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轮机课程设计实训报告

汽轮机课程设计实训报告

一、前言汽轮机作为一种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汽轮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运行性能,我们进行了汽轮机课程设计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汽轮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2. 掌握汽轮机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步骤;3.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汽轮机基础知识;2. 汽轮机结构分析;3. 汽轮机设计计算;4. 汽轮机性能分析;5. 汽轮机运行维护。

四、实训过程1. 汽轮机基础知识实训开始,我们首先学习了汽轮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汽轮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由汽轮机本体、汽轮机调节系统、汽轮机辅助设备等组成。

2. 汽轮机结构分析在了解汽轮机基础知识后,我们开始对汽轮机结构进行分析。

通过对汽轮机本体的结构、零部件的形状和作用进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汽轮机的运行原理。

3. 汽轮机设计计算在掌握汽轮机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汽轮机设计计算。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汽轮机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热力计算、机械计算、强度计算等。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汽轮机的性能参数,如功率、效率、转速等。

4. 汽轮机性能分析在设计计算的基础上,我们对汽轮机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参数对汽轮机性能的影响,我们了解了如何优化汽轮机的设计。

5. 汽轮机运行维护最后,我们学习了汽轮机的运行维护知识。

通过了解汽轮机的运行原理和结构特点,我们掌握了汽轮机的运行维护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实训心得通过本次汽轮机课程设计实训,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训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在理论指导下,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反之,实践经验也能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

汽轮机课程设计用表

汽轮机课程设计用表

汽轮机课程设计用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对汽轮机的运行维护和故障诊断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汽轮机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和性能参数;掌握汽轮机的运行调节、故障分析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汽轮机进行运行调试和故障排除;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对汽轮机进行改进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汽轮机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过程、运行维护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介绍汽轮机的工作原理、能量转换过程和热力学基础。

2.汽轮机的结构特点:讲解汽轮机的主要部件,如静叶环、动叶环、涡轮盘、喷嘴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3.汽轮机的工作过程:分析汽轮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喷嘴膨胀、涡轮旋转、排气等阶段。

4.汽轮机的运行维护:介绍汽轮机的启动、停机、运行调节和故障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5.汽轮机的故障诊断:讲解汽轮机故障的类型、原因和诊断方法,以及故障排除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故障案例,使学生掌握汽轮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这些资源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的分类和特点。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轮机的工作性能,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汽轮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工作流程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学生将学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蒸汽的生成、膨胀和做功过程。

2.汽轮机的结构:学生将了解汽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转子、静子、调速系统等,并学习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3.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学生将掌握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包括蒸汽的进入、膨胀、排气等阶段。

4.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将学习汽轮机在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将通过讲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将提供汽轮机实际运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将有机会进行汽轮机模型实验,观察和验证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使用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多种教学资源。

1.教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行场景。

4.实验设备:提供汽轮机模型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汽轮机改造机组课程设计

汽轮机改造机组课程设计

汽轮机改造机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掌握改造机组的相关理论知识。

2. 使学生掌握汽轮机改造机组的设计原则和流程,了解不同改造方案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汽轮机改造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轮机改造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合理的改造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软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汽轮机改造机组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改造方案进行讨论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培养学生具备节能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轮机改造机组的相关知识,具备独立设计和优化改造方案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为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回顾课本中汽轮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分析各部件在机组运行中的作用。

2. 汽轮机改造机组设计原则:讲解汽轮机改造的设计原则,如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结合课本案例进行分析。

3. 改造方案及优缺点对比:介绍常见的汽轮机改造方案,如叶片改型、通流部分优化、回热系统改进等,对比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4. 节能减排技术在改造中的应用:讲解汽轮机改造中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如变频调速、余热利用、低氮氧化物燃烧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汽轮机改造机组设计流程:详细讲解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计算分析、设备选型、施工图设计等,指导学生按照流程完成课程设计。

6. 教学大纲及进度安排:- 第一周:回顾汽轮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介绍课程设计要求及进度安排;- 第二周:讲解汽轮机改造机组设计原则,分析课本案例;- 第三周:介绍改造方案及优缺点对比,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周:讲解节能减排技术在改造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 第五周:讲解设计流程,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 第六周:课程设计汇报、交流与评价。

武汉汽轮机厂课程设计

武汉汽轮机厂课程设计

武汉汽轮机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武汉汽轮机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3. 学生能够了解并解释汽轮机的能量转换过程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汽轮机的运行参数,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2. 学生通过参观武汉汽轮机厂,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知;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对汽轮机相关问题的研究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 通过了解武汉汽轮机厂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地参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1. 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五章“热机”中的第二节“汽轮机”;- 内容:介绍汽轮机的组成部分,如喷嘴、叶片、转子等,以及其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2. 武汉汽轮机厂发展历程与企业文化建设:- 教材章节:附录“机械制造业发展概况”;- 内容:讲述武汉汽轮机厂的历史、主要成就及企业文化。

