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换热器管板的有限元分析设计_季维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换热器管板的有限元分析设计
季维英, 陆荣钧
( 南通职业大学 机械工程系, 江苏 南通 226007)
摘 要: 应用 ANSYS 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某换热器管板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 并进行温度场分
析, 得出管板上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同时, 按照 JB4732- 1995《钢制压力容器— ——分析设计标准》分析
力进行详细分析。 3.1 温度场分析
分析的重点在于换热器稳定工况下的温度分 布情况, 因此, 可仅进行稳态热传导分析。通过求 解得到模型温度场分布云图如图 4。该结果直观 地验证了管板温度分布的“表皮效应”[ 3 ]。
NODAL SOLUTTON SUB=1 TIME=1 TEMP ( AVG) RSYS=0 SMIV=150 SMX=220
表 1 7 种操作工况
操作工况描述
载荷工 操作工 况组合 况编号
稳态工况 启动 瞬间
正常操作 管程先开 壳程先开 管 程 、壳 程 同 开
Pt+Ps+T 7
Pt

Ps

Pt+Ps

停止 瞬间
壳程先停 管程先停 管 程 、壳 程 同 停
Pt+T

Ps+T



4.2 有限元结构分析结果 为在后处理中可按 JB4732 应力 分析标准进
力 、壳 程 压 力 和 温 度 载 荷 三 种 载 荷 工 况 以 不 同 方 式组合的作用。因此, 对管板进行强度分析时如 果只分析载荷同时作用的正常操作工况是不充 分的, 因为不能保证这种工况一定是危险工况。 上述三种载荷可以组成 7 种不同的瞬态或稳态 操作工况[ 3 ], 如表 1 所示。
图 9 改进后的热应力分布云图
由图 9 可知, 最高热应力强度值由原来的 407 Mpa 下降到了 262 MPa, 并且最大应力强度 值发生在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处, 其次是管板与 壳体的连接处。管板与壳体连接处沿壳体厚度、 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沿管板厚度方向分别作应力 校核线, 路径如图 6。对应力强度进行线性化处 理, 结果如图 10、图 11。
1 换热器的载荷工况及初始设计结果
换热器载荷工况具体数据为: 壳程工作压力 0.8 MPa, 壳 程 进/出 口 侧 温 度 20 ℃/150 ℃, 壳 程 材料为 Q235- A; 管程工 作压力 4.5 MPa, 管程 进/ 出口侧温度 220 ℃/100 ℃, 管程材料为不锈钢。先 对图 1 所示的换热器结构, 参照 GB151 常规设计 方法[ 1 ], 给出初始设计方案: 管板上共有 117 根换 热管, 管板左右、上下对称; 壳体公称直径 500 mm, 壳体壁厚 8 mm;管 板 厚 度 74 mm; 管 板 外 径 同 设 备法兰外径 695 mm; 换热管规格 Φ32×3.5。
TOTAL
2538.635
2315.695
