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7个维度
有效教学七维度
![有效教学七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c3abaf2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a.png)
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 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直观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 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 识的教学方法。
合适的教学工具和技术
传统教学工具
如黑板、粉笔、挂图等,适用于 各种教学环境,方便教师随时使
目标需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便教师和学生 能够了解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与课程的总体目标密切相关 ,确保教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与学生需求相匹配
01
02
03
学生水平
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学生的 现有水平和能力,确保目 标具有挑战性但可实现。
兴趣和动机
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 和动机,以激发他们的学 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通过引入不同的观点、文化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多元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 象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01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建立和谐、尊重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
0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
03
有效教学的第二个维度: 内容组织
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教学内容应该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从 整体上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教 学内容的整体框架。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
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总结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f55cd28bd63186bcebbc4d.png)
1有效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地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计划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来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过程,致力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活动。
2有效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学效果(核心)最高统帅、教学目标、教师(能动要素)、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必备要素)。
3国外学者对有效教学定义认识:着眼教学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成就、教学全过程定义国外有效教学成果主要特征:教学效率效果;学生收获和进步;可测性和量化4国内对有效教学定义的认识:有效的理解(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与教学关系的定义、多层次多维度理解的定义。
5有效教学的整合性特征:教学目标是多维的,侧重于教学的发展性功能;教学准备全面充分;教学活动强调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恰当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全面且具有针对性。
6有效教学的内部条件:教师素质、学生特点、师生作用方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心态等7有效教学的外部条件: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等8影响教学的四个核心条件:学生特点、教师素质/内、课程资源、教学环境/外9认识学生特点的意义:一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施教学对象,方式,契合;二是认识学生,发现问题、把握血清,创造有效教学入手点。
10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方面: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经验储备;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11认识学生特点的基本途径:观察、聆听、走访、查阅学生作品成绩12有效教师:具有教学活动所期待的相应品质的人,是在专业领域: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各方面具有较高修养与造诣的专业工作者。
13一般素养:崇高师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具体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反思研究能力、课程创新能力。
14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改):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关注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对教案评价的五个维度
![对教案评价的五个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4f3a4a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0.png)
对教案评价的五个维度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作出的非常重要的准备。
良好的教案可以使教学更加系统化,更加高效,同时,优秀的教案可以被重复利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不同的教案有着不同的优劣,如何评价教案,找到教案优化的方向和方法也成为了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和评估反思这五个维度,对教案的评价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案的各个方面,为不断完善教案提供参考。
第一个维度:教学目标一份好的教案必须有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案的教学目标需要明确,精准,符合学生的年龄和适应水平。
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案中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得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需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个维度: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需要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合理选择。
同时,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案例等多种形式,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第三个维度: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案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部分。
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做好多样化的思维导图、活动设计、问题情境等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更好地发展。
