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公式集锦
理论力学公式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公式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为零,那么它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
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或者说物体维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数学表示为\[ \mathbf{F} = 0 \Longrightarrow \frac{d\mathbf{v}}{dt} = 0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它的加速度。
即\[ \mathbf{F} = m\mathbf{a} \]其中,\(\mathbf{F}\)表示物体受到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mathbf{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即\[ \mathbf{F}_{12} = -\mathbf{F}_{21} \]其中,\(\mathbf{F}_{12}\)表示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mathbf{F}_{21}\)表示物体2对物体1的反作用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几何法或者三角法计算得出。
反之,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的方向和大小也可以通过几何法或者三角法计算得出。
动量定理: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时,它的动量会发生变化。
动量定理可以表示为\[ \mathbf{F} = \frac{d\mathbf{p}}{dt} \]其中,\(\mathbf{F}\)表示外力,\(\mathbf{p}\)表示物体的动量。
冲量:当外力作用时间很短,物体的动量变化可以用冲量来表示。
冲量的大小等于外力在时间上的积分,即\[ \mathbf{I} = \int \mathbf{F} dt \]其中,\(\mathbf{I}\)表示冲量。
角动量:一个物体绕着轴线运动时,它具有角动量。
角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它的速度和距离轴线的距离的乘积,即\[ L = r \times p \]其中,\(L\)表示角动量,\(r\)表示物体距离轴线的距离,\(p\)表示物体的动量。
理论力学公式范文
理论力学公式范文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其核心是用数学方法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力学公式。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理论力学公式。
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是理论力学的基础公式之一,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说明了一个物体所受合力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公式中,F代表合力,m代表物体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动能定理:W=ΔK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个定理,物体动能的增量等于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其中,W为力所做的功,ΔK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3.动量定理:FΔt=Δp动量定理描述了力的作用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关系。
它表明力与物体作用时间的乘积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其中,F为力的大小,Δt为力的作用时间,Δp为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4. 弹性势能:U = 1/2kx^2弹性势能描述了弹性体由于变形而具有的储存能量。
对于弹性体来说,当其形状发生变化时,会具有恢复力,并且会储存一定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就是弹性势能。
其中,U为弹性势能,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性体的变形量。
5.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引力作用的公式。
根据这个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其中,F为引力的大小,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以上是几个重要的理论力学公式,它们是理论力学研究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物体运动的规律,进而预测和控制各种物理现象。
理论力学公式
理论力学公式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在理论力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公式,下面将介绍一些较为常用的公式。
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v)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s)的变化率。
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v = ds/dt其中,v代表速度,s代表位移,t代表时间。
这个公式表明,速度等于位移的导数。
2.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加速度(a)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v)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a = dv/dt其中,a代表加速度,v代表速度,t代表时间。
这个公式表明,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导数。
3.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示为:F = 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4.动能和功的关系:动能(K)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根据定义,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K = (1/2)mv^2其中,K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功(W)则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功。
功的公式可以表示为:W = F·s·cosθ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s代表位移,θ代表力在位移方向上与位移的夹角。
这个公式表明,功等于力乘以位移乘以力在位移方向上的投影。
5.势能和力的关系:势能(U)是力学系统中保持的一种能量形式。
势能的公式可以表示为:U = -∫F·ds其中,U代表势能,F代表力,s代表位移。
