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十则
一、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解释: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一个人的真才实学,而不是他的自我吹嘘。
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保守,不肯帮助别人,别人有才能,不能看轻人家,更不能诋毁人家。
故事:小象的鼻子功小象有一条长长的鼻子,能把大石头击碎。
小象说:“我的鼻子功天下第一,所有的动物都要听我的。
”大狮子和大老虎来找小象挑战。
小象一个对两个,一点儿也不害怕,长长的鼻子一卷,就把大狮子和大老虎扔出去好远。
大狮子和大老虎吓得赶紧逃跑了。
小象连大狮子和大老虎都不怕,别的小动物就更不用说了。
小象让小熊给他送好吃的、小猴给他捶背,谁要是不听话,他就用长鼻子打谁。
大乌龟不怕小象。
大乌龟说:“你要是能在我的背上钻个洞,我就佩服你。
”小象生气了,把长鼻子一绞,对着龟壳钻下去。
钻呀钻呀,长鼻子顶进鼻腔里,变成了短鼻子。
短鼻子,不威风。
小象吃不了东西,喝不了水,很快就病倒了。
小动物们听说小象病了,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来看他,小象感动得吧嗒吧嗒直掉眼泪。
大乌龟也来了,他用力一拉,把小象的长鼻子又拉出来了。
小象羞红了脸,惭愧地说:“以前都是我不好,请大家原谅。
”现在,小象还练鼻子功,不过可不是用来欺负小动物,而是把鼻子变成莲蓬头,喷出水花帮助大家洗澡。
二、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解释:不要讨好巴结有钱人,也不要对穷人骄横无礼。
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当别人很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搅;当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扰他。
故事:爱憎分明包青天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叫包拯。
以前,来打官司的百姓只能在衙门外击鼓喊冤。
等到衙门里的公差转递给办案的官员,案子才开堂审理。
这样,一些公差们常找借口向告状人要钱。
不给钱,就扣着状子不送。
他们一刁难,穷苦的百姓可就遭了殃,拿不出钱,有冤无处诉,告状无门。
这些都被新上任的开封知府包拯知道了。
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它们不仅富有故事性,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几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吧。
故事一,孔子和弟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们争论起谁最得到孔子的欢心。
孔子听到后笑了笑,然后说,“我最喜欢的是鲁国的颜回。
”弟子们都很吃惊,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更加努力和出色。
孔子看出了他们的疑惑,就告诉他们,“你们都是很努力的,但是你们每个人都只是努力了一部分,而颜回则是全心全意地做了每一件事情。
”。
故事二,画龙点睛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画家,他画了一条很长的龙,但是一直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他想了很久,最后在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
这一点让整条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典故,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只要用心,就一定会事半功倍。
故事三,捡到钱的故事。
有一个人在路上捡到了一大笔钱,他兴奋地拿着钱赶紧回家。
当他回到家后,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做作业,他就把钱给了儿子,说,“这是你的奖励,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金钱固然重要,但是教育更加重要,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
故事四,种豆得豆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片豆子,但是一直没有看到豆子发芽。
他非常着急,就去问邻居怎么回事。
邻居告诉他,“种子需要时间发芽长成植物,你只要耐心等待就好了。
”农夫听后,就耐心等待,最后豆子长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豆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和耐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虽然简短,但是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智慧。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国学经典小故事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这些经典小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向读者揭示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准则以及处世的智慧。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小故事。
故事一:《鹿鸣》相传,古代的卫国国君子韦鸿,他好声音,会模仿鸟兽的叫声,尤其擅长模仿鹿鸣的声音。
一天,他在深山中模仿鹿鸣,吸引了迷路的人前来寻找。
他见到国君子韦鸿后,倍感惊讶,原来他们都是闻名于世的人物。
国君子韦鸿为了表达自己顺应天命,臣属正义的精神,决心放弃卫国的王位,让位给这位年轻人。
故事二:《饿虎饥羊》在一座山上生活着一只饥饿的老虎和一只饿极了的羊。
老虎发现山下有一只正在游玩的小猴子,便欲下山吃掉它。
羊情急之下,说服老虎先将自己吃掉。
老虎答应了羊的请求,吃掉了它。
可是,老虎刚吃掉羊,却因为肚子太饿而痛苦不堪,最终饿死在山上。
故事三:《拔苗助长》有个农夫在田地里种庄稼,看见隔壁地的庄稼长得更好,他忍不住去拔这边的秧苗,希望借此让自己的庄稼长得更高。
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庄稼反而长得更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和学习中要脚踏实地,不可急功近利。
故事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见路上有个小孩饿得受不了,便给他一条鱼。
不久,又看见了同样的情景,老人依旧给予了食物的帮助。
然而,老人这次并没有给他食物,他教给他一种捕鱼的方法,告诉他要学会自己解决温饱的方法,以后就能摆脱饥饿的困扰。
故事五:《汲井研磨》远古时代,一个农夫要从山上的河里汲水回家,他找了很多人帮忙,但都被拒绝了。
后来他找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他:“你在河里挖一个井吧,不久你就会得到清洁的水。
”农夫照着老者的话做了,不仅得到了清洁的水,还解决了家里用水的问题。
故事六:《井底之蛙》有一只青蛙住在一个井里,它高兴地对别的动物说:“我的井水清澈见底,简直是世界最美的地方!”可是,一天它看到一只海鸥从蓝天飞过,深受震撼。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
国学小故事1〔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人刚出生时,其禀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
如果对孩子不从小就进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发生改变。
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故事〕小不不有一只小兔,别人叫他干这干那时,他总是连想都不想就摇着头说:“不!”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不”。
兔妈妈说:“到外头去拔点嫩草尖儿回来做凉拌菜,好吗?”“不去!”“小不不”站着不动。
兔妈妈只好说:“你站在这儿好了,我去拔!”这时,“小不不”冲出去说:“不,我去拔!”后来,兔妈妈抓到这个规律,当她想让“小不不”做什么的时候,总是反着说。
比如,兔妈妈想让“小不不”去拾些玉米叶子,她就会说:“小不不,我们还有新鲜的玉米叶,你不用去拾了!”“小不不”就说:“不,我就要去!”可是有一天,这个办法失效了。
这天,兔妈妈要出门,得晚上才能回来。
她希望“小不不”好好待在家里,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出没。
