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https://img.taocdn.com/s3/m/d086a7d15022aaea998f0f46.png)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科研热词 青海湖流域 青海湖 能值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 湿地资源 价值评估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青海东部 邵阳县 组合权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影响评价 扬州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变化 农业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生态系统服务 进展与挑战 资产评估 生态偿 生态价值评估制度 生态价值 人类福祉 三江源湿地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013年 科研热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评估 突变级数法 生态补偿 环境经济 水生态系统 青海湖 长株潭城市群湿地 经济发展 稻田生态系统 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 湿地 水稻生产 服务功能 太湖湿地 多功能性 城市湿地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围垦 和林格尔县 吉林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利用 动态核算 保护 使用价值 gdp 推荐指数 3 3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科研热词 赤峰市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效应 生态价值 景观格局 土地整理 土地利用变化 农牧交错区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扬州城市生态系统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扬州城市生态系统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42ba1cf2cc58bd63186bd48.png)
o i c pa m p n n a y i n Pr n i lCo o e tAn l ss
盯
FAN iy n, Ha— a LU n— Xi hon LI Che — g, U n hui
譬
( c o f v r n n a ce c n g n e i g, a gz o ie st Y n z o 2 1 7 Ch n ) S h g l En io me t lS in ea d En i e rn Y n h u Un v riy, a g h u 2 5 2 , ia oo
院首 批公 布 的历史 文 化 名 城 , 贯 南北 的京 杭 大 运 纵 河 与万里 长江 在这 里 交 汇 , 历 史 上就 是 中 国水 陆 在
会 一 经济一 自然 复合 生态 系统 ” 的概 念 , 出城 市生 指
安
济、 自然 三个 方 面 构 建 了 扬 州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利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方 法 对 扬 州 市 20 - 2 0 并 0 0 0 7年 城 市 生 态系统进行评价 , 果表明扬州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稳定 . 稳定上升趋势 。 结 呈
全 词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 境 质量 评 价 ; 分 分 析 法 ; 州 关键 环 主成 扬
统 的发展 状况 , 于该 城 市 今 后 的 发 展 具 有重 要 的 对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绿地建设及环境效应研究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绿地建设及环境效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267d97427d3240c8447ef21.png)
Frontie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June 2013, Volume 2, Issue 2, PP.6-10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reenland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 along the Grand Canal in YangzhouDasheng Zhao 1, Xiaodi He 2, Mei Xu 3#, Lei Cao 3, Fan Yang 31. Yangzhou City Afforest Office,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2.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3. Yangzhou City Afforest Maintain Office, Yangzhou Jiangsu 225003, China#Email: he8068@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patter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est along the Grand Canal in Yangzhou city has embodied the special local ecological landscape view, as well outlined the features of thi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gion characterized with abundant water and large plant cover.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rees in greenbelt have prevention, intercept and absorption effect on mote in air, with desir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the multiple layered forest, owing to its dust detention effect superior to that of trees in garden, lawn more than 20%, and 10.7%, respectively; as well as its noise reduction effect less than 7 dB and 4 dB, separately, compared to cement garden road and lawn, and its pronounced inhibitory function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the amount of bacteria inside the trees is decreased by 10.08-99.71% compared to that outside the woodlands 15 m; and even less 23.59-99.78% than that in the street without woodlands.Keywords: Grand Canal Scenic Belt; Ecological Greenland; Environmental Effect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绿地建设及环境效应研究*赵大胜1,何小弟2,徐梅3,曹磊3,杨帆31.扬州市城市绿化办公室,江苏扬州2250092.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3.扬州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处,江苏扬州225003摘要: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的绿地建设类型、绿地树种配置和绿地建设模式,体现了“水、绿、古、文、秀”的地域生态景观特色,为生态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定量评价依据。
扬州市长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扬州市长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eceae70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c.png)
第48卷第2期2021年4月江 苏 林 业 科 技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Vol.48 No.2Apr. 2 0 2 1文章编号:1001—7380( 2021) 02—0019—08扬州市长江沿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戚阳艳打万 欣2,3**,江 浩2,3,王 火2,3收稿日期:2021 -02-10 ;修回日期:2021 -02-27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江苏长江沿岸景观防护林构建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CX( 19) 1004);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长江河滩湿地修复与生态防护林营建技术推广示范”(苏[2019]TG01);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江苏长江湿地滨岸带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LYKJ[2019]41)作者简介:戚阳艳( 1983-),女,浙江诸暨人,工程师,研究生。
研究方向:森林资源管理。
E-mail : ****************.*通信作者:万 欣( 1983-),女,山东济宁人,高级工程师,博士。
研究方向:森林生态学。
E-mial : ****************。
(1.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江苏南京210036; 2.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53;3.江苏扬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江苏扬州225000)摘要:扬州范围内长江沿岸森林位于长江生态廊道范围核心区,是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绿色屏障,对扬州 市国土的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该研究根据2018年江苏省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数据及实地调研,并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对扬州市长江沿岸宽1 km 范围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 行估算。
结果表明:扬州市长江沿岸宽1 km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5 481. 96万元/a 。
在8大生态服务功能中,森林固碳释氧的功能价值占比最高,为2 684. 41万元/a,占总价值的48. 97%,其次是涵养水源,森林防 护和森林游憩的价值占比最低。
扬州市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评价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扬州市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评价及耦合协调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44657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b.png)
