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体表标志及穴位定位
常用穴位定位及体表标志
常用穴位定位及体表标志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
1、固定的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
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
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二、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3、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
三、简便定位法简便定位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
如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其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
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
四、常用穴位面部穴位: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安眠:在项部,当翳风穴与凤池穴连线的中点。
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两耳尖连线中点)。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攒竹:眉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常用体表定位标志课件
01
腰大肌
位于腰椎两侧,是腹部深层肌肉之一。
02
髂嵴
位于髋关节两侧,是骨盆最突出的部位。
03
腹股沟管
位于腹前外侧部,是大腿与腹部之间的裂隙。
06
CATALOGUE
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上肢体表定位标志
肩胛骨
锁骨
肱骨
尺骨与桡骨
位于背部,与肩胛下角 、肩峰、肩胛冈等结构
共同组成肩部轮廓。
呈“S”形,位于颈部两 侧,是上肢与躯干的连
常用体表定位标 志课件
目 录
• 基础知识 • 头部体表定位标志 • 颈部体表定位标志 • 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 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 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01
CATALOGUE
基础知识
人体体表标志的定义
01
人体体表标志是指人体表面具有 显著特征的部位,用于定位、描 述和识别人体结构。
02
人体体表标志在医学、解剖学、 体育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对 于诊断、治疗、康复和运动训练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03
CATALOGUE
颈部体表定位标志
颈前部标志
喉结
男性特有的体表标志,位于颈前 正中,甲状软骨上端,便于寻找
气管和食管。
颈前正中线
从喉结下至胸骨上窝的垂直线, 是许多颈部血管、神经和食管的体 表投影。
胸骨上窝
颈前正中线上,胸骨柄上方的凹陷 处,可作为气管的体表定位标志。
颈侧部标志
胸锁乳突肌
位于颈部两侧,起自胸骨柄和锁 骨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的肌肉
3
胸骨角
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交界处,两侧平对第二肋骨 。
胸部侧面标志
腋窝
位于腋中线上,上肢内 侧与胸壁之间。
用体表骨性标志协助中医穴位定位
用体表骨性标志协助中医穴位定位1.头部眉弓(superciliary arch):为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弓状隆起。
男性隆起较明显。
在眉弓附近有阳白、鱼腰等穴位。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位于眶下缘中点的下方约0.8cm处,眶下血管及神经由此穿行。
在眶下孔有四白穴分布。
颧弓(zygomatic arch):由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共同组成,全长均可触及。
在颧弓附近分布有颧髎、上关、下关等穴位。
耳屏(tragus):为位于耳甲腔前方的扁平突起。
在耳屏前方约1cm处可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
在耳屏前方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有耳门、听宫、听会三穴,为治耳聋之要穴。
在《治病十一证歌》中有云:“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
”下颌角(angle of mandible):位于下颌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相交处。
在此附近分布有天容、大迎、颊车等穴。
天容在下颌角后、胸锁乳突肌前缘;大迎在下颌角前1.3寸凹陷中;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
天牖虽离下颌角较远,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但亦可通过“平下颌角”而定位。
乳突(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后方,其根部的前方有茎突孔,面神经由此孔出颅。
此处附近有翳风、翳明、失眠、完骨等穴。
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是位于枕骨外面正中的最突出的隆起。
此处附近有天柱、风池、哑门、风府等穴分布。
2.颈部舌骨(hyoid bone):适对第3、4颈椎间盘平面,有廉泉穴分布。
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处,分布有天突穴。
3.胸部颈静脉切迹(jugular notch):为胸骨柄上缘的切迹,平对第2、3胸椎之间。
胸骨角(sternal angle):为胸骨柄与体连结处微向前突出的角,该角平对第4胸椎下缘,向两侧接第2肋软骨,体表易于触及,是计数肋的标志。
剑突(xiphoid process):上接胸骨体处称胸剑联合,平第9胸椎。
找穴位
有很多读者向我反映:“总是找不准穴位,怕穴位没找准,按揉后效果不理想。
”。
今天,张大夫在这里,按中医教科书上的穴位准确找法,即“骨度分寸法”,教给大家怎样快速准确找到需要的穴位。
腧穴(穴位)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1)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2)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3)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4)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判断疾病的位置和程度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躯干部的定位标志 ,判断疾病的位置和程度,如肺炎、 胸膜炎等。
04 四肢部定位标志
四肢部概述
四肢是人体的重要部分,包括上肢和 下肢。上肢包括肩、臂、肘、前臂、 腕和手等部位,下肢包括髋、股、膝 、小腿、踝和足等部位。
四肢部包含多种骨骼、肌肉、血管、 神经等组织,对于人体运动、感觉等 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体表定位标志的普及和推 广,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其的
认识和应用能力。
创新发展
鼓励研究和创新,探索新的体表定 位标志和测量方法,提高诊断和治 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学科合作
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 同推动体表定位标志的研究和应用 发展。