于是,兔妈妈说:“小不不,你晚上一接妈妈吧,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
”“不,我才不去接你!”“小不不”说。
兔妈妈满意地走了。
天黑了,“小不不”开始不安起来,他想,“妈妈会不会有危险呢?我要去接她……不,她让我去,我偏不去。
”过了一会儿,“小不不”又想:“唉,草原上有狼出没,妈妈怎么可能让我去接她呢?我一定是听错了,我要去接妈妈。
”想到这儿,“小不不”冲出了家门。
草原上真可怕啊,阴森森的,“小不不”走了没多远,就碰上了一只大灰狼。
“小不不”拼命地跑啊,小鞋子跑丢了,衣服跑乱了,当他一头扑到兔妈妈的怀里时,已经抖成一团了。
兔妈妈拿着棍子吓跑了大灰狼,再看“小不不”,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了。
国学小故事2〔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当父母呼叫你的时候,应当及时应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当父母有事交代时候,应当立即去做,不应拖延偷懒。
中华经典小故事
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
”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
”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黄香温席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
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睡下。
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
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李绩焚须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
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
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
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5篇】
【导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孩⼦们对传统⽂化产⽣兴趣,开发潜质,完善品格,增强记忆⼒,树⽴⾃信,博爱,积极的⽣活和理想,懂得为⼈处世的道理。
让孩⼦们在聆听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5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 程门⽴雪 宋朝的时候,有⼀位有学问的⼈,名叫杨时。
他对⽼师⼗分尊敬,⼀向虚⼼好学。
“程门⽴雪”便是他尊敬⽼师、刻苦求学的⼀段⼩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常⽤功。
后来中了进⼠,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拜程颐为⽼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场⼤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师请教⼀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起去程颐家⾥。
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师的午睡,便⼀声不响地⽴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雪,越下越⼤。
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冻得他们浑⾝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师的优良品德,⼀直受到⼈们的称赞。
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向⽼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四⾯⼋⽅来向他求教的⼈,都不远千⾥地来拜他为⽼师,⼤家尊称他为“龟⼭先⽣”。
【智慧⼩语】:⽼师,是给予学⽣第⼆次⽣命的⼈。
在学习的过程⾥,从⽬不识丁直⾄学富五车,⽆不是⽼师⽤⾟勤的汗⽔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
学会尊重给你知识、改变你命运的⼈吧,如果不是⽼师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2.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 管宁割席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则故事:管宁和华歆是⼀对⾮常要好的朋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故事一:愚公移山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脚下。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巨大的高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每天愚公都需要绕过这两座山才能离开家门。
由于山势险峻,路程非常远。
但愚公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能移山。
终于,上天被他坚定的信念所打动,派来了两个仙人帮助他移山。
在愚公和仙人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时间,北山和南山终于被移走,愚公的家门前留下了一片平坦的大地。
故事二:孟母三迁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
据说,孟子小时候住在一个陋室里,周围的环境很不好。
为了给孟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居。
第一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市场的喧嚣,第二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墙上的鼓声,第三次迁居是为了远离邻居家的猪叫声。
孟子的母亲希望通过改善孟子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故事三:韩非子的破釜沉舟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在战国时期为齐国的宰相。
据说,在韩非子被秦国俘虏后,他下令将船上的锅全部铲掉,并烧毁了船只。
他的目的是告诉敌人,自己已经不再有后路可退,必将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这种坚决的态度和决心使得敌人望风而逃,最终韩非子成功逃脱,并在后来为齐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事四:琴棋书画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被称为四艺,是文人士大夫必修的学科。
这四项技艺代表了高雅的文化修养和人才素质。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都会精通其中的一项或多项。
他们通过研习琴棋书画,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在琴棋书画的交流中增进友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故事五: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之一。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楼上楼下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仿佛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故事六: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国学 教育孩子的1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 || 教育孩子的1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舜的故事。
中华经典国学故事阅读六篇
【导语】给孩⼦讲故事是最容易让孩⼦明⽩道理的好⽅法,即使道理深刻难懂,也可以通过故事的⽅式变得通俗易懂。
下⾯是分享的中华经典国学故事阅读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华经典国学故事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代宗师墨⼦的得意门⽣。