扬州市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评价及耦合协调度分析李安芹1张贺2黄兴国1(1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2江苏茂源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11400)摘要扬州是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分析“三生”空间功能和耦合协调度变化对于城市协调发展和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影响扬州市“三生”功能的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9年资料为例,运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功能评价,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了耦合协调性分析。
结果表明,2007—2019年扬州市国土空间“三生”总功能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生产功能增长快,对总功能的贡献为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且总功能空间分布较均衡。
2019年耦合指数均接近于1,为高耦合阶段,说明“三生”功能耦合性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用增强。
但在生产功能快速增长时,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增长慢,发展指数为0.6~0.8,处于中级发展阶段。
耦合协调度从基本协调和轻度协调发展到较高协调和高度协调,空间上从有一定差异发展为较均衡。
影响扬州市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发展指数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增长慢,今后要在保持生产功能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提升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优化“三生”空间功能。
关键词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江苏扬州中图分类号X321;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4-0128-07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24.03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Function Evaluation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nalysis on Productive-Living-Ecological in Yangzhou Land SpaceLI Anqin1ZHANG He2HUANG Xingguo1(1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Yangzhou Jiangsu225009;2Jiangsu Maoyuan Survey Planning and Design Corporation,Yangzhou Jiangsu211400) Abstract Yangzhou is an important c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productive-living-ecological spatial functions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space.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unction in Yangzhou City,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Based on the data from2007to2019,this paper use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and use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o analyze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from2007to2019, the total productive-living-ecological function of Yangzhou land space represented an upward trend,and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ncreased rapidly.Production function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total function,followed by living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otal function was relatively balanced.The coupling index was close to 1in2019,which was in a high coupling stage.It showed that the total function had strong coupling,mutual influence and promotion.However,when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grew rapidly,the growth of living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was slow.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index was0.6-0.8,which was in the intermediate development stage.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had developed from basic coordination and mild coordination to high coordination and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淮生态大走廊‘三生融合’空间评价研究”(2022SJYB2176);2023年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扬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路径研究”(YZ2023278)。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扬州市江阳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报告书的批复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扬州市江阳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报告书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89ad41d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4.png)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扬州市江阳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03.12.02•【字号】扬环管[2003]36号•【施行日期】2003.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扬州市江阳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报告书的批复(扬环管〔2003〕36号)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你委《关于请求批准〈扬州市江阳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的报告》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委报来的《扬州市江阳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报告书》。
二、该报告书提出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结合本批复的要求,可作为园区规划建设和环境管理的依据。
三、围绕市政府要求“创造科技型、生态型有特色的现代工业园区”目标,在江阳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切实按照“三同时”原则,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措施。
着重落实以下要求:1、园区产业发展应本着资源集约利用、避免浪费及保护环境的原则,突出玩具、工艺、机电产业特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一类工业,严格控制和限制有污染的项目进区,禁止重污染项目建设。
2、鉴于江阳工业园区地处市区北大门,南临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园区内建筑风格须与风景区保持一致。
将基本无大气污染的项目布置在主导上风向,同类污染企业应相对集中,避免产生交叉污染;园区周边及功能区间应规划建设一定宽度的生态防护林带。
3、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规划设计和建设园区给排水管网。
根据园区地形地势合理布设排水管网,并做好与市区污水截流管网的衔接。
园区企业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4、结合扬州市区供热规划,合理规划和建设园区集中供热管网。
在具备集中供热条件前,进园企业自建供热设施必须使用油、电、气等清洁燃料,不得新建燃煤锅炉。
土地利用规划图例
![土地利用规划图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b146da69dc5022aaea00b0.png)
土地利用规划图例——规划现状与分析一.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扬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省中部。
介于东经119°01'-119°54',北纬32°13' -33°25'之间,南临长江,与镇江相望,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市毗邻,西与安徽天长、南京交界。
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连接长江。
全市土地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9%,境内地貌以平原为主,,微地形差异明显,由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
仪征丘陵山区为最高,高邮、宝应与泰州市的兴化接壤处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全市耕地比重较大,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主要农作物为粮、棉、油等,辖区内水面广阔,资源丰富,江、河、湖、荡盛产鱼、虾、蟹、龟、鳖、珍珠、荷藕等,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扬州市现辖广陵区、郊区、宝应县、邗江县以及仪征、高邮、江都三个县级市,158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
1996年末总人口444.8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5%,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02.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96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全省5.8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903元。
