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
叶片泵设计与实例
![叶片泵设计与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09a44e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7.png)
叶片泵设计与实例1. 叶片泵简介叶片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具有结构紧凑、运转平稳、流量均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航空等领域。
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叶片泵可分为单级叶片泵和多级叶片泵。
单级叶片泵结构简单,适用于低压系统,而多级叶片泵则适用于高压系统。
2. 叶片泵的设计要素2.1 叶片泵的主要部件叶片泵的主要部件包括转子、叶片、定子、配流盘等。
转子负责驱动叶片旋转,叶片与转子配合形成工作腔室,定子固定在泵体上,配流盘则用于控制液压油的进出。
2.2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当转子旋转时,叶片随之旋转,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工作腔室。
在进油区,配流盘打开油口,工作腔室与进油口连通,液压油进入工作腔室。
随着转子的旋转,工作腔室逐渐减小,液压油受到挤压,压力升高。
在出油区,配流盘关闭油口,工作腔室与出油口连通,液压油被排出泵外。
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液压油的输送。
2.3 叶片泵的设计计算设计叶片泵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包括确定泵的排量、确定工作压力、计算配流盘的受力情况等。
根据不同的工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设计,以确保叶片泵的性能和寿命达到最佳。
3. 叶片泵的实例分析3.1 不同工况下的叶片泵设计针对不同的工况和要求,需要对叶片泵进行不同的设计。
例如,对于高压系统,需要选择多级叶片泵,并优化转子、叶片、定子的结构参数,以提高耐压性能;对于低压系统,则需要注重流量均匀性和低噪音性能。
3.2 不同材料对叶片泵性能的影响叶片泵的不同部件通常采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例如转子可用不锈钢或合金钢制成,而定子则常用工程塑料或铸铁制成。
不同材料对叶片泵的性能产生影响,如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因此,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可以优化叶片泵的性能和寿命。
3.3 叶片泵的优化设计案例为了提高叶片泵的性能和寿命,可以对叶片泵进行优化设计。
例如,改变叶片的形状和材料可以提高耐磨性和效率;优化配流盘的结构可以降低噪音和振动;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和可靠性。
叶片泵进油口管径计算公式
![叶片泵进油口管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3074d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a.png)
叶片泵进油口管径计算公式叶片泵是一种常见的离心泵,它通过旋转叶片来将液体从进口抽入并将其推送到出口。
在工业和农业领域,叶片泵被广泛应用于输送液体、灌溉、排水等工作中。
在使用叶片泵时,选择合适的进油口管径对于泵的运行效率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叶片泵进油口管径的计算公式及其重要性。
叶片泵进油口管径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1. 确定流量需求,首先需要确定叶片泵需要处理的流量需求。
流量需求通常由工作条件和要输送的液体性质决定。
2. 计算出口压力,根据工作条件和输送液体的性质,计算出叶片泵的出口压力。
3. 确定进口压力,根据叶片泵的位置和输送液体的性质,确定叶片泵的进口压力。
4. 计算管道摩擦阻力,根据管道的长度、直径和输送液体的性质,计算管道的摩擦阻力。
5. 确定进油口管径,根据上述步骤得出的流量需求、出口压力、进口压力和管道摩擦阻力,可以确定叶片泵进油口管径的计算公式。
叶片泵进油口管径的计算公式为:D = (Q / (π V (P1 P2))) ^ (1/2)。
其中,D为进油口管径,Q为流量需求,π为圆周率,V为液体的流速,P1为出口压力,P2为进口压力。
叶片泵进油口管径的计算公式的重要性在于确定合适的管径可以保证叶片泵的高效运行。
如果进油口管径过小,会导致流量不足,从而影响泵的运行效率;如果进油口管径过大,会导致能耗增加,从而影响泵的节能性能。
因此,通过计算得出合适的进油口管径,可以保证叶片泵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高效、节能的输送液体。
叶片泵进油口管径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输送液体的性质进行调整。
例如,在输送粘稠液体时,需要考虑液体的黏度对管道摩擦阻力的影响;在输送腐蚀性液体时,需要选择耐腐蚀的材质来制作管道。
因此,根据具体情况对叶片泵进油口管径的计算公式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总之,叶片泵进油口管径的计算公式是确定叶片泵运行效率和性能的重要依据。
通过合理计算得出的进油口管径,可以保证叶片泵在输送液体时能够实现高效、节能的运行,从而为工业和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支持。
叶片泵排量计算公式
![叶片泵排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50a7c8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5.png)
叶片泵排量计算公式叶片泵是液压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动力元件,它的排量计算可是个重要的知识点呢!咱先来说说啥是叶片泵的排量。
简单来讲,排量就是叶片泵每转一圈所排出的液体体积。
要计算叶片泵的排量,那得先搞清楚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叶片泵里有定子、转子、叶片这些关键部件。
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形成一个个密封的工作腔。
那叶片泵排量的计算公式是啥呢?一般来说,叶片泵的排量 V 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计算:V = 2πZBΔ这里的 Z 表示叶片的数目,B 是叶片的宽度,Δ 是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距。
举个例子哈,假如有一个叶片泵,它的叶片数目是 12,叶片宽度是20 毫米,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距是5 毫米。
那咱们来算算它的排量。
首先把单位都统一一下,20 毫米等于 0.02 米,5 毫米等于 0.005 米。
然后把数值代入公式:V = 2×3.14×12×0.02×0.005算出来 V 约等于 0.0075 立方米/转。
我还记得之前在工厂实习的时候,碰到过一个关于叶片泵排量计算的实际问题。
当时厂里的一台设备出了故障,液压系统的压力不稳定,师傅们怀疑是叶片泵的排量出了问题。
大家就开始着手计算叶片泵的排量,可把一群人忙坏了。
有人拿着尺子测量叶片的宽度,有人仔细观察定子和转子的偏心距,还有人在本子上不停地记录数据。
我也跟着忙前忙后,心里紧张又兴奋,就想着能赶紧算出正确的排量,把设备修好。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算出了排量,发现和设备的额定排量有偏差。
然后根据这个结果,师傅们对叶片泵进行了调整和维修,设备终于又正常运转起来啦!那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掌握好叶片泵排量的计算,对于实际工作是多么重要。
在学习叶片泵排量计算公式的时候,大家可别死记硬背,要理解每个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多做几道练习题,结合实际情况去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
总之,叶片泵排量的计算虽然有点小复杂,但只要咱们用心去学,多动手实践,就一定能搞得定!相信大家都能在这方面取得好成绩!。
