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东亚季风环流形成。
【教具准备】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投影片:空白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要求:(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3)形成:2.三圈环流的形成(1)形成条件⎩⎪⎨⎪⎧ 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受地转偏向力影响(2)类型⎩⎪⎨⎪⎧ 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 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春秋分状况)(1)气压带 ⎩⎪⎨⎪⎧ 赤道低气压带:A副热带高气压带:B 、E副极地低气压带:C 、F 极地高气压带:D 、G(2)风带⎩⎪⎨⎪⎧H、K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I、L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J、M极地东风带: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思考启迪]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形成降水?该处降水与赤道地区的降水成因是否相同?提示:纬度60°附近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下降而形成降水,属于锋面雨;赤道地区是因为空气膨胀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属于对流雨。
知识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情景导入先思考———————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
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
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
(1)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提示:赤道、南北纬60°海区。
(2)为什么其他海域总吹着有规律的定向风,而在“马纬度”等海区总是无风?提示:在赤道、南北纬30°和60°海区无风是因为它们受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和下沉气流。
———————核心要点掌握好———————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气压带与风带是如何形成的?
b.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何影响?
c.举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涉及气压带与风带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课后练习题,针对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练习题应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全面检测学生对气压带与风带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气压带与风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科普文章,了解气压带与风带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应在课后及时完成,确保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3.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气压带与风带”的知识,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并在图中标注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位置及特点。通过绘图,学生可以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空间分布的认识,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4)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8.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9.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课后提供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象现象,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2021年整理)
第二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编辑整理: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一节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二节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的全部内容。
第十三节第十四节气压带和风带【课标细化】1。
了解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与分布.2。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季节移动规律.3.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4。
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5。
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
学会分析气候特征、成因及判断气候类型。
【我的预习】1阅读教材33页页,尝试解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大气环流?(2)引起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大气环流的作用是什么?2.阅读教材34页图2.10,熟悉并记住地球表面气压带、风带的名称.3.阅读教材35页最后自然段及图2。
11,尝试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观察教材37页图2.13、图2。
14中亚欧大陆及太平洋所出现的气压中心及位置特点。
5.观察教材39页图2.16,熟悉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
【我的疑惑】【课堂探究】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典型案例1】1。
假设前提1:a地球静止;b地表均匀.请画出地球表面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2。
假设前提2:a 地球只有自转运动; b地表均匀。
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注出七压六风的名称,画出风向。
3. 教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思考分析以下问题(1)为什么压带、风带会有季节移动?(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典型案例1】1.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2气压带与风带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能准确地描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理解其形成原因。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案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此外,学生还应掌握如何利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预测和解释天气现象。
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使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提问和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气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讲解:详细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主动探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际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采用生动、直观的方式,详细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演示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过程。然后,我会结合图示和实例,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阐述其形成原因,并分析其分布规律。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他们对于气象现象的看法,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2气压带与风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2气压带与风带”为基础,旨在通过优秀教学案例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深入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的。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已初步掌握。
了解到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师:请大家在图上标出全部的风带和气压带生:(一学生指投影回答,其他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空白图上填图)(在绘图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要把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情况描述清楚。
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
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其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