1.谢谢聆 听
和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02
解剖学研究
四肢部定位标志是人体解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体结构
、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03
运动与康复
四肢部定位标志在运动和康复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健身、体育训
练和康复治疗中,需要准确掌握四肢部的位置和功能,以制定合理的训
练计划和康复方案。
鼻尖
鼻尖是面部的正中央,也是经外奇穴的定位点,具有治 疗鼻部疾病的作用。
03
下颌
下颌是面部的正下方,也是经外奇穴的定位点,具有治 疗口腔疾病的作用。
头面部定位标志的应用
01
02
03
针灸治疗
头面部定位标志可以用于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相应 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 功能。
推拿按摩
头面部定位标志可以用于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相应 的部位来缓解身体的疲劳 和不适。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的注意事项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简便取穴法常用穴位取穴方法穴位又叫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腧是转输、输注的意思穴是孔隙、聚集的意思。
腧穴是按摩重点施术的作用点传统记载的361个穴位分别归属于人体主要的14条经脉分布在14条经脉上的穴位称为“经穴”未列入14经系统的称为“奇穴”没有一定的名称和位置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叫“阿是穴”。
穴位具有运输气血沟通脏腑等作用。
在按摩治疗过程中准确地选取穴位非常重要。
经穴、奇穴的分布都有一定的位置在取穴时应当采取正确的方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以下4种。
1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为12寸也就是把这段长度分成12等份取穴就以它作为折算的标准。
常用的骨度分寸以表说明如下。
部位起止常用骨度度量法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 直度眉心至前发际3 直度后向发际至大椎上 3 直度两乳突完骨之间9 横度两前额发角头维之间9 横度胸腹部两乳头之间8 横度腋平线至季肋11肋12 直度歧骨肋隔角至脐中8 直度脐中至耻骨联合上方5 直度背部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6 横度两骼后上棘之间3 横度上肢腕横纹至肘横纹12 直度肘横纹至腋横纹9 直度下肢股骨大转子至膑骨下19 直度膑骨下至外踝高点16 直度耻骨平线至股骨内上髁18 直度腔骨内侧踝下至内髁高点13 直度2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等。
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取阳溪穴时应将拇指翘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是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当闭口等。
3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常用的腧穴概要
骨 度 分 寸 表
骨 度 分 寸 图
头部骨度分寸
胸腹胁部骨度分寸
背腰部骨度分寸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测背腰部经穴横向距离。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横寸,测肩背部经穴横向距离。
背 腰 部 定 位 骨 度 分 寸
四、简便定位 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
主治: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 半身不遂 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 牙痛,口腔炎,颈淋巴结核, 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
操作:直刺0.5~0.8寸 ,可灸
3、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热病;咽喉肿痛,牙痛, 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可灸
9、脾腧: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纳呆、 呕吐、腹泻、痢疾、 便血、水肿;背痛。 操作:斜刺 0.5-0.8寸, 可灸
10、胃腧: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11、肾腧: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 等 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操作:直刺0.5~l寸 ,可灸
2、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主治:肩胛疼痛、肩背部 损伤等局部病证;气喘 ;乳痈。 操作:直刺0.5~l寸 ,可灸。
3、颧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头晕、耳鸣、耳聋、腰背痛;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月经不调、带下、不 孕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
12、大肠腧: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确定穴位位置的正确方法
确定穴位位置的正确方法《黄帝内经》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在传统中医推拿按摩中,确定穴位的方法一般共有三种:一、根据体表的一些特定标志来定位取穴,即“体表标志法”;二、将身体各部分分别折量成几等分来定位取穴,即“骨度折量法”,各点之间的距离度数称为“折量寸”;三、根据手指的比量来定位取穴,即“指量法”,用于比量的手指特定部位的长度称为“指寸”,也称其为“同身寸”。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度量法虽然都称为“寸”,但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度量衡中的“寸”,而是中医推拿按摩中专用的特殊的“寸”,二者决不可以等同视之,否则势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一、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分两种:一、固定标志,即根据骨骼或肌肉形成的凸起或凹陷、五官的轮廓、、节关据根即肉肌腱肌,、、肤皮、发际、手指或足趾、乳头穴取位定等窝脐;、二志标动活等活动位定纹的、陷、凹陷、的现定位取穴。
在临床治疗中,“体表标志法”多数要与“骨度折量法”及“指量法”配合起来使用。
二、骨度折量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将身体不同部位规定成一定的长度或宽度的等分折量寸。
依此折量法,无论一个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在相同的部位皆按相同的比例折量成相同的长度,即“折量寸”,人长则“寸”长,人短则“寸”短,如此方才能够正确的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人体各部位“骨度折量寸”分度如下:头、面部位“骨度折量寸”: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眉间(印堂穴)至前发际正中3直寸;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至后发际正中3直寸;眉间(印堂穴)至后发际正中再至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18直寸;两额角(头维穴)之间9横寸;两乳突之间9横寸(头后部)。
