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学科发展报告-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研究

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研究

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研究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19期摘要:都匀毛尖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是由于树种的不同,产出茶叶的质量和口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为了能够产出更加优质的都匀毛尖,许多研究人员专门对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展开调查研究。

本文首先对都匀毛尖本地茶树生长环境做简要分析,然后研究提升茶树品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都匀毛尖;茶树品种;资源一、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分析都匀毛尖曾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生长在我国的贵州省都匀市。

据相关研究显示,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生长情况与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尤其体现在地理环境、土壤环境以及气候环境三个方面。

(1)地理环境。

本地茶树多生长在峡谷或溪涧的两旁,且有着较为繁茂的树木作为屏障。

区域环境内空气湿度较大,雨水十分充沛,且具有较多的漫射光,为茶树生长营造出良好的地质条件,进而使得茶树品种较为优良。

(2)土壤环境。

本地茶树所处区域土壤呈现出酸性特征,且PH值十分适宜茶树的根系生长。

同时土壤中含有十分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这些都为茶树生长创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

(3)气候环境。

茶树大多处于海拔800米以上、1500米以下的区间,再加上繁茂的绿植,使得该区域范围内既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常年气温维持在15℃左右,带来良好的气候环境。

也正是多方面优越的生长环境,使得都匀毛尖本地茶树有别于其它的茶树。

二、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改善策略为了能够让都匀毛尖得到更好的发展,让茶树产出更加优质的茶品,在种植上应当注重对相关资源的改善,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注重对本地茶树资源的保护。

由于人们在对本地茶树的认识上存在不足,使得许多本地茶树资源遭到破坏,造成许多本地茶树品种出现危机。

基于此,首先需要加强对本地茶树资源的保护工作,对周边区域居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一些优良的野生茶树尽量维持原生态生长,将其作为本地茶树的重要基因资源。

茶树抗病虫性种质筛选及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茶树抗病虫性种质筛选及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抗病虫能力有关 , 茶树芽叶茸毛 , 叶片气孔 、 角质层 、 内部栅 栏 组织 和 海绵 组 织 的结 构 特 点 以及 茶 多 酚 、 咖啡碱 等物质 的含量情况都可以作为筛选抗病虫茶 树品种的依据 H J 。在 2 0世 纪 8 O年代中后期 , 已 有不少学者开始致力于调查鉴 定抗 性茶树种质 , 从 而筛选 出抗性茶树品种( 系) 。
汪 云剐 等通 过 田间 自然 鉴定从 1 0 5份 云南 茶 树
1 . 1 茶树抗虫种质筛选 曾莉等经 田间和室 内鉴定试验 , 从3 O份资源材

料中筛 选出对茶苗根结线虫病 高抗材料 5份 , 抗性 材料 1 3 份 。随后 , 通过笼内产卵量 、田间产卵选择 性和 田间种群密度调查等试验 , 对3 0份资源材料进
张觉 晚等 研究 了不 同茶 树 品种对 丽纹 象 甲 的抗 性程 度 , 从 中鉴定 出抗 丽纹 象 甲品种 4个 , 中抗 品种
1 1个 , 感 性品种 1 2个 , 黑 叶水 仙 、 乌龙、 政 和大 白、 毛蟹 、 水仙 7 9 0 1 、 铁 观音 等 品种 抗性 较 强 , 适 于在 丽 纹 象 甲严重 区种植 。 通 过调 查宫 崎县 综 台农 业 试验 场茶 叶分 场 及鹿 儿 岛茶 叶试 验 场 的 2 7 6份 茶 树 品种 、 品 系对 桑 白蚧 .
茶树 是多年 生 的木本植 物 , 易受病 虫的侵扰。 在生产上 , 人们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 , 通过对茶树喷 施农药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但 是随着人们 的食品 安全意识的提高 , 茶 叶绿色无公 害食 品越来越受到 关 注 。因此 , 通 过 研究 茶树 的抗 病 虫性 , 培 育 高抗性 品种 , 可 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 防止农残超标 , 对茶叶 的出 口创 汇有 一 定 的促 进 作用 。抗性 育种 已经成 为 2 1 世 纪 茶树 育 种 的重要 目标 。 从2 O 世纪 8 0 年代至今 , 我 国茶树育种工作取 得 了显 著进展 , 茶树 育种 目标 经历 了 “高 产 一 优 质 早 生 一 多抗” 的发展 历 程 , 育 种 手 段 从 传 统 的单

福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福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DOI :10.20045/ki.issn.2096-0220.2023.06.001引文格式:俞滢,梁子钧,张磊,等. 福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 茶叶学报,2023,64(6):1−12. 优秀学者论坛 俞滢,女,1990年生,茶学博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任《茶叶学报》青年编委。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各1项。

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Scientia Horticulture 》《Molecules 》《园艺学报》《分子植物育种》《茶叶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

福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俞 滢1,梁子钧1,2,张 磊1,赵翊暄1,2,陈 强1,2,杨如兴1*(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3;2.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摘 要: 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特异资源种类繁多,这些茶树特异资源为研究茶树遗传多样性和茶树生物化学特性发挥重要的作用。