(板书)(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北纬10°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会有这么样的特征?生:受太阳辐射强,终年高温。
师:赤道地区受哪一个环流控制?生:受单一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师: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的大气是怎样运动的?生:盛行上升气流。
师:多什么样的天气?生:多对流雨。
师:那么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特征怎么描述?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师:很好,这种气候就是热带雨林气候。
(投影)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师:读出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值。
生: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 ℃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 mm以上。
师: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呢?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
(动画演示)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学生再跟随演示指认)师: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只受单一的环流控制?生:(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 教师解读当堂学 习目标 2 教师依 据布置的课前自
1 锻炼学生解读当 堂学习目标 2 学生 回答问题
验收学生 自主学习 的结果并 加强记忆
10 钟
分
主学习任务提问, 3、学生活动分小组 检测学生自主学 习情况 3、 带领学生活动, 帮助学生解决问 题 讨论、展示、评价
解决自己 在学习过 程中的困 惑
跟进典型例题 1
大屏幕展示问题, 全体学生独立完成 观察学生的作答 巩固提升习题,小
巩固训练 验收学习
20 钟
分
3. 做 议 讲 评
典型例题 2 典型例题 3 典型例题 4
情况,最后补充
组讨论,小组展示, 目标 讨论,达成共识
总结本课知识体系
教师鼓励学生总 结本课内容, 必要
回忆、 背诵、 同桌间互背互查
依据:课程标准
教具 教学 环节 1. 课 前 3 分钟 2.承 接 结 果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预习内容
教师指导课代Βιβλιοθήκη 领读阅读并划出相应的 知识点
让学生熟 悉教材内 容
3 分钟
1、 形成北半球冬、夏 季气压中心的原 因是什么? 2、 北半球冬季,亚欧 大陆上,太平洋上 分别形成什么气 压?哪一个气压 带被陆地上的高 压切断
2.2 气压带和风带
课题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2.2 气压带和风带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其对 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其对 气候的影响 知识目标: 1、学生找出气压中心并记忆其名称 学习 目标 2、学生总结冬夏季节风向的不同 能力目标: 学生利用气压中心对气候的影响解释自然现象 理由 本节课的 重点和难 点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分析问题的较弱 课时 1 课型 新授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总结: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假设条件:
•(1).地表均一;
•(2).地球不自转;
•(3).太阳直射赤道
结论:形成单圈环流
3、假设条件:
•(1).地表均一;
•(2).地球自转;
•(3).太阳直射赤道
结论:三圈环流
•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对于北半球而言冬季南移,夏季北移;
作业设计°°
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长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教学反思1、此教案动手能力较强,一部分同学难以完成。
2、三圈环流的形成较抽象,老师讲述少,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
同时,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热力作用是本课的一条主线,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都离不开热力作用。
但各气压带中心名称及中、高纬环流的上空大气运动偏向等对学生不作要求,只需了解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移动规律。
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本节时应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
尤其是通过对高压与我国冬、夏天气影响的个案分析;以及对东亚季风的成因、性质等开放型活动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引入: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人教版必修1 地理:2.2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
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二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
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侯的重要因素。
同时,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热力作用是本课的一条主线,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都离不开热力作用。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
气压带和风带资源准备、教师活动、预计时间学生活动、预计时间设计意图(准备:2人一组,可以互相商量,提问一人另一人可以补充)1、复习引入:提问: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是什么?(学生回答时随手做副板书画图)资源准备:书和PPT,提问加回答共约4分钟回忆并回答: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约2-3分钟)以“热力环流”作为后面进入新课进行思考的铺垫。
2、过渡:“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我们把“大气环流”的概念画在书上。
书P33资源准备:书,过渡加学生活动共约3分钟按要求把“大气环流”的概念画在书上。
(约2分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大气环流”的概念3、进入新课全球的大气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让我们假设第一个条件:(1)假定地表均匀(无海陆差异等)、不考虑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公转、只考虑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受热不均的理想状态,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让学生在学案上绘赤道和两极地区的受热状况和大气运动。
找2组同学在黑板上完成理想状态下地球大气的单圈环流图。
(一组画赤道和两极地区的受热状况和大气垂直运动,另一组同学画高空和近地面的大气水平运动)(2)能推导回答出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3)教师用PPT总结演示第一种假设“单圈环流”资源准备:书和PPT、学案,提问加回答共约6分钟(1)所有学生回忆热力环流原理并画赤道和两极地区的受热状况和大气垂直运动图。
(2)2组同学在黑板上完成理想状态下地球大气的单圈环流图。
(边画边商量约4分钟)以热力环流引出理想状态下地球大气的单圈环流。
为下一步三圈环流思考做铺垫4、理想现实化一:第二个条件附加地球自转偏向力,铺垫低纬近地面和高空风向的差异的比较,推导地球大气三圈环流,并以平面简图的形式按顺序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梳理气压高低与气流升降的关系,并判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冷热干湿性质。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知识,能通过假设根据课件动态演示或板图演示从单圈环流的形成入手步步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阅读并能说出全球七个气压带及五个风带的名称、分布及移动规律。
3. 利用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能说出影响的结果,并能说出这种结果对季风环流形成的影响。
能举例说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4. 能说出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并能解释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这些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
【学习内容】活动一:2010年4月14日冰岛火山开始大规模喷发,火山灰搭着“顺风车”横扫欧洲大陆,导致欧洲航空业大面积瘫痪,影响范围之广出人预料。
火山灰为什么会从冰岛飘往欧洲而不是加拿大或美国呢?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指:2、单圈环流:3、三圈环流 (1)假设条件:地表是 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之间的和(2)分布:① 纬环流(0度到300900② 纬环流(30度到60度之间) ③ 纬环流(60度到90度之间) 4、 地面气压带风带 (1)气压带:极地 带:热力型冷高压 副极地 带:动力型冷低压 副热带 带:动力型热高压 赤道 带:热力型热低压 (2)风带:高纬东风带:从 带吹向 带; 北半球 风,南半球 风 中纬西风带:从 带吹向 带; 北半球 风,南半球 风 低纬信风带:从 带吹向 带;北半球 风,南半球 风 (3)移动规律:(对照右图用不同的图例再绘制一遍)移动原因: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冬季活动二: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江淮、江南等地持续遭受高温天气炙烤。
浙江中北部、安徽南部、福建中部、江西中部、湖南东部和北部、湖北东南部和重庆西南部等地包括我们高淳遭遇连续多日的40多度的高温天气。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3.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喜欢探究自然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待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素养。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确保教学质量。