扬州市区在全国55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万元的城市中列第28位,邗江、江都两县市进入第三届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劣势分析1.优势分析:(1)水热条件好,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明显扬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降水丰沛, 梅雨、伏旱明显. 扬州市年太阳辐射量为464~ 489J? cm 2, 年日照时数为2176. 7h, 年平均气温为15℃,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 5℃, 稳定通过10℃的积温(80% 的保证率) 为4548~4721℃, 无霜期达222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1030mm.受地理纬度和季风的影响, 扬州市光、热、水资源都有一定的季节变化, 夏季是一年中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季节. 期间的太阳辐射约占全年的70% , 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3% , 光、热、水资源配合比较协调, 有利于夏秋作物的高产稳产.(2)土壤肥力高, 增产潜力大扬州市平原主要是由长江、淮河和历史上黄河改道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 一般土层比较深厚, 土壤质地适中, 保水保肥能力强, 耕地质量好. 全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 88% , 其中里下河、沿湖地区平均为2. 2% , 是省内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近年来, 由于各地重用轻养, 不少地方土地生产力有所下降.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评级结果, 扬州市高产的农田只占耕地的47% , 而中产及低产农田则占耕地的40. 9% 和12. 1%. 高、中、低产田大致相差一个等级, 稻麦单产相差100kg 左右, 如果有1?3的中低产田通过改良, 各提高一个等级, 则全市约可增产粮食7万t. 可见, 改土的增产潜力很大.(3)人均耕地较少, 水域资源丰富扬州市共有水面19. 74万hm 2, 占土地总面积的29. 7% , 水域广阔, 包括河、湖、塘、库、沼泽等多种类型. 水面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除长江以外, 大部分水面都可因地制宜地发展水产、水禽、水生植物和耐水林木的生产2.劣势分析(1)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 扬州市降水变率较大, 旱、涝、阴雨等出现的机率较高, 特别是春湿、夏涝、秋涝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此外, 低温、台风、冰雹也时有发生, 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2)地势低平, 洪涝灾害比较普遍扬州市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降水及外来水资源均较丰富, 加之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汛期易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如1991年6、7月份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 扬州市一半以上的农田被淹没,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除西南丘陵岗地外, 扬州市大部分农田的地下水位都比较高, 一般埋深在0. 4~ 0. 8m 之间.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年土地利用结构根据《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成果,未来扬州区域发展的空间战略将坚持“区域集中、空间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突出重点和层次,以区域的集聚发展为核心,走核心轴线式的发展道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https://img.taocdn.com/s3/m/5db5163ba32d7375a41780a7.png)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科研热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情景模拟 土地要素流动 土地利用 农业环境 农业与非农部门 丹江口库区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科研热词 邵阳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影响评价 扬州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变化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13年 科研热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服务价值 高程约束 评估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 突变级数法 福州市 生态足迹 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效应 生态安全 生态压力指数 理论基础 外部性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喀斯特地区 和林格尔县 吉林 动态核算 rs&gis lucc gm(1,1)模型 gdp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研热词 生态补偿费用 生态补偿标准 煤炭资源开发 准东煤田
推荐指数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科研热词 生态价值 土地整理 土地利用变化 重庆 赤峰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效应 环境工程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景观格局 敏感性指数 建三江 山地-绿洲-荒漠 天山北坡 垦区 土地利用妹 土地利用/覆被(lucc) 土地利用/覆被 变化率 动态度 农牧交错区 价值 三峡库区
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d529ffb8bd63186bcebbcd3.png)
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送审稿)扬州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形势 (5)第一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第二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与主要问题 (5)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8)第四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及目标 (13)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 (13)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4)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14)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7)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9)第五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22)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2)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4)第三节县域土地利用调控 (26)第六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30)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30)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32)第三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33)第四节建设高效农业产业板块 (34)第七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36)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6)第二节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37)第三节保障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39)第四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9)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42)第一节优化生态用地结构和布局 (42)第二节优化市区生态环境 (44)第三节严格管理永久性保护绿地 (45)第四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6)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48)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48)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49)第三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49)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分区 (50)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2)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2)第二节土地利用重点建设项目 (54)第十一章规划管理制度与实施保障措施 (56)第一节建立健全农用地规划管理制度,切实保护耕地 (56)第二节加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57)第三节创新生态管理体制,落实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8)第四节健全实施保障机制,完善实施保障体系 (60)第十二章附则 (6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及布局优化,改善区域土地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https://img.taocdn.com/s3/m/5dfa1dd5a58da0116c1749e1.png)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前言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扬州共编制完成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于1985年省政府批复;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9年省政府批复;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于2003年通过专家论证,2004年报省政府待批。
几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引导扬州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城市特色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进入21世纪以来,扬州迎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增速明显,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目前人口与用地规模已超出了上轮总规确定的中期和远期目标,同时城市发展又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变迁、区域交通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重组等挑战,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些背景,市政府于2009年决定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扬州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及时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010年8月30-31日,《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通过了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就《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报批成果,指导未来城市发展,建设扬州美好家园。