茶树特异资源研究有利于拓展茶树资源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实现更高的市场价值。

本文综述了福建地区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咖啡碱、低咖啡碱、高苦茶碱、高EGCG 、高EGCG3"Me 、叶色变异、高香型等茶树资源的研究进展,对今后茶树特异品种资源应用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茶树遗传育种的研究重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特异;育种;进展中图分类号: TS272;S57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2096−0220(2023)06−0001−12Research Progress on Specialty Tea Germplasms of FujianYU Ying 1, LIANG Zi-jun 1,2, ZHANG Lei 1, ZHAO Yi-xuan 1,2, CHEN Qiang 1,2, YANG Ru-xing 1*(1. Tea Research Institute ,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jian Branch of National Tea Tree ImprovementCenter , Fuzhou , Fujian 350013, China ;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 Fujian Agriculture andForestry University , Fuzhou , Fujian 350002, China )收稿日期: 2023−12−01初稿;2023−12−15修改稿基金项目: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1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J05065);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23R1089);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自由探索科技创新项目(ZYTS2023007)。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综 述
器栅 厕资蹰哟眈 与德 研宽逛腮
晏嫦妤 罗军武 长沙 4 0 2 1 18) ( 湖南农业 大学 园林 园艺学院


茶树种质资源是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和 生物技 术研 究的
物质基 础 , 具有十分重要 的价值和 意义 。 本文 系统 阐述 了茶树 种质 资源
的收集与保存 方法及 国内外有关研 究的主要 成就和进展情况,并对茶
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的研 究提 出了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茶树 ; 种质资源; 收集 ; 保存 ; 望 展
种质资源是农作物育种 的物质基础 。茶树 种质 资源是作 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 成部分 , 是茶学 领域研究 的基础。茶树种 质资源 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 三个 部分 :一是种质资源的考察 与收集 ; 二是种质资 源的保存 ; 三是 种质资源 的评 价与利用 。 其中种质 资源收集 与保 存数 量的多寡和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 茶树 育种 和茶树生物学研究 的深 度和广度 ,也反应一个 国家 的科技进步水平。世界各产茶 国都在这方面做 了大量 的工作 , 取得 了一些 富有成效 的进展 。本 文就茶树种质资源 的收集 与 保存 的方法 、 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趋 势作一综述 。 1茶树种质资源 的收集
11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 .
8 , O份 除川南 、 北有少数野生 大茶 树外 , 黔 多为栽培型灌木茶 树。18 —19 9 6 9 0年在海南岛五指 山区 8个县考 察征集 6 份 , O
海南野生茶树多为小乔木大叶类 。9 1 19 年 对黔西南 、 19 — 94 桂
西南 、I 川 北和陕 南 6 县进行 考察 征集 4 0份 , 西南 和桂 3个 0 黔 西多为野生大茶树 。 同时在滇 、 、 、 、 赣 闽 皖 浙等省补充征集 3 6 9

茶树育种学第一章 种质资源

茶树育种学第一章  种质资源

• 5.研究茶树的染色体遗传的意义: • ①有助于了解茶树的起源、进化和分类,生物体的进化是 从简单到复杂,反映在染色体核型上也是如此,因为从染 色体的核型分析可反映出茶树的起源和进化方向,此外, 染色体核型分析还可反映出茶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并 作为分类的重要指标(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称型比不对称 型原始) • ②有助于了解茶树不孕的原因(机理) • 研究表明:茶树在减数分裂中形成二倍体的数目(比例) 是影响茶树结实率的重要因素。因此,2倍体结实率>奇 数倍体,整数倍体>非整数倍体,除了染色体数能制约茶 树结实率,还有其他的因素也能制约到茶树结实率,如花 粉管粗短等
色受单基因控制,而红色、紫色则受多基因控制,在茶树叶片 的颜色类型中,绿色和紫色的遗传里最强。(此外,叶色还可 作为品质分类的一个指标) 2.叶形的遗传。茶树叶形包括叶的大小、形状、叶尖、叶缘、 叶片隆起性、柔软性等。茶树叶片形状与产量及品质有关,如 叶的大小与产量,叶的隆起性与品质,叶的形状与生化成分, 长叶的咖啡碱含量多过圆形。有些性状尽管不属于经济性状 (如叶缘、叶脉数)但与茶树进化有关,可作为茶树分类的指 标之一。 茶树叶形的遗传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形状: 茶树叶的形状通常分为3种:长叶,椭圆,圆形。他 们的区分标准是R值(即叶形指数长/宽)2.5以上为长叶, 2.0~2.5为椭圆,2以下为圆形,以椭圆形居多,茶树叶形受到 多基因控制,因此其变异表现为连续性的数量遗传。 ②大小 :茶树叶片大小分为四个级别,叶面积(长×宽×0.7) >40c㎡为大叶,20~ 39c㎡为中叶,< 20c㎡为小叶,叶片大 小的遗传特点与叶形的遗传特点相似。 ③叶面形状: 叶面隆起或平滑与茶叶品质有差,而且隆起性显
第一节:茶树的遗传
由于对茶树遗传的研究不多,现有资料也不多现对过去的 一些研究或成果作介绍: 一.茶树染色体遗传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对茶树染色体的研究。比较 有名的学者有孔恩司徒(cohtn stuant. 英国)、盛永氏、 大野氏、志村乔(日本)、詹梓金(中国福建)、陈尧玉 (中国安徽)、李斌(中国广州)等。他们他们的研究成 果主要在如下五个方面: 1.茶树染色体的数目,他们的研究表明,茶树的染色体组 由最基本的15条(也就是说构成茶树最基本一套染色体, 共数目构成为15条)组成,即x=15。茶树是2倍体植物。 即茶树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30条,即2n=30,茶树性细 胞的染色体数目为15条,由于茶树是一个随机变化的群体, 遗传