这个公式表明,势能等于力对位移的负积分。
6.角动量和力矩的关系:角动量(L)是一个物体围绕一些点旋转时所具有的动量。
L=r×p其中,L代表角动量,r代表与旋转点的矢量距离,p代表物体的动量。
这个公式表明,角动量等于与旋转点的矢量距离与动量的叉乘。
力矩(τ)则描述了力对物体旋转的影响。
力矩的公式可以表示为:τ=r×F其中,τ代表力矩,r代表与旋转点的矢量距离,F代表力。
理论力学知识点范文
理论力学知识点范文理论力学是力学的一种,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物体受力、运动方程及其解法的基本理论。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理论力学知识点。
1.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第二定律:作用于物体的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 F = ma。
(3)第三定律: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中,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即 p = mv。
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孤立系统内,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当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将发生变化,但总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外力的冲量。
3.力学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1) 动能:物体的动能定义为1/2mv²,即物体的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2)势能:势能是由于物体在其中一种场中所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簧势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4.动量定理:动量定理给出了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
它表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力的时间积分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即FΔt = Δmv。
5.圆周运动:圆周运动也是理论力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一个半径为r的圆周上以常速v运动时,其加速度指向圆心,并且大小为a=v²/r。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加速度是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向心力所引起的。
6.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的力学性质。
它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即F=G(m₁m₂/r²),其中G是引力常数。
7.科里奥利力和刚体力学:科里奥利力是描述旋转体上物体受到的惯性力。
在一个相对于旋转参考系下观测的力学系统中,物体受到的科里奥利力与它们相对于旋转参考系的速度和旋转参考系的角速度有关。
理论力学知识点集合
平面力系1. 平面汇交力系可简化为以合力,其大小和方向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2.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合力等于零,与任意力系不同,任意力系由于不能汇交,会产生力偶,必须得满足主矢主矩都等于零才平衡。
3. 平面汇交力系可以通过解析法,即将各力分解到直角坐标系上,再求合力。
4. 力对点取矩:是一个代数量,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Fd F Mo =)(5. 合力矩定理:平面力系的合力对于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所有分力对该点的矩的代数和。
6. 力偶、力偶矩:力偶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平行力组成。
力偶矩等于平行力的大小乘上平行力的间距,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7. 力偶的等效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只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力偶的作用效果就不变。
8. 平面力系的简化: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结果为一合力和一合力偶,合力称为主矢,合力偶为主矩。
主矢作用线过简化中心。
9.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00'Mo F R ,其平衡方程为∑=0x F ,∑=0y F ,∑=0)(Fi Mo ,是三个独立的方程,可以求解三个未知数。
10. 静定问题:当系统中的未知量数目等于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则所有未知数都能解出,这种问题称为静定问题。
反之为非静定问题。
空间力系11.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的作用线过汇交点。
可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余弦:()()()222∑∑∑++Fz Fy Fx R F ,()R R F Fx i F ∑=,cos ,其余类似。
12.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该力系的合力为零,或所有分力在三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0,0,0Fz Fy Fx ,可求三个未知数。
13. 力对点的矩矢等于该力作用点的矢径与该力的矢量积:()F r F M ⨯=o ;若k Fz j Fy i Fx F k z j y i x r ++=++=,,由行列式可得,()()()()k yFx xFy j xFz zFx i zFy yFz F Mo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yFz zFy F Mo x -=,()[]xFz zFx F Mo y -=,()[]yFx xFy F Mo z -=。
理论力学公式集锦
变质量质点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m 火箭的运动 dv gdt vr 动量矩 Lo (mvc ) rc mvc 定轴转动刚体 Lz
dm m
dv = dt
å
Fi ( e ) + vr
dm dt
M m v =
z i i
Lo = Lcr + Lo (mvc )
I z
I z mi ri2
势 能
U U M F Fd dr r M F Fxxdx dx F Fyydy dy F Fzzdz dz
M M00
M
机械能守恒定律
T1 U1 T2 U 2 1 1 T 2 U2
M
M
第七章 转动惯量与惯量张量 转动惯量
I L r 2dm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MO= mO(Fi) =0
s s(t )
τ a s v2
速度 v
d r ds d r s dt dt ds
n a τ ann
dr d e e e 速度 v dt dt
2、 极坐标法 运动方程 加速度
第一章
静力学
力对点之矩 力对轴之矩
mO F r F
mz F (rxy Fxy ) k
MO mO Fi
