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设计的.doc
都江堰的修建及历史意义
![都江堰的修建及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8649ff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4.png)
都江堰的修建及历史意义都江堰是一座位于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的灌溉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文明的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以无坝引水为特点的灌溉工程。
都江堰的修建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探讨都江堰的修建及历史意义。
一、都江堰的修建都江堰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56年,是由当时的中国蜀国国君李冰主持建造的。
在古代,四川地区曾多次遭受水旱灾害的困扰,而李冰为了解决当时灾害频繁的局面,于是开始动手修建都江堰。
都江堰建造的初衷是引水灌溉农田,源头是由岷江和青藏高原的锦江两条大江构成,是中国古代同类型水利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无坝水利工程,因其修建方法巧妙,工程量浩大,建设规模较大,历时千年而不废,所以在灾害预防和水利灌溉上造就着重大贡献。
都江堰的设计方法是由一系列桥梁,渠道,分流水口和堤坝等结构组成。
整个水道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水源部分和灌溉系统部分。
水源部分源自付县的邛崃山脉和岷江的源头,经过数百公里的引导,最终在都江堰汇入成灌溉系统的一部分。
而灌溉系统又分为主渠道和分渠道,其中主渠道是由高峰山麓一处位于成都平原的渠首开始,沿平原区向东南运行,最终连接市区南部的永兴坝。
分渠道则根据需求,由主渠道再次分支,对周围的农田进行灌溉。
二、都江堰的历史意义都江堰的修建在当时是一项规模浩大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项目。
在这之前,中国古代水利灌溉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但是都江堰的修建不仅创造了一个新的灌溉学派,而且为灾害预防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都江堰修建的过程中,科学家采取了多种新的灌溉技术,从而开创了以无坝引水为特点的水利文明,这对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都江堰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中国蜀国时期,都江堰已经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国家战略项目,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 infra 大工程的先河。
早在1817年,清代将领钮祜禄所著的《修江演义》就已经对都江堰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从而成为了一项名闻世界的文化瑰宝。
詹天佑的贡献
![詹天佑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a99226e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b.png)
詹天佑的贡献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他的努力,中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和工程成果,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詹天佑的贡献之一是在铁路建设领域。
他是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主要设计师之一。
京张铁路的建设对于中国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詹天佑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和环境等因素,并采用了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备。
他的设计不仅保证了铁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营,还使得该线路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典范。
其次,詹天佑在水利工程领域也有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设计并建造了中国近代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归绥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是世界上最早的灌溉工程之一,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之冠”。
这个工程解决了四川平原缺水和防洪的问题,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归绥水利工程则解决了贵州地区长期以来的水利问题,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和经济发展。
此外,詹天佑还在海洋工程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主持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海港工程——天津港的设计和建设。
天津港成为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海港之一,对于促进北方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他还参与了上海外白渡桥的建设,这座桥横跨黄浦江,缩短了上海市区与浦东新区之间的交通距离,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便利。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詹天佑还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有重要的贡献。
