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3.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会随季节的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什么是热力环流?

板画:

播放“气球炸弹”的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众多的“气球炸弹”,引起美国民众恐慌,对战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你知道这些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给美国造成严重损失的吗?

教授新课: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讲述: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大气环流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引导总结:输送和交换热量

复习提问: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作答)

教师总结: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的减少,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学生活动:教材P33活动:

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认真阅读活动题中的材料及对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思考讨论分析问题:

1、在教材第33页图2.9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显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高低气压的位置)

提问:2、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学生思考回答:不能。

提问:为什么不能?

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教师小结: 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板书:1、假设1: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

结果: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单圈环流)

承转: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学生活动:

(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以北半球为例),并逐一分析并讲述三圈环流的形成:

1.低纬环流

①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

②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①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

(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 :

通过对三圈环流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学生活动:请大家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记住其名称。

(选2名学生上黑板作图,其他学生在下边作图,教师进行指导并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各高低气压带的位置。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特点作出6个风带。

想一想: 1、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2、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教师引导总结: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发生变化而形成,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板书:假设2:地球自转,地表均一

结果:三圈环流

承转: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板书: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学生活动:(投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

1、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有规律的移动呢?

2、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黄赤交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吗?

教师总结归纳:

1、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带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南偏。从夏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北移动。

2、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3、不会。因为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没有了南北向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就没有了季节移动。

承转: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那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进行学习。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知道了全球共分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作业:画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总结分布规律。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设1: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

结果: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单圈环流)

假设2:地球自转,地表均一

结果:三圈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教学反思:

气压带与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奠定全球气候的整体模式。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以复习热力环流引入,由理想的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对于学生而言通常是比较困难的,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方式进行,响应了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中,重点侧重让学生动手作图,让学生自己根据水平气压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