相关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现场留言,也可邮寄至扬州市规划局城乡规划处(地址:扬州市淮海路33号,邮编:225002)。
咨询电话:0514--87340303公示网址:/gzcy/现场公示:扬州双博馆规划展示中心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点一、总则1、修编目的为适应扬州市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空间建设探索—以扬州中心城区绿线规划为例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空间建设探索—以扬州中心城区绿线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fe2e0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4.png)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空间建设探索—以扬州中心城区绿线规划为例摘要:“绿杨城郭是扬州”,扬州——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从古至今注重绿化建设,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楔入城市内部,城区内滨水带状公园众多,营造出水绿相伴、水树相映富有特色的城市意象。
但伴随城市快速拓展,挤压周边生态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民对城市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强化绿地保护、促进绿地高质量建设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园林绿化;绿地建设;问题;对策引言城市绿色基底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扬州市拥有丰富的各类绿地,以法定手段保护城市绿色基底,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号召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扬州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基础保障。
本文以扬州中心城区绿线规划为例,致力于协调和完善相关规划对于各类绿地的具体要求,优化城市绿地系统;明确城市各绿地空间、功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有效引导各绿地的规划建设。
1.现行扬州绿地空间总体评价1.1区域生态格局清晰明朗中心城区外围有良好的自然基底,中部淮河分多条水道汇流长江,西侧丘陵叠翠,东侧田园风光、河流密布,城区向南环绕北州地区生态绿核。
沿江一体化趋势较为明显,扬州开发区西拓,仪征市向东发展,两市融合趋势明显,江淮生态走廊、扬子津生态廊道等区域生态通廊有效避免了城市无序蔓延。
1.2城区内未形成网络状生态格局城区内线型的绿地空间,主要是滨河绿地和高速公路、铁路防护绿地。
滨河绿地宽度变化较大,且连续性较差,没有形成廊道。
高速防护绿地连续性好,但物种多样性较差,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生态廊道。
城区内绿地系统建设尚不完善,较大规模的公园之间相互孤立,缺乏连续的绿廊串联,公园的空间连续性和整体感不佳。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江都区及所辖大桥镇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8〕106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江都区及所辖大桥镇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8〕106号](https://img.taocdn.com/s3/m/fc95591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f.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江都区及所辖大桥镇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江都区及所辖大桥镇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8〕106号扬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修改我市有关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扬府发〔2018〕16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江都区及所辖大桥镇、丁沟镇、丁伙镇、樊川镇、郭村镇、浦头镇、邵伯镇、吴桥镇、武坚镇、仙女镇、小纪镇、宜陵镇、真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
在江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将283.7917公顷允许建设区调入限制建设区,178.8339公顷允许建设区调入有条件建设区;将283.7917公顷限制建设区调入允许建设区;将178.8339公顷有条件建设区调入允许建设区。
规划修改后,江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允许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规模保持不变。
二、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你市要指导江都区依据经批准的规划修改方案,对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进行规划空间布局形态调整,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生态有改善,确保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落到实处。
三、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你市要指导江都区依据调整后的允许建设区规模边界,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的规划审查,从严控制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和规模。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管控作用,统筹安排各类土地利用活动。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https://img.taocdn.com/s3/m/6aae820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6.png)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 自然条件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纬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
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仪征市、邗江区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地面高程10-15米,最高点为仪征境内大铜山149.6米;沿江沿湖一带为平原,地面高程4-5米;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地面高程为2-3米,最低点仅1.4米。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平均222天。
平均日照2176.7小时,年平均气压1015.8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
常年梅雨期约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毫米。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扬州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地跨江淮两大水系。
宁通高速(扬泰段)以北属淮河流域,以南属长江流域。
扬州南临长江,岸线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
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
扬州的地下矿藏资源有能源、化学原料、建筑材料、惰性气体、地下水、稀有元素共6大类19种,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邗江、江都至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江都境内有相当的煤炭蕴藏量,丘陵缓岗有大量的砂石资源,扬州北郊及仪征、高邮等地已发现储量大、品质优良的矿泉水资源。
扬州地理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扬州地理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3577580740be1e650e9a8a.png)
扬州地理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扬州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扬州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课题名称:扬城地摊文化班目录一、扬州市地摊经济调研简介--------------------------3 二、扬州市地摊经济的现状透析------------------------4 三、地摊经济存在的必然性分析------------------------6 四、地摊经济不违法----------------------------------8 五、地摊经济的利与弊分析----------------------------9 六、扬州市政府管理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1 七、国内外对地摊经济的治理方法---------------------12 八、地摊管理的设想---------------------------------13 附录:地摊文化小组活动过程记录表扬州中学研究性学习有关“地摊文化”的问卷调查对扬州市市民关于地摊文化的问卷调查一、调研简介7月25日,调研活动开始。
此时的主要工作是向市民采集关于地摊经济及地摊合法化的问卷以及对流动地摊商贩进行个案访谈。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团队先后在文昌阁附近广场、文汇路、江阳中路、水校西巷、荷花池附近等街道开展市民问卷调查和商贩个案访谈。
调查人群遍及学生、公务员、企业职员、个体工商户、交通人群、外地游客、环卫工人和其他利益相关人群。
8月20日至8月22日是调研活动的最后阶段,我们来到扬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开发区分局与相关负责人深入访谈。
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为我们讲解了近几年扬州城市管理的发展情况,并详细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
至此,调研活动全部结束。
二、扬州市地摊经济的现状透析1、扬州市地摊经营者的构成第一类:以进城务工为主的摊贩人群第二类:以大学生为主的新型摊贩人群第三类:以创业者为主的新型摊贩人群2、经营场所及经营产品类别通过调查,在商业街摆地摊的人很多,种类也很多,分布的范围主要集中广场、小区、学校、公园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区附近。
扬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空间格局优化策略研究
![扬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空间格局优化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8bfbce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6.png)