他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城市——天津市,并亲自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如天津站和天津大悦城等。
他的设计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使得这些建筑物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总的来说,詹天佑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在铁路、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他的成就不仅让中国在世界科技和工程领域崭露头角,也激励和启发了后来的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
著名旅游景点赏析——都江堰水利工程
![著名旅游景点赏析——都江堰水利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59aa6a804d2b160b4ec0a2.png)
都江堰水利工程目录一.地理位置 (3)二.建造时间 (3)三.建造背景 (3)四.建筑风格 (4)五.结构特征 (4)1.主体工程: (4)(1)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4)(2)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4)(3)宝瓶口引水工程 (5)2.其他景点: (6)(1)二王庙 (6)(2)伏龙观 (6)(3)安澜索桥 (7)3.智慧结晶: (7)(1)都江堰卧铁 (7)(2)笼石杩槎 (7)六.艺术成就 (8)七.都江堰观后感 (10)*参考文献: (11)都江堰(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一.地理位置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约20公里,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二.建造时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
他和他的儿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势地形的进一步考察,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三.建造背景四.建筑风格当代陈运和诗《都江堰》曾说:“凝聚过智慧的汗珠与卓绝的远见灌溉了历史,灌溉了民族,灌溉了古诗,灌溉了良田”。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充分利用了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
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五.结构特征1.主体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李冰修建都江堰时的两大天才发明是哪两个发明
![李冰修建都江堰时的两大天才发明是哪两个发明](https://img.taocdn.com/s3/m/bf5b0b3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2.png)
李冰修建都江堰时的两大天才发明是哪两个发明早在战国时期,四川一带虽然沃土千里,但却人烟稀少,相当荒凉。
这让前来任蜀郡守的李冰疑惑不已。
经过细察,原来是水灾作怪。
于是李冰决定治蜀先治水,他没想到他这么一个决心就修建出中国历史上一个千年良心工程——都江堰。
那时主要闹水灾的是岷江,岷江从高山深谷流出,到达灌县城后,被江东边的玉垒山阻隔,江水涌回西岸,结果长着大片的庄稼地被淹没。
于是李冰决定先开凿玉垒山,将江水引一些到东岸。
但玉垒山全是石头,当时用的全是铁器,铁钎子一砸下去就弯了,工程受阻。
这时有个石匠想出一个聪明的办法:先在岩石上开一些槽线,再在槽线和天然的石缝里填满干草树板,将它们点燃,使岩石加热爆裂,开凿起来省劲多了。
李冰肯定了这个办法,让大家干起来,整个工地便燃起烈火,巨石的爆烈声充拆着山谷,果然,开凿的进度大大地加快了。
巨石嶙峋的玉垒山终于被劈开,凿开的山口,宽约二十米,称之为宝瓶口。
其右侧是一堆从玉垒山里崩下的岩石,这就是有名的离堆。
凿开玉垒山后,发现虽然东岸分流了一些水,但还是远远不够,大量的水还是涌到西岸,于是李冰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距离玉垒山的江心,修一道堰,将江山逼向东岸。
说起容易做来难,要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筑成大堰,谈何容易。
用鹅卵石筑堰,石头太水,水一冲即垮;用开凿宝瓶口的大石块堆积,仍被冲得东摇西晃。
多次试验都失败了。
有一次,李冰发现几个村妇在溪流边洗衣服,为了将浅浅的水聚深,她们把竹篮放在水中,篮中放上石头和衣服,形成一个小小的“水坝”。
从中得到启发,李冰想起川西北满山遍野的竹子可以编成竹笼,再将主鹅卵石,形成了一个整体,洪水不是很难将它冲走吗?于是,一个个长二、三丈,直径二尺多的装满卵石的竹笼做好了,放在江中筑起了一个狭长的分水堰。
正因为李冰等人有了如此两大天才的设想,都江堰才顺利修建,从此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远古水利工程施工
![远古水利工程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3788669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a.png)
远古时期的水利工程施工在远古时代,我国的水利工程就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早在公元前256年,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师李冰父子就在四川成都平原的岷江上修建了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这个工程不仅为成都平原带来了丰沛的水资源,还使这片土地避免了水患和干旱,成为了“天府之国”。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智慧。
首先,李冰父子对岷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了江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会导致河床抬高,洪水泛滥。
于是,他们决定采用“分水引流”的方法,将岷江分成内外两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为了建造这座水利工程,工人们首先要开挖渠道。
在那个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时代,工人们只能依靠铁锹、锄头等简单的工具进行挖掘。
