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二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共22页

合集下载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
辛弃疾生于金国。青年时参与耿 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 《九议》等。先后在江西、湖南、福 建等地为地方官,平定茶商赖文政起 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 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 山居。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 抱憾病逝,年六十八。
词作背景
辛弃疾被弹劾去职、 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 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 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 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 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 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 遂在博山道中一石壁上 题了这首词。
2.你觉得词人少年时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 那个字极富表现力?

3.“而今识尽愁滋味”,这句词中哪个字值 得品味?此时的词人又有哪些愁?

千古英雄辛弃疾
资料链接
名句品读
词尾以“欲说还休,却道天 凉好个秋!”结束全篇。作者不 言愁苦反言天气,有什么作用?
欲说/还休,却道/天 凉/好个秋!
拓展延伸
唉!现在尝尽了愁的滋味,想说 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只好说道 好一个凉爽的清秋啊!
悟读文本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研读文本
1.结合朗读感受,请你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整首 词的情感。
未来的你,可能更会有“识尽愁”而又“欲说 还休”的的体验。
《湖心亭看雪》中的张岱饱受国破家亡之苦,“欲说还休”, 惟留下那上下一百的冰雪世界。
《岳阳楼记》里的范仲淹历经宦海浮沉、人生坎坷,“欲说 还休”,展示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怀。
刘禹锡、欧阳修、苏轼又何尝不是“欲说还休”……

九年级语文复习:《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课件(共13张PPT)

九年级语文复习:《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课件(共13张PPT)

走近诗人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 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 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 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 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 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 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 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 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深研透析,入木三分
1.上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上片写少年登高远望,气壮如山,不知愁为何物。
2.“而今”一词,反映出了什么?
“而今”二字,不仅显示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 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 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3.少年“识尽”了什么?
一是愁多,二是愁深
4.理解“却道‘天凉好个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想说却最 终没有说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 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
•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 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 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 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 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 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 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 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 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 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 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 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 “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
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 欢登高远望,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 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文意:
少年时不懂得什么是忧愁,闲来无事喜 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了写首新 词没有忧愁也要说有许多忧愁。
qiǎng
诗词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 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休:停止。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真题演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丑奴儿”是词的标题,“书博山道中壁”是这首词的 副标题。 B.这首词以“愁”字贯穿全篇,着重表现了作者思想成熟 的心路历程。 C.词的上片以“少年不识愁滋味”为核心,回忆了年少时 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 D.词的下片表现“而今识尽愁滋味”, 愁到极点而无话可 说的深沉和悲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合称“苏 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失土为志,却命途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 酬。但他恢复失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托于 词作之中。 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 典故,抒写力图恢复失土的爱国信念,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 作品。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代表作有《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优质PPT课件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优质PPT课件

以“愁”为线索 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赏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 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上 阕:
年轻时“不识愁”却“强 说愁”
年轻时涉世不深,缺乏人生阅历, 对“愁”缺乏真切体验,却故作深沉。
闲愁
【赏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连用两个பைடு நூலகம்爱上层楼”:
运用叠句,联起了上下文。(前一 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关系, 后一个“爱上层楼”同后句构成因果关 系,)把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联系起来, 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忧国伤时,受压抑排 挤,报国无门的愁苦。
“欲说还休”
为何“欲说还休”? 饱经忧患与磨难,满腹愁苦,不知从何说起; 投降派把持朝政,说了犯忌,不说也罢。
为何两个“欲说还休”连用? 采用叠句,结构上与上阕的“爱上层楼”呼应; 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矛盾、压抑和深重的愁苦。
“却道天凉好个秋。”
只能回避现实,言不由衷地转言天气 表现了作者有愁难诉的无奈和痛苦, 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强”:
表现年轻人的纯真、好胜。
【赏析】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下 阕:
揭示主 旨
如今尝尽愁苦却“欲说还
休”有愁难诉
通过对比,以昔衬今,突出如 今内心愁苦的深重。
“而今识尽愁滋味”
随着年龄增长,经历了太多忧患与 磨难,对“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尽”:
概括了词人经历的众多艰难、愁苦。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简介
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山东济南)
南宋爱国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词题材 广阔,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爱 国热情,倾诉内心的愁苦悲愤,揭露南宋朝 廷的屈辱投降,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 品。艺术风格多样,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豪迈、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在苏轼 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 了词的文学地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 “稼轩体”。有《稼轩长短句》。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

