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

【精品】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靠父子相传。

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

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

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

“唐宋八大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苏辙、苏轼、苏洵,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

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

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诗经》为例提出了“发愤著书”的观点。

(2)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3、下面四首唐诗,各描写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②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③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④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A.④①②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①③④②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从小,家父一入秋总是要买几盆菊花回来,,。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文综含答案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文综含答案

扶沟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下期开学考试高三文综试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4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市场,巴西红木是制造各种提琴琴弓的重要原料。

巴西红木主要生长在临海的高温暖湿环境,生长极为缓慢,成材大概需要80年,故其原生林面积较小,经济价值高。

右图为巴西区域简图。

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红木最可能生长在图中的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2.巴西红木成为提琴琴弓原料的主要原因是A.材质稀有B.运输方便C.木质颜色D.木质坚硬3.用巴西红木加工提琴琴弓的企业布局在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A.临近市场 B.运输成本C.加工技术 D.气候温和右图示意浙江省某区域的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

该高速公路采用了“沿江不占江、沿山少开山”工程设计原则。

据此完成4~6题。

4.该区域交通线路主要沿A.平原分布 B.河谷分布C.山脊分布 D.鞍部分布5.该高速公路设计原则主要是考虑①降低工程造价②降低航道干扰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与该高速公路相比,图中普通公路A.交通安全隐患大 B.线路里程更短C.居民使用频率低 D.建成年代更晚据考古和文献研究发现,我国桑蚕产业有三大发源地——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四川盆地。

早期,长江中下游的桑蚕产业发展成熟度较高;后来,桑蚕文化向北转移,我国桑蚕产业中心落在中原地区;唐安史之乱后,“北桑南移”,江南地区成为新的桑蚕产业中心。

2005年起,广西一跃成为我国桑蚕第一大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此回答7~8题。

7.安史之乱后,我国桑蚕产业南移的主导因素是A.生产技术B.自然条件C.人口迁移D.经济因素8.广西桑蚕产业在未来要保持跨越式发展势头,可采取①坚持传统“桑基鱼塘”模式②不断扩大桑树种植面积③产业链由缫丝到织绸延伸④对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我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五道粱地区某研究站点(93°E,35°N,海拔4632m)净初级生产力NPP(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有机干物质总量)进行气候变化情景模拟研究,发现近五十五年草地年均 NPP呈显著上升趋势。

2020届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17级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20届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17级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20届周口市扶沟县2017级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2.C3.C4.B5.B
6.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从“书荒”到“书海”巨大跨越的数据表现。

②材料二侧重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历程及其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材料三侧重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7.C
8形象特点:这类人物是冷漠的,缺乏同情的。

其中“何小仙”“店伙”作为盘剥者,装腔作势,怠慢病人;“王九妈”“蓝皮阿五”“老拱们”作为底层民众,存在恃强凌弱,缺乏真诚同情的问题。

(3分,意思对即可)
作用:他们共同构成了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描写他们体现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达到深刻揭示主题的目的。

(3分,意思对即可)
9.①《明天》是鲁迅先生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者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弱者被“吃”,而众人对此漠然视之,这样的民众没有“明天”。

②只是耽于幻想“明天一切会好起来”的,如单四嫂子类的人,不会有明天。

③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单四嫂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C
11. C(赠,是指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12.D(“想加罪于王金”有误,原文是“拱又议宥方士王金”意为“高拱又提议宽恕方士王金等人的罪过”。

)。

周口市高三下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卷

周口市高三下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卷

周口市高三下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

可从小说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B .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 抗震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 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依山傍水,秀色可餐,名不虚传,可在“5·12”特大地震中却变成了一片废墟,几乎面目全非。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风景如画、传统建筑有保存完好的村落,如今已成为都市人眼里的风景,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乡土建筑。

B . 海拔3975.63米的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他横跨静冈、山梨两县,山体呈圆锥状,远远望去,就像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

