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设置简介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6年招生,楼宇智能化是其专业方向之一。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于2009年获得招生资格,2012年开始正式招生,是“长三角”地区为数不多开办本专业的学校之一。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良性运转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校楼宇智能化方向毕业生供不应求,已遍布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本专业所在的学院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单位,依托电子信息实验中心(江苏省示范实验中心)、江苏省服务外包专业建设项目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省级重点)的建设,形成了一个特色明显的电气信息类学科平台,完全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其中,通过中央财政项目建成的建筑智能化综合实验室能够完成建筑智能化系列课程实践的绝大部分内容。
社会经济的进步,使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促进了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有了及其广泛的应用空间。
二、培养目标及就业领域本专业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建筑及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建筑供配电、照明工程、建筑设备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工程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规格与特色按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中的知识体系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安排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专业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协调发展的原则。
建筑电气专业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专业培养方案建筑电气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建筑电气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电气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建筑电气系统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相关技术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数学、电气、电子等专业基础知识;2.熟练掌握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技能;3.掌握建筑电气工程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等技术;4.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电气测试仪器和软件;5.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从事电气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三、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电路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系统分析与继电保护等;2.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电气工程概论、建筑电气系统设计、建筑电气设备及其选型与维护、电力电子技术等;3.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电气类竞赛、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课程设置建筑电气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系统分析与继电保护等,这些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建筑电气工程概论、建筑电气系统设计、建筑电气设备及其选型与维护、电力电子技术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技能。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践环节1.实验课:设置基础电路实验、电力系统实验和电力电子实验等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电气测试仪器,掌握电气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电气工程公司、建筑工地等地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能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毕业设计:学生须独立完成一个电气工程设计项目,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通过毕业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综合应用的基本技能,以建筑物为对象,以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为特色;侧重加强电气学科及计算机基础教学,同时注重建筑设备知识培养;注重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能在建筑行业中的设计院、安装公司、智能化设备安装公司、监理公司和装璜公司等从事电气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电气、建筑环境设备、建筑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等方面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建筑设备和智能化技术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控制、计算机技术及建筑设备等方面的基础训练,既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又具有建筑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调试、安装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建筑供配电技术、建筑设备技术等。
(3) 具有建筑智能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工程与设备的主要规范与标准和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以与建筑弱电工程、智能建筑技术研究、建筑智能化系统及产品开发为主要业务范围,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选型及方案制定、施工调试和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0000010 计算机文化基础 30 30 13 2.5 4 1-秋 考试
10000011 计算机技术基础 28 28 17 2.5 4 1-春 考试
10000012 大学语文 28 1.5 2 1-秋 考查
八、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2、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
3、课程学期进程表(见附表4)
九、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见附表1)
附表1 课程结构分类与毕业学分统计表
课程类别 学分
比例 修读
形式 课程内容(模块)或要求 理论
1014303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0 12 2.5 3 3-秋 考查
10143036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 22 10 1.5 3 3-秋 考查
10143037 智能控制基础 32 2 3 3-秋 考查
10143038 物业设备管理 32 2 3 3-秋 考查
10143039 DSP技术 30 8 2 3 3-春 考查
10143007 模拟电子技术 56 3.5 4 2-秋 考试
10143008 电子测试技术(一) 24 8 1 2 2-秋 考查
10143009 数字电子技术 54 3 4 2-春 考试
10143010 电子测试技术(二) 20 12 1 2 2-春 考查
小 计 326
五、学制、修业年限、学位授予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
六、学期设置
实行三学期制,课程及实践环节进度按秋、春、夏三学期设置。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部门:电气工程学院部门负责人:凌有铸专业负责人:魏利胜审核:陶庭先校长:刘宁制订日期:年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解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项目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为:()具有独立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项目分析、设计与集成能力;()能够应用建筑电气自动化与建筑电气信息化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先进工具及前沿技术,从事复杂工程项目设计、开发和生产,具备工程创新能力;()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具备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
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与拓展,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重要健康和军事训练与拓展合格标准。
()具有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工程设计、系统集成、施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建筑电气复杂工程问题。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0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应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综合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建筑电气开发、工程设计及工程应用能力,以及智能建筑和智能小区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能力,能够在建筑行业中从事建筑电气工程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环境、建筑安全、建筑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建筑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调试、安装等的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
2.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和知识更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具有建筑智能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4.掌握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土木工程相关知识,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5.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选型及方案制定、施工调试和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6.掌握建筑智能化环境需求的分析方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具有建筑智能化集成的基本能力。
