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

合集下载

企业集团所得税申报方式及会计处理分析

企业集团所得税申报方式及会计处理分析

企业集团所得税申报方式及会计处理分析作者:祝芳园来源:《商场现代化》2023年第21期摘要:企业集团在发展期间应按照税法规定依法缴纳所得税,合理选择申报方式并做好会计处理工作。

基于此,本文从所得税申报方式与会计处理两个角度出发,首先阐述了企业集团所得税申报方式,进一步讨论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三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三种方式的差异,提出保障企业集团所得稅会计处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企业集团;所得税;申报方式;会计处理在以往环境下,企业集团可采用合并申报、分别申报的方式完成所得税申报工作,但国家税法早已取消企业集团所得税合并申报方式,因此,集团企业需以所得税法为依据分别进行申报。

在此形势下,企业集团为规避纳税风险,应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合理选择所得税申报方式,做好新版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写工作,并严谨精细地展开所得税会计处理工作。

一、企业集团所得税申报方式自集团合并纳税取消后,企业集团子公司需分别申报所得税,在当前环境下,企业集团子公司可采用直接申报、邮寄申报、电子申报、代理申报的方式申报所得税。

①直接申报。

集团企业纳税人或指定代理人直接前往当地税务机关单位完成所得税的申报工作。

②邮寄申报。

集团企业纳税人整合归纳所得税申请表等纳税资料,采用邮寄的方式将相关资料传输至税务机关完成申报。

③电子申报。

集团企业纳税人按照规定准确填写申报表后,全面整理所得税申报资料,借助互联网完成申报工作。

在信息化时代,集团企业迎来线上办公阶段,所得税申报工作逐步转移至网络,采用网上电子申报的方式开展工作。

对企业集团所得税网上电子申报的流程进行总结,具体如图1所示。

①下载电子税务局客户端或打开电子税务局官方网站,并完成登录。

②进入“网上办税”界面,输入集团企业纳税编码、密码、验证码,随后点击“我要申报”下载规范化申报表模板。

③提交企业集团申报月财务报表,随后点击进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申报”,将已填写完毕的所得税申报表提交即可。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科学管理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所得税条例,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而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为企业准确地对所得税进行确认、计量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所得税会计信息高层次的要求。

我国原有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可选择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其中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应付税款法将本期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直接认定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即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与本期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理解。

其缺点是不考虑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不能体现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的会计影响,不能反映所得税费用的真实性质。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在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应该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

此方法认为,会计利润和应税的利润之间的差异可分为2种差异,即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对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标准的不同而形成的,这种差异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也不会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转回。

暂时性差异是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制度对收入、费用所属会计期间的规定不同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会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转回。

它包括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两种方法:(1)递延法是将会计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的纳税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的会计期间予以转销。

递延法需要确认暂时性差异,这显然比应付税款法更加合适目前的会计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递延法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

(2)损益表债务法是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

它是以损益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为着眼点,注重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并将其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会计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在公司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中,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会计处理问题。

合并报表是将两个或多个公司的财务数据合并为一份报表,以展示出合并后整体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表现。

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往往需要面对所得税这一特殊会计科目,并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原则所得税是企业在盈利过程中需要向政府缴纳的税金,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科目。

在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概括确认法:根据会计收益与税法所确认的收益之差异,计算概括确认法所得税负债。

概括确认法认为,公司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但在确认所得税负债的时候,按照税法规定进行。

2.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是指由于会计利润与税法所确定的应纳税额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应缴或可抵扣的所得税。

在合并报表编制中,应当充分考虑这部分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处理。

3.所得税开支的确认:根据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确定所得税开支,确保在合并报表中准确反映公司当期的税收负担。

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具体过程在具体编制合并报表过程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合并纳税实体确认:首先需要确认哪些子公司应该纳入合并报表中,这些子公司在纳税上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合并计算税收。

2.概括确认法的运用:根据概括确认法的原则,计算出各个纳税实体的税负债,然后按照各自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3.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根据会计利润与税法所确定的差异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注意将这部分资产和负债纳入到合并报表中。

