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髻.(jì) 暨.今(qí)田螺.(luó) 舞榭歌.台(xiè)

B.祠.堂(cí) 伺.机(sì)芦荟.(huì)脍.炙人口(kuài)

C.金簪.(zān) 僭越(jiàn)巷.道(xiàng) 遥岑.远目(cén)

D.鲈.鱼(lú) 阡陌.(mò)伯仲.(zhòng)求田问舍.(shě)

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远目:向远处看,远眺

B.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

C.赢得

..仓皇北顾赢得:落得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

3.下列诗句中语序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对下列词句中加横线词语或诗句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眺的特点,也写出了远山的秀丽。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断鸿”,失散的大雁,词人的自喻,写出了词人身世飘零和孤寂的心境。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季鹰”,晋代张翰,词人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表达辞官归隐的愿望。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红巾翠袖”,借代,代指女子;“倩何人”与“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

5.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

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重用,屡遭排挤,曲折坎坷,才决定了他词风的苍凉悲壮,慷慨激昂。这就是辛弃疾英雄之词形成

敬慕。

7.下面一段文字中部分短语和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字数不得增减)

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近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

答: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8.在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

答:

9.“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

答: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叶丞相,即叶衡,主战派之一,词中的“高人”就是指叶丞相。

10.“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答:

11.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词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词人沉重的忧伤。你怎样认为的?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从视觉和听觉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运用极其巧妙。

D.“想关河”中“想”有“猜想”之意,可见“雁门西,青海际”两句是虚写。

E.“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为睡梦之境,“寒灯”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15.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艺术手法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答: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解析】A项,“暨今”中“暨”应读“jì”;C项,“巷道”中“巷”应读“hàng”;D项“求田问舍”中“舍”应读“shè”。

2.D【解析】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3.B【解析】A项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早岁那知世事艰,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4.C【解析】“表达辞官归隐的愿望”说法错误,这里是反用典故,表达抗金复国之志。

5.D【解析】“直抒胸臆”说法错误,这里是借典抒情,委婉含蓄地抒发情感。

6.①辛弃疾绝非一般的文人②正因为他才干卓越,志向远大③研究辛弃疾的诗词、生平

【解析】这段文字探究了辛弃疾英雄之词形成的原因。第①处要与后面的“可以说……政治家、军事家”照应,同时要关注到辛弃疾属于文人这一特点。第②处要照应“也正因为他志向远大,才干超群……”句,探究“豪放”的成因。第③处,要注意“使”字引出的后面的内容。

7.①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换位;②将“写美人”与“写相思”换位;③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换位。

【解析】所给材料中的“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逻辑顺序有误,需要加以调换;中间一句中的内容前后不照应,也应加以换位。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

8.①词人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②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③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这种情感。

【解析】词人的“登临意”,是这首词的核心,登高望远,怀乡忧国,英雄无用武之地。词人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情感,先写登临景,再直接写自己的行为,最后用一连串的典故暗示。能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即可。

9.①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②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③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

【解析】解答本题,需对“树犹如此”这个典故有清晰的了解,再结合辛弃疾的身世及为词的背景,辛弃疾用桓温北伐的感慨来抒发自己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和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

三、课外拓展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