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017.pptx
合集下载
猩红热病症演示课件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方法检测A组溶 血性链球菌特异性基因片 段。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风疹
全身症状轻,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并触痛,皮疹多在症状出现后1~2天出现,出疹迅 速,皮疹初起于面部,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常无皮疹,皮疹持续3天左右消退 。
幼儿急疹
突发高热,持续3~5天,高热时期可伴随惊厥、烦躁、咳嗽、呕吐、以及腹泻,但症状 一般不严重。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颈及躯干部多见,四肢较少 ,一天出齐,次日即开始消退。
心理护理和营养支持
心理护理
猩红热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家属的陪伴和鼓励也对患者的心理康复至关重 要。
营养支持
在疾病期间,患者应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建议患者多食 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奶类、新鲜蔬菜和水 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的猩红热疫苗。
诊断技术提升
通过改进诊断技术,提高猩红 热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误 诊和延误治疗的情况。
个性化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发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猩红热的 研究成果和防控经验,共同应 对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THANKS
流行病学史
当地有猩红热流行,患者 与猩红热患者或带菌者有 密切接触史。
诊断流程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流行 病学史,可作出初步诊断 。进一步确诊需进行实验 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辅助诊断
细菌培养
从咽拭子、脓液等标本中 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
血清学检测
猩红热医学知识宣教培训ppt课件
协助家属应对压力
指导家属如何缓解自身的压力 和焦虑,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 绪稳定。
家属参与护理培训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 ,提供必要的护理技能和知识 培训,让他们更好地协助患者
的康复。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重点内容回顾
猩红热的病原学
详细阐述了猩红热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传 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猩红热等传染病的挑战 ,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完善防控策略
针对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未来 将进一步完善防控策略,提高 预防接种率和疫情监测水平。
推动科研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投入 ,推动猩红热相关药物和疫苗 的研发创新,为防治工作提供 更多有效手段。
THANKS
实验室检查方法
细菌学检查
通过咽拭子或脓液培养, 分离出A组溶血性链球菌 。
血清学检查
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抗体滴度,辅助诊 断猩红热。
其他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等,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
鉴别诊断要点
麻疹
与猩红热相似,但麻疹 患者常有结膜炎、咳嗽 等症状,且皮疹出现时
间较晚。
风疹
症状较轻,皮疹形态与 猩红热相似,但风疹患 者一般无咽峡炎表现。
临床表现与分型
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 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
。
普通型
表现为发热、咽峡炎、皮疹等典型 症状。
轻型
发热不高,咽峡炎较轻,皮疹稀少 。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中毒型
病势发展迅速,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可有嗜睡或昏迷。咽部红肿,扁桃体有脓性渗出和片状假膜形成 ,可有坏死及溃疡。皮疹为出血性,或伴有瘀点。还可出现鼻衄、血尿及蛋白尿等。此型患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版
5.外科型:包括产科型,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 而致病,皮肤伤口周围细小皮疹,后波及全身。
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一般在38~39℃之 间,可伴有头痛、纳差、全身不适等中毒 症状。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口腔黏膜 充血,扁桃体发炎并可有白色化脓性渗出 物。
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称“杨梅 舌”。
流行特点: 季节 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夏秋季少。 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儿童为最多见,
特别易发于幼托单位及小学。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5天。 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一般分为4个类型,
即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和外科型。各 型预后不尽相同。 普通型:大多数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 可分为三期 ⑴前驱期;⑵出疹期;⑶恢 复期(脱皮期)。
猩红热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结膜炎 咽痛
++ ±± ̶̶ ±+
药物疹
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
̶̶ ̶+
麻疹粘 膜斑
+ ̶ ̶ ̶
̶ ̶
出疹时间 皮疹特点
发热3-4天 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 始
发热1-2天 淡红色斑丘疹,由面部 开始
热骤降出 散在,玫瑰色,多位于
疹
躯干
发热1-2天 全身针尖大小红疹,疹 间皮肤充血,口周苍白 圈
预防
1.隔离患者:至少7天,应填报传染病报告 卡,属乙类传染病。对密切接触病人的易 感儿需检疫一周,对体弱者可服用阿莫西 林或头孢菌素2-3天。
2.减少接触,流行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注意室内通风、维持空气清新。
3.早期、足疗程治疗猩红热,可有效地预防 风湿热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一般在38~39℃之 间,可伴有头痛、纳差、全身不适等中毒 症状。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口腔黏膜 充血,扁桃体发炎并可有白色化脓性渗出 物。
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称“杨梅 舌”。
流行特点: 季节 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夏秋季少。 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儿童为最多见,
特别易发于幼托单位及小学。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5天。 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一般分为4个类型,
即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和外科型。各 型预后不尽相同。 普通型:大多数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 可分为三期 ⑴前驱期;⑵出疹期;⑶恢 复期(脱皮期)。
猩红热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结膜炎 咽痛
++ ±± ̶̶ ±+
药物疹
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
̶̶ ̶+
麻疹粘 膜斑
+ ̶ ̶ ̶
̶ ̶
出疹时间 皮疹特点