小结: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 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 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 的愁。少年愁可抒发的,而今登 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为了将少年的激昂之愁和 而今的无言之愁抒发的淋 漓尽致,词人采用了那些 表现手法?
1、对比 2、反衬 3、叠句
谢谢观看!
补充: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朗读感知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 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望
激趣导入:
提示一:他是中国南宋词人,历城人。 提示二: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 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 提示三:人称“词中之龙”,字幼安,号稼轩。 提示四: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和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 提示五:他的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是豪放派的代表 词人,其词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富有爱国激情。
明确:胸怀壮志,备受打 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 难酬的愁。
是什么原因让他想说又 没说呢?
明确:1、处境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 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2、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付之流水,鬓发 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 种孤独的愁绪,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 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朝廷的无限失望。因为这种 失望,所以辛弃疾欲语还休。
远。喜欢登高望远,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竭 力说愁。
想说却最终没 有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 苏教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 苏教版


十九、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佚名

二十、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二十一、梦境总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二十二、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二十三、“梦想”是一个多么“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词啊。在很多人的眼里,梦想只是白日做梦,可是,如果你不曾真切的拥有过梦想,你就不会理解梦想的珍贵。——柳岩
·下片:连用两句“欲说还休”,前句紧承“尽”字而来。深沉的忧愁翻 作自我调侃,后句紧连下文,忧国伤时之愁在当时不便直说,只得转而 言 天气,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总 结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

“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
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突
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
·分析“却道‘天凉好个秋’!”中的“却”字的表达效果
今昔对比,突出强调了今日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愁之 深重。
书 P103
【 课
·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 闲愁,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
后 练
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


·词中“欲说还休”实际是统治者不许他
发表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
【赏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
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他不 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 “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 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 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 “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 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 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 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 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 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 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百科名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作品名称: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创作年代:南宋作品出处:稼轩长短句文学体裁:词作者:辛弃疾目录作品原文注释译文注释译文词牌格律词牌格律作品赏析赏析一赏析二赏析三作者介绍简介思想作品原文注释译文注释译文词牌格律词牌格律作品赏析赏析一赏析二赏析三作者介绍简介思想展开编辑本段作品原文丑奴儿(1)书博山(2)道中壁少年(3)不识(4)愁滋味,爱上层楼(5)。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6)。

而今识尽(7)愁滋味,欲说还休(8)。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9)!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

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9.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而终于没有说,想说而终于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编辑本段词牌格律词牌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罗敷媚》、《罗敷艳歌》,选自《稼轩长短句》。

唐代教坊曲有《采桑》,是兼有歌舞的大曲,《采桑子》是《采桑》当中的一部分,子是曲子的简称。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优质课件】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优质课件】
5.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汲取传统工匠 师徒传 承的长 处,有 利于帮 助学生 掌握美 术基本 功,但 不利于 激发学 生的艺 术创造 力。 6.美术创作者缺少工匠精神,其作品 往往缺 乏文化 内涵和 灵魂, 形式趋 于世俗 化、商 业化、 数码化 ,艺术 性和感 染力都 不强。
7.爱国快闪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 场合惊 奇发生 ,因而 在偏远 的山区 、海洋 上一般 不宜举 办此类 活动。
3. 美术创作与教育领域工匠精神表现 的侧重 点不同 ,前者 侧重于 绘画技 能的继 承发展 方面, 后者侧 重于作 品所渗 透的创 造力和 求真精 神中。 4. 培育美术创作领域工匠精神需要创 作者从 两方面 着手: 即提高 手头功 夫;保 持艺术 创作的 定力, 坚守艺 术审美 价值, 拒绝畸 形市场 诱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优质 课件】
Page 4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优质 课件】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优质 课件】
Page 5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优质 课件】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优质 课件】
Page 6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优质 课件】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 莲蓬。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优质 课件】
Page 7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优质 课件】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当时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和战之争。辛弃疾是主战派,他智勇兼 备,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恢复,矢志不渝。但南 宋小朝廷长期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对辛 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不敢放手使用,使他一生不得重用, 最终抱憾而终。
-:
第二页,共32页。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 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 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 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dǐngfēng)。他的词唱出了 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
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
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
国无
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bùjǐn)报
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
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 第六页,共32页。
丑奴儿 书博山(bó shān) 道中壁
少年(shàonián)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秋”!
博山(bó shān):博山(bó shān)在今江西广丰县 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层楼:高楼。 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3.“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怎样的场 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谴词造句上有什么 (shén me)特点?
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后 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xíngxiàng)(视觉)和声音( 听觉)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括而生动地写出 战斗的激烈紧张,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场而冲锋陷 阵的强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望和战斗激情。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不识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不识:不知,不懂。

层楼:高楼。

赋:写,作。

强(qiǎng):勉强。

识尽:深知,尝够。

休:罢了。

【大意】
少年时代,我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忧愁,常常喜欢登上高楼,玩赏景致。