他们分组进行劳动,互相配合,挖掘出了一条条渠道。
在挖掘过程中,他们还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泥泞的河床、坚硬的岩石等。
但是,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
在渠道挖掘完成后,工人们要进行渠道的加固和防渗处理。
他们用石头和木桩对渠道进行加固,用黄泥涂抹在渠道墙壁上,防止水分渗透。
此外,他们还修建了堤坝,以防止江水泛滥。
在施工过程中,李冰父子还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他们规定,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砍伐树木,不得破坏植被。
这一举措有效地保护了岷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使得工程所在地成为了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为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它不仅是一个灌溉工程,更是一个生态工程、环保工程。
都江堰的成功经验,为后世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如今,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在使用,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成为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也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远古水利工程施工的历史,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点赞,也为我国水利事业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2bea2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a.png)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宏伟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项水利工程之一。
它是四川省都江堰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一、都江堰的历史都江堰建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56年,由蜀汉时期的大工程师李冰和他的儿子设计建造。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维护完善,到了唐朝时期已经是被完善的水利工程之一。
主要是利用大自然的山水,将岷江分成两个分支,用水控制,引入成灌渠和蒲江,配合崇山峻岭,建筑高低起伏的水坝,形成了巨大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同富山、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起,构成了四川省武陵山系的中心区域。
二、都江堰的设计都江堰是一项绝妙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主要设计是利用了自然高度差和水的流动,达到满足人们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在这里,它的设计思路是建造一座高水坝,把岷江分成两条河流并调控流量,转移农业、工业等领域需要用到的水资源。
在构建大坝的时候,当时的工程师可以设想到需要从过去的预制方案中创新。
他们发明了一种称为「长边受力,短边自力」的大坝建造方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把水压和周围的土壤结构合理分配,使得每一部分都能发挥最大效力。
这种设计不但使得工程耐久,而且使得抗震能力也大幅提升。
三、都江堰的意义都江堰工程的建设,对当时的蜀汉王朝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它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推动了当地农业、商业和工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带动了都市化进程,促进了蜀汉朝廷的繁荣和稳定。
在现代,都江堰已经成为四川省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工程不仅完美地结合了自然地理和技术,注重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还为后代工程师提供了不竭的思想动力和良好的学习范例。
四、都江堰的保护2019年7月,都江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意味着,这个远古工程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复,同时也为国家的文化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能量。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人的破坏行为如乱扔垃圾等已经损害了这个珍贵遗产的形象。
文化常识:都江堰 郑国渠
![文化常识:都江堰 郑国渠](https://img.taocdn.com/s3/m/e0f5ab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f.png)
都江堰是秦昭王在位(公元前306—前251)时蜀守(蜀郡的长官)李冰兴建的(一说是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时李冰担任蜀守时兴建的)。
四川都江堰市、成都一带,正当岷江从西北多山地区流经成都平原南向注入长江的去道上。
水在山间流得很急,一到平原,流速顿减,水中挟带的泥沙随着沉积下来,容易堵塞河道。
因此每年一到夏季,岷江水势骤涨,常发生水灾,水退之后又常有局部旱灾。
怎样克服水旱灾害以保证农业丰收,这是古代四川人民长期以来最希望解决的一个问题。
李冰担任蜀守时,吸取了前人治河的经验,视察了都江堰市一带的地势,找出了岷江泛滥的关键,研究了防治洪水的方法。
他和儿子二郎一起,领导当地的人民,就地取材,经过长期艰辛的劳动,最后完成了这项闻名于世界的,我国古代最大、最成功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古书上叫作“都安堰”)。
这项工程,修建在都江堰市城外,是一个综合性的防洪灌溉系统,主要工程包括:起分水作用的“都江鱼嘴”;保护河岸、减少流水冲刷力量的“百丈堤”;隔离岷江内、外江水道的“内金刚堤”和“外金刚堤”;宣泄内江过多水量的湃水坝——“飞沙堰”;弧形的护岸建筑“人字堤”;以及人工开凿的内江通道“离堆”和“宝瓶口”。
