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学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

1.画山绣水,写景抒情的旅游诗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 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 •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词曲 旅游词曲,是以词与曲的形式反映 旅游活动的作品。词的创作,始于为某 个既定乐谱配词,用于唱歌,所以叫填 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表明该 词所属的音乐曲调的名称。
中国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宝库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旅游文学主要 是以诗歌、词曲、散文及楹联等形式出现 的,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国的自然风 光和风土人情,在中国旅游文化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
诗歌
旅游诗歌的审美特征 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2、时间与空间的融贯 3、自我追求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
拙政园:拙补心勤,问当年学士联吟,月下花前,留得几人 诗酒; 政余多暇,看此日名公雅集,辽东冀北,蔚成一代 文章。
其他
1、传说轶闻 首先是笔记小说和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结合 其次,这些山水传说大多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 再次,山水传说总是褒扬着民族精神 2、小说 首先,旅游小说比较适合反映旅游生活 其次,旅游小说比较适应当代多数读者的阅读口味 3、影视作品 首先,当前旅游记录影视片十分丰富, 其次,反映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工作、生活为主要内容 的旅游故事影视片,揭示旅游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 所起的巨大作用。 此外,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对旅游资源的形成、宣传与 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骑鹅旅游记的赏析

骑鹅旅游记的赏析

骑鹅旅游记的赏析《骑鹅旅游记》赏析。

在中国古代,骑鹅是一种古老的交通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

骑鹅旅游记是一部描写古代人们骑鹅出游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文学角度对《骑鹅旅游记》进行赏析。

首先,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骑鹅旅游记》以古代人们骑鹅出游的方式为题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鹅成了人们的交通工具,它们能够飞翔在天空,穿梭在山水之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惊喜。

作者通过对骑鹅旅游的生动描写,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文学作品的价值还在于其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骑鹅旅游记》虽然以古代人们骑鹅出游为题材,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却是深刻的。

在这个作品中,作者通过对骑鹅旅游的描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骑着鹅,游览山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正是古代人们的真实写照。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骑鹅旅游的描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再受到阶级和身份的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骑着鹅游览天下,享受自由和平等的乐趣。

这种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正是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文学作品的价值还在于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骑鹅旅游记》虽然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但其所蕴含的思想却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依然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像古代人们一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生活。

同时,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也是当代社会的追求目标,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和平等的社会。

因此,我们可以从《骑鹅旅游记》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总之,《骑鹅旅游记》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和丰富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古代人们骑鹅出游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

中国旅游文学欣赏(精品)

中国旅游文学欣赏(精品)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 • • •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林升· 题临安邸
• 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吹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旅游文学欣赏 (二)写江南
9、苏州 • 唐·张继《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旅游文学欣赏 (二)写江南
7、南朝·梁·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旅游文学欣赏 (二)写江南
8、杭州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 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 游?白居易.忆江南
中国旅游文学欣赏
1、杜甫《后 游 》 • 寺忆曾游处, 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 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 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 舍此复何之?
旅游文学欣赏 (一)名句
2、孟浩然《与诸子登岘xian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3、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惟见长江天际流。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唐.徐凝《忆扬州》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唐 杜牧《遣怀》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青山隐隐水迢迢, • 秋尽江南草木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玉人何处教吹箫?
旅游文学欣赏 (三)写塞外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__北朝·齐 民歌《敕勒川》 •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 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__唐 . 王之涣《凉州词》