省农科院发掘研究低咖啡碱特异茶树种

省农科院发掘研究低咖啡碱特异茶树种

省农科院发掘研究低咖啡碱特异茶树种由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开展的低咖啡碱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研究,目前取得重大突破。

从中筛选出的两个品种经2年重复测定,咖啡碱含量符合国际市场上低咖啡碱茶的要求,由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开展的低咖啡碱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研究,目前取得重大突破。

从中筛选出的两个品种经2年重复测定,咖啡碱含量符合国际市场上低咖啡碱茶的要求,是极为稀有的低咖啡碱特异茶树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咖啡碱是茶叶中一种含量很高的生物碱,一般含量为2%-5%。

咖啡碱具有兴奋神经、祛除疲劳及增加心血管系统活动等保健功能。

然而由于其高度的兴奋作用,会引起焦燥不安、失眠、易醒、腹泻、头痛、心悸等症状,不适于儿童、妇女、老人及神经衰弱等疾病患者饮用。

近年来,低咖啡碱茶在欧美市场上较为流行。

据报道,意大利茶叶市场上低咖啡碱茶的销量占30%左右(约4000吨),加拿大低咖啡碱茶的销量占茶叶总销量的4%(约500多吨)。

目前,对低咖啡碱茶中咖啡碱含量没有统一标准,欧、美等国一般要求咖啡碱含量低于0.5%,中国、日本将咖啡碱含量低于1%的茶叶称为低咖啡碱茶。

迄今为止,我国茶树育种研究中,对低咖啡碱茶树的选育鲜见报道。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丰富,是茶组植物种类分布最多的地区。

“十五”期间,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联合开展了低咖啡碱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研究,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内初步筛选的120份茶树种质的咖啡碱含量分析检测。

结果表明:120份茶树种质的咖啡碱含量在0.07%—3.59%之间,从中筛选出M-7-28、M-9-19两份低咖啡碱特异茶树种质。

经2年重复测定,M-7-28、M-9-19的春茶一芽二叶咖啡碱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07%-0.26%,0.19%-1.0%,咖啡碱含量符合国际市场上低咖啡碱茶的要求,是极为稀有的低咖啡碱特异茶树资源。

我国山茶科种质资源观赏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我国山茶科种质资源观赏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山茶科(Theaceae )约有36属70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有15属480余种。

山茶科植物大多为常绿的乔木或灌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1-4]。

山茶科茶属的茶树和油茶属的油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山茶属的山茶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在园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6],中国主要有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 (Merr.)Sealy]、红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indl.)、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等。

目前,除山茶属外,山茶科植物应用于园林的种类相对较少,很多野生和半野生山茶科的植物观赏价值未被很好地开发利用[7]。

山茶科种质资源创新和应用历来受到国内外花卉界的青睐和关注,对山茶观赏价值评价是确定育种目标和合理选配育种材料的基础和关键环节[8]。

山茶科植物种类繁多,品种观赏特性各不相同,要求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观赏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因子复杂的体系,目前的评价指标具有主观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有必要建立可操作、可量化、科学系统的观赏性状价值评价体系,为观赏型山茶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1植物观赏价值常见评价方法植物观赏性状评价方法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单指标评价到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发展过程。

人们既要求园林植物花大、色艳,也要求具有常绿、姿美、味香等优点。

因此,植物观赏价值评价需要一个客观、全面、科学和定量的综合评价体系,而系统科学、灰色系统理论及统计数学等学科的发展,为观赏性状评价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现有文献记载的植物观赏价值评价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评价方法较多,如百分制记分法、心理物理学法、感官评分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加权评分法,以及近年来的层次分析法(AHP 法)等[9-23]。

陈俊愉等和王菲彬等对梅花、玫瑰和金花茶等采用百分制法进行观赏价值评价,该方法直观、简洁、使用方便,但是主观随意性强,要求评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9-10]。

茶树种植资源简介

茶树种植资源简介

茶树种质资源简介种质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亦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是指一切具有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包括品种、类型、近缘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

茶树种质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领域研究的基础。

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种质资源的考察与征集;二是种质资源的保存;三是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其中保存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保存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茶树育种和茶树生物学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世界各国各主要产茶国均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进展。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状况和未来研究趋势作一综述。

一、茶树种质资源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未来茶树育种工作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能否得到持续而大量的供应,种质是改良品种的物质基础,也是茶树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从目前研究水平看,茶树种质资源至少能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品质育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作为全球性饮料,其品味有待于不断提高,如低咖啡因茶、高香型茶、果味茶、高酯型儿茶素茶等品种的选育,无疑将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茶叶的需求。

