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易错点
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点总结高考化学作为考试科目中的一部分,涵盖了许多知识点和概念。
其中,有一些知识点容易令考生感到困惑或易错。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知识点中容易造成误解或易错的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解析,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在高考化学中,化学反应以及与之相关的化学平衡概念是考生经常会遇到的知识点。
在这个方面,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和表达法很容易造成考生的错误理解。
首先,考生容易混淆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一些考题中会涉及到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比例关系,在解题时,应准确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区分主要物质与次要物质。
其次,对于化学平衡表达式的写法和理解也是一个易错点。
一些考生可能会错误地写出平衡表达式,没能正确列出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系数。
此外,对于平衡表达式的理解也需要注意,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关系需要理清。
二、溶液与酸碱中的易错点在高考化学中,溶液和酸碱的相关知识点往往也是令考生感到困惑的重点。
其中,溶液浓度计算和酸碱性质的分辨是一些易错的内容。
在溶液浓度计算中,考生容易忘记或混淆浓度定义和计算公式。
一些考题会要求计算溶液的浓度,此时需要注意液体的体积和溶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准确使用相关公式。
而在酸碱性质的分辨中,考生可能会弄混酸性和碱性物质的特征指标。
例如,酸性物质会产生酸性溶液,而碱性物质会产生碱性溶液。
考生需要根据试剂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来分辨其酸碱性质。
三、元素与化合物的归类在元素与化合物的归类中,考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包括元素的性质和分类以及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合价等方面。
在元素的性质和分类中,考生容易混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以及卤素和气体元素。
需要理清各种元素的特征和区别,准确判断元素的类别。
而在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合价中,考生可能会错误地命名化合物或混淆化合价的概念。
一些考题会要求写出化合物的名称,此时需要正确运用元素的名称和化合状态。
此外,化合价的理解也需要注意,正确判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
【备战高考】2020年最新高考化学易错点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讲解)含解析
易错点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瞄准高考1.(天津)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 +4CO(g)Ni(CO)4(g)。
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C.第二阶段,Ni(CO) 4分解率较低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答案】B2.(江苏)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 2NO(g) +O2 (g)(正反应吸热)。
实验测得:v正=v (NO2)消耗=k正c2(NO2 ),v逆=v(NO) 消耗=2v(O2)消耗=k逆c2(NO) •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编号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NO2)c(NO)c(O2)c(O2)Ⅰ0.6 0 0 0.2Ⅱ0.3 0.5 0.2Ⅲ0 0.5 0.35A.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4:5B.达平衡时,容器Ⅱ中c(O2 )/c(NO2)比容器Ⅰ中的大C.达平衡时,容器Ⅲ中NO 的体积分数小于50%D.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2>T1【答案】C D【解析】A.I中的反应: 2NO2(g) 2 (g)开始(mol/L)0.6 0 0反应(mol/L)0.4 0.4 0.2平衡(mol/L)0.2 0.4 0.2化学平衡常数K=0.42×0. 2/0.22=0.8容器体积为1L,则平衡时I中气体总物质的量=1L×(0.2+0.4+0.2)mol/L=0.8mol。
2020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解析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解析高考化学容易出错?不能够的!下面库库给大家分享一下高考化学40个常错知识点一览表,帮助大家复习化学知识,学会怎样绕开这些陷阱,在考试中少出错,拿高分!常错点 1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 2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
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 3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 4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 5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辨析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L常错点 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
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常错点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考化学是高中化学的精华,也是高中学生最关注的科目之一。
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广泛,但是有一些易错知识点在高考中却经常出现。
本文总结了高中高考化学中的易错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在高考中避免失分。
易错知识点一:酸碱中的pH值酸碱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pH值是用于表示酸碱性的一个指标,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pH值的计算方法。
以pH值为例,其计算公式为:pH = -log[H+]其中[H+]为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这种计算方法需要理解pH值的物理意义,对于普通酸溶液,其pH值范围在1到7之间,其中7为中性溶液,小于7的为酸性溶液,大于7的为碱性溶液。
易错知识点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半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
学生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半反应知识,理解氧化与还原的定义,弄清楚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写反应方程式时应该将其分解为两个部分,即氧化半反应与还原半反应,并注意电荷平衡的问题。
易错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点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在元素周期表中,学生要注意元素的周期性和分组性质。
