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精)

合集下载

名老医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PPT共81页

名老医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PPT共81页
栀子、胆草、苦参、公英、白花蛇舌草、生地等。
❖ 祛风散寒除湿法
▪ 风寒湿痹阻证。 ▪ 代表方:五痹汤、蠲痹汤等。 ▪ 常用药物:羌活、独活、威灵仙、桂枝、防风、泽泻、茯苓
❖ 凉血散风法
▪ 邪热入营血所致的环形红斑 ▪ 代表方: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 常用药物:丹皮、生地、大青叶、玄参、紫草等。
❖ 化痰散结法
▪ 结节、囊肿及瘰块 ▪ 代表方:二陈汤、导痰汤等。 ▪ 常用药物: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白
附子、生牡蛎、僵蚕、皂角刺等。
❖ 化痰祛瘀法
▪ 代表方:桃红饮加味。 ▪ 常用药物:制南星、白芥子、当归、桃仁、红花、僵蚕、地
龙等。
❖ 软坚散结法
▪ ▪ 常用药物:大黄,土鳖虫、乳香、没药、牡蛎、僵蚕、血竭、
八、治法
❖ 散风宣痹法
▪ 行痹 ▪ 代表方剂:防风汤、蠲痹汤等。 ▪ 常用药物:羌活、防风、独活、荆芥等。
❖ 散寒通痹法
▪ 痛痹 ▪ 代表方剂: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等。 ▪ 常用药物:桂枝、附子、乌头、细辛、巴戟天、淫羊藿等。
❖ 除湿蠲痹法
▪ 着痹 ▪ 代表方剂:薏苡仁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等。 ▪ 常用药物:薏苡仁、防己、苍术、威灵仙、萆薢、蚕砂、木
❖ 行气活血法
▪ 气滞血瘀证 ▪ 代表方:七厘散、血府逐瘀汤等。
▪ 常用药物:醋香附、枳壳、红花、郁金、桃仁、元 胡、青木香等。
❖ 祛湿化痰法(亦称燥湿化痰法)
▪ 痰浊痹阻证 ▪ 代表方剂:导痰汤、小活络丹等。
▪ 常用药物:制南星、苍术、半夏、茯苓、白芥子、 僵蚕、天竺黄、丝瓜络、陈皮、五加皮、川芎、地 龙等。
❖ 外感六淫之邪 ❖ 营卫气血失调 ❖ 脏腑阴阳内伤 ❖ 痰浊瘀血内生 ❖ 六淫杂感是外在的致病因素,而营卫气血失调和

国医大师张梦侬的一张类风湿方子:化解燥热之气,缓解关节肿痛

国医大师张梦侬的一张类风湿方子:化解燥热之气,缓解关节肿痛

国医大师张梦侬的一张类风湿方子:化解燥热之气,缓解关节肿痛类风湿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可以说患上此病之后是痛不欲生,无比折磨。

现代医学主要还是以保守的方法进行调理,那老一辈的中医学者是如何调理类风湿,和其做斗争的呢?那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国医大师张梦侬在医学上是如何看待类风湿的。

医案记载有这样一个女子,年仅三十岁,但是自诉自己却患上类风湿多年,现在自己四肢的关节已经出现红肿现象,伴随热痛感,尤其是在晚间痛感更甚,平常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好一点,一到变天换季的时候感觉真的是百爪挠心的难受,自己也是四处看医生,但是治标不治本。

每次都是吃了药好一阵子,过一阵子再次复发,周而复始,自己的耐心已经被磨光了。

后来还是听自己亲戚说这个老中医对于这方面的治疗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中医能够治标,于是就找到了这个老中医-张梦侬大师。

当时刻诊:但见患者的脉象微浮而且短涩,舌红少苔,四肢出现肿大变形的情况,于是略微沉思一番,写了这样一个方组:组成:玉竹、白芍、鲜石斛、薏苡仁、五加皮、海桐皮各15,白茅根、忍冬藤、夜交藤各30、川牛膝、超黄柏、知母各10、鲜桑枝60。

以上所有水煎服。

当时患者其实报的希望并不大,毕竟自己也已经求医多时,但是大师却笑了笑说,回去试试就知道了,你年纪轻,也许见效更快,患者两周之后复诊脸上可以说是挂满了笑容,说自己在这两周服药期间,基本没有感觉到痛感,而且现在干活也没有问题,也为家里分担不少事了。

后续查看患者舌苔和脉象之后告知可以再服用几天就可以停了,患者的病因主要是之前过度劳累以及体内湿热之气堆积所致,所以此方能够把体内的湿热之毒排出来,另外经络打通之后自然诸症悉平。

此方也并不是所有患者皆可以适用,主要还是体内有燥热之气导致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大家切勿对号入座,有类似问题或者不舒服的地方可以留言,看到帮大家一一解答!。

沈丕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沈丕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乌 祛风 除湿 、温 经止 痛 ,白附子燥 湿化痰 、祛风 止
痉 、解 毒散 结止 痛 ,姜黄 破血行 气 ,通 经止 痛 ,白
芥 子温 肺豁 痰利 气 、散 结 通络 止痛 。诸 药合 用 ,补 虚 泻实 , 标 本兼 顾 , 共 奏养 阴祛 邪 、 化瘀 解毒 之效 。 2 卫气 留滞 而致 痹 的观点 沈 丕 安 教授 认 为 ,R A的发 病 为 卫 气 留滞 、卫 气 内伐 所致 。 《 内经 》提 出风 湿痹 病 的发生 ,并 非 卫 气虚 弱 ,而是 卫气稽 留 ,卫 气实 滞 ,脉道 不通 , 从 而发 病致 痹 。 《 灵 枢 ・口问 》日 : “ 脉道 不通 , 阴 阳相 逆 ,卫气 稽 留 ,经 脉空 虚 ,血气 不次 ,乃 失 其 常 。” 《内经 》尚有 “ 卫气 内伐 ” 的观点 (《 灵
参及 温补 之药 者 ” “ 恐 有 留邪 之患 ”的 观点 。因此 ,
R A应 以祛 邪 为 主 ,包括 祛 风 化湿 、清 热解 毒 、温 寒 化饮 、化瘀 通 络 ,并 结合 养 阴益 肾 。 由此拟 定 了
治 疗该 病 的有效 方剂一 羌 活地 黄汤 。 药物 组成 :
羌 活 、生地 黄 、黄芩 、苦参 、金雀根 、制川 乌 、 白 附子 、姜黄 、 白芥子 。方 中羌 活解 表寒 ,祛 风湿 , 利 关节 , 生 地黄 补 肾滋 阴 、 清热 生津 黄芩 清热 燥湿 。

6 6‘
风 湿病 与关 节炎 2 0 1 3年 第 2卷 第 9期 R h e u ma t i s m a n dA r t h r i t i s 2 0 1 3


