗⃗⃗⃗⃗ (0≤λ≤1),PA ⃗⃗⃗⃗⃗⃗ =(1−λ)OA ⃗⃗⃗⃗⃗⃗ ,PB ⃗⃗⃗⃗⃗⃗ =OB ⃗⃗⃗⃗⃗⃗ −OP ⃗⃗⃗⃗⃗⃗ =OB ⃗⃗⃗⃗⃗⃗ −λOA ⃗⃗⃗⃗⃗⃗ , 所以,PA ⃗⃗⃗⃗⃗⃗ ⋅PB ⃗⃗⃗⃗⃗⃗ =(1−λ)OA ⃗⃗⃗⃗⃗⃗ ⋅(OB ⃗⃗⃗⃗⃗⃗ −λOA ⃗⃗⃗⃗⃗⃗ )=(1−λ)OA ⃗⃗⃗⃗⃗⃗ ⋅OB ⃗⃗⃗⃗⃗⃗ +λ(λ−1)OA⃗⃗⃗⃗⃗⃗ 2 =−2(1−λ)+4λ(λ−1)=4λ2−2λ−2=(2λ−12)2−94,当λ=14时,PA ⃗⃗⃗⃗⃗⃗ ⋅PB ⃗⃗⃗⃗⃗⃗ 取得最小值−94,此时|PA ⃗⃗⃗⃗⃗⃗ |=34|OA ⃗⃗⃗⃗⃗⃗ |=32, |PB ⃗⃗⃗⃗⃗⃗ |2=|OB ⃗⃗⃗⃗⃗⃗ −14OA⃗⃗⃗⃗⃗⃗ |2=116OA ⃗⃗⃗⃗⃗⃗ 2+OB ⃗⃗⃗⃗⃗⃗ 2−12OA ⃗⃗⃗⃗⃗⃗ ⋅OB ⃗⃗⃗⃗⃗⃗ =116×22+22−12×(−2)=214,所以,|PB ⃗⃗⃗⃗⃗⃗ |=√212,则cos <PA⃗⃗⃗⃗⃗⃗ ,PB ⃗⃗⃗⃗⃗⃗ >=PA⃗⃗⃗⃗⃗⃗ ⋅PB ⃗⃗⃗⃗⃗⃗ |PA⃗⃗⃗⃗⃗⃗ |⋅|PB ⃗⃗⃗⃗⃗⃗ |=−9432×√212=−√217. 故选:C.7. (三星)在锐角∆ABC 中已知B= 3,|AB ⃗⃗⃗⃗⃗⃗ −AC ⃗⃗⃗⃗⃗ |=2,则AB ⃗⃗⃗⃗⃗⃗ ⋅AC ⃗⃗⃗⃗⃗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解:法一:极化恒等式;法二:以B 为原点,BA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坐标系,因为设A(x ,0)因为△ABC 是锐角三角形,所以A+C=120°,∴30°<A <90°,即A 在如图的线段DE 上(不与D ,E 重合),所以1<x <4,则AB ⃗⃗⃗⃗⃗⃗ AC ⃗⃗⃗⃗⃗ =x 2﹣x=(x ﹣12)2﹣14,所以AB ⃗⃗⃗⃗⃗⃗ AC ⃗⃗⃗⃗⃗ 的范围为(0,12).方法2∵∠B=π3, △ABC 是锐角三角形,所以A+C=120°,∴30°<A <90°=a=2由正弦定理可得()−==A B a b csin 120sinA sin 0∴=b ,=−Ac A sin 2sin 1200)( ∴120cos cos AB AC c b A A ===+=+⎝⎭−AA Asin tan 32202)(∵∈tanA0,3)( ∴(0,12AB AC ∈)8.在△ABC 中,AC =2BC =4,∠ACB 为钝角,M ,N 是边AB 上的两个动点,且MN =1,若CM ⃗⃗⃗⃗⃗⃗ ⋅CN⃗⃗⃗⃗⃗⃗ 的最小值为34,则cos ∠ACB = . 【答案】1−3√58【解析】取MN 的中点P ,则由极化恒等式得CM ⃗⃗⃗⃗⃗⃗ ⋅CN⃗⃗⃗⃗⃗⃗ =|CP ⃗⃗⃗⃗⃗ |2−14|MN ⃗⃗⃗⃗⃗⃗⃗ |2=|CP ⃗⃗⃗⃗⃗ |2−14∵CM ⃗⃗⃗⃗⃗⃗ ⋅CN ⃗⃗⃗⃗⃗⃗ 的最小值为34∴|CP ⃗⃗⃗⃗⃗ |min 由平几知识知:当CP ⊥AB 时,CP 最小. 如图,作CH ⊥AB ,H 为垂足,则CH=1 又AC =2BC =4,所以∠B =30o ,sinA=14 所以cos ∠ACB =cos (150o -A )=1−3√58.9.如图所示,矩形ABCD 的边AB=4,AD=2,以点C 为圆心,CB 为半径的圆与CD 交于点E ,若点P 是圆弧EB ̂ (含端点B 、E)上的一点,则PA → ·PB → 的取值范围是 .H【解析】取AB 的中点设为O ,则, 当O 、P 、C 共线时, PO 取得最小值为PO =2√2−2;当P 与B (或E )重合时,PO 取得最大值为PO=2,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10.如图,是边长为P 是以C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任意一点,则AP⃗⃗⃗⃗⃗⃗ ∙BP ⃗⃗⃗⃗⃗⃗ 最小值是_____.-111.(三星)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F 是AD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BA ⃗⃗⃗⃗⃗⃗ ⋅CA ⃗⃗⃗⃗⃗ =4,BF ⃗⃗⃗⃗⃗⃗ ⋅CF ⃗⃗⃗⃗⃗ =−1,则BE ⃗⃗⃗⃗⃗⃗ ⋅CE ⃗⃗⃗⃗⃗ 的值是________.