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青山湖水环境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安青山湖水环境质量评价

一、青山湖概况

1、地理位置

青山湖在浙江临安市东3公里处,东距杭州仅38公里,湖面10平方公里。该区块坐落于沪杭经济社会辐射圈内,东距驰名中外的杭州西湖景区仅为40公里。青山湖位于杭州西郊临安市东郊5公里的青山镇上,距杭州38公里,为大型人工湖,建成于1964年,水域面积10平方公里,积天目之水形成的青山湖像一块碧玉镶在群山苍翠之中,四面环山,生态环境良好。湖区生活着240多种野生动物,有白颈长尾雉,白鹳、黑鹳,野鸭等。建于1964年,水域10平方公里。

2、地貌特征

青山湖属于低山丘陵----河谷型地貌。低山包括公山(海拔311米)、母山(海拔171米)、青山(海拔150米)、琴山(海拔139米)、美女山、低丘、河漫滩等地貌形态。

3、气候

青山湖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起伏,气候在垂直方向上变化较大,一年四季中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季节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41.2℃,最低气温达-13.1℃,全年降水量1427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920小时,无霜期234天。

4、土壤

青山湖距临安城东9公里,地处南苕溪下游的宽谷盆地,丘陵环绕,地势平缓。域内出露岩层以下古生界地层为主,构造大致可以分为两期。印支期以褶皱为主,并于东北向走向岩石层最为发育。

5、植被特征

青山湖森林覆盖率达53.9%,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199公顷,用材林面积1090公顷、经济林面积123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1.08万立方米。青山湖植被主要是天然林和人工林,林种包括杉木、马尾松纯林或与常绿阔叶树混交,另有部分阔叶树、灌草、水生植物、及茶园和果园等。

6、水资源

现有蓄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塘水库29个,其中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有3个。青山湖水库位于辖区上端,拥有苕溪及斜阳、研里和朱村3条分支水系,总蓄水量预计达到9334万立方米,为区域带来丰富水资源。

青山湖环境分析

1、绿化基础

青山湖地处丘陵宽谷地带,地势起伏,大面积人工湖,周围群山环抱,山地平缓,适宜于种植,土壤以红、黄壤为主,水肥条件好。本区植物区系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植物群落。现在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林、毛竹林、部分阔叶树和果树林。

2、水面岸线

青山湖水质清晰,水面宽广,面积有1000余公顷,目前水面主要用于渔业养殖,还有部分湖上观赏游览项目和水上运动(如跳伞)等项目。青山湖现状岸线以自然主,湖岸曲折多变,林草绿带环绕,形成了湖岸清秀,隽永的自然景色,在坝区、岳山坞、牧家桥等处则有部分人工岸线,现状岸主要有:堤坝、生活岸线、厂矿岸线、公共岸线、自然绿化岸线、滩涂及农田等。

3、视觉景观

青山湖总体上具有湖水碧波荡漾、湖岸群山环抱、林水相依景色秀丽的资源特征。聚集着天目山之水而形成的青山湖,淹没岗丘谷地,风光迷人,风姿绰约,山水林自然景色十分秀美。其中公山、母山紧抱大坝,隔湖相望。山上松涛阵阵,修竹林立。湖面青波萦回,鱼儿欢跃,水鸟飞流。清秀隽永的湖水山色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二、青山湖水质恶化及其原因

青山湖水源的条件差,水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来水、河水以及地下水。近年来,临安政府加大了对江河整治的力度,但由于河道受污染时间长且污染物成份复杂,水源中所含的氮、磷、碳和钾等元素偏高,这就很适宜于兰绿藻的生长。

面污染源多青山湖的周围种植草坪、花卉和树木,水中也常常饲养一些水禽、鱼虾之类的动物,供人们观赏。由于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会将植物中的各种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绿化废物”大量汇集到地势最低的景观水中,这些面源污染,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另外,动物的代谢物质也会加速兰绿藻的生长,使湖底呈厌氧状态,反过来又会使鱼虾因缺氧而死亡,腐烂的水生动物其蛋白质分解又使水质变臭,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而对于河道,由于周边居民和工厂的环保意识不强,经常会将一些生活或工业污水排入河道,这样的行为将给河道带来毁灭性破坏,必须加以制止。

三、单因子水质评价原理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是将某种污染物实测浓度与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水质类别的方法。即将每个水质监测参数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比较,确定水质类别,最后选择其中最差级别作为该区域的水质状况类别。

四、根据青山湖水质现状寻求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俗话说的好:“七分预防,三分治疗”,这个道理在青山湖这个人工湖区中同样适用。如果设计合理并能控制住污染源,这将大大降低治理的难度及成本。对于控制污染源,我们有如下建议:

1.选择好的水源,如果水源的水质不能达标,则应对水源进行适当的处理后,方可引入人工湖内;

2.如有条件,可在湖泊边设计排水沟,以防止绿化污水流入人工湖;

3.定期打捞漂浮在人工湖上的树叶、枯草等杂物,以防止它们向水中释放营养物质;

4.控制饲料的投加量,并要加强管理,以防止各种清洁污水流入人工湖;

5.对于景观河道,应加强对河道周边污水的管理及监督,防止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流入河道。

即使有了很好的预防措施,必要的治理还是不可缺少的。毕竟还是会有部分污染物进入水体,而且蓝绿藻从空气中获取营养物的能力是任何预防措施都无法阻止的。要保持好的水质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严格点说,是目前世界性的难题。

现在常用的治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水换水方式

当水体中的悬浮物(如泥、沙、有机物)增多,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质发浑时,可以通过引水、换水的方法,稀释水中的杂质浓度,以此来降低杂质的浓度,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有充足的干净水源作保证。

2.循环过滤方式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和引水、换水相比较,虽然减少了用水量,但日常的电能耗费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

3.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本质上说,这种技术是对自然界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开发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研究开发热点。目前所开发的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实质上是按照仿生学的理论对于自然界恢复能力与自净能力的强化。可以说,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不同的人工湖,应根据其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