1.教学活动: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a.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b.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
c.结合实际案例,解释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解答与反馈: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二上课前。
5.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活动,检验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程度。
6.课后作业:布置与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2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2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2.2气压带和风带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Gorky said: "the book is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I hopeyou canmake progress with the helpof this ladder. Material life is extremely ri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developing rapidly, allof which gradually change the way ofpeople's study and leisure. Many people areno longereagerto pursue a document, but as long as you stillhave such a small persistence, you willcontinue togrow and progress. When the complex world leads us to chase out, reading an art icle or doing a problemmakes us calm down andreturn to ourselves.With learning, we can activate our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establish our belief, keep our pure spiritual world and resist the attack of theexternalworl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3.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会随季节的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什么是热力环流?
板画:
播放“气球炸弹”的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众多的“气球炸弹”,引起美国民众恐慌,对战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你知道这些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给美国造成严重损失的吗?
教授新课: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讲述: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大气环流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引导总结:输送和交换热量
复习提问: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作答)
教师总结: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的减少,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学生活动:教材P33活动:
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认真阅读活动题中的材料及对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思考讨论分析问题:
1、在教材第33页图2.9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显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高低气压的位置)
提问:2、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学生思考回答:不能。
提问:为什么不能?
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教师小结: 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板书:1、假设1: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
结果: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单圈环流)
承转: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学生活动:
(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以北半球为例),并逐一分析并讲述三圈环流的形成:
1.低纬环流
①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
②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①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
(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 :
通过对三圈环流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学生活动:请大家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记住其名称。
(选2名学生上黑板作图,其他学生在下边作图,教师进行指导并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各高低气压带的位置。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特点作出6个风带。
想一想: 1、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2、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教师引导总结: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发生变化而形成,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板书:假设2:地球自转,地表均一
结果:三圈环流
承转: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板书: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学生活动:(投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
1、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有规律的移动呢?
2、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黄赤交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吗?
教师总结归纳:
1、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带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
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南偏。
从夏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北移动。
2、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3、不会。
因为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没有了南北向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就没有了季节移动。
承转: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
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那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进行学习。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知道了全球共分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作业:画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总结分布规律。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设1: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
结果: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单圈环流)
假设2:地球自转,地表均一
结果:三圈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教学反思:
气压带与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奠定全球气候的整体模式。
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以复习热力环流引入,由理想的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对于学生而言通常是比较困难的,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方式进行,响应了新课改的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重点侧重让学生动手作图,让学生自己根据水平气压梯度
力及地转偏向力的特点绘制出三圈环流图形,通过这一环节,我相信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三圈环流,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移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