Vo 1 . 2 , N o. 9
国医传 承 ・

娄玉钤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娄玉钤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娄玉钤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摘要】介绍娄玉钤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娄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运用“虚、邪、瘀”理论进行辩证,治以扶正固本、宣散邪气、活血化瘀、标本兼顾。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左右,耳濡目染,略有所得,不揣浅陋,结合医案体会如下。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虚邪瘀理论名医经验娄玉钤,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娄多峰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任河南风湿病医院院长,兼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中西医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南六省风湿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委员会主任委员。

娄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1 运用“虚邪瘀”理论探讨病因病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更与古籍中“历节风”、“鹤膝风”等病的描述相似。

RA的发生多与先天不足、内脏亏虚有关,以肺、脾(胃)、肝、肾亏虚为主,肺气亏虚,卫表不固,易被风邪侵袭,风邪则携诸邪而致病。

患者表现为自汗畏风,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质淡,苔白,脉弱。

RA初期常有关节疼痛、肿胀、灼热等,与邪气充斥,正气相对不衰有关,外邪侵及人体,是痹病发生的重要外因[1]。

《素问•痹论》开篇即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又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RA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则入络成瘀。

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也是痹证的重要病理环节。

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因脏腑虚损,日久可见瘀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性收引凝涩,侵犯经脉,使经脉收引,血液运行迟缓而致瘀血停滞。

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液,血液受热煎熬而粘滞成瘀;或热伤脉络,血溢脉外,留于体内形成瘀血。

湿性粘滞重浊,湿热侵犯经络气滞血凝,亦可成瘀。

久病不愈耗伤正气,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则脉失温通,血行凝涩,阴血虚则血脉不允,血行不畅,皆可致血瘀。

名老中医镇万雄巧用药对治疗风湿病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镇万雄巧用药对治疗风湿病临床经验
Z he n Wa nx i o n g wh o i s n a t i o n a l i nt a n gi b l e c u l t ur a l he r i t a g e i n he r i t o r s o f r he uma t i s m s t r y c h n os t h e r a p y, us i ng c o u p l e t me di c i ne s f o r t h e
Tr e a t me nt o f Rh e u ma t i c Di s e a s e s wi t h Co u pl e t me di c i n e s ZHEN S h u qi n g W EN Xi a o f a ng S HI Xi n ZHEN S h u i q i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 f Rh e u ma t o l o g y,Hu b e i Xi a n n i n g Ma t a n g Rh e u ma t i s m Ho s p i t a l ,He b e i P r o v i n c e,Xi a n n i n g 4 3 7 0 0 0,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Rh e u ma t i c d i s e a s e i s a n a u t o i mmu n e d i s e a s e ,w h i c h ma i n l y a f f e c t s t h e j o i n t s ,mu s c l e s ,b o n e s a n d j o i n t s a r o u n d t h e s o f t t i s s u e .
t he c l i ni c a l t he r a pe u t i c e f f e c t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r h e uma t i c di s e a s e s . Ke y wo r ds: Zh e n Wa n x i o ng;Co up l e t me di c i n e s;Rh e uma t i s m ;t h e r a p y o f TCM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痹症(风湿性关节病)秘方(下)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痹症(风湿性关节病)秘方(下)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痹症(风湿性关节病)秘方(下)国医大师秘方验方整理挖掘国医大师治疗养生方法和民间各种各样的民间方法,包括验方、师承、针灸、推拿刺血、刮痧艾灸、拔罐拨筋、伸筋、拍打拉筋、康复、运动损伤、各种针刀刃针、松解针、古九针、脐针腹针、四维立体针等。

公众号寒痹——疼痛三两三(张炳厚方)(组成)当归、川芎、忍冬藤各30g,穿山甲9g,三七0.9g组成,因其方总药量为三两三钱三分,故名三两三。

另加桂枝、白芍治疗风寒湿痹,即名寒痹疼痛三两三。

(功效主治)和血祛风,通络蠲痹。

用于寒痹疼痛。

(方解)疼痛三两三方中首选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走,既能补血又可行血;二选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正如《本草求真》云“养血行血无如当归,行血散血无如川芎”,两者合用,且用量均重达30g,其功效倍矣。

又选忍冬藤以通经脉、调气血;穿山甲性善行散,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搜风通络,透达关窍,通行十二经,引药达病所;三七可通脉行瘀活血以止痛。

诸药相伍,共奏和血祛风、通络蠲痹之功。

方中血分药之多,用量之大,充分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要旨。

张老师治疗风寒湿痹多加桂枝、白芍,意在取桂枝解肌表风,温通经络,白芍能和血脉,收阴气,二者相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能使表邪得解,里气得和。

(验案)耿某,女,36岁。

全身关节疼痛11年,近3年出现肌肉胀痛走窜,肢体痉挛麻木,四肢厥冷,每晚需以热敷方能入睡。

某医院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多医迭治,屡进温经散寒、和血祛风、利湿之品,均告无效。

1992年4月求治于张炳厚老师,来诊时关节痛剧,已不能行走,以平车推入。

诊其脉弦细,舌质淡红而少苔。

追溯病史,11年前产后1周,因故在室外劳累过度,而突发踝关节疼痛、肿胀,未及时治疗,后骤发全身关节剧痛,手指、足趾及双膝关节肿胀、疼痛、僵硬,肢体行动不便,当时查血沉85mm/h,类风湿因子阳性,双手关节X线片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性改变。

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病情缓解。

任建华副主任医师运用培补脾肾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任建华副主任医师运用培补脾肾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任建华副主任医师运用培补脾肾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张建力(平凉市中医医院甘肃平凉744000)陇东名老中医任建华副主任医师为甘肃省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医术精湛,治学严谨。

笔者有幸跟学习,获益匪浅,现将任老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经验总结如下。

1 主要病机特点任老认为RA发病的外因包括寒冷、潮湿、疲倦、创伤及精神刺激、营养不良等,内因有禀赋素亏,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或病后、产后机体防御能力低下。

其基本病机是素体本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注关节。

若久痹不已,内舍于脏腑,而致肝、脾、肾三脏受损,脏腑气血阴阳随之更亏。

病位在骨、关节、筋脉、肌肉。

本病的性质为本虚标实,肝肾脾虚为本,风、寒、湿、瘀、痰为标。

任老认为本病初起为外邪侵袭,多以邪实为主。

病久邪留伤正,可出现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侯,并可造成气血津液运行无力,或痰阻或成瘀,而风寒湿等邪气留于经络关节,直接影响气血津液运行,也可导致痰瘀形成。

痰瘀互结可使关节肿大,强直变形。

任老在40余年的风湿病临床治疗中发现RA在临床上往往有多种不同证型:如寒湿阻络型、湿热阻络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亏虚型等。

而慢性缓解期,病位在里,临床以正虚为主,表现为正邪恋、肝肾不足、痰瘀阻络等。

任老指出,RA是一个全身属虚(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局部属实(寒湿、湿热、痰瘀)的疾病,同时又是一个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疾病。