从百丈堤到宝瓶口,各项工程连绵共约三公里。
内江经过宝瓶口流到都江堰市东南分成三大支流,输水灌溉农田;外江向正南流,沿途分成六大支流,输水灌溉农田。
总计分支流有五百二十多条,分堰有二千二百多道,渠道总长约一千一百六十五公里,灌溉面积合古代亩数三百多万亩(古代每亩合今亩五分二厘)。
都江堰修成后,完全改变了成都平原的面貌。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二千二百多年来,这一工程一直都在为农业生产服务。
郑国渠开在陕西的渭河平原上。
这里原是黄土冲积地带,由于雨量较少,常闹旱灾,所以粮食产量不高。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水利专家郑国的建议,从谷口(今陕西礼泉县北)起,开凿渠道,引泾水直达中山(今陕西泾阳县北),又向东通到洛水,这就是著名的郑国渠。
都江堰李冰治水的故事
![都江堰李冰治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e2c0d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d.png)
都江堰李冰治水的故事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也
是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的建设者是古代蜀国的一位水利专家——
李冰,他治水的故事至今流传甚广。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蜀国的大地频繁遭受水患的侵袭,百姓
们生活在水淹中,无法安居乐业。
当时的蜀国国君下令寻找能够治
水的人才,结果李冰被推荐到了国君的面前。
李冰是一位精通水利
的专家,他深知水患对百姓的影响,因此毅然决定接受国君的委托,治理蜀国的水患问题。
李冰深入研究了蜀国的地理环境和水患的形成原因,最终确定
了在都江堰修建水利工程的方案。
他首先率领工匠们挖掘了一条名
为“引犁”的渠道,将岷江的水引入成灌溉用水。
接着,他又率领
工匠们在岷江上游的岷江支流——沱江上修建了一座拦河坝,形成
了一个巨大的水库,这就是今天的都江堰水库。
这样一来,水库的
蓄水可以保证干旱季节的用水需求,同时还可以防止岷江的洪水泛滥,解决了蜀国的水患问题。
都江堰的建成,不仅解决了蜀国的水患问题,也为后世留下了
宝贵的水利工程遗产。
李冰治水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
水利工程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冰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
和智慧,就可以克服自然灾害,改善人民的生活。
都江堰李冰治水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水利工程的历史故事,更是一段关于智慧和勇气的传奇。
这个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
白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可以战胜困难,创造美好
的未来。
愿我们能够从李冰治水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
中的挑战,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世界遗产—都江堰资料课件 (一)
![世界遗产—都江堰资料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94491f2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7.png)
世界遗产—都江堰资料课件 (一)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都江堰资料课件的内容。
一、都江堰的建设历史都江堰建于公元256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这项古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造者是著名的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将领李冰,他受命于当时的汉武帝,主要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条能够引水到成都平原,为农业灌溉服务的水利系统。
这项工程开始于公元前3世纪末期,耗时14年才完成。
建造时使用了原始手工工具,为后来的水灾和干旱提供了有力的防护。
二、都江堰的工程结构都江堰的工程结构包括:分水堰、引水堰、割峡堰、泄水堰和镇洛墩五大构筑物。
其中分水堰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也是整个工程的最高点,它能够让水分流到两个分支灌溉系统之一或者两个分支灌溉系统。
引水堰是一个高度达67米的石堰,泄水堰是一个位于引水堰下方的石阶堰坝,这样就能够使得蓄水池保持最佳的水位。
割峡堰位于都江堰下游,能够让洪水快速排放,以保护灌区的安全。
三、都江堰的重要意义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防洪工程之一。
它能够同时解决了水灾和干旱的问题,保障了当时都城成都的居民们的生存。
也为今天的生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景点。
四、都江堰的保护为了保护这项伟大的古建筑,中国政府一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包括保护建筑结构和环境,对违法采矿、乱堆垃圾、乱建房屋等进行打击,倡导人们爱护这项文化遗产。
同时,中国政府还对都江堰进行了严格的维护和修复工作,保证了其保存完好,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项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总之,都江堰是一个了不起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都江堰资料课件,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其建设历史,工程结构和其重要意义,以及中国政府为它进行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世界遗产都江堰,为我们的生活和文化历史贡献了重要的价值。
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都江堰是谁设计的](https://img.taocdn.com/s3/m/df0c5f0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6.png)