3. 汽轮机运行参数分析及故障排查:- 教材章节:第六章“热机性能”中的第三节“汽轮机性能分析”;- 内容:学习汽轮机的运行参数,如转速、温度、压力等,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

4. 实地参观与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武汉汽轮机厂,了解汽轮机的生产过程,开展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介绍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二课时:学习武汉汽轮机厂的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建设;第三课时:分析汽轮机的运行参数及进行简单故障排查;第四课时:组织实地参观和实践活动,总结所学内容。

汽轮机课程设计Ap

汽轮机课程设计Ap

汽轮机课程设计Ap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汽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其主要部件的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汽轮机的工作循环,包括热力学过程和能量转换。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分析汽轮机的性能参数,如效率、功率和热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完成汽轮机零部件的初步设计。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汽轮机系统。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对汽轮机的性能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能源转换和利用的兴趣,增强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意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认识到工程伦理的重要性。

3. 学生在探究汽轮机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对国家科技进步的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工程技术和能源转换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原理概述:介绍汽轮机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汽轮机的基本原理”- 内容列举: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汽轮机循环、实际汽轮机循环。

2. 汽轮机结构及主要部件:分析汽轮机的结构组成,重点讲解主要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三章“汽轮机的结构”- 内容列举:喷嘴、动叶、静叶、转子、轴承等部件的结构和作用。

3. 汽轮机性能分析: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对汽轮机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

- 教材章节:第四章“汽轮机的性能分析”- 内容列举:汽轮机的效率、功率、热耗、汽耗等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4. 汽轮机设计基础: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汽轮机零部件的初步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hwsg

汽轮机课程设计hwsg

汽轮机课程设计hwsg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进行汽轮机设计和运行优化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在能源工程及热能利用领域的综合素质。

知识目标:了解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熟悉汽轮机的各级结构、材料和热力特性;掌握汽轮机的运行调节、效率评价和故障分析。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汽轮机的热力计算和结构设计;具备汽轮机运行参数的监测、调整和优化能力;掌握汽轮机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轮机及相关领域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积极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与特性,汽轮机的运行与管理,以及汽轮机的热力计算与设计。

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各级结构及其功能,包括静叶环、动叶环、叶轮、喷嘴等。

2.汽轮机的特性:阐述汽轮机的热力特性、机械特性和运行特性,分析影响汽轮机效率的因素。

3.汽轮机的运行与管理:讲解汽轮机的启动、停机、运行调节和故障处理,强调运行安全与经济性。

4.汽轮机的热力计算与设计:学习汽轮机的热力计算方法,包括热力参数的选取、热力损失的计算等;介绍汽轮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特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运行中的汽轮机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开展汽轮机实验,使学生了解汽轮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多级汽轮机课程设计

多级汽轮机课程设计

多级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级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理解级与级之间的关系和能量转换过程。

2. 使学生了解多级汽轮机的设计方法,包括气动设计、热力设计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多级汽轮机的运行特性和性能指标,如效率、功率、流量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级汽轮机设计计算和方案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多级汽轮机零部件图纸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在项目中承担相应的设计和汇报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能源动力工程的兴趣,培养其热爱专业、投身工程建设的情感态度。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在面对工程问题时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 强化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选修课,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轮机原理和设计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多级汽轮机原理与结构-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与能量转换- 多级汽轮机的级数与组合方式- 汽轮机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性能的影响2. 多级汽轮机设计方法- 气动设计原理及叶片造型- 热力设计方法及热力参数优化- 结构设计原理及强度分析3. 多级汽轮机性能分析- 效率、功率、流量等性能指标计算- 汽轮机运行特性曲线分析- 影响性能的因素及其改进措施4. 多级汽轮机设计实践- 设计计算方法及步骤- CAD软件在汽轮机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优化5. 课程项目与汇报- 团队合作完成多级汽轮机设计项目- 项目汇报与成果展示- 设计过程中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交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周:多级汽轮机原理与结构学习3-4周:多级汽轮机设计方法学习5-6周:多级汽轮机性能分析学习7-8周:多级汽轮机设计实践与项目实施9周:课程项目汇报与总结教材章节及内容关联:《汽轮机原理与设计》第3、4、5、6章,涵盖多级汽轮机原理、设计方法、性能分析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为课程教学提供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支持。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2. 学习汽轮机的设计原则,了解不同类型汽轮机的特点及适用场合;3. 掌握汽轮机热力计算、气动计算和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4. 了解汽轮机系统优化设计及节能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汽轮机选型、设计和计算;2.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汽轮机零部件图纸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对汽轮机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的能力;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大学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汽轮机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概述:介绍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类型及适用场合。