有时为了赋写新词,明明没有什么痛苦,也要勉强写出一片愁绪。

到如今,我尝尽了人间忧愁的滋味,真希望能有机会尽情倾吐,然而又感到无话可说。

虽然不说,心中的种种愁苦却又憋不住。

可是,话到了嘴边,竟然变成了:“啊,天转凉了,多好的一个秋天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2)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2)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2)原文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春在溪头荠菜。

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

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

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6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辛弃疾朝代:清朝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优质精品课件(新人教版九上课后古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优质精品课件(新人教版九上课后古诗)

的矛盾心理。
为了写出新词,没 5.‚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有愁而硬要说愁 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词下片‚欲说还休‛采用叠句手法更真切地
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 “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 目。 B. 反复、对比和对偶是本词采用的修辞方法,也是 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C. 上阕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 ,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 D. 上阕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 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超脱心情。 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词写出了作者内心无处倾诉的苦闷。 B.“少年”在词中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
词牌名
题目Βιβλιοθήκη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 味,爱上层楼;爱 上层楼,为赋新词 强说愁。
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 译全诗。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 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 勉强说愁
4、‚少年‛和‚而今(老年)‛的愁,哪个是 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而今(老年)‛是主, 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 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 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 达的。 以昔衬今,对比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词 人内心愁苦之深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宋词集粹(下)
十一 辛弃疾词二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了解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 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北宋已沦亡十多年,出生地 早已被金兵占领。他曾组织起义队伍 ,投入抗金斗争。他将恢复中原的希 望寄托在南宋统治者身上,但仕途不 顺,几经沉浮。1207年9月病卒。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为何两个“欲说还休”连用? 采用叠句,结构上与上阕的“爱上层楼”呼应,表现 了词人内心深沉的孤独与压抑。
而今识尽愁味,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明明要说愁,为什么却说天气了?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
只好避开时事,避开忌讳的抗金复国之至,谈谈天气 “天凉好个秋”,结局看似洒脱,却欲言不能,只能拖 言“天凉”,其中满含辛酸,将词人无处倾诉的苦衷写 了出来。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与不满。
而今识尽愁味,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为何“欲说还休”? 一方面,心怀如此深重的愁苦,却不能像年轻时那样 毫无顾忌,只能“欲说还休” 另一方面,词人的忧愁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整个国 家但在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 大忌的,作者不能直说,只得反复沉吟欲说还休。
而今识尽愁味,欲说还休 ,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思考:少年时的愁是怎样。一种愁?
少年时没有愁,所谓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 的闲愁。作者登上高楼,效仿前辈的文人雅士抒 发所谓的忧苦之情,只是故作深沉。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Fra bibliotek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思考:叠句的作用? 。
此叠句有力带起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 成因果关系,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 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同上片结句构成因 果关系。即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 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 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叠句把两个不同层 次联系起来,起到“中间枢纽”作用。
qiǎngqiǎng
赋为新赋词新强词说/ 强愁/。说愁。 hái hái 而今识/ 识尽尽愁/ 滋愁味滋,味欲,说欲还说休/ 还。休欲。说欲还说休还,休却, 道却“道天/“凉天好凉个好秋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思考:成年后的愁又是怎样一种愁呢? 成年以后愁太多了,作者归南宋三十年来,
深受投降派的排斥,控油满腔抗金救国热情,却 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闲居的生活,白白地 虚度年华,这是一种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哀愁。
而今识尽愁味, 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尽”: 概括了词人一生众多的艰难与辛酸 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 领起“欲说还休”
问题探究
上片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中“ 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是否一样?
“少年”和“而今”,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问题探究
上片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中“而 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是否一样?
不一样。前者为“闲愁”----涉世未深“少 年”的无根之愁、做作之愁。后者是关怀国事、 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受到压抑、无以 言说、无法解脱之愁。
当时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和战之争 。辛弃疾是主战派,他智勇兼备,一 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恢 复,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长期由 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 打击,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 终不敢放手使用,使他一生不得重用 ,最终抱憾而终。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 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 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 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 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创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 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 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 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 不识识愁/滋愁味滋,味爱,上爱层上楼/ 层。楼爱。上爱层上楼层,楼为,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小结: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为了写出好词,故作深沉,夸大内心的伤感,
“为赋新词强说愁”,为文而文,豪言壮语,缺
少生活的体验和积淀。如今,词人已非翩翩少年,
想起往昔那无愁装愁的样子既是回忆,也是自省。
而今识尽愁味, 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问题探究
“少年”和“而今”,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而今(老年)”是主,少
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 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 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以 昔衬今,对比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词人内心愁 苦之深重。
小结
全词以“少年”“不识”“ 愁”与 “而今”“识尽”“ 愁”对比,突出 了词人愁苦之情。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 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
作 业:
1.抄写本词到积累本上并背诵全词 2.《一课一练》本词相关练习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小结:词的上片是追忆,。下片转入记实。 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 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 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 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 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 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 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 想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