备注:极化恒等式的典型应用2221=4PA PB PO AB PO ⋅−=−4PA PB ⋅−[8∆ABC CA BP12.若平面向量a ,b 满足|2a -b|≤3,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根据极化恒等式得:8a ⋅b =(2a +b)2−(2a −b)2=(2a +b)2−9≥−9,故a ⋅b ≥−98,所以a ⋅b 的最小值为−98.13.已知平面向量a ,b ,e 满足|e|=1,a·e =1,b·e =-2,|a +b|=2,那么a·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 由a·e =1,b·e =-2得: a·e -b·e =3,即(a -b )·e =3,|a -b|cos θ=3a·b=14[|a +b|2-|a -b|2]≤-5414.在中,已知,,则面积的最大值是 .解:取BC 的中点为D ,则AB ⃗⃗⃗⃗⃗⃗ •AC ⃗⃗⃗⃗⃗ =AD 2−BC24,所以AD =√2因为BC 边上的高线长不大于中线长,当中线就是高线时,面积最大,故.15.已知平面向量a ⃗ ,b ⃗ ,c ⃗ 满足|a ⃗ |=1,a ⃗ ⋅b ⃗ =12,a ⃗ ⋅c ⃗ =2,|2b ⃗ −c ⃗ |=2,那么b⃗ ⋅c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由a ⃗ ⋅b ⃗ =12,a ⃗ ⋅c ⃗ =2得2a ⃗ ⋅b ⃗ +a ⃗ ⋅c ⃗ =3,即a ⃗ ⋅(2b ⃗ +c ⃗ )=3 又a ⃗ ⋅(2b ⃗ +c ⃗ )=|a ⃗ ||2b ⃗ +c ⃗ |cos θ(其中θ为向量a ⃗ 与2b ⃗ +c ⃗ 的夹角) 所以|2b⃗ +c ⃗ |=3cos θ所以b⃗ ⋅c ⃗ =18[(2b ⃗ +c ⃗ )2−(2b ⃗ −c ⃗ )2]=18(9cos 2θ−4)≥58.∆ABC =BC 21AB AC •=∆ABC ∆ABC16.已知锐角的外接圆的半径为1, ,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17.已知正三角形ABC 内接于半径为2的圆O ,点P 是圆O 上的一个动点,则PA → ⋅P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2,6]18.在ΔABC 中,AB =3,AC =4,∠BAC =60°,若P 是Δ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AP =2,则PB → ⋅PC →的最大值为_____.10+2√3719.已知点P 是边长为2√3的正三角形ABC 内切圆上的一点,则PA → ⋅PB →的取值范围为_____.[−3,6]20.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中心为O ,直线l 经过中心O ,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P 为平面上一点,若2OP → =λOB → +(1-λ)OC → ,则PM → ·P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71621.设点P 为正三角形△ABC 的边BC 上的一个动点,当PA → ·PC →取得最小值时,sin ∠PAC 的值为________.√3926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正半轴上移动,AB =2,若点P 满足PA → ·PB →=2,则OP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3−1,√3+1]23.在△ABC 中,E ,F 分别是线段AB ,AC 的中点,点P 在直线EF 上,若△ABC 的面积为2,则PB → ·PC →+BC →2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4√3∆ABC ∠=πB 6BA BC⋅⎝ ⎛23,3。

