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所至。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王某,男,14岁,初一学生,汉族,无宗教信仰,与父母同住。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内向。

父母现已下岗多年,生活来源不稳定。

求助者从小学习很好,与同学交往正常。

毕业后在亲属安排下进入私立中学学习。

由于同学们家庭条件都很好,而求助者吃穿都不如人,和同学之间很少说话,好多同学嘲笑他。

父亲到学校看他,穿的衣服比较旧,他觉得抬不起头来,一说话就紧张,渐渐的形成了口吃症。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有一定自制力但易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略有口吃。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容易分心,考勤状况良好。

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5;(2)SDS:标准分56;(3)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4,焦虑2.1。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上初中后,周围同学的家庭富裕,求助者觉得生活上与其他同学们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是别人在背后议论父亲的穿着。

求助者感觉到很自卑,不敢看同学们的眼睛,不敢和同学们说话,一说话就
紧张,最后就口吃了。

自己也觉得口吃不好,但又排解不了内心的问题,就来咨询了。

2、个人陈述:“我家条件非常不好”;“我不想和他们说话,说不到一起去”。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母亲诉述:有1个多月了,我儿子认为现在的学校不好,想换学校。

从学校回来后不讲学校的事情,很少看书学习。

后来发现他越来越不爱说话,有点口吃。

2、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认为家里贫穷是很丢人的事情,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想离开目前的学校,对人的敏感也仅限于目前的同学,无泛化。

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情绪焦虑,面色忧郁。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胆小、敏感,情绪不稳定。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略有口吃。

病程不到两个月。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的症状表现不足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不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

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强烈,能找到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

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
等。

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大于三个月或半年。

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未严重受损,不足3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没有泛化。

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大于两个月。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无泛化,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去私立学校)
(3)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家庭贫困很丢人);个性特征偏内向、缺少人际沟通。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家庭贫困很丢人”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改变该求助者的口吃状况;平衡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纠正其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

2、近期目标:坦然面对外界议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家庭贫困的认知错误,引起口吃。

求助者只是一般心理问题。

为此应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略)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略)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完成情况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获取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
(4)求助者独立完成有关心理测量的自测;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6)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
(7)布置咨询作业。

2、心理咨询阶段
任务
(1)加深咨询关系;
(2)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
(4)认知行为干预
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
(2)说明认知行为治疗原理;
(3)认知分析;
(4)咨询师与求助者探讨家庭条件问题,引导其重新认识家庭情况的差别;
(5)布置咨询作业。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任务
(1)学会合理评价,对紧张/焦虑的自我管理;
(2)继续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描述与同学接触的感受并解释自己何以有这种感受;
(2)进一步分析负性自动想法,明确行为与认知的关系,引导其重新看待家庭贫困对自己的影响;
(3)布置咨询作业。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不像以前那样紧张和敏感了;不像以前那样自卑,开始和同学交往。


2、他人反馈:王某的母亲说王某在放学后能和他们讲学校里发生的事,也不提换学校了,口吃明显好转。

3、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自卑心理得到了克服;情绪症状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口吃)已基本消除。

4、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48,(2)SDS标准分51,(3)SCL-90:总分146,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2.0,焦虑1.8。

总结: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自卑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