7.掌握国家在建筑电气、职能建筑、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政策,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初步能力。
三、专业方向1、建筑电气化:学习和掌握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运行、安装调试以及建筑物电气设备和控制设备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具备解决建筑领域及其他相关行业电气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与技术改造和管理等工作。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代码、学制专业代码:081004;学制:4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东莞,面向广东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建筑及相关行业,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岗位说明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科研、设计、施工等部门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开发、运行、管理、维修等工作。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岗位主要如下:1、建筑电气设计:主要在设计院、电力公司、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及建筑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2、建筑智能化工程:主要在智能建筑类专业公司、大中型设备安装公司、智能化工程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工程领域有关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监理、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等,从事智能楼宇物业管理公司的现场技术人员、智能小区建筑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智能建筑产品的研发。
3、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工业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研发、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安装调试、营销工作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
四、专业培养要求(须含本专业所培养人才的能力分析)本专业主要特点是以建筑为平台,建筑设备与建筑环境为“对象”,应用电气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建筑设备自动化,使建筑环境达到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的目标。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综合素质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专业基础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涉及的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认证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认证版)部门:电气工程学院部门负责人:江明专业负责人:娄柯审核:凤权校长:王绍武制订日期:2019年9月一、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熟练掌握自然科学及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较好的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服务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能够独立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具体预期目标为: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掌握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具有创新意识和较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的能力。
4、了解工程规划和设计的相关程序和有关文件要求,能从事建筑电气自动化与建筑电气智能化行业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运行维护、开发与设计、管理与服务等工作。
5、掌握1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6、对终生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达到本专业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重要健康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综合应用能力和软件编程设计能力,受到良好的建筑电气及智能化系统工程实践训练,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决策能力。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升本培养计划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专升本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控制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面能够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并且能够运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建筑供配电系统与电气、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等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从事与建筑电气与楼宇智能化有关的各种电气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系统设计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原理、房屋建筑学、电子技术、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建筑供配电系统与电气控制、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房屋建筑学、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3.较好地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建筑供配电系统与电气、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较好地掌握工程制图、文献检索、基本操作等技能,并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学制、学位学制为2年。
四、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主要课程微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 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建筑供配电系统与电气、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双语教学课程:。
修筑电气与智能化培养方案

修筑电气与智能化培养方案电气与智能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为了培养具备电气与智能化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需要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针对电气与智能化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
一、培养目标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电气与智能化领域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具备坚实的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2.具备电气工程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参与电气与智能化项目的设计与实施;3.具备开展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够担任技术管理岗位。
二、课程设置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
以下是一份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课程设置的样例:1.基础理论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2.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系统与自动化-电机与拖动-控制原理与技术-智能控制与认知系统-电气变压器与高压电器-电力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与电磁兼容3.实践环节:-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实践能力。
具体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1.实验:-设计并实施电气与智能化相关的实验项目,如电路实验、控制实验、电机实验等;-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实验中要注重安全性和实用性,将学生的实际操作环境与实际工程项目尽可能接近。
2.实习:-学生在校外电气与智能化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加深对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项目的理解;-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参与实习报告的撰写,总结实习经验。
3.毕业设计:-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电气与智能化相关的毕业设计项目;-毕业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方案;-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需要进行答辩和设计报告展示,展示毕业设计成果。
(建筑电气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精编

(建筑电气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制四年)壹、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工程及设计单位,从事建筑电气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富民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时俱进。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的精神和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让,团结合作的态度。
4.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5.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以社会经济和人才市场为着眼点,适应多学科发展的需要。
6.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土木建筑类基本知识、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和应用等。