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
![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79580155fbfc77da369b14b.png)
1 双作用叶片泵简介1.1双作用叶片泵组成结构组成结构:定子、转子、叶片、配油盘、传动轴、壳体等1.2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图3-19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1-定子 2-压油口 3-转子 4-叶片 5-吸油口图1-1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Fig 1-1 Double-acting vane pump principle of work 1—定子;2—吸油口;3—转子;4—叶片;5—压油口如图1-1所示。
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
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增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
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定子表面近似为椭圆柱形,该椭圆形由两段长半径R 、两段短半径r 和四段过渡曲线所组成。
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建压后>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在转子槽作径向移动而压向定子表,由叶片、定子的表面、转子的外表面和两侧配油盘间形成若干个密封空间,当转子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处在小圆弧上的密封空间经过渡曲线而运动到大圆弧的过程中,叶片外伸,密封空间的容积增大,要吸入油液;再从大圆弧经过渡曲线运动到小圆弧的过程中,叶片被定子壁逐渐压进槽,密封空间容积变小,将油液从压油口压出,因而,当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工作空间要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所以称之为双作用叶片泵,这种叶片泵由于有两个吸油腔和两个压油腔,并且各自的中心夹角是对称的,所以作用在转子上的油液压力相互平衡,因此双作用叶片泵又称为卸荷式叶片泵,为了要使径向力完全平衡,密封空间数即叶片数>应当是双数。
「定量叶片泵设计毕业设计」
![「定量叶片泵设计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667b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e.png)
「定量叶片泵设计毕业设计」定量叶片泵是一种机械设备,通常用于输送液体或压缩气体。
它由一个旋转的叶轮和一个固定的座圈组成,通过旋转运动将液体或气体从进口处挤出,向出口处输送。
在本篇毕业设计中,我们将探讨定量叶片泵的设计和优化。
在定量叶片泵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泵的材料选择、泵的结构设计、叶轮和座圈的几何参数以及泵的性能参数。
首先,泵的材料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作条件,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来制造泵的主要部件,如叶轮、座圈和密封件等。
常见的泵材料包括铸铁、不锈钢和铜合金等。
其次,泵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泵的使用环境和工况条件。
例如,如果泵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我们需要采取散热措施,如增加散热片或冷却系统。
另外,泵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维修和保养的方便性,以及噪音和振动的控制。
叶轮和座圈的几何参数对于泵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叶轮的叶片数目、角度和截面形状等参数决定了泵的排液量和扬程。
座圈的内径和外径大小对于液体或气体的损失和泵的效率也有很大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来优化这些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性能。
最后,泵的性能参数是评估泵性能的重要指标,包括排液量、扬程、效率和功率等。
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或仿真来确定这些参数,并进行优化,以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泵的可靠性和寿命等方面,以确保泵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而言之,定量叶片泵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几何参数和性能参数等方面。
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来优化设计,以满足工程要求和使用需求。
通过对定量叶片泵的设计研究,我们可以提高泵的效率和性能,进而为实际工程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定量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设计毕业设计(送8张CAD图)
![定量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设计毕业设计(送8张CAD图)](https://img.taocdn.com/s3/m/baa3ffe0561252d380eb6ed1.png)
设计中还主要参考了YB型系列的叶片泵相关产品结构和技术参数,在相关类型的叶片泵基础上对叶片泵的定子过渡曲线和叶片前倾角等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叶片泵的部分或整体性能有所改善。
关键词: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角,定子过渡曲线
注:本设计为已通过答辩并获得“优秀”等级成绩的毕业设计,特别是本文的CAD图几无错误,得到了各位答辩老师的一致好评。
叶片泵与齿轮式、柱塞式相比,叶片泵具有尺寸小、重量轻、流量均匀、噪声低等突出优点。在各类液压泵中,叶片泵输出单位液压功率所需重量几乎是最轻的,加之结构简单,价格比柱塞泵低,可以和齿轮泵竞争。
本设计对定量叶片泵的设计以YB系列的双作用叶片泵为基础,并结合现今的技术特点和最新观点进行设计,在定子过渡曲线和叶片倾角等设计上采用了一些有别于传统的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泵的工作性能。叶片泵作为液压系统主要部件,对其的设计需要丰富的机械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叶片泵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将其作为我的设计方向,是我大学四年专业知识学习的总结和锻炼,在设计过程中也不断促使我重新认识、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对所学知识有了一次系统的巩固和提高。最重要的是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对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在这过程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改进
液压叶片泵流量计算公式
![液压叶片泵流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97b14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9.png)
液压叶片泵流量计算公式
液压叶片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元件,用于将液压能转换为
机械能。
在设计和应用液压系统时,准确计算液压叶片泵的流量是
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液压叶片泵流量计算的公式和相关内容。
液压叶片泵的流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Q = V A.