发热3-4天 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 始
发热1-2天 淡红色斑丘疹,由面部 开始
热骤降出 散在,玫瑰色,多位于
疹
躯干
发热1-2天 全身针尖大小红疹,疹 间皮肤充血,口周苍白 圈
预防
1.隔离患者:至少7天,应填报传染病报告 卡,属乙类传染病。对密切接触病人的易 感儿需检疫一周,对体弱者可服用阿莫西 林或头孢菌素2-3天。
2.减少接触,流行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注意室内通风、维持空气清新。
3.早期、足疗程治疗猩红热,可有效地预防 风湿热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猩红热的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教案课件
随访期间需要注 意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随访建议
定期复查:患者应在治疗后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以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避免接触感染源:患者应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接触患病的人等。
体
细菌培养:从咽 拭子或血液中培
养出链球菌
快速抗原检测: 使用快速抗原检 测试剂盒进行检
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鉴别诊断
症状:发热、咽喉痛、扁桃体炎等 体征:皮疹、杨梅舌、口周苍白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如感冒、麻疹、风疹等相鉴别
饮食: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 果和蔬菜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 素等,以及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
物理治疗:使用冷敷、热敷等方法缓解 症状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 减轻心理压力
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 酚、布洛芬等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等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也可 选用其他抗生素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可达 38-40℃,持续1-
2天
咽喉痛:咽喉部红 肿、疼痛,影响吞
咽
扁桃体炎:扁桃体 肿大、充血,表面 有白色脓性分泌物
淋巴结肿大:颈部、 腋下、腹股沟等处 淋巴结肿大,有压
痛
皮疹:全身皮肤出 现红色斑点或斑丘 疹,从面部开始,
逐渐蔓延至全身
并发症:可引起风 湿热、肾炎、心肌
预防性治疗
抗生素治疗:使 用青霉素、红霉 素等抗生素进行
第七节猩红热课件
解析
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典型表现为高热、咽痛、皮疹等 。类猩红热则是一种非典型的猩红热表现,其症状较轻,白细胞计数和咽拭子培养结果与典型猩红热不同。
病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通过对以上两个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猩红热的典型表现和类猩红热的非典型表现。在临床实践 中,应加强对猩红热的认识和诊断,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猩红热与川崎病的联系
猩红热与肾病的联系
猩红热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 脏疾病,如急性肾炎等。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炎综合 征,研究发现,部分川崎病患者曾感 染过猩红热。
猩红热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问题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猩红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品或污染食物传 播。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目前国内使用的猩红热减毒活疫苗, 可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免疫预防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 猩红热的发病和传播。
05
猩红热的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小明,男,8岁,因高热、咽痛、皮 疹等症状就诊。查体发现咽部充血,扁 桃体肿大,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实 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咽拭子 培养阳性,诊断为猩红热。
猩红热课件
目 录
• 猩红热的概述 •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 猩红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猩红热的治疗与预防 • 猩红热的病例分析 • 猩红热的相关知识拓展
01
猩红热的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特征
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 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伴有 明显脱屑。
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典型表现为高热、咽痛、皮疹等 。类猩红热则是一种非典型的猩红热表现,其症状较轻,白细胞计数和咽拭子培养结果与典型猩红热不同。
病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通过对以上两个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猩红热的典型表现和类猩红热的非典型表现。在临床实践 中,应加强对猩红热的认识和诊断,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猩红热与川崎病的联系
猩红热与肾病的联系
猩红热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 脏疾病,如急性肾炎等。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炎综合 征,研究发现,部分川崎病患者曾感 染过猩红热。
猩红热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问题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猩红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品或污染食物传 播。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目前国内使用的猩红热减毒活疫苗, 可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免疫预防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 猩红热的发病和传播。
05
猩红热的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小明,男,8岁,因高热、咽痛、皮 疹等症状就诊。查体发现咽部充血,扁 桃体肿大,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实 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咽拭子 培养阳性,诊断为猩红热。
猩红热课件
目 录
• 猩红热的概述 •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 猩红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猩红热的治疗与预防 • 猩红热的病例分析 • 猩红热的相关知识拓展
01
猩红热的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特征
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 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伴有 明显脱屑。
猩红热疾病PPT演示课件
生命。
中毒性肝炎
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 等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
表现为血尿、蛋白尿、 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
肾功能衰竭。
其他并发症
如中耳炎、鼻窦炎、肺 炎等。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典型临床表现