力偶对空间任意点 O mo F , F mo F mo F rA rB F r F 主矢
R Fi
~ dA dA A dt dt
速度投影定理 v A cos vB cos 加速度分析
第四章 点的合成运动 矢量的绝对导数与相对导数 速度合成定理 加速度合成定理
力学公式汇总
动能定理质心公式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本章包括1、刚体转动的描述(刚体运动学);2、刚体定轴转动与合外力矩的关系(刚体动力学),即牛顿运动定律对刚体这种特殊的质点系的应用;3、刚体定轴转动所涉及的一些物理量如力矩、角动量、转动惯量等的分析计算;4、刚体定轴转动中角动量守恒问题的分析;5、转动中的功和能。
第一节 刚体转动的描述 一、什么是刚体固体物体受力作用时,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可以忽略时可将其视为刚体。
组成刚体的每一个质点称为质元。
刚体的特点是在外力作用下各质元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二、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的最简单情况是定轴转动。
在此情况下,组成刚体的各质元均做圆周运动,而且各圆的圆心都在一条固定不动的直线上,这条直线叫转轴。
三、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物理量由于定轴转动时各质元的线速度、线加速度一般是不同的,而各质元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所以描述各质元运动的角量(角位移θ∆、角速度ω、角加速度α)都是一样的,因此用角量方便。
要求熟练掌握以下关系dtd θω=22dtd dtd θωα==ωυr = αr a t = 2ωr a n =四、描述刚体定轴匀加速转动的运动学方程 (与质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方程对比理解)t αωω+=0 at +=0υυ2021t t αωθ+= 2021at t s +=υαθωω2202+= as 2202+=υυ第二节 转动定律图为由刚体所受的外力在与转轴垂直的平面内的分力求力矩的分析图,O 为转轴与该平面的交点。
而两质元1m ∆与2m ∆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臂显然相等,故内力矩互相抵消(未在图中画出)。
三、质心与质心运动定理 1、熟练掌握应用质心的定义式(包括分量式)求质心位置的方法。
有两种情况:分散的质点构成的质点系和质量连续分布的物体构成的质点系对于一个质点系而言质心相对于各质点的位置是确定的(有可能不在物体上),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但质点的位置坐标与建立的坐标系密切相关。
理论力学常用公式
1-5
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1) 取研究对象。将所研究部分的周围约束去掉,并从整体中分离出来; 2) 受力分析。根据外加载荷和约束性质判断并确定作用在物体上有几个力,哪些是主动力,
哪些是约束力,并判断各力的作用线、方向、大小; 3) 画受力图。在分离体上逐一画出作用于其上的全部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力)。
1= 2= 2
2
1
1
4
2-2
点的合成运动
1. 三种运动 1) 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2) 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 3) 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物体的绝对运动可以看成是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合成的结果。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都是 指点的运动,牵连运动是指动系的运动,所以牵连运动是刚体的运动。
2
=;
全加速度: = 2 + 2。
2. 刚体平移 定义:刚体平移时,其上各点的轨迹形状相同,在每一瞬时,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相同。 一点的运动可以代表整个刚体的运动。
3. 刚体定轴转动 1) 定义:刚体运动时,如果其上的一条直线保持不动,则称刚体作定轴转动。不动的 直线段称为转动轴或转轴。 2) 运动特征:刚体定轴转动时,其上各点均在垂直于转轴的平面内绕转轴做圆周运动。 3) 定轴转动的运动描述 a) 运动方程: =
b) 角速度: =
2
c) 角加速度: = = 2
4) 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a) 转动半径:任意一点到转轴的距离。
速度大小为: = = =
b) 速度的方向:垂直于转动半径,指向与角速度 的转向一致。
切向加速度的大小: = = =
c) 切向加速度的方向:方向垂直于转动半径,指向与角加速度 的转向一致。
经典力学公式大全
经典力学公式大全一、运动学公式在经典力学中,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它涉及到一些基本的运动学公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运动学公式:1.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公式:v avg=ΔxΔt•瞬时速度公式:v=limΔt→0ΔxΔt =dxdt2.加速度公式•平均加速度公式:a avg=ΔvΔt•瞬时加速度公式:a=limΔt→0ΔvΔt =dvdt3.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关于时间的导数:a=dvdt4.位移公式•物体在匀加速运动下的位移公式:x=x0+v0t+12at25.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是位移关于时间的导数:v=dxdt6.等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公式•物体在匀加速运动下的时间公式:t=v−v0a二、动力学公式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它是经典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动力学公式: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F=0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F=ma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12=−F214.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力是质量乘以加速度:F=ma5.力与动量的关系•力是动量关于时间的导数:F=dpdt三、能量公式能量是物体进行运动和变形的原因,能量公式是描述能量转换和守恒的重要工具,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能量公式:1.动能公式•物体的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E k=1mv222.势能公式•重力势能:E p=mgℎ•弹性势能:E p=1kx223.动能定理•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ΔE k=∑W ext4.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总量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E mech=E k+E p=常量这些公式是经典力学中常用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各种力学问题。
掌握这些公式,对于理解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物理力学所有公式汇总,收藏!