西南(四川)旅游景点诗文赏析

西南(四川)旅游景点诗文赏析

06
西南(四川)旅游景点诗文赏析的 意义与价值
提升旅游体验的文化品质
深化游客对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通过诗文赏析,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南(四川)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文 化传统和人文景观,增强游客对景点的认知和感受。
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诗文中蕴含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情感,通过赏析诗文,游客可以在旅 游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
川剧
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和服饰著称。川剧的表演形 式丰富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手段。
火锅文化
四川火锅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一,以其麻辣鲜香的味道和独特的烹饪方式著称。在四川地 区,火锅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
茶馆文化
四川地区的茶馆文化源远流长,茶馆是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在茶馆里, 人们可以品茶、聊天、听戏、看报等,享受悠闲自在的时光。
四川的自然风光壮美秀丽,诗文中通过对山峦、江河、森林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壮美 的自然意境,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
和谐的人文意境
诗文中还通过对四川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和谐的人文意境,展现出四川人民 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品质,使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爱。
05
西南(四川)旅游景点与诗文的互 动关系
互动关系促进了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
文化传承
通过诗文的传播和传承,四川的旅游景点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 认知和了解,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旅游推广
诗文作为一种独特的宣传方式,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四川的 旅游景点,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增强旅游体验
游客在游览四川景点时,通过欣赏相关的诗文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 了解和感受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

❖ 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 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囗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虫鸟】渠,其状如山鸡, 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 ,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 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五)传说轶闻
曲阜→兖州→ 帝丘(濮阳)
→匡→蒲(长 垣)→帝丘( 濮阳)→陶丘 (定陶)→宋 (商丘)→郑 (新郑)→陈 (淮阳)→蔡 (上蔡)→负 函(信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
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
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
绪论
一、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历史 二、旅游文学的类别
春 国秋




诗 歌 散 文
先独
秦 两 汉
诗 歌
立 描 写

旅 游 散 文
旅 游 骈 文
晋 南 北 朝 时



古游百
典最花
文兴齐 的学盛放 时最的, 期辉时是
煌期中
唐 宋 时 期
灿也国
烂是旅
民 间 文 学
元 明 清
一、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历史
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
上也。”
可编辑ppt
20
赤壁之战
多年来,学术界对于“赤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2 三山五岳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2  三山五岳
+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
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 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 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 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 伟奇险之胜景。古代研经传 道的五老,在史话被称为天 神或天尊,在星象卦说之中, 他们分别是青灵始老天尊, 代表东方、木、黑色;丹灵 真老天尊,代表南方、火、 红色;黄灵元老天尊,代表 中方、土、黄色;浩灵素老 天尊,代表西方、金、白色; 一灵玄老天尊,代表北方、 水、兰色。五老祠所祭的正 是这五老天神。
+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 两游黄山时赞叹说:“渤海内外,无 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 徐霞客这是在是赞美黄山的美丽。
徐 弘 祖
游 黄 山 后 记
1. 分析并掌握作者在黄山的游览顺序。
2. 分析作者对松、泉、云、石等黄山景物的描 写特点。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 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 (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 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 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 《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 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 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 知‛ ,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 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 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 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梅清
1.下列有关徐霞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B.著名学者钱谦益称赞说“徐霞客千古奇人”,这是 对霞客评价的点睛之笔。 C.他经1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 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D.《徐霞客游记》是一部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 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 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赏析 《游点苍山记》

赏析 《游点苍山记》

《游点苍山记》是一篇游记,作者在游历点苍山的过程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风物,并通过记游的内容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

文章以记游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文章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则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

前面的记游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则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

这种以记游为线索,以议论为目的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结构严谨,行文缜密。

在描绘山川风物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如“条山苍”、“涛涛黄河”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的高大、水的汹涌澎湃。

这些描绘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同时,作者在记游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基础,使得记游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在议论部分,作者以点苍山的自然景观为引子,生发出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他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这种以小见大的议论方式,使得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总的来说,《游点苍山记》是一篇优秀的游记,它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在记游中融入了深刻的思考和人生哲理。