猩红热患者通常会出现发 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 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等 典型症状。
流行病学史
患者发病前一周内与猩红 热患者有过接触史,或所 处地区有猩红热流行情况 。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主要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该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类,导致机体 出现中毒和变态反应。
发病机制
链球菌感染后,可产生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引起皮肤血管充血、水肿, 上皮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流行特征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飞 沫传播。
接种对象
主要接种对象为儿童,一般建议在 2岁以内完成接种。对于未接种过 疫苗的儿童和成人,也可以进行补 种。
接种效果
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 体,从而有效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同时,即使感染链球菌,接种疫苗 的人群症状也相对较轻。
05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和处理方法
呼吸道并发症
猩红热可能引发喉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并发症,处理方法包括保 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 疗。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疫苗普及和接种策略优化
随着疫苗研发的不断推进,未来有望实现猩红热 疫苗的广泛接种,并形成针对不同人群的优化接 种策略。
中毒性肝炎
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 等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
表现为血尿、蛋白尿、 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
肾功能衰竭。
其他并发症
如中耳炎、鼻窦炎、肺 炎等。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典型临床表现
猩红热患者通常会出现发 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 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等 典型症状。
流行病学史
患者发病前一周内与猩红 热患者有过接触史,或所 处地区有猩红热流行情况 。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主要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该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类,导致机体 出现中毒和变态反应。
发病机制
链球菌感染后,可产生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引起皮肤血管充血、水肿, 上皮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流行特征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飞 沫传播。
接种对象
主要接种对象为儿童,一般建议在 2岁以内完成接种。对于未接种过 疫苗的儿童和成人,也可以进行补 种。
接种效果
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 体,从而有效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同时,即使感染链球菌,接种疫苗 的人群症状也相对较轻。
05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和处理方法
呼吸道并发症
猩红热可能引发喉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并发症,处理方法包括保 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 疗。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疫苗普及和接种策略优化
随着疫苗研发的不断推进,未来有望实现猩红热 疫苗的广泛接种,并形成针对不同人群的优化接 种策略。
猩红热ppt课件
猩 红 热
Scarlet fever
概述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链球菌感染后的不同表现:咽峡炎、丹毒、猩红热(对红疹毒素不具有免疫力者发生皮疹)
病原学
病原体: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形态:革兰染色阳性(G+)。有荚膜,无运动力、 芽胞或鞭毛培养:在含血的培养基上易生长,产生完全溶血( β型溶血)分型:根据菌体细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C)分19个组,A组根据表面抗原M分为80个血清型抵抗力:对热及干燥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 敏感。在痰及脓液中可生存数周
护理
(2)皮疹护理 出疹期皮肤瘙痒时,忌用肥皂 水擦洗,给剪短指甲,穿纯棉、宽大、柔软内衣,勤换洗,勿搔抓,以防抓伤皮肤。大快脱皮时,用消毒剪刀修剪,不要用手撕剥,以免撕破皮肤引起感染。(3)病程2~3周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气短、眼睑水肿、血尿及关节肿痛等症状,一 旦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他临床类型轻型:近年多见,病程短,仍可发生变态反应并发症中毒型:少见。中毒症状明显脓毒型:罕见。严重的化脓性炎症,可引 起败血症及迁徙性化脓病灶外科型或产科型:咽峡炎缺如,皮疹始于伤口或产道周围,中毒症状较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 常在80%以上尿常规:注意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细菌学检查: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有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免疫荧 光法快速诊断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天(1-7天)特征性表现:三主症发热中毒症状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
临床表现
发热:持续性,伴有一般中毒症状,发热的高低及热程于皮疹的多寡及其消长 相一致咽峡炎:咽痛、局部充血、脓性渗出物。可先于皮疹出现
Scarlet fever
概述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链球菌感染后的不同表现:咽峡炎、丹毒、猩红热(对红疹毒素不具有免疫力者发生皮疹)
病原学
病原体: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形态:革兰染色阳性(G+)。有荚膜,无运动力、 芽胞或鞭毛培养:在含血的培养基上易生长,产生完全溶血( β型溶血)分型:根据菌体细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C)分19个组,A组根据表面抗原M分为80个血清型抵抗力:对热及干燥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 敏感。在痰及脓液中可生存数周
护理
(2)皮疹护理 出疹期皮肤瘙痒时,忌用肥皂 水擦洗,给剪短指甲,穿纯棉、宽大、柔软内衣,勤换洗,勿搔抓,以防抓伤皮肤。大快脱皮时,用消毒剪刀修剪,不要用手撕剥,以免撕破皮肤引起感染。(3)病程2~3周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气短、眼睑水肿、血尿及关节肿痛等症状,一 旦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他临床类型轻型:近年多见,病程短,仍可发生变态反应并发症中毒型:少见。中毒症状明显脓毒型:罕见。严重的化脓性炎症,可引 起败血症及迁徙性化脓病灶外科型或产科型:咽峡炎缺如,皮疹始于伤口或产道周围,中毒症状较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 常在80%以上尿常规:注意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细菌学检查: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有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免疫荧 光法快速诊断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天(1-7天)特征性表现:三主症发热中毒症状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
临床表现
发热:持续性,伴有一般中毒症状,发热的高低及热程于皮疹的多寡及其消长 相一致咽峡炎:咽痛、局部充血、脓性渗出物。可先于皮疹出现
猩红热课件ppt课件
指导患者外出时要带口罩,出院后定期复查,合理
增加营养,增强免疫力。.