4.确认税收开支:最后,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当核实各个子公司的税收开支,并将其合并计算得出整个集团的税收开支。

总结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在进行此类会计处理时,必须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原则,确保合并报表准确地反映出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税收负担。

通过正确处理所得税的会计问题,可以更好地帮助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为业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差异及会计处理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差异及会计处理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差异及会计处理一、直接法与间接法计算原理由于会计准则的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与税法收入与允许抵扣额的确认有不同之处。

所以会计的利润不能直接用作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有直接法、间接法两种方法。

1、直接法用收入逐项减去允许扣除的部分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直接法的本质是忽视会计账的存在,利用税法的要求,重新计算税法认可的利润。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全部收入—免税收入—允许抵扣的支出优势:计算简单,不必考虑调整,对会计账没有要求。

缺点:需要逐项收入支出计算、不能反映出会税差异。

适用:小企业,年业务量越少,直接法优势越明显。

2、间接法用会计利润加调增减调减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间接法的本质是利用会税之间的差异,利用会计利润作为计算的起点,根据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利润+税法不认可的支出—会计不记入但税法认可的支出优势:能够反映出会税差异及未来需要调整的企业所得税缺点:对会计账要求高,需要记账之初就要考虑会税差异。

适用:使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需要记“递延所得税”、年会计业务量大的企业。

二、案例讲解两者的区别甲企业是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2022年实现收入3000万。

10月购入一台价值600万元新设备一台,预计使用5年,22年计提折旧20万,记入主营业务成本。

22年发生“业务招待费”20万。

除以上两项外,其他税法允许扣除的成本与费用共计16000元。

当年实现利润1,360元,计算甲公司22年企业所得税。

1、业务招待费计算可抵扣额计算务招待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的列支标准是:按发生额外的60%与收入的千分之五相比较,取最小值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收入千分之五=3000×5‰=15万实际发生额的60%=20×60%=12万(此项低)2、直接法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3000 —1600 —1200(购入固定资产可抵扣额) — 12(可抵扣的业务招待费)=188万应交企业所得税=188×15%=28.2万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 28.2万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2 万3、间接法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1360+ 20(税法不认可的折旧)— 1200(税法认可加计100%的一次性扣除)+ 8(税法不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188万应交企业所得税=188×15%=28.2万产生暂时性纳税差异=(600 — 20)×15%=87万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 115.2 万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2 万递延所得税负债 87万企业所得税简洁分录1、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季度预缴时计提缴纳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4、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补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5、汇算清缴时发现多预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一、《小企业准则》下企业所得税处理1、计提也所得税分录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Ps:有政策性减免的,直接计提时减免,不做政府补助处理。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应付税款法:是指本期税前账面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纳税影响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但违背了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容易造成企业各期净利润的剧烈波动。

2. 纳税影响会计法:此方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期所得税,即本期应交所得税;二是递延税款,即本期因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金额。

这种方法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时间性差异的影响,因此,所得税的核算也较为精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可以咨询专业会计师或查阅《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文件。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国企所得税是指国有企业和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要求缴纳的税款。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费用和负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利润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计提法计提法是企业所得税核算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计提法,企业需在每个会计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据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企业所得税,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计提的所得税费用即为企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反映了企业当前所得税的实际额度。

二、应纳税差额法应纳税差额法又称净利润差额法,是指先计算企业净利润,然后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再将净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强调利润与所得税之间的关系,保留了企业当期的净利润。

三、逐笔核算法逐笔核算法是一种详细全面的核算方法,它要求企业将各项经济业务逐笔进行核算,并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核算工作量较大,但核算结果更加准确。

四、年度汇总法年度汇总法是指企业每年结束后根据年度财务报表,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相对简便,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的情况。

五、用表核算法用表核算法是在年度报表编制过程中,根据具体的会计政策和一般会计核算方法,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与年度汇总法相似,但更关注报表编制的规范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但需遵循税法的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对于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企业合法合规运营和税收管理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计提法、应纳税差额法、逐笔核算法、年度汇总法和用表核算法。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并在会计核算中严格按照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所得税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会计所得税增值税收入确认时间和处理方法和税收优惠