胸、腹、胁部位“骨度折量寸”: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9直寸;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直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直寸;;两乳头寸横间之8腋窝顶点至第十一肋游离端12直寸。
背、腰部位“骨度折量寸”: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肩峰外缘至后正中线8横寸。
第七章针灸推拿疗法精品PPT课件
• 淆。
3.手指同身寸法
• 手指同身寸法也是一种以比例关系取穴的方 • 法,这里的寸同样也是一种大致的比例关系,这种
方法较简单,但没有骨度法准确。指寸法是以受
• 术者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为标准比量取穴的一种方 • 法,又称“指寸法”。如以中指第一节和第二节横 • 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以拇指关节之间宽度为 • 1寸;以拇指以外的四指并拢为3寸。
•第七章 针灸与推拿疗法
常用穴位定位方法
• 常用的穴位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 • 身寸法和体表标志法三种。 • 1.体表标志法 • 体表标志法是利用五官、毛发、指甲、乳
头、脐窝、骨关节等处及肌肉隆起等部位作 为取穴标志。
• 因定标志如:两乳头之间为“膻中”。 • 活动标志如:取阳溪穴应将拇指翘起。
毫针结构
针尖--针前端的锋锐部分,
又称”针芒”。
针体--针尖与针柄之间的
部分,又称”针身”。
针根--针体与针柄的连接
部分。
针柄--针体之后,持针着力
的部分,多用金属丝缠绕,有花柄 、圈柄、平柄、管柄之分。
针尾--针柄的末端。
毫针规格
(三)毫针的检查
➢针尖:端正不偏,光洁度高,尖中带圆,圆而钝,
摇法
轻轻摇动针体,可 以行针。
直立针身而摇,可 以加强针感。
卧倒针身而摇,往 往可以促使针感向一定 方向传导。
震颤法
持针做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抖动,使针 身发生轻微震颤,以加强针感。
得气
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 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称为“得 气”。现代称为“针感”。
得气表现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B:夹持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一骨度分寸定位法:简称骨度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
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一概以此标准折量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
要点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1.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
2.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
要点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
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患者的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病属于腧穴的:A.远治作用B.近治作用C.特殊作用D.抗御病邪作用E.运行气血作用『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具有远治作用的腧穴,主要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所以足三里治疗胃病属于远治作用。
下列穴位的哪个治疗作用为双向性调整作用:A.列缺治疗头痛B.合谷治疗面瘫C.曲池治疗上肢疼痛D.天枢治疗泄泻E.百会治疗失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天枢治疗泄泻又可治疗便秘,属于双向良性调整作用。
A.五脏六腑病证B.表里经脉病证C.五脏病证D.六腑病证E.急性病证络穴主要治疗:『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十二经的络穴除可治疗本经脉的病证、本络脉的虚实病证外,还能治疗其相表里之经的病证。
原穴主要治疗:『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原穴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脏腑疾病。
用背俞穴治疗耳聋,应首选:A.肺俞B.三焦俞C.肝俞D.肾俞E.脾俞『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肾开窍于耳,故耳疾可选肾俞。
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中医领域中,穴位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通过准确地确定穴位的位置,可以在临床上实施针灸、推拿和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调理身体、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
而在定位穴位时,常常需要依靠解剖标志来进行辅助定位。
本文将介绍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并详细解释其原理和步骤。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定穴解剖标志的具体解释说明、定穴解剖标志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结论与展望。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各部分内容。
接着,在第二部分将详细讨论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包括定义和作用以及常用方法的介绍和原理说明。
第三部分将更加具体地解释不同身体部位的定穴解剖标志,包括头部和面部、颈部和胸部以及腹部和腰部等区域。
第四部分将探讨定穴解剖标志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包括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常见病症中的案例分析以及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发现,并展望未来在定穴解剖标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常用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并对其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穴位定位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其准确性,并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 定穴解剖标志的体表定位方法2.1 定穴解剖标志的定义和作用定穴解剖标志指的是在人体上找到特定的标示点,以准确确定穴位的位置。
在中医学和针灸疗法中,准确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通过明确解剖结构并了解其表面标志,可以帮助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2.2 常用的定穴解剖标志介绍常见的定穴解剖标志包括头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腰部等多个区域。