故任老在RA缓解期的治疗注重培补脾肾,扶正又祛邪,正合RA病机。

2辨证分型任老根据长期经验将中、晚期RA分为3型。

2.1肝肾不足症见关节酸软无力或僵直不伸、腰膝酸痛、眩晕乏力、耳鸣健忘、发落齿软、失眠多梦。

吾师多以左归饮加淫羊藿、杜仲、补骨脂、川续断、狗脊、菟丝子治疗。

2.2气血不足症见关节麻木不利、酸痛乏力、不耐久劳、面色萎黄、自汗盗汗、心悸失眠等。

吾师多以三痹汤加天麻、木瓜、鸡血藤治疗。

2.3痰瘀阻络症见关节肿胀、畸形僵直、刺痛、不能弯曲、形体消瘦、肌肤甲错、渴不欲饮。

朱良春治类风湿关节炎(益肾蠲痹汤)

朱良春治类风湿关节炎(益肾蠲痹汤)

朱良春治类风湿关节炎(益肾蠲痹汤)
朱良春教授益肾壮督治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病变在⾻,正所谓"肾主⾻⽣髓",⾻的⽣长发育类风湿关节炎
朱教授认为类风湿
全赖⾻髓的滋养,⽽⾻髓乃肾中精⽓所化⽣,因此肾督虚是本病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朱⽼提出了"益肾壮督"的治顽痹思路,并研制出了益肾蠲痹汤,在发病初期效果很好。

【组成】当归10克,熟地黄15克,淫⽺藿15克,川桂枝10克,乌梢蛇10克,⿅衔草30克,制川乌10克,⽢草5克。

【⽤法】⽔煎服。

【加减】风胜的患者加钻地风30克
;
;
湿胜的患者加苍、⽩术各10克,⽣、熟薏苡仁各15克
;
关节肿胀明显的患者加⽩芥⼦10克、⼭甲10克、泽泻30克、泽兰30克
;
寒胜的患者加制川、草乌各10~20克,并加制附⽚10~15克
条,
疼痛加剧的患者可加炙全蝎(研粉吞服)3克,或炙蜈蚣1~2
;
刺痛患者加地鳖⾍10克,三七粉3克,延胡索30克
【朱良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验⽅】⼀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拿来⼀张药⽅,她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曾⽤过很多中西药药物治疗,最有效的要数国医⼤师朱良春的药⽅疗效最为显著,并要求换⼀张药⽅10剂继续服⽤。

处⽅:⾻碎补30g 补⾻脂30g ⿅⾓15g ⽣⽩芍30g ⽣熟地各15g ⽢草6g ⼭萸⾁15g ⼭甲粉(冲服)3g 全⾍粉(冲服)3g 蜈蚣粉(冲服)3g 。

⽔煎服,⽇⼀剂,⼀⽉⼀疗程。

该⽅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

战胜风湿病,中西合璧有疗效——访国家级名老中医阎小萍

战胜风湿病,中西合璧有疗效——访国家级名老中医阎小萍

2022.10您健康战胜风湿病,中西合璧有疗效——访国家级名老中医阎小萍◎车 翀阎小萍 全国名老中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科主任医师。

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等社会职务。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师从全国首批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

擅长运用中医汤药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白塞病、复发性风湿症、纤维肌痛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等多种风湿病,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调整脏腑功能。

专家介绍当我们不断向着深处地层前进,总会发掘出一些绚丽瑰宝和无声的故事。

有些时候,那些不断向着未来传递信息的古代文物,会提示我们——我们身边的常见病早就写在地球的过往中,风湿病便是其中一种。

风湿病算得上是从史前便折磨人类至今的一种疾病。

我们智人的亲戚尼安德特人,就广泛地受到风湿关节炎的困扰。

以至于第一具发现的遗骨恰好是一位脊柱关节炎的患者,让科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为“尼安德特人都是驼背的形象”。

智人也没有幸免,欧洲曾经出土了不少象牙质化骨关节病变的早期智人骸骨,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之一。

得益于干燥的黄沙与防腐技术,我们也发现金字塔之地的法老们,很多都终身受到强直性脊柱炎的困扰,也见到了最早关于风湿病的圣书字文字记载——记录在公元前1550年左右的2份莎草纸上。

在华夏中原之地,我们的先人不会将疾病的发生归咎于神明或诅咒,不断摸索着其中规律。

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以及商代甲骨卜辞和器物铭文中就有关于风湿病的记载。

如“疾手”“疾肘”“疾止(趾)”“疾骨”等,并以骨针治之。

《黄帝内经》中,也已经明确提出了沿用至今的风湿病分类、病因病机。

这些智慧在一代代医家手中积累、发展了千年,化作了风湿病治疗领域发展的养分。

中医治疗风湿热(完整版)

中医治疗风湿热(完整版)

中医治疗风湿热(完整版)(一)辩证分型治疗1.风热痹证:主症:风热侵袭,温邪上受,发病多急骤易变。

初期为多见发热,咽喉肿痛,口干口渴等风热上攻症状。

继而出现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呈现红、肿、热、痛及伴见全身发热或湿热蒸腾胶着之象。

其热偏盛者,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感明显,发热亦甚,皮肤可见红斑,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其风邪偏盛者,肌肉关节呈游走性疼痛,或汗出恶风,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炒牛蒡子9g,板蓝根30g,芦根30g。

加减:咽喉肿痛者,加射干10g,杏仁10g;发热重者加葛根15g,柴胡15g,黄芩10g,生石膏20g;关节红肿疼痛时显者,用白虎桂枝汤加减:生石膏、知母、桂枝、白芍、忍冬藤、炒桑枝、丹皮、老鹳草等;热毒炽盛者,酌选清瘟败毒饮或化斑汤加减,兼湿邪者,可酌加用藿朴夏芩汤;风邪偏盛者,加用防风15g,秦艽15g,威灵仙15g。

本症属风湿热初起,起病急,变化快,很快出现皮肤红斑及关节红肿热痛诸症,并可能有败血症出现。

若及时治疗可以治愈或阻遏病情发展,处方遣药不能纯用寒凉,易致寒闭邪热,透达之品不可不备。

2.湿热痹症证:主症:身热不扬,周身困重,肢节烦痛或红肿疼痛,或风湿结节,皮下硬痛,或红疹融合成不规则斑块,或有身肿,小便黄赤,大便粘滞,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化湿清热,宣通经络。

方药:宣痹汤、二妙散加减化裁。

苍术20g,黄柏9g,防己10g,杏仁10g,薏苡仁20g,滑石30g,茵陈15g,蚕砂15g.川牛膝10g,茯苓10g,泽泻10g。

加减:关节肿胀,明显疼痛者,加鸡血藤15g,当归15g,同时可用地锦草200g,马鞭草50g,桑枝100g水煎局部浴洗。

3.寒湿热痹证:主症:体内蕴热,复感风寒湿邪,致热痹兼挟寒湿,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兼见有恶风畏冷,得温则舒,关节晨僵,活动后减轻。