会计所得税增值税收入确认时间和处理方法和税收优惠

会计所得税增值税收入确认时间和处理方法和税收优惠一、会计所得税收入确认时间和处理方法:1.1企业所得税的确认时间:企业所得税确认时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的发生时,即在所得税给出暂时性和可抵扣差异的反映时确认;另一种是计提和确定当期所得税费用时确认。

1.2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方法: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计提和结转两个步骤。

首先,在会计报表中计提当期所得税费用,计提金额一般为利润总额乘以预期所得税税率。

然后,将计提的所得税费用从利润中扣除,并在会计凭证中记账,同时将所得税费用作为负债计入负债科目中。

二、增值税收入确认时间和处理方法:增值税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销售过程中,按照价值增加的额度所征收的一种消费税。

增值税的确认时间主要是按照税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来决定的。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增值税的确认时间:增值税的确认时间一般是在交付货物或者提供劳务时确认。

即当货物或劳务交付给购买者,或开具发票时确认增值税。

一般来说,增值税是以现金流方式征收,在交付后可以从销售收入中扣除相应的增值税费用。

2.2增值税的处理方法:增值税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按照税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来进行。

一般来说,增值税的处理方法有下述几个步骤:首先,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确认增值税,并在会计凭证上记账;然后,在会计报表中将确认的增值税作为负债科目的一部分;最后,在税务申报时,根据税务规定计算应纳增值税,并按期交纳。

三、税收优惠:在国家税收政策中,对于一些特定的企业、行业或者项目,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主要是为了鼓励和支持这些企业或行业的发展,减轻其税负。

一般来说,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税率、税基、税收减免、税收补贴等方面。

3.1税率优惠:国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的方式,对一些特定企业或行业给予较低的税率,以减轻其税负。

3.2税基优惠:国家可以通过调整税基的方式,对一些特定的项目或者企业给予一定的减免,以减轻其税负。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产负债表债务法两种,而产负债表债务法又包括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吧。

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指当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应纳税款数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

在应付税款法下,不必须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纳税,此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中列出的资产、负债和税项的基础上分析税项差异,并依据相关差异确定影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1. 账面价值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后列于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

账面价值分为资产账面价值和负债账面价值。

a.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减值准备一般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将来计算会计利润时应扣除的金额,按会计规定在会计核算后的资产负债表左侧所列的金额。

b.负债账面价值=负债原始账面价值-从负债中扣除的金额它是依据会计规定核算后列在资产负债表右侧的金额。

2.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涉及的计税基础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a.资产计税基础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就计缴企业所得税而言可从流入企业的任何所得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即将来不必须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资产取得成本-依据税法规定上期税前扣除的金额=依据税法规定在将来使用或处置资产时作为成本费的税前分项金额b.负债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将来期间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据税法的规定可以扣除的金额。

公式为: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在将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负债金额=负债账面价值中不同意在将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包括如下几步:
(1)收集与当期所得税有关的账务信息,根据财务报表计算应交税款;
(2)计算所得税均摊,根据税法和相关行政规定销账所得税账户,并将税款记入应付所得税账户;
(3)当期纳税时,根据报税栏次要求填报所得税税表,提交上级税务机关;
(4)报税后,上级税务机关会根据报税情况发出“纳税凭证”,根据纳税凭证将应纳税款记入应交税款账户;
(5)确认核销所得税税款,销账应付所得税账户;
(6)准备年度所得税申报表,按时报送上级税务机关,最终由上级税务机关核定税款后确认;
(7)审核已结清所有所得税税款,完成所得税会计处理工作。

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汇算清缴账务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汇算清缴账务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汇算清缴账务处理一、介绍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小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对所得税进行结算和缴纳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账务处理方法。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汇算清缴流程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汇算清缴包括以下步骤:1. 识别和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首先,小企业需要识别和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小企业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得出的应纳税金额。