不过,他⽼是挨墨⼦的责骂。
有⼀次,墨⼦⼜责备了耕柱。
耕柱觉得⾃⼰真是⾮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之中,⼤家都公认耕柱是秀的⼈,但⼜偏偏常遭到墨⼦指责,让他没⾯⼦、⼼⾥过不去。
⼀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师,难道在这么多学⽣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于要时常遭您⽼⼈家责骂吗?” 墨⼦听后,毫不动肝⽕:“假设我现在要上太⾏⼭,依你看,我应该要⽤良马来拉车,还是⽤⽼⽜来拖车?” 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也知道要⽤良马来拉车。
” 墨⼦⼜问:“那么,为什么不⽤⽼⽜呢?” 耕柱回答说:“理由⾮常的简单,因为良马⾜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 墨⼦说:“你答得⼀点也没有错。
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 古语有云:“⽟不琢,不成器。
”穷其⼀⽣,能遇到⼏位⽤⼼雕琢璞⽟的⽼师呢?如果真的遇到了,请记得珍惜,不要因为⽼师的责备⽽选择怨恨。
因为,也许⽼师恰恰是在⽤这种⽅式来成就⾃⼰。
⽤感恩的⼼看待这⼀切,⼀切都会变得很美好。
【篇⼆】中华经典国学故事阅读 伯乐相马的故事千⾥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伯乐是善于辨认千⾥马。
有⼀天,他想把⾃⼰的⼉⼦也培养成相马的能⼿。
于是他给了⼉⼦⼀本《马经》,要⼉⼦按照《马经》上画的图样去寻找千⾥马。
⼉⼦找啊,找啊,他每遇到⼀匹马,都拿《马经》上的图样来仔细核对,看看与书上画的特征是否相符。
可是每次总有些细节对不上号。
就这样找了⼀年,还是没找到⼀匹和书上画的⼀模⼀样的马。
他只好垂头丧⽓地回去告诉⽗亲。
伯乐劝他不要灰⼼,叫他出去接着找。
⽆奈,⼉⼦⼜踏上了寻找千⾥马的征程。
上哪⼉去找呢?他抚摸着《马经》,叹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小学生国学知识小故事8篇
刘邦闻言马上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请郦食其上座,向 他道歉
25
并虚心请教灭秦的妙计
26
母鹿断肠
晋朝有个叫许真君的少年,喜好打猎。
有一天,他上山打猎,射中了一只小鹿,却见母鹿奋 不顾身地奔向小鹿,不断以舌舔抚小鹿的伤口,似有 无限的悲伤,不久母鹿也倒地而死。
生花妙笔
江西抚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负籍远游,曾挑着书箱行李, 从家乡临川,来到宜黄鹿岗芗林书院求学。在名师杜子野先
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智慧小语:梅花香自苦寒来,生花妙笔得 成于一个“勤”字。曾经有人问牛顿: “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 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 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
古时候有个善于弹琴的乐师名叫瓠(hu)巴,据说在他弹琴的时候,鸟儿 能踏着节拍飞舞,鱼儿也会随着韵律跳跃。郑国的师文听说了这件事后,十 分向往,于是离家出走,来到鲁国拜师襄为师。师襄手把手地教他调弦定音, 可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学了3年,竟弹不成一个乐章。师襄无法可想,只
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笔都写 秃了,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写 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一篇 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声
喊:“我找到生写字, 接着乡试、会试连连及第。以后又用这枝笔 写了许多改革时弊、安邦治国的好文章,被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 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 索地用馍馍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 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 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经典国学故事阅读五篇
经典国学故事阅读五篇1.经典国学故事阅读篇一孔子学琴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
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
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
”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智慧小语】: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
倘若停留在表面,或是深入得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
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我们自己学,为更好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
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2.经典国学故事阅读篇二六尺巷据说出在清代康熙和雍正年间的桐城人张廷玉,他是满清入关后,父子入阁拜相的汉人。
当年张廷玉在家乡盖相府时,邻居与他家争三尺地。
官司到了县衙里,张家总管便立即写信到京城里告知相爷,希望相爷写封信给县令关照一下。
张廷玉看完信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道诗寄回:“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接到回音,总管立即吩咐让了三尺地出来,邻居一见也让出三尺地来,于是留下六尺空地,成为人人都能通行的一条巷道,后称为“六尺巷”。
由此张廷玉名声大震,倍受乡邻的称赞。
智慧小语:居高位者皆应具有宽广的胸襟,深明大义,不吝啬琐碎财物。
轻财而喜布施的人,其地位修行会更加稳固。
当地位、财产、名声、境界、健康、才华、智慧等样样具足时,不要趾高气扬,此时应该想到,所拥有的这些世间福报看起来很美好,但再过一段时间肯定荡然无存,没有什么可傲慢的,应尽力布施以利益他人。
国学经典108个小故事
国学经典108个小故事国学经典108个小故事如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古代经典国学故事【精选5篇】
【导语】对孩⼦来说,讲述故事是⼀种很好的教育⼿段。
下⾯是分享的古代经典国学故事【精选5篇】。
欢迎阅读参考!1.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五⼦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府(今北京⼀带)有个叫窦禹钧的⼈,记取祖训,教导⼉⼦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处世,不愧不怍。
结果,他的五个⼉⼦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也享受⼋⼗⼆岁⾼寿,⽆疾⽽终。
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诗:“燕⼭窦⼗郎,教⼦有义⽅;灵椿⼀株⽼,丹桂五技芳。
” 《三字经》也以“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的句⼦,歌颂此事;⼜逐渐演化为“五⼦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般⼈家期望⼦弟都能像窦家五⼦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2.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铁棒磨成针》 古时候,有⼀位姓李名⽩的⼩男童,他天资聪明,看到不懂得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李⽩每天去学堂上学,因为他天资聪明,教书先⽣不但很喜欢他,还常常夸奖他。
渐渐地李⽩骄傲了。
曾有⼀段时间,他时常逃学。
有⼀天,他逃学在外⾯,⼀边⾛⼀边玩。
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位⽼婆婆蹲在⼀块⼤⽯头旁,在⽯头上正磨⼀根铁棒。
李⽩⾮常好奇,就⾛上前问⽼婆婆在做什么?⽼婆婆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温和的告诉他:“我正在磨⼀根绣花针。