14
预防
控制传染源:病人6日隔离治疗,接触者医学观 察7天。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到人群密集地,戴口罩 保护易感人群:苄星青霉素预防性肌注。
.
15
.
16
.
17
皮疹
.
18
口周苍白圈
.
19
.
20
------
.
谢
谢!
21
①发热,多伴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②咽峡炎:咽痛,吞咽时加剧,明显充血、 水肿,扁桃腺充血肿胀,有黄白色脓性渗出 物,易拭去。软腭可见点状或出血性黏膜疹。 颌下及颈淋巴结肿大、压痛。
③白杨梅舌(舌乳头突出于白苔之上,起初 为白杨梅舌)
④皮肤潮红,皮疹隐隐;
.
4
⑤粘膜内疹
临床表现
3 .出疹期:起病 12 ~ 24 小时出疹 ①皮疹特点:皮疹最 先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 24 小时布满全身。颜色 鲜红,成均匀细小的点状皮疹,鸡皮样,一般压之可消退, 但去压后又出现。②环口苍白圈:面部潮红,但口鼻周围 皮肤发白。 ③皮肤皱褶处呈线性疹:皮肤皱褶处如腋窝、 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并伴有出血点,故形成线性疹。 也称帕氏线。
肾炎、关节炎
.
9
治疗
病原治疗:早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 发症。
首选药物:青霉素
疗程:5-7天。用药24小时后可退热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并发症治疗:对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也要抗
生素病原治疗
.
10
病情观察
①注意体温、热型、心率、心律、血压的变 化。本病病人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左 右,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中毒 症状。发热的高低及热程与皮疹的消长相一 致。自然病程约1周、
猩红热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
可选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 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调节剂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免疫 调节剂,如干扰素等,提 高机体免疫力。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心肌炎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 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进行 心电图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
肾炎
猩红热患者易出现肾脏损害,应 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肾脏并发症。
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不随地吐 痰。
注重呼吸道防护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如需前往,建议佩戴口罩。
3
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提高自身 免疫力。
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措施
加强晨检和午检
01
发现可疑症状的学生或儿童,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就医。
做好因病缺勤登记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易感人群
5~15岁儿童为易感人群 ,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传播方式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 传播方式,也可通过接触 传播。
流行季节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 季为发病高峰。
临床表现及分型
潜伏期
通常为2~5天。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普通型、轻型、中毒 型、脓毒型和外科型等。
恢复期
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体温下降,症 状减轻。
适当运动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 、太极拳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传染
猩红热具有传染性,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免传 染给他人。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05
预防策略与公共卫生意义
猩红热PPT课件
2021
22
图9
21
23
图10
2021
24
图11
2021
25
图12
2021
26
图13草莓舌(杨梅舌)
2021
27
图14
2021
28
图15
2021
29
鉴别如图16
2021
30
四、实验室检查
• 1、血象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达10~20X109/L,嗜中性粒 细胞占80%以上。
• 2、病原学检查:红疹毒素试验早期为阳性。咽试子或伤 口细菌培养、脓液培养可获得A组链球菌。
6
传染源:
患者及带菌者均为猩红热传染源
2021
7
传染源:
传染期限从发病前1天到病后10天左右
2021
8
传染源:
病后恢复期的病人仍可能带菌排菌。
2021
9
传播途径:
猩红热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 为高峰。各地均有发生
咽喉分泌物及唾 液中的病毒可通 过飞沫传播,鼻
腔带菌者
2021
可通过被细菌 污染的书籍、 玩具、生活用 具、饮料及食
Note to customers : This image has been licensed to be used within this PowerPoint template only. You may not extract the image for any other use.