极化恒等式

极化恒等式

极化恒等式
1极化恒等式的推导:
(如图,有向量OA与向量OB,两向量之和为OD,其中E为AB,OD的中点) 2使用条件:共起点内积
3适用于:平面向量,空间向量
3使用方法:找斜边中点,再使用公式代入
4
例1:
解析:取BC的中点E,AD的中点为F
=
−→


−→

OC
OB
2
2−→

-
−→

EC
OE
=2
−→

OE
-
2
2
1





由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可以得到:
OE ≤OF+EF
OF 为直角三角形OAD 的中线,所以OF=2
1 EF=1
所以:−→−⋅−→−OC OB 的最大值为2
例2:
我们在此题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难度:求−→−⋅−→−PD
PC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答:根据“极化恒等式”的方法,我们找到斜边CD 的中点O 点,则 −→−⋅−→−PD PC =22−→−-−→−OD
PO 其中OD=1
故我们只需要判断PO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根据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我们得到:
1)PO ≤AP+AO 2)PO+AO ≥AO
(其中AP=1,AO=5)
所以PO 的最大值为(5+1),最小值为(5-1)
故:−→−⋅−→−PD
PC 的最大值为(5+25),最小值为(5+25)。

极化恒等式PDF

极化恒等式PDF

极化恒等式补充1极化恒等式:()()2214a b a b a b ⎡⎤⋅=+--⎢⎥⎣⎦极化恒等式的几何意义是: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角线”平方差的14,即222214a b AD BC AM BM ⎡⎤⋅=-=-⎣⎦ 2极化恒等式的应用例1ABC M BC AM=3BC=10AB AC=∆⋅ 在中,是的中点,,,则解析:221925162AB AC AM BC ⋅=-=-=- 00001ABC P AB P B=AB AB P 4PB PC P B P C ∆⋅≥⋅ 例2:设,是边上一定点,满足,且对于边上任意一点,恒有,则0.90A ABC ∠=0.90B BAC ∠=.C AB AC =.D AC BC=22022000000BC D PD P D PBC PB PC=PD BD P BC P B P C=P D ,PD P D P D AB AC=BCBD ∆⋅-∆⋅-≥⊥ 解析:取中点,连接,,在内使用极化恒等式得在内使用极化恒等式得由条件知,即,故3ABCD P AB APB PC PD f⋅ 例: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动点在以为直径的圆弧上,则第三题图第四题图解析:[]24,225016.PC PD PE PE PC PD ⎡⎤⋅=-∈⋅∈⎣⎦由图知,,,故,2min ABC 4ABC E F AB AC P EF S =2PC PB+BC =∆⋅ 例:在中,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点在直线上,若,则2222222421322,,,44434+BC 23PD BC BC=.43BCPBC PC PB PD BC PC PB BC PD BC h PD BC BC PC PB BC ⋅=-⋅+=+=≥⋅+≥≥⊥ 解析:因此,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051AOB AOB=60C AB OC P OP BP ∠⋅ 例:如图,在半径为的扇形中,,为弧上的动点,与交于点,则的最小值为解析:如上图所示,213311,PD ,442162OP BP PD OP BP ⎡⎤⎡⎤⋅=-∈⋅∈-⎢⎥⎢⎥⎣⎦⎣⎦ 易知,,则()6ABCD OB OC ⋅ 例: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顶点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含原点滑动,则的最大值为22111OB OC=OE 12424⎛⎫⋅-≤+-= ⎪⎝⎭ 解析:。

极化恒等式公式高中

极化恒等式公式高中

极化恒等式公式高中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有一个不太起眼但却十分实用的工具,那就是极化恒等式公式。

