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相关问题辨析及应策略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相关问题辨析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一些问题进行辨析,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问题

近年来国内要求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呼吁频现媒体报端,支持者中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官员和图书馆业内人士,期望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设施能够惠及社会公众,解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与利用,即“读书难”的问题。想法不无道理,但将公众读书难完全归责于高校图书馆则有失偏颇和公正。

一、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相关问题辨析

1、高校图书馆是否应为公众读书难的问题承担责任

(1)不能将公众读书难的问题完全归责于高校图书馆

我国现有的图书馆主要有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和企业图书馆四大类型。除公共图书馆无条件面向所有读者开放外,其他三类图书馆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和服务对象,一般只对范围内的人群开放,也就是说解决公众阅读的问题主要应由各级公共图书馆来承担。

高校图书馆伴随高校出现而产生,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说明为高校师生服务是其主要任务和职能;关于对社会开放的表述是“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而不是必须开放,措辞谨慎,

也明确对社会开放并不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

(2)公共图书馆发展滞后是致成公众读书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图书馆数量偏少,空间布局不合理

按国际图联规定,每1.5公里半径内、平均2万人左右要拥有一所图书馆。至200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为2820个,按人均计算,每47.1万人才拥有1所图书馆。333个地级行政区划中,有41个地市没有图书馆,2859个县级行政区划中,有445个县没有图书馆。在空间布局上总体呈东强西弱的态势,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很不平衡。

②文献数量不能满足要求,经费严重短缺

按国际图联规定,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的文献量应达到2册,增量0.25册。200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总量为5.5亿册,人均拥有文献量仅为2.41册,增量0.002册;人均购书费仅为0.7元,2414个县级图书馆中,无运行经费的有251个,无购书经费的有769个。

③硬件设施条件落后,工作人员缺乏

200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座位数为553547个,工作人员52021人,平均0.24万人才拥有1个阅览室座位,2.5万人才配备1名工作人员。在2414个县级图书馆中,连基本服务条件都不具备的有675个。

公共图书馆目前所处的困境在于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缺乏谋划和充足的投入,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与监督。换句话说,

公众读书难问题的形成各级政府首当其责,难辞其咎。

(3)高校图书馆对解决公众读书难问题能分担一部分责任

至2008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263所,其中本科1079所,专科1184所。文献总量、经费、阅览座位数、工作人员数等因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无法与公共图书馆全面对比,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不完全统计,均数倍于公共图书馆。此外,高校馆拥有的网络版电子期刊为65%,公共馆仅为28.6%;高校馆拥有的联机数据库为30%,而公共馆仅为2.9%。理想状态下,如果这些资源在保证高校师生需求的前提下也能对社会开放,可部分缓解公众读书难的问题。

2、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能否彻底解决公众读书难的问题

前面提到造成公众读书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整体滞后,资源和经费匮乏,其实高校图书馆早些时候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得益于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实施,高校不得已持续增加对图书馆基础条件的投入,近几年来窘况才有所改变。如果公共图书馆目前状况没有大的改观,即使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都对社会开放,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众读书难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的现有条件无法同时保障校内、外读者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运行经费由教育主管部门核拨给高校的教育事业经费中列支,馆舍面积、阅览座位数、工作人员数等也是根据高校教师、学生的数量按一定比例折算配置,并没有将社会公众考虑在内。在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图书

馆现有的资源条件满足校内读者利用犹嫌力不从心,由此导致一书难求、一座难求的情形几乎每天都有遇见。如果不加限制对社会开放,本就资源紧张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2)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不适合一般社会公众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以学科性、专业性的特色见长而非大众性和普及性,这是与公共图书馆有别最明显的特征和差异,由此决定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一般不适合普通公众的需要,也不会因为一些公众的个性和特殊需要去另行组织。如果一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同时适合校内、外各类读者需要,从文献建设的角度来说除非经费很多或者另有来源渠道,否则文献资源的质量就存在问题了,至少在学科、专业性方面要打折扣。

3、高校图书馆能否承担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义务

由高校图书馆来分担本属于公共图书馆的部分职能和义务,理论上成立,因为它本就是一国图书馆事业整体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上也早有很多成功先例。如美国几乎所有的公立高校图书馆都对社会开放,私立高校图书馆也有部分对社会开放;日本公办高校图书馆100%对社会开放,私立高校的开放率也达97.1%;国内也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不同程度实现了对社会开放,如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广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但借由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而让其完全或大部承担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义务,既不现实,也无法做到。

(1)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只能辐射有限的范围

这里所说的有限辐射范围包括三层涵义:一是空间范围,只能为高校(校区)所在地附近,一般是城镇的公众提供服务,偏僻的远郊乡村则无法顾及;二是用户范围,只能为适合利用本馆资源状况的公众提供服务;三是能力范围,只能在相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2)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需要一定的额外成本付出

现行管理体制原因,同是政府的财政拨款,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各有主管部门和来源渠道。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需要一定物质条件保障和额外的成本付出,其中包括文献资源购置费、工作人员报酬、设备设施损耗及其他有关的开支等,这些在高校核拨给图书馆的经费和工作人员编制数中是不考虑的,各级政府也并未因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而另眼相看给予相应补偿。

(3)公共图书馆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各种类型图书馆的存在本是相互补充、互为依托的,如果由高校图书馆来承担本属于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义务,无法承受之重且不论,公共图书馆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理由和必要就值得怀疑了。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义务过多由高校

图书馆承担对其自身发展也不利,有关部门可能会因此拖延公共图书馆的条件建设,让本已堪忧的状况更加糟糕。

4、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能否有效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一般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