2. 确定所得税费用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小企业需要确定所得税费用。

税率是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法规定来确定的。

3. 登记所得税费用小企业需要将所得税费用录入会计凭证,确保所得税费用能够被正常核算和记录。

4. 缴纳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的时间和方法,小企业需要将所得税费用及时缴纳给税务机关。

缴纳所得税时,需要填写并提交相应的纳税申报表和缴款通知书。

5. 填写税务报表小企业还需要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填写并提交相应的税务报表,如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表等。

6. 汇算清缴税务机关会对小企业提交的纳税申报表和税务报表进行核对和审核,如果发现问题,会进行补缴或退税处理。

一旦通过审核,小企业就完成了所得税的汇算清缴。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汇算清缴账务处理方法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账务处理方法如下:1. 识别和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小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并确认应纳税所得额。

这一步骤的核心是对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准确的核算和计算。

2. 确定所得税费用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小企业需要确定所得税费用。

计算所得税费用时,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计算。

3. 登记所得税费用小企业需要将所得税费用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登记到会计凭证中。

登记所得税费用时,需要注意凭证的编号、日期、摘要等信息的准确记录。

4. 缴纳所得税小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得税费用缴纳给税务机关。

缴纳所得税时,需要填写缴款通知书并按照规定的方式缴纳。

合并报表当中所得税会计的相关处理

合并报表当中所得税会计的相关处理

合并报表当中所得税会计的相关处理【摘要】合并报表是公司财务报告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合并报表中所得税会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

本文针对合并报表当中所得税会计的相关处理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介绍了合并报表中所得税会计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接着提出了优化方法,包括如何解决可能的问题和提高会计处理的效率。

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来展示合并报表中所得税会计的实际操作。

文章整理了合并报表当中所得税会计的相关处理内容,总结出了重要性和优化方法,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合并报表、所得税会计、重要性、处理方法、挑战、优化方法、应用案例、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合并报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对企业全球财务状况的一个综合性展示。

所得税是合并报表中一个重要的会计科目,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所得税是企业应向政府支付的税收,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支出。

对于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会计处理,积极有效的管理尤为关键。

在合并报表中,所得税会计不仅要涉及到单一实体的纳税情况,还需要考虑到各个实体的合并纳税情况,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企业跨国经营日益普遍,不同国家的税制差异也给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会计带来了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处理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会计,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优化方案。

深入研究合并报表当中所得税会计的相关处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会计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加强公司治理,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对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会计相关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合并报表当中所得税会计的相关处理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得税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分类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分类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分类所得税是指企业或个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应纳入国家税收范畴的所得,对于企业而言,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成本,并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造成影响。

为了明确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AS)的规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当时计提法:根据该方法,企业按照当期利润计提所得税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

该方法适用于当期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基本一致的情况。

2.后期核算法:根据该方法,企业根据当期利润先计算预计所得税费用,然后在后期根据实际应纳税额与预计所得税费用的差异进行核实,并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该方法适用于当期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的情况。

3.年终结转法:根据该方法,企业在年底时计算当年的所得税应纳税额,并在财务报表中按照应纳税所得及相关税率计提所得税费用。

该方法适用于企业的当期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

除了以上所述的会计处理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所得税处理方法:4.所得税暂时性差异处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之间存在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的情况。

企业应根据这些差异计提暂时性税款资产或负债,并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5.所得税流动性差异处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所得税与当期利润所得税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

企业应根据这些差异计提流动性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所得税费用。

总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当时计提法、后期核算法和年终结转法。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如所得税暂时性差异处理方法和所得税流动性差异处理方法。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反映所得税的影响。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

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一、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直接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收益分配观",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付所得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程度.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工作量小;但是应付税款法不确认当期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而逐渐被淘汰.(二)纳税影响会计法该方法是将本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间,即将本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费用观”,认为所得税是企业为了获得收益而发生的一项费用,并应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暂时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包括在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项目内,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递延税款中.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实际作用是使企业的财务会计记录与财务报告的目标一致,即坚持按照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资产与负债)和权责发生制进行有关会计确认和计量,避免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误解。

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

1、递延法。

递延法是将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

递延法确认暂时性差异,这显然比应付税款法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在这种方法下,递延所得税只表示将在未来会计期间配比过程中进行调整的暂时性差异的累计影响,不表示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