对于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特征性结构作为参考点进行定位。
对于头部和面部,常用的定穴解剖标志包括眼眶下缘、眼角外侧缘、外耳道开口等。
体表标志
◆躯干部项、背、腰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背纵沟:为背部正中纵行的浅沟,在沟底可触及各椎骨的棘突。
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显著突起的第7颈椎棘突。
脊柱下端可摸到尾骨尖和骶角。
◆竖脊肌:在背纵沟的两侧,呈纵行隆起。
◆肩胛骨:位于皮下,可以摸到肩峰、肩胛冈和下角。
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斜方肌:此肌自项部正中线及胸椎棘突向肩峰伸展作三角形的轮廓。
一般不明显,动作时略可辨认。
◆阔肌:为覆盖腰部及胸部下份的阔肌,运动时可辨认其轮廓。
锁骨:全长都可摸到,锁骨的内侧端膨大,突出于胸骨颈静脉切迹的两侧,其内侧部分向前凸,外侧部分向前凹。
◆喙突:位于锁骨外、中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处,在此向后深按即能触及。
◆颈静脉切迹:为胸骨柄上缘,它平齐第2胸椎体下缘。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剑突:在胸骨体的下方两肋弓的夹角处,有一三角形的凹陷,于此处可摸到剑突。
◆肋弓:由剑突向外下方可摸到。
◆胸大肌:为胸前上部的肌性隆起。
◆腹直肌:此肌外缘呈半月形的弧线,自第9肋软骨开始,下延至耻骨,称为半月线。
此线与右侧肋弓相交处,相当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临床上常以此部位作为胆囊压痛点。
腹直肌收缩时,可有脐以上见到3条横沟,相当于腹直肌的腱划。
◆髂前上棘:是髂嵴的前端。
◆耻骨联合上缘:在两侧腹股沟内侧端之间可摸到的骨性横嵴,其下有外生殖器。
◆耻骨结节:为耻骨联合外上方的骨性突起。
◆腹股沟:为腹部与股前部分界的沟。
◆腹外斜肌:在腹外侧,其轮廓较为清楚。
腹外斜肌以肌齿起于下数肋。
头颈部◆骨性和肌性标志枕外隆凸:为头后正中线处的骨性隆起。
乳突:为耳郭后方的骨性突起。
颧弓:位于耳前方的骨性弓。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文成县中医院 叶胜男
如何定穴
手指同身寸法 骨度分寸法 体表标志法
手指同身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 量标准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 1寸同身寸法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 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做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 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 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膻中穴 】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 的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 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 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 胖、过瘦、呃逆、乳腺炎、 缺乳症、咳喘病等。宽胸理 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 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 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 呃逆等病症。
【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 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 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 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 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 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能 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 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 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 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 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治喘穴 】
属经外奇穴的背部穴。
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
棘突下,旁开0.5寸。该
穴有平定喘息的功效,
故名为"定喘"。治喘穴
位于大椎穴左右约二厘
米处的凹洼中。能止咳
平喘,通宣理肺。对于
治疗气喘发作,支气管
炎,支气管哮喘,百日
咳
。
【心俞穴 】
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体表标志及穴位定位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1、中指同身寸2、拇指同身寸3、横指同身寸二、简便定位法头面部穴位1、印堂[定位] 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主治] 1、头痛,头晕2、鼻炎,目赤肿痛2、攒竹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3、丝竹空 [定位]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4、瞳子髎[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 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5、鱼腰[定位]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 目赤肿痛,目翳,眼睑动,眼睑下垂,眶6、睛明[定位]目内眦旁0.1寸。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7、太阳[定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 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牙痛,三叉神经痛。
8、迎香[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9、头维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10、百会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主治] 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
11、四神聪 [定位]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12、耳尖[定位] 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 目赤肿痛,上目翳,偏正头痛,喉痹,以及麦粒肿。
13、风池 [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