氨基酸成分的基因改良是茶树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

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在绿茶品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对红茶来说,多酚类物质的作用非常重大,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为品质育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高光效育种茶树属于C3植物,植株的光合效率较低,但在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株型结构是提高光合效率和群体产量的首要条件。

理想的株型,个体间的竞争和干扰最小,能最有效地共同利用光、热、水、气等营养条件,而植株本身光合功能强,呼吸消耗低。

实践证明,骨干枝粗壮,分枝层次多二分布均匀、叶层厚、芽密度大、叶色绿、叶角小、树幅大、根系发达,特别是生理机能强的多为光合效率高的树型。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宜宾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素有“宜仁宜宾,皆好茶之邦”之誉。

茶树作为宜宾市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种质资源的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对于宜宾市茶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和良种选育研究进展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宜宾市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地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茶树的生长。

宜宾市的茶叶主要产于高山和山脚平原地区,优质的茶树种质资源得天独厚。

据统计,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主要分为乌龙茶、绿茶、红茶和黑茶四大类,品种繁多。

1.乌龙茶宜宾市乌龙茶品种以“铁观音”、“水仙”、“大红袍”等为主,其茶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是宜宾市茶叶的重要品种之一。

2.绿茶宜宾市的绿茶主要有“碧螺春”、“狮峰”、“黄山毛峰”等,这些绿茶叶色青翠,清香扑鼻,口感鲜爽,具有独特的风味。

3.红茶宜宾市的红茶主要有“川红”、“宜红”等品种,这些红茶叶色红润,香气扑鼻,口感醇厚,备受欢迎。

4.黑茶宜宾市的黑茶以“普洱茶”为主,因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受到茶叶爱好者的青睐。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多样,品质优良,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二、良种选育研究进展在茶树良种选育方面,宜宾市茶叶研究院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1.品种改良宜宾市茶叶研究院通过多年的品种改良工作,在“铁观音”、“水仙”、“碧螺春”等品种上进行了有效的改良,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新品种,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2.抗病性研究茶叶研究院开展了茶树抗病性的研究工作,针对茶树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培育出一系列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新品种,有效地提高了茶树的抗病能力,减少了农药使用,保障了茶叶的食品安全。

3.新技术应用茶叶研究院还开展了新技术的应用研究,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提高了茶叶的加工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了宜宾市茶叶产业的升级。

茶树品种资源检索数据库的构建的开题报告

茶树品种资源检索数据库的构建的开题报告

茶树品种资源检索数据库的构建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茶树是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特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市场需求量。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叶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叶产业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能够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

茶树品种是决定茶叶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品种的优良程度直接影响着茶叶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茶叶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茶树品种的需求和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对茶树品种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利用已成为茶叶生产和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茶树品种资源检索数据库的构建已成为茶叶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

该数据库能够为茶叶相关研究人员提供茶树品种资源的全面信息,使得从事茶叶栽培、育种、鉴定、评价、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更加高效和全面。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构建茶树品种资源检索数据库。

具体内容包括:1. 茶树品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2. 建立茶树品种资源检索数据库;3. 数据库的开发和优化。

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茶树品种资源检索数据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调研和分析。

2. 数据收集法:通过实地调查和网络收集等方法搜集国内外茶树品种资源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录入。

3. 数据库设计法:采用MySQL等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构建。

4. 数据库优化法: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数据表分区、存储引擎等技术手段对数据库进行优化。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构建具有全面性、实用性和易用性的茶树品种资源检索数据库。

该数据库将集成大量的茶树品种相关信息,包括品种特性、产地分布、培育历史、主要栽培技术、经济价值等,并能够提供多种数据检索方式和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

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和优化,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我国茶树品种资源,促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的时间安排和预算如下:时间安排:1. 文献综述和概念设计:2个月2. 数据收集和录入:4个月3. 数据库设计和构建:6个月4. 数据库测试和优化:2个月5. 编写论文和答辩:2个月预算:1. 硬件及软件:50000元2. 实地调查和网络收集经费:10000元3. 人员工资:80000元4. 其他费用(文献费、论文发表费、差旅费等):20000元总计:160000元。

新农科视域下茶树育种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新农科视域下茶树育种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新农科视域下茶树育种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刘升锐;朱俊彦;蒋家月;韦朝领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24()3
【摘要】茶树育种学是茶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是研究茶树新品种选育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在课程建设中深入挖掘思政内容,并将其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可以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核心价值观引领互融共进。

开展课程思政不仅能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职业情怀,增强学生兴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乡村振兴培养高质量新农科人才。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刘升锐;朱俊彦;蒋家月;韦朝领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新农科背景下“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园艺试验与统计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3.“新农科”视域下《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
4.新农科背景下“土壤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5.新农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作物育种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素有“中国茶都”之称。

近年来,为了提高茶树的产量和质量,宜宾市茶叶良种选育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宜宾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

据统计,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共有100多个品种,涵盖了大叶种、小叶种和三大类茶树,适应了高海拔、低海拔、山地、平原等不同环境的种植。