第四个维度:教具准备好的教案还需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具来辅助教学。
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精心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以便在课堂上快速地调用资源。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中感受到学习的身心愉悦。
第五个维度:评估反思评估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好的教案需要有合理的评估形式和科学的反思方法。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
课堂评价维度
![课堂评价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9f8c2e3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3.png)
课堂评价维度课堂评价维度是指用于评价和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几个方面或标准,通常包括以下维度:一、知识与能力维度知识与能力维度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的重要维度。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在本堂课中是否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
例如,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方法等。
(2)学习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专业技能:对于某些专业课而言,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相关的实用技能。
例如,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操作实验设备、完成实操等。
二、兴趣与参与维度(1)学生兴趣:学生是否对本堂课程感到兴趣,是否愿意参与课堂互动。
(2)课堂氛围:评价课堂气氛的好坏,与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因素有关。
(3)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表现为学生是否愿意分享观点、向教师提问、合作讨论等。
三、思维与创新维度(1)思维深度:评价学生所呈现出的思考深度,是否可以深度剖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2)思维多样性:评价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和创造力,是否能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问题,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3)创新能力: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具有独创性的解决方案。
四、语言与沟通维度(1)语言表达:评价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2)沟通交流:评价学生对于他人观点的接受和分析,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3)团队合作:评价学生在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五、情感与意志维度(1)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于自身、他人、学习等方面的态度和情感。
(2)自我控制: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
(3)坚韧毅力:评价学生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于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总之,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从多方位进行全面的评估,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收集信息,并运用多种评价维度进行分析和总结,以达到更为准确和科学的评价。
听课评课的七个维度课件
![听课评课的七个维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a96c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5.png)
听课评课的七个维度课件听课评课的七个维度是指评价一堂课程质量的七个方面。
这七个维度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教学氛围的活跃度以及教学效果的显著性。
首先,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是指教师在备课时是否明确了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地向学生阐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是否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达成这些目标。
其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符合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第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氛围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如板书、多媒体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安排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六,教学氛围的活跃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营造了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最后,教学效果的显著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及是否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听课评课的七个维度课件是评价一堂课程质量的七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教学氛围的活跃度以及教学效果的显著性。
通过全面评价这七个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精选教育文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精选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9b1ede131126edb6e1a1089.png)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有效教学自有教学以来,人们即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但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作为一种理念,则源于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中国的有效教学研究可上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近30 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逐渐蓬勃兴盛。
本研究对199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有效教学”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以期对“有效教学”研究的进展作回顾分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研究方法(一)研究范围和取样(二)分析单位和维度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每篇文章为分析单位,主要从研究文献量、研究内容2 个维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其中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教学”的涵义、影响因素、策略、评价与标准4 个方面。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文献量逐年的变化情况通过图1,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自1990 年以来,开始出现较大涨幅,并于2004 年之后迅速上升,呈现出繁荣景中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自1999 年左右象。
