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2a1b7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1.png)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
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
比喻:用一种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以形象化地表达意思。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性质或行为,使其更生动形象。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或结构,使句子更加平行,增强语气。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某种感觉或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
对偶:将相对或对立的两个概念进行并列,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对比或平衡。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常用于加强语气或引起读者的思考。
设问:作者在文章中提出问题,但并不回答,留给读者思考或引起共鸣。
比拟:通过比较两种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来突出某种特征或意义。
抒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情感共鸣。
双关:一句话或一词具有两种或多种意思,形成一种幽默或讽刺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丰富语言、增强表达力、引起读者共鸣等作用。
在写作或阅读时,合理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文章的质量和艺术性。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37b0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a.png)
语文的修辞手法是指在表达语言时运用的一些艺术手段,用以丰富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文修辞手法:
1. 比喻:
-描述事物时用一个与之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生动地表达。
2. 拟人:
-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性和行为,使描写更具有生动性。
3. 夸张:
-对事物进行言过其实的夸大,以突出特点或感情。
4. 设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引导读者思考。
5. 排比:
-将一系列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6. 对仗:
-修辞上的平衡,通过语法、词语、句子结构等形式的对称安排。
7. 反问:
-用问句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不要求对方回答。
8. 借代:
-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达到引起读者聚焦的效果。
9. 象征:
-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以加深意义。
10. 比兴:
-类似比喻,但比喻中的两者一般是同类事物,而比兴则可以是不同类的事物。
11. 寓言:
-通过虚构的故事,表达一定的寓意或教训。
12. 谐音和谐义:
-利用语音的相似或字义的相近,形成幽默或引人联想的效果。
13. 讽刺:
-通过嘲笑、挖苦等手法表达对事物的批评或不满。
14. 反复:
-在表达中多次重复同一语句或词语,以加强表达的力度。
15. 比照:
-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表达观点。
这些修辞手法常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修辞文体以及修辞的应用场景中,以提升表达的艺术性、感染力和深度。
解密中文中的十种常见修辞方法
![解密中文中的十种常见修辞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dbad1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1.png)
解密中文中的十种常见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技巧。
在中文写作中,有许多常见的修辞方法被广泛使用,它们能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更生动有趣。
本文将揭示中文中的十种常见修辞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修辞方法。
比喻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我们常说“他像一只奔跑的猎豹”,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速度非常快。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生物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方法。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共鸣。
例如,“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将花儿赋予了摇曳的动作,使描写更加生动。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来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
夸张能够使文章更加夺人眼球,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他高兴得像飞上了天”,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突出了人物的高兴程度。
四、对偶对偶是一种通过使用相似的结构、词语或句子进行呼应,以达到修辞效果的方法。
对偶能够使文章更加优美、韵律感更强。
例如,“风吹雨打,日出日落”,通过对偶的结构,使句子更加平衡和谐。
五、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使用相同的结构、词语或句子进行连续呈现,以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
排比能够使句子更有节奏感,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他努力、奋斗、拼搏,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六、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疑问句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方法。
反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七、设问设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思考的修辞方法。
设问能够使文章更具互动性,激发读者的思考欲望。
例如,“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自己内心的思考。
八、比较比较是一种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某种特定的特点或意义的修辞方法。
比较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理解力。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913f5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e.png)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的两种不同方面相对比,以突出它们的差异或联系。
借代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
反语是用语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常用于讽刺嘲弄。
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感情,有意让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段落一再出现。
对比是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相对比,以突出它们的差异或联系。
比喻是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词来形容事物,使读者更易理解。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的修辞方法。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状态等的修辞方法。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起来用,以加强语势和表达效果。
设问是采取自问自答形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是用问而不答的疑问句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在一起,以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通感修辞格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以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比较两个不同方面,可以产生幽默和讽刺的效果,同时增强战斗性。
此外,也可以突出思想,加强气氛,渲染情感。
文章中的间隔重复可以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通过对照比较,可以突出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表达作者鲜明的态度和情感。
这种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更加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
另外,借代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它不直接使用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其本身的某种属性来代替。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出人或货物的特征,并引发读者联想。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3601e4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7.png)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语文有多重修辞手法,平常造句需要用到、写作文要用到,平常与同学老师说话也要用到,是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希望大家看完能够有所收获。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306d5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2.png)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 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 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我喜欢。他们俩 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示例: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 阵高兴,高兴。
修辞分析之比喻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类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类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
修辞分析之对偶
1、定义
正对
2、种类 反对
窜对
从内容上分
从情势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 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 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 用同一个字。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 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 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66ce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5.png)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2. 比拟:通过比较来揭示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之处。
3. 比肩: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4. 比重: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重要性或价值,以突出一个事物的重要性。
5.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6. 对仗:句子结构或词语的对称排列,使句子更具韵律美。
7. 反问: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8. 排比:通过并列的方式表达相同的句式或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9. 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以突出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10. 修饰:通过修饰词或修饰语来增强事物的表达力或形象。
11. 借代: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言的简洁性和表达力。
12. 拟人: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点或行为,以增加语言的情感和形象力。
13. 品头论足:对事物进行点评或评论,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评价。
14. 暗示: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思,以增加语言的含蓄性和深意。
15. 借代: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言的简洁性和表达力。
16.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或强调某种观点。
17. 起承转合:通过排列句子的顺序和选择词语的顺序来表达起承转合的关系,以增强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18. 借景:用一个景物或场景来表达某种意境或情感,以增加语言的形象力和感染力。
19. 借用:引用他人的话语或故事情节,以增加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20. 反复:通过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以增强语言的冲击力。
常用的十种修辞手法
![常用的十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80a6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c.png)
常用的十种修辞手法
常用十种修饰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
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
例句: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2.拟人
把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例句:风儿轻轻拂过树梢,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
例句:他的食量惊人,一顿能吃下五个大汉堡!