高中物理力学所有公式汇总,收藏!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定稿版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理论力学公式集锦
第一章 静力学力对点之矩 力对轴之矩 力偶对空间任意点O 主矢 主矩 平行力系中心物体的重心连续物体,比重为γ =γ (x ,y ,z )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R = ∑F i = 0 M O = ∑m O (F i ) =0 第二章 运动学基础 1、自然法(弧坐标法)运动方程 速度 加速度2、 极坐标法运动方程 速度 加速度角速度矢量、角加速度矢量定轴转动刚体内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泊松(Poisson)公式()F r F m ⨯=O ()kF r F ⋅⨯=)(xy xy z m ()()()F m F m F F m '+='o o o ,()F r F r r ⨯=⨯-=B A ∑=i F R ()∑=i O O F m M 0≡⋅R M O WW x x iiC ∑∆=WW y y iiC∑∆=WW z z iiC∑∆=⎰⎰=vvC dvxdvx γγ⎰⎰=vvC dvydvy γγ⎰⎰=vvC dvzdvz γγ)(t s s =d d d d d d r rv s s t t s ==⋅=τn τn τa n a a v s +=+=τρ2()t ρρ=()t ϕϕ=()ϕρρϕρρρe e e dtd dt r d v+===()()22a e eρϕρρϕρϕρϕ=-++d d ωk k tϕω==k k ωεεϕ===22d d d d t t 22ωεωτR Rv a R R v a n ===== b ωb⨯=第三章 刚体复杂运动运动学 基点法速度投影定理 加速度分析第四章 点的合成运动 矢量的绝对导数与相对导数 速度合成定理 加速度合成定理第五章 质点动力学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牛顿第二定律)非惯性系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相对静止与相对平衡 相对运动动能定理第六章 动力学普遍定理 质点系的动量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质心运动定理变质量质点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动量矩 定轴转动刚体 平面运动刚体质点的动量矩定理 r ωv v '⨯+=A B BAA v v +=βαcos cosB A v v =()r ωωr εa a '⨯⨯+'⨯+=A M nMAMA A M a a a a ++=τA dtAd dt A d ⨯+=ω~er v v v+=a a a a r e K=++2K ra ωv =⨯r e km =++a F Q Q 0=+e Q F 0=++k e Q Q F QeF r r A A T T +=-0r Q r F '⋅+'⋅=d d dT e r Ci i m m v v K ==∑()e i r d dm mdt dtv F v ()o cr o c m L L L v ()z z i i L M m v =∑z I ω∑=2i i z r m I )(c c c c c z o x y yx m I L L -+==ωc c c o v m r v m L⨯=)(()()o o dm m dt=⨯+⨯=L v v v r F M F ()()i e z z I M εF ()()e Ar A A e d dtL M M Q =+质点系相对动点的动量矩定理 力的功质点系的动能 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势 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章 转动惯量与惯量张量 转动惯量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2112F r M i iM A d =⋅⎰∑=+=n i ir i c v m mv T 1222121222121ωc c I mv T +=2Md I Ιz z+='2d L MI r m=⎰()⎰⎰ + + = ⋅ = 0M M z y x M M dz F dy F dx F d U r F 22 1 1 U T U T + = +。
常用力学公式总结
常用力学公式总结第一篇:常用力学公式总结1、胡克定律: F = 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力矩:M=FL(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f=μ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μb、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f静≤大小范围: O 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Vg(注意单位)ρ6、浮力: F=7、万有引力:F=GmM/r²(1).适用条件(2).G为万有引力恒量(3).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 R一天体半径 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万有引力=向心力G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GmM/r² c、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适用条件)9、电场力:F=qE(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V)方向一左手定⊥公式:f=BqV(B(2)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I)方向一左手定则⊥公式:F= BIL(BFy = m ay∑Fx = m ax ∑11、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理解:(1)矢量性(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一性1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 a t2 几个重要推论:(1)Vt2 - V02 = 2as(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2)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 = A S a t B(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匀速:Vt/2 =Vs/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s = 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移之差为一常数:13、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理论力学复习公式