其中,Q表示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³/s)或升每分钟
(L/min);V表示泵的排量,单位为立方米每转(m³/rev)或毫
升每转(ml/rev);A表示泵的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ev/min)。
在实际应用中,泵的排量通常是由制造商提供的,而泵的转速
可以通过测量得到。
通过将排量和转速代入上述公式,就可以计算
得到液压叶片泵的流量。
另外,在计算液压叶片泵流量时,还需要考虑一些修正系数,
例如泄漏系数、效率系数等,以保证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在实际工程中,液压叶片泵的流量计算是液压系统设计中的重
要一环。
准确的流量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合理选择泵的型号和参数,从而确保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总之,液压叶片泵流量计算公式是液压系统设计和应用中的重
要内容,合理的流量计算可以为液压系统的性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液压叶片泵流量计算的相关
知识。
叶片泵的基本方程式
![叶片泵的基本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7dc2ab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7.png)
叶片泵的基本方程式叶片泵是一种流体传动机械,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输送领域。
它通过旋转叶轮来将液体从进口吸入并通过出口排出。
在设计和优化叶片泵时必须使用一些基本方程式来分析其性能和特性。
以下是叶片泵的基本方程式。
1.风叶-流体交互作用方程在叶片泵中,液体通过叶轮转动,同时在旋转过程中叶轮又将动能转化为液体压力和动能。
因此,叶片泵的性能取决于叶轮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相互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描述:F = m·a其中,F表示液体施加于叶轮上的力,m表示液体质量,a表示液体加速度。
在叶片泵中,这个方程可以再次表示为:F = ρQ(v2-v1)其中,ρ表示液体密度,Q表示流量,v1表示进口液体速度,v2表示出口流体速度。
这个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叶轮的尺寸和形状,以最大程度地增加叶轮的输出动能。
2.流体动力学方程流体动力学方程可以描述液体在叶片泵中的流动。
在叶片泵中,液体进入泵体并通过叶轮,然后被压缩并通过出口流动。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表示:dP/dx = -ρg - ρ(v2-v1) - ρv (dv/dx)其中,dP/dx表示压力梯度,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v1和v2分别表示进口和出口液体速度,v表示液体速度,dv/dx表示液体速度梯度。
通过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分析流体的速度和压力分布,并确定叶片泵的性能和可靠性。
3.叶轮运动学方程在叶片泵中,叶轮的形状和尺寸对其性能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叶轮运动学方程来分析叶轮的运动。
这个方程可以表示为:u = rω其中,u表示叶轮的周向速度,r表示叶轮的半径,ω表示叶轮的角速度。
通过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叶轮的周向速度和角速度,并优化叶轮的设计。
以上是叶片泵的基本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分析叶片泵的性能和特性,从而优化叶片泵的设计和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这些方程式会继续得到改进和发展,为叶片泵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叶片泵的系列型谱与选型计算
![叶片泵的系列型谱与选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5f059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a.png)
04
叶片泵的能效与优化
能效分析和评估
能效定义
叶片泵的能效是指在给定流量和扬程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泵所消 耗的电功率与泵实际输送的流体体积流量的比值。
能效等级
根据能效高低,叶片泵可分为一级能效、二级能效和三级能效等不 同等级。
能效评估方法
通过实验测定和计算分析,评估叶片泵在不同工况下的能效水平。
能效影响因素
用于高压、高扬程的输送,常用于石油、水处理 等行业。
轴流泵系列型谱
01 大型轴流泵
主要用于大流量、低扬程的场合,如灌溉、排水 等。
02 潜水轴流泵
将泵和电机集成在一起,可潜入水中工作,常用 在河道、湖泊等场合。
03 防爆轴流泵
用于易燃易爆液体输送,具有防爆功能。
混流泵系列型谱
普通混流泵
主要用于短距离输送,流 量和扬程适中。
污水混流泵
用于排放污水,具有耐腐 蚀和耐磨性能。
斜流泵
也称导叶式混流泵,扬程 较高,常用于农田灌溉和 排水。
03
叶片泵选型计算
选型原则和依据
适用性
01
选择的叶片泵应能满足所输送液体种类、流量、压力、温度等
参数的要求。
可靠性
02
选用具有良好稳定性和耐用性的叶片泵,以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
经济性
0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满足适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应考虑价格合理、维护成本
械效率也较高。
寿命长