宜宾市最具特色的茶树品种之一为巴蜀大叶种。

巴蜀大叶种叶片肥厚,叶色油绿,香气浓郁,口感醇厚,是宜宾市优质茶叶的主要品种之一。

宜宾市还拥有杂交茶、尖茶、毛尖等优质茶种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二、良种选育研究进展为了提高宜宾市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宜宾市茶叶良种选育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品种改良和育种技术的应用,已经选育出了一批高产、抗病、优质的茶树新品种,为宜宾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 品种改良在品种改良方面,宜宾市茶叶育种专家积极开展茶树育种工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传统品种进行改良和优良品种的选育。

据介绍,他们选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比如香甜度更高、香气更浓郁、品质更优的茶树品种。

2. 抗病研究3. 老品种保护除了培育新品种,宜宾市茶叶产业还注重对传统老品种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对传统品种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宜宾市茶叶产业保持了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虽然宜宾市茶树良种选育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品种改良工作尚未形成长期连续的选育体系,研究成果在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茶树抗性品种的研发力度不够,病虫害仍然是制约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宜宾市茶叶产业在老品种保护和传承方面还需加强,避免传统品种的丢失和质量下降。

茶树品质性状及优良品种的遗传改良研究

茶树品质性状及优良品种的遗传改良研究

茶树品质性状及优良品种的遗传改良研究茶叶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而茶树是茶叶产生的源头。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茶树的遗传改良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茶树品质性状的遗传及优良品种的遗传改良研究。

一、茶树品质性状的遗传1.茶树品种的形态特征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树高约10米。

不同品种的茶树形态差异很大,比如叶子的大小和形状、树干和枝条的强度等。

这些形态特征对茶树的适应性、生长速度以及茶叶品质都有影响,而这些特征的遗传基础主要是掌控茶树的染色体。

2.茶树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茶树是同源多倍体,不同品种的茶树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差异很大。

因此,茶树品种之间的杂交并不容易成功,而且其杂交后代的表现也很难预测。

但是,通过分析茶树基因组序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茶树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为育种提供更多的信息。

3.茶叶药理成分的遗传控制茶叶中含有许多药理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对茶的品味和功效都有重要影响。

茶叶药理成分的遗传控制是通过基因调控来实现的。

许多研究表明,茶树不同品种药理成分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一些品种的含量更高,因此更受欢迎。

二、优良品种的遗传改良研究1.传统育种方法传统的育种方法是通过选择和杂交,筛选出表现优良的杂交后代。

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低且耗时较长,很难直接得到理想的品种。

因此,学者们将注意力转向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

2.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实现对基因组的高度定向和精准编辑,这为茶树基因组的优化和改良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茶树基因组进行了编辑,实现了茶叶中皂苷酯代谢途径的调控,进一步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抗病能力。

3.基因组学的应用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中基因和DNA序列的一门学科。

茶树基因组的测序揭示了茶树天然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发现茶树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及茶树基因组的功能基因,进一步推动了茶树的遗传改良。

六堡茶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六堡茶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六堡茶种质资源调查初报邱瑞瑾;马士成;黄丽蕴;龙志荣;于翠平;曹中环;郑新强【摘要】通过对六堡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六堡茶品种资源在苍梧全县、藤县金鸡镇、岑溪市南渡镇等地均有分布,以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为主要分布地.这些茶原料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6.6%~56.4%,茶多酚含量为32.2%~49.7%,氨基酸含量为2.7%~5.2%,咖啡碱含量为2.7%~6.6%,儿茶素含量为17.5%~24.6%,适制六堡茶和红茶.%An investigation on Liupao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was carried out and it showed that Liupao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distributed in Cangwu County, Jinji Town of Tengxian County, Nandu Town of Cenxi City, among which Liubao Town and Shizhai Town were most important places.Tea leaves from these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contained 46.6%-56.4% water soluble substances, 32.2%-49.7% tea polyphenols, among which tea catechins are 17.5%-24.6%, 2.7%-5.2% amino acids and 2.7%-6.6% caffeine.The tea leaves are suitable for processing Liupao tea and black tea.【期刊名称】《茶叶》【年(卷),期】2017(043)001【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六堡茶;种质资源;调查【作者】邱瑞瑾;马士成;黄丽蕴;龙志荣;于翠平;曹中环;郑新强【作者单位】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梧州 543003;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梧州 543003;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梧州 543003;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梧州 543003;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梧州 543003;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梧州 543003;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梧州 543003;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梧州 543003;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梧州 543003;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梧州 543003;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梧州 543003;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梧州 543003;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 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02六堡茶是我国历史名茶,是梧州特色优势农业产品,属黑茶类;因其原产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

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特产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中国,茶叶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的种质资源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及如何在茶叶产业中更好地利用种质资源。

一、茶叶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种质资源是指包括良种、中间型种和野生种在内的所有生物资源。

在中国,茶叶种质资源很丰富,主要分为良种、中间型种和野生种三类。

其中,良种是指经过良种选育和繁殖而得到的优良茶树种,主要用于茶园种植;中间型种是指在野生茶树上通过观察和选育得到的,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茶树种;野生种则是指在大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原生态茶树。