扬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空间格局优化策略研究李晓曼;谷康【摘要】以扬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探寻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网络化绿地布局研究,建立绿地之间的相互连接,与向城市各功能领域的渗透,保护现存的绿色基础、恢复受损单元、构建完整的绿地生态网络,达到绿地空间格局效益的最大化.基于连接度采用最小费用模型,探寻潜在生态廊道;基于渗透度,划定生境斑块并在ArcGIS中对斑块3个等级进行缓冲分析,加强扬州市中心城区内核心区域的生境保护;基于密度运用可达性分析检验规划绿地的合理性.【期刊名称】《广东园林》【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9页(P36-44)【关键词】绿地生态网络;绿地空间格局;优化策略【作者】李晓曼;谷康【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人类对聚居环境的营造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形成、过程及演变,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1]。
如何发挥城市绿地的功能与效益,提高城市绿地系统对环境的改善作用[2],已成为城市迫切的需求。
因此,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是顺应生态文明理念,应对城市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3]。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通过景观廊道为线串联绿地节点,构成一个自然、多样的绿色生态网络,高效、动态的景观结构体系,强调完善的结构和自然的过程[4]。
基于广义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构成,将城市绿地空间系统划分为连接系统、渗透系统和密度系统三个子系统[5]。
这三个系统在空间上表现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及与周边地区乃至城市整体在结构、形态、格局上的连通、耦合与渗透;在功能上表现为其在自然生态过程当中的要素关联,以及与之所处基质环境间的相互影响。
文章针对扬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空间格局问题,将绿地系统规划融入景观生态学思想,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网络系统,以连接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实现绿地与城市空间发展的有机结合,引导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优化布局;以渗透度指导中心城区绿地的生态效益发挥;以密度衡量绿地在城市整体空间中的布局关系,引导城市建设绿地服务功能的发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f87dfc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c.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苏政复〔2023〕22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22号扬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扬府发〔2023〕8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扬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产业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扬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00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63.894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68.312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31倍。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积极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协同打造大运河文化魅力带,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以高邮湖为基础,协同构筑江淮湖群生态绿心,强化长江、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修复。
打造北部里下河、南部沿江、西部丘陵特色农业片区,促进农业安全、绿色、高效发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https://img.taocdn.com/s3/m/6111c92f192e45361066f541.png)
推荐指数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青海湖区域 补偿标准 草地功能 生长曲线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 生态价值 服务功能 服务价值 景观价值 可持续发展 北方牧区 分类经营 价值评估 价值构成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1年 科研热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青海湖流域 连云港市 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源 水电 土地要素流动 围填海工程 南通市 农业环境 农业与非农部门 价值评估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科研热词 评估 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影响评价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扬州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八大公山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推荐指数 4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扬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G233扬州市江都至广陵区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扬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G233扬州市江都至广陵区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bf11afe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4.png)
扬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G233扬州市江都至广陵区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0.05.29•【字号】•【施行日期】2020.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扬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G233扬州市江都至广陵区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扬州市广陵区交通运输局:你局报送的《G233扬州市江都至广陵区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及扬州市江都生态环境局预审意见(扬江环发〔2020〕72号)、扬州市广陵生态环境局预审意见(扬广环预审〔2020〕1号)悉。
我局委托扬州银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了技术评估,现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批复如下:一、本工程起于现状G233江都段与新都路平交叉处,止于扬州与镇江交界处,路线全长12.863km,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100km/h,总投资20.5544亿元。
根据你局委托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报告表》结论,在全面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缓解和控制,能够满足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工程建设具有环境可行性,我局原则同意《报告表》评价结论。
二、该工程建设、运营中应切实落实《报告表》及预审意见提出的各项环保要求,重视做好以下工作:(一)严格执行《扬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90号),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
(二)施工废水处理后回用,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农用,不得排入水体。
(三)加强施工组织,避免夜间(22:00至次日6:00)从事高噪声施工作业和物料运输,场界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
(四)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要求,不得在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设置施工营地、堆场、取土场,耕地表土分层剥离后用于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各类临时占地应复耕复绿。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题目城市土地规划题目选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题目城市土地规划题目选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16a6ff4195f312b3169a59c.png)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题目城市土地规划题目选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一、选题技巧论文选题标准众多,但核心的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
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pass掉。
(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
(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土地资源管理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
(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土地资源管理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
(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
利用本处的参考文献题目,便于大家掌握关键词种类,然后再在知网、万方上按照专业分类浏览100页题目,并检索10个关键词,下载50篇文章,用一定标准精选5篇文章做参考,即选出工作量小、切合热点、理论充分、数据分析到位、宏观逻辑流程、个案材料好收集的可以依葫芦画瓢的好题目。
二、热词分布土地资源管理论文的关键词众多,可供检索的有如土地利用、资源利用、农业资源、土地资源、劳动者、GI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可持续性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耕种用地、土地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约利用、城市化、评价研究、土地保护、耕地保护、城市土地、城镇化、不动产、房产地产、房地产、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整理、驱动力、计算机应用、土地流转等。
