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病疗效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病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中医护理干预,针对患儿的辨证分型进行护理。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病疗效具有较高的意义,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中医护理;小儿腹泻病;疗效
小儿腹泻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继而以肠道受到病菌感染,发病人群多为3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非常高。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等,还伴随有发热症状,常出现脱水,对患儿的生命健康产生很大威胁。
临床中并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主要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有研究表明,对小儿腹泻病予以对症治疗的同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快速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本文中对实验组患儿应用中医护理,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儿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大便次数超过5次;粪常规检查无黏液、脓细胞或者白细胞,偶见少许白细胞。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实验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年龄(17.4±6.2)个月;病程1~6天,平均病程(2.5±0.7)天。
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个月~4岁,平均年龄(16.8±5.9)个月;病程1~5天,平均病程(2.2±O.8)天。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主要有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1)调整患儿饮食,行母乳喂养的患儿给予母乳喂养,不能突然断奶;非母乳喂养的患儿合理安排饮食,尽可能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禁食4~6 h,在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食或半流食,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过渡。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例如每日大便次数、呕吐次数、呕吐量的性质等;体液丢失可能表现出皮肤干燥、弹性差及小便次数减少等,应予以对症处理;四肢
发冷的患儿加强保暖工作,发热的患儿则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
(3)加强消毒和隔离,按照肠道传染病对患儿进行隔离,医护人员在接触前,严格按照洗手规程进行手部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婴幼儿所使用餐具及奶瓶应当彻底消毒,饭前便后严格洗手。
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根据辨证分型进行处理:(1)伤食型:患儿主要表现为腹胀和腹痛、泻前表现出严重的哭闹、腹泻后减轻,大便有腐臭味,患儿口臭纳呆、嗳气表现,班队呕吐、舌苔厚逆的现象。
使用滑石粉对患儿的板门、横纹、清胃经进行推拿按摩;(2)风寒型:患儿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色淡、味轻,合并有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指纹淡红、舌苔白润。
使用丁桂散敷贴脐部,大便泡沫多的患儿使用木香、肉桂以及藿香潮热,使用脚步固定敷贴在脐部,换药1次/d。
对患儿足三里、脾俞、神阙等穴位进行按揉,发热和恶寒的患儿对劳宫和风池穴进行按揉。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48 h内患儿大便次数与形状恢复到正常状态,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48~72 h内症状消失、大便恢复到2次以下;无效:治疗72 h后仍然有临床症状表现,腹泻未得到缓解H。
(2)比较两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疗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显效44例(73.33%),有效14例(23.33%),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35例(58.33%),有效15例(25.0%),无效10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3%。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平均止泻时间为(2.23±0.64)天,平均退热时间为(1.54±0.83)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32±0.79)天;对照组平均止泻时间为(4.02±0.88)天,平均退热时间为(2.86±0.81)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12±0.94)天。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病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主要发病人群为3岁以下的儿童,这一阶段婴幼儿的胃肠道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胃液与消化液的分泌较少,来自于母体的抗体已经下降到最少,容易受到感染。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率较高,但是临床中并无特异性的治疗措施,主要根据患儿的症状进行支持治疗。
有研究表明,小儿腹泻病患儿的疗效与护理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本文中,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根据患儿的症状分型进行针对性护理,通过脐部敷贴、推拿等措施影响患儿生理功能,起到行气止痛、疏肝理气的作用,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最终,实验组的疗效、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护理在小儿腹泻病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