其中,2004年与“有效教学”相关的文献数量为519 篇,较2003 年的397 篇上涨了近3l %,标志着“有效教学”研究进入一个全面繁荣的阶段。
(三)研究内容为进一步了解有效教学在中国研究的情况,笔者在初步检索的基础上,以国内众多研究者对“有效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为依据,将“有效教学”的研究内容分为“有效教学”的涵义、影响因素、策略、评价及标准4 个方面。
其文献量及所占百分比如表1。
1.有效教学的涵义自有“有效教学”这一概念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对其内涵进行解读。
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关于有效教学涵义的不同认识。
第一,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联系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对有效教学进行界定。
认为教学有效性这一概念包括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重意蕴,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新课标教学目标四个维度
![新课标教学目标四个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eef05f3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4.png)
新课标教学目标四个维度
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四个维度包括:
一、学习认知维度
1、具有良好的探究精神,能按照目标要点如实提出问题并有效解决;
2、能够完成合乎教学要求的学习任务,并展示学习成果;
3、掌握核心知识体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运用逻辑思维;
4、通过不断地建立学习常识和原理的系统性知识网络,形成健全的解决问题策略;
二、实践维度
1、通过实践,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知行结合的实践能力;
2、能够发现、探究和研究有关物质世界、文化世界、社会世界等等形式多样的问题,以及根据问题形成相应的解决计划;
3、能够识别和消除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且能够在变化的情况中作出正确的反应;
4、能够认识到自身在交流的表达中的不足之处,并有目的的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三、社会文化维度
1、能够以创造性思维和发现性洞察展示自身的思考和价值观;
2、能够认识到自身的认知,以及不同观念和文化背景的包容和相互尊重;
3、能够理解社会礼仪,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思维从容应对矛盾冲突;
4、能够掌握高效的学习能力,利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等工具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四、艺术美学维度
1、具有独立思考与把握艺术美学知识的能力,重视唯美主义追求;
2、能够分析艺术运用的形式与内涵,感受、理解艺术的审美价值;
3、培养具有艺术美学的敏感与创造力,愿意与他人艺术表演的喜悦;
4、能够结合社会和学科知识,实践艺术活动,拓展创新思维,进行跨学科立体探究思考。
浅谈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九个维度-课堂教学观察维度
![浅谈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九个维度-课堂教学观察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e1ad467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4b.png)
浅谈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九个维度:课堂教学观察维度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战场。
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英语课堂教学,聚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一、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低效”或者“无效”现象当前,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展了各种英语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由原来单纯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转变,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绩。
可是,纵观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某些与有效教学不相和谐的现象。
1.目标模糊,教学随意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师生双方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教学设计不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而是凭教师想象随意设定。
这种教学就好比大海中行驶的轮船没有目标或没有导航灯,最后会迷失方向,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
2.表象热烈,实质空洞有些教师追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这原本没错,但细究其课堂教学实质,如果热烈的表象下显示的是空洞的课堂教学,那么这些热烈的活动对学生英语学习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3.滥用媒体,忽略实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的使用已经十分普及,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我们英语教学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但是,纵观不少课堂教学,许多老师滥用多媒体的现象比较普遍。
究其原因,一是网络英语资源较为丰富,教师采用“拿来主义”,不加思考,全盘采用;二是部分教师为了赶时髦,以为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课堂显得高雅;三是片面追求色彩、声音等效果,而忽视教学的内容。
滥用多媒体使许多教师忽视了板书,忽略了课堂教学实效。
4.活动练习,放任自流有些教师为了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设计的课堂活动练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会儿小组活动,一会儿集体采访,看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但活动完全放任自流。
《有效教学十讲》摘录
![《有效教学十讲》摘录](https://img.taocdn.com/s3/m/852bda7202768e9951e73822.png)
《有效教学十讲》摘录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那么何为有效教学?何为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什么?……为此,我们摘录了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中的内容,如下:追求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幸福指标,有效性也是一样的。
什么东西是有效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主要表现在哪里?|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我想从关于有效性的一个隐喻开始讲起,它是这样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穿越一块玉米地,穿越玉米地比什么?第一,比谁穿得快。
比从玉米地的这一端穿到另一端谁用的时间最短,谁第一个到达目的地。
这比的是速度。
第二,比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当中,谁掰的玉米多。
你第一个跑到目的地,可是却两手空空,那也不行。