叶片泵的零件较少, 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 较小,因此它的寿命
较长。
维护方便
叶片泵的维护工作相 对简单,只需要定期 更换滤油器和密封件
即可。
02
叶片泵系列型谱
离心泵系列型谱
叶片泵的系列型谱与选型计算
![叶片泵的系列型谱与选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307cc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4.png)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02
叶片泵概述
叶片泵定义及工作原理
叶片泵定义
叶片泵是一种利用叶片和泵体之间的容积变化来传递能量的 流体输送设备,通常用于输送液体介质。
工作原理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叶片在泵体内部旋转,使泵体内部 的液体受到叶片的挤压和推送作用,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
叶片泵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
根据输送液体的性质和用途,叶片泵可分为液压泵、润滑泵、计量泵等多种 类型。
水处理工程
在污水处理、给水处理等水处理工 程中,叶片泵被用于输送水介质, 实现水流的输送和增压。
03
叶片泵系列型谱
叶片泵系列型谱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系列型谱的编制原则
必须满足生产工艺和设备配置的要求,根 据设备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系列型谱的 基本参数和使用范围。
VS
系列型谱的编制方法
根据确定的基本参数和使用范围,选择合 适的比转速、流量、扬程等参数,并按照 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系列型谱 。
3
研究叶片泵的系列型谱与选型计算有助于实现 泵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研究目的和任务
研究叶片泵系列型谱的优化方法
分析不同系列型谱下的泵性能变化
建立选型计算模型,精确计算出泵的各项性能参 数
论文结构和内容
第二章:叶片泵系列型谱优化方 法研究
第四章:选型计算模型的建立与 验证
第一章:绪论
第三章:不同系列型谱下的泵性 能分析
根据使用条件确定泵的转速和驱动方式。
根据泵系列、转速和驱动方式等条件选择合适的 泵型号。
根据泵性能参数计算泵的输入功率和效率。
叶片泵选型计算实例
已知所需流量为100m3/h,扬程为 50m,转速为2950r/min,效率为 70%。
叶片泵系列型谱与选型计算
![叶片泵系列型谱与选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72b596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e.png)
常用叶片泵系列型谱介绍
Y型叶片泵
适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给排水、消防、空调等系统,具 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价格实惠等特点。
YY型双吸式叶片泵
适用于大流量、高压的液体输送系统,具有流量大、扬程高、运行 稳定等特点。
YD型多级叶片泵
适用于需要多级增压的液体输送系统,具有扬程高、流量小、效率 高等特点。
叶片泵的分类与特点
01
02
03
离心式叶片泵
利用离心力将液体吸入和 排出,具有较高的扬程和 流量,适用于高压、大流 量和低粘度液体的输送。
轴流式叶片泵
利用旋转叶片将液体吸入 和排出,具有较低的扬程 和流量,适用于低粘度液 体和气体的输送。
螺杆式叶片泵
利用螺杆旋转将液体吸入 和排出,具有较高的压力 和流量,适用于高粘度液 体和膏状物料的输送。
叶片泵系列型谱
叶片泵的分类与特点
01
02
03
离心式叶片泵
利用离心力将液体吸入和 排出,具有较高的扬程和 流量,适用于高压、大流 量和低粘度液体的输送。
轴流式叶片泵
利用旋转叶片将液体吸入 和排出,具有较低的扬程 和流量,适用于低粘度液 体和气体的输送。
螺杆式叶片泵
利用螺杆旋转将液体吸入 和排出,具有较高的压力 和流量,适用于高粘度液 体和膏状物料的输送。
润滑管理
定期检查并更换润滑油, 确保轴承和密封件的正常 运行。
清洁与除尘
定期清理泵体表面和周围 环境,防止杂物和灰尘进 入泵内部。
叶片泵的日常维护
每日检查
检查叶片泵的运行状态, 包括泵体是否有异常声音 、振动或泄漏,以及泵的 进出口压力是否正常。
润滑管理
定期检查并更换润滑油, 确保轴承和密封件的正常 运行。
叶片泵的系列型谱与选型计算
![叶片泵的系列型谱与选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b01682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b.png)
叶片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
能源领域
在能源领域中,叶片泵被广泛应用于水力 发电、核能发电等领域,为能源的开发和 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环保领域
在环保领域中,叶片泵被用于污水处理、 水处理等领域,为环保事业提供了重要的 设备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叶片泵的市场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 叶片泵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 势。
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 提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对于 叶片泵的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也 将不断提高。
出口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的叶片泵产品在技术上已经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价格 相对较低,因此出口市场潜力巨 大。
