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记录地质观察点检查登记表模板

野外记录地质观察点检查登记表模板
野外记录地质观察点检查登记表模板

野外记录地质观察点检查登记表模板检查者:年月日表()

注:

1.甲、乙、丙、丁级点:①甲级点指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齐全、正确,图文并茂。②乙级点指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齐全、正确,文图基本符合,15项中2/3达到要求,其中有*者项目基本全而较详细、完整。③丙级点指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缺项较多,描述简单,文图有多处不符,15项中一半未达到详尽要求,有*者过于简单、潦草。④丁级点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缺项很多,有*者的内容基本达不到要求的,甚至是错误的,没有意义的地质点。

2.构造描述包括沉积构造如层面、层理等,变质、变形构造、断裂构造等详细观察与记录。

3.受查各小项目按数字“5、4、3、2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填入栏内,无此项内容小栏打“+”,此项不参加平均计算,某小栏观察漏记记入“0分”,此项参加平均计算。计算被查地质点的得分,用参加平均计算的栏目数,除以总分,所得分四舍五入,依甲(5分)、乙(4分)、丙(3分)和丁(2分)填入评级栏中。

4.样品鉴定结果、批注、着墨等项,可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酌情予以评分。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几点注意事项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几点注意事项 GPS, 地质罗盘, 林区作业, 校正 野外作业中点位和方向的确定非常重要,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加疙瘩矿区的经验表明,手持式GPS如果不加校正,其点位误差可达100余米,罗盘如果不加校正,其方位误差最大可达10°以上。因此手持式GPS接收机及地质罗盘的校正非常重要!此外,原始林区或狭窄的沟谷中可能因卫星信号被屏蔽而无法使用GPS定位,此时需要用地形图按照微地貌确定站立点的位置。 一、手持式GPS接收机的校正 1、GPS接收机默认的坐标系统 目前GPS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是美国国防部制图局于1987年建立的坐标系统,叫WGS—84坐标系。WGS84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其坐标原点位于地球的质心,Z轴指向BIH(国际时间局)l984年定义的协议地球极方向,X轴指向BIHl984的起始子午面和赤道的交点,Y轴与X轴和Z轴构成右手系。WGS—84系所采用椭球参数为:a=6378138m;f=1/298.257223563。 2、中国所采用的坐标系 1)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大地测量坐标系。该坐标系源自于原苏联采用过的1942年普尔科夫坐标系。建国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建国初期,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我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该坐标采用的参考椭球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该椭球的参数为:a=6378245m;f=1/298.3。该椭球并未依据当时我国的天文观测资料进行重新定位。而是由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一等锁,经我国的东北地区传算过来的,该坐标的高程异常是以前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的结果为起算值,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出来的,而高程又是以1956年青岛验潮站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在该坐标系中,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其坐标详细定义可参见参考文献[朱华统【1990】。 2)1980年西安坐标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3)、不同坐标系的转换 由以上坐标系的定义可知,不同的坐标系采用了不同的地球椭球体参数,在不同的椭球体间进行坐标转换时不存在一套统一的转换参数。即每个地方的坐标转换参数都不相同。 我们国内所使用的地形图多以北京54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为基准,GPS直接测出的经纬度(地理坐标)并不适合在地形图上标记,图上最方便的坐标及方位参考线是坐标纵线和坐标横线(这两种坐标线构成所谓的方里网)。而GPS测出的WGS-84直角坐标与我们所用地形图上的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并不一致,所以我们实际需要的是用GPS测出与所用地形图基准完全一致的坐标系统。 两个椭球间比较严密的坐标转换,一般是用七参数布尔莎模型,即X 平移,Y 平移,Z 平