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6-江南好

旅游文学作品欣赏6-江南好

寒山雪景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bó)
【唐 张继】
“枫桥”,地名。
“夜”,点明了时间。 “泊”,是停泊的意 思。点明了事情。
枫桥
江村桥
张继诗中之“江枫”指的是江村桥和枫桥,明 代苏州诗人高启有诗佐证:“画桥三百映江城,诗 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 声。”此诗与张继《枫桥夜泊》遥相呼应。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写了哪些景物呢? 见: 霜天残月、
江枫渔火、 古寺客船
闻: 乌啼、钟声 (寂寞、孤独、愁苦 )
虎丘
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已有 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 “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 了“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 使虎丘成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景区现有面积100 公顷,保护区面积475.9公顷,作为苏州的一个重 要旅游窗口,虎丘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首 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AAAAA级风 景区,全国文明单位。虎丘,原名海涌山,据 《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 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 蹲虎”,以形为名。
苏州四大名园
沧浪亭
留园
狮子林
拙政园
张继(生卒年不详) 字懿孙,汉族,湖 北襄州(今湖北襄 阳)人。唐代诗人, 生平事迹不详,约 公元753年前后在世, 与刘长卿为同时代 人。
认识张继
• [唐]字懿孙,襄州 (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约 公元715-712年至779年 (大历末年)博览有识,好 谈论,知治体。天宝十二 年(公元753年)考进士失败。唐代宗李豫宝应 元年(公元762年)10月,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 就职于征西府,从此弃笔从戎,官至洪州 • (今江西省南昌市)盐铁判官。

张岱休闲旅游文学作品研究

张岱休闲旅游文学作品研究

张岱休闲旅游文学作品研究
1、张岱文学作品研究
张岱,全名张新元,字会山,清朝末年著名文人、书法家。

他以诗词、书法、琴棋绘画等多种艺术方式著称,尤以文学作品最为出名。

张岱在“缓慢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致力于把乡间闲适乐趣写进他的作品中,折射出淡雅清凉的文学语言风格,其作品流传至今,被无数人所传阅。

2、张岱文写出的闲适
张岱的文学作品多以闲适为主旨,多以野外的风景与山水的景趣为背景。

在其文章中,他绘景或与缓慢游玩相结合,往往一边力图传递出清新的自然美景,一边又把他的心的感受植入文字中去。

他所描绘的山水景致,每一句细腻品评,无不为读者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3、张岱文学作品中休闲旅游的意象
张岱文学作品里蕴藏着浓浓的休闲旅游情怀,他多次载文记录被缓慢自然气息吸引而去的出游,清晰而动人的景像意象多处出现,他所勾勒出景物的隽永不变,传达了他那热爱山水的精神。

在他的文中,钟情山水的情怀,营造出一种迷人的氛围,令人心生憧憬,仿佛去缓慢的享受一场诗意的旅行。

4、张岱文学作品洞察人性
有人认为,张岱文学作品把乡间闲适乐趣写进他的作品中,更添文境,描绘了传统文化丰富的乡间图景,且能窥探到乡土民俗,感受乡间气息。

从中可见他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他的作品中的生态意识特别强,把乡土的祥和抒发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不知不觉地被张岱文学作品穿越时空,置身于山水之中。

中国经典旅游文学作品

中国经典旅游文学作品

中国经典旅游文学作品
《游记》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经典旅游文学作品,它的出现源于宋代的一个叫做《游览纪》的文学流派。

游记的历史源自于宋代,当时许多官员通过游览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游记文章,他们不仅描述了当时社会的景象,而且还记录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以及见到的景物和人物,从而形成了一种文学流派。

《游记》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笔调活泼、真实自然,描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时以官员的视角去描述一个地方,有时又以普通游客的视角去描述一个地方,而这种形式也使得游记具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感受力。

游记中还记录了当时官员的行程、俗、风土人情等,使人们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长江旅游景点文学赏析

长江旅游景点文学赏析

长江旅游景点文学赏析
长江有很多旅游景点,同时也有很多的文学作品描写了长江的宏伟壮阔。

长江三峡就是长江最著名景点,也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从古至今有很多描写长江三峡的经典的作品,我们来对它们进行简单赏析。

三峡地貌奇特,风光旖旎,人文名胜驰名古今,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

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写出了长江三峡的“惊险”与“雄奇”,古代的人们因为施工条件和认知问题,主要是侧重写长江的“险”。