静力学知识点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本章总结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2.静力学公理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公理5 刚化原理。
3.约束和约束力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
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力。
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
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
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在受力图上一般只画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还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问题问题一画受力图时,严格按约束性质画,不要凭主观想象与臆测。
平面力系本章总结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1 )几何法:根据力多边形法则,合力矢为合力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 2 )解析法:合力的解析表达式为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1 )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2 )平衡的几何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 3 )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3. 平面内的力对点O 之矩是代数量,记为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或4. 力偶和力偶矩力偶是由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
力偶没有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力偶矩M 的大小和转向,即式中正负号表示力偶的转向,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5. 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相等,则彼此等效。
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6.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为7、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是力的作用线可杂乱无章分布但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
当物体(含物体系)有一几何对称平面,且力的分别关于此平面对称时,可简化为平面力系计算。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公式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公式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它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于理解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定律和公式,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1. 物体的质点和刚体质点是指质量可以集中于一个点的物体,它没有大小和形状,仅有质量和位置。
刚体是指即使受到外力也能保持形状不变的物体,它具有质量、大小和形状。
2. 位矢和位移位矢是指从参考点到物体的位置的矢量,通常用r表示。
位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通常用Δr表示。
3.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置的变化率,通常用v表示。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通常用a表示。
4. 动量和力动量是指物体运动的特性,通常用p表示。
力是导致物体加速的原因,通常用F表示。
5. 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它由牛顿的第二定律得出:F=ma。
二、重要定律1.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下去,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改变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施加力的物体,它都会受到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质点系和刚体系质点系的基本原理是质点的加速度等于所有作用在其上的力之和。
刚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刚体上每一点的加速度相等。
三、运动方程1. 直线运动对于直线运动的质点,其运动方程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F=ma,从而得出质点位置的变化规律。
2. 曲线运动对于曲线运动的质点,需要考虑外力对其产生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从而得出质点运动的轨迹和位移。
3. 刚体运动对于刚体的运动,需要考虑刚体上各部分的相对运动关系,从而得出刚体的整体运动规律。
四、能量和功1. 功功是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它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通常用W表示。
