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9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9

(一)背景链接 本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三月苏州百姓反抗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天启六年,魏忠贤又 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百姓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 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百姓,百姓首领颜佩韦等 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 位,罢黜魏忠贤,魏忠贤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 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义士,苏州百姓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 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张溥于崇祯元年 写下了这篇《五人墓碑记》。
(二)常识整理 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4)南冠:囚犯 (8)丝竹:音乐 兄弟 (2)桃李:学生 (5)同窗:同学 (3)社稷、轩辕:国家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11)手足: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6)桑麻:农事
(14)白丁、布衣:百姓 (17)提携、垂髫:小孩 (21)函、简、
(4)即除 逆阉废祠之址以 葬之 . . ①除: 动词,整治,清理 ②以: 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为“来” (5)亦盛矣哉 ... ①盛: 形容词,盛大 ②矣哉: 句末语气词叠用,表赞叹 (6)夫 五人之 死 . . ①夫: 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②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7)去 今之墓而 葬焉 . . . ①去: 动词,距离 ②而: 连词,表顺承 ③焉: 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 (8)其为时止 十有一月尔 . (9)慷慨得志之徒 . (10)亦已 众矣 . 已: 表示程度(多少、深浅)的副词 (11)况草野 之无闻者欤 .. . ①草野: 名词,乡间,民间 ②欤: 句末疑问语气词 止: 副词,不过 徒: 名词,指同一类别的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6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共49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6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共49张PPT)

资料
• 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确实是在 革中国文化的命。八月份开始,“破四旧”的 烈火烧遍中华大地。寺院、道观、佛像和名胜 古迹、字画、古玩作为“封、资、修”立即成 为红卫兵们的主要破坏对象。举例来说,中国 第一个佛教寺院是东汉初年在洛阳城外营建的 白马寺,为中国“释源祖庭”。“破四旧”时 它自然难逃洗劫。寺院旁边有个白马寺生产大 队,党支部书记率领农民去革命,乱砸一通, 一千多年的辽代泥塑十八罗汉被毁,两千年前 一位印度高僧带来的贝叶经被焚。稀世之宝玉 马被砸烂。几年后,柬埔寨流亡君主诺罗 敦.西哈努克指名要朝拜白马寺,周恩来赶紧 下令将北京故宫里的贝叶经和京郊香山碧云寺 的清代十八罗汉运到洛阳,来个冒名顶替,才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庞朴
心简现中国文《科员科为编史总副科《会曾阴生年 庞
” 主 任 。
帛 研 究 中
为 “ 国 际
国 代 表 。
际 编 委 会
化 发 展 史 》
人 类 科 学
教 文 组 织
、 联 合 国
学 院 研 究
《 历
编 审 、 副
学 》 杂 志
成语
• 【慷慨激昂】kāng kǎi jī áng 形容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同义成语]热血沸腾、意气风发 [反义成语]委靡不振、无精打采 [出处]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卷三十六·上权 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 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例子]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在东京聚首时,一谈到国事上来,总要谈得~ ,而且有点口角流沫。”
词语积累
事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明日黄花 褒贬
销声匿迹 威慑
面目全非 班驳陆离
积淀
筛选 咀嚼 时髦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2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2
明确:不一样。“咬文嚼字”在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地 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不注重精神实质。作者的意思 是: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讲的 是文学作品语言的锤炼。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举例论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说理技巧,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情感有 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议论文写作如何运用举例论证 [写法领悟] 文章开篇以郭沫若“炼字”的例子点出题目“咬文嚼字”,随后 亮出自己的观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然后提出理由:“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 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接着用王若虚“李广射虎”的例 子正面阐述、说明这一理由。接下来用贾岛“推敲”的例子反面论述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的道理。“李广射虎”一例强调“意味”(意思、趣味)的变化,“推 敲”一例侧重“思想情感”的更动,一正一反,角度有别。
(一)研习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作者由举例子开篇,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由举例子开篇,先举改字改得好的例子,进行
分析;接着举出一个改得不好的例子来相对照,发人深省。而 且两个例子均出自文学大家郭沫若笔下,就更加耐人寻味、非 同凡响了。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2.第2自然段中,“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流涎 ( xián ) . 3.茗 烟( míng) . 5.箭镞 ( zú ) . 7.剥啄 ( zhuó ) . 9.清沁 ( qì n ) . 11.灞 桥 ( bà ) .
2.憎 恶( zēng ) . 4.斟酌 ( zhēn zhuó ) .. 6.鲁莽 ( mǎnɡ ) . 8.意蕴 ( yùn ) . 10.词藻 ( zǎo ) . 12.付梓 ( zǐ )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简笔与繁笔课件PPT(53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简笔与繁笔课件PPT(53张)
【答案】 (5)hé huó huó huò hè hú (6)zhuàn chuán
第 2 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màn( màn( (1)màn( 布màn(
)天 )草 )骂