你第一个学完可是你没有什么收获怎么可以呢?所以我们还要比谁掰的玉米多。
这实际上是效益——我们讲的有效性的一个最核心的指标。
从传统的眼光来看,有效性一般就是指这两个指标了——谁跑得最快、谁掰的玉米最多——这就是有效了。
但是,现在企业不这样认为了。
现在衡量企业的有效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和指标,是什么呢?安全!这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掰玉米的过程当中,玉米的叶子可能会刮破你的皮肤,所以我们还要考察你受伤的情况。
这三个指标:速度、收益、安全,就是现代企业有效性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必须综合考虑。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维度分析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维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c1c63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6.png)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维度分析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维度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
下面将对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维度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维度之一。
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是否能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评价教学有效性时,应关注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是否能够针对目标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也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维度。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包括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否能够满足教学目标,以及是否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评价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时,可以从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也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维度。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指的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评价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时,可以从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学效果的可衡量性也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维度之一。
教学效果的可衡量性指的是教师是否能够通过有效的评估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评价教学效果的可衡量性时,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提高情况、学生的满意度和学生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维度应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以及教学效果的可衡量性等方面。
进行全面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校教育的水平。
“有效课堂六维度”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六维度”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d3c98a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7e.png)
“有效课堂六维度”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报告砚山县一小课题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已经波及我们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课堂教学中悄然发生的种种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
学生在课堂上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课堂教学也因此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细细观察、反思,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
如部分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有名无实,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
教师讲课仍然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在沉闷的课堂氛围中,循规蹈矩,缺乏想象能力。
很多课堂都忽视了教书育人的原则,使得学生实践观念淡薄,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相脱节。
迎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学校注重内涵发展,创新教育方式,拓展办学空间,形成了“魅力校园育新人、艺术教育展特长”的办学特色。
然而,经过六年来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当前课堂教学中的许多不足。
如:班额过大,师生之间近距离交流面窄,课堂存在低效率现象,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新理念没有完全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的体现等。
为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科学结构和运作规律,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我校的课堂教学上水平、提效率、高质量,我校领导和教师特向上级提出申请,并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了名师名校的一些相关经验,特进行了“有效课堂六维度”的研究、探讨。
有效教学:“度”的把握
![有效教学:“度”的把握](https://img.taocdn.com/s3/m/c5916961a26925c52cc5bf4e.png)
堂 上 没 有 外 在 的 动 作 参 与或 空 间布 局 的移 动 . 但
学 生 思 维 却 处 于 高度 活 跃 的 状 态 。 有 效 教 学 要 的, 就 是学 生实质的 、 深度 的 、 心 智的积极 参与 ,
而 不 是 外 在 的 简单 参 与 ;只 有 达 到 了这 种 境 界 ,
是教师在讲 , 学 生在 想 , 师 生 思 维 同 步 共振 。 课 到 极致 处, 山 重 水 复疑 无路 , 柳暗花 明又一村 , 学 生
人 文 学科 、 艺 体 学科 、自然 学 科 、 技 术 学科 中 , 有
方式和 深度 的差异 , 但 没有 这种 内化 , 就 不 是 有
效教学却是确定不移的 。
才是 有 效教 学 所要 求 的 学 生 参 与 。
只 能讲 多长 时 间 , 尽 量 把 时 间让 给 学生 , 等等 。 学
生在 课 堂 上 动起 来 了就 是 有 效 教 学 ? 这 种 理 解 有
失 偏 颇
让 学生 在 课 堂 上 动起 来 。是 有 效 教 学 的 基本
条件 , 却 不 是教 学 的 目的 。 完成 教 学 任 务 , 实现教 学 目标 , 才是教 学 的 目的 。 那种 让 学 生在 课 堂 上 没 有 明确 目标 的 动 。 看似 热 闹 , 其 实 不是 学生 的 有 效
O O1
文, 万明春 有 效 教 学 的精 髓 , 是 学 生真 正 成 为 课 堂 学 习
的 主 人 。因此 , 将 学 习的 主 动权 交 还 给 学 生 . 成了 有 效 教 学 的 重 要 标 志 。于 是 我 们 在课 堂 上 经 常 可 以看到这样的情形 . 教 师 在课 堂 上 千 方 百计 地 调 动 学 生 学 习的 主 动 性 . 设 置 多个 黑 板 让 学 生 上 台 书写 , 将 学 生分成几 个小组进 行讨论 , 规 定 教 师 享 受 着 积 极 思 维 带 来 的 无 穷 乐趣 。看 似 学 生 在 课