九、护理
2021
35
七、治 疗
• 一、中医治疗 • 二、西医治疗
2021
36
八、预防措施
•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 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 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 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 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猩红热讲课PPT课件
和疼痛。
抗组胺药:如 扑尔敏、苯海 拉明等,用于 缓解过敏症状。
其他药物:如 肾上腺皮质激 素等,用于控 制病情严重程 度和预防并发
症。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 免与患者接触
早期诊断:出现症状后及时就 医,确诊后隔离治疗
治疗方式:首选抗生素治疗, 如青霉素等
并发症处理:如心脏疾病、肾 脏疾病等,需对Βιβλιοθήκη 治疗猩红热讲课PPT 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汇报人员
Part Two.
猩红热的概述
Part Three.
猩红热的预防和 治疗
Part Four.
猩红热的流行病 学和预防控制
Part Five.
猩红热的病例分 享和讨论
Part One 汇报人员:XX医院-XX
Part Two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Part Three
猩红热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 避免接触患者:避免与猩红热患者接触,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 及时就医: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
治疗方案
水平
监测和报告: 及时发现和应 对疫情,防止
扩散
疫情监测和报告
监测方法:通过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监测 报告制度: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报告内容:包括病例发现、调查核实、处置控制等情况 报告时限:要求在发现病例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公共卫生宣传教育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 特点
Part Four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和预
抗组胺药:如 扑尔敏、苯海 拉明等,用于 缓解过敏症状。
其他药物:如 肾上腺皮质激 素等,用于控 制病情严重程 度和预防并发
症。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 免与患者接触
早期诊断:出现症状后及时就 医,确诊后隔离治疗
治疗方式:首选抗生素治疗, 如青霉素等
并发症处理:如心脏疾病、肾 脏疾病等,需对Βιβλιοθήκη 治疗猩红热讲课PPT 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汇报人员
Part Two.
猩红热的概述
Part Three.
猩红热的预防和 治疗
Part Four.
猩红热的流行病 学和预防控制
Part Five.
猩红热的病例分 享和讨论
Part One 汇报人员:XX医院-XX
Part Two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Part Three
猩红热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 避免接触患者:避免与猩红热患者接触,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 及时就医: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
治疗方案
水平
监测和报告: 及时发现和应 对疫情,防止
扩散
疫情监测和报告
监测方法:通过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监测 报告制度: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报告内容:包括病例发现、调查核实、处置控制等情况 报告时限:要求在发现病例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公共卫生宣传教育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 特点
Part Four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和预
猩红热ppt课件可爱
身体影响
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其症状包括高热、喉咙痛、皮疹等。皮疹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消退,但 链球菌感染可能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疾病和肾疾病。
心理影响
猩红热患者可能会因为外观上的改变而感到自卑或社交障碍,特别是在皮疹消退后,皮肤可能留下色素减退或沉 着的现象。
对社会的影响
传染性
常见问题解答
猩红热如何预防?
预防猩红热的方法包括避免与患者接触、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此外,接种疫苗 也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
猩红热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猩红热与风疹的区别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猩红热和风疹的皮疹有一些相似之处,但风疹的皮疹通常 更轻,持续时间较短,而且不会出现咽峡炎等症状。
症状
发热、头痛、喉咙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在皮疹方面, 患者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疹,并伴有瘙痒和刺痛感。皮疹通常 在发病后1-2周内消退,但也可能导致皮肤脱屑和色素沉着。
02
猩红热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典型的前驱症状(高热、头痛、咽痛等)和典型的皮疹特点(细密皮疹、 疹退后脱屑),可做出临床诊断。
病原体
A组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 球菌。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即通过咳嗽、打 喷嚏或谈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 通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使用过的物品 或表面传播。
猩红热的发病机制和症状
发病机制
链球菌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咽部繁殖,引起扁桃体炎、咽炎 等症状。随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产生毒素,导致全身症 状和皮疹。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传染给他人
在患病期间,应避免与他人接触,尤 其是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以 防止疾病传播。
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其症状包括高热、喉咙痛、皮疹等。皮疹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消退,但 链球菌感染可能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疾病和肾疾病。
心理影响
猩红热患者可能会因为外观上的改变而感到自卑或社交障碍,特别是在皮疹消退后,皮肤可能留下色素减退或沉 着的现象。
对社会的影响
传染性
常见问题解答
猩红热如何预防?