特别是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中元素的周期性质,以及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分组证明方法,都是学生常犯的易错点。
另外,在计算元素的电子层数时也容易混淆,注意熟练掌握电子层数计算方法。
易错知识点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察的知识点。
学生要注意平衡常数的意义,以及Kc和Kp的转换问题。
此外,在计算平衡浓度时,需要注意分子个数和反应容积的问题,以及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的问题。
总结以上是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要认真对待化学知识,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强化基础知识,丰富知识面。
只有平时勤于练习、掌握化学知识点,才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16个高中化学考试常见易错点
16个高中化学考试常见易错点历次化学考试,常因考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或不能规范化解题而常失分,现总结出来,希望考试时不在这些地方出差错,高标准,严要求,从平时做起,向规范要高分。
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在阅读时作出标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6个高中化学考试常见易错点,希望大家喜欢。
16个高中化学考试常见易错点1、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分清是等号还是可逆号或箭头,如一种盐水解方程式一定用可逆号不能用等号,其产物也不能标"↓"或"↑",弱酸、弱碱的电离一定要用可逆号不能用等号。
3、要求写"名称"却写分子式或其他化学式,要求写分子式或结构式却写名称。
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结构式不看清,张冠李戴。
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
4、物理量或单位的符号书写不正确。
如物质的量浓度c(HCl)写成c?。
有单位的不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写了。
如"溶解度"单位是g,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
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却不写单位,失分。
5、别忽视题干中?"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限制条件。
要注意试题中小括号内的话。
6、所有的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而误认为双原子分子。
7、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
【备战高考】2020年最新高考化学易错点3:NA
易错点三NA瞄准高考1.(课标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N A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答案】D2.(课标Ⅲ)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 mol 的中,含有个中子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个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个CO2分子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个P-Cl键【答案】A【解析】A.11B中含有6个中子,0.1mol 11B含有6N A个中子,A正确;B.溶液体积未定,不能计算氢离子个数,B错误;C.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苯的物质的量,则无法判断其完全燃烧产生的CO2分子数目,C错误;D.PCl3与Cl2反应生成PCl5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所1molPCl3与1molCl2反应生成的PCl5小于1mol,增加的P-Cl 键的数目小于2N A个,D错误;答案选A。
3.(课标Ⅰ)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锁定考点小题快练1.(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5.6L.Cl2 与足量NaOH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 AB. 室温下,1LpH=13 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 A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 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D. 5NH4NO32HNO3 +4N2↑+9H2O 反应中,生成56gN2 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答案】A【解析】Cl2 与足量NaOH 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1mol氯气转移1mol电子,所以标准状况下,5.6LCl2 与足量NaOH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 A,故A正确;室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的浓度是,1LpH=13 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N A,故B错误;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是氧气得电子,1mol氧气得4mol电子,所以消耗22.4L( 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4N A,故C错误;根据方程式5NH4NO32HNO3+4N2↑+9H2O,生成4molN2 转移15mol电子,所以生成56gN2 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7.5N A,故D错误。
2020-2021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含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难题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含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过氧乙酸(CH3CO3H)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不稳定、易分解,高浓度易爆炸。
常用于空气、器材的消毒,可由乙酸与H2O2在硫酸催化下反应制得,热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aq)+H2O2(aq)⇌CH3CO3H(aq)+H2O(l) △H=-13.7K J/mol(1)市售过氧乙酸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1%,原因是____ 。
(2)利用上述反应制备760 9 CH3CO3H,放出的热量为____kJ。
(3)取质量相等的冰醋酸和50% H2O2溶液混合均匀,在一定量硫酸催化下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在25 ℃下,测定不同时间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
数据如图1所示。
实验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测定24小时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数据如图2所示。
①实验1中,若反应混合液的总质量为mg,依据图1数据计算,在0—6h间,v(CH3CO3H)=____ g/h(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②综合图1、图2分析,与20 ℃相比,25 ℃时过氧乙酸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写出2条)。