舌质红、苔白或黄白相兼,脉弦紧或滑数。

胡兰贵教授治疗风湿病的经验

胡兰贵教授治疗风湿病的经验
柴胡加 龙 骨 牡 蛎 汤 治 疗 常 常获 得 奇 效 。胡 老 师 还 认 为: 经 络上 肢为 心肺 所 主 , 下 肢 为 肝脾 肾所 属 , 因此 在 临证 之际 , 上肢 风湿 病 每 从 心肺 论 治 , 注重 宣 达 辛 通 , 疏 风 散邪 , 下肢风湿病每从肝脾 肾论治 , 注 重 健 脾 祛
诊断和治疗经验。 关键词 : 胡兰贵 ; 风 湿病 ; 名 医经验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0 8 . 0 0 9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 0 8 — 1 6 0 0 . 0 3

1 6 0 0・
光 明 中医 2 0 1 4年 8月 第 2 9卷 第 8期
C J G MC M A u g u s t 2 0 1 4 . V o l 2 9 . 8
【 薪火 传 的经 验
张德 雄 胡 兰 贵
摘要: 胡兰贵教授治疗风湿病经验丰富, 且独特强调风湿病要从五脏论治, 主张风寒湿邪侵入人体, 除外界因素外, 与内脏亦有 密切关系。因此, 治疗风湿病不能一味地祛邪, 应 当从整体 出发, 衡量正气的盛衰与邪气的强弱, 综合治之。所谓“ 有诸内必形诸 外” , 故有五体痹、 五脏痹的说法。本文详细介绍了胡兰贵主任学探古今形成的对风湿病病因、 病机、 病理、 传变规律的中医认识及
胡 兰贵 主任 中 医师 , 是 全 国第 5批 名 老 中 医学术
继 承指 导导 师 , 国家 中医药 管 理 局 全 国优 秀 中 医临 床 人才 ; 国家 中 医药 管 理局 第 二 批 全 国老 中 医药 专 家 学 术经验 继 承人 ; 山西 省 中医 院名医 ; 山西 省优 秀 中医临 床人才 研修 项 目指 导 老师 ; 山西 省 中医 药 学会 常务 理 事; 山西省 中 医内科 专业委 员会 副 主任委 员 ; 山西 省风 湿病专 业 委员会 副 主任委 员 , 从医 3 0余 年 , 学 验俱 丰 . 在 风湿 痹证 的治 疗 方 面有 着 丰 富 的 经验 , 临 床疗 效 显

名医治疗风湿病经验

名医治疗风湿病经验

名医治疗风湿病经验风湿筋⾻痹痛是针灸推拿科最为常见的疾患之⼀,历代名医对于风湿痹痛的诊治经验各有特⾊,临床临证应该借鉴,取长补短,汲取其精华,早⽇解决病者之病痛。

今⽇得闲整理分享⼀些近代名医治疗风湿痹病的经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肃名医柯与参认为“痹证是⼀种常见的多发病,表现在患者⾝上的症状是有差异,但不外风、寒、湿三邪侵⼊肌表,深⼊经络,痹阻⾎脉所致,甚者深⼊筋⾻,留恋不去。

故⼤多数患者病程缠绵,病情顽固,经久难愈,每因⽓候变化⽽病症加重”。

因此,治疗宜辨证论治。

他将风湿病分为“着痹”、“痛痹”、“热痹”和“肾痹”等进⾏治疗。

着痹:着痹即湿痹,以“四肢关节经常疼痛,尤以⽓候变化时为甚”为辨证要点,治宜“除风湿,活经络”,⽅⽤“⾃拟利关节汤”,药⽤:⽣地9克,熟地9克,当归9克,炒⽩芍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6克,⽜膝9克,威灵仙9克,苍术9克,黄柏6克,乳⾹6克,没药6克,防⼰9克,羌活6克,防风6克,⽩芷6克,龙胆草4.5克,陈⽪6克,茯苓9克,⾹附6克,⽔煎服,每⽇早、中、晚各服150毫升,连服5—10剂,以症状消失为度。

痛痹:痛痹即风寒痹,或寒痹,他认为多由于“风寒偏盛,瘀⾎阻滞脉络”所致,在西北地区更为多见。

以“疼痛发⽣于腰部及股⾻部,沿⼤腿及⼩腿之后⾯⽽⾄⾜蹠,夜间疼痛增剧”为辨证要点,柯⽒之⾔“痛痹”,根据其症状特点,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坐⾻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痛病症。

治宜“温通经络,除湿⽌痛”,⽅⽤“⾃拟痛痹汤”,药⽤:柴胡9克,桂枝9克,⽩芍9克,⼩茴⾹9克,茯苓9克,当归15克,延胡索6克,泽泻6克,川楝⼦6克,熟附⽚9克,⽢草3克,⽣姜3克。

开⽔煎服3次,每⽇早、中、晚各服100毫升,连服3—5剂。

热痹:他认为“热痹”从“痛痹”等发展⽽来,是“病久邪郁化热”所致,以“膝、肘关节肿胀、发热、疼痛,不能⾏动”为辨证要点,治宜“除风祛湿”,⽅⽤“⾃拟消肿镇痛活络汤”,药⽤:淫⽺藿9克,追地风9克,薏苡仁18克,桑枝15克,汉防⼰9克,知母6克,黄柏6克,泽泻9克,怀⽜膝9克,⽩茅根15克,槟榔⽚9克,紫苏梗6克。

冯兴华治疗风湿类疾病用药经验介绍

冯兴华治疗风湿类疾病用药经验介绍

冯兴华治疗风湿类疾病用药经验介绍作者:王晓旭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10期关键词:名医经验;冯兴华;风湿病;中医疗法中图分类号:R259.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085-02冯兴华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风湿类疾病的治疗用药有独到见解,兹介绍如下。

1 类风湿关节炎——专病专方,解毒活血,兼顾病位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关节肿胀疼痛,甚至畸形,活动受限。

该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邪气入侵,阻滞局部,导致脉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因病程较长,导致病机错综复杂,多呈现表里寒热虚实同病,风寒湿痰瘀夹杂。

对此,冯老常用《验方新编》中的四神煎:黄芪30~100 g、石斛30 g、牛膝30 g、金银花30 g、远志肉10~15 g,全方从气、血、痰、瘀多角度入手,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祛痰的功效。

临床中,冯老也将此方用于治疗以膝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方中以黄芪为君,用量较大,意在扶助正气,鼓动机体正气流贯,以更好地祛邪外出,同时黄芪本身有益气利水消肿之功。

另外,临床中亦常见典型的湿热内蕴证,患者关节红肿,舌红,苔黄腻。

若关节局部皮温明显升高,热象显著,冯老常用白虎加苍术汤加减;若关节以肿胀为主,湿邪较重,则用四妙散加减。

由于本病缠绵难愈,邪气郁阻于局部,日久入络,郁而化热。

对此,冯老常用多种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夏枯草,既可清宣透邪,又可散血中郁火。