目前,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良种筛选:通过观察和分析茶树的生长特点和叶片、花、果等各个部位的形态特征,筛选出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茶树种。

2. 中间型种鉴定:通过对野生茶树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中间型种。

3. 野生种保护和开发:通过对野生茶树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和保护珍稀野生茶树种,同时也发掘和利用野生茶树的种质资源。

4. 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在茶叶导向的基础上,不断利用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拓展新的市场和领域。

二、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高品质茶叶的选育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茶多酚是茶叶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具有防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因此,茶叶的品质对于客户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对良种及野生种与其他茶树品种的交配、筛选、繁殖和推广,才能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高品质茶叶。

以龙井茶为例,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名品之一,它是根据茶叶的生长环境、品种和加工工艺而得到的。

在龙井茶的选育过程中,需要筛选出适合生长在西湖地区的良种茶树,通过精细加工而得到龙井茶。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王春梅2陈叙生1曾旭1叶玉龙1刘跃云1(1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2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摘要:本文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及保存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四种标记手段方面,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归纳概述,旨在为茶树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标记1前言1.1背景现状我国种茶历史悠久,茶区分布辽阔,地跨暖温带、亚热带、边缘热带。

西自东经94O的西藏自治区米林,东至东经122O的台湾省东岸,南起北纬18O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O的山东荣城。

经过人工培育以及复杂的自然条件的影响,现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树种质资源。

世界山茶科植物约有23属380多种,我国就有15属260多种。

据俞德浚研究报道,早在1951年茶属全世界已发现约100--15种,我国西南地区就有60多种。

丰富的茶树资源有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且有性状独特、多种多样的野生茶树,种类琳琅满目。

Harbime J.B指出,大茶树是一个巨大基因库,从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分类等,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各类型茶树的系统比较研究,王平盛、虞富莲等发现在形态特征、遗传基础等方面茶树由野生型到栽培型都发生了连续的、渐进的变化,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我国茶树圃现已保存茶树种质的类型包括野生资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遗传材料和其他各类的茶树资源。

野生资源是非人工栽培的茶树,不包括荒芜的栽培茶树。

地方品种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产上长期栽培的农家品种,包括有性系和无性系两类。

选育品种是采用单株选择、人工杂交或诱变等育种法选育,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机构或鉴定。

品系是采用单株选择、人工杂交或诱变等育种选育,并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已进行过品系比较试验而未进行品种区域性试验的株系。

灵山县茶树品种选育试验初报

灵山县茶树品种选育试验初报

灵山县茶树品种选育试验初报灵山县位于中国南部,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一个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

近年来,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灵山县开展了茶树品种选育试验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在我们就来简要报告一下试验的初步成果。

一、试验范围试验范围主要在灵山县内的几个茶园进行,总面积为50亩。

茶园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等条件各异,这为试验结果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二、试验目的1.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茶树品种,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2. 研究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茶树栽培技术,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3. 探索新的茶树栽培模式,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

三、试验内容1. 茶树品种选择:在试验范围内采集了10个不同品种的茶树,包括当地常见的传统品种和外地引进的新品种,对比它们的生长情况和茶叶产量,初步筛选出了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茶树品种。

2. 栽培技术研究:针对筛选出的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茶树品种,研究了不同的栽培技术,包括施肥、灌溉、修剪等,以及对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初步得出了适合当地的栽培技术方案。

3. 茶叶经济效益分析:对比了不同茶树品种和栽培技术下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以及不同品种和质量的茶叶的市场行情,初步分析了各种方案下的经济效益。

四、初步成果五、效果展望在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优化茶树品种选育试验方案,争取更好的试验效果。

我们还将对试验中得到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推动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六、总结灵山县茶树品种选育试验初报中,我们展示了试验的范围、目的、内容、初步成果和效果展望。

试验的初步成果表明,在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茶树品种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能够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于提高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希望能够取得更好的试验效果,为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余素红-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余素红-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5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余素红1 洪永聪2 曾明森1 王定峰1(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福建福安 355015 2 青岛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 山东青岛 266109 )茶树[Camellia sinenesis (L.)O. Kuntze]源于中国,兴在亚洲,传向世界,有着重要的社会、生态和经济价值。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茶产业是我国丘陵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效益明显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现代高新技术显现出越来越强的支撑作用。

最近十多年来,茶树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成为茶树科学研究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一个领域[1]。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用现代生物技术构建茶树育种的新技术平台,研究茶树抗性特性,分析茶树功能基因的作用机理,阐明茶叶和人类健康的关系,是提升我国茶业核心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的客观要求。

本文主要针对近几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做一综述。

1 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茶树DNA 分子标记技术与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2]。

DNA 分子标记具有数量多,多态性高,不受季节、环境条件限制,不影响目标性状表达,能够鉴别出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提供完整的遗传信息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茶树遗传多样性评价、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领域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3]。

从Bostein 等[4]提出将RFLP 作为遗传连锁图谱以来,DNA 分子标记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多种DNA 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茶树科学研究中,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5],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 ampl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6],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epolymophic DNA ,AFLP )[7],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8],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repeat ,EST )等[9]。

云南省曲靖市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云南省曲靖市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云南省曲靖市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以茶叶种植业闻名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