2. 汽轮机设计与计算:讲解汽轮机设计原则、热力计算、气动计算和强度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

- 汽轮机设计原则及流程;- 汽轮机热力计算方法;- 汽轮机气动计算方法;- 汽轮机强度计算方法。

3. 汽轮机系统设计与优化:介绍汽轮机系统设计方法、优化原则及节能技术,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汽轮机系统设计方法;- 汽轮机系统优化原则;- 节能技术及其在汽轮机中的应用。

4. 汽轮机零部件设计:分析汽轮机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 汽轮机叶片设计;- 汽轮机转子设计;- 汽轮机静子设计。

5. 汽轮机设计实例及仿真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汽轮机设计及仿真分析,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l汽轮机课程设计

l汽轮机课程设计

l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掌握其主要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掌握汽轮机工作循环的类型,了解其热效率的影响因素。

3. 掌握汽轮机的主要性能参数,能够进行简单的性能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汽轮机的能量转换过程,绘制简单的热力循环图。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汽轮机性能进行模拟和优化。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问题提出汽轮机的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兴趣,增强节能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激发学生为祖国能源事业作贡献的志向。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原理与结构- 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主要部件及功能- 汽轮机分类及特点2. 汽轮机工作循环- 热力循环基本概念- 汽轮机典型热力循环分析- 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3. 汽轮机性能参数与计算- 主要性能参数介绍- 性能计算方法- 性能优化途径4. 汽轮机模拟与优化- 汽轮机性能模拟软件介绍- 模拟软件操作方法- 性能优化案例分析5. 汽轮机实际应用与改进- 汽轮机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汽轮机常见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汽轮机原理与结构第二周:汽轮机工作循环第三周:汽轮机性能参数与计算第四周:汽轮机模拟与优化第五周:汽轮机实际应用与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紧密相关,涵盖教材中关于汽轮机的基本理论、性能分析及应用实例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汽轮机相关知识。

最小汽轮机课程设计

最小汽轮机课程设计

最小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最小汽轮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包括能量转换、叶片设计、热效率等关键概念。

2. 使学生能够描述最小汽轮机的工作过程,并解释影响其性能的各项因素。

3. 帮助学生了解最小汽轮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最小汽轮机模型。

2. 提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呈现的技能,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

3. 训练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讨论交流来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特别是对工程技术和能源领域的探索热情。

2. 通过对最小汽轮机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理解科技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在集体活动中积极负责的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设计,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工程概念。

课程性质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最小汽轮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汽轮机概述”2. 基本原理:讲解能量转换、流体力学基础、叶轮机械原理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汽轮机工作原理”3. 结构与设计:分析最小汽轮机的结构组成、叶片设计、热力循环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汽轮机结构与设计”4. 影响因素:探讨影响最小汽轮机性能的各种因素,如温度、压力、转速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汽轮机性能影响因素”5. 实践操作:a) 实验室教学:参观最小汽轮机模型,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0兆瓦汽轮机课程设计

50兆瓦汽轮机课程设计

50兆瓦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50兆瓦汽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2. 掌握汽轮机的热力循环过程,以及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因素;3. 了解汽轮机主要部件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汽轮机进行性能分析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轮机零部件设计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对汽轮机性能进行测试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转换和利用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热力学、流体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工程观念;2. 创设实际工程场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采用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 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关于汽轮机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50兆瓦汽轮机的结构特点及主要组成部分。

- 教材章节:《汽轮机原理》第二章。

2. 汽轮机热力循环过程及效率分析- 深入讲解朗肯循环和给水回热过程,分析影响汽轮机效率的主要因素。

- 教材章节:《热力设备》第四章。

3. 汽轮机主要部件设计与计算- 介绍汽轮机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如叶片、转子、静子等。

- 教材章节:《汽轮机设计》第三章。

4. 汽轮机性能分析及实验方法- 讲解汽轮机性能分析的基本原理,介绍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 教材章节:《实验汽轮机》第五章。

5. 汽轮机CAD软件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轮机零部件设计的技能,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 教材章节:《CAD/CAM技术与应用》第六章。

6. 项目实践与团队协作- 以项目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汽轮机设计实践,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武汉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

武汉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

武汉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分类、性能及其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理解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