久病者。

用山慈菇加大清热解毒之力,湿重者用土茯苓。

活血化瘀药常用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红花等。

若久病局部关节色黯、刺痛者,加莪术、三棱,以破血消癥;疼痛甚者,加蜈蚣、全蝎、乌梢蛇等虫类药物,通络止痛。

另外,冯老针对不同病变部位,给予不同药物。

吴生元教授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风湿病的经验

吴生元教授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风湿病的经验
中图分类号 :R 2 5 5 . 6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0 — 2 7 2 3 ( 2 0 1 3 ) 0 6 — 0 0 4 9 — 0 3
吴生元教授为云南省名 中医 导 老师 , 国务 院授 予 有 突 出贡
患者2年前因感冒发热体温达3940经静滴青霉素先锋霉素发热减退但此后经常感咽痛并出现口腔溃疡自服维生素bc及多种清热解毒中药外擦碘甘油等治疗无效自2010年10月以来又出现四肢多关节疼痛以双腕双膝及双踝关节为甚局部肿胀可见四肢散在结节红斑曾多次到外院诊治考虑风湿病不规律服用消炎痛保泰松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且逐渐加重出现外阴白斑阴唇部溃疡局部疼痛难忍伴发热于2010年12月到昆明医学院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诊断为白塞氏病经予强的松消炎痛丹参片及维生素治疗1月病情好转出院
各1 0 g , 细辛 5 g 。 连服 1 0 剂, 仍感双下肢关节肌肉疼 痛, 余关节肌 肉疼痛减轻 , 口干减轻 , 饮食增加 , 咽 喉疼痛 , 大便 时干时稀 , 舌淡苔薄黄 , 脉沉细。继上 方加桔梗 1 0 g , 继服 5 剂, 双下肢疼痛减轻 , 仍感腿 软无力 , 舌尖溃疡 , 牙龈肿痛 , 咽痛 口干, 二便正常 ,
明显减轻 , 口干减 轻 , 舌尖溃疡 愈合 , 牙痛 咽痛消
失, 自觉 两 眼 酸胀 , 舌 淡 苔 黄腻 , 脉 细 弱 。之后 守 方 再服 1 5剂 , 诸症 渐解 。 按语 : 肌 痹 相 当 于西 医多 发 性 肌 炎 , 中 医 常 用 清 热 解 表润 肺 、 健 脾 益气 祛 湿 、 解毒 利 湿 清热 、 滋 补
黄腻 ; 脉 沉细 亦 属 肾气 亏 虚 , 下元 不 藏 , 虚火 上 浮 之
王某某 , 女, 5 2岁 , 2 0 1 0年 8 月2 0日初诊 。自 诉2 6 岁患多发性肌炎 , 经治疗后疴 隋平稳 。近 1 年 来病情反复 ,服用强的松 2 0 m g / d 、羟氯喹 4 0 0 m g / d 治疗 , 现仍感全身肌肉关节疼痛 、 肢软乏力 , 肌 肉萎 缩, 体质量减轻 至 4 0 k g , 饮食少 , 口干不 欲饮 , 眠 差, 舌红苔 白, 脉细 。中医诊断 : 肌痹( 肾气亏虚 、 下 元不藏 、 虚火上泛证 ) 。 治宜清上温下 、 引火归元 、 纳 气归 肾、 助阳生津 , 方用潜阳封髓丹加减。处方 : 白 附子 6 0 g ( 先煎 3 h ) , 黄柏 2 0 g , 砂仁 、 龟板、 骨碎补 、 肉桂 、 补骨脂 、 板蓝根各 1 5 g , 山豆根 、 露蜂房 、 甘草

老中医治疗风湿关节炎经验方

老中医治疗风湿关节炎经验方

老中医治疗风湿关节炎经验方防风薏苡仁汤组成:防风10克,薏苡仁15-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细辛3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

功效:驱风散寒,化湿通络,兼健脾益气养血。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症见肢体关节痛剧,游走不定,屈伸不利,舌质淡,苔白,脉涩。

初期兼恶寒或恶风,发热,咽痛等表症。

按语:本方以肢体关节痛剧,游走不定,屈伸不利,舌质淡,苔白为用方要点。

若风寒较盛者,以防风易防已,加细辛6克,桂枝9克;风盛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者,加威灵仙10克;寒盛肢节痛剧,痛有定处者,加熟附子10克,川草乌9克;湿盛重者,肌肤麻仁者,重用薏苡仁30克,加秦艽10克,木瓜10克。

疗效:本方治疗40例患者。

时间最长20年,最短3个月,治疗结果,痊愈5例占12.5%,有效35例,占87.5%。

(《广西中医药》)八味柔肝散组成:白芍30克,生地黄30克,枸杞子15克,制首乌15克,当归15克,木瓜15克,川芎10克,怀牛膝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柔肝,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症见筋脉挛急疼痛,下肢麻木,屈伸不利,苔薄白,脉沉。

按语:本方以下肢麻木不仁,屈伸不利,疼痛拘急为用方要点。

若风盛者,加防风10克,秦艽12克;寒盛者,加制川乌9克,制草乌9克;湿盛者,加薏苡仁30克,苍术10克;偏热者,加忍冬藤30克,络石藤12克;兼气虚者,加黄芪30克;疼痛日久不愈者,加蜈蚣3条,蕲蛇15克。

疗效:本方治疗45例。

男性25例,女性20例。

治疗结果,痊愈20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能恢复工作),占44.4%;显效12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部分体征消失,基本能坚持工作),占26.6%;好转10例(疼痛及体征部分消失,能行走),占22.2%;无效3例(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占6.7%。

总有效率为93.2%。

(《浙江中医杂志》)豕希莶四物汤组成:豕希莶草30克,当归身10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生地黄15克,秦艽9克,防已9克。

中医药从本治疗风湿病(1例报告)6篇

中医药从本治疗风湿病(1例报告)6篇

中医药从本治疗风湿病(1例报告)6篇篇1一、引言风湿病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疾病,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现代医学虽有所进展,但仍缺乏特效药物。

中医药学在风湿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从整体角度进行治疗,以调和气血、祛邪扶正为主要原则。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例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典型案例,探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优势和方法。

二、病例介绍患者张某,女性,45岁,因关节疼痛、肿胀就诊。

患者自述患风湿病多年,曾多次尝试西药治疗,但效果欠佳。

患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伴有乏力、失眠等症状。

中医诊断:风湿病。

辨证分型:寒湿痹阻型。

三、治疗方法1.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中药汤剂。

如桂枝汤、乌头汤等,以调和气血、祛邪扶正。

2. 针灸治疗:选取关节局部的穴位,如膝眼、足三里等,进行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3. 拔罐疗法:在疼痛部位进行拔罐,以祛除湿邪、缓解关节疼痛。

4. 食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食疗方案,如选用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食物,如枸杞、山药等。

四、治疗过程与效果经过一个月的中医药治疗,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明显缓解,活动能力逐渐恢复。