都江堰是谁设计的都江堰是谁设计的试题:都江堰是谁设计的?答案:李冰父子。
都江堰是谁设计的?都江堰是由秦国李冰父子设计建造的。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
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
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称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
”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
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介绍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渠首占地面积200余亩。
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
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
唐代,修建了飞沙堰。
建国后,又修建了工业供水渠、外江闸、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
转赞都江堰设计者李冰父子
![转赞都江堰设计者李冰父子](https://img.taocdn.com/s3/m/39a0385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c.png)
转赞都江堰设计者李冰父子
李冰父子太有智慧。
四六分水可以避免洪灾。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巴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的构思原理,即为宽窄之道。
李冰父子认真勘验了岷江的旱涝规律,把河道按四六比例一分为二,切宽为窄,外江宽而浅,内江窄而深。
枯水期江水自然进入内江,盛水期江水大部由外江流走——这一天才设计,秒杀与其同期的巴比伦水利工程。
年修制度、石人测水方法等具备顶级工匠精神的构思,在郑国渠、灵渠以及大运河等水利工程都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后,仍然保证都江堰一枝独秀地为巴蜀万民造福。
都江堰是哲学、数学、物理学、水利工程学、地质学、管理学的集大成作品,是全球唯一至今仍然高效工作的祖宗级工程。
它的巧夺天工不仅验证了中国宽窄哲学,更为呼吁模仿德国和日本工匠精神的管理学研究者和企业家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中国版本——最伟大的工匠精神不必舍近求远,符合宽窄之道的都江堰就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标杆工程。
都江堰不仅工程系统本身宽窄变化巧夺天工,其渠系灌溉宽窄有致,最为玄妙之处还在于二八分沙、四六分水的宽窄科技智慧。
都江堰工程治水方案
![都江堰工程治水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69d0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b.png)
都江堰工程治水方案都江堰工程是由李冰父子创造的,李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师。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平衡分配和损失巨大的水资源管理。
都江堰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并且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现了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的目标。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建筑包括总干渠、分干渠、斗渠等,这些建筑能够实现水资源的调控和高效利用。
都江堰工程的建设,改善和提高了四川盆地的水资源利用率,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都江堰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的奇迹。
都江堰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为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当代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在当今社会,都江堰工程依然是中国水利工程的典范,以其卓越的建筑设计和水资源管理功能,成为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名片。
通过对都江堰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当代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都江堰工程是当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典范,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成就的象征。
都江堰工程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为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在当今社会,都江堰工程还是中国水利工程设计的标志,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都江堰工程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为当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可以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都江堰工程的精神,为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都江堰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为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对都江堰工程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要继续发扬都江堰工程的精神,为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树立更大的标杆,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国水利工程必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总的来说,都江堰工程是中国水利工程的典范,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象征。