(4) SV-1、SV-2是两种常用于实验研究的病毒,粒径分别为40 nm和70 nm。
病毒在水中可能会聚集成团簇。
不同pH下,病毒团簇粒径及过氧乙酸对两种病毒的相对杀灭速率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依据图3、图4分析,过氧乙酸对SV-1的杀灭速率随pH增大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案】高浓度易爆炸(或不稳定,或易分解) 137 0.1m/6 温度升高,过氧乙酸分解;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浓度下降,反应速率下降随着pH升高,SV-1的团簇粒径减小,与过氧化氢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解析】【分析】(1)过氧乙酸(CH3CO3H)不稳定、易分解,高浓度易爆炸,为了安全市售过氧乙酸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1%(2)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代表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来计算(3) 结合图象分析计算【详解】(1)市售过氧乙酸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1%,原因是不稳定、易分解,高浓度易爆炸。
2020届高考化学难点点点过专题10电极反应式的正确书写含解析
专题10电极反应式的正确书写【考向分析】电化学专题是化学基本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
由于电化学试题题材广、信息新、陌生度大。
虽然该类试题貌似新颖,但应用的解题原理还是原电池的知识,只要细心分析,实际上得分相对比较容易。
此类题型主要考查角度有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电极产物的判断,溶液pH的变化,电池充、放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子(电流)方向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的判断及电化学有关计算等。
其中电极反应式书写是电化学的核心考点,也是易错点。
电极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反应,高考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考查,根据给出两个电极反应式,写总反应式;给出总反应式,写出电极反应式;根据信息给予知识,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考点归纳】电极反应式是指在电化学反应中,原电池放电时的正、负极(或电解池电解时的阴、阳极)发生的还原、氧化反应得失电子的离子反应式(包括极区溶液中的微粒参加的反应在内)。
其实质均是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割成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的反应式,并且伴随着电子的得失和转移。
1.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规则(1)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规则:原电池放电时的正、负极(或电解池电解时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中各微粒的化学式均严格按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书写(即除了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才可拆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一律只写成化学式)。
电极反应式不仅写出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及其产物外,还须包括该极区周围电解质溶液中参加了离子反应的微粒在内(注意:由于盐类的水解程度一般很小,因此可不考虑某些离子的水解反应) 。
原电池放电时的正、负极(或电解池电解时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都应满足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守衡。
(2)总反应式的书写规则:将原电池放电时的正、负两极(或电解时的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式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总反应式(这里系指狭义的总反应式)。
电解质溶液中来自两极的电极反应所分别产生的离子,在溶液中相向迁移,相遇并相互发生的离子反应,可单独书写离子方程式,当然也可写入总反应式而得到广义的总反应式(由于这些离子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和电极反应式是一致的)。
描述、表格类实验题-2020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汇总(解析版)
1.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钾盐是K2CO3B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C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常温下,K sp(BaCO3)<K sp(BaSO4)D 将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得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使之褪色可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答案】B2.基于以下实验现象,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测定常温时饱和HCOONa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pH(HCOONa)<pH(CH3COONa)弱酸的酸性:HCOOH>CH3COOHB 向5 mL 2 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1 mL 1mol·L-1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 mL有机物X,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X中不含醛基C 向KBrO 3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通入少量Cl2有机相呈橙红色氧化性:Cl2>Br2D 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二者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答案】B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操作预期目的A 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分别浸泡在冷、热水中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B向盛有1 mL 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更难溶的沉淀C 苯酚和水的浊液中,加稍过量浓碳酸钠溶液比较苯酚与碳酸的酸性D向2支试管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H2C2O4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依据褪色时间来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C4.下列对实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解释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读数使所配溶液浓A溶液凹液面最低处高于刻度线度偏低用标准硝酸银溶液滴定溶液中氯离子时,标准液盛放在棕色滴B硝酸银见光分解定管中向10mL 0.5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5mL 2.4mol/L氢氧化钠Ksp[Cu(OH)2 ]<Ksp[Mg(OH)2 ]C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氯化铜溶液,沉淀变蓝漂白粉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钙能D 长时间存放的漂白粉的试剂瓶可用稀盐酸清洗溶于盐酸【答案】C【解析】A. 