焦zào( zào( (2)zǎo( zào(
) )热 )堂 )音
(3)红眼llíénnɡɡ((
【答案】 (1)掩盖 (2)掩饰
2.商榷·商量 同:两者都有“讨论并征求意见”的意思。异:①从语体色彩上看,“商榷” 是书面语,“商量”是口语。②从使用场合上看,“商榷”用于正式的场合,“商 量”使用的场合比较随意。③从参与对象上看,参与“商榷”的人一般具有一 定的权威性,参与“商量”的一般是普通人。④从商讨的内容上看,“商量”的 内容不如“商榷”的内容重大。
【答案】 (示例一)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 这些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 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
(示例二)如果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 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整体·感知] 文学繁荣的今天,许多文学作品只有生活,语言艺术不高,有些还相当粗 糙,甚至在创作上有一种求长的倾向。作者并未简单地批评这种现象,他独辟 蹊径,以文章繁简的辩证关系为基点,令人信服地论述了文章繁简“不可单以 文字的多寡论”,而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避免了以偏纠偏、以偏概全的 弊病,令人耳目一新。
——邓小平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繁冗.( ) 毛骨悚.然( 靠拢.( )
言简意赅.( ) 描摹.( )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14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14

环节二:分析文理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蔺相如机智 勇敢的一组是 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娱乐 缻 ③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⑤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A.①③④ C.①⑤⑥ ( )
②请奏盆缻秦王,以相 ④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
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B.②④⑥ D.②③⑤
解析:①为廉颇的话;④写秦王的表现;⑥是赵国的军 事部署。 答案:D
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国战败,形势严峻;赵王畏惧,不敢赴渑池之会,都从 反面衬托出蔺相如的非凡胆识。 B.廉颇诀别赵王的一席话,表明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为后 文廉、蔺矛盾的解决做铺垫。 C.第10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渑池会上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 扣人心弦,把蔺相如那蔑视强权的凛然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正是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斗争,使得秦国在会上“终不能加 胜于赵”,在会后“不敢动”。 解析:D项,“在会后‘不敢动’”是由于“赵亦盛设兵以 待秦”。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 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 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 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 水利、财用等。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 俚”。鲁迅更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语来称道 其杰出的文学价值。
环节二:分析文理 6.下列句子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有智谋和勇气的一项是( ①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②臣愿奉璧往使 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 ⑤今 ③相如因持
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⑥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如,终不能得璧也 A.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⑧拜相如为上大夫 B.②③④⑥⑦ D.③④⑤⑥⑧ ⑦今杀相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15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15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沛公不胜桮杓
“桮杓” 同“杯勺” , 酒杯和勺子,这里代指饮酒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道 芷阳间 行 . . ①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②间: 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2)拔剑撞而破 之 . 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大王来何操? 译文: 大王带来了什么? (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 动词“操”之前) (2)沛公安在? 译文: 沛公在哪儿? (宾语前置句,宾语“安”置于介词 “在”之前) (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译文:项王就收下白璧,把它放在座位上。 (省略句,“坐 上”之前省略了介词“于”)
(6)谁为 . 大王为 . 此计者