而在当代,写三峡的更是不乏其人,他们更多的是将长江的雄奇写了出来,比如郭沫若的诗则把三峡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万山磅礴水浊莽,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间似欲两相扶。

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

”而现在我们广为使用的一句话“高山出平湖”则为伟人毛泽东所写,更是用一种波澜不惊的态度写出了长江美景的壮阔。

文学作品可能无法表达真实感受,但是同样能将长江的美景抽象化的表达出来,这也是我们后人要不断赏析的意义。

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作品赏析

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作品赏析

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作品赏析古代文人重视修身养性,他们通常会亲自游历山水之间,以触发灵感和培养文学才华。

这些文人游山玩水的经历常常被他们绘画、诗词和散文作品所记录。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和个人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赏析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作品,深入了解他们对自然的独特视角和内心体验。

1. 游山作品中的山川之美自古以来,山一直是文人艺术家们喜爱描绘的主题之一。

文人们游山的目的之一就是亲自领略山川之美,并将其表达出来。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常能发现对山的形态、轮廓以及山势变化的描绘,以及对山的隐喻与象征的运用。

例如,唐代文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以“百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来表达了对山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和无奈的感慨。

2. 水墨山水画中的游山玩水场景在中国古代的水墨山水画中,游山玩水场景常常成为主题。

文人画家们常常用细腻的墨迹和水的运用来表现山间的湖泊、河流及瀑布等。

与传统的写实绘画不同,水墨山水画强调的是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让观者能够在虚幻之中领略山水之美。

这些画作往往也可以与文人的游山经历相辅相成,为观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游山玩水体验。

例如,南宋文人范仲淹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了游人离开草原,画家苏东坡也于画作中注明自己的游山玩水经历,为观者提供了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

3. 诗词中的游山玩水意境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作品中,诗词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诗词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游山玩水的体验和感受转化为文字。

文人们借助诗词的智慧和想象力,将山水之美与情感融为一体。

例如,唐代文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宋代文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以其深远的思想和具体的描绘,打动了世人的心弦。

4. 游山作品中的心路历程游山玩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创作手段,更是文人们将自己内心的历程表达出来的方式。

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文人们常常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这也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中国旅游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个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从古代的《游仙诗》到现代的《红楼梦》,中国旅游文学作品展现了中国各地的美景和人文风情。

这些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神秘感的世界。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风貌,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峡谷丛林,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美景。

旅游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景观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比如《红楼梦》中的“荣府花园”,以其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奇妙的构思,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还注重对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的描绘。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旅游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景观和风情的描绘,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比如《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以其神奇的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和探险。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还注重对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

旅游是一种探索和体验,每一个旅行者都会在旅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旅游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展现了中国旅游的多样性和魅力。

比如《水浒传》中的“梁山泊”,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

旅游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个性,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对人文风情的展示以及对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旅游文学作品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旅行的乐趣和快乐。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个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些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旅游的多样性和魅力,感受到旅行的乐趣和快乐。

旅游诗歌赏析

旅游诗歌赏析

旅游诗歌赏析《旅游诗歌赏析:《早发北帝城》》一、原文:《早发北帝城》朝辞北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衍生注释:- “北帝城”:这里应该是白帝城,地处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是长江三峡的西起点。

- “江陵”:现湖北省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这儿说“千里”,是大概的说法。

三、赏析:-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从白帝城出发,乘船顺流而下,一日之间就到达江陵的旅程。

主题主要是关于旅途的快速和畅快之感。

诗中透露出一种脱离困境后的轻松、愉悦以及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感叹。

诗人本来处于一种压抑或者不自由的状态,如今像那顺流而下的轻舟,快速前行,充满了一种解脱后的畅快。

- 表现手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速度之快,“千里江陵一日还”,在古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么远的距离一日就能到达,这种夸张把行船的迅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同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通过听觉的描写(猿声不停)和视觉的呈现(轻舟已过万重山)结合,使得整个行程生动而具体,仿佛一幅动态画卷展开在读者眼前。