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读数,导致溶液凹液面最低处高于刻度线,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体积偏大,根据c = 可知,最终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A项正确;B. 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应保存着棕色试剂瓶中,做标准液时要放在棕色滴定管中进行滴定实验,故B项正确;C. 10mL 0.5mol/L 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5mL 2.4mol/L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Mg2++2OH- = Mg(OH)2↓,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按物质的量为1:2反应,则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再滴加氯化铜溶液,过量的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而不是沉淀的转化,因此,不能通过比较其溶度积的大小来解释该现象,故C项错误;D. 长时间存放的漂白粉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易溶于稀盐酸中,故D项正确。
常见有机化合物-2020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汇总(解析版)
1.下列有关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乙的一氯代物有4种C.丙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加成,氧化,消去反应D.丁与苯互为等电子体,可由苯的结构和性质推测丁的结构与性质【答案】A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甘油和水的混合物B.分子式为C5H10Cl2,结构中含有一个-CH3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C.由甲苯制取三硝基甲苯的反应与乙酸和苯甲醇反应的类型不同D.有机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答案】D【解析】A.甘油和水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项错误;B.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用“定一议二”法解题,先找出所有的同分异构体,再找出只含一个“-CH3”的,其中符合条件的有:CH3-CH2-CH2-CH2-CHCl2,CH3-CH2-CH2-CHCl-CH2Cl,CH3-CH2-CHCl-CH2-CH2Cl,CH3-CHCl-CH2-CH2-CH2Cl,CH3-CH2-CH(CH2Cl)-CH2Cl,CH3-CH(CH2Cl)-CH2-CH2Cl,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一共有6个,故B错误;C.甲苯和浓HNO3在加入催化剂浓硫酸后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乙酸和苯甲醇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都是取代反应,故C项错误;D.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加成、加聚和取代反应。
3.稠环芳烃如萘、菲、芘等均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萘、菲、芘互为同系物B.萘、菲、芘的一氯代物分别为2、5、3种C.萘、菲、芘中只有萘能溶于水D.萘、菲、芘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答案】B4.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乙苯和苯乙烯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B.用溴水可以区分苯乙烯和乙苯C.1 mol苯乙烯最多可与4 mol氢气加成,加成产物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D.乙苯和苯乙烯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最多都为7【答案】B【解析】A.乙苯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不能发生加聚反应;而苯乙烯由于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发生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也能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A错误;B.苯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是溴水褪色,而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因此不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故可以用溴水区分二者,B 正确;C.苯乙烯的苯环和碳碳双键都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1 mol苯乙烯最多可与4 mol氢气加成,加成产物是乙基环己烷,在乙基环己烷分子中有6种不同的H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共有6种,C错误;D.饱和C原子连接的四个原子构成的是四面体结构,通过该C原子最多还有2个原子在一个平面上,由于苯分子是平面分子,所以乙苯分子中的8个C原子可能在一个平面上;苯分子是平面分子,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两个平面可能共平面,即8个C原子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最多都为8,D错误。
高考化学高频易错必考点 2020版
1一1.纯碱或苏打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Na2CO3)。
2.小苏打即碳酸氢钠(NaHCO3)。
3.烧碱,苛性钠,火碱的化学名称是氢氧化钠(NaOH )。
4.草木灰的就是是碳酸钾(K2CO3)。
5.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照体积比为1:3混合而成的溶液。
6.生石灰的是氧化钙CaO 。
7.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Ca (OH )2。
8.漂白粉即次氯酸钙或者氯化钙。
Ca (ClO )2/CaCl2。
9.甘油是丙三醇C3H5(OH )3。
二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2.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差别:同位素是元素之间的不同之处,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如氢的氕氘氚。
第一元素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其有相同的电子排布。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符号构成的不同分子。
比如氧气跟臭氧。
23.酸按照有无挥发性可分为,挥发性酸跟难挥发性酸。
硝酸和盐酸属于挥发性酸,而硫酸根磷酸属于难挥发性酸。
4.溶液均一,稳定,透明。
可通过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的方法析出晶体5.碳酸钠和硝酸钾属于易溶性盐。
碳酸氢钠属于可溶性盐。
而硫酸钙和碳酸镁属于微溶性盐。
碳酸钙,硫酸钡,氯化银属于难溶性盐。
6.一般来说,升高温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氢氧化钙其性质相反。
7.氨气的溶解度很大,一般在常温常压下是1:700。
而盐酸溶解度也大是1:500。
8.氢气,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是难溶气体。