14、风府[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背部穴位15、大椎【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热病,咳嗽,喘逆,项强,肩背痛,腰脊强,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16、肩井 [定位]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难产,诸虚百损。
17、肩贞[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18、天宗[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19、肺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20、心俞[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癫痫。
21、肝俞[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22、胆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23、脾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24、胃俞[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25、肾俞[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遗尿,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26、志室 [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遗精,阳萎,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27、命门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遗尿,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28、大肠俞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29、腰阳关[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
30、腰眼[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主治] ①腰痛;②月经不调、带下;③虚劳。
下肢穴位31、环跳[定位]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32、委中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33、承山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34、昆仑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35、涌泉[定位]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 头顶痛,头晕,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足心热,昏厥。
36、太溪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耳聋,月经不调,失眠,健忘,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37、太冲[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 头痛,眩晕,月经不调,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足跗肿,下肢痿痹。
38、足三里[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脚气,虚劳赢瘦。
39、解溪[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40、三阴交[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不孕,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41、阴陵泉[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42、血海[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43、阳陵泉[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上肢穴位44、内关[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眩晕,中风,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45、劳宫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主治] 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46、外关[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 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
47、合谷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 头痛,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咽喉肿痛,腹痛,便秘,经闭,滞产48、手三里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49、曲池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50、肩髃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腹部穴位51、中极[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 小便不利,阳痿,月经不调,阴痒,痛经,带下,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52、关元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 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月经不调,经闭,经痛,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53、气海[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 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54、神阙[定位] 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便秘,妇女不孕。
55、下脘[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主治] 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56、中脘[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
57、上脘[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
58、天枢[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59、大横 [定位]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
60、膻中 [定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 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61、天突[定位]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 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噎嗝,梅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