四、作者介绍:此诗作者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一生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但又眷恋于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游走四方,描写众多山水景色的诗作极多,而这首诗也是他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颇能体现他当时的心境。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一群朋友计划进行一次长途自驾旅行,从北方的一个偏远山区前往南方海滨城市。

出发时,走在那盘山公路上,看着山间的云雾缭绕,牵头的司机大喊:“咱这感觉就像‘朝辞北帝彩云间’,今天非要来个千里海滨一日还!”众人哄笑一团,也觉得充满干劲和乐趣,仿佛这趟旅程充满了像李白笔下那般充满惊喜与迅速抵达的神奇力量。

例子二:在旅游大巴上,导游在介绍一路的行程会如何快速的时候,说:“咱们今天就像是那李白诗里的行船之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啊,虽然没有猿声,但行程快得可能会让大家感觉窗外一景接一景,就像乘船飞速而过万重山一样。

达夫游记赏析

达夫游记赏析

达夫游记赏析
达夫游记是一部十八世纪末期杰出的英国旅游文学,由大不列颠海军上尉查尔斯达夫写成。

他于1772年至1773年,把自己年轻时在欧洲游历的情况,描绘成一部游历文学。

达夫游记是一部精彩的旅游书,融汇了写作、旅行和旅游的丰富内容,他的旅行的经历是巨大的,涉及到很多远洋的航行。

他的写作方式为人熟悉,他对欧洲历史、社会和海岸风景的描写,充满高雅的幽默感,也充满了旅游和休闲的气息,使他的作品更加有趣。

达夫游记不仅是一部精彩的旅游文学作品,也是一部有力的政治作品,它展现了英国及其与欧洲大陆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

达夫对欧洲社会的洞察力和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见解,都充满了生动有趣的色彩,充分反映出他作为一个非常有眼光的时代人物的见解。

在文学技巧方面,达夫游记以其语言优美,写作生动,情节动人的闪光点,为了增强作品的趣味性,运用大量的比喻、描写以及对比,并结合相关联的关键字,使文章更具可读性,令人回味无穷。

而达夫游记给当时英国社会乃至世界各地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丰富了英国人的文学素养,加强了欧洲和英国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两国的文化及相互的融合,使英国文学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也使英国文学更加国际化,成为欧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夫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英国旅游文学,其优美的语言、精彩的细节、深刻的见解和巧妙的文学技巧,使它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也是旅游文学的典范。

它不仅反映了英国和欧洲两种文化的融合,也丰富了民间文化,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熏陶。

