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认识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出了一种全新的战争对抗形式——网络电磁空间作战。
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网络电磁空间作战作将对未来战争的设计和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内涵,分析了其主要特点、作战方式及技术手段,综述了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发展态势,并讨论了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电磁空间作战;作战方式;技术手段;发展态势;应对策略
一、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内涵
1、什么是网络电磁空间作战?
美国的《网络电磁空间安全政策评估》认为,网络电磁空间是由各种信息基础设施组成的一个彼此依存的网络,包括因特网、电信网、计算机系统和行业中的嵌入式处理器及控制器。
美军方则认为,网络电磁空间还应包括电磁频谱、电磁能量环境等等。
网络电磁空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计算机网络空间、电磁与网络融合空间、泛在网络电磁空间等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单纯虚拟空间到物理、信息、认识、社会多维空间的泛在系统,成为承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的全新空间,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平台,成为继陆、海、空、天战场之后的“第五维战场”,网络电磁空间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悄然拉开序幕。
可以说,网络电磁空间是信息化条件下新的战争形态如网络中心战、网络破袭战等的基础支撑。
网络电磁空间的控制是有效实施战略、战役、战术等各层次作战行动的基础。
通过控制各种网络和电磁频谱,综合利用一体化的监视、侦察、态势感知和战场管理等能力,将信息渗透到陆、海、空、天实体空间,把所有作战领域内的活动和装备连接起来形成作战系统,实现相互协调配合的进攻性和防御性作战行动;同时,利用网络电磁空间武器来压制和摧毁敌方在陆、海、空、天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和电子攻击系统,达成作战的态势优势。
网络电磁空间作战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将对未来战争的设计和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2、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几个案例
著名军事家詹姆斯•亚当斯曾预言:在未来的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前线无所不在,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计算机网络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
如今,这一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之前的几次局部战争我们已经看到了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雏形。
以及它的威力。
1991 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在伊拉克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中植入间谍软件,并在战略空袭前用遥控手段激活了该间谍软件,致使伊拉克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几乎丧失了防空作战能力。
1999 年的科索沃战争,网络进攻手段得到了发展。
整个空袭期间,北约除了对南联盟实施空中“硬”打击外,还对南联盟军队自动化网络指挥控制系统进行“软”攻击,对达成空袭目的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南联盟电脑黑客也对北约进行了网络攻击,使“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指挥控制系统被迫停止运行3个多小时,美国白宫网站一整天无法工作。
时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哈默称其为全球的“第一次网络战争”。
2008年8月爆发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军事冲突中,俄罗斯在出兵的同时对格鲁吉亚网络体系进行了大规模攻击,交通、通讯、银行纷纷瘫痪,格鲁吉亚几乎无法与外界沟通。
无奈之下,格鲁吉亚外交部只好把新闻发布在Google下的公共博客上。
二、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特征与作战方式
1、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基本特征
网络电磁空间作战跟实际战争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技术手段上有不太一样的地方,网络电磁空间作战也有战略、战术、武器的问题。