9.氯化钠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
10.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够透过滤纸。
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碘化银胶体烟云,血液,墨水等都是胶体。
11.丁达尔效应是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性质。
12.胶体凝聚,聚沉的措施有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13.胶体的一般制备方法,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直至得到红褐色液体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14.胶体可用作净水,常见的净水剂有明矾。
2020-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易错点强化训练:电解原理及应用【含答案】
①2Cu2++2H2O电解 2Cu+4H++O2↑ ②Cu2++2Cl-电解 Cu+Cl2↑
③2Cl-+2H+电解 H2↑+Cl2↑
④2H2O电解 2H2↑+O2↑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3 的 CuSO4 和 NaCl 的混合溶液,设溶液体积为 1L, c(CuSO4)=1mol/L,c(NaCl)=3mol/L,则 n(CuSO4)=n(Cu2+)=1mol,n(NaCl)=n(Cl-)=3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 第一阶段:阳极上 Cl-放电、阴极上 Cu2+放电,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mol,转移 2mol
NH
4
、H2PO
4
等离子转化为
MgHPO4、Mg3(PO4)2
等沉淀,
以实现水体高营养化治理,原理如图。通电一段时间后,生物质碳中发现大量块状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电解过程中,NH
4
向石墨电极区迁移
B.阳极发生的主要电极反应为 Mg-2e-=Mg2+
C.电解过程中,水体的 pH 将会降低
式为:2H2O+2e =2OH +H2↑,B 错误;C. X 为 H2,Y 为 O2,物质的量之比为 2:1,C 错误;D. 根据方程式
2H2O-4e =4H +O2↑,H2PO4 +H =H3PO4,转移 1mol 电子时,生成 1 mol H3PO4,质量为 98g,D 正确;故答案
为:D。
6.电化学降解 NO3-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020-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易错点强化训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易错点强化训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已知A 转化为C 和D 分步进行:①A(g)B(g)+2D(g)②B(g)C(g)+D(g),其反应过程能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A(g)的能量低于1molB(g)的能量B.B(g)C(g)+D(g)ΔH =Ea4-Ea 3C.断裂1molA(g)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小于形成1molC(g)和3molD(g)化学键所放出的热量D.反应过程中,由于Ea 3<Ea 1,反应②速率大于反应①,气体B 很难大量积累【答案】D【解析】A.从图中可知1molA(g)的能量低于1molB(g)和2molD(g)的总能量,不能比较1molA(g)的能量和1molB(g)的能量大小,A 错误;B.从图中反应前后能量变化可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B(g)C(g)+D(g)为吸热反应,ΔH >0,故ΔH =Ea 3-Ea 4,B 错误;C.从图中可知,A 转化为C 和D 为吸热反应,断裂1molA(g)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应大于形成1molC(g)和3molD(g)化学键所放出的热量,C 错误;D.从反应过程的图像中可知,Ea 3<Ea 1,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故反应②速率大于反应①,气体B 很难大量积累,D 正确;答案选D。
2.下列过程都与热量变化有关,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表示CO(g)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 (g)+12O 2(g)=CO 2(g)△H =—283.0kJ/molB.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则表示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 2SO 4(aq)+12Ba(OH)2(aq)=12BaSO 4(s)+H 2O(l)△H=—57.3kJ/molC.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足够的热量才能使反应发生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pH 减小【答案】B【解析】A 项、燃烧热是指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表示CO(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 (g)+12O 2(g)=CO 2(g)△H=—283.0kJ/mol,故A 正确;B 项、中和热是稀强酸溶液和稀强碱溶液恰好反应生成1mol 水放出的热量,因SO 42-和Ba 2+反应生成BaSO 4沉淀会放出热量,所以反应热小于—57.3kJ/mol,故B 错误;C 项、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足够的热量,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故C 正确;D 项、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溶液pH 减小,故D 正确;故选B。
易错点29 烃的衍生物-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29 烃的衍生物易错题【01】卤代烃的消去反应(1)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结构特点实例 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没有邻位碳原子CH 3Cl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有邻位碳原子,但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有两种或三种邻位碳原子,且碳原子上均带有氢原子时,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不同的产物。
例如:+NaOH――→醇△CH 2==CH—CH 2—CH 3(或CH 3—CH==CH—CH 3)+NaCl +H 2O(3)型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可以生成R—C≡C—R ,如BrCH 2CH 2Br +2NaOH――→醇△CH≡CH↑+2NaBr +2H 2O易错题【02】醇的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1)醇的消去反应规律: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
表示为(2)醇的催化氧化规律:醇的催化氧化产物的生成情况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个数有关。
易错题【03】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则醛基的检验醛基官能团能被弱氧化剂氧化,而碳碳双键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只能被强氧化剂氧化,所以可以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醛基。
而—CHO与都存在时,要检验的存在,必须先用弱氧化剂将—CHO氧化后,再用强氧化剂检验的存在。