2092.755
1869.815 0
Pt+T, path1
APR 4 2006 21∶46∶30
1.6 3.2 4.8 6.4 8 DIST
图 7 工况 5 路径 1 上应力强度曲线
为对管板进行强度分析, 表 2 列出了工况 3 ( 即热应力工况) 及工况 5 ̄7 路径 1 上的应力强 度和许用应力强度的比较。
Path2 为 穿 过 与 换 热 管 相 连 处 管 板 厚 度 的 路 径 , 而 Path3 为穿过布管区管板厚度的路径。管板路 径均为从壳程到管程方向, 壳体路径为内侧到外 侧方向[ 5 ]。
通过分析发现, 所有工况下路径 2 及路径 3 上的应力强度值均合格, 而在工况 5、工况 6 及工 况 7 下, 路径 1 上最大应力强度值均超出许可值, 评定不合格。因此, 这三种工况为危险工况, 且工 况 5 为管程压力与温度载荷同时作用, 是最危险 工况。图 7 所示为工况 5 路径 1 上应力强度分布 曲线。
图 5 热应力分布云图
70
第3期
季维英, 等: 某换热器管板的有限元分析设计
续, 尤其管板厚度大, 形成了局部的应力集中; 再 者, 管板与壳体材料的差异, 导致两者膨胀及收 缩的不协调, 这也是导致热应力高的不可忽视的 因素。
4 不同操作工况下管板的应力分析和强度 校核
4.1 结构分析的 7 种操作工况 一般说来, 换热器在工作时要受到管程压
收稿日期: 2007- 07- 15 作者简介: 季维英( 1966- ) , 女, 江苏南通人, 副教授,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设备强度与应力分析。
69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7 年
1 ELEMENTS
MAR 8 2006 11∶27∶42
图 2 有限元计算模型图
2.2 载荷及边界条件
分析中, 根据设备实际操作时的情况, 考虑了
管程进料口
管程出料口
导热油进口
图 1 换热器结构简图
2 有限元计算模型
2.1 模型的建立 由于现有的计算条件所限, 应用有限元分析
时[ 2, 3 ], 为简化计算, 建立模型时只考虑管板、壳体 和管束部分, 法兰垫片用等效的均布比压来代替。 由于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左右前后对称, 所以分析 模型只需取该结构的四分之一, 且忽略管子在管 程侧的外伸长度; 在壳程侧, 保留有限长度的外伸 管子和壳体。根据边缘效应的影响, 外伸长度公式
NODAL SOLUTTON STEP=1 SUB=1 TIME=1 SINT ( AVG) DMX=1.229 SMIV=236008 SMX=.407E4+09
MAR 22 2006 21∶21∶01
236008 .455E+08 .907E+08.136E+09 .181E+09 .226E+09 .272E+09 .317E+09.362E+09.407E+09
为 "L≥2.5"Rt 。 为更真实地模拟管板的应力状态, 壳体、管
板、管束全部采用实体单元。结构分析采用 8 节 点六面体单元 Solid 45; 传热分析采用的单元是 与 Solid 45 对应的热分析单元 Solid 70, 管板网格 划分采用扫描剖分, 扫描剖分后的单元具有规则 形状, 是明显成排的单元, 这对载荷的施加和收敛 控制是有利的[ 4 ]。有限元模型如图 2 所示。