信息的透明性、网控的滞后性、黑客工具的易操作性、网络攻击的快速性和隐匿性,使得网络电磁空间作战具有手段技术化、战场全球化、攻防常态化等突出特点。
网络电磁空间战略博弈以网络为中心,以信息为主导,防守是保证基础网络、信息数据、心理认知和社会领域不受侵犯,进攻是瘫痪敌方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及控制系统,拼的是智力而不是体力,是在技术上让对手失能,而不是消灭对方人员。
在世界各国军事设施内,运行着大量不同的计算机网络和通讯设施,运行着无数个作战和支援程序,潜在的技术漏洞也很多,网络电磁空间作战主要是围绕这些虚拟空间中的技术漏洞开展。
网络电磁空间互联互通,多路由、多节点,没有明确的前后方概念,也没有确切的战争与和平。
网络电磁空间中的国家边境线主要根据网络建设能力、利用能力和控制能力来划分,随时动态变化,在对抗中此消彼长。
战争中需要的信息攻防和心理对抗随时都在进行,作战行动能够在多个地点同步发生,其持续时间和作战强度可以按程序来精确控制,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
各种侦察卫星、侦察飞机、电子侦察船以及各式各样电子传感器的跟踪、监视、信息收集,使得战场信息越来越透明,世界范围的网络电磁空间已经成为一个相对透明的全球化信息空间。
同时,智慧地球和网络中心战将全球连为一体,网络电磁空间的对抗成为全球性、高速性、大范围的综合对抗。
2、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作战方式
利用网络电磁空间实现全球警戒能力。
全球警戒是在整个电磁频谱范围的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利用电磁频谱和各种网络平台在全球范围内采集、处理和传输信息,实现网络电磁空间的全球警戒。
对己方和敌方行动进行完全态势感知,发现、锁定、瞄准和压制各种威胁,提高警戒和防御能力,并及时有效地与敌对力量进行对抗,夺取网络电磁空间的主动权,获取巨大的军事优势。
控制网络电磁空间提升全球到达能力。
全球到达首先要求具有广域的链接与传输能力,能够充分利用接近光速的高质量信息移动手段,产生倍增的作战效率。
通过对网络电磁空间的有效控制,确保己方的行动主动权,协调相关军事力量的全球到达,确保整个作战领域内的进攻行动协调同步。
同时,通过信息控制手段实现对敌指控链、联合作战系统的控制,高效率地在全球范围内限制、阻止、削弱、破坏、摧毁或欺骗敌方,并实施电子系统攻击,阻断和攻击敌方电磁网络系统以及基础设施,在需要的时候攻击敌方的地面、机载、空间网络及其相关设备和设施,达到作战效果。
拓展网络电磁空间增强全球作战能力。
全球作战能力指在作战体系内威慑或打击任何电磁能量目标,实现与陆、海、空、天作战行动的同步,增强跨领域作战能力。
这需要不断拓展和完善全球范围内的网络电磁空间基础设施及其技术手段,开展全球网络电磁空间远征行动,确保作战过程中网络电磁空间行动指挥的顺畅和灵活,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跨司令部、跨军种以及跨部门的协调工作,使用电磁能量打击所有领域的目标,有效增强全球军事打击能力。
3、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技术手段
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黑客远程控制管理、计算机病毒及软硬件后门陷阱等。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化作战的神经系统, 一旦遭到破坏, 整个作战体系就将全面瘫痪。
目前可能用于进攻性网络战的武器和手段繁多,比较明显的包括有: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计算机病毒、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恶性程序、网络漏洞、系统后门、“芯片陷阱”、信息欺骗、密码破译分析、电子干扰机等网络战进攻手段;可应用于防御性信息战的装备和手段主要包括:防病毒措施、漏洞检测、数据加密、网络安全设计、风险分析、监控与告警、环境安全、网络
“防火墙”、信息基础设施防护、移动计算机安全技术、防电磁(屏蔽)、防窃听/ 窃录/ 窃照、数据库的安全技术、访问控制、审计跟踪、安全密钥管理、网络安全协议。
随着时间发展,网络战还将出现更多、更新的技术手段。
4、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三个等级
网络电磁空间作战大体上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是通过通信干扰、破坏甚至控制对方的电子系统。
这种破坏通信系统的信息轰炸方式,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初期采用过,包括对伊军用系统进行电子干扰并使用网络攻击破坏伊地面部队的通信。
以色列战斗机在空袭叙利亚目标时,也使用了这种网络攻击技术,控制叙利亚雷达转向。
第二个等级是通过发动小规模的互联网攻击,策应、支援常规的战争行动,或者进行警告。
科索沃战争时期,大量南联盟黑客对美国重要网站发动进攻,就属于这种层次的网络进攻。
第三个等级是全面的网络战争。
目前的网络系统存在安全上的弱点,非常容易被敌方利用,从而攻入关键的系统,例如控制电厂、精炼厂、民用通信的网络以及金融机构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控制网络。
俄罗斯黑客对爱沙尼亚网络的大规模攻击就是这种网络战的雏形。
而按照美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一旦对敌方实施战争级的网络进攻,可能使对方的社会生活陷入混乱,计算机系统大量出现死机、城市断电,银行的交易无法进行,这一切都是潜在的威胁。