7.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8.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9.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具备壹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控制科学和工程、土木工程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机和拖动、计算机技术、信号和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建筑概论、暖通空调、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智能建筑概论、建筑供配电、电气照明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电气和PLC控制技术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七、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学分要求八、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外语及计算机教育四年持续计划体育Ⅱ电力电子技术七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专业英语电气照明技术课程设计中国近代史纲要工程制图基础(C )电路测试 技术I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体育Ⅳ十、教学进程表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教学进程表(第1学期,共16个教学周)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教学进程表(第2学期,共16个教学周)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教学进程表(第3学期,共16个教学周)性质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教学进程表(第4学期,共16个教学周)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教学进程表(第5学期,共16个教学周)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教学进程表(第6学期,共16个教学周)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教学进程表(第7学期,共16个教学周)十壹、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表十二、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集中安排的实践性环节建筑电气和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责任表华东交通大学2009 级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审核意见表审议专业名称建筑电气和智能化。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们这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啊,就是要培养出一群超级厉害的小伙伴。
这些小伙伴呢,要既能搞懂建筑里那些电气设备是咋回事儿,又能让这些设备变得超级智能。
简单说,就是要把建筑里的电啊、智能系统啊都玩转,以后能去设计、安装、调试和管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
二、知识要求。
# (一)基础知识。
1. 数学和物理。
首先啊,数学和物理得学好。
数学就像是咱们的魔法棒,微积分、概率论这些就像魔法咒语,没有它们,建筑电气里的计算就没法搞。
物理呢,特别是电学和力学,这可是理解电气设备工作原理和建筑结构与电气系统关系的关键。
要是物理电学没学好,就像厨师不知道盐是啥味儿,根本没法做菜。
2. 计算机基础。
现在这个时代,不会计算机那可不行。
从简单的办公软件,到专业的电气绘图软件、编程软件,都得会点儿。
就像你要是个探险家,计算机知识就是你的指南针和地图,没有它,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个大森林里可就迷路了。
# (二)专业知识。
1. 建筑电气知识。
这部分知识就像建筑的神经系统。
得知道各种电气设备,像配电箱、电线电缆、照明系统、插座系统等等。
还要了解建筑供配电系统是怎么设计的,就像知道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2. 智能化知识。
智能化可是咱们这个专业的炫酷之处。
要学习智能建筑的集成系统,比如楼宇自动化系统、安防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
这些系统就像建筑的大脑和感官,让建筑能感知周围的环境,做出智能的反应。
三、能力要求。
# (一)工程实践能力。
1. 实验与测试能力。
咱们得会在实验室里摆弄那些电气设备,做各种实验,测试它们的性能。
这就好比是医生给病人做检查,通过各种仪器和测试方法,找出设备的问题或者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2. 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
这可是个大本事。
要能根据建筑的需求,设计出合理的电气与智能化系统方案,然后还得知道怎么把这个方案变成现实,在建筑里把那些电线、设备安装得妥妥当当。
建智专业培养方案

三、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矩阵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建筑及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与调试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基本能力。
1.知识结构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具有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经济管理知识。
掌握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用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2.能力结构要求: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建筑智能化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掌握建筑智能化环境需求的分析方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具有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基本能力。
熟悉国家在建筑电气、智能化建筑、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3.基本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跨专业和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具备建筑供配电、建筑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工程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设计院、工程公司和行业主管部门,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和开发、信息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设计院、工程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等单位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和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领军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设备管理、公共安全、信息设施、建筑节能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接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与调试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具有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土木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并提出工程实际问题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熟悉国家在建筑电气、智能化建筑、建筑节能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法规,具有从事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7.掌握其他的一些技能,如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团队合作,持续的知识学习等。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仿真技术与应用、建筑概论、现代建筑供配电技术、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3.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60.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56.0学分,实践环节 47.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学年教学进程表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
九、有关说明:
1.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全校任选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具体要求如下:
(1)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分三个模块,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完成4.0学分。
其中文史经典与世界文明模块需选修2.0学分,人文艺术与美学欣赏模块和社会、经济与管理类模块各选修1.0学分;
(2)全校任选课分十大类课程,包括科学与技术类、经济管理类、艺术类、历史类、社会学类、语言文学类、法学类、哲学类、体育类、综合类,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课程,要求四年内完成4.0学分;
(3)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要求学生四年内选听8次讲座,完成1.0学分。
2. 创新学分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1)选修创新研修课程、创新实验课程,获得的课程学分可作为创新教育学分;
(2)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并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经指导教师认定后,每个学生可获得2.0学分;
(3)申报并完成国家或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可获得3.0学分,校级项目可获得2.0学分;
(4)在全国性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论文可获得2.0-3.0学分;
(5)协助老师完成教学研究或科学研究工作,并写出研究工作总结报告,视参与科研项目时间与科研能力而定,每项可获得2.0-3.0学分;
完成以上工作并提交报告后,任课教师或项目指导教师核定学分并经系里审核,总学分达到或超过2.0学分者为合格。
3.结合英才班授课,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 主要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I、数字电子技术基础I、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与部分专业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报名选修。
4.电子技术课程设计I也可以采用项目学习或科技创新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