易错题【04】羟基活泼性比较含羟基的物质比较项目醇水酚低级羧酸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极难电离难电离微弱电离部分电离酸碱性中性中性很弱的酸性弱酸性与Na反应反应放出H2反应放出H2反应放出H2反应放出H2与NaOH反应不反应不反应反应反应与NaHCO3反应不反应水解不反应反应放出CO2与Na2CO3反应不反应水解反应生成NaHCO3反应放出CO2例1、2氯丁烷常用于有机合成等,有关2氯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4H8Cl2B.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D.与氢氧化钠、乙醇在加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有机产物只有一种C【解析】2氯丁烷分子中含有一个氯原子,分子式为C4H9Cl,A错误;2氯丁烷不会电离出氯离子,不会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错误;2氯丁烷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C正确;2氯丁烷发生消去反应可以生成两种烯烃,D错误。
2020-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易错点强化训练: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易错点强化训练: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1.(2020·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某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X(g)和 2 mol 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衡时,X 、Y 、Z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30%、60%、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 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 、Y 、Z 的体积分数不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m =2B .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 .X 与 Y 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 1∶1D .第一次平衡时,Z 的浓度为 0.3 mol •L -1【答案】D【解析】A.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 ,再次平衡后,各物质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实现等效平衡,即气体前后的化学计量数和相等,则m=2,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因为平衡常数只有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两次平衡常数相同,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X(g)+2Y(g)3Z(g)起始0.5 1 0 改变x 2x 3x 平衡 0.5-x 1-2x 3x有0.530%0.51x -=+ ,1260%0.51x -=+,1260%0.51x -=+, x=0.05mol/L ,则X 的转化率为0.0510%0.5= ,Y 的转化率为0.110%1=,二者相同,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 1 mol Z(g),因为再次平衡时Z 的体积分数不变,即Z 的物质的量为(1+2+1)×10%=0.4mol ,则物质的量浓度为0.4=0.2mol/L 2molL,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2.(2019·北京朝阳·高考模拟)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C 2H 4(g)+H 2O(g)C 2H 5OH(g)。
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下(起始时,n(H 2O)=n(C 2H 4)=1 mol ,容器体积为1 L )。
2020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梳理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梳理一、“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1. 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2.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3. 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4. 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5. 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6. 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7. 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8. 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9.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10. 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11.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12. 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13. 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正确14. 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15. 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16. 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正确17. 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 Na2S+H2S=2NaHS18. 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19. 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20. 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21. 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错误,Fe2+和Br2不共存22. 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23. 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24. 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25.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26. 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27. 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28. 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29. 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30. 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二、“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1. 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2. 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高考化学一轮易错点强化训练:电化学的综合应用(解析版)
