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一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
异
『自主学习』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1)含义:指一定范围的□01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02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特征
有些区域有明确的边界,如□03行政区;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04有界性
过渡的特性,如干湿地区
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05相对一致的特性
差异性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层次性区域范围有大有小,□06等级有高有低
(3)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07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差异
(1)含义: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研究方法:比较区域发展的□08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它们对□09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3)研究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区域□10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自我探究]“某一区域如何发展是该区域的事情,与其他区域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
因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发展。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产生原因:□01纬度位置、□02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
2.自然区域划分依据:□03地形、□04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中□05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06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三大自然区
(1)东部季风区
位置和范围:包括□07大兴安岭以东、□08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特征:气候——□09季风气候显著,□10雨热同期。
植被——以□11森林和□12森林草原为主,现多为人工植被。
地形——以□13平原和□14丘陵为主。
水文——水资源丰富,绝大部分地区为□15外流区,以□16雨水补给为主。
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区域内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17气温状况。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位置和范围:深居□18内陆,包括□19内蒙古高原、□20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特征:气候——气候干燥,以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
植被——大部分地区为□21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
地形——主要是□22高原或□23高山和盆地。
水文——湖泊多为咸水湖,山地□24冰雪融水形成的径流是重要的水资源。
土壤——□25有机质含量低,□26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区域内变化的主导因素——随距离□27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3)青藏高寒区
位置和范围:主要指青藏高原。
特征:气候——□28高寒。
植被——广泛分布着□29高寒荒漠。
地形——以高山和高原为主。
水文——□30湖泊众多,□31冰川广布,内、外流区兼具。
土壤——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
区域内变化的主导因素——随海拔而变化的□32水热组合状况。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1)东部季风区:影响□01广泛而深刻,是中国最主要的□02农业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影响没有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是我国重要的□03牧区。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04水源不足,以及与之相伴的土地□05荒漠化和□06盐渍化问题。
(3)青藏高寒区:影响比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还要□07微弱,以□08畜牧业为主。
面临的主要不利条件是□09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10水分不足和地势崎岖。
2.交通:中国西部地区地形、□11地质条件复杂,交通□12不便。
3.经济和文化:中国西部地区交通不便,□13信息闭塞,经济、文化□14落后。
[自我探究]三大自然区之间界线分别与哪些重要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提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 000米等高线为界。
『自我反馈』
1.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
A.文化区域B.行政区域
C.气候区域D.商业区和住宅区
答案 B
解析文化区、气候区都有一定的过渡性,而商业区和住宅区间也无明显界线。
行政区域具有明确的界线。
2.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和土壤B.气候和植被
C.地形和气候D.地形和水文
答案 C
解析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和气候。
3.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形以盆地为主
C.青藏高寒区河湖稀少
D.三大自然区都有盆地分布
答案 D
解析东部季风区平原面积广阔,但主要地形类型不是平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青藏高寒区河湖众多;三大自然区都有盆地分布。
探究点区域和区域差异
材料一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区、市)、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
我们还听说过东北
平原、西北地区、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齐鲁文化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地理名词。
材料二只有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东北,你才能欣赏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只有在河汊纵横、湖荡星布的江南,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只有在黄沙漫漫、渺无人烟的西北大漠,你才能领会到长河落日圆的美妙;只有在天蓝云白、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你才能体会到世界屋脊的豪迈……自然地理环境就是这样千差万别。
根据地理环境的差别,可以将世界各地分为不同的区域。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不同区域的边界特征有何差异?
(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区域特征。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说明了区域的什么特征?
(4)为什么要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
[答案](1)行政区域具有明确的界线,其他区域没有明确的边界,边界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
(2)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3)说明了不仅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
(4)通过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1.整体性:每一个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组成区域的各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图所示(以江南丘陵为例):
2.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也存在着
差异。
这种差异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的区域差异,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
3.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其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下图所示:
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解析]第(1)题,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范围不同,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第(2)题,不同的干湿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
[答案](1)B(2)C
[方法指导]利用框图理解区域特征
探究点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自然区域差异是区域差异的重要表现,研究自然区域差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三大自然区的气候主要是什么类型?
(2)三大自然区植被和土壤有什么差异?
(3)东部季风区自然条件有何优势?