李冰知识问答题
![李冰知识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5073f97e21af45b307a8ad.png)
李冰知识问答题点击此处查看李冰知识问答题李冰父子时期的成都平原在行政区划上属于:秦国蜀郡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李冰父子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李冰儿童歌曲《种太阳》是谁写的词:李冰雪都江堰是谁修建的:3 李冰父子第一个称四川为天府的是:李冰55、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李冰父子54、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李冰父子210、馒头是谁发明的:(B)李冰诸葛亮曹操屈原1. 青蛙喜欢吃蚊子吗:是A喜欢。
B不喜欢。
2.什麽物体都热涨冷缩吗:是A是。
B不是。
3.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是A李冰B李勇。
4.我国最早的远古人类谁:A北京人是B元谋人C山顶洞人5.地球是什麽形状:A 球体B正球体6. 人一天最少掉几根头发:A80根是B50根。
7.发现远古人类最多的是哪国:是A中国B刚果8.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在哪洲:A亚洲是B非洲9.孙子兵法是谁创作的:A孙膑是B孙武C孙子10.美洲最早是谁发现的:A印第安人是B哥伦布:凉州词是谁创作的:A王之涣B王昌龄C李白1. 青蛙喜欢吃蚊子吗:是A喜欢。
B不喜欢。
2.什麽物体都热涨冷缩吗:是A是。
B不是。
3.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是A李冰B李勇。
4.我国最早的远古人类谁:A北京人是B元谋人C山顶洞人5.地球是什麽形状:A 球体B正球体6. 人一天最少掉几根头发:A80根是B50根。
7.发现远古人类最多的是哪国:是A中国B刚果8.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在哪洲:A亚洲是B非洲9.孙子兵法是谁创作的:A孙膑是B孙武C孙子10.美洲最早是谁发现的:A印第。
都江堰
![都江堰](https://img.taocdn.com/s3/m/48648d1b55270722192ef76b.png)
世届水利文化史上卓著的里程碑——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的西侧的岷江上,是由我国历史上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完工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至今仍在服务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百姓。
战国后期,秦国为了增强国力,统一中国,特别注意兴修水利来发展农业,秦昭襄王命令水利专家李冰为蜀郡太守。
李冰上任后,考察了蜀郡的农田水利情况,发现蜀地四面皆高山,中间是盆地,要发展农业,农田灌溉与排涝就是当下要解决的问题。
他发现岷江之水由西边岷山湍急流到灌县则地势平缓,泥沙沉积导致河床增高,河水泛滥成灾。
东边有玉垒山阻隔,水流受阻,又导致东边盘地旱灾连连。
于是他决定在灌县城郊凿通玉垒山,引水分洪。
同时选址筑堰,导流造福灌县子孙后代。
李冰和他的儿子号召数十万民工开山凿石,筑堰开渠,经过多年的努力,“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构成了宏伟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
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在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用于灌溉农田,外江用于泄洪通流。
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其设计科学,不仅能泄洪水,还能利用漫过飞沙堰的水流在流入外江时产生的漩涡作用带走泥沙,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用来引水和控制大量水流的作用。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
都江堰不仅是宏大的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江堰附近文物古迹众多,风景秀美如画。
都江堰是世届水利文化史上卓著的里程碑。
(田磊)。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https://img.taocdn.com/s3/m/0134004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3.png)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都江堰是由中国古代工程师李冰父子设计和建造的。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一座古老而著名的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当时的统治者是李冰的儿子李贵。
这个工程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灌溉成千上万亩的农田,控制成都平原的洪水,以及为后来的城市提供水源。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个工程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卓越技术和智慧。
1/ 1。
都江堰分水原理
![都江堰分水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f924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0.png)
都江堰分水原理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
都江堰是由蜀郡守李冰和他的儿子设计并主持修筑的,它以其独特的分水原理而著称于世。
都江堰的分水原理是通过利用水的重力和地形来进行水的引导和分流。
整个工程利用了都江堰、青衣江和岷江三条河流的水力资源,将水引入灌溉渠道,从而实现对农田的灌溉。
都江堰的分水原理主要包括引水、分水和灌溉三个部分。