达夫游记,以其芳馥可口的墨香,弥漫着英国旅游文学乃至文学发展史的芬芳,值得我们永远记住!。

拙政园旅游文学作品赏析

拙政园旅游文学作品赏析
8
王献臣梦兆拙政园:
于是王献臣揣着两桩心愿前往,虔诚地希望仙人能托梦予 他,指点一二。
这天,王献臣来到九鲤湖畔,焚香叩拜九鲤仙人之后,夜 宿九仙祠,很快就进入梦境。
朦胧间,仿佛一仙人手持拂尘来到跟前,声称念他一片虔 诚,为人正直,故来指点迷津。
接着仙子指引他登上“天子万年”石旁,并咏诗云:王生 为女择婿求,白石阶前先唱游。上海龙华寺里会,必定才子配 佳人。仙子话毕,又带他到一处荒废的寺院,望见墙壁上隐隐 约约书有“隐”字,周边清静而空旷。仙子又赠诗一首于他:
景区介绍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 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 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 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 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姑苏古城久扬名,地平水沛绕前沿。 光阴流逝沧桑变,择宅居处城东边。 王献臣还来不及细询其意,仙子已瞬间消失。王献臣突然 惊醒,只依稀记得梦中的情景。 不久王献臣辞官还乡,举家回到姑苏城。
9
王献臣梦兆拙政园:
他心里记挂着梦里仙子的指引,这天,带着妻女来到上海 龙华寺。恰巧昆山状元朱哲文父子亦在此烧香许愿,想为儿子 娶个美貌贤慧媳妇。
两家正巧相逢,谈得非常开心,得知朱状元之子尚未婚配, 此人淡泊功名,喜欢坐禅修行,正合王献臣心意,两家就此结 了亲家
这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也同时印证九鲤祠的梦兆。 王献臣觉得这是九鲤仙人庇佑自己,梦中来指点迷津的, 大喜之下赶紧去姑苏城东选宅基。 一到拙政园旧址,一座破庙在眼前,杂草丛生,破败不堪, 这里当时叫大弘寺,乃元朝遗留建筑,相传唐朝高适曾在此居 住过。不过现在那光景正是梦中看到的那一处,王献臣二话不 说就买下了。 这段经历在文征明的《梦隐诗》前的题跋中有记录,这说 明,王献臣的这段传奇经历在吴中的文人圈中是广为流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5.4 过渡线
47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任务六 补视图和补缺线是识图中常见的两种练习方法。 它通过读图与画图相结合,先读后画,以画促读, 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识图能力的目的。同时,补视 图和补缺线也是检验是否能真正看懂视图的一种简
48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补视图的主要方法是形体分析法。在由两个已 知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时,可根据每一封闭线框的对 应投影,按照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性,想出已知线 框的空间形体,从而补画出第三投影。对于一时搞 不清的问题,可以运用线面分析法,补出其中的线 条或线框,从而达到正确补画第三视图的要求。一 般可先画叠加部分,后画切割部分;先画外部形状, 后画内部结构;先画主体较大的部分,后画局部细
55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6.3 组合体补缺线(一)
56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例2 补齐图3.6.4(a)中的缺线。 对三视图进行形体分析可知,该组合体是属于 综合型的。由底板、后笠板和右笠板三部分叠加而 成,然后分别钻一个通孔。粗略一看三视图,通孔 的投影好像都不缺线,实际上分别差在另外两个视 图上的投影,具体作图过程见图3.6.4所示。
3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1.1 组合体
4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二、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 由各种基本形体按不同形式叠加而形成,如同 积木块似地堆积起来。按照形体表面接触方式的不 两形体以平面的方式相互接触称为相接,如图 3.1.2所示。
5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1.2 相接
6
机械识图
57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6.4 组合体补缺线(二)
58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 2. 3. 4.什么是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的看图步骤
5.什么是线面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的看图步骤 6.组合体三视图中标注的尺寸有哪几种?说明
59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7.什么是尺寸基准?组合体尺寸标注中常选用 8.什么是相贯线?相贯线的重要性质是什么?
13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2.1 支座
14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 画组合体视图之前应先确定主视图的方向,主 视图的方向确定原则是:选出最能反映物体各部分 形状特征和相对位置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如图3.2.1所示箭头方向看去,所得到的视图能满 足所述的基本要求,可以作为主视图方向。主视图 确定之后,俯视图和左视图也就随之确定了。底板 需要水平面投影表达其形状和两圆心的位置,支撑 肋则需要侧面投影表达形状。因此,3个视图缺少
(3)清晰 尺寸的布局要整齐、清晰、恰当
(4)合理 尺寸标注要保证设计要求,便于
29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 要达到尺寸标注完整的要求,仍要应用形体分 析法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形体,标注出各基本 形体的大小和确定这些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尺
30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因此,组合体的尺寸应包括下列3 (1)定形尺寸 确定组合体各基本形体的形 (2)定位尺寸 确定组合体各基本形体间的 (3)总体尺寸 确定组合体的总长、总宽和
24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 如图3.3.2(a)所示三视图,可先用形体分析 法做主要分析,观察出其基本形体是个长方体。从 主视图可看出,长方体的左上方被切掉一角;从左
25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 由上述的分析,可把三视图分出如图3.3.2(b) ~(f)所示的5个主要线框。 (2 (3 根据以上分析,想象出物体的整体形状,如图 3.3.2(g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项目三 组合体视图的识读