极化恒等式,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刚接触时可能会觉得有点陌生和头疼。

但别怕,咱们一起来好好琢磨琢磨它。

先来说说极化恒等式的表达式:对于向量\(\vec{a}\)和\(\vec{b}\),有\(\vec{a}\cdot\vec{b} = \frac{1}{4}\left(|\vec{a} + \vec{b}|^2 - |\vec{a}- \vec{b}|^2\right)\)。

这个公式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呀,它就是在告诉我们向量内积和向量模长之间的一种巧妙关系。

我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给同学们讲解极化恒等式。

当时有个同学一脸困惑地问我:“老师,这个公式到底有啥用啊?感觉好抽象。

”我笑了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

我说:“同学们,咱们假设这里有一个平行四边形 ABCD,AC 和BD 是它的两条对角线,\(\vec{AB} = \vec{a}\),\(\vec{AD} = \vec{b}\) 。

那 AC 的长度平方加上 BD 的长度平方等于多少呢?” 同学们都开始思考起来。

我接着引导他们:“我们可以利用极化恒等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AC的长度平方就是\(|\vec{a} + \vec{b}|^2\),BD 的长度平方就是\(|\vec{a}- \vec{b}|^2\) 。

所以,AC 的长度平方加上 BD 的长度平方,就等于 2(\(|\vec{a}|^2 + |\vec{b}|^2\))。

”这时候,同学们的眼睛里开始有了亮光,似乎明白了一些。

再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要求一个三角形 ABC 中,边 BC 上中线 AD 的长度。

如果知道了\(\vec{AB}\)和\(\vec{AC}\) ,那我们就可以利用极化恒等式轻松搞定。

极化恒等式在解决一些与向量相关的最值问题、几何问题时,往往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极化恒等式公式

极化恒等式公式

极化恒等式公式1、基本极化恒等式基本极化恒等式又称为Stokes方程,它是理解介质中电磁波传播的基本方程。

它由波动磁场场强E和磁场场强H的外场响应组成,可以概括为:E =εHH=-D其中ε表示极化率,D表示电导率。

我们可以从它推导出其他极化恒等式,如:2、垂直极化恒等式垂直极化恒等式又称为Faraday方程,它是介质中电磁波传播的重要方程,可以根据基本极化恒等式推导而来,它包括垂直极化分量的电离度、垂直极化作用的等效度以及垂直极化圆盘的传播常数等因素,可以表示为:Dtanθ=ε+ηV其中,θ表示极化角,η表示磁导率,V表示电位场的垂直极化分量。

3、水平极化恒等式水平极化恒等式由基本极化恒等式推导而来,它表达了水平极化作用的电离度、极化作用的等效度、电位场的水平极化分量以及水平极化圆盘的传播常数等因素,可以表示为:cosθ=ε+ηV其中,θ表示极化角,η表示磁导率,V表示电位场的水平极化分量。

4、反射极化恒等式反射极化恒等式可以由基本极化恒等式推导而来,用来研究电磁波在介质之间沿极化方向传播时所见到的反射现象。

这个公式可以表达用于反射电离度、等效度、反射圆盘传播常数以及反射角等因素,可以表示为:Et/Es=(ncosθ-μsinθ) / (ncosθ+μsinθ)其中,θ表示反射极化角,n为介质的电离度,μ为介质的等效度,Es 为入射波的强度,Et为反射波的强度。

5、传播极化恒等式传播极化恒等式凝结了电磁波在介质中沿一定方向传播时的电离度、等效度,以及传播极化圆盘的传播常数等因素,它可以由基本极化恒等式推出,可以表示为:H/E=ncosθ/μsinθ其中,θ表示传播极化角,n为介质的电离度,μ为介质的等效度,E 为入射波的强度,H为传播波的强度。

极化恒等式证明

极化恒等式证明

极化恒等式证明
极化恒等式公式为:当H是实空间时,(x,y)=(1/4)(‖x+y‖^2-‖x-y‖^2);当H是复空间时,(x,y)=(1/4)(‖x+y‖^2-‖x-y‖^2+i‖x+iy‖^2-i‖x-iy‖^2)。