4.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例句: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烈日炎炎,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为了人民的安宁而默默奉献。
5.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
例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这里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6.设问
自问自答,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强调自己的看法。
例句:你知道吗?为什么大海如此深邃?那是因为它容纳了无数的秘密和故事。
7.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例句: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吗?
8.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
例句:他的文笔犀利,被誉为当代的鲁迅。
9.反复
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段落。
例句: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细节。
10.对比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例句:他的外表看似粗犷,但内心却细腻如丝,这种反差让人印象深刻。
语文常见22种修辞手法详解汇总
![语文常见22种修辞手法详解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821d63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7.png)
语文常见22种修辞手法详解汇总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语文20种修辞手法解释及例子
![语文20种修辞手法解释及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68ff213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a.png)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活而生动有力。
了解并准确使用好汉语的修辞手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有很用。
01、比喻比喻是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法。
例子: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②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02、比拟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例子:①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③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03、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子:①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②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③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04、夸张夸张是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例子:①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汉字的修辞手法
![汉字的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4a9aa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3.png)
汉字的修辞手法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除了作为交流的工具外,还可以运用其丰富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思。
以下是汉字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用一个与所要表达的东西相似的事物来代替它,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
例如:满城风雨(比喻某件事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2. 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行为、感情等,以便更深入地表现某种意思。
例如:树叶在风中舞动,似乎在向人们挥手道别。
3. 夸张:夸大描述某个事物的特征或影响,以便更加生动地表达某种意思。
例如:他那天说了一整天的话,连自己都已经听烦了。
4. 对仗:在表达中,用相对的、相似的、对称的语言形式,以便更加美观和动听的表达。
例如:风吹草低,牛羊相对。
5. 排比:通过对一系列事物的描述,以便更加深刻地表现某种感情或思想。
例如:生命的旅途,有欢笑,有泪水,有希望,有挫折,但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向自己的目标。
通过运用这些汉字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加生
动、形象、深刻,更好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18a582abcd126fff7050b08.png)
⑵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作用⑴化平淡为生动;⑵化深奥为浅显;⑶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⑴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⑵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⑶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6、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例句: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常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556d4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3.png)
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01
例: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02
五、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有的人
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
例: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02
反复:为了强调某事物或感情,使同一词语或句子再次出现
01
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象纸一样单薄。 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01
例: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不行么?