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所得税余额并不具有应收应付的性质,也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无法反映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

尽管递延法比债务法简单,但因其不能披露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而被美、英等国的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所淘汰。

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

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

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所得税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税收,在会计核算中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会计要素。

由于所得税的涉及面广、政策多变、税法繁杂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在会计核算中出现各种差异。

本文将通过分析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以期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1.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税法与会计准则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因此在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差异。

税法和会计准则对所得税计算的基础、计提时机、抵免规则等方面的要求可能会不同,导致会计处理产生差异。

2.会计核算计提时机差异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是以企业报告期末的应交所得税为基础,即根据实际发生的税负来计提,而税法则可能根据税法规定的税基来计算所得税负债,导致两者在计提时机上出现差异。

3.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差异会计核算中,所得税负债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项目相关,而由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和编制目的不同,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上所得税负债的表现形式与税法不一致,产生差异。

4.税收政策变动造成的差异税收政策的变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所得税负债,在税收政策变动之后,企业需要根据新的税收政策来计算和处理所得税负债,这可能导致旧税制和新税制之间的差异。

5.国际税收差异跨国企业因受限制和差异的存在而可能在各个税收管辖区产生不同的税务影响,甚至可能引起国际双重征税的问题,也会在企业会计所得税处理中产生差异。

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式1.补正会计政策差异会计政策差异是指由于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政策执行的不同而引起的会计数额的差异。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及时进行调整,补正会计政策差异。

2.税法变动的会计核算处理当税法发生变动时,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新的税法政策,按照新的政策要求重新计算所得税负债,并及时调整企业的会计核算处理,化解税务政策的差异。

3.遵循相关会计准则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正确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实践中,以确保所得税负债的正确计提和报告。

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关键要素与方法

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关键要素与方法

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关键要素与方法一、引言所得税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有效地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是保证财务报表准确性和合规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关键要素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践中。

二、核算对象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企业整体和企业单独核算项。

企业整体指企业全体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等。

企业单独核算项指企业内不同的部门、项目或地区等进行的具体经营活动。

三、税基确定税基是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基础,其确定直接影响到所得税的计算结果。

税基的确定方法分为全盘核算法和项次核算法。

全盘核算法是将企业所有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等项目都进行综合计算,从中筛选出符合所得税法规定的可确认的项目。

项次核算法是将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按照科目进行分类核算,确定纳税义务。

四、所得税计提所得税计提是指根据税法规定和税基确定的结果,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并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其计入财务报表中。

在进行所得税计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时,应遵守所得税法规定的相关规定和税率,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2. 所得税计提应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计入财务报表中的合适位置,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需要对未确认的暂时性差异进行计提,以及对可能发生的未确认亏损的计提进行预计。

五、所得税处理所得税处理主要包括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账务处理。

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应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并确保所得税费用的计提准确无误。

2. 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账务处理应符合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六、所得税披露所得税披露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所得税相关信息进行充分、准确的披露。

所得税披露不仅有助于用户了解企业的税务情况,还能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所得税披露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所得税费用的详细信息,包括计算基础、应纳税额、实际纳税额等。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企业所得税应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查账征收,另一是核定征收;1、查账征收的:(1)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计算缴纳(20%或2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额(2)按月(季)预缴时:应交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适用税率2、核定征收的:核定征收,分为核定应税所得率与应税所得额两种。

以下情况核对应税所得率:(1)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的;(2)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3)通过合理方法,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的。

纳税人不属于以上3种情况,则采用应税所得额计税。

采用应税所得率计税的计税公式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各行业核定征收应税税率区间:企业所得税的分录计提企业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预缴所得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汇算清缴补税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缴纳税款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调整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汇算清缴多缴税款时,可以选择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税款。