扬程计算
根据所需扬程和管路阻力损失计算泵的扬程。
功率和转速计算
功率计算
根据泵的流量和扬程计算泵的功率。
转速计算
根据泵的功率和传动方式计算泵的转速。
效率和汽蚀余量计算
效率计算
根据泵的流量、扬程和功率计算泵的效率。
汽蚀余量计算
根据泵的吸入高度和液体性质计算泵的汽蚀余量。
04
叶片泵的制造与维护
叶片泵的制造工艺
更换易损件
定期更换易损件,如轴承、密封件、叶片 等。
清洗与润滑
定期清洗叶片泵内部,保持润滑状态,延 长使用寿命。
调整与校准
对叶片泵的参数进行调整和校准,确保其 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叶片泵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泄漏
检查密封件是否磨损或老化,更换 密封件;检查轴承是否磨损或损坏 ,更换轴承。
异常声音
检查叶片泵内部是否有异物卡住, 清除异物;检查轴承是否松动或损 坏,更换轴承。
根据使用场所的特点和要求,如室内或室外、固定或移动等,选择不同类型的叶片泵。
定量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设计
![定量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80eb0fe2bd960590c6778a.png)
2 双作用叶片泵设计原始参数设计原始参数:额定排量:9.0/q ml r = 额定压力:7.0p MPa = 额定转速:1450/min n r =4 参数的计算4.1 流量计算4.1.1平均理论流量314509.01013.05/min th Q n q L -=⋅=⨯⨯= (4-1)4.1.2实际流量叶片泵为固定侧板型,压力7.0MPa ,查泵资料得:容积效率取84%v η= 则 13.0584%/min 10.962/min th v Q Q L L η=⨯=⨯= (4-2)4.2功率计算4.2.1输入功率轴功率3310(/30)10 1.586s N T nT kw kw ωπ--=⨯⨯=⨯= (4-3)式中,T 为作用在泵轴的扭矩,单位为N m ;ω为角速度,单位为rad/s ;n 为转速,单位为r/min 。
4.2.2有效输出功率液压功率12/60()/60/60 1.279h N pQ p p Q kw pQ kw kw =∆=-== (4-4)式中,p 为泵进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取值为6.3Mpa ;2p 为出油口压力;1p 为进口压力,单位均为Mpa ; Q 为泵输出的流量,单位为l/min 。
4.2.3理论功率3(/60)10 1.523th N pnq kw -=∆⨯= (4-5)4.3 扭矩计算4.3.1理论扭矩在没有摩擦损失和泄漏损失的理想情况下,轴功率与液压功率相等,所计算出的功率值为泵的理论功率。
这时作用在泵轴上的扭矩是理论扭矩th T ,泵输出的流量是理论流量th Q ,因此理论功率可表示()()th s th h th N N N == (4-6)其中33()10(/30)10()s th th th N T nT kw ωπ--=⨯=⨯3()/60(/60)10()h th th N pQ pnq kw -=∆=∆⨯式中,()s th N 为理论轴功率;()h th N 为理论液压功率; q 为泵的排量,单位为ml/r 。
[管理]双作用叶片泵定子曲线设计与排量计算计算
![[管理]双作用叶片泵定子曲线设计与排量计算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3055ec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d.png)
双作用叶片泵定子曲线设计与排量计算000要求:已知定子小圆直径d1=41.4mm ,大圆直径D1=43mm ,宽度b=19.6mm ,转子外径d=40.5mm ,叶片数z=10个,叶片厚度s=1.4mm ,幅角自己定。
最大压力7MPa ,转速n 等于3000r/min ,计算排量,画出定子曲线,写出方程,画cad 图。
0000一、为了降低叶片泵存在的冲击和噪声选择力完全无冲击低噪声八次曲线。
设置的边界条件为:000当20αϕ≤≤有000当0=ϕ时00J 00a 00r 0====)(,)(,)(,)(ϕϕϕνρ000当4αϕ=时 0)4(,*64a 2=-=αααϕϕJ r R )()(000当2αϕ=时 02J 0)2(,2-2===)(,)(αααρϕϕa r R 000当αϕα≤≤2有 000当2αϕ=时 02J 02a 2r -R 2===)(,)(,)(αααρϕϕ000当43αϕ=时 0)43(,*6-43a 2=-=αααϕϕJ r R )()(000当αϕ=时0J 0)(,===)(,)(αααρϕϕa R 000二、由以上条件可以建立8次曲线如下:000当20αϕ≤≤时)*96*192-*152*60-*(11*)-(*887654φφφφφϕρ+++=r R r )(000当αϕα≤≤2时000)*96*576-*1496*2196-*1991*1140-*402*80-7(*)-(*8-8765432φφφφφφφφϕρ++++=r R R )(其中ρφαϕφ,,10,,2121≤≤===d r D R 是八次曲线的曲率半径,α是过渡曲线弧角0000ϕ是八次曲线弧角,ϕv 是八次曲线度速度,ϕa 是八次曲线度加速度0000ϕJ 是八次曲线度加速度变化率。
000三、为了减小封闭容积与高压腔或低压腔相通时所产生的压力冲击,所以定子曲线要求有预压缩角α∆和预扩张角,α∆。
在这里取08=∆=∆,αα000修正前大小圆弧的弧角β1和β2。
叶片泵的最大排量计算公式
![叶片泵的最大排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638ae6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b.png)
叶片泵的最大排量计算公式叶片泵作为一种常见的离心泵,具有简单结构、可靠性高、流量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叶片泵的设计与选型中,最大排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叶片泵最大排量的计算公式。