2.分析不同类型的汽轮机特点,选择合适的汽轮机设计方案。

3.评估汽轮机的性能指标,如效率、输出功率等,并了解其优化方法。

4.掌握汽轮机的运行维护方法,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能源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介绍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蒸汽的生成、膨胀、做功和排汽过程。

2.汽轮机的结构与分类:讲解不同类型汽轮机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包括轴流式、贯流式和反动式汽轮机等。

3.汽轮机的性能指标:介绍汽轮机的性能评价指标,如效率、输出功率、热耗等,并分析影响因素。

4.汽轮机的设计与优化:讲解汽轮机的设计方法,包括热力计算、结构设计、强度校核等,并探讨优化策略。

5.汽轮机的运行维护:介绍汽轮机的运行条件、维护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汽轮机的应用场景和运行维护方法。

3.实验法:学生进行汽轮机实验,使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汽轮机原理和结构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汽轮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直观展示汽轮机的原理和结构。

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汽轮机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汽轮机课程设计能动专业

汽轮机课程设计能动专业

汽轮机课程设计能动专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过程和性能参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汽轮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汽轮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2)掌握汽轮机的运行参数、热力循环和效率计算;(3)熟悉汽轮机的调节和控制系统;(4)了解汽轮机在我国能源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汽轮机运行中的问题;(2)具备汽轮机设备的维护、检修和调试能力;(3)掌握汽轮机运行参数的监测和分析方法;(4)具备汽轮机事故处理和应急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汽轮机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汽轮机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汽轮机概述:介绍汽轮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汽轮机本体结构:讲解汽轮机主要部件的名称、功能和结构特点;3.汽轮机工作原理:阐述汽轮机的工作过程、热力循环和效率计算;4.汽轮机调节与控制系统:介绍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和作用;5.汽轮机运行与管理:讲解汽轮机的运行参数、事故处理和应急操作;6.汽轮机发展趋势:介绍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运行规律;2.讨论法:学生探讨汽轮机运行中的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汽轮机事故案例,提高学生的事故处理能力;4.实验法:安排汽轮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汽轮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汽轮机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汽轮机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汽轮机DCS课程设计

汽轮机DCS课程设计

汽轮机DC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在汽轮机中的应用;2. 学会分析汽轮机DCS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运行特点;3. 了解我国汽轮机DCS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汽轮机DCS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及处理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汽轮机DCS系统进行模拟仿真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就汽轮机DCS系统的问题进行有效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汽轮机DCS技术的自豪感,激发学生投身于能源事业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主动探究、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汽轮机DCS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汽轮机DCS系统基本原理:- 汽轮机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 DCS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基本构成;- 汽轮机DCS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优势。

2. 汽轮机DCS系统结构与功能:- 汽轮机DCS系统硬件结构及功能;- 汽轮机DCS系统软件结构及功能;- 汽轮机DCS系统通信与网络结构。

3. 汽轮机DCS系统运行与维护:- 汽轮机DCS系统运行参数的监测与调整;- 汽轮机DCS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 汽轮机DCS系统维护与优化策略。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第一周:汽轮机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第二周:DCS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基本构成;第三周:汽轮机DCS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优势;第四周:汽轮机DCS系统硬件结构及功能;第五周:汽轮机DCS系统软件结构及功能;第六周:汽轮机DCS系统通信与网络结构;第七周:汽轮机DCS系统运行参数的监测与调整;第八周:汽轮机DCS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第九周:汽轮机DCS系统维护与优化策略。

设计宝典XP汽轮机课程设计

设计宝典XP汽轮机课程设计

设计宝典XP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XP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

2. 学生能够掌握汽轮机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步骤。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轮机设计。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汽轮机性能模拟和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实际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轮机设计及制造工艺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验合作与共赢。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时注重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汽轮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基本原理:讲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类型及性能参数,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热力学基础- 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类型及性能参数2. 汽轮机结构设计:分析汽轮机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叶轮设计- 转子设计- 静子设计3. 汽轮机设计流程及关键步骤:介绍汽轮机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步骤,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设计流程- 关键步骤- 设计方法4. 汽轮机性能模拟与分析: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汽轮机性能模拟与分析,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性能模拟方法- 软件操作与应用- 性能分析5. 汽轮机设计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汽轮机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 设计实例- 重点与难点分析- 解决方案6. 汽轮机行业发展趋势:介绍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应教材附录内容。

- 发展现状- 技术发展趋势- 市场前景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汽轮机设计过程,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