①为: 介词,替,给 ②为: 动词,谋划
(7)固 不如也 . (8)君安 与项伯有故 . (9)故幸 来告良 . (1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 (11)不如因 而,怎么 幸:副词,幸亏,幸而 谢: 动词,道歉,谢罪 ①因: 介词,趁机 ②遇: 动词,对待
环节二:分析文理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哙智勇的一组 是 ①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拔剑切而啗之 A.①②⑤ C.①③⑤
答案:B
(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
③披帷 ⑤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①是范增对项庄说的话;④是刘邦对项羽说的话。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入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 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 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 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情况危急。于是在纷纭频繁的战斗间 隙,有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16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16

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 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 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一)背景链接 秋水(节选) 庄子生活在战国后期,社会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 统治政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天下 纷争,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 但又无力反抗,便从批判现实走向了悲观厌世、否定一切的极 端。总体说来,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先验的超乎万物的“道”, 竭力描画人的个体精神自由境界。
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听到很多的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人”, 译文:
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宾语前置句。宾语“己”前置,应为“以为
莫若己者”;宾语“我”前置,应为“谓我”,其中“之”是宾语 前置的标志)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译文: 我要是不到您这里来,那就危险了。(“非……则……” 是固定句式,译为“如果不……就……”)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了。 (被动句,“见 ……于……”表被动)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其不仁兹甚 (2)拖其衣裘
“兹” 同 “滋” , 更加
“拖” 同 “脱” , 脱掉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从而 誉之 .. 古义: 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承接连词 今义:表因果点。 (1)以亏人自利也。 译文:因为他损人利己啊。(宾语前置句,宾语“自”置于动 词“利”之前) (2)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译文:这比进入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省略句,“甚”后 省略了介词“于”) (3)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译文: 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到(他)之后就会罚他。 (省略句, “得”后省略了宾语“之”) (4)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译文: 这可以说是知道“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可 谓……乎”,表反问,即“可以说是……吗”,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3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3

明确: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2.第一段提出的“简”“繁”的好处分别是什么?
明确:言简意赅,凝练,厚重 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
3.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明确:例证法。以《武松打虎》和《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为例,论证了用笔极为俭省,却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通读全文,尽量用原文词语归纳全文要点。 (1)对于写作,以前的文章家的观点是
(2)作者对写作的看法是
(3)文章繁简的标准是
(4)当今创作存在着的问题是
(5)解决现今创作上存在的问题的方法是
(6)作者的主张是
明确:(1)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病忌 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 (3)句有可削,字不得减 (2)文章的繁简 (4)有一种长
明确:比喻。形象地突出了拖沓的文字给读者造成的负担。
怎样用好引证法 [写法领悟] 恰当地引用经典著作里的句子或名人的言论作为道理论据。 所引言论均能恰当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不随意滥引。能做到不断 章取义,不歪曲原意,准确无讹。并且对引用内容适当地用自己 的话加以阐述,顺其自然而不生硬,在语言表达上也应力求简 洁、明畅,注意语言形式上的整饬,使得所引用之言辞与自己观 点相应得当,更加鲜明地突出中心论点。
[写法指导]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 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 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 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安知鸿鹄之 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 之以恒、一曝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 志”;等等。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1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1