退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未分配利润: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相关常见实操处理01/汇算清缴期限企业缴纳所得税如何预缴纳税人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报表、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和纳税人发生的应由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有关税务事项.年度终了后四十五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决算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在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结清应补缴的税款.预缴税款超过应缴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予以及时办理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度应缴纳的税款.1、实行按月或按季预缴所得税的纳税人,其纳税年度最后一个预缴期的税款应于年度终了后15日内申报和预缴,不得推延至汇算清缴时一并缴纳.2、若纳税人已按规定预缴税款,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则应在申报期限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3、若纳税人因不可抗力而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主管税务机关经查明事实后,予以核准.4、纳税人在纳税年度中间破产或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自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申报,60日内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并依法计算清算期间的企业所得税,结清应缴税款.5、纳税人在纳税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的,依据税收法规的规定合并、分立后其纳税人地位发生变化的,应在办理变更税务登记之前办理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时进行汇算清缴,并结清税款;其纳税人的地位不变的,纳税年度可以连续计算.02/不得税前扣除的支出《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5)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6)赞助支出;(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03/企业所得税申报材料纳税人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应当如实填报下列材料:1、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2、企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表;3、申报事项的有关情况;4、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必须及时缴纳的一种重要税收,会影响公司的实际利润以及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因此会计处理企业所得税时,必须按国家税收政策正确处理。

一、企业所得税的法定依据企业所得税的缴纳依据是《企业所得税法》,根据该法律的规定受税人应当依照有关税收征收管理条例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且税收管理条例变动频繁,因此受税人必须熟练掌握税法知识。

二、企业所得税的收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收税对象主要是企业法人及其他组织,这些组织收入中包含有从业务活动中获得的相关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服务收入、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等。

三、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一般有金额法和比例法两种,具体应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企业的特定情况来决定。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率不断变化,受税人需要时刻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以免产生违法行为。

四、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流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流程主要包括:首先,收集并审核企业收入及支出凭证,确定公司的纳税义务;其次,按照税收法规对企业所得税做出核算;第三,缴纳企业所得税;最后,跟踪记账企业所得税,确保企业纳税义务的准确执行。

五、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要点1.核算企业所得税时,受税人需要准确掌握企业收入及支出等业务活动中产生的相关收入,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规进行核算2.受税人必须提供准确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在指定的时间内及时提交3.受税人需要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以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4.受税人应当及时更新会计处理方法,确保正确有效地缴纳企业所得税总之,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对受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严格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条例进行,以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同时,受税人还应该留心有关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会计处理方法,以确保企业所得税的准确及时缴纳。

委外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

委外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

委外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在企业经营中,为了提高研发效率和降低成本,很多企业会选择委外研发。

然而,委外研发费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却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税务角度出发,介绍委外研发费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委外研发费用,企业应将其列为研发费用的一部分,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明确的核算和披露。

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研发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并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企业在确认委外研发费用时,应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进行确认,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然而,对于委外研发费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需要根据税法的规定进行具体操作。

根据税法规定,委外研发费用可以按照两种方法进行税前扣除:一是按照费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的原则,将委外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并在计算所得税时予以扣除;二是按照费用支付时确认为费用的原则,将委外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并在计算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税务筹划的需要。

如果企业希望尽快享受所得税减免的政策,可以选择按照费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的原则。

这样,企业可以在计算所得税时,将委外研发费用予以扣除,从而减少所得税负担。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费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的原则,要求企业在确认委外研发费用时,必须具备明确的证据和合规的凭证,以便税务机关进行核查。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对所得税减免政策的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希望将委外研发费用在未来的年度进行抵扣,可以选择按照费用支付时确认为费用的原则。

这样,企业可以在计算所得税时,将委外研发费用予以扣除,从而减少未来年度的所得税负担。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费用支付时确认为费用的原则,要求企业在支付委外研发费用时,必须及时确认和计提所得税负债,以便遵守税法的要求。

总的来说,委外研发费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税务筹划的需要进行选择。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企业都需要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操作,并保留好相关的凭证和证据,以便税务机关进行核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一、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直接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收益分配观”,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付所得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程度。

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工作量小;但是应付税款法不确认当期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而逐渐被淘汰。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该方法是将本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间,即将本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费用观”,认为所得税是企业为了获得收益而发生的一项费用,并应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暂时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包括在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项目内,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递延税款中。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实际作用是使企业的财务会计记录与财务报告的目标一致,即坚持按照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资产与负债)和权责发生制进行有关会计确认和计量,避免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误解。