前言一、课程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系统地总结、巩固并加深在《汽轮机原理》课程中已学知识,进一步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在尽可能考虑制造、安装和运行的要求下,进行某一机组的变工况热力计算,掌握汽轮机热力计算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2)在尽可能考虑制造、安装和运行的要求下,进行某一机组的变工况热力计算,掌握汽轮机热力计算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3)通过课程设计对电站汽轮机建立整体的、量化的概念,掌握查阅和使用各种设计资料、标准、手册等参考文献的技巧。

(4)培养综合应用书本知识、自主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与其他人相互协作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内容以某种型号的汽轮机为对象,在已知结构参数和非设计工况新蒸汽参数和流量的条件下,、进行通流部分热力校核计算,求出该工况下级的内功率、相对内功率等全部特征参数,并与设计工况作对比分析。

主要计算工作如下:(1)设计工况下通流部分各级热力过程参数计算。

对径高比小于6的级,在最终计算结果中,用近似公式估算出叶根处的反动度。

(2)轴端汽封漏汽量校核计算。

(3)与设计工况的性能和特征参数作比较计算。

三、整机计算步骤将该型汽轮机的通流部分划为高、中压缸和低压缸2个计算模块,我们2人为一组,一人采用顺算法计算高、中压缸,另一人采用逆算法计算低压缸。

2人协同工作,共同商定计算方案和迭代策略。

本人进行的是高、中压缸的顺算计算。

为了便于计算,作出如下约定:(1)各级回热抽汽量正比于主蒸汽流量;(2)门杆漏气和调门开启重叠度不计;(3)余速利用系数参考值为:调节级后的第一压力级、前面有抽汽口的压力级利用上一级余速的系数为0.4,其它压力级为0.8;(4)对径高比小于6的级,在最终计算结果中,用近似公式估算出叶根处的反动度;(5)第一次计算,用弗留各尔公式确定调节级后压力;(6)对径高比小于6的级,在最终计算结果中,用近似公式估算出叶根处的反动度。

汽轮机简介N300-16.7/537/537汽轮机设计参数本机组是按照美国西屋公司的技术制造的300MW亚临界、中间再热式、高中压合缸、双缸双排汽、单轴凝汽式汽轮机。

25汽轮机课程设计

25汽轮机课程设计

25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25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能够准确描述其主要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2. 使学生了解汽轮机的热力学循环过程,掌握其主要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掌握汽轮机的设计原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25汽轮机主要部件图纸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汽轮机型号并进行参数计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汽轮机故障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兴趣,培养其节能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概述:介绍汽轮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轮机概述2. 汽轮机工作原理及结构:讲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其主要结构部件及其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轮机工作原理及结构3. 汽轮机热力学循环:阐述汽轮机的热力学循环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其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汽轮机热力学循环4. 汽轮机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汽轮机设计的基本原则,讲解设计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汽轮机设计原则与方法5. 汽轮机主要部件设计:详细讲解汽轮机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法,包括叶片、转子、静子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汽轮机主要部件设计6. 汽轮机性能分析与故障诊断:分析汽轮机性能的影响因素,介绍故障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第一章绪言ξ1.1、变工况计算的意义汽轮机在变工况条件下工作时,沿通流部分各级的蒸汽流量,喷嘴动叶前后的气温,汽压及湿度将偏离设计值,使零部件的受力情况,轴向推力,效率,出力发生变化。

此外,汽轮机在启停或负荷剧烈变动时,可能在零部件中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引起金属材料疲劳损伤,影响机组寿命,这种情况,在大型机组上尤为注意。

为此常常需要对它们进行校核和分析,以保证机组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由于变工况热力计算能获得各级的状态参数,理想比焓降,反动度,效率,出力等较详尽的数据,这就为强度分析,推力计算以及了解效率及出力变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因此,变工况热力核算常成为了解机组运行情况,预测设备系统改进所产生的效果,乃至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手段。

ξ1.2、变工况数值计算的方法与特点1.2.1、方法汽轮机整机的热力计算是建立在单级核算的基础上的。

目前,在变工况计算中,根据不同的给定原始条件,单级的详细热力核算可分为顺序计算和倒序计算两种基本方法,此外还有将倒序和顺序结合起来的混合算法。

1.2.2、特点顺序算法以给定的级前状态为起点,由前向后计算;倒序算法则以给定的级后状态为起点,由后向前计算。

混合算法中,每级都包含若干轮先是倒序后是顺序的混合计算,只有当倒序与顺序的计算结果相符合时,级的核算才可以结束,然后逐级向前推进。

三种方法都建立在喷嘴和动叶出口截面连续性方程和单级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并且计算时,级流量和几何尺寸是已知的。