C . 上赛季,麦迪在为青岛队效力时虽没能带队取得好成绩,但其巨大的市场号召力还是引发了不少CBA球队的青睐。

D . 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定义,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3. (2分) (2020高三下·江苏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论语》作为语录体作品,其编纂方式可能与鸟巢构建方式类似。

_。

只看到单根树枝而看不到鸟巢整体,不分析每根树枝在鸟巢中的结构性作用,就会感到树枝堆放散乱无序。

①如支撑底部、平衡重心等②如短长、粗细、木种不同等③鸟巢由树枝搭建而成④发挥特定的结构性作用⑤每根树枝既有自身固有特征⑥又作为鸟巢有机组成部分A . ③⑤⑥②①④B . ③⑤②⑥④①C . ⑤②③④①⑥D . ③②⑤①④⑥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4. (6分) (2016高三上·莆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

2024届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大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大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大考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带着风声的花刘成章①半世纪前的某年某月,有一批血气方刚的艺术家,把“山丹丹”这个口语里、民歌里才有的声音,从民间的唇上搬下来,让它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开放在中华民族的典籍里。

那批艺术家是延安鲁艺的人。

我那时年小,并不知道此事,不过我却知道,山丹丹是我们陕北一种极好看的野花。

我们陕北那么穷苦荒凉的土地上,居然能生出如此高雅如此绮丽如此奢华的花!②有一年夏天,我们几个七八岁的娃娃,大着胆子结伴上山。

虽然山上山下不足十里的路程,但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一片一片的云,一湾一湾的水,糜谷风带着沁人肺腑的清香,哧溜溜地吹过重重山梁,我们的衣裳和头发也被吹得就像活了。

我们在欢笑打闹中爬上跳下。

跑了好久,到了一道不长庄稼的荒草坡,那儿烈日照不上,我们就坐下乘阴凉。

忽然,我们中的一个娃娃大声喊叫:“山丹丹!”应着喊声,我们一双双眼睛倏忽一亮。

啊,真的是山丹丹!在不远处的畔上,好红好红!我们就一起跑过去,看了又看。

我们还一齐趴在那里,伸出各自的小黑爪子,拱成一个花盆儿,而山丹丹就像栽到里边了,在花盆里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

③后来,有个同伴提议:咱们把这山丹丹挖回去栽上。

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捡了几块小石头当工具,把它连根儿挖了出来。

我们第一次见到它的根,就像一疙瘩大蒜头。

回家后,我们就把它栽到村前的一个石崖下了,并且浇了不少水。

我们都心想,这下,山丹丹真的能在那儿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了。

④光阴飞逝数十年之后,我在创作笔记里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在陕北的百花中,山丹丹最爱睡懒觉,开花最晚,但它是最有主意最沉稳的花。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语文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试图重新找到中国文化根性,展开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

在这样一个回头细看的过程中,传统文学生活中大量新事实被看见,与此同时,学界越来越进入到“史实还原”的阶段——在意识到要注重还原事实、还原历史现场之后,“中国文论”研究越来越多探向历史维度。

当下学界已经认识到,在大量新事实充分发现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超越以往对中国文艺的阐释与解读。

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免前面几个历史阶段带来的局限,发展出像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那样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发展出新的理论论述.这个新论述就是“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

这一新论述有两个轮子,一是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与新意义;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释当今文艺实践中不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

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

譬如,不同于西方文学对虚构性的强调,在中国文学中,非虚构文学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无论是诗人生平与作品关系研究,还是诗与历史事件、诗与日常经验研究的大量新事实,都已充分证明这一点。

在以诗文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写作乃是写亲身闻见、亲身经历的现实世界情景及由此而来的真情实感,不同于现代以来以“积极虚构”为主流的文学观念。

非虚构与虚构同时存在,延伸文学边界,扩展文学功能,使得文学不仅是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与奇妙幻想,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这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是相适应的。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这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所在.与此同时,中国文论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PDF)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PDF)