2. 功率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速率,它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
理论力学公式集锦
第一章 静力学力对点之矩 力对轴之矩 力偶对空间任意点O 主矢 主矩 平行力系中心物体的重心连续物体,比重为γ =γ (x ,y ,z )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R = ∑Fi= 0 M O = ∑m O (F i ) =0第二章 运动学基础 1、自然法(弧坐标法)运动方程 速度 加速度2、 极坐标法运动方程 速度 加速度角速度矢量、角加速度矢量定轴转动刚体内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v =v ×v v =v ×v +v ×(v ×v ) ()F r F m ⨯=O ()kF r F ⋅⨯=)(xy xy z m ()()()F m F m F F m '+='o o o ,()Fr F r r ⨯=⨯-=B A ∑=i F R ()∑=iOO F m M 0≡⋅R M O WW x x iiC ∑∆=WW y y iiC∑∆=WW z z iiC∑∆=⎰⎰=vvC dvxdvx γγ⎰⎰=vvC dvydvy γγ⎰⎰=vvC dvzdvz γγ)(t s s =d d d d d d r rv s s t t s ==⋅=τn τn τa n a a v s +=+=τρ2()t ρρ=()t ϕϕ=()ϕρρϕρρρe e e dtd dt r d v+===()()22a e eρϕρρϕρϕρϕ=-++d d ωk k tϕω==k k ωεεϕ===22d d d d t t 22ωεωτR Rv a R R va n =====泊松(Poisson)公式 第三章 刚体复杂运动运动学基点法 速度投影定理 加速度分析 第四章 点的合成运动矢量的绝对导数与相对导数 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第五章 质点动力学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牛顿第二定律)vv =∑v =v v 非惯性系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相对静止与相对平衡 相对运动动能定理第六章 动力学普遍定理 质点系的动量质点系的动量定理vv vv=∑v v (v )质心运动定理 vv v =∑v v (v )变质量质点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动量矩 定轴转动刚体 平面运动刚体 bωb⨯= r ωv v '⨯+=A BBAA v v +=βαcos cosB A v v =()r ωωr εa a '⨯⨯+'⨯+=A MnMAMA A M aa a a ++=τAdt Ad dt A d ⨯+=ω~er v v v +=a a a a r e K=++2K ra ωv =⨯r e km =++a F Q Q 0=+e Q F 0=++k e Q Q F QeF r r A A T T +=-0r Q r F '⋅+'⋅=d d dT e r ()e i rd dm m dt dtv F v ()o cr o c m L L L v ()z z i i L M m v =∑z I ω∑=2i i z r m I )(c c c c c z o x y yx m I L L -+==ωc c c o v m r v m L⨯=)(()()o o dm m =⨯+⨯=L v v v r F M F ()()i e z z I M εF质点的动量矩定理质点系相对动点的动量矩定理 力的功质点系的动能 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v v −v v =v vv v +v vv v势 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章 转动惯量与惯量张量 转动惯量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e Ar A A e d dt L M M Q =+2112F r Mi iM A d =⋅⎰∑=+=n i ir i c v m mv T 1222121222121ωc c I mv T +=2Md I Ιz z+='2d L MI r m=⎰( )⎰ ⎰ + + = ⋅ = 00 M Mzy x M M dz F dy F dx F d U r F 22 1 1 U T U T + = +Welcome To Downloa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理论力学公式
运动学公式定轴转动刚体上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角量与线量的关系)ωR v =ετR a =2ωR a n =2),(ωε=n a tg点的合成运动re a v v v +=r e a a a a +=(牵连运动为平动时)k r e a a a a a ++=(牵连运动为转动时)其中, ),sin(2 , 2r e r e k r e k v v a v a ωωω=⨯= 1.点的运动矢量法22 , , )(dtrd dt v d a dt r d v t r r ==== 直角坐标法)()()(321t f z t f y t f x ===zv y v x v z y x ===za y a xa z y x ===22 , , )(dt d dt d dt d t f ϕωεϕωϕ====三.运动学解题步骤.技巧及注意的问题1.分析题中运动系统的特点及系统中点或刚体的运动形式。
2.弄清已知量和待求量。
3.选择合适的方法建立运动学关系求解。
各种方法的步骤,技巧和使用中注意的问题详见每次习题课中的总结。
动力学公式1. 动量定理质点系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即质点系动量的增量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元冲量的矢量和;或质点系动量对时间的导数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的矢量和.质心运动定理M a c = ∑F ≡ R 2. 动量矩定理:平行移轴定理轮系的传动比: n n n n i Z Z R R n n i ωωωωωωωωωω13221111221212112 ,-⋅⋅⋅⋅======ωω , ⋅=+=AB v v v v BA BA A B 为图形角速度ετ⋅=AB a BA 2ω⋅=AB a nBA ω,ε分别为图形的角速度,角加速度nBABA A B a a a a ++=τ∑==)()()(e O e i O O M F m dt L d 一质点系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22)( e zz e zz M dt d I M I ==∴ϕε或—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2'md I I zC z +=()d d e ipF t =∑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三.动能定理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四. 达朗伯原理对整个质点系,主动力系、约束反力系、惯性力系形式上构成平衡力系。