叶片泵最大排量计算公式:Qmax = 2×π×D³/4×b×n其中,Qmax表示叶片泵的最大排量,单位为m³/h;D表示叶轮的直径,单位为m;b表示叶轮的宽度,单位为m;n表示叶轮的转速,单位为rpm。
以上是叶片泵最大排量的基本公式,下面我们来详细说明一下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1. 叶轮直径(D)的计算方法叶轮直径是指叶片泵中叶轮的最大外直径。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叶轮直径:D = (Qmax / π×n×b)^(1/3)其中,Qmax、n、b分别表示最大排量、转速和叶轮宽度,代入数据即可计算出叶轮直径。
2. 叶轮宽度(b)的计算方法叶轮宽度是指叶轮轮缘到中心的宽度。
一般情况下,叶轮宽度的计算方法如下:b = Qmax / (2×π×n×D/4)其中,Qmax、n、D分别表示最大排量、转速和叶轮直径。
3. 叶轮转速(n)的计算方法叶轮转速是指叶片泵中叶轮的转速,通常以rpm为单位。
其计算方法如下:n = Qmax / (2×π×D³/4×b)其中,Qmax、D、b分别表示最大排量、叶轮直径和叶轮宽度。
通过上述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叶片泵的最大排量。
需要注意的是,叶轮直径、叶轮宽度、叶轮转速等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合理的参数选择可以确保叶片泵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叶片泵的基本方程式
![叶片泵的基本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c7fbe23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6a.png)
叶片泵的基本方程式
叶片泵是一种常见的离心泵,其基本方程式可以描述其流量与扬程之间的关系。
在叶片泵的运行中,液体流经叶轮并被加速,然后被导向到泵体的出口。
基本方程式考虑了叶轮的几何特征和运动状态,以及液体的流动特性,从而可以预测叶片泵的性能。
叶片泵的基本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Q = A * V
H = (V2 - V1) / 2g + z2 - z1
其中Q表示流量,A表示叶轮进口截面积,V表示液体在叶轮进口处的速度,H表示扬程,g表示重力加速度,z2和z1分别表示出口和进口的高度。
这些方程式说明了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征。
流量与进口截面积和液体速度成正比,这意味着叶轮的设计和转速对泵的流量有重要的影响。
扬程则取决于液体的速度差和重力势能的变化,这反映了泵的能力将液体从低处抬升到高处。
中心扩展是叶片泵的一种常见设计,其特点是叶轮和泵体都具有圆锥形状,从而可以加强液体的流动和加速。
这种设计可以提高叶片泵的效率和流量,特别适用于高压和高流量的应用。
中心扩展的叶片泵在水处理、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中心扩展的叶片泵中,基本方程式仍然适用,但叶轮和泵体的几何参数需要特别考虑。
由于叶轮和泵体的形状复杂,对于方程式的求解需要使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叶片泵的性能特点,并优化其设计和运行条件。
叶片泵的基本方程式是描述其性能和工作原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这些方程式,可以预测叶片泵的流量和扬程,并优化其设计和运行条件。
中心扩展是叶片泵的一种常见设计,可以提高其效率和流量,应用广泛。
食品包馅机械中双极变量叶片泵的设计与计算
![食品包馅机械中双极变量叶片泵的设计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021c655be23482fb5da4c0d.png)
1. 3 工作原理 将馅料填入馅斗内,合上离合器,动力传给馅
泵轴,带动转子、叶片、馅料绞龙逆时针转动,馅料 斗与馅料绞龙围成连续密闭的空间,上端空间大, 将馅料“吃进”( 即喂料) 密闭空间,随着馅料绞 龙逆时针旋转,馅料在绞龙的作用下,容积由大变 小,并沿着轴线方向向下压缩移动。馅料从叶片 泵的上挡板的进馅口进入叶片泵的容馅腔,见图 2 。随着转子带着叶片旋转到 M 区时,容馅腔容 积最大,旋转到 N 区时,容馅腔逐渐缩小,馅料被 挤压后,从出馅口、馅管输出。两叶片周而复始地 转动,就可以连续把馅料输出。松开手柄,逆时针 旋转泵芯,使偏心变小,同时也使容馅腔缩小,出 馅口变小,即馅料的输出量变小。手柄用来调节 馅量输出大小。
水泵技术,1997,33( 2) : 8 - 12. [4] 陈九泰,顾广远. 大粒度渣浆泵设计实例[J]. 水泵技
术,2003,39( 4) : 16 - 19. [5] 关醒凡,施卫东,高天华. 选泵指南[M]. 成都: 成都
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6] 张 华 建,王 景 略. 绞 龙、叶 片 双 级 变 量 泵: 中 国,
设计计算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13 年第 31 卷第 2 期
食品包馅机械中双极变量叶片泵的设计与计算
吕志昆,郭延明
( 哈尔滨金美乐商业机械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01)
摘要: 介绍一种输馅稳定、定量准确,无泄漏、无污染、环保,可在食品包馅机械输馅中广泛应用的双 极变量叶片泵的设计与计算。此泵较好地解决了食品包馅机械在输馅过程中泄汤、馅脉动、供馅不稳, 制品含馅量误差大的弊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输馅泵。
η排———排量系数( 由馅的种类而决定)
( 3) 去掉手动调节馅量手柄,采用单独电机 驱动馅泵,利 用 变 频 器[12],通 过 改 变 电 源 的 频 率 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从而改变馅绞龙、转子、叶 片的转动速度来实现调节馅量。馅泵清洗后安装 位置固定,不存在转动自由度,不同馅料在电子屏 中设定好转数,开机即可正常包制产品。
叶片泵的系列型谱和选型计算共24页文档