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
![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4709761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f.png)
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校本课程质量的指导性工具,帮助教师和管理者评估课程的有效性和相关效果。
指标体系应包括多个维度和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校本课程的各个方面。
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维度:1. 教学目标维度:该维度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目标的实现情况等指标。
包括课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创新性、目标的实现情况等指标。
2. 教学活动维度:该维度包括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活动设计等指标。
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适用性、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活动设计的差异化与创新性等指标。
3. 教学资源维度:该维度包括教学材料、设备、技术支持等教学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
包括教材的选用合理性、教学设备的完善程度、技术支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指标。
4. 教师素养维度:该维度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指标。
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提升情况、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等指标。
5. 学生学习维度:该维度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指标。
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态度的改变等指标。
6. 教学评价维度:该维度包括对课程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
包括对课程的整体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等指标。
1. 需求分析: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确定评价的目标和侧重点。
2.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学生成绩等,为评价提供依据。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制定相应的指标。
5. 评价方法设计:设计评价方法和流程,明确评价的具体步骤和程序。
6. 评价报告撰写:根据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7. 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管理者,为他们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能够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效果,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指标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各个维度的关系和平衡,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有效教学的多维视角——以语文教学为例
![有效教学的多维视角——以语文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be4f843852458fb770b5638.png)
以激励学 生积极 主 动学 习 。
( 一) 教 师必 须 明确语 文教 学 目标 有 效教 学 , 首先 取 决 于 教 师对 课 程 标 准 的 教学 目标 的理解 与把握 , 教 师 对 教 学 目标 的理 解 与 把握 越 准确 , 教学 的有 效性才 越好 ; 其 次是如 何促 进教 学 目标 的达成 。 新课 程 “ 三维 目标 ” 的提 出为语 文教 学 目标 的科
叶 秀 宝
( 泉州市 丰泽区 第五中心小学 福建泉州
3 6 2 0 0 0 )
[ 摘 要】 在汉语世界中, “ 效” 有“ 效果” 、 “ 效率” 、 “ 效能” 或“ 绩效” 之意。多雏视 角探索实践语文“ 有效教学” , 能使语文
有效教 学发 挥最大化的作 用。以“ 效果” 为取 向的有效教 学, 体现的是价值视 角, 教师 必须综合考虑 三维的、 学段 的、 课型的目 标, 把教 学 目标 明确化 、 具体化 , 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方 法; 以“ 效率” 为取 向的有效教 学 , 体现 的是时间视 角, 要 以主观的 时间 观 和发展 的时间观 来指导教 学; 以“ 效 能” 为取 向的有效教 学, 体现 的是 能力视 角, 必须促进教 师语 文学科 与教 育学科 的双 专 业发展 ; 以“ 绩效” 为取 向的有效教 学, 体现 的是 制度视 角 , 要从绩效考核 、 归 因、 改进等环 节保证有效教 学的持 续进行 。
学设置提供了方向, 以及既多维又具体的参照体系。
三维 目 标是相辅相成 的一个整体 , 知识与能力 是基础与载体 , 离开了它 , 过程与方法就无所依托 ,
( 二) 教师必须采取 目 标达成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在三维 目标的落实 中, 既要把知识与能力作为 基本 目 标, 又不能把它唯一化 , 要在三个维度 的目标
语文教育的七个维度
![语文教育的七个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79571ff1f705cc1755270991.png)
语文教育的七个维度李宇明【专题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专题号】G351【复印期号】2014年05期【原文出处】《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2013年12上期第6~10页【作者简介】李宇明,著名语言学家,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兼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博士生导师。
近些年来,语文学界争讼不断,争讼的焦点之一是语文的性质,亦即语文是工具性的还是人文性的。
宋代理学开山大儒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早将“文”与“道”的关系阐述明白。
语文兼有“工具”“人文”二性,既帮助学生造得“载道之体”,学得“载道之法”,又需帮助学生信道、得道,拥有“所载之物”。
也有学者从“语文”二字上阐述语文的内容,“语”指“语言”,但“文”可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对“文”的不同解读,便有“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之异,语文的外延也就渐次扩大。
其实就语文的教育实践来看,这“四文”的内容恐怕都在其中。
学术争讼往往各有所据,争讼过程可将一些问题看得更加清楚,但学术争讼也难以结案,常常是伴随着历史而延续。
一些争讼由热渐凉,或是由凉重热,多是因为在此争讼领域有了新视角,或是发现了新材料。
如上关于语文的学术争讼,也大约会受制于如上所说的学术争讼规律,将长期论辩下去。
本文在语文争论的背景下,试图从“语文生活”这一新视角来看待语文和语文教育。
语文生活也可称“语言生活”,是指运用、学习、研究语言文字的各种社会活动,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产品的各种社会活动。
语文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贯穿人类终生。
当然,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时代,人们的语文生活会显示出不同特点。
要过好语文生活,不断提升语文生活的质量,就需具有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获取和发展的途径有二:一是自我发展,二是通过教育。
显然,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发展学生(包括其他受教育者)的语文能力。
有效教学的内涵界定
![有效教学的内涵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bcbabc6101f69e31433294c8.png)