POST1
STEP=1 SUB=1
( x10**5)
TIME=1
2221.110
SECTION PLOT
2114.479
SECTION COORD 2007.843
NOD1=16337
表 2 不同工况下路径 1 上的应力强度( MPa)
工况
一次应力 SⅡ 实际值 许用值
总应力 SⅣ 实际值 许用值



407
302

260.3
151
410
302

263.3
151
390
302

265.3
151
392.6
302
从表 2 可看出, 机械载荷工况的作用增加了 管板与壳体内壁处的一次局部薄膜应力, 管程压 力增加了该处的总体热应力的影响, 壳程压力则 削弱了总体热应力的影响。
MAR 21 2006 11∶20∶18
150 157.778 165.556 173.333 181.111 188.889 196.667 204.444 212.22 220
图 4 温度分布云图
3.2 热应力分析 热应力分析属于结构分析, 因此, 采用的有
限元模型为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 单元类型为 Solid45 实体单元。热应力分析的载荷为温度载荷, 其结果来源于热分析, 每个节点温度数据都存储在 热分析的结果 RTH 文件中。分析加载时只要将此 文件读入, ANSYS 则将节点温度作为体载荷施加。
行各处的强度校核, 根据分析得到的应力强度 ( stress intensity) 分布状况, 在 模型上选取 3 条 路 径, 如图 6 所示。Path1 为穿过壳体厚度的路径,
1 ELEMENTS
MAR 25 2006 21∶37∶42
Path2
Path3
Path1
tubesheet_mesh
图 6 路径分布示意图
热应力分布云图如图 5, 由图中看出, 热应力 强度最大值为 407 Mpa。最大应力发生在管板与 壳体连接的地方, 靠近底部; 在管板与外围的几根 换热管连接处热应力也较大。分析其原因是: 壳 体与管板连接处存在一个温度急剧变化的薄层区 域, 受到的应力急剧增大, 成为热应力强度值的主 要决定因素; 其次, 管板与壳体连接处结构的不连
第 21 卷第 3 期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Vol.21 No.3
第 3 期2007 年 9 月
J OURNAL OF NANTONG VOCATIONAL COLLEGE
Sep . 2007
##########################################################
Q235- A 0Cr18Ni10Ti
0Cr18Ni10Ti
图 8 改进后的换热器结构
NODAL SOLUTTON STEP=1 SUB=1 TIME=1 SINT ( AVG) DMX=1.225 SMN=109570 SMX=.262E+09
MAR 11 2006 10∶02∶44
109570 .292E+08 .583E+08 .874E+08 .117E+09 .146E+09 .175E+09 .204E+09 .233E+09 .262E+09
了管板在开工、正常操作和停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7 种瞬态和稳态操作工况的应力强度, 并进行应
力评定, 找出危险工况和该管板强度的控制因素; 据此, 提出了对设计方案的改进, 结果表明, 改进后
热应力将大大减小。
关键词: 管板; 有限元; 温度场分析; 应力分析; 分析设计
中 图 分 类 号 : TK223.5
以下几种不同的载荷, 分别是:
( 1) 温度载荷。本例中, 忽略介质的对流换
热, 只考虑热传导。模型温度载荷的施加形式如
图 3 所示。
导热油出口
进料口
T=220 ℃
T=150 ℃
图 3 温度载荷及边界条件
( 2) 内压载荷。管程设计压力 5.0 Mpa, 壳程 设计压力 0.8 Mpa。在分析中, 每种载荷均作为一 个独立的载荷工况来施加, 实际换热器工作过程 中, 将受到多种载荷工况, 根据具体受到的工况建 立相应的模型。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08- 5327(2007)03- 0069- 05
0引 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热油出口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过程设备越来越向大 型化、复杂化和高参数方向发展, 其结构和形状也 越来越复杂, 使得对零部件的常规设计方法受到 冲击。基于此, 一种以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 弹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的新设计方法— ——分析设 计法应运而生。应力分析设计属于校核式设计, 如 对换热器管板而言, 先确定设计方案, 假设一个管 板厚度, 然后采用应力分析校核该厚度是否合适, 若厚度选择不合适, 用户则要通过反复选取并运 算才能得到一个既经济又安全的设计结果。本文 以某高效换热器为例, 阐述了换热器分析设计的 过程。
( 3) 力边界条件。载荷工况的约束是: 在管 壳式换热器的对称面上施加对称位移约束, 换热 管一端约束, 另一端连接在管板上, 即约束换热 管一端的轴向位移, 在预紧面上加螺栓预紧力 83.57 Mpa, 密封面上加法兰垫片比压力 15 Mpa。
3 换热器管板热应力分析
由于该换热器管程和壳程的温度相差较大, 温差应力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 有必要对其温 度场及机械载荷和热载荷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应

POST1
STEP=1
SUB=1 TIME=1
( x10**5)
SECTION PLOT
4099.210
SECTION COORD
3876.275
NOD1=16337
3653.335
NOD2=13430
3430.395
SINT
3207.455
MEMBRANE
2984.515
MEM+BEND SINT 2761.575
5 设计方案的改进
为有效降低管板与壳体连接处的热应力, 首 先, 应严格按 GB151 选取管板与壳体连接的焊接 节点, 而边缘区的圆弧过渡连接和圆角半径的适
71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7 年
当增大, 可有效降低过渡区的应力水平。 对于本例中的换热器, 壳体的两端分别用
200 mm 长的短节, 短节材料与管板材料相同, 具 体结构如图 8 所示。改进后重复以上步骤进行有 限元分析, 得到热应力分布云图, 如图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