![叶片泵的系列型谱和选型计算共24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563df0649649b6649d747b9.png)
2、根据水力模型性能参数进行选型计算(新产品)
1、选定水力模型
2、
KH
Hm H
Kq
qV m qV
3、 D Dm
KH Kq
n nm Dm KH D
1、确定转速 2、计算比转速 3、选择模型 4、计算直径
4、计算各扬程下的qV、HS、P、
5、不同方案的比较分析 6、配套功率的确定
第五节 通风机的系列型谱与选型
(二)叶片泵选型的计算
1、用系列型谱图或产品特性曲线进行选型(现有产品)
注意事项: 专用与通用系列 台数:多方案比较 各扬程时的实际流量
考虑管网特性以后: 平均扬程对应于泵的高效范围 设计扬程保证提供设计流量 最大最小扬程时能安全运行
泵的运转特性曲线
补充说明: 使用扬程范围问题 离心、混流与轴流的选用 台数问题 多级泵站的协调
一、通风机的系列型谱
与泵的区别: 结构种类和材质种类 相对较少 仍以气动模型(比转 速)为主要依据,结 合用途 转速易于改变,通过 改变转速适应风量风 压要求
型式(系列)与 品种
离心式风机的型号编制
型
式
品
种
№
设计 序号 比转速 压力系数乘5 后化整数 用途
机号
轴流风机的型号编制
型
式
品
种
№
设计 序号 转子位置 轮毂比 用途
通风机的系列型谱与选型计算 型号编制方法、产品系列的构成 系列产品的对数坐标曲线,意义、使用与绘制 选型计算方法,参数的换算、变型选型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双作用叶片泵简介1.1双作用叶片泵组成结构组成结构:定子、转子、叶片、配油盘、传动轴、壳体等1.2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图3-19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1-定子 2-压油口 3-转子 4-叶片 5-吸油口图1-1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Fig 1-1 Double-acting vane pump principle of work 1—定子;2—吸油口;3—转子;4—叶片;5—压油口如图1-1所示。
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
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增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
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定子表面近似为椭圆柱形,该椭圆形由两段长半径R 、两段短半径r 和四段过渡曲线所组成。
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建压后>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在转子槽作径向移动而压向定子表,由叶片、定子的表面、转子的外表面和两侧配油盘间形成若干个密封空间,当转子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处在小圆弧上的密封空间经过渡曲线而运动到大圆弧的过程中,叶片外伸,密封空间的容积增大,要吸入油液;再从大圆弧经过渡曲线运动到小圆弧的过程中,叶片被定子壁逐渐压进槽,密封空间容积变小,将油液从压油口压出,因而,当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工作空间要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所以称之为双作用叶片泵,这种叶片泵由于有两个吸油腔和两个压油腔,并且各自的中心夹角是对称的,所以作用在转子上的油液压力相互平衡,因此双作用叶片泵又称为卸荷式叶片泵,为了要使径向力完全平衡,密封空间数即叶片数>应当是双数。
1.3 双作用叶片泵结构特点1>双作用叶片泵的转子与定子同心;2>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表面由两段大圆弧、两段小圆弧和四段定子过渡曲线组成;3>双作用叶片泵的圆周上有两个压油腔、两个吸油腔,转子每转一转,吸、压油各两次双作用式>。
4>双作用叶片泵的吸、压油口对称,转子轴和轴承的径向液压作用力基本平衡;即径向力平衡卸荷式>。
5>双作用叶片泵的所有叶片根部均由压油腔引入高压油,使叶片顶部可靠地与定子表面密切接触。
6>传统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通常倾斜安放,叶片倾斜方向与转子径向辐射线成倾角θ,且倾斜方向不同于单作用叶片泵,而沿旋转方向前倾,用于改善叶片的受力情况,最近观点认为倾角为0o最佳。
1.4 双作用叶片泵排量和流量计算图3-20 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计算1-转子 2-叶片 3-定子图1-2 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计算 1-转子 2-叶片 3-定子如图1-2所示,泵的排量为())()2/(22221r R B Z V V V p -=-=π (1-1) 式中 R ——定子表面长圆弧半径;r ——定子表面短圆弧半径;B ——转子或叶片宽度;Z ——叶片数。
若叶片厚度为δ,且倾斜θ角安装,则它在槽往复运动时造成叶片泵的排量损失为θπδθπδcos )(cos 2)(2Z r R B Z r R B -=-双作用叶片泵的真正排量为⎥⎦⎤⎢⎣⎡-+-=θπδcos )()(Z r R r R B V )/(3rad m (1-2)泵的实际流量为pv pv Z r R r R B V q ωηθπδηω⎥⎦⎤⎢⎣⎡-+-=⋅⋅=cos )()()/(3s m (1-3)2 双作用叶片泵设计原始参数设计原始参数:额定排量:9.0/=q ml r额定压力:7.0=p MPa额定转速:1450/min=n r3 设计方案分析与选定3.1 设计总体思路本设计为定量叶片泵的设计,叶片泵实现定量可以是定心的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此处选择双作用叶片泵进行设计。
以双作用叶片泵本身的结构特点实现定量,并参考YB型叶片泵结构,结合现有新技术和新观点进行双作用叶片泵的设计。
3.2泵体结构方案分析与选定本设计为单级双作用叶片泵,它分为单级圆形平衡式叶片泵和单级方形平衡式叶片泵两种类型。