(完整版)理论力学公式
师兄的建议:考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会学,重点考试内容必须掌握,所以我们要好好复习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的科学。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基本概念:力、刚体、约束和约束力的概念。
2、静力学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多边形法则)注意:与力偶的区别(2)二力平衡公理;(二力构件)(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5)刚化原理。
3、常见约束类型与其约束力:(1)光滑接触约束——约束力沿接触处的公法线;(2)柔性约束——对被约束物体与柔性体本身约束力为拉力;(3)铰链约束——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两个力,也可画为一个力;(4)活动铰支座——约束力为一个力也画为一个力;(5)球铰链——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三个力,也可画为一个力;(6)止推轴承——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三个力;(7)固定端约束——两个正交约束力,一个约束力偶。
4、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1)画出所要研究的物体的草图;(2)对所要研究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3)严格按约束的性质画出物体的受力。
意点:(1)画全主动力和约束力;注(2)画简图时,不要把各个构件混在一起画受力图;(3)灵活利用二力平衡公理(二力构件)和三力平衡汇交定理;(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1、平面汇交力系:(1)几何法(合成:力多边形法则;平衡:力多边形自行封闭)(2)解析法(合成:合力大小与方向用解析式;平衡:平衡方程0xF=∑,0y F =∑)意点:(1)投影轴尽量与未知力垂直;(投影轴不一定相互垂直)(2)对于二力构件,一般先设为拉力,若求出负值,说明受压。
2、平面力对点之矩——()O M Fh =±F ,逆时针正,反之负 意点:灵活利用合力矩定理 3、平面力偶系: (1)力偶:由两个等值、反向、平行不共线的力组成的力系。
(2)力偶矩:M Fh =±,逆时针正,反之负。
力学公式大全
力学公式大全第一章:力学基础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否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加速度公式:$a = \frac{F}{m}$,其中$a$为加速度,$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
- 物体重力公式:$F_g = mg$,其中$F_g$为物体所受重力,$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的不同部位。
第二章:平衡力学1. 力的平衡条件:- 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或静止的平衡公式:$F_h = F_g \cdot\sin(\theta)$,其中$F_h$为水平力,$F_g$为物体所受重力,$\theta$为倾斜角度。
- 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或静止的平衡公式:$F_{hx} = F_{g} \cdot \sin(\theta)$,$F_{hy} = F_{g} \cdot \cos(\theta)$,其中$F_{hx}$为斜面上的水平力,$F_{hy}$为斜面上的竖直力。
2. 力矩和力偶:- 力矩公式:$M = F \cdot d$,其中$M$为力矩,$F$为作用力,$d$为力臂长度。
- 力偶公式:$C = F \cdot a$,其中$C$为力偶,$F$为作用力,$a$为力臂长度。
3.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左右两边的力矩和力偶相等。
4. 转动惯量:刚体对转动的惯性度量。
- 点质量的转动惯量公式:$I = m \cdot r^2$,其中$I$为转动惯量,$m$为点质量,$r$为距离转动轴的半径。
- 刚体的转动惯量公式:$I = \sum m_i \cdot r_i^2$,其中$I$为转动惯量,$m_i$为刚体上第$i$个质点的质量,$r_i$为质点距离转动轴的半径。
第三章:运动学1. 平均速度公式:$v_{\text{avg}} = \frac{\Delta s}{\Delta t}$,其中$v_{\text{avg}}$为平均速度,$\Delta s$为位移的变化量,$\Delta t$为时间的变化量。
理论力学公式汇总.pdf
解题思路上的要点�一、解题要点:�(1)求约束反力:�a 、一般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b 、若约束反力对转轴之矩不为零,也可用动量矩定理;�c 、但不能用动能定理,因为它不能求不做功的约束反力。
�(2)求位移(或角位移):用动能定理。
�(3)求速度(或角速度):a 、约束反力不做功,做工的力可计算,多用动能定理;b 、系统内力复杂、做功情况不明确,多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c 、如有转动问题,可用动量矩定理。
(4)求加速度(或角加速度):a 、对质点系,可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b 、定轴转动刚体,可用动量矩定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c 、平面运动刚体,可用平面运动微分方程;d 、有两个以上转轴的质点系,或既有转动刚体、又有平动、平面运动的复杂问题,可用积分形式的动能定理,建立方程后求导求解。
(5)补充方程:运动学补充方程,力的补充方程。