扶沟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下期开学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翟香菊做题人:张红燕、李让友审核:薛驰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试图重新找到中国文化根性,展开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

在这样一个回头细看的过程中,传统文学生活中大量新事实被看见,与此同时,学界越来越进入到“史实还原”的阶段——在意识到要注重还原事实、还原历史现场之后,“中国文论”研究越来越多探向历史维度。

当下学界已经认识到,在大量新事实充分发现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超越以往对中国文艺的阐释与解读。

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免前面几个历史阶段带来的局限,发展出像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那样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发展出新的理论论述。

这个新论述就是“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

这一新论述有两个轮子,一是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与新意义;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释当今文艺实践中不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

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

譬如,不同于西方文学对虚构性的强调,在中国文学中,非虚构文学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无论是诗人生平与作品关系研究,还是诗与历史事件、诗与日常经验研究的大量新事实,都已充分证明这一点。

在以诗文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写作乃是写亲身闻见、亲身经历的现实世界情景及由此而来的真情实感,不同于现代以来以“积极虚构”为主流的文学观念。

非虚构与虚构同时存在,延伸文学边界,扩展文学功能,使得文学不仅是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与奇妙幻想,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这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是相适应的。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

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 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

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 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C. 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另一方面也有个性。

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 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 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河南省扶沟县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

河南省扶沟县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

扶沟二高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沦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

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

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

《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

《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

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

《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独立人格。

《象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

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

《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沟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下期开学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试图重新找到中国文化根性,展开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

在这样一个回头细看的过程中,传统文学生活中大量新事实被看见,与此同时,学界越来越进入到“史实还原”的阶段——在意识到要注重还原事实、还原历史现场之后,“中国文论”研究越来越多探向历史维度。

当下学界已经认识到,在大量新事实充分发现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超越以往对中国文艺的阐释与解读。

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免前面几个历史阶段带来的局限,发展出像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那样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发展出新的理论论述。

这个新论述就是“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

这一新论述有两个轮子,一是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与新意义;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释当今文艺实践中不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

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

譬如,不同于西方文学对虚构性的强调,在中国文学中,非虚构文学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无论是诗人生平与作品关系研究,还是诗与历史事件、诗与日常经验研究的大量新事实,都已充分证明这一点。

在以诗文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写作乃是写亲身闻见、亲身经历的现实世界情景及由此而来的真情实感,不同于现代以来以“积极虚构”为主流的文学观念。

非虚构与虚构同时存在,延伸文学边界,扩展文学功能,使得文学不仅是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与奇妙幻想,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这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是相适应的。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

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这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所在。

与此同时,中国文论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文论也有“功夫在诗外”的一整套论述,即一个相反相成的悖论:有时候,只有从文学外部、文学周边来看文学,才是真正“文学性”。

从文艺创作主体来说是自觉的文化意识,从大众来说则是百姓日用而不觉,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

正如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所说,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无论怎样新变,还是跳不出中华传统伦理和传统价值观。

因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然与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发生直接关联,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发挥重要影响。

(摘编自胡晓明《强化中国文论阐释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论研究的发展与传统文学中大量新事实被发现关系密切,而这又缘于在中国文化根性的寻找中展开的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

B.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是因为它们摆脱了前面几个历史阶段研究中带来的局限,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论述。

C.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中国文艺自身的新事实新意义和在对当代文艺解释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D.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关于中国网络小说与传统文化伦理、价值观的表述,表现了中国文论的核心价值在当代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的必要性,并指明了中国文论研究的基本方向。

B.文章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在文学边界的扩大和文学功能的再发现。

C.文章第三段详细地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中面临的机遇和遇到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D.全文站在时代的高度,不仅阐释了中国文论研究的成果,也分析了其时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发现,中国文学重视非虚构而排斥虚构,特别是在那些古典诗歌中,诗人写的是亲身闻见、亲身经历的情景及情感。

B.中国文论关于非虚构和虚构的研究成果,论证了文学跟普通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非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和奇妙幻想。