为了充分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近年来,曲靖市政府相继启动了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工作,旨在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一、调查范围及对象本次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曲靖市范围内的主要茶叶种植地区,包括麒麟区、沾益区、马龙区等县市。

调查对象主要是农民茶园和茶叶企业,以及研究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

二、调查内容1. 茶树品种调查:对茶树品种进行综合调查,包括原生种、优良品种以及引进品种等,了解各品种的特点、产量、适应性等。

2. 茶树资源分布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地图测绘,了解曲靖市茶树资源的分布情况,掌握茶树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特点。

3. 茶树生长环境调查:对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调查,包括土壤、气候、海拔等因素,分析对茶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 茶树病虫害调查:调查茶树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影响程度,了解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措施。

5. 茶树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了解茶树资源的利用现状,包括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市场需求以及茶叶产业链的整体情况。

三、调查成果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调查和数据搜集,得出了以下成果和分析:1. 茶树品种丰富多样,包括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多个系列,其中普洱茶是曲靖市的特色品种,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

2. 茶树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和丘陵地区,这些地方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3. 茶树生长环境优越,但也存在一些病虫害问题,主要包括茶树红蜘蛛、白粉虱、茶树褐飞虱等,对茶叶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4. 茶树资源利用现状良好,曲靖市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茶叶产业链,包括茶园种植、茶叶加工和茶叶销售等环节,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四、意义与建议本次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对曲靖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当地政府和农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一、引言种质资源是开展茶树种质创新、育种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组成之一。

茶原产中国,在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和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茶树、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

我国高度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分圃,作为茶树资源的永久保存基地。

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资源鉴定评价逐步从表型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科式展现状和进展(一)发展现状与动态1. 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与保护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起始于2 0世纪5 0年代,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收集工作集中在2 0世纪8 0-9 0年代,当时曾对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和海南等茶叶主产区的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收集[ l ] 。

近年来,茶树资源的收集主要靠科研人员的自发需求,但收集手段和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如全球卫星定位仪( GP S )、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电脑的应用使资源考察及信息的采集更加准确、可靠。

通过不间断的收集,截至2 0 0 9年年底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勤海分圃已收集保存各类茶组植物资源近3 0 0 0份,其中,约1 0 %为野生资源、6 0 %为地方品种、3 0 %为选育品种和育种材料。

此外,在各省市茶叶研究所分散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约有4 0 0 0份(含部分重复保存的资源)。

茶树资源以迁地保存和保护为主。

在保存方式上,除植株形式外,还有室内营养体保存、DNA库等辅助保存形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组培技术在室内保存了200 余份野生及濒危茶树资源,利用超低温冷藏方式保存了600 余份各地茶树资源的DNA 样本。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开始关注茶树原生境保护的问题。

2005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 (云政办发[ 2 0 0 5 J 9 4号) ,从政策上对野生茶树原生境保护给予了支持。

2008 年,福建省启动了茶树品种资源保护项目,浙江省启动了龙井群体种和妈坑种的原生境保护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茶树资源的鉴定与评价(1) 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演化。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野生资源丰富多样。

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是开展资源鉴定和编目的基础。

在茶树分类学研究中,早期主要以叶、花、果等形态学性状为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子包粉显微形态分析和DNA分子标记技术等逐步得到应用[ 2],为茶组植物种的分类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茶组植物的种通过归并逐步得到简化,从原有的40多种和变种归并为1 2种6变种[飞再到5种和2变种[ 4 ] 。

目前,茶树的分类学研究已呈现出形态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和分子系统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现象。

茶树的形态演变和时空演化规律是茶树种质资源学科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大量野生资源和栽培茶树的形态学观察,关于形态演化基本形成了如下共识,即存在树型从乔木型到灌木型、花冠从大到小、子房从5室到3室、果实从大到小的演变规律[ 3 , 4 ] 。

但关于茶树的起源中心和演变路径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20 世纪80~90 年代,根据资源考察的结果,曾提出滇东南[ 5J或滇、桂、黔毗邻地区[ 3J为茶树的起源中心。

在地理演化上,根据地区间暗烯指数的多样性分布,推测出四条可能的地理演变途径[ 6],但由于地区间样本数量不平衡,样本代表性不足等问题,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最近,根据E ST- S SR 分子标记对国内各地区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推测茶树在中国沿海路或水路传播的可能性较大[ 7 ] 。

由于茶树起源演化属于基础研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投入不足,因此进展缓慢。

(2) 鉴定评价方法和技术。

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是优异资源发掘和利用的基础。

形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学、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在茶树种质鉴定中均得到了应用[ 1 ] 。

近年来,为了提高种质鉴定评价的效果和效率,在鉴定评价方法的标准化、核心种质构建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 鉴定评价方法和技术的标准化。

长期以来,茶树资源的鉴定评价缺乏统一的描述性状、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同单位采用的性状描述、鉴定技术方法和评价标准各异,使鉴定数据缺乏可比性,影响了国内不同单位之间资源数据信息的共享。