水工环地质调查野外记录要点

基本记录格式 水工环地质调查除固定水文观测点采用表格记录形式外,其余建议采用单独野外记录簿记录。基本格式建议如下: 年月日星期天气气温﹡地址:(记录到村,详细可以到小地名,如:沟等) ﹡目的:1:1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 ﹡路线:自至(途径) ﹡人员:记录: ﹡点号:S1(至Sn,水磨湾地段编号);Q1(至Qn,青庙子地段编号);L1(至Ln,梨树坪地段编号) ﹡位置:(以标志性地标为基准,如:××沟口100°方位北20m、或××民居后等)与点位和坐标不是重复的,利于后期寻找或补测。 ﹡点位(坐标):(建议大地坐标和地理坐标全部填制) ﹡点性:建议除标明水文观测点、工程观测点、环境观测点外,进一步细化,如水文观测点中包括井、泉、民用采水点等,依据实际可进一步划分的应在“描述”栏中详细记录;工程及环境观测点同理,应注意水、工、环是一个整体。 ﹡描述:首先详细记录该点地貌、地质情况,其次依据点性做侧重描述。(考虑到后期开发,应加强矿体周围的观测记录。) 1、水文方面:对象水体的类型(上升泉、裂隙(潜)水、岩溶水、等);对象水体的基本特征:色、味、温度、气味、透明度、流速、流量、水位标高、周围植被发育情况、甚至水生动植物情况等。依据基本地质对含水层或隔水层进行划分,含水层的富水性、进一步的推测其补给源、排泄渠道及成因。走访了解对象水体的时间性(长期、季节性、暂时性等)及相应流量等参数做大概了解。水质方面集中某一时段统一取样,各分部要对水样取样点做到心中有数。 水文观测孔依据规范测定其稳定水位标高并记录,以和后期水文孔抽、注水试验做对比。 2、工程方面:侧重于岩石物理力学方面,重点描述岩石构造,节理,裂隙,稳定性、整体性、(抗)风化程度等,加强层、节理产状的测量和积累,后期要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注:L cos h = L sin ; D = L(sin cos sin Y cos sin )式中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用+号,反之用一号。 测手:记录人:计算人:检查人:组长:年月日

项目(矿区)名称: 音像记录表 记录人: 注:记录形式指:摄像、照片、录音 日期: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第页/共页1、矿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号:____________ m 3、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点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路线地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地质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接触关系及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矿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标本及照相登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地貌及水文地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描图 记录人: 日期: 年月日

野外地质调查计划

野外地质调查计划 篇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一、为搞好野外验收工作,提高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的质量,特制订本要求。 二、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专业的地质调查项目执行本要求。 三、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工作应在野外工作现场进行,其依据是项目设计书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四、野外验收工作原则上由实施单位组织,部分工作项目可委托承担单位组织;大地区地调中心派人参加,重要项目的野外验收地调局派人参加。 五、承担单位在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前一个月,向实施单位提出项目野外验收申请(格式见附件7-1)。 六、申请野外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 (二)原始资料齐全、准确;

(三)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已经进行整理,并进行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 (四)进行了必要的综合整理,编写了项目工作总结。 七、实施单位在收到野外验收申请10日内,确定野外验收组织单位和专家组成员,并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地点。野外验收组一般由3—7人组成,组成人员应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 八、野外验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验收工作公正的人员应当回避。 九、项目提供野外验收的资料包括: (一)全部野外实际资料 1.野外原始图件; 2.野外记录本、原始野外记录卡片、原始数据记录、相册、表格等; 3.野外各类原始编录资料,及相应的图件; 4.样品鉴定、分析、测试送样单和分析测试结果; 5.各类典型实物标本;

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要求(DOC 60页)

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要求(DOC 60页)

附件六 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要求 一、为保证地调项目原始资料真实、可靠,提高成果报告的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二、本要求规定检查的地调项目原始资料的范围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探矿工程、测绘印制、实验测试、信息技术等专业。 三、地调项目原始资料的检查工作依据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要求、项目设计和地调局的有关要求进行。 四、地调局负责组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工作的管理、组织与协调。组织监审专家对局属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和工作项目、行业地勘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国土资源部有关直属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和工作项目进行检查。质量抽查的工作项目比例一般不低于当年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总数的5%。 五、大区地调中心负责组织监审专家对本单位和辖区内地方地调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及其工作项目、行业地勘单位和院校承担的工作项目进行质量抽查。组织抽查的工作项目比例一般不低于当年辖区内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总数的20%。 六、承担单位对所承担的工作项目野外原始资料组织进行项目组自检(100%)、互检(100%)和承担单位的抽检(30%)。野外原始资料须结合野外实地检查,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提倡承担单位按照GB/T 1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把原始资料的经常性检查工作纳入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和检查验收制。 七、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每年定期组织监审专家对原始资料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组一般由3-5名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 八、原始资料检查的重点放在野外。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精度,野外实地检查比例不低于被检查资料的5~10%。相关的专题研究及信息工程项目也应进行原始资料的检查。 九、原始资料检查的内容包括工作部署和工作量的使用是否合理得当;搜集、记录到的原始资料是否真实、齐全、清晰、符合野外地质实际情况;原始资料的管理是否规范,日常整理、登记是否规范及时;阶段性的综合整理是否及时、完整等。 十、地调项目原始资料的检查实行打分制。检查结果分四个等级:优秀≥90分; 90>良好≥75分;75>合格≥60分;<60分为不合格。 优秀:原始资料经检查完全符合技术标准及要求;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 格式及内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 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 路线:( 如:自经至 ) 手图号:航片号: 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断层(或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 点号:(如:0066) 座标: X: Y: GPS: (经度纬度高程 )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 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 (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 (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 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野外地质点规范要求