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不断调整中药汤剂的剂量和组成,同时进行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

治疗三个月后,患者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肿胀完全消退,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五、讨论本例风湿病患者经过中医药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注重从整体角度出发,通过调和气血、祛邪扶正达到治疗目的。

本例患者采用的中药汤剂、针灸、拔罐及食疗等方法,共同作用于人体,达到祛风湿、强筋骨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医药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拔罐、按摩等多种方法,可综合施治。

此外,中医药副作用较小,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小。

鲁贤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鲁贤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类 消炎药 : 药主要是对症治疗 。 这类 其副作 用主要是易 引起 胃痛及 胃出血 .鲁师提 出这类 药物的使用应 因人 而异, 不一定越贵越好 , 关键是对 患者有效果 , 临床尽 量选 用价廉 的止 痛片 。2 改善病情 的药 物 : () 这类药能
谓热 则流通 , 则凝塞 . 寒 痛则不 通 , 则不 痛也 . 床 改善患者关节症状及组织关节结构的破坏 .但不 能彻 通 临 常选 用桂 枝 、 茅 、 灵脾等 。 仙 仙 痹证 之湿 胜者 。 当益 气 底 消除滑膜炎症 反应 , 且疗效慢 , S S 、 如 A P 金制剂等 。
类风湿 性关 节炎 ( 类风关 ) 是一 个 累及周 围关 节 寒 直折 之 品 , 如黄 连 、 柏 同 时方 中适 当配 伍 使用 黄 为 主的全 身性 自身免疫 疾病 .其特 征性 症状 为对 称 健 脾化 湿 、 消食 和 胃之 品 。 如炒 白术 、 茯苓 、 炒苡 仁 、 性 、 围性 多个关 节慢性 炎症 性病变 。 床表 现为 受 焦 山楂 、 枣等 . 周 临 红 且服 药时 间宜在饭 后 以减 少对 胃的 调补 脾 胃. 不仅 可 以改 善患 者 的全 身情 况 , 同 累关 节疼 痛 、 肿胀 、 能下降 , 功 病变呈 持续 、 复发 作 刺 激 。 反
鲁师虽然是 中医出身但并不排斥西医 .他经 常教 类风关 属 中医学 “ 痹证 ” 范畴 鲁师 指 出 . 虽痹 证 导我们学 中医一定要有 自己的特色 , 中医绝对不 能丢 .
可 分 为寒痹 、 痹 . 大 多归 为寒 痹 类 鲁 师认 为 但西 医也不是不可取 . 热 但 故 要取西 医之长 . 合理运用 中西 医 痹 为 阴 邪 . 温 不 补 , 温 不 化 。 温 不 通 . 温 不 结合 。 非 非 非 非 鲁师经常以中医祛风健脾化湿法治本 . 再根据患 散 , 阳补虚 乃治痹大 法 , 温 主方 多选 用“ 阳补 血 、 温 散 者 的实际情况合理选 用西药控制症 状以治标 ,标本兼 寒 通 滞 ” 阳和 汤 , 之 即鲁 师 所 言 “ 照 当空 。 霾 自 离 阴 治 则常获佳效 疗类风湿 的西 药主要有 :1非 甾体 治 () 散 ” 。 师从 医 四 十余 载 。 也 鲁 经反 复 实践 总 结 出治 疗 类 风关 的通 痹 良方 , 主要 有 牛 膝 、 风 、 己 、 瓜 、 防 防 木 蕲 蛇等 药组 成 . 临床可 随 证化 裁 。 证 之寒 胜 者 , 痹 当 温 经散 寒 , 温散 药性 走 窜 , 横行 四肢 而达 全 身 , 能 所

赵瑞起老中医治疗风湿骨病经验

赵瑞起老中医治疗风湿骨病经验

赵瑞起老中医治疗风湿骨病经验发表时间:2018-10-15T13:00:34.92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作者:黄松段亚彪赵瑞起[导读] 风湿骨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的一组疾病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中医医院 053900风湿骨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属中医“痹证”范畴。

病程缠绵,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尚无特效及根治方法[1]。

中医药治疗风湿骨病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进一步研究。

赵瑞起老中医从医40余年,是国家首批“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治疗风湿骨病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一、药物治疗1、辨证与辨病结合。

赵老认为,风湿骨病虽同属“痹证”范畴,但包含的疾病多样,有不同的病理基础和病机特点。

必须把辨病和辩证相结合,在辩证用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用对病药物,才可达到明显疗效。

2、分阶段治疗。

年轻患者或病情初发、急性发作者,以邪实为主,常选用忍冬藤、黄芩、生地黄、虎杖、郁金等清热解毒药物为主;老年患者或患病日久,多有正虚表现,在治疗过程中要加用熟地黄、补骨脂、杜仲、仙灵脾、巴戟天等补肾壮骨药物。

初期疼痛多在气分肌表,可选羌活、独活、麻黄、防风等祛风胜湿药物治疗;久病疼痛多在血分筋骨,需用红花、乳没、蜈蚣、全蝎等活血通经之品。

初起多肿胀,要用泽泻、茯苓健脾利湿;久病多拘挛,要重用黄芪、当归补气养血。

3、时时顾护胃气。

风湿骨病患者往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会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时时顾护胃气,不可急功近利。

赵老常酌情选用陈皮、佛手、丁香、焦三仙等药物顾护胃气。

二、物理治疗赵老认为,风湿骨病缠绵难愈,需要内治外治相结合,才能尽快缓解症状、达到疗效。

其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 1、药浴或外用膏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中药进行药物熏蒸治疗,也可选用对症的膏药进行外敷。

三百年祖传秘方:专治风湿特效秘方!

三百年祖传秘方:专治风湿特效秘方!

三百年祖传秘方:专治风湿特效秘方!每次一副,泡20斤酒,一个月后可饮用续断 10克八角10克陈皮 10克枣仁10克甘草5克木瓜20克防己10克羌活20克白芍10克枸杞30克杜仲15克细辛10克熟地 30克茯苓10克秦艽10克玄参 15克独活10克黄芪30克川芎10克威灵仙15克肉桂10克大枣 5枚牛膝 15克当归30克党参 20克2. 治疗风湿特效方:二妙汤-----治一切风湿瘫痪筋骨疼痛无不神效。