”李⽩惊讶的问:“这么粗的⼀根铁棒,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婆婆⼜和蔼地说:“世上⽆难事,只怕有⼼⼈。
只要你专⼼致志,铁棒必能磨成针。
”并以此教育李⽩,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的道理。
李⽩听后很受启发。
从此以后,李⽩刻苦⽤功的学习,终于,成为着名的诗⼈,⼀代⼤师,留名万古。
3.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乳奉亲》 春秋时期的郯⼦,⽣性⾄孝,历来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
在我国历盛传的“⼆⼗四孝”中,郯⼦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的⽗母年⽼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到处求医。
听说⿅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去深⼭混⼊⿅群中。
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5篇
【导语】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我们恰好能从⼀些⼩⼩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
下⾯是分享的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骞的⼈。
在他很⼩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
⽗亲娶了后妻,后妻⼜连续⽣了两个弟弟。
⼈都有私⼼,因为不是⾃⼰亲⽣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就有很⼤的差别。
后母平时对⼦骞很不好。
严冬,后母给⾃⼰亲⽣的两个孩⼦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两个⼩孩⼦就算是在户外玩耍⼩脸也是红扑扑的。
可怜的⼦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服⾥。
数九寒天,寒风刺⾻,⼦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发紫。
在⼀个严寒的冬天,⼦骞的⽗亲外出办事,要⼦骞驾车。
冰天雪地,⼦骞⾝上芦苇做的⾐服哪⾥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
⼀阵寒风吹过,⼦骞剧烈抖动的⾝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失⼿,驾车的鞍辔就掉了,这引起了马车很⼤的震动。
坐在后⾯的⽗亲⾝体猛晃,很是⽣⽓,⼼想:这么⼤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
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骞脸⾊发紫,浑⾝颤抖。
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骞的⾐襟,顿时脸⾊⼤变,眼睛湿润:原来,⼦骞的“棉⾐”⾥全都是⼀丝丝的芦苇絮,没有⼀⽚棉花的影⼦!⽗亲⽕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竟然这样狠毒,当即决定把妻⼦赶出门去。
⼦骞听后扑通⼀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个⼈寒冷。
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的三个孩⼦就都要受凉挨饿了。
” ⽗亲⾮常感动,不再赶妻⼦了。
看到闵⼦骞⼀点都不怀恨于⼼,后母感到后悔,后来也把⼦骞看成⾃⼰的孩⼦⼀样爱护。
智慧⼩语:当时,如果⼦骞的⽗亲⼀怒之下把后母赶⾛了,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
因为有这样⼀位孝⼦⼦骞,才使整个家庭变得幸福温馨。
这个⼒量只在⼀念之间,这⼀念就是纯洁之孝。
【篇2】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 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赵国舍⼈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夫;⼜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1、【程门立雪】讲的是尊师重教的故事。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
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2、【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3、【子路借米】说的是尊老爱幼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4、【七岁之师】说的是谦虚礼貌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教育孩子的经典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关于中国励志的传统文化小故事你知道多少?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5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5篇)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 1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名叫曹冲,曹冲的爸爸是个大官。
有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于是就对手下的官员说:”你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我想知道它有多重。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它?手下的官员开始使劲想,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冲,大家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而且大象这么重,他怎么可能想到办法称它呢!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
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他爸爸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牵了过来,跟着他到河边去。
他的爸爸,还有那些官员们都很奇怪,曹冲去河边干什么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怎么称大象,就一起跟着来到河边。
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
曹冲说:“在船挨着水的地方画一条线做记号。
”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
这时候大船空着,就往上浮起来很多。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想:“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他这样怎么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呢?”接下来曹冲叫人搬了很多石块过来,装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冲看见船上的记号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块一块块搬下船来。
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个记号的地方,这时候,石头和大象是一样重的;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关于国学经典小故事
篇一:【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
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
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不过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
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
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
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能够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
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
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
下来,不过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
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
此辞谢这个人世吧!”所以,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
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
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能够从容尽孝。
不过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
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
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
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
在的光阴。
篇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
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
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
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
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
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
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
《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
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
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篇三:【母熊护子法】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
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
石头。
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
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
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
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
心的了!
篇四:【舜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
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
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
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
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
懈怠慢。
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
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
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
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
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
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
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
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
他们本以为
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
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
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
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
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
不过,舜对父母不失子道,
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
崇高,非常令人赞赏。
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
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篇五:【老汉粘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
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
他粘知
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
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
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
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
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
我立定身子,犹如立
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
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
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
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
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能够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
【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
勤学苦练,就能够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篇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
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
很渊博。
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
见(xià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
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
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
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升自
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
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能够挤出来的。
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
于业余时间。
有个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
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
前面两个“八”,绝大部分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
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