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过程来看,精品课程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在全区各中等职业、技工学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也是自治区中职、技工学校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鉴定和等级考核大纲对应的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信息时代所要求的基本科学素质,并能站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前列,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该课程虽然多年来在多所学校已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但作为一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从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出发,着眼于推动我区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我们有必要把该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作为一种社会责任秉承“系统工程建设”的理念,不断地去完善它。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程建设总目标
本课程建设总体目标: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课程标准及课程考核体系、规范教学文件、教学资料和创建适用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得
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三、课程建设依据
我校承担着我区商贸流通领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不断重视,近年来学校生源结构变化较大,加上信息化技术更新频繁,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设任务不断加大,特别是根据自治区教育厅2007年下发的《关于在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鉴定和等级考核的通知》(新教职成〔2007〕1号)文件和中职、技工学校在能否很好地推动我区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水平,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等工作的实施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课程建设思路及步骤实施阶段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持续改进,长期积累和沉淀。结合本课程特点,建设思路和步骤分如下阶段实施:分析就业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总
体设计与步骤实施阶段-分析教学任务实施的可行性-明确课程建设
目标-确定课程建设内容-建设保障-实施-总结-持续改进。
(一)分析就业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面向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承载着培养全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潜在行业技能的双重教学任务,为使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接轨”的教学目标。通过深入学生实习、就业所在的企业进行调查并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请毕业生返校座谈等与企业沟通方式,了解社会对技工学生的需求,从而使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根据教学目标,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同时,
积极参与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从而将企业需求和发展的信息反馈到教学中,使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具有前瞻性。
(二)课程总体设计与步骤实施阶段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中,根据实习、就业单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从宏观的培养目标到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构建一整套紧密的系统工程,并由此来实现该课程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和潜在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这个工程中,首先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该课程的宏观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模块,再根据各个教学模块制定具体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和精髓所在,在教学中要以实训项目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比重,形成多项目组成教学模块、多模块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最终形成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并在教师中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检验和修正建设方案,完成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具体步骤实施阶段如下:
1、确定课程的宏观培养目标:使学生正确掌握计算机常用软硬件的配置与使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满足未来就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便达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在职业素质的目的。
2、由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以。。。。。为标准教学大纲,同时为使教学内容更加有的放矢,按照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划分为9个模块,见下表:
确定模块的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确定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
3、由模块制定具体项目
根据各模块教学目标进一步制定各个模块内的教学项目,几个项目的内容综合到一起来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要求,多个模块的整体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最终教学的落脚点是每一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的设计是关系到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要求各个项目的教学目标既有理论知识点,又有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在各个项目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编写详细的项目要求。
4、由项目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教学文件
项目是教学内容最基本的单元,是教学过程中最终实现的环节。为了保证教学项目高质量地实施,制定与各个项目相配套的一系列教学文件:(1)授课计划、备课教案;(2)实训项目内容;(3)授课课件;(4)自编的实训计划、实训项目手册;(5)课后补充训练习题和网上教学参考资源;(6)项目的考试方式
和评分标准等。
(三)教学任务实施的可行性
制定了教学项目及配套的教学文件后,教学任务的实施还需定期对教师队伍、学生现状、教学环境进行分析,确保教学任务的实施。
根据分析结果及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判断整个教师团队有较高的师资水平和较强的责任意识;在制定上述教学项目之后,全体任课教师有能力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根据详实的教学要求,在每一个细节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