与此相对应,单级的数值计算也有顺序,倒序和混合三种算法。

汽轮机在级在偏离设计工况工作时,在许多情况下,常常已知级后的压力以及流量,此时采用以级后状态为起点的倒序算法较为方便。

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凝汽式和被压式机组的末级或是抽汽机组抽汽点前面的压力级,也可能出现在通流部分被拆除级前面的压力级,由于凝汽器内的压力或是抽汽压力或是被压发生变化,需要对其级前的功率,效率进行校核。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则可能已知级前的状态与级流量,此时应采用以级前状态为起点的顺序算法比较方便,例如通过计算得到或通过实验测得调节级室的压力和温度,因此压力级组前的状态是已知的,在此情况下,对压力级的校核就应采用顺序算法。

代做汽轮机课程设计

代做汽轮机课程设计

代做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2. 掌握汽轮机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参数,如热力参数、几何参数的计算。

3. 掌握汽轮机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法,包括叶片、轮盘、轴等的设计要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汽轮机的初步设计和性能计算。

2.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轮机主要部件的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绘制。

3. 能够分析汽轮机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转换和利用的工程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课程设计中学会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要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汽轮机课程设计,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原理与结构:回顾汽轮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二章。

- 热力学基础- 汽轮机级的工作过程- 汽轮机的典型结构2. 汽轮机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汽轮机设计的基本流程、关键参数计算及设计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

- 设计流程概述- 热力参数计算- 几何参数计算- 性能预测与优化3. 汽轮机主要部件设计:学习叶片、轮盘、轴等主要部件的设计要点,对应教材第五章。

- 叶片设计原理与方法- 轮盘设计原理与方法- 轴设计原理与方法4. CAD软件应用:教授如何运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绘制,对应教材第六章。

- 软件操作基础- 三维建模技巧- 工程图纸绘制5. 课程设计与实践:根据前述内容,指导学生完成汽轮机课程设计,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际操作。

- 设计任务分配- 设计过程指导- 设计成果评价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锻炼提高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轮机课程设计第一部分汽轮机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一、设计任务:1.任选一组参数,分析并确定热力设计的基本参数,分析并选择汽轮机型式、配汽机构形式、通流部分形状及有关参数;2.拟定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和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汽耗量、回热系统热平衡及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3.根据汽轮机运行特性、经济要求及结构强度等因素,比较和确定调节级的形式、比焓降、叶型及尺寸;4.根据通流部分形状和回热抽汽点的要求,确定压力级的级数和排汽口数,并进行各级比焓降分配;5.对各级进行热力计算,求出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和内功率,确定汽轮机实际的热力过程曲线;6.根据各级热力计算结果,修正各回热抽汽点压力以符合实际热力过程曲线的要求,修正回热系统热平衡计算结果;7.根据需要修正汽轮机热力计算结果;8.绘制通流部分及纵剖面图(手工或CAD绘制)。

二、设计要求:1.运行时有较高的经济性;2.不同工况下工作时均有高的可靠性;3.在满足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汽轮机的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布置合理,成本低廉,安装与维修方便,以及零件的通用化和系列等因素。

第二部分选题以及参数题目:多级汽轮机热力过程设计基本参数:汽轮机额定功率(Pr, kW):50000汽轮机设计功率(Pe, kW):45000汽轮机初压(p0, Mpa):8.9汽轮机初温(t0, 0C):535汽轮机工作转速(n, r/min):3000汽轮机排气压力(p/c, Mpa):0.0049给水温度(tfw, 0C):217冷却水温(tcl , 0C):20凝汽器出口水温(tc , 0C):31.5给水泵压头(pfp, Mpa):13.73凝结水泵压头(pcp, Mpa):1.33射汽抽气器汽耗量(ΔDej, t/h):1.2射汽抽气器出口水温(tej, 0C):38.68射汽抽气器比焓降(Δhej,kJ/kg):558.3回热级数(Z, 级):5第三部分多级汽轮机设计一、分析并选择汽轮机型式、配汽机构形式、通流部分形状及有关参数(一)分析确定汽轮机设计的基本参数1.汽轮机容量:额定功率Pr=50MW 设计功率Pe=45MW2.进汽参数:(1)新汽参数汽轮机初压P0=8.9Mpa 汽轮机初温t0=535℃(2)再热蒸汽参数再热温度tz=535℃3.排汽压力汽轮机排气压力Pc=0.0049Mpa 冷却水温tc1= 20℃4.汽轮机转数汽轮机工作转速n=3000r/min5.给水温度和回热级数给水温度tfw=217℃回热级数Z=5级6.其他参数凝汽器出口水温tc=31.5℃给水泵压头Pfp=13.73MPa凝结水泵压头Pcp=1.33Mpa射汽抽气器汽耗量Δdej=1.22t/h射汽抽气器出口水温tej=38.68℃射汽抽气器比焓降Δhej=558.3kJ/k(二)分析并选择汽轮机型式、配汽机构形式、通流部分形状1.汽轮机型号Pc和冷却温度tc1可知为:凝气式汽轮机。