1. 2. 3. 4. 5. 6.
1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熟悉组合体三视图的投影特征,并能根据视图
2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任务一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一、认识图3.1.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几何体组成的物体,叫 做组合体。能较熟练地看懂组合体视图,是看机械
31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现以图3.4.1所示的组合体为例,说明其尺寸
32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4.1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33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4.1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34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任务五 1. 两立体相交,其表面就会产生交线。相交的立 体称为相贯体,它们表面的交线称为相贯线。相贯 线是两个立体表面的共有线,这是相贯线的一个重 要性质。任何物体相交,其表面都要产生交线,这 些交线都叫相贯线,如图3.5.1所示。
19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3.1 用形体分析法的看图步骤
20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3.1 用形体分析法的看图步骤
21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3.1 用形体分析法的看图步骤
22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 (1 (2 (3
23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 线面分析法就是运用线面的投影规律,分析视 图中的线条、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从而看懂视 图。形体分析法从“体”的角度去分析立体的形状, 而线面分析法则是从“面”的角度去分析立体的形 状,把复杂立体假想成由若干基本表面按照一定方 式包围而成,确定了基本表面的形状以及基本表面 间的关系,复杂立体的形状也就确定了。线面分析 法对于切割式的零件用得较多。
26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3.2 用线面分析法的看图步骤
27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任务四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一、组合体尺寸标注的要求、种类及尺寸基准 1. 组合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视图及其所注尺 寸来反映的。在视图上标注尺寸有如下基本要求:
28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正确 尺寸数值要正确无误,注法要符 (2)完整 尺寸必须能唯一确定立体的大小
出版社
理工分社
3. 常见的组合体都是综合式组合体,既有叠加又 有切割。如图3.1.6所示的连杆和轴就是综合类组
11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1.6 综合类组合体
12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任务二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1. 组合体来源于基本几何体,只要把一个组合体 分解为几个基本几何体,再分别画出基本几何体的 视图,就可以画出该组合体的视图。如图3.2.1所 示支座,通过形体分析可知它是由底板、连接板、 圆筒和支撑肋组成。底板与连接板、底板与支撑肋 的组合形式为平齐相接;连接板与圆筒相切;支撑 肋与圆筒属于相贯;圆筒和底板上均有圆柱形通孔。
18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 根据组合体视图的特点,将其大致分成几个部 分,然后逐个将每一部分的几个投影进行分析,想 出其形状,最后想象出物体的整体结构形状,这种 看图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如图3.3.1所示。根据 三视图的基本投影规律,从图上逐个识别出基本形 体,再确定它们的组合形式及其相对位置,综合想 象出组合体的形状。
49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例 1 已知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具体作 图过程见图3.6.1所示。 从主视图和俯视图进行形体分析可知,该组合 体是属于切割型的。它的基本形状为一个长方体, 然后在长方体中间的左右方向上,朝左开了一个矩
50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6.1 组合体补视图(一)
51
机械识图
43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相贯线作图比较复杂,在国 家标准中规定了可采用模糊画法表示该相贯线,如 图3.5.3
44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5.3 相贯线的模糊画法
45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3. 为了满足工艺和强度等方面的要求,在零件某 些表面的相交处,往往用小圆角过渡,这样就使原 来的交线不明显,为了区别不同的表面以便于识图, 在原来的交线处用过渡线画出,如图3.5.4所示。 从图中可知,过渡线的特征是其两端与轮廓线不相
15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2.1支座的作图过程,如图3.2.2
16
机械识图
出版社Leabharlann 理工分社图3.2.2 支座的作图过程
17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任务三 画图是把空间的组合体用正投影法表示在平面 上,读图是画图的逆过程,是根据已画出的视图, 运用投影规律,想象出组合体的空间形状。看组合 体视图的方法主要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以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1.3 相切
7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1.4 相贯
8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 挖切类组合体可以看成是在一个平面立体或一 个曲面立体被平面切割(如钻孔、挖槽等)后,形 成了切口几何体的形式,如图3.1.5所示。
9
机械识图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1.5 挖切类组合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