预防猩红热的方法包括避免与患者接触、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此外,接种疫苗 也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
猩红热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猩红热与风疹的区别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猩红热和风疹的皮疹有一些相似之处,但风疹的皮疹通常 更轻,持续时间较短,而且不会出现咽峡炎等症状。
症状
发热、头痛、喉咙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在皮疹方面, 患者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疹,并伴有瘙痒和刺痛感。皮疹通常 在发病后1-2周内消退,但也可能导致皮肤脱屑和色素沉着。
02
猩红热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典型的前驱症状(高热、头痛、咽痛等)和典型的皮疹特点(细密皮疹、 疹退后脱屑),可做出临床诊断。
病原体
A组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 球菌。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即通过咳嗽、打 喷嚏或谈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 通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使用过的物品 或表面传播。
猩红热的发病机制和症状
发病机制
链球菌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咽部繁殖,引起扁桃体炎、咽炎 等症状。随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产生毒素,导致全身症 状和皮疹。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传染给他人
在患病期间,应避免与他人接触,尤 其是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以 防止疾病传播。
猩红热介绍PPT培训课件
草莓舌
舌乳头肿胀、发红,形似草莓,是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之 一。
皮疹
发热后1-2天,患者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压之褪 色,伴有瘙痒。皮疹首先出现在颈部和胸部,然后迅速蔓 延至全身,包括手掌和足底。
口周苍白圈
面部潮红,但口周皮肤相对苍白,形成明显的对比。
严重并发症
中毒性心肌炎
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 导致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与猩红热患者或带菌者的接触史,以及是否处于猩红热流行季节 和地区,有助于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方法
01
风疹
风疹与猩红热的皮疹相似,但风疹全身症状轻,无咽峡炎表现,且耳后
、枕后淋巴结肿大较常见。
02 03
麻疹
麻疹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至全身,同时 伴随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与猩红热相比,麻疹的皮疹颜色较淡, 且口腔黏膜无特征性改变。
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环境清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 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 病毒滋生。
饮食调理
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 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 物,多饮水。
皮肤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搔抓皮疹,防止 继发感染。
心理关怀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 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减 轻焦虑情绪。
05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策略
猩红热
汇报人:XXX 2024-01-14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症状与体征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措施 •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命名
猩红热定义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 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舌乳头肿胀、发红,形似草莓,是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之 一。
皮疹
发热后1-2天,患者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压之褪 色,伴有瘙痒。皮疹首先出现在颈部和胸部,然后迅速蔓 延至全身,包括手掌和足底。
口周苍白圈
面部潮红,但口周皮肤相对苍白,形成明显的对比。
严重并发症
中毒性心肌炎
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 导致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与猩红热患者或带菌者的接触史,以及是否处于猩红热流行季节 和地区,有助于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方法
01
风疹
风疹与猩红热的皮疹相似,但风疹全身症状轻,无咽峡炎表现,且耳后
、枕后淋巴结肿大较常见。
02 03
麻疹
麻疹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至全身,同时 伴随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与猩红热相比,麻疹的皮疹颜色较淡, 且口腔黏膜无特征性改变。
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环境清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 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 病毒滋生。
饮食调理
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 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 物,多饮水。
皮肤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搔抓皮疹,防止 继发感染。
心理关怀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 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减 轻焦虑情绪。
05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策略
猩红热
汇报人:XXX 2024-01-14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症状与体征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措施 •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命名
猩红热定义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 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猩红热课件5
幼儿急疹
药物疹
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高热3-5天,热退 疹出。
近期有服药史,皮疹瘙痒明显,停药后皮 疹逐渐消退。
03 治疗与预防策略
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
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 阿莫西林,对大多数猩红 热患者有效。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疼痛等症状, 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 酰氨基酚。
并发症治疗
猩红热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 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 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此外 ,患者还可能出现杨梅舌、口 周苍白圈等特征性表现。
猩红热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 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鉴别 诊断方面,需要注意与风疹、 麻疹、幼儿急疹等疾病的区分 。
猩红热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 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预防方面,可通过接种疫苗、 避免接触传染源和注意个人卫 生等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02
病情越重,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越高。
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
03