3.2.1圆形叶片泵圆形叶片泵的主要结构特点和存在问题:1>采用固定侧板,转子侧面与侧板之间的间隙不能自动补偿,高压时泄漏严重。
只能工作在7.0MPa以下的中、低压。
2>进、出油道都铸造在泵体称为暗油道>,铸造清沙困难。
而且油道狭窄,高转速时由于流速过快,流动阻力大,容易出现吸空和气蚀。
3>侧板与转子均带耳轴,虽然支承定心较好,但毛坯费料,加工不方便。
这种结构装配时对后泵盖联接螺钉拧紧扭矩的均匀性要求很严,否则容易导致侧板和转子的倾侧,使侧板与转子端面的轴向间隙不均匀,造成局部磨损。
3.2.2方形叶片泵方形叶片泵主要结构特点与圆形叶片泵相比,主要有以下改进:1>简化了结构,在同等排量的情况下,外形尺寸和重量比圆形泵大大减小。
2>取梢转子和侧板的耳轴,改善了加工工艺性,而且可节省毛坯材料。
装配时即使泵盖四个螺栓的拧紧力矩不很均匀,也不致影响侧板与转子端面的均匀密合。
3>采用浮动压力侧板,提高了容积效率和工作压力。
4>进油道设在泵体,排油道设在泵盖,均为开式油道,不仅铸造方便,而且油道通畅,即使高转速工作时流动阻力也较小.5>传动釉输入端一侧的支承较强,能够承受径向载荷,允许用皮带或齿轮直接驱动,有一定的耐冲击和振动能力。
3.2.3 方案选定综上所述,方形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能够适应高转速和较高压力工作,耐冲击、振动能力较强等特点,因此特别适用于工程车辆液压系统。
加之其加工工艺性也比圆形泵优越得多,所以在一般工业机械上也获得广泛应用,已逐步取代圆形泵。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定方形叶片泵为本设计的叶片泵类型。
3.3 叶片倾斜角方案分析选定3.3.1 叶片倾角对叶片受力的影响图3-1 叶片顶端受力分解图3-2 转子对叶片的作用力定子对叶片顶部产生的反作用合力F 可以分解为p F 和t F 两个分力见图3—1>,其中横向分力t F 枝叶片靠向转于榴一侧并形成转子槽对叶片的接触反力和摩擦阻力见图3-2>,对叶片的自由滑动十分不利,严重时将会造成转子槽的局部磨损,导致泄漏增加,甚至因摩擦力太大而使叶片被咬住不能伸缩滑动。
此外,t F 还使叶片悬伸部分承受弯矩作用,假如t F 力过大,或者叶片悬伸过长,叶片还有可能折断。
因此,t F 分力的存在对叶片泵的寿命和效率都很不利,设计上应设法尽量减小其数值。
由图3-1和图3-2cos sin P tF F F F φφ=⎧⎨=⎩ (3-1) 式中,φ为合力F 的作用方向与叶片间的夹角1122r r F f T F f T =⨯⎧⎨=⨯⎩ (3-2) 式中,r f 为转子槽与叶片摩擦系数。
合力F 与叶片之间的夹角φ越小,则分力t F 越小。
最理想的情况是令叶片的方向正好与F 力的作用方向一致,这时0,0t F φ==o ,由t F 引起的转于对叶片的接触反力和摩擦力亦为零,叶片的伸缩滑动将完全不受转于槽阻碍。
图3-3 叶片倾角与作用力方向在图3-3中,α是定子曲线接触点处法线方向与叶片方向的夹角,称为压力角,γ是定子与叶片的摩擦角。
由图可见,各角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φαγ=- (3-3)因此,要使φ角为0应使压力角等于摩擦角γ。
由此得出结论;定子曲线与叶片作用的压力角α等于摩擦角γ时.对叶片产生的横向作用力t F 最小,叶片与转子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摩擦磨损量最小,所以压力角的最优值op α为0op arctgf αγ== (3-4)当摩擦系数00.13f =时,7op αγ==o 。
如图3-3所示,在叶片向旋转方向前倾放置的情况下,吸油区定子与叶片作用的用力角α为1αψθ=+ (3-5)式中ψ为定子曲线接触点A 处的法线与半径OA 的夹角,1θ为叶片的倾斜角,即叶片方向与半径方向OA 的夹角。
3.3.2叶片倾角的两种观点1> 传统观点:平衡泵叶片应具有一定的前倾角1θ传统观点认为,平衡式叶片泵的叶片应该向旋转方向朝前倾斜放置。
以往生产的大多数叶片泵亦按此原则设计制造,叶片前倾角其至达1014o o :。
这种观点的主要理由如图3-4a 所示:定子对叶片作用的横向分力t F 取决于法向接触反力n F 和压力角α,即sin t n F F α=,为了使n F 尽可能沿叶片方向作用,以减小有害的横向分t F ,压力角α越小越好。
因此令叶片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一个角度1θ,倾斜方向是叶项沿旋转方向朝前偏斜,使压力角α小于ψ角,即1αψθ=-,否则压力角αψ=将较大。
2> 新观点:认为取叶片前倾角10θ=o 更为合理影响压力角α大小的因素包括定子曲线的形状反映为ψ角的大小>和叶片的倾斜角1θ。
实际上定子曲线各点的ψ角是不同的,转子旋转过程中,要使压力角α在定子各接触点均保持为最优值op ααγ==,除非叶片倾斜角1θ能在不同转角时取不同的值,且与ψ保持同步反值变化,而这在结构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叶片在转子上安放的倾斜角只能取—个固定平均合理值,使得运转时在定子曲线上有较多的压力角接近于最优值op αγ=。
由计算机对不同叶片泵所作的计算表明,为使压力角α保持为最优值,相府的叶片倾斜角1θ通常需在正负几度沿转子旋转方向朝后倾斜为负>的围变化,其平均值接近于零度;加之从制远方便考虑,所以近期开发的高性能叶片泵倾向于将叶片沿转子径向放置,即叶片的倾斜角10θ=o 。
a>b>图3-4 叶片前倾时压力角a>压油区 b>吸油区3.3.3我倾向的观点新观点:叶片倾角为0.理由:传统观点是靠经验得出的值,而现代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能计算解决这类复杂问题,并通过计算证明了传统观点的错误。
传统观点的错误还在于:1>在分析定子对叶项的作用力时未考感摩擦力f F 的影响,计算有害的横向分力t F 使不是以反作用合力F 为依据,而是以法向接触反力n F 为依据,因而得出压力角α越小越好的错误结论。
实际上由于存在摩擦力f F ,当压力角0α=o 时,定子对叶顶的反作用合力F 并不沿叶片方向作用,即并非处于最有利的受力状态,这时转子槽对叶片的接触反力和摩擦力并不为零。
2>忽视了平衡式叶片泵的叶片在吸油区和压油区受力情况大不相同,而且吸油区叶片受力较压油区严重得多的现实,错误地把改善叶片受力的着眼点放在压油区而不是吸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