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

1、递延法。

递延法是将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

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

递延法确认暂时性差异,这显然比应付税款法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在这种方法下,递延所得税只表示将在未来会计期间配比过程中进行调整的暂时性差异的累计影响,不表示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

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所得税余额并不具有应收应付的性质,也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无法反映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

尽管递延法比债务法简单,但因其不能披露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而被美、英等国的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所淘汰。

2、债务法。

债务法也是将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纳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间,并同时转销己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它与递延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需要对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

因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将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这赋予递延所得税以资产或负债的意义。

这种方法相对于递延法具有明显的优点:遵循配比原则,从而使相应的所得税会计确认与计量既符合权责发生制,又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

债务法又有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之分。

(1)损益表债务法是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

它是以损益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为着眼点,注重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并将其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在确认财务报表项目时,首先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税款的差额,倒挤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对暂时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的原因以及其对当期期末资产和负债的影响,进而确认未来所得税责任和利益。

除了处理时间性差异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还可以处理一些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

对于这部分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其产生的当期就将其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以后各期转回。

这样就真实反映了本期及以后各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在确认财务报表项目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损益表当期所得税费用。

这种方法将资产负债表看成是最重要的财务报表,可以对企业报告日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作出恰当的评价,提高预测的价值,是迄今最为科学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因而逐渐被各国会计界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采用和推崇。

二、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现实选择我国对于所得税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在1994年税制改革之前,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基本一致,因此,所得税会计没有发展的空间。

税制改革之后,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得税会计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财政部于1994年6月29日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从业主权益理论出发,将所得税费用化,使我国所得税会计开始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允许选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

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建议采用递延法,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采用债务法(损益表债务法)进行账务处理。

按照2000年末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可以在递延法与债务法(损益表债务法)中任意选择。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也大都是采用递延法。

这与国际惯例差别很大,而且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彻底改变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

因此,顺应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规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企业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现实选择。

三、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现实意义(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比性由于目前我国所得税会计规范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中任选一种,从而造成了企业之间会计报表一些项目缺乏可比性。

因此规定所有企业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而提高各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能够反映企业将来与纳税有关的现金流量,对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处理更科学合理,更符合财务会计原则的要求;对递延税款的定义更符合资产和负债的标准,从而使资产负债表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跨国经营、企业整体资产转让或置换、企业兼并或重组、企业合并或分立等经济现象日益增多,这将导致大量的非时间性的暂时性差异。

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均无法反映和处理这些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和披露,能充分地反映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和交纳过程,同时又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会计信息。

(三)有助于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在我国,尽管企业会计准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上仍与国际惯例差别很大。

目前无论是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还是各国的实际操作来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我国企业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缩小我国在所得税会计方面同国际惯例的差距,有助于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在的具体运用第一,确定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

指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而非原账面价值。

第二,确定每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第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

对于存在差异的,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资产负债表日所得税税率计算该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小于资产负债表日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额,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进一步确认为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大于资产负债表日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额,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应予以转销。

第四,计算应交所得税。

按照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适用税率。

第五,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

根据当期应交所得税和当期进一步确认或转销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税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应交所得税税额+期初递延所得税净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净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心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两者在核算时的科目有:所得税费用、商誉和资本公积,后两者不计入利润。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一)一般原则企业在确认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除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例19-16】A企业于20×7年12月6日购入某项设备,取得成本为5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因该资产长年处于强震动状态,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相同。

A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定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

分析:20×8年资产负债表日,该项固定资产按照会计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50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100万元,则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45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400万元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企业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0×8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50-400)×25%=12.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1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20×9年12月31日资产账面价值=500-500÷10×2=400万元资产计税基础=500-500×20%-400×20%=32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00-32 0)×25%=2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7.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7.5(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有些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出于各方面考虑,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包括:1.商誉的初始确认商誉=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在免税合并的情况下,商誉计税基础为0,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断循环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