三、土地资源管理论文题目大全建设用地减量发展目标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平和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量化评价研究低碳经济视角下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研究内蒙古察右前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特色小镇土地政策研究基于机会约束模型与空间适宜度竞争法的区域土地资源不确定优化不动产大数据体系研究河北省不同水文情景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分析北海市“以地控税”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西安市土地储备与城市规划部门的组织结构优化研究基于GIS的县域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广西石油销售企业闲置土地盘活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不同主体功能区农户生计活动选择及其土地利用分析都匀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土地整治+”时代大都市郊区的土地整治问题研究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的露天矿区土地生态质量演变研究清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行政法视野下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研究基于扩展C—D模型的河南省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我国耕地质量保护立法进程及主体职责探讨霍林河南露天矿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基于遥感影像的南昌市土地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分析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视域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内蒙古准格尔旗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低碳优化研究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实践中的瓶颈探析与解决途径中国土地绿色化利用研究秦州区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及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土地资源约束视角下的海岛县产业发展研究生态退耕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可持续研究江西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基于遥感和GIS的内江市市中区耕地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广丰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及其对基本农田划定影响分析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G市J开发区批而未用土地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郑州市城市化中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大庆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及预测研究遥感技术在土地执法检查中的应用研究基于CA-Markov模型的沿海县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研究内蒙古多伦县土壤侵蚀与LUCC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中国特色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拜城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关中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规律及其跨区再配置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机制研究关中地区土地承载力研究延安市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和驱动因素研究德化县土地执法监察问题研究“简政强镇”政策背景下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土地管理事权改革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绩效时空演变研究基于GIS的西南丘陵地区耕地健康评价研究汉中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多源遥感数据在河套盆地第四纪地质与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集约利用研究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问题研究广西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观光农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广州市天河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与协调对策研究多尺度的省级地籍管理综合数据库整合研究土地资源审计及其对腐败的控制研究舟山市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研究建设用地指标市场配置法律制度研究基于空间化粒子群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时空效应研究细碎化视角下耕地利用系统空间重组优化理论、模式与路径低碳导向的矿—农—城复合区土地利用优化研究乡村旅游用地问题对策研究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研究县域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粮食安全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研究基于“一张图”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X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可行性研究传统知识视角下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研究基于CA-Markov模型的广汉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预测及优化研究基于蚁群算法的可扩展多目标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南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县域土地利用结构预测及优化研究石家庄市土地资源对经济承载力的影响分析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资源保护问题研究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研究基于经济结构视角的土地管理问题分析苏州盛泽镇建设用地规划弹性管理研究牡丹江地区土地资本化流转问题研究盘锦市闲置土地成因与解决对策研究温州市永嘉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基于社会人假设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模型及其应用低效工业用地内涵界定及评价方法研究基于GIS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对城市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国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问题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社会空间网络分析视角的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逻辑框架、治理机制和管控策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生态安全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基于GIS和RS的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土地征收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研究基于RS与GIS的南涧县土地覆被监测研究土地资源价值核算与时空动态研究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修订研究哈尔滨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研究发达地区“县—镇—村”不同尺度土地资源配置优化研究耕地资源功能属性的空间异质及管理模式研究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武汉城市圈碳氧平衡评价及区域差别化土地利用调控研究松嫩平原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法律制度研究双鸭山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模拟研究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基于生态视角的广州市白云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浐灞生态区土地整理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研究1990-2014年河南省滑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贵州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社会安全阀理论下T市涉土信访研究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土地潜力测算及分析双流县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西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GIS支持下的低丘缓坡地林业景观生态规划研究淠河经济带发展规划对寿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研究合肥市建设用地减量增长规划研究马鞍山市城乡建设节地挖潜路径与技术研究南疆绿洲农林景观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分析长春市耕地集约利用时间特征和空间差异研究农地集约化经营中增值收益合理分配问题探讨基层土地管理中执法监察窘境及破解对策郑州沿黄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与激励机制研究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中国农村土地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恢复生态学视角下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基于可拓数据挖掘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优化研究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的衔接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化法律问题研究永春县城市建设用地管理的政府行为研究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广东省工业用地经济效率研究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更新研究基于AVC理论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政策研究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建设研究万盛经开区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时空耦合研究