(4)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答案](1)东部季风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高原山地气候。
(2)东部季风区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土壤多为荒漠性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青藏高寒区广泛分布着高寒荒漠,水分条件稍好的地区,分布有高山草甸和灌丛,由于寒冻风化作用强烈,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
(3)东部季风区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
(4)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而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开展生产活动和居住。
1.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
海拔较低,大部分
地区海拔在1 000
米以下,东部多广
海拔较高,但差别
明显,地形主要是
高原或高山和盆地
海拔高,由山脉和
山间高地组成
2.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下图为中国三大自然区及岩画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岩画保存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和河流B.气候和岩性
C.植被和水源D.热量和地势
(2)我国岩画分布地的空间特征是()
A.西南地区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多
B.青藏高寒区多,东部季风区少
C.内陆地区少,沿海地区多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多,青藏高寒区少
[解析]第(1)题,岩画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绘、线刻、浮雕的总称。
高温、潮湿的环境容易使岩石风化侵蚀,岩画保存时间短;岩性硬,岩画保留的时间长。
第(2)题,读图可知,我国岩画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多,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少;内陆地区多,沿海地区少;西南地区多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1)B(2)D
[方法指导]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思考解答]
教材第5页思考
答案:分析自然区的地理特征时,应紧紧抓住能反映其特征的主要方面去分析,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五个指标。
[复习解答]
教材第15页复习题
答案: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探究点1区域和区域差异
2018年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关中平原城市群覆盖陕西、甘肃、山西三省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铜川、平凉、庆阳、临汾、运城等城市,面积10.71万平方千米。
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上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①综合性②整体性③差异性④开放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该图含有多个城市群,不同的城市群具有差异性,③正确;图中城市群间连线反映了不同城市群之间具有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④正确。
故选C项。
2.作为区域,关中平原城市群具备的特征有()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没有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可知,关中平原城市群由若干城市组合而成,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有明确的边界,①正确,②错误;区域都具有区域特征,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③④正确。
故选B项。
探究点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甲区—草原广布B.乙区—“高”和“寒”
C.丙区—高温多雨D.甲区—冰川纵横
答案 B
解析甲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受山地阻隔,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A、D两项错误;乙区为青藏高寒区,地势高,最突出的特征是“高寒”,B项正确;丙区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C项错误。
4.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兼跨内外流区域B.都兼跨三级阶梯
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答案 A
解析三大自然区都兼跨内外流区域,A项正确;青藏高寒区位于第一级阶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位于第二级阶梯,东部季风区跨第二、三级阶梯,B项错误;只有青藏高寒区跨四类干湿区,C项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跨两个温度带,青藏高寒区跨一个温度带,东部季风区跨五个温度带,D项错误。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题号
区域和区域差异1,2,3,4,5,6,10,11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
7,8,9,12,13
异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回答1~2题。
1.下列区域中,与图中区域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国界②干湿区③热量带④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图中Ⅰ、Ⅱ、Ⅲ区域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干湿区、热量带的界线也是模糊的;国界、东部经济地带界限是明确的。
2.该图体现了区域的()
A.开放性B.动态性C.整体性D.差异性
答案 D
解析Ⅰ、Ⅱ、Ⅲ区分别为荔枝生产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体现的区域特点是()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层次性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①②③具有包含关系,体现了区域的层次性。
4.能够体现图中①—②—③的区域组合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B.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C.中国—山西省—太原市
D.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
答案 C
解析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不属于包含关系;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不属于包含关系;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具有包含关系,符合图示信息;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没有关联性。
新疆某中学生暑假去旅游,这是该学生旅游日记中的一段话: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市,因桥成街,桥桥相望,桥桥相连……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5~6题。
5.该学生去旅游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C
解析“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市,因桥成街,桥桥相望,桥桥相连……”说明旅游地河网密布,应是我国的江南水乡。
6.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南肉北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气候差异B.南北物产差异
C.饮食习惯不同D.食用盐种类不同
解析南方水热条件充足,一年四季可种蔬菜,不缺菜;北方冬季寒冷,土地冻结,冬季不产菜,腌制菜品利于储存;“南肉北素”主要是南北方气候差异产生的,而物产的差异、饮食习惯的不同都是气候差异的结果,与食用盐种类无关。
下图为两张中国传统的典型民居景观图。
读图回答7~9题。
7.甲图反映当地()
A.聚落规模大B.水运便利
C.气候湿热D.商业繁荣
答案 C
解析甲图所示的民居靠若干柱子支撑,且离开地面一段距离,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
8.乙图所在区域()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草场广阔,适合发展畜牧业
C.是蒙古族、苗族主要聚居地
D.位于黑河—腾冲一线东南
答案 B
解析乙图所示的民居为蒙古包,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草场广阔、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地区。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图所反映的区域都位于非季风区
B.两图所反映的区域地势起伏都很小
C.甲图所反映的区域多地质灾害
D.乙图所反映的区域盛产热带水果