三、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的发展态势
网络电磁空间安全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围绕网络电磁空间的竞争迅猛展开。
一些大国以本土为中心,依托海外基地和太空卫星等,大力构建全球组网、远程操控的网络电磁空间作战体系,以有关国家军政主要网络为目标,大肆进行窃密活动,致使网络电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安全挑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开始高度关注网络电磁空间安全,将网络电磁攻击作为威胁美国本土的四大威胁之一,组建了战略层面的网络电磁空间司令部,公布了“网络电磁空间国际战略”,将网络能力纳入作战战略,形成了核、太空、网络电磁空间“三位一体”的国家安全战略,颁布了系统作战法令;开展了网络电磁空间安全政策评估和作战能力构想,建设了“国家网络靶场”,大量招募网络精英,策划了“网络风暴”系列演习。
法国发布了有关信息系统防御与安全国家战略,努力成为在网络电磁防御领域领先的国家。
世界其他国家也在加紧行动。
2009年6月,英国发布首版《国家网络电磁安全战略》,设立“网络安全行动中心”(Cyber Security Operations Centre),该行动中心隶属政府通信总部(GCHQ)--英国政府设立在切尔滕纳姆的电子监测中心;2009年7月,俄罗斯向美国建议要缔结网络电磁空间作战规则条约;德国发布了国家网络电磁安全战略,组建了6000人网络战部队,应对网络突发情况。
据悉,该部队已经在阿富汗执行了网络监控任务;荷兰制定出国家网络电磁安全战略,重点涉及改进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电磁防御与网络电磁战等内容。
我国网络电磁空间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综合对抗能力不高。
未来必须不断增强我军维护领土、领海、领空安全以及海洋、太空和电磁领域安全的战略能力。
近几年来,我们对网络电磁空间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实践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全面发展的起始阶段,网络电磁空间综合对抗能力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四、网络电磁空间作战应对策略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跨越式提升的同时,我国面临的网络电磁空间安全威胁骤然增大。
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战略、政策,构建网络电磁空间作战体系,加强相关技术发展,实现网络与现实装备组网,切实提高网络防御能力,保证数据和通信的可靠性,并逐步实现网络电磁空间的进攻能力。
在网络电磁空间,战争与和平、前方与后方不再清楚可分,我们必须一直处于警钟长鸣、时时迎敌的临战状态。
在思想观念上统筹网络电磁空间安全与“海、陆、空、天”安全,树立国家综合安全观,处理好网络电磁技术发展与网络电磁空间安全的关系,坚决防止重发展而忽视安全的倾向;明确国家和军队各部门职责,确立军队在维护国家网络电磁空间利益和安全方面的主导地位;理顺领导体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深入研究相关作战理论和样式,制定完善军队条令条例,在军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条令条例中规定网络电磁空间作战任务、行动准则等;制定完善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争取我在国际斗争中的主动地位。
网络电磁空间作战能力建设应立足作战需求,强化军民融合,重视联合行动,从政策法规、体系机构、指挥控制及演习训练各层面,全面加强其基础建设和作战能力建设;立足自主可控,大力发展自主技术,尽快实现关键信息化器件,部件国产化,夯实我国网络电磁空间安全的基础;针对网络电磁空间技术发展快,创新空间大的特点,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基础技术,尤其争取在国际学术界共同面临的基础技术问题上有所突破,例如,冯.诺伊曼计算机结构和因特网网络结构的安全问题,无线注入技术发展下军网“物理隔离”的有效性问题,可信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模型、知识获取及认知模型等;重点研究作战体系薄弱环节,创新发展新概念装备,形成“不对称”优势;军民结合,加强通用技术融合发展,可以更快、更全面地保护军用和民用网络电磁空间安全,实现网络电磁空间的动态作战。
参考文献:
[1] 杨学军,苏金树.关于我国网络电磁空间安全战略的思考[J].国防科技,2010(4).
[2] 商亮.网络战部队——各国军中新宠[J].国防科技,2009(4).
[3]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J].Department of defense USA.2010.
[4] 吕信明.关于网络电磁空间战的思考[J].国防科技,2012(4).
[5] 陆向阳.关于未来电子对抗制胜之道的几点思考[J].国防科技,2011(5).
[6] 王春雷,申天良,任重.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备受黑客青睐的网络攻击手段[J]. 国防科技,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