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玉树市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丰都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研究景观作为存在的表征及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新工具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完善济宁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土地特色利用研究天津市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研究土地管理腐败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评价研究德宏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发展及其体系完善研究县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研究伊通县耕地保护问题研究陕西省农民违法占地建房执法监管问题研究陕西省延安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管理研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研究巢湖流域生态化开发的土地利用评价及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永修县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与开发时序研究余江县耕地后备资源经济潜力分析保定市曲阳县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职能研究基于人地挂钩的城市扩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河南省农村土地整治研究越西县古二乡土地整理规划及效益分析G公司站场周边土地开发策略研究完善地票落地政策研究城市中心区文物保护区划与土地利用调整策略研究辽宁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评价凤城市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基于CLUE_S模型的重庆市万州区土地利用情模拟研究社会治理视角下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变迁研究基于GIS的仁怀市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中国大陆海岸线及海岸工程时空变化研究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大都市城郊农业土地利用的竞争机制与转型模式研究基于功能变迁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重庆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评价研究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覆被变化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潜江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配置研究河南省环丹江口水库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周期成本与收益关系研究我国留地安置法律问题研究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基于坡度和耕作田块空间格局的土地整理决策支持系统基于遥感的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达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目标完善研究贵阳市核心区景观格局演变的水环境效应研究宅基地流转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我国耕地保护问题中的地方政府责任研究舟山群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土地承包权退出及经济补偿研究丹东市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府谷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湖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厦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基于AHP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深圳地铁“轨道+物业”开发策略研究宿迁市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创新研究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赵庄子村集体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中国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地流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河北省A监狱土地保护与利用研究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评价及影响机制研究滕州市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问题研究梅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基于GIS与辅助决策的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宜性研究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与预测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研究土地供给参与宏观调控的法律制度研究基于城镇化—耕地耦合关系的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阜康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农村土地抵押法律问题研究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西安市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利用研究扬州市江都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综合效益研究中原地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3S技术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宜耕性评价研究涞源县水毁耕地复垦潜力及类型研究灌云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滨海港口卫星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研究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及评价柳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结构优化研究耕地资源变化及保护对策研究湛江市农业土地“三非”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基于GIS的富锦市农业区域土地生产潜力研究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机制实证研究长株潭地区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与调控模式研究土地资源用途转换的边际成本效益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济南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基于GIS的济南都市圈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利益主体关系研究城乡土地利用中的违法问题研究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土地流转问题研究榆林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高陵区城镇化与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关系研究康巴什城市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研究基于GIS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中政府作用研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多级监管的土地登记数据同步更新机制研究都市功能拓展区耕地资源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基于GIS和DEA方法的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陕西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战略研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探析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天津市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研究物质代谢视角下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效应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问题研究土地发展权在土地用途管制中的应用研究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评价义利合一:土地、财产与治理新型城镇化中的土地产权关系研究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基于土地流转的土地资源信息标准化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用地布局及土地利用问题研究北京山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山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广州南沙区滨海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矿毁塌陷区土地资源的开发研究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新一轮土地流转时期农民利益实现研究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矿区土地利用研究开封市人地挂钩的实施研究河南省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基于景观尺度的高集约化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控制研究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研究网格环境下基于多尺度指标体系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基于GIS的辽河源头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法律问题研究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与深化农村土地改革问题研究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新时期我国土地资源刑法保护研究农村土地整治中政府管理机制研究黑龙江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分析及保护措施研究基于GIS的余江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龙海市耕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层国土部门土地登记管理系统的设计福建省县域土地资源人口—经济承载力研究晋江市农用地整治潜力与效益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山