生甘草威灵仙各一斤,用水一石将药煎成半石,滚入大缸内用板凳坐其中,周围用布包住,乘热熏之。

待水温降到不烫时,再用药汤将浑身洗透。

务使汗出即愈。

治疗时要在封闭的房间里进行,切忌见风。

轻者1次,重者也不过3-7次即可根治。

此方乃是我常用的特效秘验方,今特献出,希望能为更多患者造福。

【三代祖传】治疗风湿骨病秘方,治疗各种疼痛一抹灵【配方】:红辣椒、虎杖、食盐各2公斤,75度酒精15公斤,二甲亚砜4公斤。

1/10【用法】:共研细末,用酒精浸泡七天滤渣取液,加入二甲亚砜搅拌后密封三天后即可使用。

每天抹患处三至五次。

【方解】:本方对于风湿骨病特效!哪里疼痛抹哪里五分钟见效,可治疗一切疼痛(头痛和肚子疼除外)立竿见影!哪里疼痛抹哪里,对各种疼痛奇效。

患者可以按照比例适量配制即可!【来源】:此乃沂蒙山区老中医三代祖传特效方。

特此公开,希望更多的朋友能摆脱痛苦。

【温馨提醒】:此方只能外用,不能内服。

如果不慎溅入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

如果不慎口服、后果自负!【献方人】:李医生山东临沂【三代祖传】治疗风湿骨病秘方一抹灵配方:红辣椒、虎杖、食盐各2公斤,75度酒精15公斤,二甲亚砜4公斤。

用法:共研细末,用酒精浸泡七天滤渣取液,加入二甲亚砜搅拌后密封三天后即可使用。

每天抹患处三至五次。

方解:本方对于风湿骨病特效!哪里疼痛抹哪里五分钟见效,可治疗一切疼痛(头痛和肚子疼除外)立竿见影!哪里疼痛抹哪里,对各种疼痛奇效。

患者可以按照比例适量配制即可!温馨提醒:此方只能外用,不能内服。

沈丕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沈丕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沈丕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作者:姚重华沈丕安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9期【摘要】文章从类风湿关节炎辨治要点、卫气留滞致痹、不同类型的诊治特点、用药原则、常见兼证的治疗、微观辨证用药等方面对沈丕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做了总结介绍。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中医药治疗;沈丕安;经验沈丕安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从医50余年,对风湿病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常见的风湿病,沈丕安教授对其诊治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临床疗效颇佳。

笔者有幸成为沈丕安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之一。

兹将临床随师诊治RA之经验加以归纳整理,介绍于下。

1 RA的辨治要点沈丕安教授认为,《素问·痹论》篇中提出RA的病因病机由风寒湿三气所致是正确的,但并不局限于三气,热邪也是很重要的致痹因素。

瘀血和痰饮是病理性的,加重了病情。

风寒湿热为外邪,痰瘀为内邪,六邪均可化为毒邪,成为七邪。

七邪为外邪实邪,而其本为虚证,肾阴不足,久则真阴衰弱,精血亏损,筋骨损伤。

因此,RA的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毒+肾虚”,即“7+1”发病机制[1-2]。

沈丕安教授根据RA“7+1”发病机制,提出治疗RA应以祛邪为主,包括祛风化湿、清热解毒、温寒化饮、化瘀通络,并结合养阴益肾。

由此拟定了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剂—羌活地黄汤[3-5]。

药物组成:羌活、生地黄、黄芩、苦参、金雀根、制川乌、白附子、姜黄、白芥子。

方中羌活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生地黄补肾滋阴、清热生津;黄芩清热燥湿。

解毒,苦参清热燥湿,金雀根补气活血止痛,制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止痛,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诸药合用,补虚泻实,标本兼顾,共奏养阴祛邪、化瘀解毒之效。