有效教学的内涵界定,它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涵?有效教学的界定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下面将对其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教学有效果“效果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
”教学效果是指由于教学出现的情况,是教学活动左右下的成果,包括受教学的影响所能显示出来的一切成果。
对教学有效果的认识,涉及动机与结果以及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首先,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它与动机无关。
这就是说,它不关心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只关心教学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尽管它们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所以,教师再也不能说:“我课上完了,教学任务完成了。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是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教师按照教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进步、提高则不重要。
这是典型的只讲计划、任务,不重效果、质量的行为。
其次,教学效果的落脚点是学,而不是教,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
进一步说,获得进步和发展是对有效教学质的规定,进步和发展的程度是对有效教学量的把握,因此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教得好不好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足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尽管它们之间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所以,教师再也不能说:“我课教得很好,只是学生没有好好学习。
”从实践来讲,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二,学生的认知变化。
第三,学习态度的变化,即通过教学,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品质等所发生的变化和改进。
概括起来,有效果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的教学。
从教学论的角度讲,教学要有效果,教师必须确立效果为重的意识和学生(学习)为本的意识,要重在看教学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看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完成与否;要重在看学生学了什么、会了什么,而不是看自己讲了什么、教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给出了判断一节课的效果的7个维度:班级管理、课堂氛围、任务导向、学生参与、教学方法、学生成就、知识结构。
第一个维度:流畅的课堂--教师必须重视班级管理,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上课之处,教师就要建立课堂行为准则,以让学生更好地听课与参与。
规则不要太多,六至八条即可,多了反而会因为太繁杂而失去约束力。
当然,规则的多寡可以根据上课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是教师可以创建教学的例行流程,更好地编排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骤,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会主动参与,慢慢就会形成习惯。
这样就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三是低调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对于课堂突发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地大事化小、低调处理,不与学生发生直接冲突,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本身。
可擦启用眼光扫描、接近、警告等方法,成功解决学生问题。
教师如果抓住突发问题不放,就是在扩大课堂上的非主要问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教师对问题行为的处理上。
第二个维度:温暖的学习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在温暖和控制间取得平衡,在给予学生过度满足和冷漠对待之间取得平衡,不能非此即彼。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不是冷冰冰的态度和大声训斥才能更好地控制课堂。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表达需要,要关注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而不是批评、责骂或训诫。
除此,教师还要积极创设互动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小组活动的机会,淡化个体间的竞争。
第三个维度:明确的任务导向
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任务,走进课堂是教学的,不是用来处理杂务,布置作业,谈些与本课学习无关的话题。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内部内容之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此结构化。
这实际上涉及到了教材的重组与优化。
第四个维度:学生的积极投入
我们常常觉得学生的学习成就并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其实这不是学生的问题。
教师要与学生沟通,改进教与学的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要求学生“只能这样做”,效果往往不佳;我们应多给学生创造在真实世界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练习的机会,并有跟进、反馈、演讲、互动,而不只是测试。
简单来说,就是讲授——练习——反馈——检查,四个步骤相互协调,不断反复,需要明确的是,这四个环节一定要尽量在课堂上进行,因此,只有这样,效果才真正有效。
第五个维度:学生的学习成就
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当前的水平,以学生目前的程度或稍微高出现有的程度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超越自己。
实际上这里体现了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形象的说: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可以够的着的。
学生出错时,教师要多做分析,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而不是要求学生必须一次性改正。
教师要明确这样的理念:学生思考后出现错误,总比只听课而不思考有效得多。
第六个维度: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注意积累和运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真实世界的问题和校外动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实际上又是将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引进课堂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激情。
提到激情,我们或许有一点没有想到,激情也是靠积累的,不是凭空就来的。
教师还要注意提高自己提问的技巧。
课堂问题有两种,集中性问题(其实就是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两种问题分配的时间和精力是不一样的,根据内容的不同交替、适当的呈现。
教师要充分接纳学生的观点,教师和课堂都要有相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学会利用学生的想法来推进课堂教学。
第七个维度:单元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以概括性的概念、将教学单元相互衔接起来,并给学生提供回顾和总结的机会,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反思与应用所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