首先,都江堰的引水部分是通过修建堰坝,将岷江的水引入渠道。
堰坝的建造是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和水流的特点,通过修筑坝体和开凿泄洪渠,实现了对水流的引导和控制。
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对地形地貌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还需要对水流进行动态监测和调控,以确保引水的顺利进行。
其次,都江堰的分水部分是通过修建分水堤,将来自岷江的水分流至灌溉渠道。
分水堤的建造需要考虑到水流的分流和分配,以及对水流的控制和调节。
这一过程需要对水流的特性和流量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水能够平均分配至各个灌溉渠道,从而实现对农田的有效灌溉。
最后,都江堰的灌溉部分是通过修筑灌溉渠道,将来自分水堤的水引入农田。
灌溉渠道的建造需要考虑到水流的输送和分配,以及对农田的灌溉需求。
这一过程需要对农田的地形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以确保水能够有效地输送至各个农田,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总的来说,都江堰的分水原理是通过利用水的重力和地形来进行水的引导和分流,从而实现对农田的灌溉。
这一原理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水资源,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都江堰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都江堰的分水原理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都江堰
![都江堰](https://img.taocdn.com/s3/m/4b53a0669b6648d7c1c74683.png)
都 江 堰 修 建 前 灌 县 一 带
玉
岷
垒 山
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灌县
都 江 堰 修 建 后 灌 县 一 带
灌 县
左上: 左上:鱼嘴堰 右上: 右上:飞沙堰 左下: 左下:宝瓶口
鱼 嘴 堰
宝 瓶 口
飞 沙 堰
都 江 堰 平 面 示 意 图
宝瓶口 分水鱼嘴
都江堰灌区
都 江 堰 实 灌 一 千 万 亩 碑 记
都江堰
于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概况 修建者简介 都江堰介绍 纪念 遗产开发问题及建议
位置: 四川成都平原西部岷江 修建时间: 战国时期 主持修建者: 李冰父子
是我国[战国 战国]时 李 冰是我国 战国 时 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 家,中外驰名的都江 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 组织者。 组织者。
李 冰 父 子 像
都江堰水利工程开发及建议
问题
杨柳湖大坝修建
建议
不在修建此类工程 盈亏有价,遗产无价 多种树
岷江上游遭滥砍滥伐
演讲: 技术支持:
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都江堰是谁设计的](https://img.taocdn.com/s3/m/4153e913192e45361066f5a3.png)
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试题:
?
答案:李冰父子。
相关阅读: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市是山水园林城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市域林木覆盖率达70%,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年平均气温15。
2℃,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持续国家一级水平,获“天然氧吧”、“长寿之乡”美誉。
都江堰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市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1。
李冰治水
![李冰治水](https://img.taocdn.com/s3/m/8cbf819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9.png)
战国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
目录
01 相关事件
02 评价
李冰(生卒年、出生地不详),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 (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李二郎一同主持修建的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
相关事件
பைடு நூலகம்
地形复杂,洪水泛滥
分水鱼嘴,外流内灌
都江鱼嘴,又名分水鱼嘴,是人工筑起的一条纵向的大堰,因为头部像鱼头,所以称为“鱼嘴”。又因为它 的作用在于把上游流下来的江水分为内、外两股(堤左西面的为外江,是岷江的主流;堤右东面的为内江,是灌 溉东面田地的总渠),所以称为“分水鱼嘴”。
评价
以今天的科学水平来回顾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工程,仍然可以看到这个工程从规划、施工到最终的效果都是 十分科学和正确的。因此,这项工程能够成功地控制内、外江水量,解决西涝东旱的弊病,把原来的灾害地区变 成“天府”粮仓。如果以现代的科技水平来从事这项工程,可能在施工手段、设备材料、工程进度上有所提高, 而就最终的效果来说,则差距并不很大。因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对2000多年前这项杰出的工程与工程的主持人 李冰表示钦佩。
感谢观看
都江堰是岷江中游的一项大工程。岷江从岷山发源,一路急流而下,到灌县地域又进入了平川地界。这里地 形复杂,加之泥沙淤积,使得航行十分困难,而且江水在洪水季节常常泛滥。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西边遭受洪水 肆虐的时候,东边却因缺水而受旱灾之苦。
都江堰设计图