野外地质点记录规范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2008年6月

1.野薄记录格式 目录格式 点位岩性地层页码 D0001 岩性分界点P3β-Ⅰ/P3β-Ⅱ 1 D0003 地质观察点P3x 2 …………………… 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 地点:(野外基站)气候:(晴、阴、雨、雪) 路线:L04(自……经……至……) 任务:(沿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 追索断层(或层) 人员:…… 记录: …… …………………………………………………………………………………………………………………………………………空两行 点号:D0401(居中) 座标:X: Y: A= m±m 或(E: N: A= m±m ) 位置: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岩性点、产状点等 描述: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矿脉(层)、岩脉的岩矿石名称、岩矿石特征、产状、厚度、穿插关系;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性质、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地貌及水文地质等。(界线点描述为: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取样:D0401H01、D0401H02 标本: (于900m处采标本一件, 样号为D0401B01, 岩性为………) 照片:( 记录照相序号、位臵、照片内容简述等,编号D0401ZP01) 点间:如: (1) D0401 SE+650m 650m: 沿途为……… (2) 650m S+850m 1500m: 沿途为……… (3) 1500m SSW+900m 2400m DO401: 沿途为……… 注意:当天记录的第一个点没有点间描述,点间描述应从第一个点以后开始。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包括: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必须进行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 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注意数码照相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1、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L3000∠10°等。

小学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_________ 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 我们看到了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

我的观察日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所查到的关于该植物的信息 时间 颜色、形状 (画下来并涂上颜色) 对植物的照顾(对应处打“√”) 第 ( ) 周 晒太阳( ) 施肥料( ) 一周天气情况 浇水( ) 一周平均气温 和植物聊天( )

小学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我领养的植物是:_________

我们看到了一个生 机勃勃的生命! 我们看到了一个无 比美妙的世界! 我的观察日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颜色、形状 (画下来并涂上颜色) 对植物的照顾(对应处打“√”) 第 ( ) 周 晒太阳( ) 施肥料( ) 一周天气情况 浇水( ) 一周平均气温 和植物聊天( )

植物生长观察记录

植物生长观察记录(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植物生长观察记录(五彩椒) 4月1日晚环境温度12度 在饭盒里倒入热水,用水温表测量水温55度时,浸入种子,随时搅拌,温度下降到30度为止。继续浸种6小时,捞出沥干,用纱布包裹种子,放入饭盒,盖上毛巾,放入半开的衣柜催芽。 4月5日环境温度18度 每天淋水保持湿润催芽。种子变大变薄了一点,有的种子的黑点处似乎有一条细细短短的白色细线,是不是“露白”了呢?不确定。 4月9日晚环境温度:19度 左盼右盼,我的种子终于像刚睡醒似的,伸出了“胳膊”--露出1毫米左右的白白细细的胚根,种子终于“露白”了。赶紧把准备好的花盆里的土按实、浇透水,将催芽“露白”的种子均匀地洒在盘里,再盖上约3毫米厚的干细土,最后把花盆放在房间里最温暖的地方—书柜上。 4月12日下午环境温度: 18度 种子全部发芽之前,尽量不要浇水。今天种子还没发芽,花盆里的土表面看起来是湿的,我将中指插入土里大约到第一个指关节处,感觉也是湿润的,看来不需要浇水。等待种子发芽真需要耐心。 4月14日晚环境温度:22度 妈妈站在阳台上突然对我说:“儿子,你的小辣椒长出来了!”听到这惊喜的消息,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迫不及待地跑到小辣椒前。一棵小辣椒,拱出了小背,正懒洋洋地想站起来,样子也是十分可爱。 4月17日晚环境温度:19度 两棵小辣椒挺起了胸,抬着头。芽上还能看到种子壳呢。 4月20日晚环境温度:15度 今天我又捧起我的花盆,哇!小芽白里透着嫩绿的茎大约3毫米长了,花盆里的小苗已经开始长的密密麻麻了。春天果然是充满生机的季节,好神奇。4月23日晚环境温度:16度 小辣椒变得真快。长到了约5毫米高,头上张开了两片嫩绿嫩绿的小叶子—子叶。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到胚芽、胚根、胚轴。 4月26日晚环境温度:14度 小辣椒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一头粗,一头细,叶子的一面又光又滑,另一面长着密密麻麻的绒毛,我轻轻地摸了摸,非常柔软、舒服;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娇嫩无比,十分惹人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