添加标题
02
01
种类 1、特征代本体。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志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作借体。 如: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2、专名带泛称 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3、处所代本体。包括以人事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 如:来“两杯龙井”。 4、部分代替整体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5、具体代替抽象 如:枪杆子里出政权。
比喻的运用
(二)用来说明事理。运用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
如:(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 。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归纳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42284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f.png)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归纳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及其定义和示例。
1.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或描述对象的特点。
例如:“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
2.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或行为,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太阳慢慢
地躲进了云层”。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或特征,以突出表达的效果。
例如:“他的声音大得
震耳欲聋”。
4.排比:通过三个或以上相同或类似的语言单位(如词语、句子或段落)来加强表达的效
果。
例如:“我喜欢春天,喜欢夏天,喜欢秋天,喜欢冬天”。
5.对偶:两个句子在语言形式上相对称,以达到平衡和美感。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6.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以便更好地表达意思。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
表冷静”。
7.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加强表达的语气和效果。
例如:“难道你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
案吗?”。
8.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和关注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例如:“什么
是幸福?幸福就是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和健康的身体”。
9.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人,突出其差异或相似之处。
例如:“他的皮肤黑得像煤
炭一样”。
10.反复: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加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我深深地爱着你,深深
地爱着你”。
汉语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请把所有你知道的都列举出来
![汉语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请把所有你知道的都列举出来](https://img.taocdn.com/s3/m/66804aa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0.png)
汉语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请把所有你知道的都列举出来常见修辞手法有八种:⒈比喻⑴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⑵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⑶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⒉比拟⑴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⑵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⑶比拟的作用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⒊借代⑴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⑵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⑶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⒋夸张⑴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⑵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⑶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⒌对偶⑴对偶的特点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⑵对偶的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⑶对偶的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⒍排比⑴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⑵排比的种类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⑶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⒎设问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⒏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辨析几种修辞手法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么能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正确运用呢?对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⒈借喻和借代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⒉比拟和比喻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⒊排比和对偶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⒋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e3dd0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e.png)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中国文学有许多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下是其中的16种: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拟人: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借代: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对仗:将句子或词语分成两个部分,使它们相互对应,创造出韵律和美感。
排比:用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以便强调这个意思。
比拟:把两个不同的事物做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借物抒情:用某个具体的物品或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汇或句子,以便表达更简练的意思。
联想:通过联想来表达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意义和特点。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观或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比照:用一个事物来比照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表里:通过对比表面和深层含义来增强作品的意境和含义。
反复:多次重复同一个词汇或短语,以便强调它的重要性。
抒情: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措辞:通过精确的用词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以便增强作品的含义和效果。
这16种修辞详细讲解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例如,“他的心像一片平静的湖面”这个比喻,用“心”比喻成“湖面”,以形象地表达出他的心境。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例如,“花儿向阳微笑”这个拟人,将“花儿”描绘成有“微笑”的动作,使读者感受到花的生命力和活力。
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例如,“祖国万岁”中,“祖国”代替了“我们的祖国”,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例如,“我饿得要死”这个夸张的表达,强调了作者的饥饿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381a6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a.png)
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时运用的一些巧言令色、虚实结合、比喻或转喻等手法,以达到增强作品语言表达力、感染力和艺术性的目的。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以相应的例子进行说明。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相似但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加形象地表达出某种情感或含义。
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古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这里,杜甫将过去的自己比作草芥,将现在的自己比作放荡不羁的大海,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他的内心感受。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来渲染语言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夸示形象的特点。
例如,在鲁迅的《药》中,他写道:“一个人象从河里打捞起来的水蛭,眼睛凸出来,嘴唇胀起来,脑门微微隆起。
”这里,鲁迅通过夸张的描述,强调了主人公的面容狰狞可怖,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的方式,将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或词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冲击力和韵律感。
排比可以用来突出一系列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紧迫感。
例如,古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杜牧采用排比的方式,将一系列秋夜的景象排列在一起,通过韵律感和冲击力,表达出深沉的秋夜之美。
四、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疑问来进行语言表达的修辞手法。
反问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烘托出一种思考的氛围。
例如,在鲁迅的《自嘲》中,他写道:“我用什么心肝,拿什么思想,两眼有些费劲地望啊望啊,也只觉得黑洞洞的。
”这里,鲁迅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反思,并带给读者一种思考的氛围。
五、拟人拟人是一种给与无生命或抽象事物以人类特征或行为的修辞手法。
拟人可以让事物更有生命力,更加形象地表达出来。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容自己的兵器说:“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虽然如此,然惧其所恶。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271785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7.png)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众所周知,修辞手法的考查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
然而事实上,掌握修辞,不仅能帮助大家在写作方面进行有效表达,改善作文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轻松解答关于诗歌鉴赏和阅读等的题型,提高成绩。
所以,对于中学阶段常考的八种修辞大家务必要掌握清楚。
眼看各种考试即将到来,为了让大家得到该拿的分数,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修辞的知识点。
知识点较多,记得查收!顺便动动你们的小手指,分享给身边更多需要的小伙伴~修辞手法共有12种: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对比、引用、借代、反复、反语。
中学阶段掌握其中八种就行。
八种重点修辞手法:由易到难排序:反复-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对偶1.反复【定义】:为了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这就叫反复。
【类型】: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2【定义】: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就叫拟人。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能增强表达效果,引起人的丰富想象,起强调的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大全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