极化恒等式(polarization identity)是联系内积与范数的一个重要的等式,是用范数表示内积的公式。

设H是内积空间,‖·‖是由内积(·,·)导出的范数。

对于实内积空间上的双线性埃尔米特泛函以及复内积空间上的双线性泛函φ(x,y)也分别有类似于上述的恒等式。

极化恒等式之恒等式简介:
恒等式(identities),数学概念,恒等式是无论其变量如何取值,等式永远成立的算式。

恒等式成立的范围是左右函数定义域的公共部分,两个独立的函数却各自有定义域,与x在非负实数集内是恒等的,而在实数集内是不恒等的。

恒等式有多个变量的,也有一个变量的,若恒等式两边就一个变量,恒等式就是两个解析式之间的一种关系。

它来源于e^ix=cosx+isinx(复数的三角表示),令x=π就得e^πi + 1 = 0。

数学极化恒等式

数学极化恒等式

数学极化恒等式数学极化恒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求解复数运算、多项式拆分和向量运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数学极化恒等式,展示其在数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极化恒等式。

在数学中,极化恒等式是指通过极化恒等式可以将一个向量或数列拆成两个特定的数的和。

它的形式为:\[x = \frac{1}{2} \left( x + \overline{x} \right) +\frac{1}{2i} \left( x - \overline{x} \right)\]其中,\(x\)表示一个复数或向量,\(\overline{x}\)表示其共轭。

数学极化恒等式在求解复数运算中应用广泛。

复数可以表示为实部加上虚部的形式,而极化恒等式可以将复数拆分成实轴和虚轴上的两个数。

例如,对于一个复数\(z = a + 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

根据极化恒等式,可以得到:\[z = \frac{1}{2} \left( a + bi + a - bi \right) +\frac{1}{2i} \left( a + bi - a + bi \right)\]化简后得到:\[z = \frac{1}{2} \left( 2a \right) + \frac{1}{2i}\left( 2bi \right)\]继续化简可得:\[z = a + bi\]这就是复数的极化恒等式。

通过极化恒等式,我们可以将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离出来,更方便进行计算和分析。

极化恒等式在多项式的拆分中也有重要应用。

对于一个多项式\(f(x)\),它可以表示为一些特定数的和。

根据极化恒等式,可以将其拆分成实数和虚数的和。

例如,对于一个二次多项式\(f(x) = ax^2 + bx + c\),其中\(a\)、\(b\)、\(c\)均为实数。

根据极化恒等式,可以得到:\[f(x) = \frac{1}{2} \left( ax^2 + bx + c + ax^2 - bx - c \right) + \frac{1}{2i} \left( ax^2 + bx + c - ax^2 + bx + c \right)\]化简后得到:\[f(x) = \frac{1}{2} \left( 2ax^2 \right) + \frac{1}{2i} \left( 2bx \right) + c\]继续化简可得:\[f(x) = ax^2 + bx + c\]这就是多项式的极化恒等式。

极化恒等式

极化恒等式
3、 三角形模式:
如图,在△ABC中,设D为BC的中点,
则 · =|AD|2-|BD|2.
(1)推导过程:由 .
(2)三角形模式是平面向量极化恒等式的终极模式,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用它解决.
(3)记忆规律:向量的数量积等于第三边的中线长与第三边长的一半的平方差.
二、极化恒等式的作用和使用范围
1、极化恒等式的作用:
极化恒等式
一、极化恒等式及其推论:
1、极化恒等式:a·b= [(a+b)2-(a-b)2]
(1)公式推导:
(2)几何意义: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角线”平方差的 .
2、 平行四边形模式: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O是对角线交点.
则 · = [|AC|2-|BD|2].
第一步:取第三边的中点,连接向量的起点与中点;
第二步:利用极化恒等式公式,将数量积转化为中线长与第三边长的一半的平方差;
第三步:利用平面几何方法或用正余弦定理求中线及第三边的长度,从而求出数量积,
如需进一步求数量积范围,可以用点到直线或用基本不等式等求得中线长的最值(范围)。
建立了向量的数量积与几何长度(数量)之间的桥梁,实现向量与几何、代数之间的互相转化。
2、极化恒等式的适用范围:
(1)共起点或共终点的两向量的数量积问题可直接进行转化;
(2)不共起点和不共终点的数量积问题可通过向量的平移,
等价转化为共起点或共终点的两向量的数量积问题。
三、极化恒等式使用方法
在确定求数量积的两个向量共起点或共终点的情况下,极化恒等式的一般步骤如下:

高中数学课件-向量极化恒等式

高中数学课件-向量极化恒等式
以·的最大值为 2.
答案:(2)2




(3)如图,在△ABC 中,D 是 BC 的中点,E,F 是 AD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4,·=-1,


则·的值为
.