2 卫气留滞而致痹的观点[6-7]沈丕安教授认为,RA的发病为卫气留滞、卫气内伐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
生熟地各150克 全当归100克 鸡血藤260克 仙灵脾100克 鹿衔草100克 淡苁蓉100克 炙乌蛇100克 炙全蝎20克 炙蜈蚣20克 炙蜂房100克 炙僵蚕100克 蜣螂虫80克 广地龙100克 地鳖虫100克 共研细末 另以老鹳草120克、徐长卿120克、苍耳子120克、寻骨风 120克、虎杖120克、甘草30克,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 每服6~8克,日服2次,食后服。
风寒湿痹阻证。 代表方:五痹汤、蠲痹汤等。 常用药物:羌活、独活、威灵仙、桂枝、防风、泽泻、茯苓
凉血散风法
邪热入营血所致的环形红斑 代表方: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常用药物:丹皮、生地、大青叶、玄参、紫草等。
养血祛风法
肌肤手足麻木、肢体拘急、恶风等。 代表方:大秦艽汤等。 常用药物:秦艽、当归、熟地、川芎、鸡血藤、威灵仙、防 风等。
祛湿化痰法(亦称燥湿化痰法)
痰浊痹阻证 代表方剂:导痰汤、小活络丹等。 常用药物:制南星、苍术、半夏、茯苓、白芥子、 僵蚕、天竺黄、丝瓜络、陈皮、五加皮、川芎、地 龙等。
化痰散结法
结节、囊肿及瘰块 代表方:二陈汤、导痰汤等。 常用药物: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白 附子、生牡蛎、僵蚕、皂角刺等。
阴虚内热证 气虚血瘀证 肝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寒热错杂证 营卫不和证
七、治疗原则 扶正与祛邪 标本缓急 正治与反治 三因制宜 宣散疏通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知常达变与既病防变 守方与变方 杂合以治
八、治法
散风宣痹法
行痹 代表方剂:防风汤、蠲痹汤等。 常用药物:羌活、防风、独活、荆芥等。
寒温并用法
寒热错杂证 代表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等。 常用药物:桂枝、白芍、知母、麻黄、附子、防风、 白术等。
活血祛瘀法
风湿病兼有血瘀 代表方:活络效灵丹、桃红四物汤等。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香附、地龙、 当归、赤芍、五灵脂等。
通经活络法
不论哪一种风湿病均应辅以本法 常用药物:稀莶草、络石藤、海风藤、忍冬藤、青 风藤、鸡血藤、桑枝、海桐皮、伸筋草、千年健、 透骨草、寻骨风、松节、木瓜、穿山龙等。 另外,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选用引经药
逐水化痰法
痰湿停聚关节 代表方:己椒苈黄丸加味或用商陆末或白芥子末局 部外敷。 常用药物:木防己、茯苓、车前子、泽兰、椒目、 葶苈子、商陆、白芥子等。
温阳化痰法
阳虚痰浊痹阻证 代表方:阳和汤。 常用药物:熟地、鹿角胶、炮姜、肉桂、麻黄、白 芥子等。
淡渗利湿法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等。 常用药物:茵陈、茯苓、泽泻、猪苓等。
名老中医治疗风湿病 经验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风湿免疫科 林昌松
中医风湿病诊治
概 述
一、病名含义 中医风湿病(即痹证、痹病)是人体营卫失调, 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 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
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
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
五脏痹
• 心痹、肺痹、脾痹、肝痹、肾痹
其他以病位分类的痹证
• 血痹 、气痹
按临床表现分类
行痹 痛痹 著痹 周痹、众痹 历节(历节风、白虎历节) 痛风 鹤膝风、鼓槌风 漏肩风(肩凝风) 顽痹 尪痹
按证候分类
实证
• 偏于寒证者有:风寒痹阻证、风湿痹阻证、寒湿痹 阻证、瘀血阻滞证、痰瘀痹阻证、营卫不和证等。 • 偏于热证者有:湿热痹阻证、热毒痹阻证、暑湿痹 阻证、瘀热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等。
• • • • • 上肢:羌活、川芎、桂枝、桑枝、片姜黄; 下肢:牛膝、木瓜、防己、独活、萆薢; 颈项:葛根、蔓荆子; 腰脊:桑寄生、川续断、杜仲、狗脊; 全身:防风、威灵仙、鸡血藤、天麻、忍冬藤等。
行气活血法
气滞血瘀证 代表方:七厘散、血府逐瘀汤等。 常用药物:醋香附、枳壳、红花、郁金、桃仁、元 胡、青木香等。
妇女经期或妊娠忌服。 阴虚咽干口燥者,另加生地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 泡茶饮服。
融益肾壮督,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化瘀通络、虫蚁搜剔诸法为一炉
益肾壮督 通过益肾壮督,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正胜邪却;
另一方面,蠲痹通络之剂,多辛温宣散,走而不 守,药力难以持久。
通过益肾壮督,使药力得以加强,药效得以延长, 从而发挥了最佳的治疗作用,使治疗效果有了很 大提高。
补益脾胃法
见有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证候 代表方剂:六君子汤、养胃汤等。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白术、黄精、玉竹、扁豆、 山药、麦冬、石斛、生地等。
益气养血法
代表方剂:黄芪桂枝五物、八珍汤加味。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鸡血 藤、龙眼肉、枸杞子、红枣等。
代表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茯苓、人参 等。
滋阴法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汤、麦门冬汤、二至丸等。 常用药物:地黄、麦冬、山萸肉、石斛、枸杞、旱 莲草、女贞子、沙参、玄参等。
通阳法
代表方剂:瓜蒌薤白桂枝汤等。 常用药物:桂枝、薤白、葱白、瓜蒌等。
滋肾养肝法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汤加味。 常用药物:熟地、丹皮、当归、白芍、山萸肉、桑 寄生、枸杞、杜仲、怀牛膝等。
温补肝肾法
风湿病肝肾阳虚证,起到益肾壮督蠲痹的作用,也 适用于久病不愈“骨损筋挛”的顽疾。 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尪痹冲剂、益肾 蠲痹丸等。 常用药物:地黄、补骨脂、骨碎补、仙灵脾、狗脊、 续断、桑寄生、肉苁蓉等。
化痰祛瘀法
代表方:桃红饮加味。 常用药物:制南星、白芥子、当归、桃仁、红花、僵蚕、地 龙等。
软坚散结法
常用药物:大黄,土鳖虫、乳香、没药、牡蛎、僵蚕、血竭、 象贝等。
化痰通络法(或涤痰通络法)
风湿病日久不愈,痰浊凝结,阻滞经络关节者 代表方:温胆汤、导痰汤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胆南星、半夏、僵蚕、茯苓、 陈皮、地龙、枳实等。
益气养阴法
代表方剂:生脉散加味。 常用药物:五味子、人参、麦冬、知母、黄精等。
补气活血法
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 红花等。
滋阴清热法
代表方剂:鳖甲散加减。 常用药物:秦艽、鳖甲、地骨皮、当归、知母、石 斛、桑寄生等。
益气固表法
代表方剂:玉屏风散。 常用药物:生黄芪、防风、白术、茯苓、人参、西洋参等。
温阳益气法
阳虚证 代表方剂:真武汤加味。 常用药物:附子、桂枝、干姜、党参、黄芪、防风等。
疏肝活络法
代表方剂:逍遥散加味、肝着汤。 常用药物:当归、白芍、鸡血藤、郁金、香附、青皮、陈皮、 旋覆花等。
通下法
代表方剂:大、小承气汤等。 常用药物: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瓜蒌、番泻 叶等。
温阳法
代表方剂: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真武汤等。 常用药物:附子、白术、巴戟天、干姜、仙灵脾、 川乌、草乌等。
缓急止痛法
凡痛势较剧者,可用此法。 常用药物:制马钱子、地龙、细辛、元胡、白芍、 全蝎、蜈蚣、乌蛇、白花蛇、香附、川芎、冰片等。
“益肾壮督”包含两个涵义
一是补益肝肾精血,二是温壮肾督阳气。
阴充阳旺,自可驱邪外出,也可御敌不致再侵,何来反复 发作?筋强骨健,必然关节滑利,客邪不会留注不去,痰 浊瘀血无由生,何患顽痹缠绵不愈? “益肾壮督”不仅适用顽痹的稳定期、恢复期的治疗,即 使在起病初期,发展期也可采用,只不过应以治标为主。
散寒祛风法
风寒痹阻证。 代表方剂:五积散、小活络丹等。 常用药物:桂枝、羌活、独活、防风等。
祛风化湿法
风湿痹阻证。 代表方剂:蠲痹汤、七圣散、通气伤风散等。 常用药物:羌活、独活、秦艽、海风藤等。
散寒除湿法
寒湿痹阻证。 代表方:麻黄加术汤、乌头煎等。 常用药物:麻黄、桂枝、白术、茯苓、乌头、独活、秦艽等。
五、常见症状
疼痛 关节肿胀 发热 麻木 肢节屈伸不利 多汗 皮肤硬化 皮肤红斑 皮下结节 晨僵 畏寒恶风
六、常见证候 风寒痹阻证 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瘀血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热毒痹阻证 瘀热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当然“益肾壮督”仅是扶正固本以利驱邪的重要治法,顽 痹也并非仅用一法而治,而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采用二、 三或更多法合用。如益肾蠲痹丸就是融益肾壮督,养血祛 风、散寒除湿、化瘀通络、虫蚁搜剔诸法为一炉而组方遣 药的。
妙用虫药
临床经常使用虫类药,治疗顽痹。
搜风剔络法
常用药物:全蝎、蜈蚣、地龙、土鳖虫、露蜂房、 僵蚕、蜣螂虫、蕲蛇、乌梢蛇、白花蛇等。
朱良春
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经验
朱良春
朱良春(1917~),主任医师。江苏丹徒人。曾任 江苏南通市中医院院长等职。
益肾壮督,虫蚁搜剔,顽痹不可一法一方 痰瘀互结,虚实夹杂,医家尤宜持重应机
益肾蠲痹丸
散寒通痹法
痛痹 代表方剂: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等。 常用药物:桂枝、附子、乌头、细辛、巴戟天、淫羊藿等。
除湿蠲痹法
着痹 代表方剂:薏苡仁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等。 常用药物:薏苡仁、防己、苍术、威灵仙、萆薢、蚕砂、木 瓜等。
清热通痹法
热痹。 代表方剂:白虎加桂枝汤、二妙散、三妙丸等。 常用药物:生石膏、知母、黄柏、防己、薏苡仁、忍冬藤、 生地、赤芍、丹皮等。
祛湿清热法
湿热痹阻证。 代表方:宣痹汤、加味二妙散等。 常用药物:防己、晚蚕砂、秦艽、萆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