�二、几个关节点:�(1)求运动量,特别是速度问题,优先考虑用动能定理.�(整体分析)�(2)求约束反力,必须用动量定理或质心运动定理.也�涉及到动量矩定理(转动,曲线运动)�(3)初瞬时问题,鲜用动能定理.�(4)注意约束的位置和性质及是否系统的动量或动量�矩守恒(某一方向).�(5)根据题意寻找运动学方程或约束方程往往是解动�力学问题的关键.动量定理:(守恒)▲:在什么情况下用动量定理?(1)求刚体尤其刚体系统或质点系统的约束反力及线加速度问题.(2)守恒条件下的速度、位移和运动轨迹问题.动量矩定理:(1)对定点O:())1(F )v m (dt d e i n 1i n1i i i ∑∑===())2(F a m e in1i i n 1i i ∑∑===()())4(F a M )3(F )v M (dt de in1i c e i n 1i c ∑∑====())5(F dt p d e i n1i ∑==())F (M dt L d e i n 1i o O∑==(2)对质心:平动钢体:定轴转动刚体:⎟⎠⎞⎜⎝⎛=∑F M J Z Z v α平面运动刚体:())2()(e iCC FMJ ∑=α动能定理:主动力做功,理想约束不做功∑=−AW T T 12平动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平面运动刚体机械能守恒:势能零势面达朗伯原理(动静法):(惯性力)惯性力系的简化:平动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平面运动刚体:注意:有质量对称面且转轴垂直此面的刚体的定轴转动是刚体平面运动的特例,故刚体平面运动的惯性力系的简化方法也适合于这样的定轴转动的刚体.▲:达朗伯原理的应用(1)动载荷下求约束反力及加速度问题.(2)多自由度系统或多约束系统下求加速度及约束反力问题.虚位移原理:(静止平衡系统)在完整,定常,理想约束下的质点系静止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作用于质点系上的主动力在任何虚位移中的元功之和为零.(静力学普遍方程)r Fi i=⋅∑δ)F (M dt L d n 1i )e (i C C∑==CC C O L V M r L +×=()e in1i c F a M ∑==()e in1i c F a M ∑==2CMv 21T =2Z J 21T ω=2C 2C2P J 21Mv 21J 21T ωω+==()()()0F M F M 0F F i i g O e i O g e i=+⎟⎠⎞⎜⎝⎛=+∑∑∑∑非惯性系中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A F F F dtV d m Ce g g r ++=~()5121212212−′+′=−e g Fr r W W mV mV 分析力学基础:广义力与广义坐标:广义力是质点系中一群力和力偶的组合.它是分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与广义坐标直接相关,不同的的广义坐标对应着不同的广义力.kN1k kii q q r r δδ⋅∂∂=∑=ki n1i i k q r F Q ∂∂⋅=∑=广义力的求解:坐标法,虚功法以广义坐标表示的质点系的平衡条件:如果质点系统平衡,则各广义坐标对应的广义力分别为零.11=δ⋅=δ⋅∑∑==Nk k k ni i iq Q r FQ Q Q Q N 321==⋅⋅⋅===动力学普遍方程:(虚位移原理与达朗伯的结合):理想约束下,质点系任一瞬时主动力与惯性力在虚位移上的功之和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
aMA
a
n MA
第四章 点的合成运动
矢量的绝对导数与相对导数
dA
d~A
A
dt dt
速度合成定理 v vr ve
加速度合成定理 a ar ae aK aK 2ω vr
第五章 质点动力学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牛顿第二定律)
非惯性系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mar F Qe Qk
相对静止与相对平衡 F Qe 0 F Qe Qk 0
yC
yi Wi W
zC
zi Wi W
连续物体,比重为 = (x,y,z)
xdv
ydv zdv
xC
v
dv
yC v dv zC v dv
v
Hale Waihona Puke vv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R= Fi = 0 第二章 运动学基础
MO= mO(Fi) =0
1、自然法(弧坐标法)
运动方程 s s(t)
M
z
(F i
(e)
)
质点系相对动点的动量矩定理
力的功 A12
质点系的动能
F M2
M1
i
1
T
2
d ri
mv
2 c
1 2
n
mi vi2r
i 1
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
T
1 2
mvc2
1 2
Ic 2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势 能
U
M0 M
F
dr
M0 M
Fxdx Fydy Fzdz
机械能守恒定律 T1 U1 T2 U 2
第一章 静力学
力对点之矩 mO F r F
力对轴之矩 mz F (rxy Fxy ) k
力偶对空间任意点 O mo F , F mo F mo F rA rB F r F
主矢 R Fi
主矩 MO mO Fi
平行力系中心 MO R 0
物体的重心
xC
xi Wi W
Lo (mvc )
定轴转动刚体 Lz M z mivi Iz Iz miri2
平面运动刚体 Lo Lz Ic m(xc yc yc xc )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
d dt
Lo
mv
v
mv
r
F
Mo
F
Iz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d考dLt,Ar期待M您的A(e好) 评与M关A注(Q!e )
相对运动动能定理 Tr Tr0 AF AQe dTr F dr Qe dr
第六章 动力学普遍定理
质点系的动量 K mivi mvC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质心运动定理
变质量质点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动量矩
Lo (mvc ) rc mvc
m dv dt
Lo
Lcr
F (e) i
vr
dm dt
ε dω d2 k k dt dt 2
a v R R
an
v2 R
R 2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三章 刚体复杂运动运动学
基点法 vB vA ω r vA vBA
速度投影定理 vA cos vB cos
加速度分析
aM aA ε r ω ω r
aM
速度 v d r ds d r s
加速度
a
sτ
v2
n
a
τ
ann
dt
dt ds
2、 极坐标法
运动方程 t t
速度
v
dr
d
dt dt
e
e
e
加速度 a 2 e 2e
角速度矢量、角加速度矢量
ω=d k k dt
定轴转动刚体内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泊松(Poisson)公式 b ω b
第七章 转动惯量与惯量张量
转动惯量
IL
r 2dm
M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Ι z I z Md 2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