2005 年,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丛书《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町的出版以及农业行业标准?NY/ T 1 3 1 2 - 2 0 0 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茶树? [ 9 J 的发布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 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茶树种质保存、鉴定和评价的1 1 0个描述术语进行了定义,制定了数据标准、性状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性状分级标准;而(( NY/ T 1 3 1 2 - 2 0 0 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茶树》则对茶树的64 个重要性状的鉴定方法进行了规范。

2) 核心种质构建。

建立茶树核心种质库是提高资源鉴定和发掘效率的重要策略。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茶树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取样策略开展了研究,确定了以茶区一对数比例一聚类取样的初级核心种质的取样策略[ 1 0 ,I l],采用该取样策略构建了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共5 3 2份资源,占全部资源的2 0 % ,涵盖了9 9 . 7 %的表型变异类型。

通过分子标记对其中4 1 4份资源的鉴定和筛选,初步构建了含有3 6 0份资源的中国茶树核心种质库[ 1 1 ] 。

茶树核心种质库的构建有助于加快优异种质和基因的发掘,便于优异资源的育种利用。

3) 分子标记成为鉴定评价的重要工具。

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茶树资源鉴别、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分子系统学等研究的重要工具[ 1 2 ] 。

在茶树上应用的标记类型逐步由原来的随机显性标记RAP D、AF LP和I S SR 等开始向锚定的共显性标记S SR技术转变。

近两年S SR标记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研究重点,特别是随着公共核酸数据库中茶树eDNA序列的不断增加,茶树EST-SSR 标记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 1 3 1 6 ] ,公开发表的ESTSSR引物有100 对以上,但远远还不能满足茶树遗传分析的需要。

在国内,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基于茶树新梢和幼根eDNA文库的自行测序结果[ 17-18]与公共数据库资源,开发了E ST- S SR标记3 5 0余对,已应用于不同省区茶树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1 9- 2 1 ],今后将利用这些自主开发的标记重点开展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遗传演化、关联分析等研究。

茶树基因芯片研制成功为今后高通量地开展茶树基因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2飞将促使茶树优异资源发掘由表型转入到基因型时代。

(3) 茶树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如何发挥我国茶树资源的优势,促进其在茶树育种、新产品开发及基础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利用效率,是近年来资源、工作的重要内容。

1) 标准化网络数据库的建立。

根据植物种质资源共性描述规范川和《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按照统一规范的性状描述方法、鉴定评价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开展种质资源、信息的整理和整合,建立了基于网络查询的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包括编目数据库、共性数据库、特性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

2) 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的初步建立。

2008 年,由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牵头,联合云南、广东、广西、重庆和贵州等省(市、区)级茶树资源保存单位,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通过平台建设,各参与单位依据统一的资源描述符和鉴定评价标准开展资源数据信息的整理,通过整合将数据导入统一的数据库,促进资源信息的整合和共享。

通过平台的有效运作,将有更多的单位参与,进而可整合全国的茶树资源人才队伍,建立全国茶树资源考察收集、保存、保护和鉴定协作网,为进一步深入茶树资源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重大进展1. 我国茶树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资源保护得到重视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及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实施,为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及副海茶树分圃的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提供了资金保障。

1 5年间共收集各类茶树资源近千份,引进国外资源上百份,国家圃的资源保存量达到了近3 0 0 0份。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省级茶叶研究机构如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省级资源圃的保存量均超过了1 0 0 0份。

2. 资源鉴定评价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除形态学、农艺学等表型鉴定外,分子标记已成为种质鉴定的重要工具。

基于我国茶树核心种质,借助E ST- S SR分子标记对我国不同地区和类型的茶树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飞初步探明了我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的特点,即遗传多样性从茶树原产地云南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这为深入研究我国茶树遗传演化的地理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同类型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较显示,野生茶树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这说明在栽培驯化和人工选择压力下,栽培茶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下降。

研究还表明[ 7],中国茶树资源存在明显的遗传结构,茶树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源于茶树群体内的遗传差异,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对整体遗传多样性的贡献较少,这对今后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通过资源鉴定评价,近年来发掘了一批优异基因资源,如具低咖啡碱、高茶氨酸、高EGCG[24]、高EGCG3Me[ 25]、抗茶橙瘿螨[26]、抗黑刺粉虱[ 27 ] 等性状的茶树种质,这些资源是今后开展茶树育种的重要材料。

除优异资源发掘外,近期更借助关联分析技术,开展重要性状相关的等位基因位点鉴定[28]。

初步研究表明,茶树自然群体中存在较广泛的位点连锁不平衡现象,因此基于自然群体,开展分子标记与茶树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具有可行性。

通过对选育品种的E S T- S SR基因分型,在位点连锁不平衡和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初步鉴定出了与叶片长度、咖啡碱含量显著关联的DNA分子标记[ 7],该研究结果有利于促进今后茶树资源优异等位基因的鉴定、发掘和育种利用。

3. 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根据植物种质资源共性描述规范和《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规定的描述符和数据标准,建立了茶树种质资源共性数据库和特性数据库。

截至2 0 0 9年年底,共性数据库共包含了2 2 0 0份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基本特性等描述信息,特性数据库共包含了1 5 0 0份茶树资源的形态、品质、抗性等1 0 0多个描述符的数据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