解析:(3)设 BD=DC=m,AE=EF=FD=n,则 AD=3n.根据向量的极化恒等式,有·=||2→


答案:(1)C
C.
(2)如图所示,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A,D 分别在 x 轴、y 轴的正半轴(含原点)上滑


动,则·的最大值是
.
解析:(2)如图,取 BC 的中点 M,AD 的中点 N,连接 MN,ON,





2



则·=|| -.因为 OM≤ON+NM=AD+AB=,当且仅当 O,N,M 三点共线时取等号,所
2
2
2










|| =9n -m =4,·=|| -|| =n2-m2=-1.联立解得 n2= ,m2= ,






2
2




因此·=|| -|| =4n -m =,即·=.

答案:(3)





cos ∠BAD=-||=-,得||=1,因此λ=


依题意得 AD∥BC,∠BAD=120°,由 · =| || |·





极化恒等式

极化恒等式

极化恒等式极化恒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公式,可以描述内积的性质。

内积是向量空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衡量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似程度。

在向量空间中,有两个向量a和b,它们的内积表示为<a, b>,由以下三个性质组成:1.对称性:<a, b>=<b, a>2.线性性:<a, λb+μc>=λ<a, b>+μ<a, c>3.正定性:<a, a>>0,且当且仅当a=0时,<a, a>=0其中第二个性质是指内积与标量的乘积与加法有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极化恒等式,它可以被描述为:对于一个有限维向量空间V和其上的一个内积<a, b>,则<a, b>=1/2(<a+b, a+b>-<a, a>-<b, b>)其中,a和b代表V中的任意两个向量。

这个公式的意义可以这样理解:它是将任意两个向量a和b通过加法和减法转化为四个内积的和和差之和,从而形成了内积的表示。

这是因为内积在向量的加减法中具有一定的对称性,通过这个公式的转化,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内积的对称性。

接下来,我们将从正式证明和几何意义两个方面阐述极化恒等式的内容。

一、正式证明基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简单地证明极化恒等式。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利用内积的三个性质来证明。

首先,我们可以将<a, b>表示为<a, b>+<b, a>,即<a, b>=1/2(<a, b>+<b, a>)。

然后根据线性性将a+b代入其中,可以得到:<a, b>=1/2(<a+b, a+b>-<a, a>-<b, b>)因此,我们证明了极化恒等式。

二、几何意义极化恒等式的几何意义非常简洁明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内积的性质。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培优点7 极化恒等式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培优点7 极化恒等式

跟踪训练 2 (1)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MN 是它的内切圆的一条
弦,点 P 为正方形四条边上的动点,当弦 MN 的长度最大时,P→M·P→N的取
值范围是
√A.[0,1]
C.[1,2]
B.[0, 2] D.[-1,1]
如图所示,设P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 P→M=P→O+O→M,P→N=P→O+O→N=P→O-O→M,圆 O
方法一(极化恒等式法)
设BD=DC=m,AE=EF=FD=n,则AD=3n.
由向量的极化恒等式,知 A→B·A→C=|A→D|2-|D→B|2=9n2-m2=4, F→B·F→C=|F→D|2-|D→B|2=n2-m2=-1,
联立解得 n2=58,m2=183,
因此E→B·E→C=|E→D|2-|D→B|2=4n2-m2=78, 即B→E·C→E=78. 方法二(坐标法)以直线BC为x轴,过点D且垂 直于BC的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 角 坐 标 系 . 设 A(3a,3b) , B( - c,0) , C(c,0) , 则 E(2a,2b),F(a,b),
连接 HF,EG,交于点 O,则 O 为 HF,GE 的中 点,则E→F·F→G=E→F·E→H=E→O2-O→F2=1-122=34, G→H·H→E=G→H·G→F=G→O2-O→H2=1-122=34,因此 E→F·F→G+G→H·H→E=32.
题型二 利用极化恒等式求最值(范围)
例 2 (1)已知△OAB 的面积为 1,AB=2,动点 P,Q 在线段 AB 上滑动, 且 PQ=1,则O→P·O→Q的最小值为____34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所以P→A·P→O+P→B·P→C=2|P→E|2-4. 因为 P 是圆 O 内一点,所以 0≤|P→E|<3, 所以-4≤2|P→E|2-4<14, 即-4≤P→A·P→O+P→B·P→C<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化恒等式
.
两倍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平方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你能用向量方法证明:何模型。