未能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原则及措施
及早识别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一旦出现并发症迹象 ,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类型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抗感染治疗、支持
治疗等。
加强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猩红热的病因 、症状、治疗及预防知识。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必要的 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焦虑和恐惧 情绪。
家庭护理指导
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 ,如合理饮食、保持皮肤清洁等。
04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如心肌炎、心包炎等,可能导 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猩 红 热 2017 (Scarlet fever)
概论
猩红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 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
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 关节损害。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密切接触 传播。
病原学
链球菌为革兰阳氏球菌,可分为三类。① 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②乙型(ß)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人和动物 感染;③丙型(r)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临 床 表 现(续)
恢复期(脱皮期):多数情况下,皮疹于 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 2~3天退尽,但重者可持续一周左右。疹退 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密集处脱屑更为明 显,可呈片状脱皮,手、足掌、指(趾) 处可呈套状,而面部、躯干常为糠屑状。 疹退及脱皮后无色素沉着。
临床表现(续)
培养溶血性链球菌。 血清学检测: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子
涂片进行快速诊断。恢复期(感染后2-3 周)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升 高,可持续至病后数月至一年左右。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特征性临床表现(急性 发热、咽峡炎、杨梅舌、鸡皮疹、指压痕、 帕氏征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 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咽拭子培养阳性可确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5天。 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一般分为4个类型,
即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和外科型。各 型预后不尽相同。 普通型:大多数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 可分为三期 ⑴前驱期;⑵出疹期;⑶恢 复期(脱皮期)。
临 床 表 现(续)
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一般在38~39℃之 间,可伴有头痛、纳差、全身不适等中毒 症状。
病 原 学(续)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又可分为A―H和K―V 共20组,而致病的绝大多数是A组,少数 是B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化脓性 链球菌。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 原 学(续)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来源于细菌 本身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
细菌产生的毒素有:①致热性外毒素,即红 疹毒素。该菌能产生A、B、C、D 四种抗原 性不同的致热性外毒素,其抗体无交叉保护 力,均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②溶血素, 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损 伤心脏的作用,可分为O和S两种溶血素。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水痘常见于发热的第一天, 猩红热一般在第二天出疹,天花在病程第三天出 疹,麻疹出疹常见于发热第四天,斑疹伤寒出疹 常在病程第五天,伤寒则在病程第6天左右才出现 玫瑰疹。“水红花麻斑伤”
皮疹形态:麻疹为斑丘疹,斑疹伤寒多表现为红 色斑疹,猩红热皮疹是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密布 细小的丘疹,水痘、单纯疱疹等表现为疱疹,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表现为瘀点、瘀斑。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不同可分为下列类型:
1.普通型:
2.轻型:起病时无明显症状,或有低热。轻度咽痛, 皮疹稀少,消退较快,脱屑较轻。
3.脓毒型:咽峡炎很显著,渗出物多,往往形成脓 性假膜,局部粘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附近组织 化脓性炎症,如化脓性颈淋巴结炎,还可引起败 血症。
4.中毒型: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易并发心肌炎、肝 脏损害、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热伴皮疹
皮疹是儿科疾病的常见体征,不同疾病的 前驱表现,皮疹形态、分布、出疹和退疹 的演变过程均不相同。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线 索,如前驱期长短、发热时间以及出疹时 间,出疹顺序以及伴随情况、皮疹形态以 及演变经过等。
发热伴皮疹的诊断思路
发热伴皮疹常是儿科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 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流行特点: 季节 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夏秋季少。 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儿童为最多见,
特别易发于幼托单位及小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主要由化脓性、中毒性 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综合而成,并引起相应 的病理改变。
(一)化脓性病变 (二)中毒性病变 (三)变态反应性病变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口腔黏膜充 血,扁桃体发炎并可有白色化脓性渗出物。 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称“杨梅 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可有压痛。
临 床 表 现(续)
皮疹: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始 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 身;典型的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针尖大小 点状疹(鸡皮疹),可有痒感。皮疹间皮 肤一片潮红,用手指按压后呈白色,数秒 钟后恢复原状(指压痕阳性)。皮肤皱褶 处如颈部、肘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的皮 疹密集、色深、形成线条,称为线状疹 (又称帕氏线)。如颜面潮红,但无皮疹, 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 称为口周苍白圈。
5.外科型:包括产科型,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 而致病,皮肤伤口周围细小皮疹,后波及全身。
临床表现(续)
并发症: 淋巴结炎 中耳炎 败血症 心肌炎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重时中性粒细胞内可出现中毒颗粒。
尿常规:如合并肾炎时可有改变。 细菌培养:可用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
该菌产生的蛋白酶有5种①链激酶;②透明 质酸酶;③链道酶;④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 酸酶;⑤血清混浊因子。
病 原 学(续)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 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但 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及一 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猩红热自发病前24小 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A组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患者,排菌量大且不易 被重视,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呼吸道) 伤口或产道传播(少) 细菌污染的日用品、器具、书籍 及食物等间接经口传播。