李冰到任以后,听到了大量的民众呼声,亲临实地考察后不久就开始实施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近现代的人 们所见到的都江堰工程,从上游数起,主要有百丈堤、都江鱼嘴、内外金刚堤、飞沙堰、人字堤、宝瓶口,其中 最重要的是都江鱼嘴、飞沙堰与宝瓶口。现在可以肯定这3项主要工程都是李冰所主持修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设计的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设计的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设计的。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
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灌溉区域已达40余县。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
都江堰水利工程灌区
都江
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
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
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
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
都江堰水利调度中心
都江堰建成后,历代都有主管水利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建国后,都江堰延伸扩建迅速发展,已成为水资源多功能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都江堰的组织建设。
1950年3月成立了川西都江堰管理处;1952年9月,川西都江堰管理处更名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水利厅都江堰管理处;1955年又更名为四川省水利厅都江堰管理处;1958年再次更名为都江堰管理处;1978年9月成立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处,同年12月13日,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
现管理局内设办公室、人事劳动教育处、供水经营处、工业用水处、工程建设管理处、科技处、财务与经济管理处、水政处、监察审计处、党委办公室、多种经营处、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勘察设计院、后勤服务中心、接待处、工会、渠首管理处等17个处、室。
岁修制度
都江堰有效的管理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汉灵帝时设置都水椽和都水长负责维护堰首工程;蜀汉时,诸葛亮设堰官,并征丁千二百人主护(《水经注江水》)。
此后各朝,以堰首所在地的县令为主管。
到宋朝时,制定了施行至今的岁修制度。
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
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
宋朝时,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断流岁修的制度,称为穿淘。
岁修时修整堰体,深淘河道。
淘滩深度以挖到埋设在滩底的石马为准,堰体高度以与对岸岩壁上的水则相齐为准。
明代以来使用卧铁代替石马作为淘滩深度的标志,现存三根一丈长的卧铁,位于宝瓶口的左岸边,分别铸造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年间和1927年。
枢纽
紫坪铺水利工程位于岷江上游,都江堰市西北9公里处。
岷江是长江一级支流,源于四川与甘肃接壤的岷山南麓,流经茂县、汶川、都江堰市、成都平原南部,在乐山接纳大渡河、青衣江,于宜宾汇入长江。
全长711公里,流域面积135881平方公里。
岷江上游水源丰富,径流主要有降雨形成,也有地下水和高山溶雪水补给,流域汛期每年的6到9月。
岷江流域内先后建成有鱼子溪一、二级电站、映秀湾、太平驿和福堂坝引水式电站。
但上述电站只有单一的发电作用,没有供水功能,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岷江水利资源,缓解成都平原供水供电不足的矛盾,促进四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将其列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2000年12月,水利部批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01年2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工程开工建设并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紫坪铺水利枢纽是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环境保护、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其永久建筑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工程于2002年11月下旬截流;2005年11月01日第一台机组发电;2006年12月工程完工。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64.33亿元,总投资69.76亿元。
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挡水大坝(大坝是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56米)、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冲砂放空洞、1#泄洪排砂洞、2#泄洪排砂洞组成。
水库总库容11.12亿立方米,具有不完全年调节功能,库区面积18.16平方公里,回水长26.5公里。
电站装机4台单机190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760MW,提高枯水期都江堰灌区1008万农田灌溉供水保证率,每年枯水期增加灌溉供水量4.37亿立方米,可为远景毗邻灌区的314万农田灌溉提供用水。
工程建成后,除保证向成都市提供20立方米/秒的环境用水外,还将向成都市的供水量由28立方米/秒增加至50立方米/秒,年还增加供水量3亿立方米。
利用
水库的蓄水滞洪调节作用,可将岷江上游100年一遇洪水消减至10年一遇下泻,基本解除金马河段洪水威胁。
紫坪铺电站年发电量34.17亿千瓦/时,为川西电比较经济的调峰调频电能。
同时实现防洪、拦沙等效益,保护都江堰工程不受损坏。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可以有效调节岷江水量,发展都江堰灌区面积,提高灌溉用水保证率,缓解包括成都市在内的成都平原供水供电不足的状况,提高岷江中游和成都平原的防洪标准,从而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