二、采用生动的描写 说明文中采用生动的语言去描写,可以把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介绍得非常生动形象。 不仅能增强文章内容表达上的形象性、 可感性和文学色彩,使读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美感体验,受到美的 陶冶,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增知益智。
[针对练笔] 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 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 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 的意思。 要求:①切合原意;②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汉字王国》。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 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 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 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 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把学术性 与趣味性熔于一炉。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 为了写《汉字王国》,林西莉到中国进行了十多年的田 野调查,1989年《汉字王国》在瑞典出版,它让林西莉第一 次获得了奥古斯特文学奖。后被媒体评论:林西莉的书“令 全世界的华人汗颜”。
在出版了《汉字王国》后,林西莉终于可以开始写这本关于 古琴的书了。2006年,《古琴》在瑞典出版,使她继《汉字王 国》摘得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后,又一次摘得该 文学奖的非文学作品类图书最优秀奖。 也许有人会认为古琴音乐在历经3 000年的岁月后已走到了尽 头,但事实远非如此。作为一个坚定的古琴推广者,林西莉敏锐 而欣喜地看到,当古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许多 年轻人“发现”了中国这项雅致的艺术。她说她发现中国IT界、 金融界、媒体的许多年轻人在学习弹奏古琴,还是有许多人爱听 这古老曲调的。“在我与中国40多年的接触中,最让我惊叹的一 点就是中国传统的顽强与牢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课件PPT(82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课件PPT(82张)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四、文体知识
纪传体 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 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西汉 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 优秀的一部史书。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5.为
为.击破沛公军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介词,替、给 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替;动词,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
何辞为. _句__末__语__气__词__,__用__在__疑__问__句__里__,__不__译___________________
攻取 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
拿 ___________________
全,皆 ___________________
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3.幸
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不幸.短命死矣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字、特殊句式等。 2.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
节。 3.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
特点。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二、作者连线
“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生 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 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继父职, 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 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 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 书 令 , 发 愤 著 书 , 在 公 元 前 91 年 前 后 完 成 《史记》。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11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课件ppt(打包17套) 苏教版11

(二)这样运用素材 [精彩片段] 圣地亚哥说:“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消灭他,但 你打不败他!”做人,一旦失去了人格,一旦失去了尊严,那就 成了行尸走肉。 由此,我想到了曲小雪。她是一个娇弱的中国 女孩,可她却不屈地告倒了欺侮她人格尊严的美国佬。当她激愤 地讲述她的遭遇时,当她咬牙同最优秀的律师辩驳时,当她撕碎 那张支票时,我被这个中国学生的不屈与尊严打动了。我还想到 了周总理、季羡林先生 ,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着人格的魅 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人格是我 们生命的印章,它能清晰地映射出我们心灵的轨迹——品行的优 良与卑劣被人格反射着,透视着。
[写法指导] 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谓肖像,不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还包括人的表 情、仪态、风度、声音及习惯、特点等。用精确、生动、形象的 语言描绘人物外貌特征,就是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并不是要把人物从头到脚的外形一一加以描述,而 是根据作品主题及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需要有所侧重地去描写。 有时肖像描写还需融合人物内在性格的简单描绘,使人物的外貌 与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加统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因此, 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3.抓住特征 写人物外貌必须抓住特征,着力表现这些特征,切忌 “脸谱化”或“千人一面”。还要注意突出主要特征,这常 常是着重写眼和嘴,特别是眼睛,因为它能“极省俭地画出 一个人的特征”。
[针对练笔] 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抓住其主要特征,写一段肖像描 写。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她,一个胖胖的女孩,但在我的眼中,她却胖 得可爱。她有着大大的苹果脸,眉毛浓淡适中,鼻子大而扁 平,再加上嘟嘟的嘴和短短的头发,整个就是一个芭比娃娃的 脸,好可爱呢。她笑的时候,会露出两颗大大的兔牙,而且眼 睛会眯成一条缝,她的笑容很温暖,很纯真,她的皮肤白而 嫩,这仿佛是她脆弱需要呵护的内心世界的一面标签,她永远 那么乐观,在她的身上找不到一点伤感的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国土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182页 0274页 0344页 0378页 0419页 0459页 0500页 0519页 0553页 0654页 0733页
祖国土 长江三峡/刘白羽 发现/闻一多/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写作观写作,也是对话 写作实践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品质/[英]/高尔斯华绥/ 离骚(节选)/屈原/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美]惠特曼/ 写作实践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庞朴/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陈炎/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翁乃群/ 写作实践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