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引例:平行四边形是表,,b AD a AB ==证明:不妨设 ,,则b a DB b a A -=+=C ()222222C C b b a a b a A A +⋅+=+== (1)
()222222b b a a b a DB DB +⋅-=-== (2)
(1)(2)两式相加得:⎪⎭
⎫ ⎝⎛+=⎪⎭⎫ ⎝⎛+=+22222222C AD AB b a DB A 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
思考1:如果将上面(1)(2)两式相减,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b a ⋅=()()
⎥⎦⎤⎢⎣⎡--+2241b a b a ————极化恒等式 对于上述恒等式,用向量运算显然容易证明。

那么基于上面的引例,你觉得极化恒等式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几何意义: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以这组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和对角线”与“差对角线”平方差的41. 即:[]
2241DB AC b a -=⋅(平行四边形模式) 思考:在图1的三角形ABD 中(M 为BD 的中点),此恒等式如何表示呢?
因为AM AC 2=,所以224
1DB AM b a -=⋅(三角形模式) 例1.(2012年浙江文15)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3,10AM BC ==,则AB AC ⋅=____ .
目标检测
.______1)132012(的值为边上的动点,则是点,
的边长为已知正方形改编北京文DA DE AB E ABCD ⋅
.
________O O 2.2的取值范围是则上的一个动点,
是圆,点的圆内接于半径为(自编)已知正三角形例PB PA P ABC ⋅
A B C M
目标检测
8
.6.3.2.)
(13
4)112010(2
2D C B A FP OP P y x F O 的最大值为则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的中心和左焦点,点分别为椭圆和点若点福建文⋅=+
例3.(2013浙江理7)在ABC ∆中,0P 是边AB 上一定点,满足014
P B AB =,且对于边AB 上任一点P ,恒有00PB PC P B PC ⋅≥⋅。

则( )
A . 90ABC ∠=
B . 90BA
C ∠= C . AB AC =
D . AC BC =
例4. (2017全国2理科12)已知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点,则的最小是( )
A. B. C. D.
课后检测
1.在ABC ∆中,60BAC ∠=若2AB =
,BC =
,D 在线段AC 上运动,DA DB ⋅的最小值为
2.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AB 长为2,C 是圆O 上异于,A B 的一点,P 是圆O 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则()PA PB 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3.在ABC ∆中,3AB =,4AC =,60BAC ∠=,若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2AP =,则PB PC ⋅的最大值为
ABC ∆()PA PB PC ⋅+2-32-43
-1-
4. 若点O 和点(2,0)F -分别是双曲线2
221(0)x y a a
-=>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双曲线右支上任意一点则OP FP ⋅的取值范围是 .
5.在Rt ABC ∆,2AC BC ==,已知点P 是ABC ∆内一点,则)(PB PA PC +⋅的最小
值是 .
6.已知B A 、是单位圆上的两点,O 为圆心,且MN AOB o
,120=∠是圆O 的一条直径,点C 在圆内,且满足)10()1(<<-+=λλλOB OA OC ,则CN C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1
B .[)1,1-
C .⎪⎭
⎫⎢⎣⎡-0,43 D .[)0,1- 7. 正ABC ∆边长等于3,点P 在其外接圆上运动,则PB AP ⋅的取值范围是( ) A. ⎥⎦⎤⎢⎣⎡-
23,23 B. ⎥⎦⎤⎢⎣⎡-21,23 C. ⎥⎦⎤⎢⎣⎡-23,21 D. ⎥⎦⎤⎢⎣⎡-21,21
8.在锐角ABC ∆中,已知3B π=,2AB AC -=,则AB AC ⋅的取值范围是 .
9. 2
2.
2.2.1.)(,0)()(2,)92008(D C B A c b c a c b a 满足
,若向量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是平面内已知浙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