C.更新文艺研究眼光,发现文学艺术新事实,进入对中国文艺重新认识的时代,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密切相关。

D.对于当下文学活动中仍然发挥作用的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者都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发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从“书荒”到“书海”的巨大跨越,出版物销售总额近四千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发行大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5日) 材料二:改革开放前,我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出版低谷期。

改革开放是一个历史性节点,出版社数量迅速增长,出书规模成倍扩大,发行渠道单一、流通体制落后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出版社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由此进入发展高峰期。

出版业的春天也让当时的人们告别了阅读饥渴。

在这个阶段,国人刚刚从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渴望能够放眼看世界,各出版社开始大量重印中外文学名著,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进入国人的阅读视野,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强烈的阅读热潮。

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业迎来市场经济大潮,读者开始有了自己的阅读需求,并懂得了选择。

在市场竞争中,出版社积极把握读者喜好,及时发现具有畅销潜质的图书。

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优质的内容加上有效的营销宣传,不仅让该书热卖,也在当时社会上掀起一阵“文化大散文”的热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版业迎来了一个繁荣和阅读分化与过剩的时代。

图书品种越来越多,但单品种效益越来越低,加之读者对图书轻松与速食化的偏好,使得图书的上架周期越来越短,出版业竞争日趋加剧。

这对出版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现象级的畅销书频出;另一方面,经典的常销作品难以脱颖而出。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产品的普及,我国国民数字阅读率逐步上升,很多经典和畅销书被制作成电子书,网络文学也得到迅速发展。

相比于纸质书,数字阅读产品廉价、便捷,对纸质书的销量形成冲击。

尽管数字阅读接触率不断提升,但对于经典文学、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深阅读”,大部分读者仍首选纸质阅读形式。

此外,纸质书也具有数字阅读所不具备的收藏价值,数字阅读对纸质书的冲击并非颠覆性的,而是要求行业参与者去探寻两者结合的新商业模式。

面对读者群的细分、阅读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形态的日渐融合,出版业必须一直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且近几年的“变”不仅体现在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上,更多地体现在形态、渠道与技术方面。

(摘编自《出版商务周刊》2018年11月19日) 材料三:改革开放初期,利用一切机会向国外出版同仁学习,成为我国出版业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主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版权贸易逐步开展起来,据统计,1992-2001年,我国引进图书版权3.8万种左右,占当时新书出版总品种的5.3%;输出图书品种5000余种,占新书总品种的0.7%。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在我国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出版业也逐渐迈出了走向世界的步伐。

16年间,出版“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陆续实施,版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出版物实物出口总量和金额稳步增长,数字出版产品海外销售势头强劲,印刷加工服务出口顺差优势明显,企业和资本“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布局得以优化,打造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内容品牌。

十九大以来,出版业将“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作为新时期“走出去”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不断创新深化国际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出版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文化纽带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6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出版社数目、年出版图书种类、年总印数都大幅增长,我国实现从“书荒”到“书海”的巨大跨越。

B.《文化苦旅》得以热卖,在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一阵“文化大散文”的热潮,是因为出版社采取了有效的营销宣传手段。

C.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势,数字阅读廉价、便捷,阅读率不断提高,但在经典文学、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深阅读”上纸质阅读有优势。

D.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后,版权贸易开展起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版权贸易逆差在缩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革开放初期,出版业快速发展,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阅读内容,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进入国人的阅读视野,中华大地掀起阅读热潮。

B.图书的上架周期变短,出版业竞争加剧,使得现象级的畅销书频出,经典的常销作品难以脱颖而出,出版社应在这些挑战中发现机遇。

C.数字阅读对纸质书的冲击,要求出版行业参与者去探寻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结合的新商业模式,出版业需更新形态、渠道与技术。

D.新时期出版业要“走出去”,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创新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文化纽带作用。

6.上面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明天【节选】鲁迅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

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

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

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

夏天夜短,老拱们呜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

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

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