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设计史重点讲义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艺术设计史
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设计
一、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巢居和穴居是上古时期普遍的居住形式。
1、巢居——长江流域
(1)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地区采用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2)巢居的发展大约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独木橧[zēng]巢(在一棵大树上构巢)→→多木橧巢(在相邻的四棵树上架屋)→→干阑式建筑(居住面架设在桩柱上的房屋)
干栏式遗址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诸如河姆渡遗址,草鞋山遗址等。
早期:沼泽地为桩式晚期:柱脚多垫有木板,以防沉陷
2、穴居——黄河流域
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均匀,直立性好,适于凿挖。挖掘窑洞之后,仍能
保护土体自身的稳定,即黄土具有结构优势。古人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即黄土具有抗寒优势。
二、奴隶社会的建筑
1、最早的宫城遗址: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夏代)。
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2、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
3、东周瓦当周朝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瓦的使用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到春秋时期逐渐普遍,出现了全、半瓦当,表面有各种纹饰。——脱离“茅茨土阶”阶段。
4、周代建筑的色彩在周天子的宫殿中,柱、墙、台基和某些用具都要涂成红色(黄色居上);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
5、营造制度
三、秦汉建筑
1、秦汉木结构方式:梁柱式(叠梁式、梁柱式)、穿斗式、井干式。
2、秦汉屋顶样式: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斗尖).
中式建筑屋顶的分类: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五、隋唐时期建筑
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的成熟期。如工匠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宇文恺营建新都大兴城;唐代宫殿建筑设计气势雄伟,富丽堂皇。长安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
三倍多,由30多所宫殿组成。
六、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1、宋朝建筑群增加了轴线的深度和空间层次,强化了秩序。屋顶组合也更为灵活。
2、园林兴盛。风景区、园林布局更为自由活泼。增强了造景、观景功能。文人的
参与,出现了写意山水园。沧浪亭是苏州宋代园林的代表。
3、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桥梁。这些砖石
建筑反映了当时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5、唐宋建筑比较唐代建筑的风格气魄宏伟,严整开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这正是唐风的完美体现。宋代尺度变小;注重建筑细部的刻画;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
之势,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
七、元代建筑元代幅员辽阔,民族交往活跃,进而形成宗教信仰的多重性。
在多重宗教思想影响下的建筑风格出现了多样化,这就是元代建筑特点。在这些特点中,尤其是藏传佛教对寺庙建筑的影响至深。
八、明清建筑
(1)明清是古代中国建筑设计史上的顶峰,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艺术的充实与总结阶段。
(2)明清时期的单体建筑形式精炼化,设计符号性增强,呈现出稳重严谨的设计风格。
(3)明清时期,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明清北京城规划严整
2.装饰性增强,丰富精致的装饰小品——华表、石狮、嘉量,御道雕刻
3.天坛
4.明清园林,别有洞天;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
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
第二节中国古代服饰设计
一、秦汉以前服饰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动物的羽毛和兽皮来遮掩和御寒。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有了纺织和编织的衣料。黄帝、尧、舜时代以有成型的衣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自然经济基本形成。
城市中纺、织、染、缝作坊随之兴起。织锦当作一种通用货币,与黄金比价交换。
二、秦汉服饰
秦汉时期,纺织印染业在战国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官营和私营。汉
代丝织工艺品种增多: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等。
秦汉服饰的设计特点: 秦汉帝王的服饰是沿袭战国时期的冕服,它成为中国历史上
传统帝王的典型帝服,直到明代。百姓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穿交领,衣长
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或赤足。
三、魏晋服饰的设计
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受民族融合的影响,简易轻便的胡服
与汉族服饰融合演变,样式复杂。受佛玄两家的影响,魏晋名士们很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讲
求脱俗的风貌,追求内外完美的统一。
四、隋唐五代服饰
唐绫开始追求大花纹的艺术形式,出现了整幅的大花纹。
唐锦风格富丽绚烂,清新流畅。
隋唐服饰设计: 隋唐男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
隋唐女服种类: 襦裙服、半臂与披帛、履、女着男装。
五、宋辽夏金时期服饰
宋代丝织纹样设计:宋代丝织纹样以清淡自然与端重为其突出的时代风格,寄情于自然界的风景山水花鸟颇具隐逸生活的气息。
染缬工艺:染缬在宋代极为盛行,且印染技术大有提高,色谱也较齐全。夹缬印花
在当时已成专门化的工艺行当。点蜡幔,雕蜡成版而印染布幔。
六、元代服饰
元代女子首服中最有特色的是“顾姑冠”,汉字写法“姑姑冠”或“罟罟(gu)冠”。
七、明清染织与服饰
明代:纺棉织品非常丰富,江浙一带“南京土布”大量出口,丝织品种增加。明朝
政府在南京、苏州、杭州设置了织染局,集中能工巧匠,从事龙衣彩缎等高级衣料生产,并
以“坐派”、“召买”等形式,动用民间机户为其生产。
清朝:在南京、苏州、杭州已形成全国织造中心,史称江南三织造,此外,四川、
广东等地区的织染业也很兴盛。
明代老百姓服装: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
第三节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家具设计
一、秦以前的工艺美术设计
青铜器:
漆器:漆是一种抗腐蚀性能良好的天然涂料,对竹木器尤为适用。漆器一般是黒和
红两色,而以黑地红纹为多。如战国时期的漆豆,黑红两色的配合,形成一种明快的对比,
朴素之中尽显华美。代表作品——曾侯乙墓棺
铜镜: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并流行,在铜镜未流行之前,人们用铜鉴盛水照面,故
镜称鉴。战国时期的铜镜设计具有四大特点:薄胎;卷边,铜镜的边缘卷起,比镜身更高;
二、秦汉时期的金属工艺设计
冶铜业与铜器
汉代铜镜的设计特点是:体薄、平边、圆钮,装饰表现了程式化的特征。
铜壶铜灯
铜制科学仪器:东汉时张衡等用青铜制作浑天仪,能演示天象,并制成世界上第
一架候风地动仪。
三、魏晋时期的金属工艺设计
四、隋唐时期金属工艺与家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