解析甲图示意的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的南部地区,该地区位于季风区,地势起伏较大,多地质灾害。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如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
B.边界具有确定性
C.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D.区域内部无差异
答案 C
解析根据图示轮廓,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不一致,图中青色土壤包括实际土壤中的黑土、黄土、红壤等,A项错误;自然地理界限,边界具有模糊性,B项错误;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C项正确;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不是无差异,D项错误。
11.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变化B.水分条件变化
C.地势高低差异D.农业类型差异
答案 B
解析从青到黄再到白,符合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变化,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6分)
12.读“中国局部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________;1月0 ℃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________。
(均填字母)(8分)
(2)山脉G东侧的地形单元为________;西侧的地形单元为________。
(4分)
(3)①在________省境内;④在________(省区简称)境内。
(4分)
(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答案(1)E F A B
(2)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3)青海豫
(4)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而且没有支流流入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和地理事物的识记。
图中山脉A 是祁连山,B是秦岭,E是阴山,F是贺兰山,G是太行山;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流经干旱地区,人为原因是沿岸灌溉区农业用水和城市、工业用水量大。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34分)
材料一霍尔果斯是位于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陆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隔霍尔果斯河相望,是伊霍铁路、连霍高速、312国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终结点。
这里有经济开发区,特别是有税收优惠的自由贸易区。
材料二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大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12分)
(2)比较两省区三大产业比例的差异。
(4分)
(3)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0分)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年新疆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8分)
答案(1)
(2)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3)(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4)霍尔果斯是我国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即可回答。
第(2)题,根据统计图比较各产业所占比例大小。
第(3)题,应强调相互协作可以扬长避短,从而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
第(4)题,可以从位置、交通、政策、资源等方面分析该地经济发展的优势
条件。
第二课时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中国三个经济地带
的区域差异
『自主学习』
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界限:东部季风区以□01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2.南北方自然条件的差异
(1)气候:北方属于□02温带季风气候,冬季□03寒冷、干燥,河湖结冰;南方属于□04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05温暖湿润,冬季河湖一般不结冰。
(2)地形:北方以□06平原和□07高原为主;南方以平原、□08低山和□09丘陵为主。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
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10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耕地以□11旱地为主;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12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以□13水田为主。
(2)民居建筑:受□14气候、□15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民居建筑在外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
(3)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
东部季风区交通便利,道路密集且通达性好。
受□16地形因素和气候因素的影
响,北方以□17铁路、公路为主,南方除铁路、公路外,□18内河运输也十分便利。
(4)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
饮食上:北方人以□19面食为主,南方人以□20米食为主。
语言上:北方人说话□21直率,□22婉转;北方方言□23较少,南方方言□24繁杂。
[自我探究]为什么南北方农业不同?
提示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
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划分依据:根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01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0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暂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2.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区域位置差异: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03海运优势;中、西部经济地带由于距海较远,地形、□04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2)经济发展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经济地带最□05高、西部经济地带最□06低的东、中、西□07梯度排列方式,而且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渐扩大。
经济发展速度:□08东部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中、□09西部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3)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10东移趋势。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首先从□11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
[自我探究]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的分布,有哪些内在的联系?
提示东部经济地带完全位于东部季风区,中部经济地带大部分位于东部季风区,而西部经济地带主要位于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说明经济的发
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自我反馈』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不包括()
A.主要粮食作物B.农作物熟制
C.河流结冰期D.植被覆盖率
答案 D
解析植被覆盖率不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存在显著差异。
2.位于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区是()
A.吉林、北京、上海B.广东、福建、浙江
C.安徽、江苏、山东D.辽宁、台湾、天津
答案 B
解析吉林、安徽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台湾不属于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范围。
探究点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下图为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我国油菜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其自然区位优势条件。
(2)据图中东部季风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描述油菜开花日期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评价东北地区种植油菜的有利及不利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