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张珍珍096070190 外语学院

1. 中国传统文化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1988年76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集在巴黎开会,他们在宣言中呼吁: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巨大的价值。然而传统文化在如今中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比如,现在很多人一提传统文化都觉得是该进历史博物馆的东西,似乎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

文学博士傅谨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以中国的国粹京剧为例,表达了了她对传统文化现状的担忧。她说很多人说京剧落后了,它跟不上时代,跟这个时代不合拍,她觉得这个说法是非常浮浅的。她觉得关键在于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足够的尊重和认同,现在我们青少年,包括中年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西方的文化比中国传统的文化要高一层,很多年轻人说他不喜欢京剧,为什么?他们说京剧节奏慢,京剧是农耕社会的东西,是老人的东西,跟我们的时代合不上拍。她说即使那些希望保持京剧应有的价值的人们,也只是觉得京剧不能丢,所以才留着它。而在我们内心,我们真正意识到京剧艺术是和芭蕾、交响乐一样高的吗?我们自己都没有自信心,都很少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所以,她觉得问题还在于文化价值的重建,只有整个社会重新体验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不能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来衡量的,只有这种时候,我们整个社会的这种文艺复兴才能够真正实现。这是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现状不是那么乐观的解读,我觉的得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确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打开了国门,西方的文化与价值观猛烈地冲击着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却有一些人存在这崇洋媚外的心理,这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传播的很好吗?你看国学热,不仅在国内搞得红红火火,而且在全世界都掀起了着一股热潮。还有名声大噪的百家讲坛,深受观众喜爱的易中天和于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不是也作出了贡献了嘛。但是我想说的

不论是国学热也好百家讲坛也好,先不说他们普及的是不是真正的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就是他们传播的方式也还是有待于商榷的。拿《百家讲坛》来讲,它不仅主讲权谋,而且进行过度化的市场包装,显然是重“利”轻“义”、重“器”轻“道”的典型,所以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仅仅靠有些夹杂着利益目的的传媒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我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目前在中国文化界,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实际是中国整个民族的福音。中国传统文化在将来还是值得乐观的。像元朝和清朝,每次外族入侵都会对汉文化带来严重冲击,但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太浩瀚了,任何的异族和强权都消灭不了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实际上世界各地,因为各种原因,各个民族都存在传统文化的断代和危机,因此民族文化的竞争也成为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为此,我衷心地希望中国人

都能继承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希望有一天,每一个中国人都是高素质、高修养的人。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1.注重人伦关系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把文化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佛教讲的是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中国文化讲的是人。

希腊人注意人与物的关系,中东地区则更注意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人则更注重人与人的关系,我们文化的特点是更多的考虑社会问题,非常注重现实的人生。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有很浓的人伦色彩,宣扬三纲六纪。像儒学所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甚至到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这样一种人伦纲常其实已经存在于中国人的骨髓当中了。在中国,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长辈与晚辈有着很严格的伦理道德。比如说孝这个概念,三纲五常里都有。除了中国以外,全世界各国都没那么具体。孝这个词翻译为英语,用一个词翻译不出来,得用两个词,什么原因呢,因为虽然不能说外国没有孝,但是并非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以译过去就得用两个词,英文里面两个什么词呢?就是儿女的虔诚与尊敬,而在正文里光一个孝就够了。这就说明孝这个词有中国的特点。所以注重人伦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明显的一个特点。

2.积极的入世精神

入世,就是投入到尘世的活动中,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中国人讲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集中体现了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中国,无论哪一家思想,都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宣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关注的更多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现世今生,不是人的来生来世。理想的人格是入世的。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社会上的功用说。

中国文化一直是积极入世的,而不是消极出世的。以中国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为例,其主流都是经世致用、兴邦治国、教民化俗的。儒家所言“内圣外王”、“修齐治平”,都是要求将内在的思想外化为积极的事情。]儒家强调入世精神,充分肯定现实世界,肯定现世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切,故而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积极投入、适应和改造,以实现现世人的生存和幸福,同时,它主张人们寡欲而非禁欲。道家看似虚玄,倡言“无为”,然而其真正的目的却是为了“无不为”。法家文化一切以实效为依归,具有更明显的现实精神。《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在有限中追求和实现无限。有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勇气,坚持心中的理想,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充分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我这一些思想都反映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入世精神

3.官本位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