电化学的综合应用1.(2020·山东新高考卷)采用惰性电极,以去离子水和氧气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制备双氧水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反应为2H2O-4e-=4H++O2↑B.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的pH未变C.电解过程中,H+由a极区向b极区迁移D.电解一段时间后,a极生成的O2与b极反应的O2等量2.(2020·新课标Ⅰ卷)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
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42+B.放电时,1 mol 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Zn(OH)42+=2 Zn+O2↑+4OH-+2H2OD.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3.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常用作电子工业清洗剂,以四甲基氯化铵[(CH3)4NCl]为原料,采用电渗析法合成[(CH3)4NOH],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b 为石墨电极,c、d、e 为离子交换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 为电源正极B.b 极电极反应式:4OHˉ-4eˉ=O2↑+2H2OC.c 为阳离子交换膜,d、e 均为阴离子交换膜D.a、b 两极均有气体生成,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2∶14.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利用不同价态离子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如图)。
已知:①溶液呈酸性且阴离子为SO42-;②溶液中颜色:V3+绿色,V2+紫色,VO2+黄色,VO2+蓝色;③放电过程中,右槽溶液的颜色由紫色变成绿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B极为负极B.放电时若转移的电子数为3.01×1023个,则左槽中H+增加0.5 molC.充电过程中左槽的电极反应式为:VO2++H2O-e-=VO2++2H+D.充电过程中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右槽移动5.光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电流,如图装置可以实现光能源的充分利用,双极性膜可将水解离为H+和OH-,并实现其定向通过。
高中化学易错点汇总
机械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忽视多条件变化
对于可逆反应中多因素的变化,可以采用假设法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以改变体系的压 强为例,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只考虑压强变化所引起的容器体积的变化, 是否使物质 的浓度发生变化,若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若物质的浓度不发 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易错点 6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 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 件。从解题思 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 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 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 酸反应;+3 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易错点 3 忽视物质成分与概念的关系
如纯净物的原始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发展概念是“组成固定”的物质,扩展 了纯净物的范围,如结晶水合物的组成固定。从同分异构体角度考虑,分 子式相同的 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因此学习概念时要理解基本概念的发展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 概念的内涵。中学常见的“水”有重水、盐水、卤水、王水(浓盐 酸、浓硝酸以体积 之比为 3:1 混合,浓度不确定,组成不确定)溴水、氨水和氯水等。
易错点 11 图像与题目脱离
解图像与题目结合类题目的关键是识图像(图像中的点、线、标量等),联反应(写出先 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会整合(根据化学反应计量数,结合图像判断)。
易错点 12 不清楚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 径大小在 1nm 和 100nm 之间。利用胶体性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别 溶液和胶体。 ①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无这种现象。 ②加入与分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而胶体会产生凝聚。
2020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2020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进入高三,时间在飞速流逝,也就意味着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高三的化学复习也在不断地增加难度,要想获得一份满意的高考答案,这就需要积累提高高三的化学复习效率。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化学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2020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1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
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
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
因此H3PO3是二元酸。
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2酸式盐溶液呈酸性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
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
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
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
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强氧化性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
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
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
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
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易错考点
1、羟基就是氢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
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
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
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
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
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