型号为N50-8.9/535/5352.配汽机构汽轮机的配汽机构又称调节方式,与机组的运行要求密切相关。

通常的喷嘴配汽、节流配汽、变压配汽以及旁通配汽四种方式。

喷嘴配汽是国产汽轮机的主要配汽方式,由已知参数以及设计要求选用喷嘴配汽方式。

二、拟定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和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汽耗量、回热系统热平衡及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给定了汽轮机容量、蒸汽参数、回热参数等基本数据后,就可以进行汽轮机总进气量的估算与会热系统热力平衡的计算,同时拟定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

(一)近似热力过程的拟定在h-s图上,由P0,t0课确定汽轮机进汽状态点0并查的初比焓h0=3473KJ/Kg取进汽机构的节流损失ΔP0=0.04*8.9=0.356MPa,得到调节级前压力P0’=P0-ΔP0=8.544Mpa,并确定调节级前蒸汽状态点1。

过1点做等熵线向下交于Pz(排汽压力的等压线)线于2点,查的h2t=2062KJ/Kg,整机的理想比焓降(Δhimac)’=h0-h2t=3473-2062=1411KJ/Kg。

估计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ηri=85.5%,有效比焓降Δhimac=(Δhimac)’*ηri=1411*0.855=1206KJ/Kg排汽比焓hz=h0-Δhimac=3473-1206=2267KJ/Kg 在h-s图上得到排汽点z。

用直线连接1,z两点,在中间3’点处沿等压线下移21-25KJ/Kg得3点,光滑的连接1,3,z点,得到该机设计工况下近视热力过程线,见图(1):下图为25KMW 机组的热力过程图,将以上数据改为计算所得数据则为本机组的热力过程图:(二)估算汽轮机的进气量D0m(回热抽汽引起的进气量增大系数)=1.12ηm (机械效率)=0.99ηg (发电效率)=0.98ΔD (蒸汽余量)=2.50t/h (ΔD 通常取D0的3%左右))/(15350.220.1*98.0*99.0*25.100645000*6.3ΔD m ηriηgηm*′mac Δht Pe *6.30D h t =+=+=' 考虑到还有其他的损失和估计的误差:D0=153*(1+13%)=173(t/h)(三) 确定抽汽压力下图为25KMW 机组的热力过程图,将以上数据改为计算所得数据则为本机组的热力过程图:(四)该机采用大气式除氧器,除氧器压力为0.118Mpa,对应的饱和水温度为ted’=104.25℃。

考虑到非调节抽汽随负荷的变化特点,为了维持所有工况下除氧器定压运行,供给除氧器的回热抽汽压力一般比除氧器的工作压力高0.2到0.3Mpa。

根据给水温度tfw=217℃,可得H1高压加热器给水出口水温tw2=217℃,且除氧器的出口水温twd=104.25,根据等温升(等比焓升)分配原则的H2高压加热器的出口水温,取为160.625。

同样的方法可选取各低压加热器的出后水温tw2(见表1)。

}根据各加热气的出口水温tw2及出口端差δt,可得加热器疏水温度te’=tw2+δt。

查的te’对应的饱和压力pe’____加热器的工作压力。

考虑抽汽管压损后可确定各级回热抽汽压力pe(见表一)。

25MW凝气式汽轮机加热器汽水参数加热器号抽汽压力(MPa)抽汽比焓(KJ/Kg)抽汽管压损(%)加热器工作压力(MPa)饱和水温度()饱和水比焓(KJ/Kg)出水端差()出水出口水温()给水出口比焓()2.6053129 8 2.4126222 952.785 217 929.2 0.76092957 8 0.7045165.6697.6 5 160.6675.6 0.1270317 0.11104.437.0 0 104.435.42 .4 8 25 25 960.0862613 8 0.07993.15390.2 3 90.15378.40.0292482.88 0.02766.37277.8 3 63.37266.1 (五)各级加热器回热抽气量计算1.H1高压加热器其给水量为Dfw=D0-ΔDt+ΔDt1+Δdej=173.97(t/h)式中:ΔDt 高压端轴封漏气量,取1t/h;ΔDt1漏入H2高压加热器的轴封漏气量,取0.77t/h;Δdej射汽抽汽器耗气量,0.5t/h。