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国耕地资源安全政府规制研究半工半耕河南省登封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制度因素探析基于市场机制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研究新时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城乡规划视野下多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研究土地规划权与土地财产权关系研究城市化中农地非农化效率测算苏州市城镇化进程中乡镇土地管理研究深圳市光明新区产业升级的土地管理优化研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土地利用分区(布局)研究南岳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机理研究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财产性收入效应研究城市近郊风景区土地利用协调研究临朐低效农业用地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青龙满族自治县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计量分析新形势下河南省土地资源保障能力研究半岛丘陵地区县域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及应用研究填海造地项目“海变地”换证制度研究国土规划任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信阳市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资源结构优化配置研究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研究可持续公交战略规划与评价方法研究及深圳实践探讨上海紫竹国家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Y县耕地保护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赤峰市松山区耕地演变及地力评价研究河北省高速公路节约用地优化设计研究基于GIS的第七师主要团场耕地地力综合评价与应用研究黑龙江垦区土地资源的法律保护五家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舟山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类比和检索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研究阿拉善左旗牧区土地管理研究包头市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分析与完善研究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分等比较研究地理信息平台支持下的耕地动态监测预警研究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陕南汉江水源地土地利用时空动态与生态效应测评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管控研究桃源县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研究湖南省耕地质量监测布点方法研究迁西县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特征分析农村闲置土地的界定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肇州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基于GIS的庆安县耕地资源理论总量的估算研究基于GIS的土地分等管理系统的研究基于DPSIR模型的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央与地方政府关于土地政策的博弈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因素研究面向耕地资源管理的中小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图综合研究基于Flex的跨平台移动土地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土地保护伦理探究巴中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阜康市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及其绩效分析土地利用生态位重心转移实证研究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土地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的动力机制研究长沙市建设用地供需双向调节机制研究基于Flex与ArcGIS Server的建设用地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区位特征分析的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扬州定位研究
![基于区位特征分析的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扬州定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8964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2.png)
基于区位特征分析的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扬州定位研究扬子江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之一,其中扬州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定位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扬州的区位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扬州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的定位研究,旨在为扬州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群已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扬子江城市群是中国五大城市群之一,由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组成,涵盖了南京、扬州、无锡、南通、镇江、泰州等多个城市,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带和发展极。
在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各城市的定位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扬州的区位特征分析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沪宁镇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南京扬州一体化发展带的交汇点,是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扬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便捷:扬州地处长江下游,三江交汇处,享有“吴中门户”之称。
扬州市境内有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长江大运河、南通盐河大运河、扬州运河和京杭运河在扬州市区交汇,形成了便捷的水路交通体系。
扬州还拥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市区,交通十分便利。
2. 经济发达: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
近年来,扬州市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
扬州还以其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积极发展物流和制造业,成为扬子江城市群的经济中心之一。
3. 城市规划:扬州市拥有非常良好的城市规划,城市布局合理,居住区和商业区相对独立,交通互通便捷。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扬州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扬州在扬子江城市群中的定位研究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扬州的区位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得出扬州在扬子江城市群中的定位研究如下:1. 综合交通枢纽:扬州市是连接南通、南京、镇江等城市的交通要道,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o y tm .Ac odi o t r h ng fe c an s y fYa z u ta s s e h n io c s se c r ng t he aea c a e o a h l d u e tpe o ng ho .i s e s d t e e vr nme t li n a mpa to a s tu tr c flnd u e sr cu e
St dy o v r nm e t lI u n En i o n a mpa tAs e s e fGe e a nd Us c s s m nto n d n o y t m e v c sVa ue an ng o n z u Ba e o Ec s se S r i e l
Z NG u - e g OU Mig h o W ANG i g HE Jn p n , n - a, Tn (o ee f u i A m nsai , aj g gi l rl n esy N nig 10 5 C i ) C l g bc d ii r o N ni r ut a U i ri, aj 0 9, hn l oP ttn nA c u v t n2 a
ajs n T i p prp tow r es l peet eada ei i aue i iga tengt ei p c os l cue yte dut t hs ae u radfai e rvni n l v t emesrsamn t h eai m at psi y asdb me . f b v l av v s b h
Ab t a t T i p p ru e o o d t e e r h r s l fe o y t m e vc sv l e t se se v r n n a i a to e e a a d u e s r c : h s a e s d d wn t a e r s a c e ut o c s se s r ie a u o a s s n i me tl mp c fg n r lln s s o p a n n f Ya g h u l n ig o n z o .Co i i g w t h r cia i f Ya g h u t d tr n d u i v l e o c s s m e vc s o a h l n s mb n n i t e p a t l y o n z o ,i ee mi e n t a u fe o y t h c t e s r ie f e c a d u e
( 南京农业大 学公共 管理 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 9 ) 10 5
摘 要 : 用生 态系统 服务 价值 法 的最 新研 究成 果对 扬 州市土 地利 用 总体规 划进 行环 境影 响评 价 。 合扬 州市 实 际确定 运 结 各种 土地 利 用生 态 系统 的生态 服务 功 能单价 , 根据 规 划期 内各种 土地 利 用类 型 的面积 变化 . 对扬 州市 土地 利 用结 构调 整进 行环 境 影 响评价 , 针对 规划 实施 可 能产 生 的不 良环 境 影响 , 出切 实可行 的预 防或减 缓措 施 。 提 在严 格 实施 规划 , 并 确保 相 关 的环 境 影响 减缓 措施 得 以落 实的前 提 下 , 划从环 境 保护和 可持 续 发展 的角度 分 析是 可行 的 规 随着 研 究的 不 断 深入 , 土地 利用 规划 环境 影 响评价 与 生态 系统服 务 价值理 论 的结 合 必将 更 加紧 密 关键词: 土地利 用 总体 规划 ; 环境 影 响评 价 ; 生态 系统 服务 价值 : 州市 扬
1 l巷 第 4
2 24 01 V8
广 东 土 地 科 学
GUANGDoNG LAND CI S ENCE
Vo.1 ) 1 l Nt .4 Aug,2 2 . 01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 的扬州市 土地利 用总体 规 划环 境 影 响评 价研 究
郑俊 鹏 欧 名豪 王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