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
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同学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
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 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
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 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
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
因此H3PO3是二元酸。
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吗?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
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
当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时,呈酸性;当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时,则成碱性。
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
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
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NaHSO3),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
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
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
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7、盐酸是氯化氢的俗称
看上去,两者的化学式都相同,可能会产生误会,盐酸就是氯化氢的俗称。
其实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氢是纯净物,两者根本不同的。
氯化氢溶于水叫做氢氯酸,氢氯酸的俗称就是盐酸了。
8、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
从常见的强碱NaOH、KOH、Ca(OH)2和常见的弱碱Fe(OH)3、Cu(OH)2来看,似乎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
其实碱的碱性强弱和溶解度无关,其中,易溶于水的碱可别忘了氨水,氨水也是一弱碱。
难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弱碱,学过高一元素周期率这一节的都知道,镁和热水反应后滴酚酞变红的,证明Mg(OH)2不是弱碱,而是中强碱,但Mg(OH)2是难溶的。
还有AgOH,看Ag的金属活动性这么弱,想必AgOH一定为很弱的碱。
其实不然,通过测定AgNO3溶液的pH值近中性,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强碱。
9、写离子方程式时,"易溶强电解质一定拆",弱电解质一定不拆。
在水溶液中,的确,强电解质(难溶的除外)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肯定拆;而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因此不拆。
但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时,或反应体系中水很少时,那就要看情况了。
在固相反应时,无论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论这反应的实质是否离子交换实现的,都不能拆。
有的方程式要看具体的反应实质,如浓H2SO4和Cu反应,尽管浓H2SO4的浓度为98%,还有少量水,有部分分子还可以完全电离成H+和SO42-,但是这条反应主要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能体现强氧化性的是H2SO4分子,所以实质上参加反应的是H2SO4分子,所以这条反应中H2SO4不能拆。
同样,生成的CuSO4因水很少,也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也不能拆。
(弱电解质也有拆的时候,因为弱电解质只是相对于水是弱而以,在其他某些溶剂中,也许它就变成了强电解质。
如CH3COOH 在水中为弱电解质,但在液氨中却为强电解质。
在液氨做溶剂时,CH3COOH参加的离子反应,CH3COOH就可以拆。
这点中学不作要求。
)
10、王水能溶解金是因为王水比浓硝酸氧化性更强。
旧的说法就是,浓硝酸和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OCl和Cl2能氧化金。
现在研究表明,王水之所以溶解金,是因为浓盐酸中存在高浓度的Cl-,能与Au配位生成[AuCl4]-从而降低了Au的电极电势,提高了Au的还原性,使得Au能被浓硝酸所氧化。
所以,王水能溶解金不是因为王水的氧化性强,而是它能提高金的还原性。
02“张冠李戴”
1、干冰是固态CO2的俗称,它并非是固态的水——冰;因为当它挥发变成气态的CO2时,没留下任何“湿”的痕迹,外表又似冰,故把它叫做“冰”。
2、“白铅”是锌而不是铅。
因其断面银白,硬度与铅相仿所致。
3、“黑金”是铅的误称,因其断面灰黑且具金属光泽所致,并不是金。
4、“银粉”是铝粉,因其粉末为银白色误称。
5、“金粉”是铜锌合金粉末的误称,因其合金有金黄色金属光泽所误。
6、“石炭酸”并非是酸,它是有机物苯酚的俗称,因它最早从煤焦油中提取又有酸性而得名。
7、“水银”不是银是汞,因其常温下呈液态且为银白色而得名。
8、过磷酸钙是Ca(H2PO4)2和CaSO4混合物的商品名称,其各化合物结构中并无过氧键。
9、纯碱Na2CO3是盐而非碱,因其水解,溶液呈碱性且水解产物中有NaOH而得名纯碱。
10、铅糖并非糖,因其有甜味而得名,它有毒,不可食用,其化学名称叫醋酸铅。
1l、甘油不是油,是多元醇(丙三醇),因其无色、粘稠、有甜味,外观似油而得名。
12、水玻璃并不是玻璃,而是Na2SiO3水溶液的俗名,因其无色粘稠,既有粘性(矿物胶)又不能燃烧、不受腐蚀而得名。
13、发烟硫酸并不发烟,而是形成的酸雾。
(SO3吸收水分形成的小液滴)。
14、不锈钢不是绝对不生锈,它也能因盐酸等强酸腐蚀而“生锈’。
15、酚醛树脂不是酯,而是由苯酚跟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一种俗称电木的塑料)。
16、王水不是水,而是由浓盐酸跟浓硝酸以3:1的体积比混合的一种能氧化金、铂的强氧化剂。
17、芳香族化合物并不都有芳香味。
因其最早大多是从香精油、香树脂及其它具有香味的物质中发现而得名的。
这种以气味
作为分类依据是不科学的。
其实,就性质而言,凡属芳香族化合物的物质大多无香味
18、有甜味的并非都属糖,如糖精,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因其甜度远远大于糖类中的单糖而得名;其化学名称是邻磺酰苯酰亚胺。
糖类并非都有甜味,如纤维素、淀粉等。
19、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置换出的是H2O中的H2;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是2Na2O2+H2O=4NaOH+O2,应为2Na2O2+4H2O=4NaOH+2H2O+O2,还原产物应是生成物中的水。
20、甘汞不是汞,而是Hg2Cl2。
21、王铜不是铜,而是CuCl2?6?13Cu(OH)2。
碱式氯化铜
22、臭碱不是碱,而是Na2S?6?19H2O,因其水溶液显碱性(水解)且有H2S生成而得名。
23、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CI,沉淀不溶解,此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也可能含有Ag+,若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此溶液中了一定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SO32-。
24、某气体遇NH3有白烟产生,并不一定是HCl,可能是HNO3蒸气或Cl2。
25、电石并不产生电,因其在电炉内高温至2500℃左右时由C和CaO合成而得名。
26、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不一定为CO2,可能为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