该加热器的热平衡方程为Δde1*(he1-he1’)*ηh=Dfw*(hw2-hw1)式中:ηh——加热器效率,一般取ηh=0.98(下同)。

该级回热器抽气量为式中符号的意义和数值见表(1)和表(2)。

高压加热器热平衡图见(1a)。

2.H2高压加热器其热平衡图见图(1b)。

先不考虑漏入H2高压加热器的那部分轴封漏气量ΔDl1以及上级加热器H1流入本级加热器的输水量Δde1,则该级加热器的计算抽气量为:考虑到上级加热器疏水流入H2高压加热器并放热可使本级回热抽汽减少的相当量为:考虑前轴封一部分漏气量Dt1漏入本级加热器并放热可使本级加热器抽汽量减少的相当量为:)/(965.0)62.6972957(*98.0)62.6973473(*77.0)22(*)21(*11h t he he he h Dt Dl =--='-'-∆=∆η式中hl 轴封漏气比焓值,相当于调节级前汽室中蒸汽比焓,hl=3473KJ/Kg.本级高压加热器H2实际所需回热抽气量为: ΔDe2=ΔDe2’-ΔDe1e-ΔDl1=20.65-2.37-0.965 =17.315(t/h )3. Hd 除氧器除氧器为混合式加热器,其热平衡图见1c ,分别列出除氧器的热平衡方程式和质量平衡方程式:将已知数据代入上述式中,整理得 除氧器的抽气量为:Ded=11.55(t/h )℃凝结水量为:Dcw=125.42(t/h )4. H3低压加热器其热平衡图与H1的热平衡图相同。

回热抽气量ΔDe3为: )/(46.698.0*)54.3892613()1.2664.378(*42.125*)33()12(*3h t he he hw hw Dcw De =--='--=∆η5. H4低压加热器其凝结水进口水温tw1与凝汽器压力和流经抽汽冷却器的温升有关。

当pc ’=pz=0.0045Mpa ,凝汽器压力pc=0.0043MPa 时,对应的凝结水饱和温度tc=31.8,比焓为hc ’=133.1KJ/Kg 。

凝结水流经抽气器的温升Δtej 可根据冷却器的热平衡式求得。

其比焓升δhej 为)/(87.51143.558*2.1*hej kg kj Dcw hej Dej ==∆=δ 式中,Δhej=558.3KJ/Kg 为抽汽冷却器中蒸汽比焓将,与抽气器耗气量同为已知数据。

水的比热容为cp=4.183kj/(kg*k) 所以△tej=5.87/4.183=1.2℃ H4低压加热器凝结水进口水温tw1=31.5+1=32.5℃,对应的比焓值hw1=132KJ/Kg 。

H4的据算抽气量为=t/h 1.78.2772441*98.01321.266*42.125=--)()(H3的疏水系统流入H4引起末级回热器减少的相当量为 h t he he he he De e De /334.098.0*)8.2772441()8.27754.389(*46.6*)44()43(*33=--='-'-'∆=∆η(六) 流经汽轮机各级组的蒸汽流量及其内功率的计算 1. 调节级D0=173t/hPi0=D0*(h0-h2)/3.6=8265(KW ) 2. 第一组级D1=D0-ΔDt=173-1=85(t/h) Pi1=D1*(h1-he1)/3.6=8217(KW)3. 第二组级D2=D1-ΔDe1=172-20.65=151.35t/hPi2=D2*(h2-he2)/3.6=7231(KW)4. 第三组级D3=D-ΔDe2=151.35-17.315=134(t/h) Pi3=D3*(he2-hed)/3.6=6402(KW)5. 第四组级D4=D3-ΔDed=134-11.55=122.45(t/h)Pi4=D4*(hed-he3)/3.6=5849.6(KW)6.第五组级D5=D4-ΔDe3=122.45-6.46=116(t/h)Pi5=D5*(he3-he4)/3.6=5542(KW)7.第六组级D6=D5-ΔDe4=116-6.765=109.2(t/h)Pi6=D6*(he4-hz)/3.6=5217(KW)8.整机的内功率Pi=pi0+Pi1+Pi2+Pi3+Pi4+Pi5+Pi6=46724(KW)(七)计算汽轮机装置的经济性机械损失:ΔPm=Pi*(1-ηm)=467.24(KW)汽轮机轴端功率:Pa=Pi-ΔPm=46256(KW)发电机功率:Pe=Pa*ηg=45331(KW)符合设计工况Pe=45000KW的要求,说明原估计的蒸汽量是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