流 行 病 学(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抗体可产生抗菌免 疫和抗毒素免疫。抗菌免疫可抵抗同型菌的侵犯, 但对不同型的链球菌感染无保护作用。由于红疹 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若感染另一 种红疹毒素的A组链球菌仍可再发病。
概论
猩红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 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
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 关节损害。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密切接触 传播。
病原学
链球菌为革兰阳氏球菌,可分为三类。① 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②乙型(ß)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人和动物 感染;③丙型(r)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临 床 表 现(续)
恢复期(脱皮期):多数情况下,皮疹于 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 2~3天退尽,但重者可持续一周左右。疹退 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密集处脱屑更为明 显,可呈片状脱皮,手、足掌、指(趾) 处可呈套状,而面部、躯干常为糠屑状。 疹退及脱皮后无色素沉着。
临床表现(续)
培养溶血性链球菌。 血清学检测: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子
涂片进行快速诊断。恢复期(感染后2-3 周)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升 高,可持续至病后数月至一年左右。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特征性临床表现(急性 发热、咽峡炎、杨梅舌、鸡皮疹、指压痕、 帕氏征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 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咽拭子培养阳性可确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5天。 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一般分为4个类型,
即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和外科型。各 型预后不尽相同。 普通型:大多数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 可分为三期 ⑴前驱期;⑵出疹期;⑶恢 复期(脱皮期)。
临 床 表 现(续)
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一般在38~39℃之 间,可伴有头痛、纳差、全身不适等中毒 症状。
病 原 学(续)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又可分为A―H和K―V 共20组,而致病的绝大多数是A组,少数 是B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化脓性 链球菌。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 原 学(续)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来源于细菌 本身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
细菌产生的毒素有:①致热性外毒素,即红 疹毒素。该菌能产生A、B、C、D 四种抗原 性不同的致热性外毒素,其抗体无交叉保护 力,均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②溶血素, 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损 伤心脏的作用,可分为O和S两种溶血素。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水痘常见于发热的第一天, 猩红热一般在第二天出疹,天花在病程第三天出 疹,麻疹出疹常见于发热第四天,斑疹伤寒出疹 常在病程第五天,伤寒则在病程第6天左右才出现 玫瑰疹。“水红花麻斑伤”
皮疹形态:麻疹为斑丘疹,斑疹伤寒多表现为红 色斑疹,猩红热皮疹是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密布 细小的丘疹,水痘、单纯疱疹等表现为疱疹,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表现为瘀点、瘀斑。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不同可分为下列类型:
1.普通型:
2.轻型:起病时无明显症状,或有低热。轻度咽痛, 皮疹稀少,消退较快,脱屑较轻。
3.脓毒型:咽峡炎很显著,渗出物多,往往形成脓 性假膜,局部粘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附近组织 化脓性炎症,如化脓性颈淋巴结炎,还可引起败 血症。
4.中毒型: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易并发心肌炎、肝 脏损害、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热伴皮疹
皮疹是儿科疾病的常见体征,不同疾病的 前驱表现,皮疹形态、分布、出疹和退疹 的演变过程均不相同。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线 索,如前驱期长短、发热时间以及出疹时 间,出疹顺序以及伴随情况、皮疹形态以 及演变经过等。
发热伴皮疹的诊断思路
发热伴皮疹常是儿科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 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流行特点: 季节 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夏秋季少。 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儿童为最多见,
特别易发于幼托单位及小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主要由化脓性、中毒性 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综合而成,并引起相应 的病理改变。
(一)化脓性病变 (二)中毒性病变 (三)变态反应性病变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口腔黏膜充 血,扁桃体发炎并可有白色化脓性渗出物。 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称“杨梅 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可有压痛。
临 床 表 现(续)
皮疹: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始 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 身;典型的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针尖大小 点状疹(鸡皮疹),可有痒感。皮疹间皮 肤一片潮红,用手指按压后呈白色,数秒 钟后恢复原状(指压痕阳性)。皮肤皱褶 处如颈部、肘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的皮 疹密集、色深、形成线条,称为线状疹 (又称帕氏线)。如颜面潮红,但无皮疹, 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 称为口周苍白圈。
5.外科型:包括产科型,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 而致病,皮肤伤口周围细小皮疹,后波及全身。
临床表现(续)
并发症: 淋巴结炎 中耳炎 败血症 心肌炎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重时中性粒细胞内可出现中毒颗粒。
尿常规:如合并肾炎时可有改变。 细菌培养:可用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
该菌产生的蛋白酶有5种①链激酶;②透明 质酸酶;③链道酶;④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 酸酶;⑤血清混浊因子。
病 原 学(续)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 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但 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及一 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猩红热自发病前24小 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A组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患者,排菌量大且不易 被重视,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呼吸道) 伤口或产道传播(少) 细菌污染的日用品、器具、书籍 及食物等间接经口传播。
流 行 病 学(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抗体可产生抗菌免 疫和抗毒素免疫。抗菌免疫可抵抗同型菌的侵犯, 但对不同型的链球菌感染无保护作用。由于红疹 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若感染另一 种红疹毒素的A组链球菌仍可再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